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阅读课教学案例

阅读课教学案例

阅读课教学案例
阅读课教学案例

阅读课教学案例

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增加学生的见识,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内涵,同时引发其对节日文化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

文章为外研社Module 8 Unit 2 As Soon As Soon It’s 12 O’clock。阅读采取整体语篇教学法,教会学生用略读策略整体去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运用分段细读的方式完成不同的任务,在掌握细节的同时增进对新年庆祝方式的掌握。(三)授课对象

初中二年级学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略读是一种选择性阅读,对于信息也是有选择的获取,因而并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阅读心理障碍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重要因素,由于学习的是第二语言,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重视的是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并且习惯于词语句子有对应的翻译,否则就没有安全感。

(五)教学步骤

1.带领学生复习课下要求背诵的词汇及短语(5分钟)

首先运用PPT首先展示单词部分,将其分为左右两栏,左边为英语单词及其词性,右边为随机排列的单词汉语解释,让学生一起给相对应的单词解释进行连线。然后再展示英语短语部分,提问两名同学分别回答短语汉语意思。之后给出所有英语单词和短语,指出两个学生分别带领全班学生朗读单词及短语。

2.引出话题,展开小组讨论(8分钟)

复习单词之后,进入文章学习阶段。让学生打开课本,翻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文章处,带领大家读课文题目,同时运用PPT展示,询问学生从这个题目可以联想到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根据学生座位分布情况,将其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听学生的千奇百怪的说法,对一些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然后告诉学生本片文章的关键词为“new year”。此时告诉学生接下来讨论的要求:讨论并记录下来从“new year”这个关键词文章可能涉及的活动,尽可能用英语表达。在学生讨论期间,在教室内进行走动,观察学生讨论情况,同时指引学生扩大视野,从不同国家对“new year”进行解释。之后让每组派代表,让他们回答一句他们小组认为自己总结出的最有可能的句子。对每组稍加点评之后,开展接下来的任务。

3.讲解略读策略(3分钟)

(1)首先告诉学生略读的含义

略读是一种选择性阅读,对于信息也是有选择地获取,因面并不要求逐词逐句地阅读,略读的目的是尽快了解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所以可以有意识地略过一些词语、句子,甚至段落。这种策略注重的是文章的大意,而不是细节。(2)告诉学生略读技巧

要关注的是文章属于什么题材,涉及了什么内容,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及各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因为,第一段是一篇文章的大概,有助于抓住主要情节和论点,而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则给读者提供了文章的线索。

4.限定时间运用略读策略阅读文章,解答问题(6分钟)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进行略读,了解课文主旨大意。期间我会在讲台上观察每

位学生的表现,对跑神的学生进行督促。规定时间结束后喊停,然后询问学生略读情况,再一次对略读技巧进行强调,之后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5.在规定时间内精读文章,解答问题(16分钟)

开始进行精读,规定时间十二分钟。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尽量给学生阅读空间,不中断他们。在固定地点观察每位学生的阅读状况。到规定时间时,开始询问阅读情况。按照之前分配的学习小组,

让学生在四分钟时间内讨论PPT 展示的问题,同时画出答案区间。之后指出三名学生回答问题。

6.展示各国新年活动(5分钟)

向同学们展示一个介绍几个国家新年活动的视频,在出现主要活动时暂停,简要介绍其来源,使他们感受到各国文化的魅力,打开视野。

7.布置作业(2分钟)

让学生在课下找查找自己喜欢的国家新年是如何度过的,下一节课互相分享。同时完成纸质作业(如下),同时提醒学生继续完成单词和短语的学习,下节课听写。

文章如下:

As Soon As Soon It’s 12 O’cloc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elebrate the new year. However, not all countries celebrate in the same way, and in some countries, the new year doesn't begin on the same date every year. It can depend on the seasons, the moon or the sun.

In many countries, the new year begins on January 1st, but people start celebrating on December 31st, New Year's Eve. In New York many people go to celebrate in Times Square. While they're waiting for the New Year, they listen to music, sing traditional songs and have fun. Just before 12 o'clock, everyone counts down from 10: 10, 9, 8 ...

