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调料盒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与仿真建模

调料盒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与仿真建模

调料盒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与仿真建模
调料盒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与仿真建模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200×90×55调料盒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提交日期: 2016年 5月 28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6年 6 月 6 日

摘要

本次设计要紧研究的是调料盒,在调料盒的塑料成型工艺跟模具方面进行设计。首先对塑件材料ABS,塑料件的尺寸精度,使用性能,表面质量,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利用CAD与PROE等软件对塑件的体积,重量,模具所需的塑料溶体注射量,锁模力等进行精确计算,随后能够暂定模具生产所需要的设备的选择,制定塑料成型工艺卡。重点在于注射模设计,首先分析可注塑性,对塑件表面质量不可忽视,表面不同意出现明显的接痕,和气泡伤疤,能够利用软件对注塑件可能出现的接痕和气泡进行分析。然后是可制造性,确定型腔数目,模具类型,模具要紧结构,在模具要紧结构设计中包括型腔布局,浇口的选择,型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排气系统设计,导向机构设计,限位拉杆设计,随后能够确定模具的要紧结构。然后选择模架,校准开模行程,计算推出距离,确定推出方式,设计侧抽芯机构,冷却系统,随之能够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分析模具结构功能,其中包括型腔结构,型芯结构,型芯镶件结构,模具导向复位结构。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包括型芯尺寸,型腔尺寸。最后是模具的安装与试模,利用CAD绘制模具安装结构图。模具的具体工作过程是开模时,注塑机开、合模系统带动定模座板以后的

部分后移,首先由橡胶、尼龙拉模扣的作用在水口板与定模板之间移动一段距离,把浇口里面的凝料拉断,拉杆端部的与动模座板接触,在带动水口板移动,把主流道里面的凝料拉出来,然后在定模部分的辅助分型面之间自行脱落或由人工取出,完成第一次分型。动模部分一起后移的同时斜滑块在弹簧给的弹力作用下带动侧型芯开始侧抽芯,动模接着后离,斜滑块也接着在弹簧的作用下完成侧抽芯,主分型面分型。因塑件包紧在型芯镶件上,随动模部分接着后移直至推出机构开始工作,注塑机的推杆在推出机构的作用下将塑件从型芯上推出,塑件在动模分型面之间自行脱落,完成第二次分型,即开模过程。合模时,模具在注射机推杆的作用下,由推杆推动推板在推动复位杆进行复位和导柱导套的定向作用,同时斜滑块在斜楔的作用下向里运动,压缩弹簧,完成合模过程。随后能够进行模具的安装试模,试模前需要一些检验模具闭合高度等的预备工作,然后能够进行模具安装调试,试模,检验完成整个模具设计。因为模具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高的使用率,设计模具的长寿命,合理性,模具成本的缩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设计中就针对这几点进行了要紧设计并取得了理想的预期效果,这次设计使我对现在国内模具进展生产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模具的合理设计方面有了

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注塑模;调料盒;长寿命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main research is the condiment box,in the box of plastic molding process and mold design. First plastic material of ABS, the dimensional precision of plastic parts, performance, surface quality, structure analysis, and use CAD and proe software on the plastic parts of the volume, weight, plastic mold with the required solution injection quantity, clamping force etc. for accurate calculation, then can temporarily fixing mold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card. Focusing on the design of the injection mold.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injection molding, and surface quality of plastic parts can not be ignored, the surface does not allow appear

obvious marks, and the bubble scar, you can use the software of injection molded parts may occur after mark and bubbles were analyzed. The mai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ability,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cavity, the types of mold, die structure and i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mold including cavity layout, the choice of gate, surface design, gating system design, exhaust system design, the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 limiting pull rod design, then you can determine the mold. Then select the mold base, calibration mould opening stroke calculation launch distance to determine the launch mode, design of side core pulling mechanism, cooling system, with the attendant can determine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old. Analysis of mold structure function, including the cavity structure, core structure, core insert structure, mold guide reset structure. Calculate the working dimensions of the

molding parts, including the core size, the size of the cavity. Finally, the mold installation and test mode, the use of CAD drawing di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Specific working process of mold is a mol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synthetic simulation system drives the fixed mould seat plate part after the shift, first by the die of rubber and nylon buckle

between the nozzle plate and the fixed template moving at a distance, to pull off the gate inside the aggregates, tie rod end with a movable mould seat plate contact, in driving the movement of the nozzle plate, the main channel inside the condensate is expected to pull out, and then the fixed mould part assisted by surface between off on their own or by manual removal, completed the first time typing. Moving mould part together after the shift and angle slide block in the spring to the action of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drive side core began to side core pulling and moving die continues after moving a certain distance, slanting slide also continue to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spring to complete side core pulling, the main sub surface type. According to the plastic package tightly on the core insert. With the moving mould part to shift until launch mechanism began to work, the push rod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n the agency launched the plastic parts from the core launch, plastic parts in the moving mold surface between off on their own, to complete the second type, namely the opening process. When the mold, mold i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of the push rod, by the push rod, the push board in promoting the reset rod directional function of reset and guide pin guide sleeve, also slanting slide in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wedge to move, compression spring, to complete the mold process. Then can carry on the mold installation test mold, before the test mold needs some to test the mold closing height and so on the preparation work, then may carry on the mold installation debugging, the test mold, the test completes the entire mold design. Mold products are precision machinery, it mainly consists of mechanical parts and bodies,such as forming working parts, parts orientation, positioning parts,

supporting parts, positioning components and feed mechanism, core-pulling mechanism, introduced institutions. Mol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rming equipment (such as punching, plastic injection machine, die-casting machine, etc. ) supporting the use of, may directly alter

