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年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数据库

2018年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数据库

2018年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数据库

【原创版】

目录

1.2018 年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体情况

2.工业产值分档次统计

3.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排名

4.工业产值增长情况分析

5.结论与展望

正文

一、2018 年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体情况

根据 2018 年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数据库,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地级市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方面的表现。总体上看,2018 年我国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这与我国政府对工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二、工业产值分档次统计

在统计工业产值时,我们将其分为四个档次:亿元以上、5000 万元以上、2000 万元以上和 1000 万元以上。根据数据库,2018 年我国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在各个档次上都有显著增长,其中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增长最为明显。

三、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排名

根据数据库,我们整理了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排名。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河南。这些省份在工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不仅产值高,而且增长速度快。

四、工业产值增长情况分析

通过对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各地级市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方面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产值增长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值增长相对较慢。这说明在工业发展方面,我国仍存在一定的地域差距。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2018 年我国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仍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

深圳市光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深圳市光明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光明区团结进取、真抓实干,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环境改善、民生供给、安全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实体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城市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更具品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0.5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4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增加值588.51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30.34亿元,增长6.3%。三大产业比重为0.2︰63.9︰35.9,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 1.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98.00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7万元,增长1.6%。

图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3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4.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184.59亿元,增长2.3%;新材料产业增加值41.86亿元,增长15.2%;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37.65亿元,增长3.1%;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19.95亿元,增长4.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9.58亿元,下降6.3%;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91.5%;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0.07亿元,下降34.2%。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为62.50万人,比上年增加2.82万人,增长4.7%。其中常住户籍人口7.74万人,增长10.4%,占常住人口比重12.4%;常住非户籍人口54.76万人,增长4.0%,占常住人口比重87.6%。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6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49.69亿元,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96亿元,下降12.6%。

寿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寿光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寿光市统计局 (2019年3月11日) 2018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争当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奋斗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动力,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在农业受灾相对较大的情况下,经济仍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总量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90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4亿元,同比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355.6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47.6亿元,同比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0:39.4:49.6。 二、农业 农业以新发展理念加强创新。全年粮食总产56.4万吨,其中夏粮总产29.8万吨。棉花播种面积同比下降7.3%,总产0.2万吨,同比下降60.0%;

水果总产量4.1万吨,同比下降6.9%;瓜菜总产417.7万吨,同比下降4.7%。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持续发展,规划建设了占地800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共引进水肥一体化、高效生态农业等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现了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的集中展示、集成优化。种业研发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蔬菜品种6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的蔬菜品种58个,另有5个蔬菜品种已拟授权公示。 畜牧业发展增速下降。年末生猪存栏54.5万头,同比下降10.3%,出栏89.0万头,同比下降3.5%;牛存栏0.9万头,同比下降18.0%,出栏0.3万头,同比下降61.0%;羊存栏7.7万只,同比下降31.9%,出栏11.0万只,同比下降25.1%。全年肉类总产量15.5万吨,同比下降4.1%;禽蛋总产量2.4万吨,同比下降7.3%;奶类总产量2.4万吨,同比增长4.9%。 渔业养殖生产稳中有升,渔业捕捞产量下降。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9.9万吨,其中海洋捕捞11.5万吨,同比下降21.2%,海水养殖7.5万吨,同比增加0.4%,淡水养殖0.8万吨,同比增加2.5%。 水利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总投资6.3亿元的今冬明春四大水利工程。全力推进了亚行贷款塌河治理和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到2018年底辖区内阳河、乌阳河、织女河、新织女河生态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塌河治理任务已完成60%,巨淀湖建设项目完成工程量的20%;完成地表水综合利用北部水网灌溉二期工程;实施了2018年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开工建设了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9万亩。全市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8年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市经济总体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 一是全年经济总体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稳中有进”的态势不变 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四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位。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884.48亿元,增长9.2%,是2015年上半年以来连续15个季度的最高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在全省11市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指标增速居第1位,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示范效应不断增强。 三次产业同向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05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39.13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04.30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41.7%和58.2%,分别拉动GDP增长0.01、3.83和5.36个百分点。 二是非传统产业较快增长,传统产业增势稳定,工业多元化增长的态势进一步优化 非传统产业增速加快。2018年,非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17.8%,增速比上年(9.5%)加快8.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9.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增势稳定。2018年,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8.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钢铁行业增加值增长10.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4.1%,炼焦行业增加值增长12.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6%。 多点支撑工业增长的格局逐渐形成。2018年,全市前10大行业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6个行业增速比上年有所加快;前10户重点工业企业中,9户企业增长,产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4%,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65.5%。全市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数量由上年的4户增加到6户。 三是工业投资高速增长,民间投资活力显现,投资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2018年,工业投资206.06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6.9%;增长53.1%,增速比上年(下降13.2%)加快66.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19.3%,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增长40.6%。 民间投资活力显现。2018年,民间投资541.35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4.5%;增长27.1%,增速比上年(下降0.9%)加快28.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0个百分点。 转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18年,转型项目投资772.61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3.4%;增长23.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3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2.8%,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投资增长70.1%。

