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禹读后感

大禹读后感

大禹读后感
大禹读后感

大禹读后感

大禹读后感(一)

自然界里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给人类、家园带来的是极大的伤害。有的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家;有的人失去了亲人;还有的人失去了一个美丽的生命……今天我就读了一个有关治水的传说,是谁治的水呢?他的名字叫:大禹。读了这个故事,很是让我感动。这个传说的内容是这样的:自从舜接受了皇位以后,果真不负所托。他内修政令,外抚百姓,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使当时的社会环境较尧在位有过之而无不及。到舜年老的时候,他也到处求才访贤,也让手下推举有才之人。当时人们一致说到了治水有功的大禹是个治世之才。

传说在大禹治水的13年之间,他曾经3次经过家门,但是因为水患未除,他就没有进家门。有一次,他的妻子涂

山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大哭,禹站在门外,听见了哭声,也下狠心没有进去探望儿子和妻子。这件事千百年一直被当成佳话在人们之间口耳相传。正因为他有一颗这样爱国、爱民之心,所以才“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都称颂禹治水的成功绩,尊称他为“大禹”。而经他治理的黄河,也一改暴躁的脾气,就像温和的母亲一样,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大禹。到舜一命呜呼的时候,大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大禹在位的时候也是四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都很富裕。随着时间的穿梭,大禹也年老了,也要找个才子继位。他看中了一位与大禹一同治水的伯益。但就在这时,大禹的儿子启见国泰民安,可以无为而治,使想待大禹年老把首领的位置弄到手,过他的安逸日子。于是,在大禹葬后,启强行夺得了首领的位置。从此以后,公天下就变成了家天下。禅让制变

成了世袭制,一个奴隶制国家就这样形成了……

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及其精神,数千年来被后世的人民传颂不息。不仅被夏、商、周三代所缅怀赞颂,而且也得到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一致肯定。大禹治水不只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和历史的功绩,它还留给后人最最宝贵的精神与财富。

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所形成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给予了我一个很大启示——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面对如此强大的洪水,大禹下定了决心要把洪水赶到海里去,最后终于成功了。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坚持”二字,就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我们要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有用之才。让我们运用头脑,去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各种“狡猾”的困难吧!

大禹读后感(二)

今天,张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读后感的作文。我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时,我想起前天看的历史故事中《大禹治水》的故事。这篇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谈谈我的读后感。

我觉得大禹是个了不起的人,他的精神能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个人。比如说大禹看见洪水把房屋、庄稼都淹没了,人们无处可逃,葬身鱼腹。于是他马上找众人商量如何治水。众人提出了很多方法都没用。这时,大禹想出了一个法子。首先必须对地形有所了解,于是,他为了查清地势,探明河道,带着一些人,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经历了无数风险,足迹遍及九州大地。大禹有难走到北,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样落下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经过了十三年,终于把洪水填平了。

像大禹这种不怕困难,不怕艰险劳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是每个人都能像大禹这样,人民会变

的强悍,祖国会变得更加强大。

大禹读后感(三)

故事讲述了在很久以前,黄河发生了很大的水灾,房屋被淹没了,老百姓十分困难,这时候大禹的父亲带领大家制水,他花了九年的功夫,也没有把洪水制服,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后来大禹代替了他的父亲制水,大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决定用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导大海中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禹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农民伯伯又可以在地面上种庄稼了。( 京ICP备13016261号-1)大禹为了治水,四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就连自己的儿子---启:出生时,他听见儿子的哭声,也狠下心没有进家去探望。

后来,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推举他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大禹这种知难而上,遇事能动脑筋想办法,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所以它的故事才能流传这么久。

我们从小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这些无声的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有了读书的乐趣,以后我会读更多的书,让好的故事激励我成长。

大禹治水传说的新证据

大禹治水传说的新证据 2021年新发现的西周中期铜器遂公盨内底的98个字的铭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铭文开头讲“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仅这十来个字,就说到了中国古代地理的一桩大事,即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大禹治水的意义不只是战胜水灾,不只是把洪水疏导光就完事了,这个传说包含着一系列的整理疆土的伟业。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追溯到的中国大地上大范围的、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格局形成的起点,就是以大禹治水这件事为标志的。 大禹治水后,他所行经的地方,被称作“禹迹”。经过大禹治理的地方,就变得文明,没得到大禹治理的地方依然是野蛮世界,所以“禹迹”就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左传》)在“禹迹”的范围内又划分为九个州,于是“九州”又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九州”比“禹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演进,因为“九州”说出了一套地理分区体系、一个大范围的地理格局。从洪荒世界到“九州”的演进,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一场重要的宏观地理变革,这场变革是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表述出来的。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文献中多有记载。在王朝历史时期,人们笃信大禹治水、分划九州是事实。到20世纪初,中国王朝体系崩溃,旧学沦落,新思潮涌现。在这个背景下,一批历史学家对中国早期的历史传说进行了认真的清理,指出传世文献记录的东西不都是那么可靠,于是纠正了不少对早期历史的误传。关于大禹治水这件事,传世文献的记载也受到怀疑,而确凿的证据只有东周时期的铜器铭文。所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谨慎的人只追溯到春秋战国,不敢讲得再早。现在,遂公盨的发现及其铭文的释读,将大禹治水传说的确凿证据提前到了西周时期。

