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试析我国的高学历失业现象

试析我国的高学历失业现象

试析我国的高学历失业现象

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 精品

关于“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 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失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现象。本文通过对4位城市社区失业居民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失业现状、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实行工资补助政策、优化失业保障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与就业培训服务、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鼓励自主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关键词:城市居民居民失业失业状况 一、概况 1、调查目的 调查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情况,为城市社区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合理参考依据。 2、调查时间 2013年x月x日至2013年x月x日。 3、调查地点 湖南娄底xxxx社区。 4、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状况”问题,调查了4名群众。调查对象均为随机抽取,皆符合本次调查需求。

梁自强,男,24岁,大专学历,群众,未婚,家庭成员4人。大学实习就业期间曾到一家私人企业实习工作,实习期结束之后另寻工作,但都因工资低而放弃上岗就业,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陈天成,男,49岁,高中毕业,后攻读夜校本科学历,群众,已婚,家庭成员5人。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供职于某印刷厂工作,担任业务部经理一职。在本次调查前几个月因印刷厂几位老板决定发展其他生意,故关闭近年经营不佳的印刷厂。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罗英,女,25岁,本科学历,群众,未婚,家庭成员4人。大学实习期间与毕业后一直在某电子科技公司工作,后因公司经营不善倒闭,被迫失业。后想借此机会转行,先后尝试麦当劳见习经理、服装连锁店营业员、私人企业行政助理工作,均以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自主离职。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曾如海,男,52岁,高中学历,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人。曾先后在多家工厂从事普工工作,失业前在某工厂当车间主管,因工厂竞争激烈加上工厂引进高科技先进设备,被淘汰主管一职沦为领班,因此心情消极出现玩忽职守状况,后被开除。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5、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个人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式,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份,收回4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内容 (一)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状况 1、失业的含义与界定

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2008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更是使中国的失业现象雪上加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一、失业问题的成因 失业的成因很多,有体制型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等。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经济背景下,有不同的失业特点。我国目前失业的主要原因应是体制型和结构性失业。 1、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体制型失业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失业内涵不同。我国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因体制轨轨引起企业组织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不同企业、产业和地区间进行重新配置,进入就业——失业——就业的运行过程中,当失业者不能即时就业就形成体制型失业,包括公有经济内部的隐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导致的失业现象。体制型失业正是造成我国“下岗”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城镇劳动力资源采取了国家统包统配、安排就业的行政性配置方式。于是大量的潜在劳动力资源过量的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冗员”和“在职剩余劳动力”广泛存在。其结果是在旧

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主题: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2008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更是使中国的失业现象雪上加霜。而我们,作为两年后即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的高校大学生,应当密切地关注国家的失业问题,更应当从现在起,全面提升自己,从各个方面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失业中国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分析 正文: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逐渐变得严峻。而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病也渐渐暴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失业现象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关注。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比如,职员甲由于不满薪资辞去了他在A公司的工作,但是他又未能找到一个与他完全匹配的工作,所以暂时处于失业状态,这就是典型的摩擦性失业。在这种现象中,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地发生,结果一些人便得不到工作。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举例说,地处A地的甲高校通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通讯业不甚发达的A地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大多处于失业状态;但是通讯业发达的B地急需通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却苦于没有人才市场,这就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类型。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比如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大萧条中,亚洲大量人口失业;再比如在2008年8月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的失业问题。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分析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分析

我国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 失业状况分析 高瑞 [摘要]:大学毕业生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其他商品经济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失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造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将随着下岗就业问题的淡化而日益突显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理应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极度重视。文章分三个部分来阐述,首先概述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然后探析经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根源,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转型;大学生;失业 大学毕业生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毕业生失业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一些国家,大学毕业生失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而产生的新鲜事物,也是人们难以接受的沉重话题。但无论主观上能否接受,现实中却是无法回避的。笔者就我国目前大学生失业状况进行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使政府、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失业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为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状况概述 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国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0的毕业生分配制度,没有出现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现象;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老的/计划型分配派遣制度也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模式所取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也就随之而产生。关于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国内学者看法不一。 1、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状况堪忧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报到就下岗已不是个别现象,困扰着就业指导部门和广大毕业生,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高校、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焦点。以胡鞍钢、赖德胜、张曙光等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专家认为:经济转型下的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将随下岗之后,凸显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矛盾。2013年毕业生就业环境,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1]而09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 关键词:失业就业形势失业问题的原因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 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

