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摘要】:本研究由学习共同体在概念、研究以及建构方面的困境所引发,从解析“学习”和“共同体”这两个基本要素出发,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同体”以其何种内涵和特征来支持学习?“学习”和“共同体”基于何种关系结合在一起?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机制是什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中主要设计要素是什么?研究采取中观层面的分析,力图为理解学习共同体以及有关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的框架。全文共分六章:在第一章(导论)中,本文从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条途径,提出了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包括学习共同体概念和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存在的诸多歧义,以及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努力与学校中日常学习观念之间的冲突。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学习共同体背后所隐藏的认识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本章还阐述了研究的视角和定位,即采用社会取向的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观对知识和学习的分析路径,着眼于中观水平的研究。在第二章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共同体”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研究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学基础。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共同体与社会、社区及组织,各自具有不同的社会学意义和研究脉络。共同体概念本身的意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和“学习”结合的不是共同体的原始意义,共同体在当代语境下重建的意义,使之成为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第三章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与学习何以要

依托“共同体”?主要研究学习共同体的认识论基础。依次展开的内容是:知识的社会建构性是将学习置于共同体境脉中加以考察的理论前提;知识在认识论维度和本体论维度的拓展,使得知识获得摆脱了对个人的和显性化的途径的依赖,参与到实践中成为学习的新的隐喻;知识向实践中的识知的拓展,进一步揭示了,知识的获得不仅是通过实践参与而实现,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来创新教育,其实是要重建学习的实践。第四章的主要问题是:实践共同体中的意义协商是如何展开的,其中哪些要素界定了形态各异的实践共同体的共同特征?学习者在实践共同体中怎样成长?从两个平行的角度切入到分析中:实践的角度与身份的角度,阐述了其中意义的协商与学习者成长的机制。【关键词】:共同体知识学习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20

【目录】:中文摘要6-8英文摘要8-14第一章导论14-251.1问题的提出——来自文献研究的追问14-181.2问题的提出——来自教学实践研究的追问18-221.3研究的方向、主题与结构22-25第二章共同体的社会学研究25-39本章概要252.1共同体与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结

构25-282.1.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概念的分离25-262.1.2涂尔干:机械的社会关联与有机的社会关联26-272.1.3韦伯: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27-282.2共同体与社区:意义的融合与分化28-312.2.1从community到社区:地域的凸显与意义的缺失28-302.2.2现代共同体的“脱域”机制30-312.3共同体与组织31-362.3.1现代组织的发展与共同体精神的消解31-332.3.2共同体精神的复归与共同体意义的重建33-362.4学习共同体:聚焦当代共同体意义上的知识创生36-39第三章知识与学习的共同体境脉39-67本章概要39-403.1知识的社会建构性:一个基本的观念40-423.2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认识论的视野42-493.2.1默会知识支撑着人的理解42-433.2.2默会认识凸显人的主体性43-443.2.3默会知识存在的场所与形式443.2.4默会知识习得的条件与途径44-493.3个体知识与学习和集体的知识与学习:本体论的视野49-533.3.1知识与学习的个体维度与集体维度49-503.3.2组织学习研究的两种视角50-513.3.3一个两维知识分析模型51-533.4知识与识知:实践取向的知识观拓展53-673.4.1知识与学习的社会实践观53-543.4.2学徒制研究:共同体中知识创生的一个研究范型54-573.4.3教与学的关系:基于实践的反思与转向57-583.4.4识知:实践共同体境脉中的知识与学习58-67第四章实践共同体(一):学习共同体的一个原型分析67-86本章概要67-684.1实践共同体概述68-704.2实践共同体中的实践分析70-784.2.1实践的意义特征:实践共同体中的意义协商71-734.2.2实践的共同体特征:共同体中的实践要素73-754.2.3实践的边界特征:实践共同体的边界与边缘75-774.2.4实践的地方性