大禹治水

10.奉献 详备人:韩芳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 2.认字8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处”。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三国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洪水泛滥时一定特别严重,所以才产生了“洪水猛兽”这个成语认为洪水比猛兽更为可怕。大禹治理水患,让大家安居乐业,得到了许多部落的共同拥戴,继舜而成为部落的领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领袖。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简介禹。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说说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和词语,强调要点。 (1)字音:“塞”为多音字。 (2)字形:“荒”字的中间是“亡”,不要多一点。 3.出示本课词语,读中巩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轮流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他什么事? 2.集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

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大英雄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过渡: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呢?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大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4.想象: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过渡:洪水如此猛烈,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过着四处逃荒的悲惨生活。鲧偷了息壤去堵洪水,却被天帝处死。鲧在临终前叮嘱儿子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禹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大禹

大禹、冉駹与羌族巫文化渊源 2013-01-14 15:40 |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第1期 | 作者:徐学书 汉唐文献记载大禹生于汶山郡广柔县石纽山,其地即今岷江上游汶川县域北部羌族聚居区的绵虒镇石纽山。 汉唐文献记载大禹生于汶山郡广柔县石纽山,其地即今岷江上游汶川县域北部羌族聚居区的绵虒镇石纽山。古史传说记载大禹为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暨最高巫师,后世道教巫师端公和羌族巫师释比皆奉大禹为始祖。岷江上游地区在先秦时期为古蜀人支系建立的冉駹(尨)古国所在地,冉駹的巫师在商代为商王重要的巫师贞人。今日聚居于岷江上游的羌族与古冉駹人具有重要渊源关系,并且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古老的巫文化。笔者认为,大禹、冉駹与羌族在同一地区在巫文化上呈现的重合现象,反映了三者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羌族的巫文化是在岷江上游原生并传承了四千多年的古老巫文化活化石。 一、大禹与岷江上游的巫文化 大禹是古史传说记载中黄帝与嫘祖的后裔、上古治水英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奠基人。大禹率领民众治水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难和身先士卒的勇敢精神及其对建立国家和凝聚民族的伟大贡献,成为后世敬仰、历代颂扬的人文典范,被尊为功高盖三皇的伟大“圣王”。 关于大禹的出身地,虽然在西汉中期以前的文献中原本无明确记载,但皆公认大禹生于西羌,故《史记·夏本纪》等多篇西汉著述皆记载:“禹生于西羌”。称大禹生于汶山郡石纽刳儿坪始见于西汉扬雄收集蜀中典故所著《蜀王本纪》:“禹本汶山广柔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坪”。《三国志·蜀书》载蜀人秦宓称:“禹生石纽,今之汶山郡是也”,三国蜀人谯周作《蜀本纪》亦记载:“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2004年在三峡库区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考古工作中发现的东汉《景云碑》﹝1﹞,记述大禹后裔伯沇(魏启鹏先生考证即夏王“伯杼”)循大禹之迹中兴夏朝,有:“先人伯沇,匪志慷慨,术禹石纽、汶川之会”语句,这里的“汶川”为岷江上游别称(汉代称岷江上游为“江源”、“汶江”、“汶川”、“汶水”,非指后来才有的汶川县。今汶川县治地在汉武帝时为汶山郡治绵虒县,西晋更绵虒县名为汶山县,南朝梁时因汶山县西临汶川始更县名为汶川),证明两汉三国时期人们所说的大禹出生地石纽在岷江上游。因此,禹生石纽很可能为蜀中广泛流传的古老传说。此后,魏晋时期《帝王世纪》记载:“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也。”东晋《华阳国志》记载:“石纽,古汶山郡也。崇伯得有莘氏女,治水行天下,而生禹于石纽之刳儿坪,夷人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过逃其野,不敢追,云畏神禹。”唐代《括地志》记载:“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元和郡县志》汶川县条下亦记载:“广柔废县,在县西七十二里。汉县也,属蜀郡。禹本汶山广柔人,有石纽邑,禹所生处,今其地名刳儿畔。”唐代汶川县治地在今汶川县治威州镇姜维城台地上,西汉为汶山郡治地,唐末迁维州于此,宋代置威州,至