As soon as it's 12 o'clock, everyone shouts very loudly, "Happy New Year!" and they say, "Out with the old year and in with the new!" Suddenly there are fireworks and special drinks. Sometimes people sing an old song called Auld Lang Syne.

New Year's Day is often a family day. Some people relax at home. Some families get together for a special meal with grandparents, aunts, uncles and cousins. When the weather is fine, many families go out for a walk.

On New Year's Day, many people make resolutions for the new year. They write down a list of things, such as "I will help out more at home. I will work harder at school." or "I won't spend so much time playing video games." When they have made their list, they read it to their family or friends and promise to follow their resolutions.

So it doesn't matter how they celebrate, for people in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it's a time to say goodbye to the old year, and to welcome the ne w.

评述

(一)设计原因

由于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所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等,假定情况为阅读课前学生已经对部分单词及短语的学习了。重复单词和短语可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同时也为接下来的阅读扫除一定的障碍,防止学生因为单词过难问题而失去阅读兴趣。

学生的情感关系到整个学习经历。当学生们遇到新的语言时,如果他们全神贯注,并且情感上放松,要比他们在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时更容易记住所接触到的语言。如果学习伴随着焦虑,恐惧,紧张愤怒,沮丧等明显的负面情绪,最大的学习潜能就要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打算在阅读文章之前引入话题,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入了话题后,为了使话题发挥它积极的作用,接下来开始分组讨论。话题的引入在一定时间的阅读课上有着积极作用。

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虽然学生对表扬的反应是积极的,但对他们行为的过度赞扬,尤其是当他们的自我评价并不高时,过度赞扬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小组讨论后,我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予以合理的评价。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教材中有什么教师就讲什么,他们试图以教代学,造成的结果是虽然学生掌握了定的语法与词汇,但听说等交际能力却很薄弱。英语是一门实践课,而不是理论知识课,英语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该试着学会放手,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即在讲明要点之后,多让学生反复操练,是语言技能的培训者。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只“听”不“练”是不行的。所以,教师应不管是听说课,还是阅读、写作或其他课程,都尽量给学生创造运用英语进行操练的机会。我预期将用三分钟时间对“略读”的概念及技巧进行讲解,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进行实践。

学生阅读期间,教师应该作为观察者。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些空间。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打断他们的阅读,即使我们忍不住想给他们提供额外信息或指导也是不妥的。学生阅读时我们可以观察他们的进度,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他们在独立阅读或合作阅读时是否顺利等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知道是否需要多给他们一点时间,或是提前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因此,在学生阅读期间,为了不给学生添加心

理压力,我选择呆在教室某一固定地点,观察学生阅读状况,同时对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眼神等无声提醒。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然而提问也是有层次的,教师在提问时应着重把握提问的频率和难度。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来划分,提问包括五种类型:(1)表层理解,即在课文中可找到问题的答案。(2)深层理解,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另一.种形式组织或解释。(3)推理性理解,要求学生对文章句子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意思加以认真阅读和思考,作出准确推理。(4)评价性理解,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判断。(5)个人理解,这源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反应。根据这五种类型和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我列出六个问题,同时外加一个“Do you like this text?”。外加一个“Do you like this text?”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如果仅仅问学生一些语言的技术性问题,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对文章做出情感回应的机会。让学生表达对所读内容的情感,比仅仅做一些练习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文化传播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方面。“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最基本的技能,但真正学好英语需要文化的支撑。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让学生接触、感知、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本次阅读内容涉及了外国的新年,但让学生从一篇文章的阅读去了解英语世界多种多样的文化是不够的。在文章阅读结束后,我加入一部分文化介绍。通过视频播放加讲解,让学生对国外新年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虽然时间有限,但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去激发学生探寻的心,而不只是将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去学习。

(二)原理

重复原则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外界信息被感知后首先形成瞬时记忆,此时以事物的物理属性进行编码,处于前注意状态,即还没有被人注意到。这些信息被注意到后就进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以语音编码为主,处于注意状态。短时记忆的材料被复述后进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以语义编码为主,可以对记忆材科行归类。长时记忆的内容可经回忆进人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里进行各种信息加工。所以尽管已经要求过学生课下背诵单词及短语,课