和嵌套性77-784.3实践共同体中的身份分析78-864.3.1实践共同体中的双重学习目标:从认知的成长走向身份的发展78-804.3.2身份建构的社会网络观80-824.3.3身份建构的双重过程:认同与协商82-86第五章实践共同体(二):为了学习的设计86-100本章概要86-875.1参与——具体化之间的张力87-895.2设计——自然发生之间的张力89-915.3局部——整体之间的张力91-945.4认同——协商之间的张力94-985.5实践共同体的设计原则98-100第六章学习共同体的分析模型及提问的回应100-113本章概要1006.1学习共同体:三个水平的分析框架100-1066.1.1模型构建100-1016.1.2学习共同体的微观分析与中观分析:实习场与实践共同体101-1026.1.3学习共同体的宏观分析:培育学习共同体与建设学习型社会102-1046.1.4三个水平的学习共同体研究之间的关联与差异104-1066.2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多元学习空间106-1076.3提问的回应107-1136.3.1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107-1096.3.2学习共同体与合作学习小组109-113结语与研究展望113-116附录116-124参考文献124-13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学习共同体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创建学习共同体 1、何谓学习共同体? 张建伟博士认为,学习共同体(1earning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也就是说学习共同体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构成的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内部,大家拥有共同的目的、期望、知识、志趣和情感,并因这些共同的精神因素而将团体内的成员凝聚在一起,大家彼此相互依赖,平等相待,荣辱与共,最大程度地共享利益。 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社会强化功能,二是信息交流功能。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强化功能是指建立学习共同体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的需要。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学习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功能是指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2.学校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众所周知,当今的学校教育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所有国家都在进行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实验。在亚洲,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行动研究,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有可能取得学校改革的丰硕成果。他认为课堂改革的最重要的课题在于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文化。 课堂是一个微型社会。如果从课堂的人际关系出发考察的话,课堂这个微型社会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原始共同体社会、群集性社会、学习共同体。不同的课堂社会形态构成不同的课堂文化。第一种形态即原始共同体社会,是由对班集体的直接性归属意识与对课堂规范的无意识承认结合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集团内部的情绪性的强烈的一体感与对集团外部的排他性排斥意识。”第二种形态即群集性社会,是由课堂中权利义务的契约关系与制度性的角色关系构成的,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人形成着走向自由的私的世界,而人与人的关系被地位、约束、角色所消解,共同体的性质被剥夺了。第三种形态是意识到上述两种人际关系并在加以变革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是以知识与伦理的共同拥有为纽带所结成的自觉化的共同体,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体在各自自主的个人世界中生活,同时也通过同他人的社会亲和,在课堂的共同体世界中生活。也就是说,在这种课堂中,不仅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世界在同伙伴的人际关系中层现,而且通过这种人际关系,在自己的内部世界中体验伙伴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追求构建的是第三种形态的课堂社会——学习共同体。因为在这种社会形态的课堂里,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推进着个人的活动与合作性活动的统一,寻求个性认识的交流与共享的共同知识的形成。在人际关系上,通过自我探索与社会性联合,寻求主体性与共同体的形成。在这种课堂中,教师是教育的专家,同时又是学习者,既是教室里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指导者,自身又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员。值得指出的是,在这种课堂里的人际关系是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何谓学习共同体? 张建伟博士认为,学习共同体(1earning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也就是说学习共同体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构成的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内部,大家拥有共同的目的、期望、知识、志趣和情感,并因这些共同的精神因素而将团体内的成员凝聚在一起,大家彼此相互依赖,平等相待,荣辱与共,最大程度地共享利益。 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社会强化功能,二是信息交流功能。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强化功能是指建立学习共同体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自尊和归属的需要。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学习共同体的信息交流功能是指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2.学校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众所周知,当今的学校教育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所有国家都在进行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实验。在亚洲,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行动研究,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有可能取得学校改革的丰硕成果。他认为课堂改革的最重要的课题在于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文化。 课堂是一个微型社会。如果从课堂的人际关系出发考察的话,课堂这个微型社会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原始共同体社会、群集性社会、学习共同体。不同的课堂社会形态构成不同的课堂文化。第一种形态即原始共同体社会,是由对班集体的直接性归属意识与对课堂规范的无意识承认结合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集团内部的情绪性的强烈的一体感与对集团外部的排他性排斥意识。”第二种形态即群集性社会,是由课堂中权利义务的契约关系与制度性的角色关系构成的,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人形成着走向自由的私的世界,而人与人的关系被地位、约束、角色所消解,共同体的性质被剥夺了。第三种形态是意识到上述两种人际关系并在加以变革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是以知识与伦理的共同拥有为纽带所结成的自觉化的共同体,其特征是集团内部每一个个体在各自自主的个人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与实践