2018年前三季度吕梁市工业生产情况

2018年前三季度吕梁市工业生产情况 一、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吕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较前8月(6.9%)回落1.9个百分点,较前7月(8.2%)回落3.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9%)回落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11.1%)回落6.1个百分点,增速呈逐月回落的态势。 从行业大类看,前三季度,全市25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72%;有19个行业较前8月增速回落,回落面占76%。 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以上的十大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较前8月回落1.9个百分点,较前7月回落3.2个百分点,十大行业除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外,其余行业都呈回落态势。其中,回落影响大的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拉动点分别回落1.1和0.4个百分点。

从新行业分组看,前三季度,五大行业“4增1降”,其中,有4大行业增速较前8月回落。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较前8月回落1.9个百分点;材料与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较前8月回落1.2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6%,较前8月回落4.7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和消费品工业在全市工业生产中的带动作用较强,分别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3和2个百分点。 从产品产量看,前三季度,全市16种主导产品“14增2降”,除洗精煤和铝土矿同比下降外,其余产品成增长趋势。9月份同比下降的有6种产品,其中:洗精煤同比下降30.3%,白酒下降14.1%,铝土矿下降48.3%。环比下降的

有10种产品,其中:原煤下降2.7%,洗精煤下降14.7%,发电量下降10.4%,钢材下降1.9%,铝土矿下降17.4%。 从各县(市、区)情况看,前三季度,全市13个县(市、区)有1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有4个县(市、区)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对我市工业经济影响较大的有三个县(市),分别是:汾阳市增长33.1%,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柳林县增长11.1%,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孝义市下降14.2%,下拉全市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

2018年防城港市国民经济

2018年防城港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防城港市建市25周年、建港50周年的意义非凡的一年。防城港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发展总基调,以“产业提升年”、“项目提速年”、“城乡提质年”为抓手,积极构建海边山现代经济体系,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社会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4%(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同)。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增长6.0%。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增长 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1%、52.5%、37.4%,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4%。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2.0:56.8:31.2调整为13.9:49.3:36.8,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1.9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回落7.5个百分点。

全年物价总水平同比上涨3.4%,涨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 1.0%,衣着类上涨 3.0%,居住类上涨 6.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8%,医疗保健类上涨8.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5%。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746人,比上年减少4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收入82.76亿元,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71.43亿元,增长20.8%;非税收收入11.33亿元,下降2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98亿元,下降7.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7.34亿元,增长5.7%。其中,公共安全支出增长6.5%,教育支出下降4.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9.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0%。

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2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7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增长9.1%。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全市粮食作物产量1079.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生猪出栏1758.2万头,增长0.4%;家禽出栏21349.2万只,增长0.2%;牛、羊分别出栏54.5万头和447.0万只,下降2.2%和0.4%。 二、工业经济转型调整,新兴制造业贡献突出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在“6+1”支柱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3.6%、材料行业增长11.0%、化医行业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长3.2%、消费品行业增长1.9%、能源工业增长1.7%、汽车制造业下降17.3%。 201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1.7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95.2%,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22.2%、10.0%、6.5%和13.4%。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3.0%,智能手机增长59.4%,液晶显示屏增长56.2%,工业机器人增长68.8%,风力发电机组增长 45.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74.1%。 三、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数字经济产业助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止11月末,全市从事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业务的规

