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工作的领域有哪些

社会工作的领域有哪些

社会工作的领域有哪些
社会工作的领域有哪些

社会工作的领域有哪些?

一、儿童社会工作

在我国,儿童通常是指0-14岁的未成年人。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保护、教育和发展等社会福利服务。儿童社会工作,常运用于普通全日制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社区儿童教育机构、社会儿童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等机构。儿童社会工作,可分为宏观儿童社会工作、微观儿童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一)宏观儿童社会工作

1、推动有关儿童保护、教育和成长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2、促进儿童养育:保证儿童营养及良好的居住环境;

3、促进儿童教育:推动义务教育法的落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一是妇婴保健,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其身体素质;

6、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

7、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评估国家、

社会采取的儿童福利措施,认识儿童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还存在于公共关系层面上,即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利与服务的需求。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1、儿童教育与成长服务:帮助儿童改善不良学习习惯,指导儿童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提高儿童学习效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帮助儿童养成健康心理;指导儿童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教会他们面对生活的各种逆境问题;特殊儿童的教育与成长服务;

2、儿童家庭教育服务: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指导服务,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愉快友好地相处;

3、儿童救助服务:特困家庭的儿童生活与营养救助服务;儿童正当权益的保护和维权服务;孤儿、弃儿的寄养收养等社会救助服务;

4、残障儿童康复教育服务:残障儿童身心康复服务;残障儿童教育服务;残障儿童接触和适应社会服务;

5、儿童行为矫治服务:儿童学习障碍辅导服务;儿童暴力倾向矫治服务;儿童网瘾矫治服务;儿童其它不良行为矫治服务;

6、儿童青春期辅导服务:儿童性别认知服务;儿童青春期困扰辅导服务等。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

在我国,青少年通常是指14—18岁的未成年人。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

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保护、教育和成长等社会福利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常运用于普通全日制学校(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初中、高中)、社会救助管理站、社区及家庭等。青少年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思想道德辅导

1、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理性看法;

2、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

3、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4、提高青少年对于社会伦理尤其是家庭伦理的认知与了解;

5、促进青少年道德认知反思与道德行为能力;

(二)心理认知辅导

1、辅导青少年了解和认识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基本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识;

2、辅导青少年掌握平衡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3、协助青少年开展良性的自我探索,实现自我认知与认同;

4、协助青少年发展认知能力,促进个体思考力、判断力的全面提高;

5、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与环境的和谐互动。

(三)生涯发展辅导

1、生涯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1)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2)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

(3)合理生涯选择的作出;(4)自身潜能的开发。

2、生涯规划的重点:

(1)自我认识:了解个人的潜能、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2)认识工作世界:对工作发展前景、就业与职业训练资源、工作机会的认识;(3)确认自我工作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生涯观念;(4)评估环境因素: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了解。

(四)就学就业辅导

1、学业辅导: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扩大青少年的求知欲;协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协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处理压力的技能和方法等。

2、就业辅导: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开展就业态度和就业技能辅导,为青少年择业提供直接服务等。

(五)生活方式辅导

1、协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2、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提高青少年的闲暇娱乐质量;

3、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人际交往辅导

1、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沟通交往技巧等有良好提高;

2、拓展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其领导才能、社交礼仪、交往

态度;

3、矫正和帮助有人际交往障碍和偏差的青少年。

(七)行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

1.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服务:进行社会技巧训练;

加强补救性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结,并开展家庭层面的辅导服务;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支持网络。

2、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青少年犯罪前的预防性教育服务、判决前后的教育服务、替代性教育服务、重返社会教育服务、社区矫治服务等。

(八)弱势青少年保障服务

1、社会保障服务,经济救助、生活帮扶和社会保障等;

2、基本权益保障服务,包括教育、就业、健康服务等。

三、老年社会工作

在我国,老年通常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成年人。老年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康乐、健康康复、照顾护理、生命关怀等社会福利服务,以实现推动老人能力发展、回归社会和身心健康。老年社会工作,常运用于社会养老机构、社区托老助老机构、老年人家庭等。老年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生活服务

1、生活照料:家政保洁、饮食、理发理容、水电维修、代购配送、外出陪护等服务;

2、文体康乐:文康活动、影视欣赏、互动交流等服务;

3、照顾护理:卧床照顾、缓压照顾、临床护理等服务。

(二)健康服务

1、改善认知情绪服务:缓解和消除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等引发的老年常见认知情绪问题;帮助老人适应退休生活和家庭生活;

2、健康康复服务:健康监护、康复理疗、健康咨询等服务;