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三)我国就业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当今失业问题如此严重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以,就业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完善,没有完全适应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的宏观调节手段单一,做法简单,思路不开阔,并且,政府在劳动保障体制完善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时候,一些政府出现了滥用职权的行为,没有真正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没有为市场调节留出充分的空间。另外,我国在对劳动者权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聂金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关键词] 失业;失业率;隐性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一、引言 我国失业状况的严峻性和对其研究现状的落后性,迫切要求中国失业问题研究需立足于一个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然而,我国已有研究失业问题的理论视角,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还是西方的失业理论,都无法承担起研究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的重任。毋庸置疑,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二、我国失业原因解析 我国的失业现象十分严峻,而且正在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现象不禁使我们担忧。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软着落”成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特别是货币升值,失业问题逐步凸显,这种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经济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以下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多种角度来分析中国失业的原因。 2.中国失业原因的具体分析 (1)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劳动力供给丰富。

目前,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尽管在人口政策的控制下,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净增长,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仍处于高峰期。 表1 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情况 年份总人口(万人) 总人口增长率(%) 净增人口(万人) 劳动力人口(万人) 1978 96259 ———— 40682 1980 98705 2.54 2446 42903 1985 105851 7.24 7146 50112 1990 114333 8.01 8482 64483 1995 121121 1.06 1271 68737 2000 126743 0.76 957 88901 2005 130756 0.59 768 94197 2006 131448 0.53 692 95068 2007 132129 0.52 681 95833 2008 132802 0.51 673 9668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从表 1 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到低速增长,由1980年的增长2.54%下降到2008年的0.51%。但是,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下降。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7年增加847万人;据预计,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9年增加78万。如果200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 85%,那么需要增加1434万个就业岗位。 (2)高等教育发展在数量和结构上与经济增长不适应,导致大学生劳动市场的供求结构不完善。 高等教育的增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的内涵远比增长的内涵丰富得多。前者不仅包含数量的增长,同时包含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然而,我国教育则更注重量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少年的教育时间不足,便过早地进

经济危机背景下解决高学历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e9071990.html, 经济危机背景下解决高学历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作者:臧靖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4期 [摘要] 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一直 保持着稳步增长的状态,然而失业率却依然同步增长,尤其是高学历失业现象也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在于金融危机、用人观念、高学历者自身以及教育体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有效缓解高学历失业现象,离不开政府、用人单位以及高学历者自身的积极努力,但体制是根本,只有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上入手,才能最有效的解决高学历失业问题。 [关键词] 高学历失业教育体制 一、绪论 高学历者失业是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中凸现的热点经济问题,尤其是大学生求职难更是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2010年“两会”召开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高学历者失业对社会而言,不仅严重浪费整个社会人力资源,同时也严重遏制社会、企业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性。如何把失业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下已成为整个社会丞待解决的问题,缓解失业问题尤其是高学历者失业刻不容缓。 二、高学历失业概述 (一)失业及高学历失业的界定 1、失业的一般定义 失业相对于就业而言,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失业是指如果劳动者达到或超过某一特定年龄,并且在某一特定时期里符合:(1)没有工作:没有受雇或自我雇佣;(2)目前可以工作:根据某些条件,特定时间里可获得受雇或自我雇佣机会;(3)正在寻找工作:在最近某一特定时间里通过登记、申请等特定方式正在寻求受雇或自我雇佣三个条件的,这部分人口即为失业人口,这种现象即为失业。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 2、高学历失业的界定 人们普遍认为接受过高等教育, 获得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可以称为高学历者,所谓高学历失业,即指上述人群中的待业或离职下岗现象。