the shape of metal or non-metallic materials, size, relative position and performance, shaping the work piece for qualified. Mold manufacturing mold design is the basis for rational design of the right mold to ensure correct; mol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mold quality, service life, accuracy and shorten the manufacturing cyc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mold; mold quality, service life,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and the passing rate depends largely on the manufacture of mold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mold cost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ork piece, the cost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mold;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the die components parts precision; dies life expectancy and the mold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mold structure and the production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many other factors; and mold di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use of mold performance and safety; and mold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注塑成型工艺 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合模-——填充——保压——冷却——脱模等5个阶段。 工艺流程 这4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而且这4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1] 1、填充阶段 填充是整个注塑循环过程中的第一步,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实际中,成型时间或者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高速填充。高速填充时剪切率较高,塑料由于剪切变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滞加热影响也会使固化层厚度变薄。因此在流动控制阶段,填充行为往往取决于待填充的体积大小。即在流动控制阶段,由于高速填充,熔体的剪切变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却作用并不明显,于是速率的效用占了上风。 低速填充。热传导控制低速填充时,剪切率较低,局部粘度较高,流动阻力较大。由于热塑料补充速率较慢,流动较为缓慢,使热传导效应较为明显,热量迅速为冷模壁带走。加上较少量的粘滞加热现象,固化层厚度较厚,又进一步增加壁部较薄处的流动阻力。 由于喷泉流动的原因,在流动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链排向几乎平行流动波前。因此两股塑料熔胶在交汇时,接触面的高分子链互相平行;加上两股熔胶性质各异(在模腔中滞留时间不同,温度、压力也不同),造成熔胶交汇区域在微观上结构强度较差。在光线下将零件摆放适当的角度用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接合线产生,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熔接痕不仅影响塑件外观,同时由于微观结构的松散,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该部分的强度降低而发生断裂。 一般而言,在高温区产生熔接的熔接痕强度较佳,因为高温情形下,高分子链活动性较佳,可以互相穿透缠绕,此外高温度区域两股熔体的温度较为接近,熔体的热性质几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区域的强度; 反之在低温区域,熔接强度较差。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的作用是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型,保压阶段要一直持续到浇口固化封口为止,此时保压阶段的模腔压力达到最高值。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考试题目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学校徐州工程学院姓名刘鹏班级 10机制专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高聚物中大分子链的空间结构有、及三种 形式。 2、塑料成型时有三种应力形式、、与。 3、分型面的形状 有、、、。4、合模机构应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 用、、。 5、推出机构中设置导向装置的目的就是,该导柱安装固定 在上。 6、注塑成型时,一般而言,塑料为非结晶型、熔体粘度低或为中等的,模温取 值 ; 为高粘度熔体的,模温取。 7、压缩模中,溢式压缩模与其她类型压缩模在结构上的区别就是, 它的凸模与凹模的相对位置靠定位,这种模具不适于成型的塑料,不宜成型的制品。 8、注塑模典型浇注系统结构 由、、、等组成。 9、在实际生产中斜导柱的常用斜角a为,最大不超 过。 10、导柱结构长度按照功能不同分为三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用螺杆式注塑机加工塑料制品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熔融粘度的方法为( )。 A、增加螺杆转速 B、降低喷嘴温度 C、增加注塑压力 D、降低模具温度 2、下列塑件缺陷中不属于制品表面质量缺陷的就是( )。 A、应力发白 B、冷疤 C、云纹 D、缩孔 3、从尽量减少散热面积考虑,热塑性塑料注射模分流道宜采用的断面形状就是( )。 A、圆形 B、矩形 C、梯形 D、‘U’形 4、塑料的加工温度区间应该为( )之间。 A、脆化温度与玻璃化温度 B、玻璃化温度与粘流态温度 C、粘流态温度与分解温度 D、玻璃化温度与橡胶态温度 5、在注射成型过程中,耗时最短的时间段就是( )。 A、注射时间 B、保压时间 C、冷却时间 D、模塑周期 6、对大型塑件尺寸精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 )。

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word文档

1最小壁厚满足条件: 具有足够的强度; 脱模时能经受脱模机构的冲击还和震荡; 装配时能承受紧固力。 壁厚过小,会造成填充阻力增大;壁厚过大,不仅浪费材料,还延长冷却时间。一般而言,在满足适应条件的前提下,制件壁厚尽可能取小些。 2壁厚设计的另一基本原则:同一塑件壁厚尽可能均匀一致。否则会因冷却和固化速率不均产生附加内应力,引起翘曲变形,热塑性塑料会在壁厚处产生锁孔;热固性塑料则会因未充分固化而鼓包或因交联度不一致而造成性能差异。为消除壁厚不均匀,设计时可考虑将壁厚部分挖空或在壁面交界处采用适当的半径过度以缓解厚薄部分的突然变化。 设置加强筋的目的:在不增加壁厚的情况下,达到提高制件的刚强度,避免翘曲变形。沿着料流方向的加强筋还能改善成型时的塑料熔体的流动性,避免气泡、缩孔和凹陷等缺陷的形成。 3加强筋设计时注意:加强筋不宜过厚,b=(0.4~0.8)t,否则其对应壁上会容易产生凹陷;加强筋设计不应过高,h≤3t,否则,在较大弯矩或冲击负荷作用下受力破坏; 加强筋必须有足够的斜度,加强筋的顶部为圆角,底部也应呈圆弧过渡。 加强筋布置应考虑:加强筋的方向尽量与熔体充模方向一致,以避免熔体流动干扰、影响成型质量;加强筋的设置应避免或减少塑料局部集中,否则会产生缩孔、气泡等缺陷。 除了采用加强筋外,对于薄壁容器或壳类件可以适当改变起结构或形状,也能达到提高其刚强度和防止变形的目的。 4圆角:带有尖角的塑件在成型时,往往会在尖角处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在受力或冲击震动下会发生开裂或破裂。采用圆弧过渡首先可增加塑件的美观程度,其次可增加塑件的强度,也大大改善充模流动特性。另外,塑件的圆角对应与模具也呈圆角,这样既增加模具的坚固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模具热处理时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情况的出现。理想的内圆角半径为壁厚的1/3。通常,塑件内壁圆角半径是壁厚的一半,外壁圆角半径为壁厚的1.5倍,一般圆角半径不小于0.5mm,壁厚不等的两壁转角可按平均壁厚确定内、外圆角半径。 5分型面选择原则: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应尽量减少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注塑机都规定其相应模具所允许的最大成型面积及额定锁模力,注塑成型过程中,当塑件(包括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超过允许的最大成型面积时,会出现涨模溢料现象,这时注塑成型所需的合模力也会超出额定锁模力;考虑排气效果;保证塑件的形状与尺寸精度要求; 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 对侧向抽芯的影响,应以浅的侧向凹孔或短的侧向凸台作为抽芯方向,将较深的凹孔或较高的凸台放置在开模方向,并尽可能把侧向抽芯机构放置在动模一侧; 便于模具的加工制造 6浇注系统设计原则:压力损失小;温差小; 主流道设计:喷嘴窝球面半径SR=喷嘴球面半径+(0.5~1)mm 分流道设计:分流道的长度要尽可能短,且少弯折,便于注塑成型过程中最经济地使用原料和注塑机的能耗,减少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较长的分流道还需要在末端设置冷料穴。 分流道布置形式应遵循:排列紧凑,缩小模具版面尺寸;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