上前几分钟仍然有必要对所要求背诵的内容进行复习。尽管并不知道重复能帮助学生把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效率如何,但重复在语言学习中一直在发挥作用。

合作学习原则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寻求自我身份认同、需要自尊、充满疑惑的年龄段。他们需要自我欣赏并被他人认可。小组讨论正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可逐步培养学生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评价原则

教师对学生课内外不同阶段的表现都可以予以评论。当教师说“Good”或者点头称赞时,这些评语(或者行为)都是明显的积极评价。当教师要给出负面评价时,通常会暗示学生一些行为有问题,或说如“That's not quite good”。但即使这样教师仍应该首先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并为学生提供未来改进的建议。而学生则倾向于将教师的评价分为表扬或批评。事实上,教师的作用之一便是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地方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表扬是学生学习动机和进步的关键组成部分。George Petty将表扬看做是教师对学生表现两部分回应中的一部分。他把这两部分称为“奖牌”和“任务”。奖牌是教师对学生良好表现的奖励,而任务是教师为学生进步指出的方向。教师应该“尽量在每节课上给每个学生一此鼓励”,并且尽量避免将奖励局限于显而易见的成功。他提出,如果我们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是依据他的个人实际能力,而不是与他的同伴进行比较,那么我们的奖励就会关注细小的事情,包括任务的参与、努力思考或努力学习的表现,而不只有在取得重大成绩时才得到奖励。

虽然学生对表扬的反应是积极的,但对他们行为的过度赞扬,尤其是当他们的自我评价并不高时,过度赞扬会产生负面效应。首先,过度赞扬可能会导致“表

扬瘾”。患“表扬瘾”的学生过于沉迷于表扬,他们会寻找任何受表扬的机会,他们对表扬的盲目需求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真实进步。第二,学生学会了分辨他们得到的是否是应得的表扬,还是教师不经意发给的奖牌。Caffyn在研究中发现,中学生有了解教师给出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的原因的需求。这说明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三)反思

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我看来“导”并不意味教师责任的减轻,反而是教师更要付出大量精力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英语单词有很多,教师不可能带着学生一个一个念,但可以教会学生音标,让他们自己拼读;文章有很多,课堂上教师也不可能都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做题,但可以教会他们各种阅读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在课下独立阅读大量文章。教师应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学,在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时,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同时教师也应在课堂上积极激发学生课下学习的欲望。我所说的并不是特意去激发兴趣,而是通过一些课堂活动等引导学生。如通过将阅读文章,课上可以扩展一点相关知识,激发学生课下自己去学习。

阅读课教学案例

阅读课教学案例 一、教学课型:阅读课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课型是阅读课,内容是一名学生在网页上找到一篇关于圣经中的英语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英语中习语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的信念,宗教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三、学情分析: 该年级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根据具体语境猜测习语意思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指导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重点词汇:in other words ,among other things ,by and by ,have a vague or loose connection to/with ,kill the fatted calf, develop a high level of competence in communication skills……(2)、重点句子:It comes from a story in the Bible, where a son returned to his family after …, …among other things, and unless you recognize when an idiom is being used,you can easily misunderstand……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这些习语能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交流技巧。 五、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略读、精读等能力。 2、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交际能力等。 六、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 and guess what the idiom means: I took my mother’s car without asking for permission. She is angry at me. I ’m in hot water now! (in trouble ) 【设计说明】以有据可依的语境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恰当的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 ” Step2: Fast reading Read the articl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is an idiom? 2、Which language was the Bible first written in? 3、Which idiom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children? 【设计说明】简要的问题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为下一步的careful reading 奠定基础。 Step3: Careful reading Part1: Answer questions 1 Why does the Bible have a lot of idioms? 2 What did ‘by and by’ originally mean in the Bible? 3 What does ‘by and by’ mean today? 4 How many years ago was the Bibl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5 What does “feet of clay” mean?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东港新城区刘家泡小学林红娟 设计理念: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 案例目标: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逐步培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 2、能借助读物中的拼音、图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渗透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促进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3、能乐于与人交流读书收获。 4、在阅读中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如何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难点: 一、指导学生合理进得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和同伴交流读书的内容及从中得到的乐趣。 二、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课前准备: 课前每人阅读几个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人手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赛,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的阅读课上,我们来举行一场汇报交流赛,看看谁的知识最丰富,能成为我们班的小博士,好吗?(老师说成语,听过的同学讲出对应的成语故事内容,讲对了奖励一颗星贴) 【设计意图】 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努力实施差异性教学,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先来交流汇报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调动起其他孩子认真倾听,进而积极展示的兴趣。 二、展开阅读。 师:老师的问题难不倒大家,同学们真厉害!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说来听听。(学生交流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成语故事) 【设计意图】: 利用差异,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差异,发挥优势同学的作用,有部分语言理解能力强,口头表达好的孩子,我就让他们在背的基础上说说故事,讲讲道理,在课堂上我设计的讲故事环节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锻炼,又是一种展示。对能力稍差的孩子要求他们先来听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能适当的增强他们的语言感觉也就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师:真是博学多才的好孩子,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们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成语故事的? 生:我是从电视上看的。 生:我是从同学那听来的。 生:我是从书中看的。 师:获得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现在各种信息媒体都可以为我们传播不同的知识。看书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