对失业现象的认识

对失业现象的认识 失业是“那些未曾受雇,一集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作率找到工作的人”。简而言之,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一般来说,失业可以分为自然失业和周期性失业。而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种种因素使得失业问题的矛盾显得较为突出。若以就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失业问题,则可用四个压力大来形容,就是:“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从代际划分和群体年龄的层面来看,我国的失业人口主要由下岗职工、城乡隐性失业人口、农村失业青年、城镇失业青年四部分组成。 我国当前失业和职工下岗现象的发生,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认识和工作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一是与经济体制的转变有关。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现在发展市场经济,企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减员增效”是一个重要途径,难免出现下岗失业现象。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那些企业,也会使职工大量地离开原来的岗位,寻找新的就业出路。

二是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关。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然伴随着结构调整。一般来讲,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会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则不断上升,由此就会带来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现在,工人自己要找新的工作岗位,在新的工作岗位确定之前,这部分工人实际上就处于下岗失业状态。 三是与我国人口多的国情有关。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也为我国就业安排增加了巨大压力。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我们需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且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失业问题,开拓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再就业工程之路。 因此,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从政府角度讲,最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这是解决下岗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对于下岗失业者,政府一方面要提供救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体系,使劳动者在失业时生活能有所保障。按照中央要求,各级政府积极推进

浅谈我国的失业问题及对策

我国失业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我国的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构成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尖锐挑战。在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同时, 失业人口、失业率亦不断攀升。 关键词:失业;失业率;就业

引言 失业是我国进入2l世纪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它不仅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的就业制度,实现了失业率的最低水平,但这种最低水平的失业率却隐藏着相当大的隐性失业。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部分隐性失业逐渐显性化,由此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失业高峰。失业不仅造成了入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更加重了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它的妥善解决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1 我国失业问题现状及特征 1.1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失业问题涉及社会与政治的稳定,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减少失业、扩大就业被各国列为保持社会稳定和消除贫闲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失业问题在我国也日益突出,1997年、1998年、2001年,失业问题相继被列建为我国居民关注的头号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失业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失业人口结构不断变化。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05年底,我国公开的城镇失业人口达839万人,失业率为4.2%,与2004年基本持平。总体看来,我国的失业人口从1995年的519.6万增加到2005年的839万人,失业率从1995年的2.9%增加到2005年的4.2%。失业人口、失业率都在不断地增加与提高。截至2007年6月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虽然从2004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它不能说明我国失业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就业压力巨大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 1.2 我国失业问题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 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就业问题深层次矛盾也日益突出, 使失业现象呈现以下特征: 1、失业率不断上升, 再就业率的不断下降, 失业回滞开始出现。失业回滞是指由于失业率长时间居高不下, 自然失业率开始上升的现象。前面已经叙述过我国的失业现状, 仅城镇公开登记失业率就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再就业率却逐年走低,从1998 年的50%下降至2002 年的15%,近年来仍处于下降趋势。 2、失业与空位并存, 结构性矛盾空前突出。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上明显供大于求, 另一方面, 高级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技术型劳动力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结构性失业的存在造成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障碍, 进而大大削弱了企业进一步吸收就业的能力。 3、知识型失业出现并普遍化。我国高知识群体失业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上世纪九十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改变其的措施失业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性的问题。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失业人口达1.8亿,不充分就业和“工作中穷人”约9亿,合计占世界经济活动人口的三分之一。另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关于2006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指出,2006年,16岁以上的人口增长将达到高峰值,新增劳动力1700多,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总量为2500万人。但是,据预计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100万个,因此实际需要工作又找不到工作的人数,也就是失业人数将高达1400万人。对此,我们应对失业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 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压力是巨大的。但是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总量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结构问题,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但是极其复杂。概括来说,我国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中国劳动力总量上的矛盾。由于建国以后倡导“多生多育”政策,使得五十年代之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当时一个家庭少则三四个子女多则七八个,以至于进入八十年代中国人口出现急剧膨胀。就国务院2004年4月26日发布的白皮书公布数字,2003年,中国总人口已达到1 2.92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全国16岁以上人口为9.99亿人,其中城镇4.24亿人,农村5.75亿人,经济活动人口7.61亿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而且还在不断的产生着新的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经济构成了一股巨大的就业压力。基于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不及人口的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则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国劳动力总量在近几年供过于求的问题愈趋严重,这样必然导致很多人失业。 2. 中国劳动力结构上的矛盾。现今在人才市场普遍可见的是本科毕业生,但是市场上所需的本科生就业岗位不足70%,大量人才的应征导致了现今就业呈现出追求高文凭、高学位性。一方面是许多岗位并不一味强调高学位,但高学位的毕业生却不愿意找这些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人们普遍看好的岗位,却由于想去的人多,导致大量人才拥挤,于是出现了“高不着、低不就”的就业怪圈现象,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就感觉到找不到工作。而能顺利找到工作的本科生是因为在本科生群体中突现,具有双学位或者精通两国语言等,这是他们在同样是本科生的人群中更具备就业优势。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也是促使失业人数增多的原因之一。 3. 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还适应不了就业岗位的需求。现今中国的国民素质跨度颇大,既有具备高文凭高学位高素质的白领金领,也有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不会技术劳作的劳动人民。前者所从事的是脑力活动,后者实行体力劳作,只需自己下田,重复相同的工作,缺少高技术含量。由于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的严重差异、自身技能的单一,从而产生了中间带,如今中国所欠缺的正是出于中间带的高技术水平的蓝领工人。在当代技术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里,职业需求变化剧烈,某些技术过时甚至不再需要,致使一部分只具有过时技术的人失业。