大禹传说历史变迁的动态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2), 1916-1919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cc118770.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cc118770.html,/10.12677/ass.2018.712285 A Dynamic Study of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Legend of Great Yu Keqin Wang Wuhan Great Yu Culture Museum, Wuhan Hubei Received: Nov. 29th, 2018; accepted: Dec. 13th, 2018; published: Dec. 20th, 2018 Abstract The legend of Great Yu Taming the Floods is widely known in China and has a long history.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many mysteries about Great Yu, studies about him possessed a lofty place in archaeology, history, anthropology and mythology. Great Yu represents the spirits of arduous struggle, hard work and braveness. As a folktale, the story of Great Yu has been repeatedly tol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e story has been rearranged all the time. Through a dynamic study of the story of Great Yu,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Great Yu culture and highlights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in studying Great Yu. Keywords The Legend of Great Yu, Historical Changes, Dynamic Study 大禹传说历史变迁的动态研究 王克勤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13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0日 摘要 大禹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虽然关于“大禹”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但“大禹传说”研究在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神话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崇高的地位。“大禹”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大禹传说”作为一种民间故事,其流传历经千年,流传的故事版本也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动态研究,揭示了“大禹”文化的变化发展历程,凸显了

大禹治水传统文化

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3、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洪水带来的危害的资料。 4、小结导入:面对洪水,人们过的是悲惨的生活,此时,没人管吗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2-4段 1、自由读这部分,看看都有谁来治理洪水他们各是如何做的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开凿挖通垒堤引水(聪明) 3、他们治理洪水是很艰难的,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4、指名说,并相机板书:才仅仅就却(奉献)

5、书中讲到他曾三次过家门而不入,谁找到了有关资料,愿意说说吗(教师相机出示表格: 时间家里事大禹怎么做的 有一天妻子刚生下孩子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深情地望了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儿子已多岁了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脚不停地向前奔去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他当时会怎么想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 6、指导朗读,形式多样化,注意重点词。(课后第二题)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欣欣向荣”什么意思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2、思考:(课后第一题)为什么说大禹是伟大的英雄 3、讨论交流,注意大禹治水的原因、经过。 4、想象:老百姓会怎么感谢大禹他又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治水英雄古有大禹外,你还了解了哪些这类英雄联系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可结合1998年的长江洪水。 2、生活中,在你身边有奉献精神的人吗能举例说说吗 [板书设计]: 10、奉献——

大禹治水

第27卷 第5.5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7 No. 5.5 2012年11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Nov. 2012 收稿日期:2012-06-12 作者简介:孙国江(1983―),男,河北廊坊人,讲师,博士。 大禹治水传说的历史地域化演变 孙国江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大禹治水传说相关叙事由区域性的传说不断向全国性的传说扩展,后又逐渐与各地文化结合,发展为各地不同的地方传说。早期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域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春秋战国后扩展至全国,秦汉时期发展为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魏晋以后,治水传说逐渐与民间信仰结合,形成地方传说。自唐至清,大禹治水传说在基本定型的基础上又经历了儒家学者的考证,最终在官方话语、民间话语和学者话语的三重作用下发展为遍及全国又带有地方特色的传说体系。 关键词:大禹治水;传说;历史地域化;演变 顾颉刚认为:“战国、秦、汉之间,造成了两个大偶像:种族的偶像是黄帝,疆域的偶像是禹。”[1]156大禹作为治水的重要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成为维系中华文明与中华土地特定关系的纽带,并且随着中华版图的变迁不断发挥着影响力。传说中禹曾疏导了长江和黄河中流通不畅的水道,在西、北、东、南各凿河渠使壅滞的洪水通向入海河流。但是,依现在的眼光来看,传说时代人类能够使用的生产工具十分有限,大禹的这些功绩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由人力完成的。实际上大禹治水的传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流布过程,记录了中国疆域开拓和沿革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古人对敢于和恶劣自然环境相抗争的英雄的崇奉和尊敬。 一、传说中治水范围的扩大 先秦时期,传说中大禹治水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由黄河上中游地区向下游地区扩展,后又向南方的长江流域扩展。这与先秦时期全国地理的开发是基本一致的,反映的正是大禹传说由旧地区向新开拓地区不断传播的过程。 有关大禹治水、甸山的传说,最早的记载应属遂公盨铭文中所称述的“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但这里只是泛指,并未明言大禹治水的具体途径和经过。到了《诗经》中,已详细述及大禹治水、甸山的地点。《诗经·小雅·信南山》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南山即今终南山,其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又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丰水源出今陕西西安西南秦岭,东北流与渭水合,注入黄河。《诗经·大雅·韩奕》有:“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梁山在今河北固安县附近。从时间上来看,《信南山》与《文王有声》都是周代流传的史事和祭祀歌谣,且所称颂的都是周王朝建立之前祖先们的功绩。两首诗中所记大禹甸山的地点都在今陕西西安附近,即周族的发源地,可见大禹治水传说本是流传于该地的一个地方性传说。《韩奕》是颂韩侯的颂歌,与前两首相比应形成较晚,其中所记大禹甸山之处则较前两首偏向于东。由此可见,大禹治水的传说在春秋以前应是由周王朝发源地的渭水流域向东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传播的。 春秋末期,较早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路径的典籍当属《墨子》。《墨子·兼爱》记载:“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泒,注后之邸,嘑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2]325根据毕沅和孙诒让等人的考证,西河在今山西、陕西之界;渔窦即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附近;渠、孙、皇之水即汧水,源出甘肃,流经陕西入渭河;泒,即雁门泒水,《说文·水部》谓:“泒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2)03-0001-02

