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

技术要求

一、目的任务

整合集成1999年以来本区开展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建立全省(市、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全面开展综合研究,分析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发育分布规律,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及危害程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客观分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的防灾减灾效果,结合政府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议,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工作内容

1、编写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报告

(1)基本原则

综合分析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和近年来地质灾害数据,阐明本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及危害,预测发灾条件和主要区域;全面分析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的防灾减灾效益,针对本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建议。

(2)报告编写提纲

序言

本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基本情况(工作部署、完成的工作量、质量评述);概念界定(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等);主要成果等。

第一章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植被生态;人类工程活动等。

第二章地质灾害特征

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规模、特征、灾情、险情、稳定性等。

第一节地质灾害总体特征

一、地质灾害概述

二、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概述

1、滑坡崩塌

2、泥石流

3、地面塌陷

4、地裂缝

5、不稳定斜坡

第二节地质灾害隐患点总体特征

第三章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研究

阐明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的地质环境特点以及可能的发灾条件(如降雨临界值等)。

第一节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

第二节地质灾害与岩土体类型

第三节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

第四节地质灾害与地震

第五节地质灾害与水系

第六节地质灾害与降水

第七节地质灾害与植被

第八节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

第四章典型地质灾害

本章重点介绍规模在大型以上、灾情险情在大型以上的灾害点的发育分布情况。各省可以依据本省特点,降低灾害等级标准,但需注明。

第一节巨型和大型地质灾害(按规模划分)

划分标准、数量、类型、灾情、发育分布规律、与地质环境背景的关系、典型实例分析

第二节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点(按灾情划分)

划分标准、数量、类型、灾情、发育分布规律、与地质环境背景的关系、典型实例分析

第三节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按险情划分)

划分标准、数量、类型、险情、发育分布规律、与地质环境背景的关系、典型实例分析

第五章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第一节原则与方法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方法

第二节单灾种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一、滑坡崩塌易发程度评价

二、泥石流易发程度评价

三、地面塌陷易发程度评价

四、地裂缝易发程度评价

第三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第六章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第一节建设与运行

群测群防点数量、分布、管理模式、运行状况。

重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各省根据情况设定选取标准,并注明)基本信息填附件1:**省(区、市)重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基本信息表。

第二节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第三节成功预报典型实例

第七章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第一节防治目标

第二节原则与方法

一、区划原则

二、区划方法

第三节重点防治区说明

第四节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或治理的建议。

第八章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第九章成效评估与问题建议

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成果;防灾减灾效益评述;存在问题分析;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2、编制地质灾害易程度分区图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1:50万)

地质灾害易程度分区图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编制技术要求参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2008.1)》(https://www.sodocs.net/doc/cd281802.html,),部分内容进行修改调整。修改调整部分明确如下:

(1)编图内容

①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1:50万)

以现有各省(市、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图为基础,充分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各省(区、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研究,按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4个等级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图面内容:第一层次:主要表示简化地理、行政区划要素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环境要素。

第二层次:表示各类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稳定性。

第三层次: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等级及分区界线。

图面中应配置必要的镶图与说明表。镶图用于地质环境条件或地质灾害成因、引发因素的说明,如降水量等值线图、暴雨等值线图和地震烈度分区图等;说明表主要反映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编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稳定性和危害性预测等。图面中应配置必要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说明表,主要内容包括:分区代号、分区名称、等级、位置、面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害等。

②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1:50万)

依据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易发区特征,结合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区域划出重点防治区。图面内容:

第一层次:主要表示简化地理要素。简化行政区划要素,标明风景名胜区及已建和拟建的重要建设工程,如城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矿业工程、交通工程、地下水供水工程等。

第二层次:重点防治区界线。

第三层次:防治措施。表示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不再表示防治分期和防治分级(附件2)。

图面中应配置必要的镶图与防治区划说明表。防治区划说明表主要反映:重点防治区的名称、位置、面积,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危害、重点防治(包括应急治理)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措施、方法等内容。