2018年邛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邛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邛崃市统计局 2019年4月18日 2018年,在邛崃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成都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邛崃现场办公会精神,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0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44.49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113.70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为13.4: 48.5: 38.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259元,增长10.7%。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99.45亿元,增长10.9%,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6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0%。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为40.42万人。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94人,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9%。年末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 23.6万人,其中转移出省的4.43万人,省内成都市外1.59万人。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7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30.33亿元,增长13.6%;牧业产值34.94亿元,下降5.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6.2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5.21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23.66万吨;油料总产量2.72万吨;蔬菜总产量28.35万吨;肉类总产量9.74万吨;禽蛋总产量0.90万吨;奶类总产量2.76万吨;水产品产量1.49万吨。 年末,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7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45个。年产值或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0个。 全年农村用电量达1401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7%。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7.75万千瓦,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2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

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和包容性增强,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2679.87亿元,比上年增长6.6%(见图1),继续处于合理区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3.50万元。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896.97亿元,比上年增长6.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782.90亿元,增长6.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461.9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业增加值2377.60亿元,增长4.2%;服务业增加值3084.31亿元,增长11.3%(见表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9.99万户,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7985户,增长42.4%;外商投资企业8742户,增长9.0%;私营企业31.28万户,增长12.3%;个体工商户6.99万户,增长15.2%。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非税收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51.54亿元,增长10.7%(见表2)。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13823.77亿元(不含关税及海关代征税),增长7.7%。

2018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实用文档 2018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1343.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0.3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737.6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11.9:33.8:54.3调整为11.6:33.5:54.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4971元,增长3.6%,按平均汇率折算为6796美元。分区域看:韶关市区生产总值679.1亿元、增长2.7%,占全市生产总值48.8%,人均生产总值6.48万元(9792美元);县域生产总值712.8亿元、增长6.1%,占全市51.2%,人均生产总值3.67万元(5546美元)。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9.1亿元、增长3.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4%,住宿业增加值增长6.9%,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3%,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3%。民营经济增加值691.3亿元,增长6.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4%。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一年上涨 2.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5%、衣着价格上涨1.8%、居住价格上涨3.8 %、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2.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4.5%、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1.3%。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8%。

2018年梅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梅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年末常住人口437.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1.09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0.49%。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71‰,死亡率为5.37‰,自然增长率为7.33‰。年末户籍人口为548.29万人。 据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1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6.72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557.32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2017年的17.5:33.3:49.2调整到2018年的17.7:32.1:50.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金融业增长5.6%,房地产业下降0.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78.43亿元,增长1.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90.73亿元,增长9.3%;民营经济增加值691.68亿元,增长3.5%;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不含市辖区)684.1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61.6%,增长2.2%。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367元,增长2.1%。 2018年,梅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见表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下跌0.3%,衣着类价格上涨1.4%,居住类价格上涨2.6%,生活用品

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6.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跌0.1%。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1%。

南康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康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打好“六大攻坚战”,落实“123”重点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区经济社会保持蓬勃发展势头。 一、综合 2018年南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3.7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5.7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3.07亿元,增长12.9%。 表1 2018年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7年的11.4:51.4:37.2调整为2018年的10.2:51.6:38.2,二、三产比重分别提高了0.2和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7.74亿元,增长9.1%,占GDP比重为64.7%。

图1 三次产业结构两年对比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2.54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7亿元,增长13.2%。实现税收收入26.99亿元,同比增长12.1%,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2.9%。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1.18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民生类支出累计达到53.2亿元,同比增长24.5%,占财政总支出的74.7%。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0.79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19.84亿元,同比增长45.4%;林业产值2.71亿元,同比增长81.2%;牧业产值11.61亿元,同比下降33.3%;渔业产值5.15亿元,同比下降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33%。 表2 农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

2018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0)