支持引领、发掘资源,推进“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 ——滨江长河街道“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与实践 【摘要】楼层越来越高,邻里关系却越来越淡薄,公寓大楼让居民的物理空间越来越近,而人们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如今生活在同一幢大楼里,却来自不同区域的人,人们天天相见,但形同陌路。邻里感情、人际环境成了社区居民之间沟通的一道无形屏障,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缩短社区居民心灵的距离,营造宽松温情的社区环境的一个必须途径,是陶冶居民情操,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通过创建社区学习共同体,能使社区居民在共同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培育;实践;共同体 由农民转变成城市新市民的滨江人,过去大家一直生活在农村同一个自然村,闲时大家串串门,喝喝茶,聊聊家常,有着浓浓的邻里情,一种自然村落的归属感。如今拆迁,来自不同区域的人生活在同一幢安置大楼里,成了“天天相见的陌路人”。创建社区学习共同体,能使社区居民在共同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社区居民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基于共同的兴趣,自愿、自主、自需组成学习共同体,通过 心灵契约的形式,在自由放松、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形成了互助与共享,开放与灵活,草根与普 及等重要特征,这些特征与社区教育目标的多重性,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教育资源的整合性,教 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运行机制的开放性,教育政策的公平性等特性相呼应,相 吻合。几年来,我们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与实践中,在以政府支持、成人学院引领、营 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自主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发掘学习资源等方面积极努力,推进了社区 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一、政府支持,成校引领,多方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社区教育,是服务民生的大事,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社区教育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这就要求政府、社区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工作要充分的重视。作为各级政府,应对社区教育管理给与一定的支持与鼓励,发动社区管理者的积极性,对于优秀的“社区学习共同体”要给与表彰、鼓励。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才能共同创造出优质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同时也能打造出优质的社区教育。 (一)政府支持 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中,滨江社区学院长河分院结合市民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从资金、设备、场地、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积极努力。与街道政府协调,促使街道安排一位副主任专门负责“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并将“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成绩列入社区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社区党委、居委会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指定社区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社区在硬件上给与大力支持,如闻涛社区将闻涛越剧社这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力量重点扶持,提供180平方米的排练场地和30平方米的活动室,协助管理越剧社,并多次联系去民政局对越剧社进行备案,确保越剧社的健康发展。天官社区十分重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社区班子思想高度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做到每年把“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纳入到两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之中。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和落实工作。社区每年年初还积极争取街道财政和共建单位经费支持,用于“社区学习共同体”专项工作经费,为顺利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最关注的是“民主”和“平等”,所以在这个工作坊中,没有人是专家、没有人是领导,所有人都是志愿者,都是自己人,每个人都要认领一份工作,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工作坊作贡献,目的就是要把所有人的愿景和智慧凝结在一起。 始终秉承的理念是:倾听儿童声音,回归教育本真,坚持研究立场,师生共同创造。学习共同体最关注的是“民主”和“平等”,所以在这个工作坊中,没有人是专家、没有人是领导,所有人都是志愿者,都是自己人,每个人都要认领一份工作,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工作坊作贡献,目的就是要把所有人的愿景和智慧凝结在一起。 走进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师们普遍的困惑是,同样是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与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到底有何不同? 在第三届学习共同体暑期研究坊第一天上午的演讲中,陈静静进行了系统分析。她认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学生之间是否完全平等、彼此倾听,有没有组长;学生之间是否分工、分层;同学之间是互相教的关系还是互相学的关系;对学习设计的关注度如何;是追求一致的答案还是尊重学生的多元发现;是强化外在评价,还是培养内在兴趣。

关于小组内是否需要组长,曾经引发过不小的争论。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是有领导者的,小组内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台湾新北市秀山小学校长林文生看来,指定组长或其他不同角色很容易导致学习的阶层化,学生之间也很容易产生互教关系,而“学习共同体”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学习者之间人人平等,没有领导者,没有分工,每一个同学都充分被尊重,而所谓的不同角色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自然产生的,随着这一轮学习的结束,各个角色也自然消失。 与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说出“我会的”不同,学习共同体课堂则更强调安静,强调学生更多地思考,强调师生、学生相互之间的倾听,强调学生说出“我不懂”“我不会”,强调向伙伴学习、向伙伴求助,互相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实验小学副校长金利观察一些公开课时发现,许多教师都在上“假课”,许多孩子都在“假学”,假课的一个表征就是课堂只属于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属于那些“会的孩子”,而沉默的大多数只是陪读而已。 “以往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机会是不公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教师没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指导,更多的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藉此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各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不必面面俱到,着力突出重点;不搞形式主义,讲求活动实效;不能只顾眼前,做好长远规划。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和活动领导小组,副校长杨xx担任组长,教科室主任尹xx任担任副组长,特级教师牛xx担任专干。牛xx老师具体负责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活动的各项工作。 活动原则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2.引领与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主与互动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参加人员

学校现任教师中,教龄9年以下(含9年)的青年教师。 活动内容 1.建立成员业务档案。包括: ⑴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登记表 姓名、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学习专业、修业年限、专业职务、任教年级、是否参加高学历进修、获得的最高奖励、备注。 ⑵每个成员的专业发展规划书 按学年度填写。内容有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分析,包括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等项目;自我剖析,谈基础分析的的感受,找出自己的薄弱项目和重点发展项目;三年发展目标: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校、区、市级)。年度具体目标: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的细化和量化。 ⑶每个成员的学年度业务总结 针对自己的年度专业发展规划书,说明目标落实情况,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对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提出建议。 ⑷每个成员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和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论文、著作等原件。 2.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全体成员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围绕“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水笔字、普通话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四个方面进行。