(2)投影参数

图幅组织形式:以省(区、市)行政区划范围为基本单位。 坐标系类型:投影平面直角 投影类型:兰伯特等角圆锥投影 坐标单位:米

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000。 (3)图层命名规则 图层命名编码结构如下:

行政代码。

表1 主要图类及相应图层编码表

备注:滑坡崩塌易发区程度分区、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地面塌陷易发程度分区和地裂缝易发程度分区编制参考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编制要求,不需要出图,仅作为空间图层保存在DateBase文件夹下。

※图层代码由首码和尾码共同构成。尾码根据图元类型确定:点文件=0;线文件=1;区文件=2。

行政代码详见表2:《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国标代码表》。

示例:湖北省专题图层图类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层命名

TC042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点文件)

TC142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线文件)

TC242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区文件)

表2 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国标代码与表

(4)地质灾害“统一编号”规则

保留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统一编号”不变。

(5)地质灾害隐患点“统一编号”规则

保留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统一编号”不变。

3、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整合集成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建立全省(市、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方便数据资料的管理、查询和统计。

(1)数据库集成

利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汇总程序”,对本省(区、市)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数据库进行汇总集成,建立省级地质灾害数据库。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汇总程序”及使用说明可登陆

https://www.sodocs.net/doc/cd281802.html,网站下载。

(2)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搭建

利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平台,对本省(区、市)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化成果进行整理,搭建省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平台及使用说明预计2009年4月份推出,届时可登陆https://www.sodocs.net/doc/cd281802.html,网站下载。

三、成果提交

1、成果提交内容

(1)文字报告

**省(区、市)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报告;

(2)图件

**省(区、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1:50万);

**省(区、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1:50万);

(3)信息系统

**省(区、市)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

2、成果提交时间

综合研究成果于2009年12月提交,由环境司统一组织审查验收。

3、成果提交格式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成果以纸介质和电子版2种形式提交,其中电子版成果一律采用光盘存储,光盘中的数据文件按下列格式存储:

附件1**省(区、市)重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基本信息表

12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库、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数据格式、图层、视图工程文件的命名及图元编号的结构等做了规定。 该要求适用于1:50000~1:250000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及空间数据库建设。也可供其它比例尺地质灾害数字化图件编制参考。 2.引用标准及规定 为保证数字化成果的共享,本技术要求的编写引用了部分标准和技术规定构成为本要求的条文,引用标准及规定为: GB/T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12328-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DZ/T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3.基本术语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3.1 图元 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 3.2 图素 空间信息中的各种实体类型,由代表各类实体的若干图元构成。

3.3 图层 为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空间数据,将一类图素或性质相近的一组图素的空间数据放在一个要素层(图层)中,同一图层具有相同的属性结构。每个不同的要素层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一幅地图往往由若干个图层组成。 为便于区分,我们将具有相同属性结构的一个图形文件要素层称为‘图层’(或称‘物理图层’);将在同一要素层中细分的层称为‘内部图层’(或称‘逻辑图层’)。 3.4 图类 地质灾害图内信息的专业分类。 3.5 数据项 属性数据和数据库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3.6 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等。 3.7 属性表 描述空间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3.8 空间图形库 由描述不同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数据(点、线、面),以不同的数据结构,构成空间图形库。 3.9 地质灾害数据库 由描述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缝及斜坡变形体特征的关系数据表构成。 3.10 多媒体文档 由描述地质灾害特征的图片、录象、说明文档、电子表格等多种媒体资料组成。 4.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4.1 基本技术要求 图幅组织形式: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因此,其图幅组织将以县(市)行政区划范围为基本单位。 坐标系类型:投影平面直角 投影类型:高斯-克吕格(横切椭圆柱等角)投影 坐标单位:米 比例尺:1:100000 为保证数据库中存放的灾害点大地坐标X,Y值与图形库的对应和方便GPS所采集数据的入图,统一规定图幅的水平线与大地坐标X平行。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DOC)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0前言 (3)