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阅读指导课案例 左晓云 教学内容:《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进行课外阅读。 2、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引言导读、故事简介、目录部分,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话题 同学们,这学期,老师还给大家推荐读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你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现在就让咱们一起来聊一聊你的读书心得。 (二)共同研读《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1.学会了解作者,感受写作背景。 (1)介绍《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人,他叫保尔.柯察金,是他一直鼓舞着我向困难挑战,一直向前. (2)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展示《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作者简介 ) (板书:作者姓名) 2.学会看故事简介,初步感知文本。 (1)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小组找找你那本书的故事简介。(课件出示:故事简介) (2) 从《故事简介》中,我们可以了解本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板书:读简介) 3.学会看书目录,详细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我们还可以通过看什么也能很快的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除了故事简介,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的题目,通过看目录,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各小组一起读目录,看看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4.小结阅读方法: 知作者——读简介——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这就是这节课老师带给你们阅读的第一把金钥匙:了解主要内容。 (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1.和书中人物交朋友 (1)假如多萝西来到我们班,你愿不愿意和她交朋友?为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你还想和谁交朋友?为什么?(让学生尽情说。) (3)老师还喜欢与故事中的另几个人交朋友,你知道是谁吗? 2.了解人物形象 老师引入:同学们刚才交流了愿意和谁交朋友,我们了解了人物形象,了解了他们身上的优点,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收获。也是这节课老师带给你们阅读的第二把金钥匙:走进人物角色。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让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让我们的羽翼更加丰满;才能让我们不断地向目标中的阶梯攀登。所以,同学们,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去体验读书的快乐吧!

主题阅读教案

第五、六课时(以文带文课型)【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正确读写“环绕、娱乐、感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我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5.阅读《主题读写》中的《我的小书橱》《钟楼?灯》,进一步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6.阅读《经典诵读》中的《没有任何快艇像一本书》学习诗人巧妙的运用比喻,来衬托书籍的远大功能。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对于我们人类的进步是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也和书有关,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出示课题:这是英国的作家尤安艾肯写的,看了题目,大家知道作者把书当作什么?板书:伴侣。看到伴侣,你自然会想到哪些词语?