模具设计与制造重点知识

模具考试试题复习题 1.冲压工序主要有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的特点是沿着一定边界的材料被破坏而使板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互分开,如冲孔,落料,切边等。成形工序是指在板材不被坏的前提下,使毛坯发生塑性变形使其形成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其特点是通过塑性变形得到所需零件,如弯曲,拉伸等。 2.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对冲压的影响? 间隙对尺寸精度的影响:间隙越大,板材所受的拉伸作用增强,使落料件的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空间尺寸大于凸模尺寸。 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间隙越小,冲裁件所受的切向压力越大,使冲裁力增加。 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间隙越小,磨损越大,模具的使用寿命减短。 3.分析简单模复合模级进模的特点及作用 简单模:每次行程只能完成单一的冲裁工序,应用于单件生产。 复合模:压力机在一次行程中在一个工位能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冲裁工序,其结构紧凑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适用于批量生产,尤其是能够保证内孔与外轮廓的同心度。 级进模:又称连续模,其特点是压力机在一次冲裁行程中,能够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多工位冲裁工序,适用于结构复杂了零件批量生产。 4.什么是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毛坯的外层材料受切向压力作用,其塑性变形程度取决于r/t的比值,这个比值称为相对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主要有板材的厚度宽度,板材的表面质量,板材的纤维方向,板材的机械性能等。 5.拉伸过程存在哪些问题? 起皱和破裂。 起皱的应对措施:采用压边圈防止毛坯拱起,此外增加板材的厚度,减小拉伸力也能减缓起皱的倾向。破裂的应对措施:采用增大圆角和在凹模表面涂抹润滑剂的措施。 6.基准的选择原则: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与加工位置保障精度的面,不重复使用原则,余量均匀原则,选择大而平整的表面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7孔加工刀具有哪些?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麻花钻:用于孔的粗加工 扩孔钻:用于已加工孔的进一步扩大加工。 铰刀:用于孔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镗刀:和扩孔钻一样,用于孔的扩大加工,精加工。 8.电火花成形加工有哪些?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单电级加工:广泛应用于型腔电火花加工。 多电极更换法:适用于尖角,窄缝多的型腔加工。 分电极加工法: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复杂零件加工。 9.什么是电规准?它对型腔加工的意义? 脉冲电源发送提供电火花加工的脉冲宽度,脉冲间隔,峰值电流的一组参数,这组参数称为电规准。粗规准:用于电火花精加工;中规准用于精加工与粗加工之间的过渡加工。精加工用于电火花的精加工。 10.模具间隙的调整方法有哪些?哪些用于间隙大小,哪些用于调整均匀? 垫片法,镀铜法,透光法,涂层法,工艺尺寸法,工艺定位器法,工艺定位孔法,试切法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注射成型过程 各种注塑机完成注射成型的动作程序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其成型的基本过程还就是相同的。现以螺杆式注塑机为例予以说明。从料斗落入料筒中的塑料,随着螺杆的转动沿着螺杆向前输送。在这一输送过程中,物料被逐渐压实,物料中的气体由加料口排除。 在料筒外加热与螺杆剪切热的作用下,物料实现其物理状态的变化,最后呈黏流态,并建立起一定的压力。当螺杆头部的熔料压力达到能克服注射油缸活塞退回时的阻力(所谓背压)时,螺杆便开始向后退,进行所谓计量。与此同时,料筒前端与螺杆头部熔料逐渐增多,当达到所需要的注射量时(即螺杆退回到一定位置时),计量装置撞击限位开关,螺杆即停止转动与后退。至此,预塑完毕。同时,合模油缸中的压力油推动合模机构动作,移动模板使模具闭合。继而,注射座前移,注射油缸充入压力油,使油缸活塞带动螺杆按要求的压力与速度将熔料注入到模腔内。当熔料充满模腔后,螺杆仍对熔料保持一定的压力,即所谓进行保压,以防止模腔中熔料的反流,并向模腔内补充因制品冷却收缩所需要的物料。模腔中的熔料经过冷却,由黏流态回复到玻璃态,从而定型,获得一定的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当完全冷却定型后,模具打开,在顶出机构的作用下,将制件脱出,从而完成一个注射成型过程,参瞧下图。