大学生失业问题

关于大学生失业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又一年毕业季,爆满的人才市场上,人们再次将目光聚集在大学毕业生们焦虑的脸上。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曾经的天之骄子迎来了就业的“寒冬”。最新数据表明,2010 年中国有超过630 万大学毕业生,比2009年增加20 多万,而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下降。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2010 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更出现了所谓的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 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自1999 年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以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2003 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为188 万人,比2002 年增加了54 万人,增幅为40.3%;2005 至2007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分别为338 万、413 万和495万,分别较前一年增幅为20.71%、22.2%和19.85%。 据近几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大中专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如今硕士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也开始下降。1999 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就业率为85%,2000 年为76.1%,2003 年高校扩招后第一批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为50%,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280 万毕业生截止6 月底的一次就业率仅为47%,近两年的就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据统计,截至2000 年6 月,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 万左右,2001 年达到34.5 万,2003 年超过63.7万,2004 年为70 万,2005 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就业者超过百万。这一系列数字都表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大学生失业类型 依据经济学理论分析,失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总量性失业或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三种类型中,我国大学生失业更符合结构性失业的特点。结构性失业解决的难度更大,形成的原因更具有综合性。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专业结构性失业:“长线”或者“冷门”专业的就业更加困难。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学科专业设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跟上市场需求,一些就业情况并不看好的专业仍在延续。这些专业在学生进校时几乎就面临着失业的威胁。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面对的是所学专业的无奈,除非有些学生有其它专长可以在人才市场上求得与其专业无多大相关的工作。 2. 专业过热性失业:“热门”或紧俏专业的失业。由于目前高等教育中宏观调控不力,许多学校一哄而上追逐热门专业,学生家长也由于不了解具体情况盲目追随,使得一些就业形势不错的专业短期内出现过热和暴涨现象,这种情况多少有些让人始料不及。而在近期内这些专业如市场营销、法律、管理、计算机等还在不断升温,其中的失业被市场需求量所遮蔽。虽然这些专业目前的失业不算严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市场,势态会更加严重。 3. 学历性失业。不少用人单位不顾实际情况,提高人才要求,聘用文化程度更高的人从事由原先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就能胜任的工作。而由于目前研究生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很多专业上出现不同类型的人才如,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互相竞争的局面。这样学历较低者将因为学历因素而不是能力因素被挡在门外,而事实上很多职业中的高学历只是装点门面,实际用途不是很大。 4. 行业性失业。很多毕业生由于对就业情况不清楚,自我期望值过高,他们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一些社会声望比较高、薪酬比较好的职业如外企、政府公务员等,虽然经受挫折,也不肯屈尊降格以求。这从人才市场上有些单位被“众星追月”,而有些单位则“门前冷落”的情况就可以看出。 5. 区域性失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区域差距不断加大。一些地理位置好、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成了毕业生竞相追逐的目标,从目前毕业生招聘会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东南沿海地区的就业竞争都

