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皮影艺术的造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元素。制作工艺与造型样式都别具一格,期戏剧化的造型程式与雕刻手法,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的贡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自然流露出纯真质朴之美,还具备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隐忍、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公众传播领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共识,营造保护费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强有力的宣传,使全体民众自然且广泛地了解、认识和感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而接受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艺术特色

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艺术特色。 总述皮影的艺术特色:皮影的雕刻工艺、光影造型、平面构成等方面共同构成了皮影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这里我们将分别阐述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艺术特色。 一、多样镂空技法,创造光影特效。 在白色的影屏上,透过光才能观赏出影和色的艺术效果。光、影、色三者的组合效果,形成了皮影雕刻艺术的观赏性。这也是皮影独有的艺术特色,为了达到所刻的形体投影清楚,光影成形好看,雕刻大量采用镂空的表现手法,既装饰了形体,又创造了更富有装饰性的的光影效果。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镂空出不同形状极为丰富的露光面,形成了明线与暗线、光点与彩面的无穷变化,增强了形体装饰效果和黑白灰对比。镂空的手法在皮影雕刻中运用最多。花脸脸谱、服饰上的花纹装饰、宫殿的雕梁画栋、影窗、影壁、花卉树木、家具桌椅、帐幔上的纹样线网以及海水、彩云,无处不用镂刻的方法。镂刻要求纹样装饰华丽严整,图案组织疏密得当,以精雕细刻而见长。 二、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 由于皮影戏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过正侧面的影像的活动展开戏剧情节。自然,这种美术造型也只能是运用正侧面这种角度才能最为典型地表现出戏剧艺术造型。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例如影戏脸谱造型,在设计上不受透视、解剖等限制,采用正面造型,既“五分脸”使形体特征单纯明显,外轮廓突出,视觉醒目。在场景的设计上,也是从平面造型的需要出发,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一朵云代表天空和行云,一棵树代表山林,一块山石代表山峦起伏,力求减少层次,减少重叠。在影屏画面上追求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求得影体与空间、疏与密、虚与实、动与静的对比和变化。 三、意想化造型。以人物造型为主重点讲述。 人物造型多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皮影人物造型夸张,变形大胆,影人的头部造型多以线条勾画,五官按角色特点,予以性格化处理。艺人在人物造型中有一套口诀。刻画男性:“眼眉平,多忠诚;圆眼睁性情凶;若要笑嘴角翘;若要愁,锁眉头。”女性:“弯弯眉,线线眼,樱桃小口一点点。” 皮影戏的传统节目多得不可胜数。戏中帝王官宦、后妃宫娥、兵卒将帅、武侠剑客、书生员外、夫人小姐、差役奴仆、民女村夫、妪翁童子、汉满番夷、仙神僧道、鬼魔精妖以及各种时装人物等等,无所不有。这些人物的造型,都要按生、旦、净、丑的戏剧行当设计,用程式化的脸谱来表现人物的刚柔美丑与善恶忠奸。例如∶对于文雅秀丽的生、旦角色,一般都用阳刻空脸脸型,以表现其纯真嫩白。对花脸、丑脸角色,则多采用阴刻实脸脸型,以利于勾勒面部各种形态和色彩。有时也可以采用实空地结合的脸型,这样可以使面部造型在影窗上显出更大的色彩反差,从而得到更为突出的艺术效果。对于丑角,也有设计成七分脸的,这样可露出双眼,加大刻画面孔的余地,扩大脸部的表现范围。例如,设计独眼瞎丑角时,若用五分脸造型,根本就无法表现有一只眼瞎。对于骄悍和老年的角色,也是用阴刻实脸时多。但也可以用阳刻空脸型,不过要在空脸上增加几条能表现出年老或骄悍的面纹才行。 一般影人的头面称头楂,多采用侧面刻镂五分脸,使用通天鼻梁,除眉、眼、口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皮影艺术的造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元素。制作工艺与造型样式都别具一格,期戏剧化的造型程式与雕刻手法,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的贡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自然流露出纯真质朴之美,还具备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隐忍、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公众传播领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共识,营造保护费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强有力的宣传,使全体民众自然且广泛地了解、认识和感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而接受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心得