图注射成型过程 1—合模注射;2—保压;3—螺杆预塑、制品顶出 按照习惯,我们把一个注射成型过程称为一个工作循环,而该循环由合模算起,为了明了起见,我们用下面工艺流程图表示。 合模→注射→保压(螺杆预塑)→冷却→开模→顶出制品→合模 注射成型过程包括加料、加热塑化、闭模、加压注射、保压、冷却定型、启模、制件取出等工序。其中,加热塑化、加压射、冷却定型就是注射过程中三个基本步骤。 ①加料。每次加料量应尽量保持一定,以保证塑化均匀一致,减少注射成型压力传递的波动。 ②塑化。塑料在进入模腔之前要达到规定的成型温度,提供足够数量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知识点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分为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三种。 2、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方法有平均值法和公差带法。 3、注塑成型工艺参数为温度、压力、各阶段的作用时间。 4、注塑模的支持零部件包括固定板、支承板、支承块、模座等。 5、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有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 6、注射过程一般包括加料、塑化、注射、冷却、和脱模几个步骤。 7、导向机构的作用有导向作用、定位作用和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8、塑料一般是由树脂和添加剂组成的。 9、注塑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准备、注塑过程和塑件的后处理三个阶段。 10.塑料按理化特性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热塑性塑料在常温下呈坚硬固态属于(A) A、玻璃态 B、高弹态 C、粘流态 D、气态 2、注塑机料筒温度的分布原则是(A) A、前高后低 B、前后均匀 C、后端应为常温 D、前端应为常温 3、主流道一般位于模具的中心,它及注塑机的喷嘴轴心线(D) A、垂直 B、相交 C、相切 D、重合 4、多型腔模具适用于(B)生产 A、小批量 B、大批量 C、高精度要求 D、试制 5、模具排气不畅可能导致的塑件缺陷是(A) A、烧焦痕 B、翘曲 C、拼接缝 D、毛刺 6、注塑机XS-ZY-125中的“125”代表(D) A、最大注射压力 B、锁模力 C、喷嘴温度 D、最大注射量 7、下列不属于注射模导向机构的是(D) A、导柱 B、导套 C、导向孔 D、推杆 8、合模时导柱及导套间呈(B) A、过孔 B、间隙配合 C、过渡配合 D、过盈配合 9、下列塑料中属于热固性塑料的是(C) A、聚乙烯 B、ABS C、酚醛 D、尼龙 10、从尽量减少散热面积考虑,热塑性塑料注射模分流道宜采用的断面形状是(A) A、圆形 B、矩形 C、梯形 D、U形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同一塑料在不同的成型条件下,其流动性是相同的。(×) 2、同一塑件的壁厚应尽量一致。(√) 3、一副塑料模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分型面,分型面可能是垂直的、倾斜或平行于合模方向。(√) 4、注射成型时,为了便于塑件的脱模,在一般情况下,使塑件留在动模上。(√) 5、尺寸较大的模具一般采用4个导柱,小型模具通常用2个导柱。(√)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塑料?塑料有哪些性能特点?(列出5条即可)