3、生命关怀服务:生命教育、生命记录、临终关怀、哀伤辅导等服务。

(三)法律维权和社会支持服务

1、权益维护:老年权益宣传、老年权益保护、传统孝道弘扬等服务;

2、家庭支持:促进亲子关系、改善婚姻状况等服务;

3、社会支持:养老保障、社会救助、社区互助、紧急救援等服务。

四、救助社会工作

在我国,救助对象主要包括由于种种原因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特殊人群。救助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

为陷入生活困境的特殊人群及其家庭提供维权、救助、就业等社会福利服务。救助社会工作,

常运用于社会福利院、社会救助管理站、社区及家庭等。救助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结构调整:

(1)社会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

(2)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A.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向政府呼吁,

提供信息和辅导对象寻找就业机会;B.倡导劳动力市场规范,主要是在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和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能力。

2、个人及家庭服务

(1)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审查申请者条件并帮助其确定资格;(2)帮助符合条件对象获得救助,辅导疏导未获救助的成员;(3)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推动其就业和经济自主:A.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前的增能策略,

针对对象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点开展工作;B.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中的短期和长期策略:

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社会工作;C.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服务的宣传策略:通过大众传媒和网络向救助对象传播宣传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信息;

(4)有组织、制度化推进社区发展,提高社区救助能力;

(5)提高救助对象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6)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救助对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冲突、

子女问题……解决他们的面临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领域;二是要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社会融合。

(二)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灾害应急救助:(1)组织受灾群众转移;(2)安排灾民基本生活;(3)社会秩序维护;(4)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1)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社区重建工程进展;

(2)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3)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抗灾:参与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工作。

(三)流浪乞讨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街头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等救助,全天候的救助站开放接待主动求助者。

2、服务机构内的救助: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其偏差观念和不良习惯行为、甚至轻微违法行为要进行引导和矫正;提供专业介入服务。

3、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1)类家庭——由救助机构聘请的成年人和流浪儿童组成的类似于家庭的生活群体;

(2)家庭寄养——有一定条件的正常家庭的寄养;

(3)教育培训——还有通过教育培训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4、返家安置后的服务:主要是跟踪回访,巩固回归主流社会的成果;对某些家庭暴力、歧视等等原因的流浪儿童回归后要关注发生流浪的

引发原因的消除。

五、助残社会工作

在我国,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等六类人群。助残社会工作,主要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为各类残障人士及其家庭提供预防、救助、康复、教育、就业、社会支持等社会福利服务。

助残社会工作,常运用于社会福利院、社会康复机构、社区及家庭等。助残社会工作,具体内容为:

(一)残疾预防

残疾预防可以分为三级:

1、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2、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的措施,预防残障。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

(二)残疾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经济特困救助等服务;

2、无障碍、生活照顾等服务。

(三)残疾康复

1、医疗服务:在医疗方面,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协同工作,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

展辅导服务;

2、康复服务:在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联系专业康复人员为残障人士提供健康监护、康复理疗、康复指导等服务。

(四)教育就业

1、教育服务:一是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包括从初级到中高等教育;

二是指对盲、聋、哑、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的特殊教育;

2、职业服务:国家劳工组织在1985年《残疾人职业康复的基本原则》中明确规定了职业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掌握残疾人的身体、心理和职业能力状况;

(2)就残疾人职业训练和就业的可能性进行指导;

(3)提供必要的适应性训练、身心机能的调整以及正规的职业训练;(4)引导从事适当的职业;

(5)提供需要特殊安置的就业机会;

(6)残疾人就业后的跟踪服务。职业康复分四个步骤: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3、社会支持:社会工作者开展的社会康复服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用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帮助残疾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2)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1社会工作的含义:非盈利性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2.我国社会工作的三种类型:普通、行政、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助人活动、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1.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困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2.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扩大的对象。 2.社会工作的五大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年龄层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服务领域)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间接服务角色。 2.直接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3.间接服务:管理者、资源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4.社会工作者知识化基础:理论、政策、技术、文化。 5.能力要求: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简单了解)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六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性,但不具体化,不适用每一个具体实践环节):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 3.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内容: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五个方面的看法。 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伦理主要六点内容:对服务对象、同事、机构、自身、本专业、全社会。 2.社会工作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合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家长制。 3.七大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 4.专业守则四大作用:保障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5.社会工作守则十二项内容:尊重对象的权益、严守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尊重同事的工作、恪守公私界限、维护社会正义、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发展专业、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共福利、共同执行守则。 第三章第一节人类行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层需要。 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2020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2020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 1.社会工作的目标 2.社会工作的功能 3.社会工作的要素 (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 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三)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2.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2.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基本处理原则 (三)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2.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二)人生发展阶段 1. 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 1