作者把书当作他的伴侣,和它形影不离,如影相随,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读书啊!带着喜爱之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大家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觉得有难度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第一第二题,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交流: 板书:原因方法 3、过渡: 课文不长,但是我们却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课文的1~3自然段中有一个词把他对读书的喜爱非常好的表现出来了,你能读出来吗? 三、体会“毫不犹豫” 1、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一个最能表现作者喜爱读书的词语。课件出示: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你能给毫不犹豫换一个词吗?2、大家知道,环球旅行需要多少年吗?猜猜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校承担的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案例描述;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小说教学因其内容的丰富、情感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和多角度阅读。下面我们以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说一下我的阅读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读课文,谈阅读印象和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小说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看这篇小说写谁?(于勒)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么?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这个人物的着墨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观问题去阅读的方法叫寻读。大家开始阅读并找出做好记录然后发言。 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他在文章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而是插叙的描写,三是在游船上。 那么真正的主人公又是谁呢? 学生回答——飞利浦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是老师感觉这个人物在文章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在文章找出来谈谈理解。 1、学生寻读小说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在文章很重要,他的命运决定着飞利浦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占据重要地位,掀起很大的波澜,所以说他说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问题解决了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这表示寻读的效果。 二、理解文章,体会精妙的构思 刚才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下面我们请大家梳理一下小说的情节。二这种方式称为理读,到文章中提炼一个字进行概括。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呢?(1)为什么要将赶于勒用插叙来安排?(2)为什么要安排在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在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讨论一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案例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案例 一、案例标题:童话故事课外阅读指导 二、案例背景: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总会有些家长发愁:孩子不识字,读不懂题,实在影响孩子的阅读、理解、做题,每天让家长念题,又实在太麻烦!能够让孩子快乐的早些识字、爱上读书是好多家长的心愿了。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天生都是记忆的天才,而兴趣就是开启记忆之门的金钥匙!童话识字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孩子每天开心、快乐的学习!因此,我每天安排10多分钟的童话故事阅读课程编排,让孩子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完成学习过程。 三、案例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四、案例片段描述与反思 [片段]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自己去吧》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对童话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知道大家也在课外读了不少童话书,谁来说说,你都读了什么书,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本童话书,我觉得非常有趣,这个皇帝和大臣们真笨,相信两个骗子的话,还不如一个小孩。 师:对,胡子涵同学看得真明白,我们可不学这个皇帝,我们要长一双智慧的眼睛,不能上当受骗。 生:我读了《丑小鸭》这个故事,里面的丑小鸭开始真可怜,最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我真替他高兴呀!而且我从这个故事中认识了好多我以前不认识生字。师:李默萱同学收获真大,不仅看懂了故事,还学会了生字,我们要向她学习,认识好多好多的生字。

生:老师,我读了《一千零一夜》这本童话故事书,里面有阿拉丁和神、渔夫和魔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三个苹果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很好看。 师:武梦佳读的故事真多呀!你是和妈妈一起读的还是自己读的? 生:有的是我和妈妈一起读的,有的是我自己读的。 师:武梦佳同学真棒!还有读其他的童话的吗? 生:我读的是《安徒生童话》,这本故事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故事都非常好看,而且我是自己读的,有的我还会给爸爸妈妈讲呢! 师:真是爱读书的好孩子。我们现在请张子墨同学上台给我们讲一个童话故事,鼓掌欢迎! 生:我非常喜欢《拇指姑娘》这个故事,我给大家讲《拇指姑娘》吧! 师:张子墨同学讲得真生动,还带有表情、动作,我们要向张子墨同学学习,不仅会读故事,还会讲故事。 分析与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局限于教课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书籍——能让学生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生活。可见,课外阅读势在必行。为了使精品课程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学期我主要让学生进行童话课外阅读。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童话阅读后,一方面,让更多的同学对他们阅读过的童话也产生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童话阅读是快乐的、享受的;还有一方面是通过阅读,他们认识的更多的字。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他们借助拼音会读能复述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这样的阅读指导课,我认为应该定期开展,让学生们在每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后,都有更大的提升,让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逐步养成。 五、案例总结: 通过这次阅读指导课,是我的第一次尝试,课堂上肯定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但总的来说,学生们还是在这节课上有了一定的收获,

绿山墙的安妮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

【主要内容】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一部描写孤儿与关爱、青春与成长的励志故事,一本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的感人故事,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马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岁时被人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作者简介】 露西·M·蒙哥玛丽(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一个名叫克利夫登的小镇。在露西两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把她寄养在外祖父母家——凯文迪斯村,自己则搬到加拿大西部去,后来就在那里再婚和定居。露西就在凯文迪斯慢慢成长。《清秀佳人》一书的故事背景——阿庞利村,其实就是以有着美丽景观的凯文迪斯作为蓝图所塑造的。《清秀佳人》于一九○八年出版,甫出版便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至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去世为止,露西写了二十二部小说,其中以“安·雪丽”为主角的系列小说就有十部,譬如《安的少女情怀》、《安的梦幻小屋》、《安的阿庞利记趣》等等,根据“安妮’小说拍摄的电视剧曾风靡西方国家,‘红发安妮’也成为全世界青少年最喜爱的少女形象。 【设计理念】 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弄懂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文章,从而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乐于讨论,与他人分享阅读感受。 3.通过对书中人物的讨论,体会人物个性,感受人物魅力。 【教学策略描述】