大禹出生地辨析

11收稿日期:2002-10-15  21作者简介:李仲立,陇东学院教授,曾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大禹出生地辨析 李仲立 (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摘 要:大禹出生地的说法很多,但从考古与文献资料结合论证来看,当在山西为可信。 关键词:大禹;出生地;辨析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03)06-054-04 大禹领导夏部族及与夏部族联盟的中国人,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抗洪抢险、治理山河,战胜自然灾害的斗争,谱写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英雄史诗。大禹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部族统一的夏王朝,为华夏文化的繁衍,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禹是显赫的历史巨人,遗迹遍全国,探讨其出生地,对于研究夏文化的源头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大禹,姒姓,名文命,是以龙蛇为图腾的夏部族人,其父为鲧。《史记?夏本纪》:“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系黄帝族后裔。《太平御览》八十二引《尚书纬、帝命验》称禹名戎禹。《尚书、尧典》载帝尧、帝舜时,禹 任“司空”(“司工” )。鲧为尧臣,被称为崇伯鲧。鲧被尧舜诛殛(或谓流放)后,禹被封为伯禹,成为夏部的首领。同时,舜还指定禹负责领导虞舜部族联盟整体的抗洪救灾,治理山河,平治水土,规划九州等工作。为加强与东夷部族的联合与团结,禹娶涂山氏女为妻,调动华夏、东夷、苗蛮、羌等各部族力量,共同抗洪,治理农田和家园,农业灌溉系统也得到了一些改善。经过禹长达13年的工作,使水害变为水利。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和基础。因此,农牧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夏部族的农业生产发展更为迅速,经济实力得到加强,大禹在虞舜部族联盟中的威信也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大禹还取得了亲征“三苗”,战胜“共工”和“曹魏戎”、“屈骜”、“有扈”等部族的胜利,诛杀防风氏首领以示权威,从而为建立夏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左传?哀公七年》所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景象,禹代帝舜之位已指日可望。禹与舜及其子商均展开了夺权斗争。《孟子?万章上》:“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夏本纪》: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禹都阳城,避商均也”。“避”,反映了两军对垒的态势。《韩非子?说疑篇》也肯定了“舜逼尧,禹逼舜”的历史事实。通过严酷的夺权斗争,禹终于获得了胜利,登上了夏“后” (王)的宝座,成为了夏王朝的缔造者和创造人。 《夏本纪》:“禹为人敏给克勤:……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大禹身材高大,智商高尚,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生活简朴。古代的部落首领,往往是大祭司,是部落的宗教领袖,是天神与祖宗的代表,可以勾通天地人神,是部落的巫觋之首。《国语?楚语》:“男曰觋”、“女为巫”。《周礼青官?大宗佰》:“夏见曰宗”。《白虎通》:“宗者,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禹为“巫觋”之首领,扬雄《法官?重黎篇》:“昔姒氏治水土,而巫多禹步”。《夏本纪》:“身为度”《索隐》:“按:今巫犹称‘禹步’。”禹不仅是巫师,而且是巫坛的祖师爷。“禹步”者,《庄子、盗跖》谓步之姿态为偏枯”,《荀子?非相》亦云:“禹跳汤偏”。徐中舒师授课时常言:“古代的‘巫’犹今之知识分子,殷商有‘巫’集团,故创造有文字(甲骨文)”。禹虽是巫师首领,但夏王朝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巫”集团,因而未能创造出文字。 迄今为止,考古界尚未发现夏人的文字。目前所见古史有关“禹”和“夏”的历史,系传闻和后人追记难免错漏含混和简略。春秋时代的孔子已深感文献材料不足,《论语?八佾》:“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诸如禹,籍贯何地,“夏”兴于何处?“邑”“都”何时所建,建于何地?看来很一般,却又是很重要,关系着夏文化渊源的一些问题。由于没有明晰而准确的记载,长期以来则众说纷纭。更有甚者,顾颉刚先生根据《说文》对“禹”、“鲧”字象形的解释,说禹是一条虫,鲧是鱼[1]而不承认他们是人。《山海经》中将“禹”“鲧”描绘成若神若人,若怪若神。“禹”、“鲧”非神非怪非物,是夏部族其正的首领,是多智善谋的政治家、水利专家,是人不是神。 禹出生于何地?《史记?六国表》:“禹兴于西羌。”《新语?术事篇》:“大禹出于西羌。”《史记?六国表序》《集解》引皇甫谧说:“孟子称‘禹生于石纽,西夷人’”。《正义》:“禹生天茂州汶川县,本冉 国,皆西羌。”《史记?夏纪本》《正义》引杨雄《蜀王纪本》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 ? 45?