分析我国现阶段高失业率现象

分析我国现阶段高失业率现象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失业率呈不断攀升的趋势,本文对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体制障碍是导致当前失业率的居高不下最根本的原因。要使我国经济由“高增长、低就业”向“高增长、低失业”转变,就必须消除体制上的障碍,深化各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失业,劳动力,体制障碍 经济高增长往往会伴随高就业,但近年来我国却是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近20多年来,我国GDF年均增长率在8左右,失业人员却逐渐增多。总的来看,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上升,由1994 年的2.8 上升至20xx 年的4.3 ,这其中还不包括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 [1] 一、我国高失业现况 (一)城镇登记失业人口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如表1 所示。近几年来无论失业人口的绝对数还是相对比例都在上升,20xx 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失业率为4.3 ,分别比1994 年增加和上升了323.6 万人和1.5 个百分点,增加和上升的相对数分别为67.93 和53.57 。以此推算,城镇登记失业人

口还会增加,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失业问题在加剧。 表11994~20xx 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2] 年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94 476.4 2.8 1995 519.6 2.9 1996 552.8 3.0 1997 576.8 3.1 1998 571.0 3.1 1999 575.0 3.1 20xx 595.0 3.1 20xx 681.0 3.6 20xx 770.0 4.0 20xx 800.0 4.3 (二)下岗人员 由表2可知,总体上国企下岗职工人数从1993年至20xx年逐年上升,之后20xx 年和20xx 年人数有下降。20xx 年国企下岗人数是410 万人,比上年减少105万人;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50下降到20xx年的26.2。这也是城镇实际失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21993~20xx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及再就业率 年份国企下岗职工人数(万人)[3] 再就业率()[4] 1993 300 1994 360 1995 564 1996 542 1997 692 1998 610 50 1999 653 42 20xx 657 35.4 20xx 515 30.6 20xx 410 26.2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引言 当今失业现象已出现了超越社会形态的特点,无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业问题。所谓失业是在一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愿意工作却没有工作,虽有劳动报酬但不能维持其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一种社会现象。经济建设和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导致了当前的企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使再就业难度加大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 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 (二)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1)总量性原因 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2)劳动力素质原因 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

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

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 日前,劳动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称,中国的就业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引起此间舆论的争议。为此,本报记者就这一问题独家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中国就业难原因最复杂 问:有人说,中国目前的就业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您是否认可这种观点? 蔡昉:应该是这样的。实际上,失业现象、就业问题是在任何国家都存在的,并不是说哪个国家人口多、劳动力多就有这个问题,任何国家都有。在市场经济国家、从计划到市场转轨过程中的国家以及市场发育不完善、发展水平也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各自产生失业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解决就业的政策方案也千差万别。而中国恰恰是把产生失业的各种原因都占了。 首先,有宏观经济的周期现象影响。这个在市场经济国家、发达国家是比较典型、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时候,宏观经济不景气,内需不足,劳动力大量下岗、失业,这是和宏观经济周期相关的。 其次,市场发育还不够。因为我们过去是中央计划来配置劳动力资源,现在转到由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我们过去说打破“大锅饭”,实际上就是要用新的市场机制来配置劳动就业。转轨中的国家,比如前苏联、东欧这些国家在转轨过程中,计划不起作用了,市场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造成失业。中国目前也是这样。另外,发展中国家,资源不足,市场功能也不太健全,政府财源相对是有限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特点中国也有。 总之,别人有的问题我们都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就业问题是复杂的。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二元经济结构,既有城市的就业问题,还有大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尚未转移出来的问题,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特点,二元经济结构也是中国的一种典型现象。总量不是就业主要矛盾 问:中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可以分为总量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哪一个是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蔡昉:我认为结构问题是主要的。因为事实上,总量问题在任何国家都不是问题,因为你没有什么道理说这一个国家一定要有一批闲置出来的劳动力。人们谈到就业的总量问题时有一个常说的原因,即一个国家劳动力非常丰富,与劳动力相匹配的资本和其他资源则相对稀缺。事实上,每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布局,使用什么样的技术进行生产,都是不同的。如果劳动力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话,相应的产业结构就应该逐步形成一个以最大化吸收劳动力的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就是我们常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像我国改革以来的情形。 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使用劳动越来越少,使用机器越来越多,而是什么能够提高生产率,什么就是好的技术进步。而什么能够提高生产率呢?就是使用最丰富且最廉价的资源,这样的技术就是有效率的,就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仅仅是劳动生产率。现在人们衡量技术进步、衡量效率用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率,而不一定非得是劳动生产率。讲生产率的时候,要把所拥有的资源都最大化地加以利用,没有浪费。从这个角度来说,劳动力总量问题其实从来都不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 劳动力增长率下降 问:那么,即便不是主要原因,我国就业到底存不存在总量问题? 蔡昉:假如说我们在一定的阶段中,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供给确实特别大,而我们的资本积累,或者说配置这些劳动力的市场发育还有一个过程的话,那么可以说在那个阶段上,我们还确实有点总量问题。即便如此,它可能也仅仅是一个阶段,最终的均衡要超越这个总量问题,不会长期存在。