最新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案例资料

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案例 ——《走进童话王国》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儿童非常喜爱的阅读文体。学生刚刚在语文课上学习了《棉花姑娘》和《小蝌蚪找妈妈》这两篇童话故事,学生阅读的兴趣很浓。因此,作为这两篇童话的拓展延伸,我安排了这节阅读指导课,主题确定为《走进童话王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赏读经典童话故事,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自读童话,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童话故事的基本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来阅览室上课高兴吗?你看阅读室的阿姨给你们准备好了好多的课外书呢,等会同学们就可以尽情的阅读了。 2、你们最喜欢阅读什么样的课外书呢?(童话故事书) 3、师小结:老师也很喜欢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不仅故事通俗易懂,而且有很多精美的插图,情节也特别生动感人,能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童话王国》好吗? 4、板书课题:走进童话王国 二、复习学过的童话故事: 1、回顾课文上学过的童话故事。 2、了解在课外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3、猜一猜:出示插图《丑小鸭》、《白雪公主》、《小红帽》学生猜故事题目并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4、教师奖励猜中的(小红花) 三:赏读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1、今天老师在课外书上找来了一篇特别经典、好听的童话故事,想听吗?出示配乐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2、听完故事心情如何?有什么想说的吗? 3、有个小女孩听完故事后心情和你们一样沉重,还写了一首诗,现在有人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出示歌曲《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4、假如买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呢? 5、小结:同学们不仅听懂了故事,还能说出自己的感受,真是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四、简介安徒生,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选》 1、想知道这个经典的故事是谁写的吗?他就是安徒生爷爷。出示安徒生介绍。 2、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安徒生爷爷,将他写的童话故事编成了书,书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选》。这本书不仅封面漂亮,里面还有许多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经典、神奇的童话故事呢。你们看,出示目录,刚才那几篇都在里面呢,同学们想不想读? 五、指导阅读方法: 1、假如这本书现在就在你的手中,你准备怎么阅读? 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引导板书:查找——目录、浏览——大概内容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案例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感受童话,了解阅读方法 案例背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年来学校在进行教学教研改革,“领雁工程””三环六步‘让我明白近十年来(高段)原来语文偏科的学生通过我的努力在小学最后一年里把他们落下的补上了考入了高一级学校,但他们语文还是差的原因是:他们涉取的知识太单一而语文是一门特殊学科,只有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涉取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并且终生受益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正好学校让我参加了课外阅读实验这一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即使有阅读量也有限。现在我所任的是三年级,本学期我要求每周星期1,3,5的早读课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然后写读书笔记。先由班干部以后发展为每位同学轮流选文章,引读,板书。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只有通过老师的监督和指导才会有效。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选的文章多数是童话、寓言。但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的课外阅读指导案例是童话类。 所用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感受童话的美妙。 2、.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想一想你读过那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把它讲给同 学们听一听。 2、读了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3、你是怎样读一本书的? 二,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自主学习中的几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展示 1、猜测童话,引发兴趣 A、有一个小动物,因为长相原因,总是受欺侮和嘲笑。” 是哪个故事?《丑小鸭》 这个故事中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老师“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B、继续听:从前有一个人,她很想有一个丁点儿大的孩子。她把一粒大麦粒埋到一个花盆里,不久,开出了一朵非常美丽的大花,那个女孩儿就在花中,她是谁?——《拇指姑娘》 C、你们读过的童话故事真不少。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老师真高兴。这两个故事都是同一个人写的,作者是谁呢?喊出他的名字吧——安徒生。让我们记住他是来自丹麦的一位不了起

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 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