绍兴一日游旅游攻略

绍兴一日游旅游攻略 过来人经验。 绍兴是一座很小的城市,景点基本靠走就能看完,除了大禹陵、东湖、兰亭等在郊区的景点要坐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到。如果是只计划去一天的话,这三个比较远的景点就没必要去了。其一是因为一天时间比较紧,还要去这些远的地方的话会很累,一天下来没有旅游的快感只剩累了(我之前去就累得跟狗一样);其二是因为这三个景点其实没有什么让人惊喜的地方,东湖是人造公园,景色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唯一有趣的就是乘乌篷船游东湖,但是乌篷船鲁迅故居那也有的,路线是从鲁迅故居到沈园,途中可以尽情领略鲁迅书中的绍兴风情,比起东湖来更有味道!大禹陵也是人造的,跟寺庙差不多,没有什么特色。而且下了公交车之后还要走20分钟的公路才能到大禹陵,然后参观大禹陵又要继续爬山,累得都没心情了。我当时走到大禹陵就累得不想动,随便看了几眼就走了。兰亭要看个人爱好,要是真喜欢书法的,可以去看看。要是对书法没兴趣的,就不必去了。 绍兴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城市,特色是名人故居,也是不得不去的地方。适合慢慢地品味。而且城市小、景点集中,不去大禹陵、东湖、兰亭这三个较远的景点的话,一天的时间足够细细品味了。住的的地方只要选在城市广场附近,去鲁迅故居、沈园、周恩来故居、蔡元培故居都是可以靠步行游览的。当然如果要坐公交车也是可以的,公交车十分好坐而且很多很快(城市真的很小)。行程最好安排成第一天下午到绍兴,在绍兴住一晚,这天晚上就去城市广场逛一逛,去沈园之夜听场戏。第二天把名人故居都走一遍(鲁迅故居不要钱,出示身份证即可领票,其他名人故居可在鲁迅故居处买通票,5元钱一处),坐一下乌篷船,下午就可以心满意足的坐车走人啦。这是我最理想的游绍兴的策略,可恨我当时还去了东湖和大禹陵,又累又没意思。希望各位以我为鉴,有一个惬意的绍兴之旅! 绍兴虽小,但是很有大城市的气势。绍兴景点内卖的毛笔什么的可以杀价,杀掉三分之二完全没有问题。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的传说 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大汶口文化,其中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宁阳及周边地区就已流传3000多年。2009年《大禹治水的传说》被山东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北倚泰岱,南襟曲阜,东部有重峦叠障的神童山,中部是活野平畴,西与水泊梁山相望。孔子唱叹的“逝者如斯夫”的大汶河,横亘东西,穿越县境,境内有数十条汶河支流,经纬交织。 经考证西周时期,遂国便位于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它的国都现为白马庙村,国都西有一山,至今仍叫遂山。与《史记·禹贡》及《诗经·大雅》中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记载相印证,将大禹治水的传说定位于3000多年前。以禹王庙为核心,在周边20公里范围内,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从旧石器时代至春秋的文化遗址60余处,其中有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前张庄文化遗址、云山店遗址、大官庄遗址、黄家庵文化遗址、沈西皋遗址,最重要的是距禹王庙20公里的大汶口文化(堡头类型)文化遗址。堡头文化遗址出土的1800余件陶器、骨器、玉器及生产用的簇矢、标、梭、渔钩、铲、镰、斧又佐证着从大禹始,中华先民就从大山走向平原,由狩猎逐渐