学校共同体发展三年规划

朱里街道河滩小学、狮子行小学 教育发展共同体三年工作规划 (2014—2017) 为促进共同体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更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区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中的文件要求,推动我校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开展,扩大校际之间的交流,互补互促,共同提高,使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朱里街道河滩小学小学共同体发展三年规划。 (一)总体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依托基地校共同体,通过组织协作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工作目标 (一)共同体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一体打造,共同发展”的理念,逐步达成xx片教育特色化、师资队伍优秀化、教学优质化、学生发展全面化的均衡发展目标。确立“一个理念、三项原则、四个发展、五种机制”的共同体发展总体目标: 一个理念:文化引领、品牌立身、共享共赢、和谐发展 三项原则:资源共享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深度整合原则 四个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五种机制:共同体发展一体化、制度建设机制化、交流体验经常化、课堂研究内涵化、教育资源开放化

(二)共同体三年发展总体规划 针对共同体的基本现状,我们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切入:第一,经过专业引领,形成教师发展文化。第二,打造共同体专业名师团队,形成集群放射规模;第三,以“快乐教育”为载体,培养有品位、有内涵、有道德、有知识的少年儿童,并创建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2014至2017年三年年度目标 力争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实现具有梯次性的三年发展目标: 1.互动交流、联动年:(2014、1—2015、1)通过各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交流和联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打造名师专业团队,探索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模式,带动影响整体工作的全面优化发展。 2.强化引领,整合年:(2015、1—2016、1)推行一体化引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打造的机制,整合师资力量、整合学区特色、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区一体发展。 3.彰显个性,特色年:(2016、1—2017、1)推行一体化的引领、管理,打造考核评价制度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学区品牌,逐步形成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鲜明的学校特色,初步实现教育教学均衡化。 (四)具体目标 1.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向社会展示我校教师的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扩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教师、领导交流每学年3-5人。核心学校统筹安排优秀教师资源,合理流动。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一)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共同体”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含在一起的生活群体、组织或团体。 “学习共同体”一词最早见于1995年博耶尔(Ernest L Boyer)《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他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取自社会学的术语。其定义为“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其中的“交流、对话、差异,分享、合作”等中心概念解构了以“个人、客观知识”为认知方式的学习范式。在理论上为深化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二)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学校中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构成的,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目标——促进成员全面成长,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相互对话、交流,进行人际沟通,分享被此情感、体验和观念,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习集体。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教学班的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三)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分析 1.对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学分析。学习共同体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基层学习组织,是按 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形式而加以编制的。其特性有: (1)组织目的性。它以完成共同教学任务为目的。 (2)组织系统性。组织的要素必须构成一定的结构层次。 (3)组织适应性。组织的适应性集中表现为三性:一是组活动的平衡性,权力分配和责任分工平衡。二是组织活动的协调性,经常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组织成为有序状态。三是组织活动的程序性,平时活动形成一定的格式,处理偶发事件积累起特定的反应方式。 2.对学习共同体的班级社会学分析。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群体,是 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自在之物”。现代社会的要求决定着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目标、课程、活动、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结构。 3.对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学分析。学习共同体是属于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按照一定的 教育目的和规律运行的“为我之物”,但又蕴涵着由“对象”转化为主体的可能性,教师必须引导其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4.对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分析。学习共同体不仅是班级授课制的基层教育组织, 而且是与社会文化相贯通,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群体,以教学活动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共同活动的主体,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它是从“自在之物”(客观存在的社会群体),通过“为我之物”(按教育目的建立的教育客体)的中介发展而成的“自为之物”(自我教育的主体)。 (四)学习共同体的本质特征 a)行为主体性。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 是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 2.系统开放性。它包含在社会关系的整个体系之中,具有鲜明的社会倾向性,是一个开放