2018 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 2018 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04 亿元,增长 7.4% ;第二产业增加值4027.21亿元,增长 6.9%;第三产业增加值4226.34亿元,增长7.9% 。三次产业比例为0.3 :48.6 : 51.1 。在第三 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 1.8% ,批发和零售业增长 4.4% ,住宿和餐饮业 增长 3.3% ,金融业增长6.9% ,房地产业下降 1.2% ,其他服务业增长14.8% 。民营经济 增加值 4105.49亿元,增长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939 元,增长 6.6% ,按平均汇 率( 6.6174 )折算为 14951 美元。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043.77亿元,比上年增长8.6% ;高技 术制造业增加值1520.62 亿元,增长 11.0%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561.00 亿元,增长 9.1% 。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177.92亿元,增长10.5%。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14.6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6% 。其中,企业工商万户,增长21.5%;个体户登记64.40 万户,增长9.7% 。私营企业登记户数登记50.2 2 增长较快,增长22.3% 。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全市工商新登记26.49 万户,比上年增 长18.7% ;新登记企业 11.76 万家,增长 15.9%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2.5% 。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 2.8% ,衣着类上涨2.0% ,居住类上涨 1.7% ,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2.1% ,交通和通信类上涨 2.0% ,教育 0.4% ,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 2.2% 。此外,文化和娱乐类上涨 5.5% ,医疗保健类上 涨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 2.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6% 。

2018年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 核心提示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 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3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384.4亿元,增长6.6%。人均GDP48579元(折合7341美元),比上年增加4328元。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4:36.3:54.3调整为8.4:34.9:56.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6.8%,比上年降低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53.4%和42.9%,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0%。 城镇化稳步推进。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48.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2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39%,比上年末提高1.49个百分点。常住人口140.7万人,增加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46%,提高0.56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1.79‰,比上年上升1.23个千分点;死亡率6.39‰,上升0.0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40‰,上升1.16个千分点。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2.4%,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2.7%;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均呈上升态势(见表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5.7%。

怀柔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怀柔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怀柔区统计局北京市怀柔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2019年5月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怀柔区紧密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蔡奇书记调研怀柔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区委五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坚持“1+3”发展模式,紧扣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持续发力怀柔科学城、国际会都、中国影都,坚持稳增长、转动能、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60.9亿元,下降3.1%;第三产业增加值141.7亿元,增长19.7%。 三次产业结构为2.2:52.0:45.8,其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去年同期增长5.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531.1元,增长5.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4.20%。 图 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

表 1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 2 2014-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图 3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图 4 2014-2018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

三大功能区:截至年末,三大功能区1共有规模(限额)以上法人单位334个,占全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总数的47.4%;实现营业收入538.3亿元,同比下降0.5%,占全区比重为44.4%;实现利润总额38.7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区比重为67.0%。 表 2 2018年功能区规模(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主要指标情况表 人口: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其中, 1三大功能区指怀柔科学城(怀柔部分)、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国际会都)、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中国影都)。

2018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料分析

2018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料分析 企业利润增长加快,采矿业一马当先。1—2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877.9亿元,同比增长4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711.1亿元,增长35.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8100亿元,增长12.5%。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个行业持平,11个行业减少。 工业企业利润变动也呈现两极分化:增幅最大的前三名,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4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6.8%;降幅最大的三名,分别是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下降28.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22.3%,以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20.8%。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分析,对利润增长加快拉动较大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医药制造业。“这五个行业合计拉动利润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何平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销售增长加快,抵消了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的减利因素,使工业利润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 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盈利能力继续增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同比提高0.33个百分

2018年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18年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46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经济总量连续20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8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 4885.01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3381.16亿元,增长9.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57.9%和41.5%,分别拉动GDP 增长0.1个、5.1个和3.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2.4 :57.7:3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6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4751美元),比上年增长8.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8.3%。人口出生率为12.1‰,死亡率为6.7‰,自然增长率为5.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55.12万人。 表1 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市区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5 一、食品烟酒 1.3 粮食 1.8 鲜菜 10.9 畜肉 -6.9 水产品 3.1

蛋 16.2 鲜果 0.7 二、衣着 -2.8 三、居住 2.4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7 五、交通和通信 1.2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3.0 七、医疗保健 2.1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0.7 全年全市植树造林总面积10.89万亩,占总任务8.59万亩的126.8%。其中,人工荒山造林2.17万亩,人工迹地更新5.18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0.8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3.62万亩,林冠下造林0.03万亩。全年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38万亩。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17.33万亩。全年商品材产量43.52万立方米,增长8%。 全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26.02万吨,下降4.8%。其中,肉类总产量18.22万吨,下降3.1%;禽蛋7.29万吨,下降8.6%。肉猪出栏数133.31万头,下降6.2%,年末生猪存栏数83.87