简述注塑工艺流程

1)注射过程动作选择: 一般注塑机既可手动操作,也可以半自动和全自动操作。 手动操作是在一个生产周期中,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操作者转换操作按钮开关而实现的。一般在试机调模时才选用。 半自动操作时机器可以自动完成一个工作周期的动作,但每一个生产周期完毕后操作者必须拉开安全门,取下工件,再关上安全门,机器方可以继续下一个周期的生产。 全自动操作时注塑机在完成一个工作周期的动作后,可自动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在正常的连续工作过程中无须停机进行控制和调整。但须注意,如需要全自动工作,则(1)中途不要打开安全门,否则全自动操作中断;(2)要及时加料;(3)若选用电眼感应,应注意不要遮闭了电眼。 正常生产时,一般选用半自动或全自动操作。操作开始时,应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操作方式(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并相应转换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开关。 当一个周期中各个动作未调整妥当之前,应先选择手动操作,确认每个动作正常之后,再选择半自动或全自动操作。 (2)预塑动作选择 根据预塑加料前后注座是否后退,即喷嘴是否离开模具,注塑机一般设有三种选择。(1)固定加料:预塑前和预塑后喷嘴都始终贴进模具,注座也不移动。(2)前加料:喷嘴顶着模具进行预塑加料,预塑完毕,注座后退,喷嘴离开模具。选择这种方式的目的是:预塑时利用模具注射孔抵助喷嘴,避免熔料在背压较高时从喷嘴流出,预塑后可以避免喷嘴和模具长时间接触而产生热量传递,影响它们各自温度的相对稳定。(3)后加料:注射完成后,注座后退,喷嘴离开模具然后预塑,预塑完再注座前进。该动作适用于加工成型温度特别窄的塑料,由于喷嘴与模具接触时间短,避免了热量的流失,也避免了熔料在喷嘴孔内的凝固。 注射结束、冷却计时器计时完毕同时,预塑动作开始。当螺杆退到预定的位置时(此位置由行程开关或电子尺确定,控制螺杆后退的距离,实现定量加料),预塑停止,螺杆停止转动。紧接着是射退(也叫抽胶)动作,射退即螺杆作微量的轴向后退,此动作可使聚集在喷嘴处的熔料的压力得以解除,克服由于机筒内外压力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流涎”现象。 一般生产多采用固定加料方式以节省注座进退操作时间,加快生产周期。 (3)注射压力选择 注塑机的注射压力由比例调压阀进行调节,在调定压力的情况下,通过高压和低压油路的转换,控制前后期注射压力的高低。 普通中型以上的注塑机设置有三种压力选择,即高压、低压和先高压后低压。为了满足不同塑料要求有不同的注射压力,也可以采用更换不同直径的螺杆或柱塞的方法,则既满足了注射压力,又充分发挥了机器的生产能力。在大型注塑机中往往具有多段注射压力和多级注射速度控制功能,这样更能保证制品的质量和精度。 (4)注射速度的选择 注塑机的注射速度由比例流量阀进行调节,有时在液压系统中设有一个大流量油泵和一个小流量泵同时运行供油。当油路接通大流量时,注塑机实现快速开合模、快速注射、快速储料等,当液压油路只提供小流量时,注塑机各种动作就缓慢进行。 (5)顶出形式的选择 注塑机顶出形式有机械顶出和液压顶出二种,有的还配有气动顶出系统,顶出次数设有单次和多次二种。顶出动作可以是手动,也可以是自动。 顶出动作是由开模停止限位开关(或电子尺)来启动的。操作者可根据需要,通过调节顶出行程开关(或电子尺的刻度距离)来实现的。顶出的速度和压力亦可通过电脑中的数字量的设定来实现,顶针运动的前后距离由行程开关(或电子尺的设定位置)确定。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填充——保压——冷却——脱模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而且这4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 1、填充阶段 填充是整个注塑循环过程中的第一步,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实际中,成型时间或者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高速填充。如图1-2所示,高速填充时剪切率较高,塑料由于剪切变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滞加热影响也会使固化层厚度变薄。因此在流动控制阶段,填充行为往往取决于待填充的体积大小。即在流动控制阶段,由于高速填充,熔体的剪切变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却作用并不明显,于是速率的效用占了上风。λ 低速填充。如图1-3所示,热传导控制低速填充时,剪切率较低,局部粘度较高,流动阻力较大。由于热塑料补充速率较慢,流动较为缓慢,使热传导效应较为明显,热量迅速为冷模壁带走。加上较少量的粘滞加热现象,固化层厚度较厚,又进一步增加壁部较薄处的流动阻力。λ 由于喷泉流动的原因,在流动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链排向几乎平行流动波前。因此两股塑料熔胶在交汇时,接触面的高分子链互相平行;加上两股熔胶性质各异(在模腔中滞留时间不同,温度、压力也不同),造成熔胶交汇区域在微观上结构强度较差。在光线下将零件摆放适当的角度用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接合线产生,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熔接痕不仅影响塑件外观,同时由于微观结构的松散,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该部分的强度降低而发生断裂。 一般而言,在高温区产生熔接的熔接痕强度较佳,因为高温情形下,高分子链活动性较佳,可以互相穿透缠绕,此外高温度区域两股熔体的温度较为接近,熔体的热性质几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区域的强度;反之在低温区域,熔接强度较差。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的作用是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doc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案 材料:Q235钢 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有冲孔、内孔翻边、落料三个工序。材料为Q235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总裁即可满足要求。 二、冲压工序方案的确定 工件包括三个基本工序,这里采用级进模生产。级进模生产只需 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 三、主要设计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因工件的形状较为复杂,排样采用直 排。搭边值取1.5和1.8,送料采用导轨形式 得料宽为: B=(L max+2a+2b)=110mm+3.6mm+4mm=117.6mm 注:b—板料进入导轨宽度。A—搭边余量。L max—条料宽度方向(

冲裁件的最大尺寸。)步距27.9mm,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 A/B S?100%=(1020.5/3375)%=30.4%(A一个冲裁伯的面积;B—条料宽度;S—步距。) 2.冲压力的计算 模具采用级进模,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 冲裁力:F=F落+F冲=KL tτ(L-零件总的周长,包括零件外轮廓和内孔。)F=KL tτ=1.3?350.25?1?380=173023.5N 卸料力:F X=K X F=0.04?173023.5=6921N 冲压工艺总力:F Z=F+F X=173023.5N+6921N=179944.5N 落料所需冲裁力:F落=KL落tτ=271.2?1?380=133972.8N 落料部分所需卸料力:F X 落=K X F落=0.04?133972.8N=5359N 冲孔所需冲裁力:F孔=KL孔tτ=79.05?1?380=39050.7N 冲孔部分所需卸料力:F X 孔=K X F孔=0.04?39050.7N=1562N 3.翻边工艺的分析及翻边力的计算 由零件图可以反应出内孔的翻边为变薄翻边,且是在平板料上的翻边。由图上给出的尺寸可知预冲孔的大小未知,因而要判断预冲孔的大小。 4.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零件采用自由公差因而可取公差值为IT14根据材料及板厚查得冲裁间隙Z min=0.100mm,Zmax=0.140mm.各工作零件的刃口尺寸计算如下: 冲孔凸模与凹模尺寸的计算

注塑模具设计工艺及流程解析

注塑模具设计工艺及流程解析 模具,是以特定的结构形式通过一定方式使材料成型的一种工业产品,同时也是能成批生产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的工业产品零部件的一种生产工具。下面带你一起了解注塑模具设计工艺及流 程! 传统的注塑模具设计,主要为二维和经验设计,单使用二维工程图纸已很难正确和详尽地表达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且无法直接应用于数控加工,设计过程中分析、计算周期长,准确性差。随着CAD/CAE/CAM 技术的发展,现代注塑模具设计方法是设计者在电脑上直接建立产品的三维模型,根据产品三维模型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及优化设计,再根 据模具结构设计三维模型进行NC编程。这种方法使产品模型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加工编程及工艺设计都以3D数据为基础,实现数据共享,不仅能快速提高设计效率,而且能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注塑模具的设计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题目,由于设计经验有限,很难一次性应 用三维造型软件UG/MoldWizard直接进行设计。 1主要特点 注塑模具设计一、注塑模具加工(RotationalMold) 滚塑成型工艺的方法是先将塑料加入模具中,然后模具沿两垂直轴不断旋转并使之加热,模内的塑料在重力和热能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地涂布、熔融粘附于模腔的整个表面上,成型为所需要的形状,给冷却定型而制得。 二、滚塑成型工艺与传统的吹塑、注塑工艺相比有以下优势:

1、成本优势:滚塑成型工艺中只要求机架的强度足以支承物料、模具及机架自身的重量,以防止物料泄漏的闭模力;并且物料在整个成型过程中,除自然重力的作用外,几乎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从而完全具备了机模加工制造的方便,周期短,成本低的优势。 2、质量优势。滚塑工艺的产品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由于无内应力产生,产品质量和结构更加稳定。 3、灵活多变优势。滚塑工艺的机模制造方便,价格低廉,故特别适用于新产品开发中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 4、个性化设计优势。滚塑成型工艺中的产品极易变换颜色,并可以做到中空(无缝无焊),在产品表面处理上可以做到花纹、木质、石质及金属的效果,满足现代社会消费者对商品的个性化需求。 三、采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范围采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有:油箱、水箱、机械外壳、挡泥板等。主要替代对象是金属件及玻璃钢制品。 四、注塑 注塑是一种工艺,是基于比如LIGA的微制造技术开发出来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法。而LIGA工艺就是先生产出一个注塑所需要的模型,也就是俗称的"模子",然后将液态塑料灌注在模具中,最后在分离出来,形成最终所需要的产品。比如一些塑料玩具,产品太多了。 2背景介绍

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卡片

工艺过程卡 零件名称大 孔 凸 模 零 件 编 号 2 材 料Cr12MoV 件 数 1 序号工序 名称 加工简要说明工时设备 1 锻造按Φ20×95mm备料; 2 热处理退火;热处理炉 3 车 削 在车床上装夹校正,打中心孔,车外圆尺寸到 Φ20mm,精车外圆到图纸要求,掉头平端面,车削 Φ14mm外圆到Φ14.25mm,Φ15mm外圆到 Φ15.4mm; 车床 4 热处理按照热处理工艺,对刃口工作部分局部淬火达 到58~62HRC; 热处理炉 5 外圆 磨削 磨削Φ14和Φ15mm外圆到图纸要求的尺寸和粗糙 度; 万能外 圆磨床 6 钳工修整; 7 检验根据图纸对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检验零件精度

工艺过程卡 零件名称小 孔 凸 模 零 件 编 号 3 材 料Cr12MoV 件 数 4 序号工序 名称 加工简要说明工时设备 1 锻造按Φ15×95mm备料; 2 热处理退火;热处理炉 3 车 削 粗车外圆至Φ12.26mm,精车Φ12mm至尺寸要 求。两端允许打中心孔。车削Φ6mm到尺寸Φ 6.1mm,车削Φ8mm外圆,留有单边0.2mm余量, 车削端面,到尺寸要求; 车床 4 热处理按照热处理工艺,对刃口工作部分局部淬火达 到58~62HRC; 热处理炉 5 外圆 磨削 磨削Φ6mm和Φ8mm外圆到图纸要求的尺寸和粗糙 度; 万能外 圆磨床 6 钳工修整; 7 检验根据图纸对尺寸和形状位置精度检验

工艺过程卡零 件名称挡 料 销 零 件 编 号 4 材 料T8A 件 数 2 序号工序 名称 加工简要说明工时设备 1 锻造按Φ16×20mm备料; 2 热处理退火;热处理炉 3 车 削 在车床上装夹校正,打中心孔,车削端面,车Φ12mm 和Φ6mm外圆,留单边0.2mm余量并倒角,车削2 ×0.2mm的槽至尺寸要求; 车床 4 热处理按热处理工艺,局部淬火达到43~48HRC;热处理炉 5 外圆 磨削 磨削Φ12mm、Φ6mm和Φ12mm下端面,到图纸要 求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 万能外 圆磨床 6 钳工修整

圆筒件注塑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模两件)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圆筒件注塑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目录 第 1 章工艺分析 1.1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1.1 塑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1.1.2 成型材料性能分析 1.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第 2 章注射机的选择 2.1 注射量的计算 2.2 塑件和流道凝料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2.3 选择注射机 第 3 章注射模具结构设计 3.1 模架的确定 3.2 各板尺寸的确定 3.3 浇注系统设计 3.3.1 主流道设计 3.3.1.1主流道尺寸 3.3.1.2 定位圈的选取 3.3.1.3主流道衬套形式 3.3.2 分流道设计 3.3.2.1分流道布置形式 3.3.2.2分流道长度 3.3.2.3分流道及浇口的尺寸设计 3.4 成型零件设计 3.4.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3.4.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3.4.2.1型腔径向尺寸 3.4.2.2型腔深度尺寸 3.4.2.3型芯径向尺寸

3.4.2.4型芯高度尺寸 3.4.2.5型腔壁厚计算 3.5 导向与定位机构设计 3.5.1机构的功用 3.5.2导向机构的设计 3.5.2.1导柱 3.5.2.2导套 3.6 推出机构设计 3.6.1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3.6.2塑件的推出方式 3.6.3塑件的推出机构 3.7 排气系统设计 3.8 冷料穴设计 3.9 冷却系统设计 第 4 章注射机的校核 4.1 安装参数的校核 4.1.1 模具外形尺寸校核 4.1.2 喷嘴尺寸及定位圈尺寸校核 第 1 章工艺分析

1.1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1.1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 如图1.1所示,该塑件为一小尺寸圆筒件,形状简单;壁厚t=1.5mm,壁厚内径比(t/d)为1/60小于 1/10,该塑件为薄壁塑件,并且各处壁厚均匀。塑件为旋转体结构,结构相对 简单,而且塑件质量相对较小。该塑件表面粗糙度全部为Ra0.8mm,材料为聚氯乙烯,该 种塑料流动性中等。通过查阅资料该种塑料制件未注公差时应选用MT5级精度。 2. 该模具是圆筒形零件的注射模具。该塑件无侧凹、侧孔等,不需设计侧抽芯装置,相应模 具结构简单。从零件图看,制件比较简单,没有苛刻的精度要求和尺寸公差要求,因此对模 具的要求也较低。从生产批量考虑,本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的结构,模架和模板尺寸均根据标准选取。其中模架从标准中选取A2型模架。由于塑件比较简单,所以模具采用一次分型, 不设有二次分型与侧向分型机构。推出系统采用推杆推出,并设有复位杆复位。为了加快模 具的冷却,使模具冷却均匀,本模具设有4个冷却管道,均开在定模部分。排气利用分型面 和配合处的间隙排气。为了减少成本,本模具90%的零件选用标准件。 图1.1塑件图 1.1.2成形材料性能分析