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个案工作方法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二)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三)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五、小组工作方法 (一)小组工作的类型 (二)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1.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2.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三)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四)小组工作的常用技巧 六、社区工作方法 (一)社区工作的目标 (二)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2.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3.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三)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四)社区工作的常用技巧 七、社会工作行政 (一)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志愿者管理 (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式 (五)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内容 八、社会工作研究 (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 2

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儿童行为问题的原因 1、个人因素 2、家庭环境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不良的育儿态度 3、学习环境因素 4、社会经济环境城乡差别、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别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1、间接的儿童社会工作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上,包括参与有关各项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利的福利政策、制度及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等。 2、直接的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养育和保健、儿童照顾和教育、儿童救助和保护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1、解决青少年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业辅导、生活照料、偏差及越轨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人际交往障碍训练等。 2、推动青少年发展,具体表现为健康成长指导、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训练、自我发展训练等。 3、协助制定青少年政策 老年社会工作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问题

1、老年人的界定 在中国,由于社会习惯及退休制度的安排,一般将60周岁及以上的称之为老年人,75周岁或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称之为高龄老年人。 2、人口老龄化和老年问题 老龄化社会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及以上。 老年问题指个人和群体的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主要变现:一是个体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人某些特殊需要和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以及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方面的问题。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广义上,老年社会工作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和方法,为满足老年人个人及群体社会安全的需要而推行相关的老年社会福利政策及措施。 狭义上,老年社会工作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过程帮助老年人个人或群体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一)脱离理论人的能力将不可避免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随着老年人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各种角色的逐渐丧失,他们希望能够摆脱要求其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而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从老年人角度看,老年人可以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带来平静的生活;从社会角度看,有助于社会权力有序地实现交换,而不至于社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中级社工考实务考试攻略

中级社工考实务考试攻 略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中唯一一科以主观题形式考试的科目,需要考生在复习应试的过程中,熟悉考试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掌握一些基本的应试技巧,融会贯通社会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沉着应答。01 熟悉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社会工作实务主要考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针对主要服务领域和不同工作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处理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该目的不难看出社会工作实务考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考生既要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要结合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试内容 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和程序,以及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的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还有在不同服务领域开展的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等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 (三)考试题型

根据大纲要求,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型全部是主观题,根据历年考试 出题情况分析,一般会有5?个大题,?每个大题分1-3?个小题,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题型主要分为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 案例分析题会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资料,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对之进行全面 深入地分析,并按要求进行作答。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方式一般会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各个阶段上具体方法的运用。如接案的步骤与技巧、预估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方法的运用、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策略、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等。这些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考生进行分析,?考生必 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二是各类对象在不同领域中面临的困境与介入策略分析。这些会从一些理论视角提出问题,让考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答题时应注意困境的分析应与介入策略的分析相对应。 方案设计题也是给出一个案例情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出环 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命题的思路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针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方案,如个案介入计划;二是针对小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小组工作计划书;三是针对大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社区活动策划方案。这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要分两步走:一是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着重分析给定的案例情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案主需求;二是具体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需要掌握个案介入计划、小组工作计划和社区活动计划的基本要素,按照相应的格式设计即可。 2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和工作岗位有哪些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和工作岗位有哪些 按服务人群的种类或场所划分,可以分为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妇女社会 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军队社会工作、城市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社区社会 工作、移民社会工作、灾民社会工作、危机干预等。 在我国社会工作涉及的部门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其中政府职能 部门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公安等;群团组织有共青团、妇联、 工会、老龄工作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 社会工作主要存在于社会服务领域。一方面是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领域,服务 对象有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失业者、吸毒者;另一方面是在 一些特定机构中开展的社会服务,如在大、中小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医疗社会工作,调节医患关系,解决影响健康的心理和 社会问题;在监狱和社区开展矫正社会工作,帮助犯罪人员回归主流社会;依托社区或非营 利机构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促进家庭和谐;在企业中开展企业社会工作,保护职工权益、 协调劳资关系、缓解职业压力、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岗位分成四类:一是公务员岗位系统,主要是指民政、劳动和社会 保障、教育、卫生、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中从事社会政策制定、执行等有关工作的岗位。二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相关岗位,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院、残疾人社会福利院、儿童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收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复退军 人精神病院、光荣院、军休所等机构开展社会服务的岗位;三是与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相 关的群团组织和相关民间组织的相关岗位,包括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残疾人等 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岗位。四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岗位,部分接受大专层次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也可通过“选聘结合”的方式,进入社区居委会,成为 专职社区工作者,从事动员社区资源、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的工作。另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经政府批准,建立独立的民间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工作 服务。