民间美术读书心得 这学期我有幸拜读了民间美术这本书。对于我国的民间美术,我一直都是抱着尊重的心态来看待,特别是经历了如此悠长年代还保留下来了艺术。所以这次我都是十分认真的去欣赏去学习。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它是劳动人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的艺术形式。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它是整个美术领域与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民间美术欣赏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风深深的中国情。同时也通过学习更加懂得民间美术值得我们去挖掘去重视去发展去传承 一、民间美术种类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②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

《皮影戏》教案

《皮影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影子的游戏,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影子的游戏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 1、收集剪影作品 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 二、讲授新课 介绍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

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至今未能扭转。 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看来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了不起啊!刚才呢,小朋友已经了解了皮影的原理,那我们小朋友是否可以到大自然中,在我们玩的游戏中去找一找呢?譬如:在太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以及大树和其他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师在投影仪的光照中用手做出各种动物的形状)。 小朋友也可以自己来试着做一做各种造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描画下来。并思考在不同光线下影子的不同变化。 三、布置 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影子造型,了解皮影的相关资料,及制作。 四、小结 教学随感: 学生了解了皮影戏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也明白了根据太阳方向的不同,影子的方向也不同,为下节课的作业打下了铺垫。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作业 学院: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101102733 姓名:斯庆高娃

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课后感想上了一学期的蒙古族民间艺术赏析课最大的收获大概就学会了几首歌。以前在外人面前从来都没唱过歌,也不会唱,五音不全真是个大问题。但是在期中考试的时候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唱了一首歌,《康定情歌》。虽然唱的不怎么样,但也算是突破了自己。我觉得还是值得表扬的。 我们这学期学了挺多中国各地的民歌。不过多数还是内蒙古的。学了很多首歌,最喜欢呼斯楞的《鸿雁》,唱的特别好听。静静的听真的能感受到游子思乡的情。 在内蒙古最有名的当属我们蒙古族民歌,我们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族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也分为礼仪歌和牧歌。我个人还是喜欢听牧歌。在家放羊的时候听这些歌特别有感觉。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蒙古族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草原风格大放异彩,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教了我们很多中国各族各地的民歌,中国不仅有不同民族和地域,民歌形式往往也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民歌的特色,是在於其能反影它的出处和环境、文化特色和特质,而不只是在乎其使用的乐器的多少、轻重。 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 虽然老师也给我们听了很多器乐作品,但是很多现在已经没什么映象了,上课听的时候也感觉挺好听的,就是没记住几个。以乐器为物质基础,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应用,所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皮影 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源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的皮影在宋代(960-1127))已极为盛行,每逢节日,影戏台数甚多。到明代,北京一地的皮影班社竟达四五十家。公元十三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作为一种娱乐,后来还随军把皮影带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国。之后,皮影便在东南亚各国流传。 中国的皮影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据记载,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中国皮影戏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的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皮影艺术的造型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元素。制作工艺与造型样式都别具一格,期戏剧化的造型程式与雕刻手法,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的贡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自然流露出纯真质朴之美,还具备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隐忍、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公众传播领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上的共识,营造保护费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强有力的宣传,使全体民众自然且广泛地了解、认识和感受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进而接受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已经修改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第二页:中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名单(30)项 序号项目年度 1昆曲(2001.5) 2.古琴艺术(2003.11)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11) 4.蒙古族长调民歌(200 5.11) 5.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9) 6.福建南音(2009.9) 7.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9) 8.安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9) 9.贵州侗族大歌(2009.9) 10.广东粤剧(2009.9) 11.《格萨尔》史诗(2009.9) 12.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9) 13.青海热贡艺术(2009.9) 14.藏戏(2009.9)