向原始农业过度,由穴居到向阳而居的半穴房屋集群定居,并发生了贫富分化,夏禹作为夏始祖的史实是十分可信的,也从大背景上印证着“大禹是宁阳人”的论断是有充足的文化背景支持的。 宁阳境内有关大禹及其治水的记载很多,最早见于西周中期遂公盨铭文,其后《诗经·大雅》、《史记·禹贡》均有记载,宁阳县志(公元1743年)中亦有反映。除正史外,禹王庙、禹王坟、村名、地名、宁阳八景中也有反映。其中有西汉时期的古村落禹颓村(今白马庙村);被现存最早的明万历三十四年编撰的《宁阳县志》中列为明代宁阳八景之一的“铁牛镇海”,是传说大禹治水时留下镇海眼,绝水患的堌堆山景观;以及为纪念大禹治水业绩,在大汶河南岸创建的距今年代不祥,占地25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庙,庙内十一株千年古柏参天蔽日,形如华盖,其中一株传说为大禹化身的古柏树,胸径达1.52米,号称“齐鲁第一柏”,似乎向人们传递着远古时期大禹治水的信息,述说着禹王庙悠长的历史。 现在,人们在宁阳禹王庙的周围发现了多处与大禹治水同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并采集到了大量的文物标本,进一步印证了大禹治水的活动范围。特别是2002年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香港收购的西周中期青铜礼器“遂公盨”,进一步确定了宁阳应为大禹治水的古史传说发源地的霸主地位,它的发现对于中国古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由此证明大禹治水的古史传说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在今天

山东大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大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大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于2005年7月26日登记注册的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注册资本5050万元人民币。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重合同,守信用,精干高效,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一流的施工技术,竭诚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现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公司及其股东有治理黄河、淮河工程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丰富实践施工经验。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里,跨地区跨系统承揽了多项大中型水利工程和公路工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员工队伍逐渐壮大,生产经营蓬勃发展,自身实力不断增强。 公司自成立以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丰富的施工经验及公司拥有的先进大型渠道机械化衬砌设备的优势,承担了济平干渠工程机械化衬砌试验段的施工任务,施工质量及工期等方面均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被评为济平干渠工程优质样板工程;公司先后参与了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32标段、33标段、27标段的渠道机械化衬砌工程施工,施工进度快,质量优,获得了建设单位的好评;公司在承担的宁津水库工程中,使用长坡机械化衬砌机进行坝坡砼衬砌,开创了国内平原水库坝坡砼机械化衬砌施工的先河,本工程获得了厅优质工程,得到了水利厅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在全省新建中小型平原水库中进行推广应用。公司承担的济平干渠工程水土保持工程42标段造价695.59万元,为近年来山东省水利工程中最大的水土保持项目,该工程获得了厅优质工程。我公司又中标承接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47标段、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东堤工程济宁段39标段、山东省安丘市牟山水库

中国最尊贵的几大姓氏

?中国最尊贵的几大姓氏,2014中国姓氏人口 排名 ? ?2014-08-01 15:47:49 字体大小:[大中小] 更多112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有上古八大姓氏: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姚、妫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中国最尊贵的几大姓氏: 姒姓(独坐“似”)和姚姓,姬姓,姜姓一样都是女字旁,可以看出是从最古老的“氏”直接演变来的姓,而不是后来的姓变成的姓

【大禹的传说】大禹的传说有哪些:大禹和九尾狐的故事

【大禹的传说】大禹的传说有哪些:大禹和九尾狐的故事关于大禹的出生,相传鲧并不是大禹的父亲,而是大禹的母亲,鲧在治理黄河洪水失败后,被舜处死,但鲧当时肚子里已经怀了大禹,在她死了之后人们将她的肚子剖开,取出了大禹,此事被后世成为“剖鲧取禹”。 大禹治水像 关于大禹的妻子,相传大禹为了治理水患,竟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而且他也从未考虑过娶妻成家。但在涂山时,大禹遇到白色九尾狐,由白色九尾狐为其牵红线,使大禹遇到了涂山氏女娇,并且一目倾心,最后两人在分离了一段时间之后,成亲了。后来,再一次意外中,涂山氏女娇发现大禹竟是一头长得无比凶残的狗熊,随即逃离,大禹以熊模样穷追不舍,致使涂山氏女娇最后力竭,在嵩山下化成了一块石头,后来石碎,大禹的儿子启出世。 关于大禹治水,在其母亲鲧死去之后,大禹继承了他母亲的遗志,继续治水,他总结了鲧在治理洪水时所有的经验教训,治水十三年,一直都是勤勤恳恳,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不言辛劳,甚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是走遍了天下,熟记各个地方不同的地形等特点,最后终于将水患给解决了。在大禹即位后,将天下化成了九大州,将各个地方的洪水入海方向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大禹在即位后的第十年,死在了会稽。他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了王位,将禅让制变成了继承制,创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大禹和九尾狐