合力抱团,让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

合力抱团让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 沙河镇镇北小学曲丽君 题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11月16日,有幸参加了在夏邱中心小学举行的莱州市“促进新教师优质进步”基地建设现场观摩会,观看了青年教师现场粉笔字书写展示,浏览学习了学校的活动刊板:走进联盟、共沐书香工程、教学强师工程、项目攻关工程,听了杨秀老师的一节英语课,聆听了王军荣校长的《精准定位谋方略着眼未来促发展》、王新老师的《理性研判寻找助力教师优质进步的精准站位》,以及翟丽华老师和阴晓晶老师师徒的优秀经验交流,感受到了夏邱中心小学青年教师的活力与才气,感受到了他们取得的成绩,同时王春锡主任对本次活动的总结,让我对“促进新教师优质进步”基地建设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会议结束后,思考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深感惭愧,虽然我们也很重视,但是远远不够!以本次学习为契机,回校后和我校校长汇报了学习感悟,并共同改进优化了青年教师成长方案:向下扎根,书是方向。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校园应该书香四溢;一名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使其学生也嗜书爱书。教师多读书,可以让手中的教材活起来;多读书,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厚起来;多读书,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为了扎实推进“师徒结对”活动,我校即将启动“生活,因读书更精彩”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让青年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从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通过定期给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评选书香教师等活动,有效改进学校内部的阅读氛围,通过氛围的营造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组织中的价值取向,从而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读书中来。 集体备课,抱团学习。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教研形式,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背后和根源性的东西,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独立备课能力,校长决定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手写教案,召开各教研组结合

浅谈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浅谈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摘要: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学校转型的重要标志,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共享愿景,寻求共同的情感归属;建立规章,确定内化的行为标准;解决冲突,建立互惠的合作关系;沉浸体验,达成双赢的发展目标;反馈信息,实现动态的持续发展。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学校转型的重要标志,对于课堂学习共同体来说,最为主要的是营造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共同体成员有机会获得来自环境的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倘如此,学习就会真正发生,并能够有效地达成师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共同体发展目标。 一、共享愿景,寻求共同的情感归属 博耶尔(ErnestL.Boyer)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一书中首次使用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并把“有共享的愿景”作为“在学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共同体”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提出来。根据博耶尔的观点: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而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成员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麦克米兰(McMillan D.W.)和查维斯(chavis D.M.)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共同体界定为:“一种成员所拥有的归属感,一种成员彼此问及与整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情以及对成员的需求将通过他们对共同生活的认同而得到满足的共同信念。”共享的愿景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所有成员“共同信念”的具体表现能够使共同体成员寻找到共同的情感归属。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有一个观念认同的过程”,有了“观念认同”,共同体成员才有可能将共同体的要求和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在课堂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是新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组建的初级阶段,共同体成员都有很强烈的归属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喜欢、被别人接受,并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该阶段,班级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构建“理想说话环境”,从熟悉彼此的名字开始,让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以包容的心态和欣赏的原则建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建立共同体共享的愿景,促进共同体成员间相互包容,让个体觉得已经被他人接纳,体验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员,从而在心理上彼此接受。 二、建立规章,确定内化的行为标准 规章制度是共同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建立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目标,保证课堂学习共同体有序地运行。但是在传统的班级中,规章制度大多来自于学校意志,借助于外部力量执行规章制度。学校为执行制度而执行制度,把重点、精力都花在了强调制度检查制度上,把推行制度

构建互助同行的学习共同体.docx

建立互助同行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学习群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是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1。“学习共同体”最早的研究点源于非正规学习环境中成功学习现象的分析,人们发现学习者参与某种学习,并非花大量的时间简单地记忆别人所教授的内容,而是通过学习群体获得达成重要目标进行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机会,也就是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Team Teaching(T.T)教学法(协作教学),它也是由“学习共同体”衍生。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探究者共同体”的观点,他强调共同体中共同的了解不仅包括目的、知识、信仰、期望等,还包括达到这些共同性的沟通过程。 美国著名教育政策学家达琳—哈蒙德(Darling-Hammond)认为,学校、家庭与社区紧密联系,形成学习共同体,是构成支持儿童成长的关系系统的必要途径,也是深入了解儿童的重要途径。 佐藤学在《课程评论--走向公共性的重建》(1996,后与《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一书的内容集成中译本《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论述到,在课堂改革中,最重要的不在于“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而在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它其中蕴含着双重理念,即“改造的主体”和“改造的对象”,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建构学习共同体呢? 一、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共同体? (一)哲学视角中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https://www.sodocs.net/doc/cb17200977.html,/v7704565.htm?fromTitle=%E5%AD%A6%E4%B9%A0%E5%85%B1%E5%90%8C%E4%BD %93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进一场包括重建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层面的全方位课程改革运动。要让这场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契机,就要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重建其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表明,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将使教师走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而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通过基于对话的研究共同体的构建,凭借组织互动所产生的激励力量、知识建构和智慧共享,将使教师跨上通向教育研究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并走上“自我更新”与“合作互助”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基于“研究”的教师成长 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及其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动力是全部教育问题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笼罩在传统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相当一批教师形成了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因循守旧、经验为本的职业心理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许多教师甚至已经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勇气和动力。这样一个群体是难以担当起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越来越重的教育使命的。