15.新疆《玛纳斯》(2009.9) 16.甘肃花儿(2009.9) 17.西安鼓乐(2009.9) 1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9) 19.中国书法(2009.9) 20.中国篆刻(2009.9) 21.中国剪纸(2009.9) 22.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9) 23.端午节(2009.9) 24.妈祖信俗(2009.9) 25.中国雕版印刷技艺(2009.9) 26.蒙古族呼麦(2009.9) 27.京剧(2010.11) 28.中医针灸(2010.11) 29.中国皮影(2011.11) 30.中国珠算(2013.12) 第三页:皮影戏历史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传统艺术,俗称人头戏、影子戏,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最早诞生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深受百姓的喜爱。不仅如此,皇宫里的皇亲国戚们也是非常喜欢,康熙年间,礼亲王府设有八位拿五品俸禄的官员就专管这皮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暖和喜庆日子还要传民间的皮影戏班进宅表演。还有一些历史名人对皮影也是有所青睐,比如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都非常爱看北京的皮影戏。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已经修改修订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 已经修改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页: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民俗活动和与、有关自然界和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技 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清楚、明确。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等26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第二页:中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名单(30)项 序号项目年度 1昆曲 2.古琴艺术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4.蒙古族长调民歌 5.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6.福建南音 7.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8.安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9.贵州侗族大歌 10.广东粤剧 11.《格萨尔》史诗 12.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13.青海热贡艺术 14.藏戏 15.新疆《玛纳斯》 16.甘肃花儿 17.西安鼓乐 1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19.中国书法 20.中国篆刻 21.中国剪纸 22.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23.端午节 24.妈祖信俗 25.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26.蒙古族呼麦 27.京剧 28.中医针灸 29.中国皮影 30.中国珠算 第三页:皮影戏历史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传统艺术,俗称人头戏、影子戏,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最早诞生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深受百姓的喜爱。不仅如此,皇宫里的皇亲国戚们也是非常喜欢,康熙年间,礼亲王府设有八位拿五品俸禄的官员就专管这皮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暖和喜庆日子还要

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

皮影俗称“灯影”,它以兽皮雕刻人物和其他图形并借助灯光在屏幕上得影,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傀儡戏之一。皮影艺术是将戏曲艺术之美与工艺制作之妙巧妙结合的艺术种类。中国皮影艺术具有历史悠久、演技奇妙、唱腔悠扬的独特魅力。数千年来,这枝民间戏曲艺术奇葩经过漫长的历史雕琢和众多皮影艺术家的提炼,已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陕西皮影戏的发展渊源 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美术、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皮影戏起源于宋代,并受到古代弄影幻术、影子游戏、民间剪纸、宋代说话词本等多方面的影响。皮影戏形成于古代中原地区,北宋都城是其最早的繁盛地。据史料记载,皮影戏最早是面向宫廷贵族表演的艺术形式,然后才慢慢流传到民间,融入乡土气息,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之后,一部分影戏艺人迁移到北方,一部分影戏艺人避靖康之乱西出潼关,演变为陕西皮影,陕西皮影不仅有着黄河流域民俗的文化积淀,而且有着令人震撼的声腔艺术魅力,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刻工细腻、精巧别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的皮影造型。它是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二、陕西皮影戏的风格特点 皮影戏,别称灯影戏,是借助灯光透过镂刻的影人和道具在影布上的景象来完成表演的。影人的造型在皮影艺术表演中显得尤为重要。 影人制作的传统技法是镂空,以渭南影人刻制为例,其制作包括以下四种艺术风格:其一,人物造型符合整体美法则。每个人物的头身手臂和总身高均有特定的比例,其外形轮廓的整体美中包涵了内部装饰的古典美,在设计刻制时由创作人在夸张中赋予艺术变型。其二,人物造型艺术化。设计的人物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影人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生、旦人物,鼻尖口小、朱红点唇、秀婉妩媚,讲究图案纹花、用色简练、平涂着色;武生以立突的眉毛体现出英姿挺拔;文生则用平眉展示文人的清秀文静。其三,人物造型卡通化。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人体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影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而染色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其四,人物造型戏曲化。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皮影人物的造型都体现了头大身小、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的特点。在造型设计时,不仅男女有别,而且人物身份性格不同,相貌则各异。其中的女性形象,极尽委婉妩媚之态。 三、中国皮影戏的表演艺术特色 皮影戏是靠灯光透过镂空的影人和道具在亮子(影布)上的活动来展示人物的运动、情态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的,在表演上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皮影艺人却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表演技巧,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为皮影艺术,皮影戏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不断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因此皮影戏的流派和唱腔有数十种。皮影戏演出不同于现实剧场分幕分场形式,由于影人出入场自如方便,场景变换非常容易,其特点就是故事性强,因果关系明确。皮影戏还被称为五人忙,由前声、签手、板胡、二弦、下档五人组成。皮影戏的感人魅力主要是靠签手高超的技艺,签手是影戏的灵魂。挑签是皮影表演在陕西渭南地区的名称,在表演时,签手主要采用挑、抵、推、揉、拖、反转等技法来表现容