1基本灾情 (3)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条件 (3) 2.2水文气象条件 (3) 2.3地形地貌 (4) 2.4地层岩性 (4) 2.5地质构造 (5) 2.6工程地质条件 (5) 2.7水文地质条件 (5) 2.8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灾害规模、特征 (6) 3.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据2010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河左岸。 2.2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收稿日期:2009-05-20;修订日期:2009-06-02 地调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编号:2006BAC04B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8CB425803)和中国地质调 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40401)资助 作者简介:吴树仁(1956-),男,博士,研究员,从事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E-mail:shrwu@https://www.sodocs.net/doc/cd281802.html,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第28卷第8期2009年8月Vol.28,No.8Aug.,2009 地质灾害(这里主要指崩塌、滑坡、泥石流,相当于国际上广义的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在国际上越来越流行、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国际减灾防灾战略的重要成分[1-2],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滑坡风险管理的推广应用成为热点,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相关的国际专题讨论会和推广培训会议,积极宣传讨论滑坡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成熟经验、技术方法和热点问题[3-6]。尽管在实施地质灾害风险 评估与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难点问题和困惑,但是世界上许多学者都在努力研究探索,不断改进完善这个过程[2,7-14],其中不断改进完善滑坡风险评估指南是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国际上滑坡风险评估指南已经出版了3~4版(代)[11,14-15],国内相关研究也早有开展,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的系统研究方面也有大量探索研究[16-21],但是至今国内没有正式出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因此,本文在分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吴树仁,石菊松,张春山,王 涛 WU Shu-ren,SHI Ju-song,ZHANG Chun-shan,WANG Tao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Key Laboratory of Neotectonic Movement &Geohazard,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摘要:为了分析阐明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在概要地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编写的目的、基本原则和结构层次、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性和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初步提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应该遵循的6条基本原则、结构层次及核心内容;初步提出定性分析-定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提倡实用性技术方法和GIS 技术的推广应用;初步提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估区划的基本工作流程。最后,简要地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一些主要难点和易于混淆的问题,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的编制和修改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风险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09)08-0995-11 Wu S R,Shi J S,Zhang C S,Wang T.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Geologi -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28(8):995-1005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and clarify some key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dden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on the basis of general analysis of purposes,basic principles,structure and core contents of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this paper has focu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risk,probability and possible consequence assessment.Six basic principles,structure and core contents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are put forward;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ech -niques are achieved with emphasis on practical techniques and GIS application;basic working process of risk,probability and possible consequence geo-hazard assessment are put https://www.sodocs.net/doc/cd281802.html,stly,there are some brief discussions on some of the major difficulties which are easy to be confused in terms of geo-hazard risk assessment,which can be referred to for the technical guideline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Key words:geo-hazard;probability;fatalness;risk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修订稿) 国土资源部 二○○六年四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 目的 (1) (二) 名词解释 (1) (三) 任务 (1) (四) 基本要求 (2) (五) 组织形式 (3) (六) 质量监控 (3) 二、设计编制 (3) (一) 基本要求 (3) (二) 设计书提纲 (4) 三、野外调查 (5) (一) 调查要点 (5) (二) 野外调查记录要求 (14) (三) 野外调查记录形式 (16) (四) 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 (17) 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18) (一)群众监测网络建设 (18) (二)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20) 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 (20) (一) 基本要求 (20) (二)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20) (三) 重点防治区的确定 (23) (四) 成果图件编制 (23) (五) 成果报告编制 (24) (六) 报告附件 (26) 六、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27) 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 附件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二)名词解释 1、地质灾害: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隐患: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隐患,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还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灾情:本细则所称灾情为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险情:本细则所称险情为地质灾害隐患的潜在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数和威胁财产数(潜在经济损失)。 (三)任务 1、“以人为本”,对城镇、厂矿、村庄、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区不稳定斜坡(变形斜坡)、泥石流潜在发育区以及潜在地面塌陷区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程度和潜在危害(险情)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 尹博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尹博 发表时间:2019-09-03T10:35:52.8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尹博侯赤金[导读]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除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人们的财产、环境及各项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工程活动不断增加,地质灾害风险的发生几率也在不断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更好的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需要加强地质灾害发生分析,然后制定相对应的治理措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防治措施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rtificial engineering activities are increasing, and the risk of geological hazards is also increasing. The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In order to prev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bette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n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the risk zoning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hazard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risk zo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除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人们的财产、环境及各项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因地质灾害无法提前准确预测,且发生规模较大,所以一旦发生,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甚至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区划,并制定有效综合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1.我国地质灾害现状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时间突发性以及空间规律性的特点,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调查统计,在近20 年的时间内,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死亡百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仅在1998 年,我国共计有18 万起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发生,包括了滑坡、泥石流以及崩塌,其中447 处规模较大,共造成270 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从我国最近十多年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总体的特点如下:在我国受到滑坡、泥石流以及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有1 万多个,县级城镇有400 多个,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受到地质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质灾害的理论研究以及防治水平,但是地质灾害依然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有效的防治我国的地质灾害,需要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风险性进行区划,并对此进行预防性的研究,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高风险区域进行圈定划分,以便于国土规划、灾害管理以及减灾防灾工作的展开,从而达到综合的防灾减灾的目的。从今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区。但是我国西部地区恰恰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势必会加重该地区的地质灾害,因此,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 2.地质灾害风险区划2.1易发性分区:所谓的易发生区就是依照相关的规定,对容易出现灾害的地区进行区分。通常来说,地质灾害易发生性主要是依据其特征以及分布情况进行的,其中包括:地形地貌、底层岩性以及降雨量等。这些规则及影响,可将易发生分区划为:高发区、中级易发区、低发区、非易发区。 2.2危险性分区: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分区主要是依据当地的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从危险性方面对地质灾害进行分区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地质灾害的规模、密度及频次、自然条件、地质条件、降雨量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根据以上方法及影响因素从危险性方面分区可将地质灾害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及无危险区四个区域。 3.我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3.1切实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在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监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加强相关的预警设备,保证每个监测预警环节的正常运行。从总体上来看,在各种危险或者隐患还存在的时候,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都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在进行相关的监测和预警的时候,要注意这三个方面:1) 做好相关的衔接工作。我国现在基本已经建设起了全面的气象和水利方面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所以每个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出相应的防止措施,从而做好相关的衔接工作。特别是在滑坡和泥石流频发的地区,以及容易出现山洪的地方,如果这里的人口有非常的密集,其城镇高多建立在峡谷地带。这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通过要加强其设备监测的专业性,从而做到全面的监测和预防。2) 在进行监测和预警的时候,要把传统和现代科技进行有效的结合合。比如随着现代信息网路技术的不但发展,可以采用电视、网络和手机信息等方式进行预警,并且要做到全面的覆盖。而对于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则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方式比如采用广播、鸣锣和有线电话等传统方式进行灾害预警,从而保证人们可以及时接受到预警消息。3) 在进行灾难检测和预警的时候,要加强群众和人民的联动工作。在现代我国所采用的地质灾害防治主要的方法就是群防群策,在很多落后的地区,他们的监测预警任务主要就是靠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来完成的。因此,在现代的许多地区,特别是县乡两级的人民政府部门在对灾难进行防御和预警不太重视,要利用好群防群测的这样的方法。所以政府要百姓进行群防群测技能的培训,对于那些自发参与到这样活动中的老百姓,进行适当的经费补贴,而且在这样的发展中,可以发放给他们一些简便有效的设备。 3.2加强应急救援工作1) 加强我国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中,要将公安消防、武警官兵以及解放军的力量充分运用到地质灾害的救援中去,同时要加强对交通、通信以及专业设备的配备,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以便加强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基层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将乡村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不断建设提高,在汛期的时候,要加强监察检查,同时安排专人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察巡视。除此之外,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至少每年在汛期之前组织一次应急避险的演练。 4.总结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围。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 第一节自然条件 (7)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 一、地形地貌 (9) 二、地层及岩性 (9)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 五、不良地质现象 (14) 六、人类工程活动 (14)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 一、Ⅰ号滑坡上段 (15) 二、Ⅰ号滑坡下段 (16) 三、Ⅱ号滑坡 (17)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 一、Ⅰ号滑坡上段 (17) 二、Ⅰ号滑坡下段 (18) 三、Ⅱ号滑坡 (19) 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 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 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 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 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