2018年马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马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11.76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220.85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比为0.8:58.1:41.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69.3%、30.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6128元,比上年增长6.5%。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7.8%,比上年末提高3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7.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0.17万人,出生率为9.82‰;死亡人数0.1万人,死亡率为5.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15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0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15%,比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年末在岗职工129898人,其中国有职工10165人,城镇集体职工562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职工32152人,其他企业职工87019人。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3亿元,比上年增长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8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区税收收入57.65亿元,下降9.4%。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268万元,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27007万元,增长1.7%;林业产值837万元,增长34.5%,牧业产值5672万元,增长1.4%,渔业产值40389万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2万元,增长1.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609亩,比上年减少1681亩,下降23.1%;粮食总产量2082吨,下降23.6%;蔬菜产量50340吨,下降44.8%;瓜果产量2702吨,比上年减少7271吨;水果产量10183吨,下降39.6%;木材产量10599立方米,增长113.1%;肉类总产量2306吨,下降12.9%;禽蛋产量1047吨,下降14.7%;奶类产量588吨,下降63.3%。水产品总产量25248吨,增长2.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6285吨,增长9.1%;淡水产品产量8963吨,下降8.4%。 年末全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3家,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51.3亿元。年末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年末共有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企业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19个,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品种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278.3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1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2.47亿元,增长13.1%(现价,下同)。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99.89亿元,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412.58亿元,增长14.5%。分轻重看,轻工业完成产值408.87亿元,增长17.9%,重工业完

2018年武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武侯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侯区统计局 2019年3月28日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治蜀兴川、市委治蓉兴蓉总体要求,以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示范区为目标,全面对标、真抓实干、奋勇前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综合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1.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万元,增长1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2.1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9.2亿元,增长8.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448元,比上年增长7.5%。三次产业比重为0.001:19.437:80.562。

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71.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7%。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5.9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5.6亿元,增长8.5%。非公有制企业(指个体、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税收收入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向好。新增新经济种子企业58家,准独角兽企业8家;高端商务商业楼宇122栋、面积806万平方米,其中超甲级楼宇2栋,甲级楼宇5栋;新增属地税收亿元楼宇2栋、累计达12栋,新增专业特色楼宇6栋,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最具投资价值城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3.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1%;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0.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0.6%。网络零售保持高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3%。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规

2018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 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733.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2.7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315.35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为43.01%,比上年末提高 0.92 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 11.44 万人,出生率 15.63 ‰;死亡人口 4.05 万人,死亡率 5.54 ‰;自然增长人口7.39 万人,自然增长率 10.1 ‰。 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 2018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33.61 亿元,增长 4.5%,对 GDP增长贡献率为 12.6%;第二产业增加值 1086.61 亿元,增长 5.2%,对 GDP增长贡献率为 33.7%;第三产业增加值 1388.16 亿元,增长 7.2%,对 GDP增长贡献率为 53.7%。三次产业结构为 17.7:36.1:46.1,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 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 长3.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7%,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 2.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700.56 亿元,增长 8.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534.45 亿元,增长 6.8%。民营经济增加值1924.91 亿元,增长 6.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64.0%。2018 年,湛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107 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6212 美元,增长 5.6%。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1.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 1.1%;衣着类价格上涨 0.5%;居住类价格上涨 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 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 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 1.4%;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 4.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0.8%。

2018年增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8年增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增城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增城调查队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全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 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4.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3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24.25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653.49亿元,增长4.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 4.13:37.74:58.13。按常住人口计算,增城区人均GDP达到92254元,折算为13442美元。

-2- 886.90 945.60 1046.83 1072.30 1124.11 4.2 7.5 8.5 0.6 4.1 1 234 567 890.00 200.00 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图1 2014-2018年增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亿元% 年末常住人口121.85万人,城镇化率为73.1%。年末户籍人口95.1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23万人,出生率为2.43%;死亡人口0.5万人,死亡率为0.54%;自然增长人口1.7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88%。 全年财政总收入609.63亿元,同比增长2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16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84亿元,增长19.02%,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8.27%。增值税增长6.96%,营业税下降61.64%;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2.59%和13.0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6.06亿元,增长26.2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全区民生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