《社会工作实务 初级 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完整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最新)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1. 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不同理解 (1)普通社会工作 (2)行政性社会工作 (3)专业社会工作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的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体、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2. 社会工作的特点 (1) 专业助人活动 (2) 注重专业价值 (3) 强调专业方法 (4) 注重实践 (5) 互动合作 (6) 多方协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功能 3. 社会工作的目标 { 服务对象层面 { 解救危难 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社会层面{ 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层面{ 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4. 社会工作的功能 { 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恢复弱化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 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对社会的功能{ 维护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 1. 社会工作的要素 (1) 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① 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发展较快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讲最需要帮助的人。如: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发展中国家,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最值得帮助的人”。如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因自然灾害和社会原因而陷入困难境地的人。 ② 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 贫困的个体和家庭→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 困难民众→一般公众 (2)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① 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社会工作者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 它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团队概念。 ②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a) 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关系协调者、倡导者 b) 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 c) 社会工作者的合并角色 (3) 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的灵魂)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4) 专业的助人方法(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5) 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连接各种要素,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 不能简单的将助人活动理解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单向支持,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合作过程

社会工作的目标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职业性服务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分类: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的特点:(1)专业助人活动;(2)注重专业价值;(3)强调专业方法;(4)注重实践;(5)互动合作;(6)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激发潜能;4.促进发展。(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和促进能力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3.推动社会进步。 (三)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促进社会团结。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恢复弱化的功能;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二)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现今,社会工作对象已经不断扩大。 (二)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服务对象积极改变的支持者、关系协调者、积极行为的倡导者);(2)间接服务角色(社会工作过程(项目)管理者、服务资源的筹集者、社会政策影响者);(3)合并角色 (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利他主义。 (四)专业助人方法(专业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五)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一)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二)促进和使能的能力;(三)评估和计划的能力;(四)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五)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儿童及青少年;(2)老年;(3)妇女;(4)残疾人;(5)矫正;(6)优抚安置;(7)社会救助;(8)家庭;(9)学校;(10)社区;(11

第1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讲课稿

第1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到l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资本家阶级是财富和权力的占有者,工人阶级则是贫穷的和无权的阶级,而且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1)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 1、改良主义者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 2、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出路必定是它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不同意用宗教、道德和改良的方法去拯救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 (2)社会工作的产生 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社会工作的形成 a.不论基于善良的人性还是同类意识的发现抑或宗教教义的宣示,对处于困境者和弱者的帮助是早就存在的。在其中,宗教对于西方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尤其是l7世纪以来的社会救助制度。

2018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大纲

2018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大纲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 1. 社会工作的目标 2. 社会工作的功能 3. 社会工作的要素 (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 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三)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 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2. 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 1.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2.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2. 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基本处理原则(三)社会工作专业守则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2.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二)人生发展阶段 1. 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 2. 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个案工作方法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2.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二)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三)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五、小组工作方法 (一)小组工作的类型 (二)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1. 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2. 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三)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四)小组工作的常用技巧 六、社区工作方法

(一)社区工作的目标 (二)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1. 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2. 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3. 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三)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四)社区工作的常用技巧 七、社会工作行政 (一)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志愿者管理 (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式 (五)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内容 八、社会工作研究 (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 (二)具体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方法 2. 个案研究方法 九、社会政策与法规 (一)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二)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四)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五)婚姻法中有关结婚、家庭关系、离婚及救助措施的规定 (六)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1. 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法规中有关低保对象及低保待遇申请、审批、发放程序的规定 2. 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中有关救助对象及救助形式的规定 3.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法规中有关救助对象、救助形式及内容的规定 (七)劳动就业政策法规 1. 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就业、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规定 2. 失业保险政策法规中有关保险金领取和停止领取条件、领取期限及监督管理的规定 3. 工伤保险政策法规中有关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的规定 4. 劳动争议处理政策法规中有关劳动争议的处理范围、处理机构、处理程序的规定 (八)医疗保障政策法规 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法规中有关覆盖范围、缴费办法及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规定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法规中有关筹资标准、资金使用与管理的规定 (九)加强社区治理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法规 1. 加强社区治理的政策法规 2. 人民调解的政策法规 3.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法规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展