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 一、Ⅰ号滑坡上段 (34) 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 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 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 二、计算参数 (35) 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 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56) 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57) 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58) 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58) 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58) 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59) 第一节综合分析 (59) 第二节建议 (59) 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59) 二、防治工程措施 (61) 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1) 结语 (6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

第18卷第4期灾 害 学V o l.18N o.4 2003年12月JOU RNAL O F CA TA STRO PHOLO GY D ec.200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 卢全中,彭建兵,赵法锁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回顾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总结并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评价 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分析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P64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11X(2003)0420059205 地质灾害是在地质作用下,地质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过程或现象,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损毁的地质事件[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非工程性重要措施,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区域发展及中长远规划提供基础背景资料;为评价建设工程用地的适宜性及基础设施布设提供依据;为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制定应急措施以及为保障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工作基础;直接为科学而经济地组织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服务;为灾害保险及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及损失提供参考依据[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也是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认识地质灾害灾情、制定防灾政策、规划防治区域、实施防治措施以及优选防灾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在一些领域进行的灾害评估,已经在减灾、防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我国一些区域或城市完成的洪水灾害评估、地震灾害评估等,不但为国家经济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直接指导了减灾工作[1]。 我国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价)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富成果,然而还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薄弱。各专业灾害评估(价)仍处于日益深入的探讨和总结过程。 1 风险及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 关于风险的定义,不同部门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至今尚未统一,它的定量表达仍在探索之中。韦伯字典将风险定义为“面临的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在保险业中则定义为“灾害或可能的损失”。在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中,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风险就是实现预 收稿日期:2002_05_2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 作者简介:卢全中(1971-),男,湖北鄂州人,讲师,博士生,现从事地质工程和岩石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1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一、《县市地灾调查细则》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 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表7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 表8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

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二、江西省县市地灾调查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规模分级标准表1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2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表2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