九尾狐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脚怪兽,浑身上下长着红色的绒毛,变化多端,且善于蛊惑人心。但是白色的九尾狐被涂山氏认为自己的祖先,并且涂山氏部落的图腾便是九尾狐。 九尾狐像 在涂山一直都流传着一首歌谣,歌谣中的意思是谁若是看见了白色的九尾狐,谁便可以成为国王;谁若是娶了涂山氏的女儿,谁的家族就会变得越来越兴旺,子孙后代更是繁茂。 据说大禹的父亲鲧因为治理洪水而死去,大禹便继承了父亲治理洪水的遗志,专心致志的治水,整天到处奔走操劳,不敢有一丝丝的松懈,在不知不觉的忙碌中,大禹很快就到了三十岁,但因为洪水还没有治理好,所以他即使到了三十岁,也没有想过娶妻成家。直到有一天,他到了涂山,一只白色的九尾狐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将涂山氏女娇介绍给了大禹,并在事前说服大禹可以公私兼顾娶了涂山氏女娇,因为涂山氏当时在东夷非常的强大,可以在日后大禹在争夺帝位的时候可以帮助他,并且涂山氏女娇本身就贤淑,娶回去必然也会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对于一个男人而言,一个贤内助相当于走向成功的加速器。在大禹见到了涂山氏女娇后,被涂山氏女娇的美貌给深深的吸引住了,而涂山氏女娇也被大禹的魁梧英俊和他的人格品质所吸引,两人一见钟情,牵起了手,说着许多情话,白色九尾狐见自己这个媒人算是牵红线成功了,所以高兴的在大禹和涂山氏女娇之间蹦来蹦去,此传说被人称之为“九尾狐说亲”。 大禹神话园

大禹治水与中国文化的人文情怀论文(原创)

大禹治水与中国文化的人文情怀 姓名:XXX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XXXXX 在不能用语言表达抽象概念的时代,华夏大地上的人通过创作神话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及内心感受。他们对英雄的崇拜,他们对行为榜样的需求,他们为理解生死之谜所做的努力,以及对那些令人头痛的哲学问题和想要认知他们周围世界的渴望等,使他们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神话来。通过神话,古老的传说得以流传,一代又一代人在神话故事带来的古老气息中长大成人。一段段神话故事,一个个神话英雄,影响着龙的子孙,给予他们自然地人文情结,给中国文化添上了神奇的一笔. 大禹治水,历代传颂,妇孺皆知。传说在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禹接替因治水而死的父亲鲧,以“疏顺导滞”的方法,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也正是因此而成为了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世人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大禹治水功业突出,既是伟大的治水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祖。因为他不但治理了洪水,而且通过治水奠定了立国的根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使当时松散的氏族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综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与大禹治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与洪涝灾害作斗争而不断前进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可以说,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开端,大禹治水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内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禹治水已经成为典型的文化现象,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不论是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和显著业绩,还是大禹治水中所体现出的道德精神和文

大禹陵行作文_高一作文

大禹陵行作文 更多 叶临风 阴阴古殿注修廊,海伯川灵俨在旁。一代衣冠埋窆石,千年风雨锁梅梁。碧云暮合繇帝力,红菱秋开鉴水香。令我免鱼繇帝力,恨无歌舞奠椒浆。——宋代秦观 门槛很高,导游说古人生来就很高大。 我被抱进大门,眼前悬挂的一幅牌匾上赫然写着“大禹陵”三个字。我兴高采烈地倚在深黑色的大禹墓碑边,照相留念。 白驹过隙,时光飞逝去了多少年,我的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仿佛,仿佛一切依旧。难以逾越的门槛,深黑色的刻着“大禹陵”字样的珍贵石碑,还有那结实、丰满的土地,日日夜夜依偎着稽山。但我并没有再去拍照留念了。我就那样伫立着,像是在等待微

风来吹拂我的面颊,等待它来沐浴我干涩的灵魂。我低头看着土地。我感动,我的脚印正覆盖着大禹昔日的足迹。我感动,我的肉体和灵魂正包裹在弥漫着大禹气息的空气中。 大禹,大禹? 大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生来时的哭声,破晓而惊天地。他的降生翻开了一部史书的序幕。大禹的一辈子,从生命开始,肩头便背负着使命。他要治水,要鏖战最跋扈的黄河。当然,他最终获胜了,但他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成绩,而是治水十余年的辛酸历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身怀六甲,隔江痴盼,终风化成石。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一次黄河泛滥,河面翻腾、汹涌,竟然出现巨龙。所有人六神无主,大禹却泰然自若,称自己是天神下凡,吓跑了巨龙。大禹的功绩和勇敢也使他成为一代帝王,受到后人的顶礼膜拜。 我闭上双目,安静地在大禹陵内聆听着大禹灵魂的对话,感受着灵魂的尊严,感受着逝去的伟大。