如何改变上述现状?教师的在职培训一直被认为是改变教 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然而实践证明,以文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讲授为形式的教师培训,对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助益甚微。 由于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都是作为外在于个人的异己 之物,与个体当前的、现实的工作情境与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个体特定场景中特定的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体内心深 处的精神的渗透,因此它没有真正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智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造就”了现实中口是“行”非的教师群体,其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教师“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与“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的分裂。 教师培训向何处去?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受训教师的素 质和能力?我们认为,让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一种“生态”型培训模式,因为它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反思研讨为中介,把培训融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中,倡导基于课堂、学校现实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有别于专业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其内涵是:其一,以实践经验为专业学习资源。即要使教育教学“工

依托学习共同体构建理想课堂

依托学习共同体构建理想课堂 摘要】理想的课堂是思维碰撞与对话的和谐情感场,是无限放飞思维翅膀的特 定时空,更是师生心灵与智慧、人格与品质的成长平台。随着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型课堂构建与差异教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我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深度也在进 一步加大,离心中期许的理想课堂也越来越近……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捆绑评价导纲学习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7-031-02 一、打造共同体,搭建思维对话平台 思维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对话需要平台, 品台如何搭建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几经摸索,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打造小组学习共同体。 1、灵活组建共同体 学习过程中的小组作为"独立学习组织"而存在,在我看来,尊重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年级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组策略。初中非毕业年级可以遵循"组内差异,组间同质"的原则展开,而毕业年级,学生学习水平与思维能力差异巨大,追求也分化明显,此时可以"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为原则,其具体操作如下表所示。 两种分组策略,建立在学生的差异性发周昂需求的基础上,每一位学生不可 能都在学习上同样的优秀,但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 的进步,所以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 得同等的幸福感。 2、捆绑评价促合作 共同体的打造过程中,评价必不可少。我主要借助积所示分制,实施小组捆 绑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共同体的发展。(见下表) 对于优秀小组的表彰,按时间产生"周冠军队"、"月冠军"等,以不断推动共同体的合作思考。这种积分晋级捆绑评价,兼顾学生个体与集体,促进了学生的集 体荣誉感,让学生学会了人与人的交流,学会了团体合作,为和谐共进、思维对话、达成共识提供了有效平台。 二、科学用导纲,奠定思维对话的基础 有了品台,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进行思维对话,因为独立思考是思维对话深入的 基础。于是,教学实践中我借助自学导纲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与知 识的独立对话能力。 1、导纲引路,学生独立思考 我采取的方式是把每一节的知识编辑成"自学引导",具体分为思维导图与自 学提纲两部分,其内容包括知识点,学习的先后步骤,循序渐进的思考问题,承 前启后的知识模块,让学生既知道如何自学,也能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整体的体系。 首先,科学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一是针对不同的知识,区别对待。对于课本 中的数学概念,我尝试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拒绝死记概念;课本中的例题, 杜绝直接看答案,引导学生先读题,想思路,算结果,然后再和课本中的答案相 比对,看看自己的成功与差错,把课本用活。二是针对知识,培养问题意识。我 不断培养学生针对课本以及自学引导中的成型结论追问"为什么"的能力,相近的

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指导意见-松江教育信息网

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 (征询意见稿) 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贯彻落实市、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完善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整体提升我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公平、开放的办学水平。特制定《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请各校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根本,坚持以提高效能为方向。通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整体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成立第二轮松江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徐界生松江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钱秋萍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 杨桂龙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 杨敏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组员:夏长来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金文松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袁洪斌松江区教育局计财科科长 姚文渊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

黄蕾松江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 顾静君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主任 王洪明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主任 闵志辉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部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基教科。共同体成立管理委员会,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共同体建设各个项目。 三、共同体成员单位 组建八个共同体,牵头单位分别是:上师大外附小、泗泾小学、中山小学、松江七中、松江四中、佘山学校、李塔汇学校、三新学校。 具体组成是: 1、上师大外附小:九亭小学、岳阳小学、新桥小学、实验小学、九亭四小(联络员:闵志辉)6 2、泗泾小学:第三实验小学、九亭第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九亭三小(联络员:陈春根)5 3、中山小学:中山永丰实验学校、方塔小学、泗泾第二小学、新闵小学(联络员:黄其明)5 4、松江七中:茸一中学、华实初中、二中初中、松江六中、立达中学(联络员:秦欢珍)6 5、松江四中: 九亭中学、新桥中学、九峰实验学校、洞泾学校(联络员:陈赣)5 6、佘山学校:民乐学校、叶榭学校、天马山学校、仓桥学校、东华附校(联络员:王洪明)6 7、李塔汇学校:泖港学校、古松学校、五厍学校、新浜学校(联络员:张忠山)5 8、三新学校:张泽学校、车墩学校、华阳桥学校、小昆山学校、上外松外(联络员:

