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

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

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的概念: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微观经济学要论证的核心思想: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存在的。福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而论述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的概念: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关于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α–β?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需求曲线特点: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关于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s= –δ+γ?P

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曲线特点: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均衡价格的形成

1.当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出现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2.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出现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直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基数效用论基本看法: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用基数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论基本看法: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

当边际效用为零值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点;

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即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P1X1+P2X2=I

MU1/P1 = MU2/P2=λ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3.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预算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的相反数。

预算线将坐标平面分成的三个区域

预算线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都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的组合点;预算线以内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在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惟有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

消费者的收入、两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预算线的变动。

只有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是消费者在给定的预算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MRS12=P1/P2

它表示: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两种效用理论得出的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实质上是相同的。

生产要素的类型

劳动: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自然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

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Q=f(L,K)L表示劳动大概投入数量,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aL+bK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αKβ

经济含义: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α+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

若劳动为可变要素,则:

劳动的总产量(TP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 )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短期生产中,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既不会将生产停留在第Ⅰ阶段,也不会将生产扩张到第Ⅲ阶段,所以,生产只能在第Ⅱ阶段进行。在生产的第Ⅱ阶段,生产者可以得到由第Ⅰ阶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Ⅲ阶段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第Ⅱ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1.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

的产量水平越低。

3.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边际替代率公式: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成本线的斜率为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

的负值。

等成本线将坐标平面分成的三个区域

等成本线以内区域中的任何一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用来购买该点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以后还有剩余。等成本线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购买该点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是不够的。惟有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才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能刚好购买到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

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只有唯一的等成本线和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中的某一条相切的切点,才是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均衡点。

.最优要素组合的条件:MRTSLK=w/r=MPL/MPK

规模报酬

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

2.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

3.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

1.短期成本的分类(了解):

①总不变成本TF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②总可变成本TV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③总成本T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④平均不变成本AFC:厂商在短期内为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⑤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⑥边际成本MC: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⑦平均总成本AC: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2.(了解)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②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3.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4.决定市场类型的依据:①.市场上厂商的数目;②.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③.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④.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5.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①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商品同质指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它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规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完全相同。

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所有资源可以在各厂商之间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

④完全信息。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并据此作出自己的最优经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6.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7.厂商的收益:

①总收益: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②平均收益AR: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

③边际收益MR: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AR=MR=P

8.垄断市场的条件:

①.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9.形成垄断的原因:

①.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②.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③.政府的特许。

④.自然垄断。

10.边际收益(MR)与总收益(TR)的关系:

当MR >0时,TR曲线的斜率为正;

当MR <0时,TR曲线的斜率为负;

当MR =0时,TR曲线达最大值点。

11.价格歧视的形成条件:

①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

②消费者群体或销售市场的隔离性。

12.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13.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①.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②.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

③.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14.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含义:

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且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15.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

①.规模经济障碍使得仅有几家资金雄厚的企业能够进入

②.仅有几家企业控制着基本的生产资源致使其他企业无法进入

③.政府的扶持或保护政策使得仅有几家企业获准进入

16.(了解)寡头行业的分类

按产品是否存在差异:纯粹寡头市场:各寡头间产品无差异

差别寡头市场:各寡头间产品有差异

按寡头行动方式:串谋寡头市场:寡头间存在相互勾结或合作,又称作卡特尔。

独立寡头市场:寡头间彼此独立行动,不相串通。

17.寻租带来的损失

①超过“纯损”:就单个寻租者而言,他愿意花费在寻租活动上的代价不会超过垄断地位可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因此,单个寻租者的寻租代价要小于或者等于垄断利润或垄断租金。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争夺垄断地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寻租代价常常要接近甚至等于全部的垄断利润。这意味着寻租损失也往往大于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

②更多的损失:在寻租市场上,寻租者往往不只一个,整个寻租活动的全部经济损失等于所有单个寻租者寻租活动的代价的总和。而且,这个总和还将随着寻租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增大。显而易见,整个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

18.外部经济: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

①.生产的外部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

②.消费的外部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

外部不经济: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

①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②.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9.公共物品的特点:

①“非排他性”:不用对商品支付价格就可以使用该商品;

②“非竞用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也能够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20.逆向选择: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随价格的下降而

减少;当生产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这时,就出现了逆向选择的问题。逆向选择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失灵。

21.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问题

木马计:“木马计”就是委托人把自己的利益“植入”到代理人的利益之中,或者“搭载”到代理人的利益之上,这样,当代理人为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时,他同时也就是在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了。