注塑成型工艺和模具知识汇总

注塑成型工艺和模具知识汇总 注塑成型的原理 将塑料颗粒定量地加入到注塑机的料筒内,通过料筒本身设置好的的温度以及螺杆转动时产生的剪切磨擦作用使塑料逐步熔化呈流动状态,然后在螺杆的推挤下熔融塑料以高压和较快的速度通过射嘴注入到温度较低的闭合模具的型腔中,由于模具的冷却作用使模腔内的熔融塑料逐渐凝固并定型,最后开模取出塑件。 常用材料的工艺特性

关于热塑性塑料成型 收缩率 一般宜用如下方法设计模具: ①对塑件外径取较小收缩率,内径取较大收缩率,以留有试模后修正的余地。 ②试模确定浇注系统形式、尺寸及成型条件。 ③要后处理的塑件经后处理确定尺寸变化情况(测量时必须在脱模后24小时以后)。 ④按实际收缩情况修正模具。 ⑤再试模并可适当地改变工艺条件略微修正收缩值以满足塑件要求。 流动性 按模具设计要求大致可将常用塑料的流动性分为三类: ①流动性好: 尼龙PA、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 ②流动性中等: 聚苯乙烯系列树脂(如ABS、AS)、有机玻璃PMMA、聚甲醛POM、聚苯醚PPO; ③流动性差: 聚碳酸酯PC、聚苯硫醚PPS、聚砜PSF、聚芳砜PSU、氟塑料PTFE。 各种塑料的流动性也因各成型因素而变,主要影响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①温度:料温高则流动性增大,但不同塑料也各有差异,聚苯乙烯(尤其耐冲击型的HIPS)、聚丙烯、尼龙、有机玻璃、改性聚苯乙烯(如ABS、AS)、聚碳酸酯等塑料的流动性随温度变化较大。对聚乙烯、聚甲醛,则温度增减对其流动性影响较小。所以前者在成型时宜调节温度来控制流动性。 ②压力:注塑压力增大则熔融料受剪切作用大,流动性也增大,特别是聚乙烯、聚甲醛较为敏感,所以成型时宜调节注塑压力来控制流动性。 ③模具结构:浇注系统的形式,尺寸,布置,冷却系统设计,熔融料流动阻力(如:型面光洁度,料道截面厚度,型腔形状,排气系统)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熔融料在型腔内的实际流动性,凡促使熔融料降低温度,增加流动性阻力的则流动性就降低。 因此,模具设计时应根据所用塑料的流动性,选用合理的结构。成型时则也可控制料温,模温及注塑压力、注塑速度等因素来适当地调节填充情况以满足成型需要。 结晶性 热塑性塑料按其冷凝时有无出现结晶现象可划分为结晶型塑料与非结晶型(又称无定形)塑料两大类。 所谓结晶现象即为塑料由熔融状态到冷凝时,分子由独立移动,完全处于无次序状态,变成分子停止自由运动,按略微固定的位置,并有一个使分子排列成为正规模型的倾向的一种现象。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注塑成型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塑件的注塑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填充——保压——冷却——脱模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直接决定着制品的成型质量,而且这4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 1、填充阶段 填充是整个注塑循环过程中的第一步,时间从模具闭合开始注塑算起,到模具型腔填充到大约95%为止。理论上,填充时间越短,成型效率越高,但是实际中,成型时间或者注塑速度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高速填充。如图1-2所示,高速填充时剪切率较高,塑料由于剪切变稀的作用而存在粘度下降的情形,使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局部的粘滞加热影响也会使固化层厚度变薄。因此在流动控制阶段,填充行为往往取决于待填充的体积大小。即在流动控制阶段,由于高速填充,熔体的剪切变稀效果往往很大,而薄壁的冷却作用并不明显,于是速率的效用占了上风。λ 低速填充。如图1-3所示,热传导控制低速填充时,剪切率较低,局部粘度较高,流动阻力较大。由于热塑料补充速率较慢,流动较为缓慢,使热传导效应较为明显,热量迅速为冷模壁带走。加上较少量的粘滞加热现象,固化层厚度较厚,又进一步增加壁部较薄处的流动阻力。λ 由于喷泉流动的原因,在流动波前面的塑料高分子链排向几乎平行流动波前。因此两股塑料熔胶在交汇时,接触面的高分子链互相平行;加上两股熔胶性质各异(在模腔中滞留时间不同,温度、压力也不同),造成熔胶交汇区域在微观上结构强度较差。在光线下将零件摆放适当的角度用肉眼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的接合线产生,这就是熔接痕的形成机理。熔接痕不仅影响塑件外观,同时由于微观结构的松散,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使得该部分的强度降低而发生断裂。 一般而言,在高温区产生熔接的熔接痕强度较佳,因为高温情形下,高分子链活动性较佳,可以互相穿透缠绕,此外高温度区域两股熔体的温度较为接近,熔体的热性质几乎相同,增加了熔接区域的强度;反之在低温区域,熔接强度较差。 2、保压阶段 保压阶段的作用是持续施加压力,压实熔体,增加塑料密度(增密),以补偿塑料的收缩行为。在保压过程中,由于模腔中已经填满塑料,背压较高。在保压压实过程中,注塑机螺杆仅能慢慢地向前作微小移动,塑料的流动速度也较为缓慢,这时的流动称作保压流动。由于在保压阶段,塑料受模壁冷却固化加快,熔体粘度增加也很快,因此模具型腔内的阻力很大。在保压的后期,材料密度持续增大,塑件也逐渐成型,保压阶段要一直持续到浇口固化封口为止,此时保压阶段的模腔压力达到最高值。 在保压阶段,由于压力相当高,塑料呈现部分可压缩特性。在压力较高区域,塑料较为密实,密度较高;在压力较低区域,塑料较为疏松,密度较低,因此造成密度分布随位置及时间发生变化。保压过程中塑料流速极低,流动不再起主导作用;压力为影响保压过程的主要因素。保压过程中塑料已经充满模腔,此时逐渐固化的熔体作为传递压力的介质。模腔中的压力借助塑料传递至模壁表面,有撑开模具的趋势,因此需要适当的锁模力进行锁模。涨模力在正常情形下会微微将模具撑开,对于模具的排气具有帮助作用;但若涨模力过大,易造成成型品毛边、溢料,甚至撑开模具。因此在选择注塑机时,应选择具有足够大锁模力的注塑机,以防止涨模现象并能有效进行保压。 3.冷却阶段 在注塑成型模具中,冷却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成型塑料制品只有冷却固化到一定刚性,脱模后才能避免塑料制品因受到外力而产生变形。由于冷却时间占整个成型周期约70%~80%,因此设计良好的冷却系统可以大幅缩短成型时间,提高注塑生产率,降低成本。设计不当的冷却系统会使成型时间拉长,增加成本;冷却不均匀更会进一步造成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 根据实验,由熔体进入模具的热量大体分两部分散发,一部分有5%经辐射、对流传递到大气中,其余95%从熔体传导到模具。塑料制品在模具中由于冷却水管的作用,热量由模腔中的塑料通过热传导经模架传至冷却水管,再通过热对流被冷却液带走。少数未被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则继续在模具中传导,至接触外