学习共同体学习心得

众人同心金不利桃李枝头蓓蕾红 ——记学习心得“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着无数枚叶片,看那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飘散。不知不觉已无法分辩,究竟迎来过多少日光月色,究竟送走了多少黎明夜晚。” ——《载着使命前行》星辰属于夜空,草木属于大山,兢兢业业的老师们独属于那三尺讲堂。用青春和热情来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我们为师之本。春华秋实,时光流淌间不断的坚守磨练。在学习学习共同体中,我们一起在务实中前进,一起在创新中发展。 宝剑锋从磨砺出,爱岗敬业忠职守。走进这个大集体以来,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学习共同体让我懂得爱严结合,细致入微,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兢兢业业是老师获得学生同事家长认可的原因,我们应该与学生多多接触,每天辛勤付出,不辞辛苦为孩子们传道、授业。只有从小处着手,因为一句话语,一个动作无不体现着老师对孩子的关怀,这样的老师才能教好学生得到家长的信任。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似乎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但在其实就是要就是发自内心地与孩子一起,帮助孩子进步,陪他们成长。是啊,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不过如此,做着最喜欢的事情天天和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一起相处便是我此生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潜心专研创佳绩。学习共同体让我懂得,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的为人师长原则便是“认认真真做事,踏结壮实做人,不甘掉队,永远向前”,我们要甘做一名好园丁,把自己生命的意义同教育事业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并为之不倦倾注热忱,挥洒热血。我深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一里路。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将教学理论与实际课堂有机的联系起来是我们一贯的工作作风,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我们从未放弃过。 是的,在神圣纯洁无比的教坛上,老师的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大地,温暖着人群;老师爱是感情的江河,浇灌着满园的李桃,津润着莘莘学子。爱使世界延续,使人类长存!老师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是母爱的升华,是知识、情感交融是呈献! 粉笔生涯,讲台春秋,凝聚着多少执著的追求、深沉的爱。所谓团结,就是一群人以心志的统一、力量的统一来共同追求某一特定的目标,这就是“众人同心金不利桃李枝头蓓蕾红”。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一直践行着一个优秀人民教师的责任。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患难与共,精诚团结是我们学校教师团队的风采展示。即便默默无闻,那大家也愿意为学生无私的奉献,甘愿把青春献给挚爱的教育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道路上,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会用执着和热爱续写人生的新追求,用拼搏和实干获取教学事业的新辉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 为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东夏教管办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关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校优质资源作用,实现教育均衡化为目的的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的深入开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0年东夏初中与职工子弟初中、东夏小学与职工子弟小学结对,2011年东夏初中与北关初中结对,东夏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今年东夏初中与开发区初中,苏屯初中与满族初中,东夏小学、苏埠屯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东夏小学副校长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建立了东夏镇小学共同体。 自校际间共同体建立以来,由于校际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且活动组织灵活方便,便于进行深度交流。我镇从学校和教师的需要出发,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核心内容,继续深化校校联动、共同参与的合作管理机制,加强固定合作研讨项目的深入开展,促进区域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夏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发展共同体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学校有关科室切实加强共同体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重视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主要点问题。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学校制定学校发展共同体考核评价方案,对共同体学校实行全方位、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实现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对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奖励共同体的依据。对于工作成效特别突出的典型经验,教管办将适时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纳入创先争优等评选范畴。 三是狠抓过程管理。双方学校将加强对各发展共同体的过程性指导和监管,同时将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导小组,对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半年中期评估和年底终期评估等。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我镇对来我们东夏支教的指导教师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到结对学校学习的教师给予每月200元的补助,在重大节日期间对支教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进行走访,在考核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评优树先向外出学习教师倾斜。 五是东夏初中和苏屯初中互派副校长进行交流学习;并成立了东夏镇小学教科研一体化,派出副校长李广华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定期在全镇小学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和选派骨干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进行教研教改活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共同体各方切实履行职责,毫无保留地将本校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给对方,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切实担负起帮助、指导、促进对方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暑假教育系统人事调整契机,从主体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对方学校担任学校管理工作。双方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交流教学经验,确立了“全力打造均衡优质和谐的教育品牌,创建青州最亮丽学校”的办学目标,实行统