民间剪纸艺术赏析

民间剪纸艺术赏析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美术形态之一。虽然它的材料纸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是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六七千年历史的沉淀。 民间剪纸是中国本原哲学的文化载体,他全方位地表现与民俗文化之中,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 (生命树) 其中有居民的剪纸窗花、图腾门神等;生活用具中的瓮花、缸花和民瓷剪纸等;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莲里生子”剪纸;丧俗丧葬中寓意灵魂不死,生命永生的“生命之树”剪纸(如图);节日剪纸中寓意天地相交、万物萌生、子孙繁衍、五谷丰登的“扣碗”、“鼠咬天开”剪纸;端午节驱邪消灾的“爱虎”等。其全部意义,总是与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愿望(求安、趋利、辟邪)紧密相连。剪纸“天地神”、“求雨”、“谷神”,就表现出庶民百姓无法与天灾人祸抗争时,仰仗神灵、魔力来驱邪避害,以求家室安宁,五谷丰登。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如山西民间剪纸:姥爷送外孙(如图)。 (姥爷送外孙)

归纳前人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2.构图造型图案化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4.色彩单纯、明快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5.刀法要”稳、准、巧”。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间剪纸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鲜明。从艺术风格来看,北方地域剪纸粗犷纯朴、古拙随意;南方剪纸工细优美、华丽明快。另外在民间剪纸总体风格中剪纸艺术的代表作者都具个人风格与独特创造。如陕西劳动妇女库淑兰的多层次色彩剪纸拼贴,大副剪纸华丽无比(如图);河北民间艺人王老赏独创的宣纸镂刻染色的戏剧人物个性鲜明,色彩华贵,造型严谨。 (剪花娘子) 剪纸艺术是历史的活化石,至今在民间剪纸和民俗艺术中,仍然保存着丰富而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

民间艺术赏析

民间艺术赏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

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

(完整版)皮影戏教案

皮影戏教案 教学内容: 《皮影戏》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剪纸》学习剪刻方法的基础上,将平面的剪纸制成会活动的影偶,主要是做皮影、演皮影。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课通过欣赏皮影表演现场图、皮影人偶图片、传统皮影制作步骤图等等,让学生掌握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共享皮影艺术的绘画、雕刻、演唱、动作之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与多元文化观相提并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皮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皮影制作的流程和工艺。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表演,更加全面地体会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和感知皮影艺术的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皮影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皮影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 皮影的传说与历史:“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 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 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 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 ”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 年前,俗称“影子戏” ,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同学们很喜欢看电影动画片,那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形式的?(欣赏教师准备的图片皮影戏资料)导入本课——多姿多彩的皮影。请同学们看我们组给大家搜集的有关皮影的美丽传说。三.讲授新课1.皮影:课本上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是用皮革作出来的,叫皮影。皮影俗称灯影戏成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 2.介绍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源于2000 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 余刀而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区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3.我国著名几个皮影戏产地: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甘肃皮影、山东皮影、北京皮影。4.学生欣赏课本,复习学过的知识。 5、皮影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1、景观设计 2、平面图案 3、舞蹈元素 4、影视作品等等 观赏作品《桃花源记》以皮影为元素的中国动漫 四.课后小结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皮影都是精美的民间工艺,我们应该热爱我国的传统工艺。 五、作品评价,展示交流