在他高大的形象面前,我的灵魂在颤抖。 我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像尘间微粒,沧海一粟。 大禹看着我,目光炯炯,令人不敢直视。 他像是在说,对于他的选择,他不后悔,即使时光倒转,他的抉择不变……他像是在说,黄河滔滔,我不能撒手任其放纵……他又像是在说,我并不什么伟人,一切的功劳都属于人民…… 一个人神,大禹王! 我艰难地迈出了门槛。 导游说得对,门槛很高,是因为古人生来就很高大。 点评: 最 令人称道的是文章的整体构思和语言表达!比起一般游记,《大禹陵行》一改对景物的过多点缀,更多是抒写自己的心理感受。语言老成流畅,显示出小作者较深厚的阅读基底和文字素养。小作者

大禹神话故事

大禹神话故事 篇1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篇2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治水》的优秀教案

《大禹治水》的优秀教案 《大禹治水》的优秀教案 【教学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绍兴游之——故乡祖地的格调(游记随笔)

绍兴游之故乡祖地的格调(游记随笔) 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吴越春秋经典故事。 徐渭秋瑾蔡元培等,江南水乡鲁迅故里。 出生在上海的我,从没有到过祖籍江南水乡的绍兴城。即使父亲的埋葬在绍兴老家,也因为阴错阳差工作等原因,遗憾的是一直没去祭拜。 有歌云:梦里水乡,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传奇,让我魂牵梦绕的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故乡绍兴故事。 河流湖泊纵横交错的故地绍兴,也同江南水乡姑苏那样具有江南的水城威尼斯美称。走在故乡绍兴的街头,街边就能望见河道上一座座弓腰驼背,斑斑驳驳的、老拱桥的缝隙里,摇曳着葛藤树枝的青绿,仿佛在向每个走过桥的人们,在诉说着吴越春秋历史的沧桑故事。 河岸边粉墙粉墙黛瓦的老屋花窗木格里闪现出穿着花布旗袍,身材窈窕,脸如芙蓉,胸似玉的美丽女子和,店铺里的青花瓷碗、蓝靛布、一坛坛绍兴黄酒、梅干菜、豆腐乳工艺品,也看的旅人眼花缭乱了。 那小巷里、小桥上,穿着花旗袍撑着花遮阳绸布伞身材窈窕的青春靓丽的古典女子,是否能如期遇见歌中唱的那位水乡玲珑美少年,一同演绎一场旷世的、千古不朽的、轰轰烈烈的、传奇经典的爱情故事呢?! 坐在咿咿呀呀的乌篷小船上,头戴乌色毡帽、肤色黝黑的绍兴夯浪头老倌,乃套用脚掌舵,用手划动着船桨的姿态,。听着咿咿呀呀,欸欸乃乃的乌篷船在积淀着厚重历史感的,清清灵灵、幽幽静静、古柯交错低垂、弯弯曲曲的、沿河小镇店铺的后门边的河道里穿行着。 一柄船桨,划碎了神秘而又静谧的河水,漾起了一道道如旧时代唱片般的涟漪。河边茶馆店在悠闲地喝茶喝酒、数着吃茴香豆和油氽豆板的古旧毡帽哼个老倌,以及孔乙己、阿Q 的子孙们津津有味的谈古论今地说道;期待着河浦头河面上的石阶上闪现出浣洗内衣裙裤的《阿必大》和聪明的《九斤姑娘》姑娘的身影,也让你感悟远离都市喧闹嘈杂尘嚣的水乡生活具有悠闲舒畅和惬意。 以前听奶奶说,我的太爷是绍兴的一名雕花箍桶匠,手艺还算精湛,所以爷爷还念过两年私塾,写得一笔好毛笔字。我还见过家里摆着的一只太爷箍的精致漂亮的饭桶呢。可惜到了爷爷手里就失传了。 嗅着河上的空气里散发着女儿红绍兴酒的酒香、茴香豆和杂夹着花的香味。耳边听着隐隐约约从街里戏馆里传来的绍兴大板的高亢激越戏文唱腔,让人联想起悠久的越都古典文化的意韵韵味。 坐在乌篷小船穿行在水彩画景色似得河岸两旁,树荫下飞红的榴花和如丝绸般闪耀着粉彩的杜鹃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河心,惊显出古典越女西施般嫣红靓丽的美丽。现沿河伸入河水的石阶,和排列着鳞次栉比粉墙黛瓦木板花格子窗两三层楼老屋的河岸的景色,正古柯交织历经沧桑,斑斑驳驳破旧的石板拱桥边一笔一划写生的画院学生。宁静清丽古典的故乡江南的小河,让我感到游子般依恋的静心和惬意的舒畅。 几回回听着亲友们描述的山阴道上遐顾不及的故乡绍兴风景。这次我是铁了心,想回绍兴去旅游一场。见识一下历史文化积淀着深厚的祖籍故乡越都之地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文化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