“学习共同体”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实操-精选文档

“学习共同体”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实操 近一年,我校积极探索语文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实践活动:U型排列的座位,科学分配学习协作小组,能力强弱搭配,让同伴协同更有效。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基础设计课程,打造魅力文本,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课堂中,师生协同,师生、生生平等地互助互学,消除学生的不安全心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本文以《尊严》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使课堂在安静、倾听、思考、合作、分享、求助过程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本课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理解意蕴深刻的句子,理解尊严的内涵;二是学会并灵活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学会读书。本课时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一、开门见山,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初谈“尊严”含义,出示“尊严”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那么“尊严”在本节新课中,是什么寓意呢?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交流预习,学会归纳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读词语。第一组:例外、款待、捶背、僵硬。

找发现。第二组:面呈菜色、枯瘦如柴、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同伴轻声交流:都是描绘人困苦生活,艰难不幸生活的词语。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同伴互助)组织规范语言,互相学习借鉴。 教师出示:关于逃难人的悲惨情境,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一起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体会尊严,领悟写法 1.课堂主问题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独立思考后同伴之间分享疑问。预设: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只要有尊严就是富翁? 2.出示共同学习的要求 第一,个人自主研读,独立思考:默读课文,找出能看出哈默有尊严的相关语句。用“――”划出,积极思考,尝试批注,记录体会。 第二,从独立思考到四人同伴互助。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同伴交流,教师可适时介入点拨。 3.突破重点,品味感悟 过渡:这一群逃难的人疲惫不堪,饥饿万分,这种情况下,面对善良朴实的沃尔逊人拿来的食物,哈默的表现是什么? 学生借助同伴的力量轻声交流。教师借助学生的回答,巧妙引领到外貌和语言对话上。 (1)预设1:外貌

构建社区文化社区教育共同体探究

构建社区文化社区教育共同体探究 ——以江苏如皋市为例 搬经镇社区教育中心倪建兵 摘要:社区文化与社区教育关系紧密,通过构建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的共同体,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政府统筹、成员沟通、创建品牌等措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关键词:共同体;社区;文化;教育; “共同体”是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是统一地对内对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合关系,是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组合。由个体意志决定的、相互发生关系的群体,这是共同体的基本条件;对内对外发挥作用是共同体的功能,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是共同体的本质。[1]简单来讲,“共同体”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个体构成的有机组织体。共同体的维系需要共同体内部的所有组成部分能够相互理解,即有某种共同的语言;能够相互需要、相互肯定,即相互帮助、相互配合;能够有共同的利害、共同的目的,即只能一起实现的利害、目的。[2] 乡镇综合文体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组建共同体,合力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效果显著。 一、社区文化和社区教育的关系 社区文化和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居民,无论是组织者还是享有者都是社区文化和社区教育的共同参与者,在社区内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与文化实践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包容、取长补短,形成社区内特有的文化氛围。当今科技发展、知识创新、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文化和社区教育的发展就应顺应这种变化需要。 (一)社区文化和社区教育都姓“大” 社区文化是社会群体所从事的民俗传承、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训、科学探索和普及、法律宣传教育、文学艺术实践、大众健身竞技、环境审美等以精神为主的活动。它是百姓多种活动的统一称谓,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3]例如,组织技术培训班既属文化范畴又属教育范畴;群众健身舞既属文化活动又属健身活动;台球、乒乓球既属文化娱乐又属竞技体育,等等。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指出,社区教育“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社区教育的内容包括“广泛开展公民素养、诚信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早期教育、运动健身、养生保健、生活休闲等教育活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重要特点决定了社区教育是大教育。 (二)社区文化与社区教育是属种概念关系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发展教育客观上就丰富了文化的内容。社区文化对社区教育的发展有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文化环境、氛围对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社区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它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它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教育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 (三)社区教育对社区文化的促进作用 社区教育对社区文化的促进作用体现在社区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社区教育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对终身学习的需求,更能“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二、综合文化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共同体的可能性 与传统的街、镇文化站相比,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容量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兼容度稿,居民在此能够享受“一站式”的服务。社区综合文化中心作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文化活动的集中场地。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的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既可以是上课、讲座等传统的教育形式,也可以是电视教育、网络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表演、竞赛等多样化的文娱活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社区综合文化中心主要向居民提供休闲、文艺展演、体育健身以及网络信息等各类服务,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接受职业、艺术、文化、法律、康体、科技、政治等教育提供场地服务,其开放性、包容性、便民性的特点有利于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区教育活动不仅满足了市民对终身学习的需求,更需要“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目标大多相同和相近。以上共同的发展目标,为了人的教育需求,为了人的发展,让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结成共同体成为了可能。 三、建设综合文化中心与社区教育中心共同体的措施 (一)发挥政府统筹功能,是构建社区文化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