民间艺术教案上课讲义

课题:民间艺术 课时: 1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掌握欣赏民间 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 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教学方法:1.教法:讲述法; 2.学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 学具准备: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下面坐好,准备上课哈! 二:引入新课: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你们知道哪些民间美术?他们有什么特征呢? 三:讲授新课: (一)民间美术概念 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二)民间艺术的几种分类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它是我国民间过年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产年画的地方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 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 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舒缓高翔的风筝, 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 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 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 制细腻、色彩绚美。杨柳青年画通俗易懂、构图饱 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多民族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这些文化遗产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应尽的义务。 实践主题:关注腾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集中了中国几乎所有传统的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精华,在上千年的辗转流传中,不仅成为各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一、实践主题 关注腾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戏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二、实践地点 腾冲市固东镇刘家寨 三、实践时间 8月12日-14日

四、实践地点简介 云南腾冲县固东镇坐落在龙川江上游河谷地带,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地肥水美。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中央政府在云南实行军屯、民屯制度,将数十万南征将士留守云南,之后数十年间,又有大量中原移民进入,皮影戏也随之传入并在当地得到了传承和创新,成为影响最大的特色民间工艺之一。 五、实践目的 了解“皮影戏”这一文 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外, 尽自己的能力对其进行宣传, 对其开发贡献一己之力 六、实践过程 ㈠实践内容 根据调查任务确定调 查内容。我们这次调查的任务 是掌握“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根据具体任务确定主要的调查内容有:了解调查区域内皮影戏的生存现状;了解皮影戏的活动区域空间,表现形式,表现成果及传承人等;了解活动区域内居民皮影戏的认知情

况,以及政府对皮影戏采取的保护措施或政策;最后还需对保护与开发皮影戏进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评价。皮影又被称为“蚕花戏”,用于祈求来年蚕茧的丰收。因此皮影成为风靡一时的表演艺术,而皮影的传承也靠着上一辈人的演出得以继承。然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皮影文化的传承有了断层,现在能进行皮影制作表演的都是一些60、70岁的老人,因此现在对皮影的保护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了解了腾冲当地相关单位对皮影的重视,在腾冲固东刘家寨成立了皮影戏馆用于专门的皮影表演并结合每年的下乡文化演出,目前正在建设中。 期间我们还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了刘定中爷爷,他是专门的皮影表演者,因为我外婆家在在这边的原因,所以在长辈的介绍下,我对他更加的了解,来到他家里对他进行了一些访问和学习他给我们讲述了关于皮影的历史、发

民间艺术皮影戏作文600字

民间艺术皮影戏作文6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谈起中国的民间艺术,许多人都津津乐道。因为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据我所知的民间艺术就有许多种,如:绘画、舞蹈、建筑、服饰等。其实,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和某个民间艺术还真有几分相似呐!你一定好奇,是什么有趣的玩意儿?告诉你吧——皮影戏!顾名思义,皮影是用皮革制成的。表演的时候,有三至五个艺人在幕布后操纵戏曲人物。他们还会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我想在过去电影、电视还不发达的年代,皮影戏一定是十分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听着就觉得心里痒痒?不要紧,一场好戏就要开始了!还不去看?看戏的窗口竟是一个茶叶罐大小的圆孔!往里看,皮影戏闹得有声有

色……只见一个手套金镯、腰围红绫、足蹬风火轮的俊俏男孩生有八臂。其中两手使一杆火尖枪,其余六只手舞金砖、九龙烈火罩、混天绫、乾坤圈、阴阳双剑六件法宝。哈,不用我说这就是哪吒闹海的故事。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哪知靠皮影也能弄得如此精彩:士兵被哪吒打得落花流水,准备要逃,第一个士兵被石头绊倒了,后面的士兵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倒地而亡……我看到幕布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跳动着,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得也跟着影子舞动手脚。难怪我这样,你见着了栩栩如生的皮影戏,不高兴才叫怪呢!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我想她的魅力远远不仅止皮影戏。也许我们真的该细细品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文化——中国民间艺术!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