宏观经济学论中国失业现象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商务1102 姓名:贾丽丽 学号:20111521 指导老师:行怀勇

论中国失业现象 摘要 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量失业问题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劳动力增长快,待业人数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原来靠牺牲效率而处于隐蔽状态的失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成为公开的失业.而我们,作为两年后即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的高校大学生,应当密切地关注国家的失业问题,更应当从现在起,全面提升自己,从各个方面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失业中国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分析 正文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比如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大萧条中,亚洲大量人口失业;再比如在2008年8月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的失业问题。 一、中国失业现状简析 《中国日报》今年八月二十二日报道,中国的就业状况依然严峻,今年将有1200万人面对失业问题。政府指出,去年全球经济放缓重击中国出口,工厂破产及临时停产状态,致使3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政府官员声称,政府有信心把城市地区的失业率控制在 4.5%一下,中国城市地区今年首两季的失业率为4.3%。今年1至10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4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102%。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5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9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29%。截止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二、中国失业现象原因分析 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结合中国失业者和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笔者总结出失业的三点原因。 1、居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求职者各方面素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中国科学教育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文盲在求职者中仍占据很大的比例。即便是高校毕业生,由于中国高校教育水平的局限性和近几年的持续扩招,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很难达到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要求。 另外,由于高校教育体制相对滞后,很难适时地应对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调整招生政策和育人策略,因而造成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专业的严重不对口现象,导致结构性失业。 2、中国的就业服务市场水平有待提高,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

2011-2012年第二学期《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营销10—1 任课教师:吴彤 姓名:莫俊谦学号:10054010141 成绩 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逐渐变得严峻。而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病也渐渐暴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失业现象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中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简单分析导致中国失业状况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学中的三种失业类型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在这种现象中,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地发生,结果一些人便得不到工作。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比如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大萧条中,亚洲大量人口失业;再比如在2008年8月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的失业问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1)

相沟通学生毕业论文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码: 指导老师: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评语: 评分指导老师签名 论文答辩评价: 答辩组评定成绩及答辩委员签名: 学生联系电话: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当今全球经济化的时代了,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失业率也大大更加。当前我国我失业率居高不下,呈现严重性、普遍性和增剧性的特征。所以为了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要从根本出发,先了解我国的失业现状,寻求根本导致失业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

关键字:失业问题;对策;我国失业的现状;原因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我国目前的失业现状 (4) (一)失业的含义 (4) (二)我国人民失业的现状 (5) (三)失业问题对国家的消极影响 (6) 二我国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6) (一)人民的劳动力素质 (6) (二)劳动力过剩,就业竞争增大 (7) (三)政府的政策辅助不够完善 (7) (四)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大 (8) (五)技术的发展与引进,淘汰大量劳动力 (8) (六)下岗人民工作生活双重困难 (9) 三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 (9) (一)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 (9) (二)完善各种失业保障与培训制度 (9) (三)加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并完善各种失业政策 (10) (四)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结构性矛盾 (10) (五)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11) (六)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11) (七)政府积极鼓励非正规就业 (11) 四结论 (12) 五参考文献 (12) 六致谢 (12)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前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