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 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 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中华考试论坛 3.家庭体系的工作 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2)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3)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秩序。(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4.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 包括: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维系住照顾人,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照顾事宜效率更高,更有收获。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一) (总分113,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对于家庭庇护中心来说,负责前台接待的社会工作者,应配备什么类型的社会工作者?( ) A 刚入职的新手 B 有文化知识的人 C 有一定家庭生活经验的人 D 资深且有专业综合能力的人 E 熟悉政策、法律知识的人 2. 因冰冻、雪灾被困,人们长时间得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此种情境属于( )。 A 困难 B 发展 C 危难 D 压力 E 困境 3. 在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公共危机时,( )将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A 社区 B 家庭 C 个人 D 社会公众 E 组织 4. 某城市一公交站台前,一位独自坐轮椅的妇女要上车,车站工作人员考虑到她行动不便,轮椅在车上缺乏安全,司机又没法照顾她,只得婉拒这位妇女乘车。该妇女无奈之下,求助于警察。你认为这种情境说明了何种最重要的问题?( ) A 我国存在对残疾人的社会歧视 B 社会大众缺乏爱心 C 警察热心助人 D 公交公司司机推卸责任 E 我国缺乏社会工作职业助人体系 5. 文化能力是指( )。 A 社会工作者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 B 了解案主怎么看问题的能力 C 处变不惊处理问题的能力 D 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 E 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6. 所谓“福利养懒汉”是指福利具有( )。 A 正功能

B 负功能 C 积极功能 D 消极功能 E 副作用 7. 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服务是( )。 A 社区矫正 B 监狱矫正 C 行为治疗 D 矫治社会工作 E 社区教育 8. 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是( )。 A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维持社会秩序 B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公正 C 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D 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E 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9. 我国农村发展已不完全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与经济学家、发展规划专家一起同当地政府、居民一起从事经济发展、教育和卫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这是( )。 A 社区工作 B 农村社区发展工作 C 乡村规划工作 D 农村扶贫工作 E 农业发展工作 10. 以下对于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这一功能的正确理解是( )。 A 社会工作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与一般的行政方法可以相互媲荚,互为替代 B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门的助人职业,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 C 社会工作就是鼓励人们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志愿服务 D 社会工作就是解决人们的心理冲突问题 E 社会工作就是从个人的层面化解弱势群体的困境状态 11. 社会工作者需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面对各种特别复杂、难解决的问题。以下哪一种情形是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避免的?( ) A 遇到问题沉着冷静 B 深刻同情案主,陪他一起痛哭流涕 C 富有同情 D 能经受住困难和复杂的问题,不怯场

社会工作实务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知识

社会工作实务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 论与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 3.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技巧 4.个案管理 二、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2.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 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4.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三、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2.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3.社区工作的技巧 4.我国的社区工作 四、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2.社会行政的内容 3.社会服务评估 五、社会政策

1.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2.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 3.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4.我国的主要社会政策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 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1.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2.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 二、测量 1.测量的水平 2.概念的操作化 3.信度与效度 三、抽样 1.概率抽样 2.非概率抽样 四、定量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实验法 五、定性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2.访谈法 3.焦点小组

4.观察法 六、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分析 1.描述频数分布 2.分布趋势 3.列联表 七、撰写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类型与结构 2.研究报告的写作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第1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到l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资本家阶级是财富和权力的占有者,工人阶级则是贫穷的和无权的阶级,而且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1)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 1、改良主义者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 2、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出路必定是它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不同意用宗教、道德和改良的方法去拯救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 (2)社会工作的产生 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社会工作的形成 a.不论基于善良的人性还是同类意识的发现抑或宗教教义的宣示,对处于困境者和弱者的帮助是早就存在的。在其中,宗教对于西方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尤其是l7世纪以来的社会救助制度。 b.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这对以后世界各国的社会救济法规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c.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l852年爱尔伯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 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动力学派 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很多社会工作常见的概念,如潜意识、洞察、攻击、冲突、焦虑、母子关系等等都来自心理动力理论。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1.社会工作的含义:非营利性,服务与他人,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 2.我国的3种理解:普通(志愿者),行政性(从上而下),专业(本职工作) 3.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助人活动(第一个特点,根本性区别); 2)注重专业价值(价值理念); 3)强调专业方法(重要特点)(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 4)注重实践; 5)互动合作(社会工作者于服务对象双方配合); 6)多方协同(多机构分工合作)。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1.社会工作的目标 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极度贫困,精神崩溃,自杀倾向,吸毒成瘾); 2)缓解困难(网络成瘾,单亲,就业困难,退休老人生活适应);

3)激发潜能(被忽视、被压抑的能力)。 4)促进发展(成长小组,流动儿童学习辅导,学习技能) 社会层面的目标(核心):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 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促进社会团结。 2.社会工作的功能:正功能、付功能。 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恢复弱化的功能;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2)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高频) 1.社会工作的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要素):服务对象是基本前提,注意基本对象的扩大。 2)社会工作者(助人的主体和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①首要职责-服务提供者:物质,精神,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