(两个例子:针对股东—经理方面的委托—代理问题,采用股票期权计划。

针对雇主—雇员方面的委托—代理问题,采用工资报酬计划。)

22.信誉和信息调控

信誉:通过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建立“信誉”。政府在信息方面的调控: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资本主义部分总汇)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资本主义部分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禹 目录 第一章02 第二章07 第三章14 第四章24 第五章Ⅰ32 第五章Ⅱ39 第六章48 第七章56 第八章63 第九章73 第十章82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萧伯纳 1.1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概念、研究对象不同 A、政治学:研究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B、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家Joseph.E.stiglitz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任何被利用。” C、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延伸:经济学 [重要观点]: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的显著现象。 ①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人必须做出选择。(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②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不同的欲望。 [重要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资源配置问题。 (1)选择与制度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 ①经济活动: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②经济制度:各个社会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2)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即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别:决策机制不同、协调机制不同、激励机制不同。 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各有利弊。可从经济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来比较。 ③现代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制度。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西方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二、简答题 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笔记(经典)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复习 笔记(经典) 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④ 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创造 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 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1、2是基本职能。 6,货币流通规律(二)★★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高鸿业版_西方经济学_笔记讲义_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历经千心万苦才整理出电子版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希望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资料!更希望版主别删掉!!!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 (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菲利普斯曲线 循环流量图 重要概念区分 实证表述/规范表述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定额税/累进税/累退税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 企业短期停止营业/企业退出 竞争/垄断/垄断竞争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市场势力 (联系第7章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 名解: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着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1.科学判断的不同 2.价值观的不同 3.感觉与现实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实证表述:描述性的,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规定性的,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总结 一、框架 二、基本概念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机会成本 三、几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厂商产品差异对价格控制进入市场接近的商品 数量程度程度难易程度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 完全垄断很多有差别较小比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寡头市场几家有差别较大比较困难民航、通讯、汽车 或无差别制造、石油开采完全垄断一家不可替代很大不可能公用事业 四、七种均衡

1.市场均衡 2.消费者均衡 3.生产者均衡 4.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7.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五、概念辨析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实证与规范经济学 3.需求(供给)的变化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 4.短期与长期 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6.停业点与盈利点 六、基本原理 1.需求、供给、供求原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七、典型经济现象解释 1.丰收悖论 2.猪流感疾病,是猪肉价格下降,分析均衡变动 步骤:㈠确定事件使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或二者同时移动 ㈡确定曲线的变动方向 ㈢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3.为何钻石比水贵:水数量多边际效用小。 4.惨淡经营,店铺为何不关门? P=AVC 为停业点。当AC>P>AVC虽亏本,但其收入高于可变成本,还有一部分可弥补固定成本。若其关门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商家会选择继续经营。 5.为何铁路、供水、供电等行业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6.最低工资法德出台将会有哪些成效和弊端? 一部分人取得叫高收入造成失业 7.在小镇放烟花,能向居民收取观看费用吗? 不能外部性不直接收费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资本主义部分 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的含义:A、“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 B、“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①古希腊色诺芬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 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 (主管条件——人)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产的条件: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 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 物质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研究) 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 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规律 1、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作用是客观的。①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统一。客观性: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适应某些经济条件。 2、经济规律的特点:①与人的经济活动相联系;②随着经济条件的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失;③有阶级 性,有阶级的背景。 4、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分类:一般经济规律、共有经济规律、特有经济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阶级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 思考题:1、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否是阶级斗争?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思考题:1、人们能够认识经济规律,能否改造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点。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政治经济学笔记(4)

政治经济学(4)(罗清和鲁志国) ?第九章 o※思考 ?如何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 方式,按劳分配只是社会主义经济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而不 是唯一的分配原则。除了存在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形 式,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共同富裕的目标 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旧中国的经济落后和特殊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之变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 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 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 会则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开始,到1956年“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这一时期的基本任务是把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多种经济成分转变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 体的经济结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有哪些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 段,而是特指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 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即生产关系基本转变为社会主义之后,到社 会生产力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历史阶段。 ? 1.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sodocs.net/doc/ca1399776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微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 ○1可支配收入 ○2消费者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生产成本:○1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工资w ○2资本的价格——利息r ○3原材料的价格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p=(%△Q )/(%△P),通常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负数。 需求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电器等)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供给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 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 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 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 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 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 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 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