四、《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五、《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祥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滑坡(崩塌)灾害点一览表附表1-1 统一编号滑坡 名称 地理位置 坐标 x: y: 地层岩性滑坡特征危害程度稳定状态 防治建议时代岩性面积(m2)体积(m3)规模 控滑 结构面 滑向 (°) 主导 因素 已造成损失潜在危害 险情 等级 目前状态发展趋势 532923010001 阿标箐滑 坡 米甸镇三家村 阿标箐社 2843789 17670899 T3ba 砂岩、泥 岩 8×1058×106大土/岩200 工程活动 毁房112间、损失110 万元 28户121人、资产 300万元 大稳定性差稳定性差搬迁避让 53292301002 拉尾滑坡米甸镇自羌朗 村拉尾社 2848573 17683444 J2z1 泥岩、砂 岩 2.6×1042×104小土/岩30 暴雨 毁房76间、损失100 万元 35户140人、资产 350万元 大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工程治理 53292301003 周陀螺1# 滑坡 米甸镇楚场村 周陀螺社 2851770 17688659 K1p 砂岩夹泥 岩 300 600 小土/岩115 暴雨、工 程活动 毁房8间、损失3万元小稳定性差稳定性差工程治理 53292301004 周陀螺2# 滑坡 米甸镇楚场村 周陀螺社 2852467 17690395 K1p 砂岩夹泥 岩 176 352 小土/岩258 暴雨、工 程活动 1户2人、资产5万 元 小稳定性差稳定性差搬迁避让 53292301005 插郎哨村 松树林滑 坡 米甸镇插郎哨 村哨上社 2852574 17691810 K1g 砂岩夹泥 岩 1.5×104 3.75×104小土/岩126 暴雨 5户22人、资产15 万元 中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工程治理 53292301006 插郎哨周 家箐滑坡 米甸镇插郎哨 村周家箐 2855654 17689296 T3ba 砂岩、泥 岩 1.5×103 1.05×104小土/岩 5 暴雨、工 程活动 毁房4间、损失2万元 1户6人、资产6万 元 小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工程治理 53292301007 插郎哨碑 墓滑坡 米甸镇插郎哨 村碑墓社 2853156 17691824 K1p 砂岩夹泥 岩 2.3×104 1.1×105中土/岩145 暴雨、工 程活动 毁房16间、损失6万 元 32户118人、资产 65万元 大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工程治理 53292301008 马拉箐1# 滑坡 米甸镇楚场村 马拉箐社 2852156 17690824 K1p 砂岩夹泥 岩 7200 4×104小土/岩240 暴雨、工 程活动 毁房5间、损失1.5万 元 2户9人、资产15 万元 小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搬迁避让 53292301009 马拉箐2# 滑坡 米甸镇楚场村 马拉箐社 2849030 17688306 K1p 砂岩夹泥 岩 1×1053×105中土/岩258 暴雨、工 程活动 毁房10间、损失15 万元 60户268人、资产 190万元 大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差搬迁避让 532923010010 黄石板滑 坡 米甸镇楚场村 黄石板村 2899424 1768388 J2z2 泥岩夹砂 岩 8×1042×105中土/岩286 暴雨、地 震 17户75人、资产85 万元 中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工程治理 532923010015 香么所下 村滑坡 米甸镇香么所 村下村 2852751 17676843 T3l3 砂岩夹页 岩、含煤 1200 1800 小土/岩170 暴雨、工 程活动 毁房1间、损失1万元 1户6人、资产9万 元 小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搬迁避让 532923010016 本里滑坡米甸镇自羌朗 村本里社 2852352 17677110 T3l4 砂岩夹页 岩、含煤 600 1800 小土/岩70 暴雨、工 程活动 毁房2间、损失1.5万 元 2户11人、资产12 万元 中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搬迁避让 532923010017 桃子山滑 坡 米甸镇自羌朗 村桃子山社 2849157 17685149 J2z2 泥岩夹砂 岩及泥灰 岩 1.8×104 5.4×105中土/岩23 暴雨、工 程活动 毁房1间、损失1万元 5户29人、资产25 万元 中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搬迁避让 532923010018 大箐沟滑 坡 米甸镇自羌朗 村大箐沟社 2856183 17685865 T3l1 凝灰岩及 粉砂岩 4.65×104 3.72×104小土/岩105 暴雨、工 程活动 毁房1间、损失0.3万 元 7户32人、资产 24.5万元 中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工程治理 532923010019 彭玉忠煤 矿滑坡 米甸镇香么所 村下村 2852312 17677155 T3l3 砂岩夹页 岩、含煤 13272 232260 中土/岩347 暴雨、地 震 煤矿、50人、资产 1050万元 中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工程治理 532923010021 黑拉左滑 坡 米甸镇岔沟村 黑拉左社 2849760 17674003 T3y3 页岩、凝 灰岩 1.32×104 5.94×105中土/岩285 暴雨 毁房12间、损失12 万元 6户22人、资产30 万元 中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搬迁避让 532923010022 大麦地滑 坡 米甸镇岔沟村 大脉地社 2851439 17670366 T3y4 页岩、凝 灰岩 6.3×104 7.56×105中土/岩300 暴雨 毁房36间、损失36 万元 39户166人、资产 600万元 大 稳定性较 差 稳定性较 差 搬迁避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