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 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评析 一、课前【多媒体显:课题】 二、导入【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小声播放此段音乐】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三国”中的人物,同时也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 《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细致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节课,我们对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这个人物,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他是奸雄,他是谁?(曹操) 【多媒体显示:曹操画像。是英雄?是奸雄?】 下面,我们用辩论的形式来讨论。 三、辩论会 讲述:在我左边四位是正方,辩题是;曹操是英雄?在我右边四位是反方,辩题是,曹操是奸雄?在我对面第一行中间五位是评委辩论现在开始。 攻辨 1、正反方一辩各自亮出自己的论题。 2、正反方二、三辩互相驳斥对方的论点、论据。 3、正反方一辩辩论情况作小结 (二)自由辩 1、正反方辩论 下面同学有什么看法? 2、观众参与辩论。 3、正反方四辩各自总结陈词。 下面由评委代表点评。 四、总结归纳 1、讲述:谢谢辩手们的精彩辩论,谢谢评委的准确评价。曹操是英雄?是奸雄?这是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话题。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请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两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横槊赋诗”和“梦中杀人”片段】 2、从同学们的辩论和电视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性格复杂,形象多样的人。 3、请同学们根据辩论、小说、电视剧对曹操作一下总的评价。注意大屏幕的提示。 【多媒体显示: 如下】 奸雄 政治:玩弄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 道德:不忠不义田猎事件错杀吕伯奢 性格:奸诈残暴割发代罪梦中杀人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生命生命》案例分析 一、赞赏鼓励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例:我在上《生命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 1 :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 1 :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 2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 3 :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哪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生 1 :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生 2 :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 3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 4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 4 :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 1 :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即使”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 生: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 ``````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 生:“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分析与反思 ]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在《生命生命》这一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方法。教师给予学生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导案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 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中的表述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案例描述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课前准备: (一)回顾故事知作者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要读懂一本书,就要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有一定的了解。请结合你的前置学习单,说说你了解的林海音。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师:林海音的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其中《城南旧事》最为著名。它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原型和背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请结合前置学习单,说说这五个故事的题目、主要人物和人物的命运。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主要人物。 师:这些人,这些事串起了英子的童年,讲述了她成长的心路历程。因为长大,所以怀旧;因为颠沛流离,所以怀念童年时母亲温暖的怀抱。英子满脸童真,对美好有着超强的感受力,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伴随她成长的是一连串的离别。 (二)回忆片段话离别 师:让我们一起随着李叔同的《送别》,回忆书中那一幕幕离别的场景。(课件出示每个离别场景的图片) 师:在这些离别的场景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表达了怎样的离别情绪呢? 生小组交流。 抽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并点评。 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离别场景是请英子与妞儿的离别:“声音越细越小越远了,洋车过去,那一大一小的影儿又蒙在黑夜里。我趴着墙,支持着不让自己倒下去,雨水从人家房檐直落到我头上、脸上、身上,我还哑着嗓子喊:“妞儿!妞儿!”我又冷,又怕,又舍不得,我哭了。……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我倒下去,倒下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体会到英子与妞儿离别时深深的不舍。这一走就是永别,她的喊声和眼泪让人读起来特别难受。 师:多想把他们留住,可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这是与朋友的永别,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表。 生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兰姨娘》中的那一段:她跟爸妈说了多少感谢的话,然后低下头来摸着我的脸说:“英子,好好地念书,可别像上回那么招你妈生气了,上三年级可是大姑娘啦!”我想哭,也想笑,不知什么滋味,看兰姨娘跟德先叔同进了马车,隔着窗子还跟我们招手。那马车越走越远越快了,扬起一阵滚滚灰尘,就什么也看不清了。我读到了英子“想哭,也想笑”的情绪,她对兰姨娘是喜欢的,和喜欢的人分开当然会难过得想哭,但英子很善良,又会为兰姨娘未来的新生活而高兴。 师:是啊,生活就是这样,又相遇就有离别,也可能会有重逢的希望。 生3:我最想说的片段是《我们看海去》:“一群人过来了,我很害怕,怕看见他,但是到底看见了,他的头低着,眼睛望着地下,手被白绳子捆上了,一个巡警牵着。我

初中阅读教学案例

初中阅读教学案例 初中阅读教学案例1 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我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

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