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二章模具设计与制造 在大型工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生产力,使工业用零件生产快捷、批量生产、外形美观、简洁、品质稳定及零件有预定的功用和使用寿命,故人们为此而设计了该零件外形可开合、多次重复使用的模腔,称之为模具. 第一节常用设备及工具 一、常用设备: CNC加工中心、计算机铣床、计算机3D抄数机、车床、铣床、磨床、钻床、镗床、手提打磨机、砂轮机、磨刀机、手提砂轮机、吊钻机、电葫芦、线切割机、攻牙机、电焊机、氧焊机、氩焊机、手动压力泵、空气压缩机、锯床、雕刻机、灯箱、粹火炉、无心研磨床、拋光机等等二、常用工具: 钳子、虎口钳、铁钻、扳手、六角匙、起子、铁锤、研磨石、手锯、锉刀、卡尺、千分尺、高度尺、分度尺、直尺、直角尺、角度尺、厚薄规、塞规、塞尺、外圆规、内圆规、R规、硬度测试仪、光洁度测试仪. 第二节合金模和塑料模的主要区别: 一、模具主要区别: 二、适用啤注材料的区别: 第三节工模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常用材料 一、模具常用部件名称及定义: 1、上哥\下哥: 上哥为嵌入上内模的镶件,下哥为嵌入下内模的镶件. 2、上/下模镶针: 嵌入上/下内模的销子叫上/下模镶针,用来制作工件上的盲孔或通孔等. 3、行位/斜鸡/行位油板/斜鸡油板/斜边/压条: 行位即滑块,行位的工作面为工件料位,有两面为滑动面,一面贴斜鸡(又名压座、压块)滑动,中间穿有斜边(又名斜导边、斜导销),起推动行位的作用.另外在行位的工作面和斜鸡的滑动面都嵌有油板(即耐磨块). 4、方铁(垫脚)/底板: 方铁在底板(又名底部固定板,下模板、C板)与下模框之间用来固定间隔距离,提供顶出啤件的行程,为弹簧提供行程范围.

注塑工艺过程

第八章注塑成型过程 及注塑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流变学问题 1.注塑成型过程的流变分析 1.1注塑成型过程简介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是热塑性塑料制品重要的成型方法。可用于生产形状结构复杂,尺寸精确,用途不同的制品,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量的30%。近年来,热固性塑料,越来越多的橡胶制品,带有金属嵌件的塑料制品也采用注射成型法生产。精密注射成型,气辅注射成型,多台注射机共注射及注射成型过程的全自动控制等为注射成型工艺发展的新领域。 注塑成型的主要设备是柱塞式或螺杆式往复注射机,以及根据制品要求设计的注射模具。塑化好的熔体靠螺杆或柱塞的推力注入闭合的模腔内,经冷却固化定型,开模得到所需的制品(见图8-1)。 图8-1 典型注射成型设备示意图 注塑过程是循环往复、连续进行的。全部注塑过程由一个主循环和两个辅助工序组成,见图8-2。 图8-2 注塑过程循环示意图 与该过程相对应,一个循环中模腔内物料承受的压力随时间或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8-3所示。图中各段时间的总和为一个注塑成型周期。 图8-3 典型注塑周期的程序图 1-柱塞前进时间;2-合模时间;3-开模时间;4-残余压力; a-静置时间;b-充模时间;c-保压时间;d-倒流时间;e-封口时间; f-封口后冷却时间

要得到令人满意的注塑制品,除掌握准确的时间程序外,还要借助于流变学理论,掌握模腔内的物料填充情况,即掌握流道和模腔内的压力变化程序和温度变化程序。 目前已经能够运用流变学和传热学理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数值计算模具设计中遇到的一些与流道设计、传热管路设计有关的问题,数字模拟流道和模腔内的物料填充图和压力、温度场分布图,为模具设计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但是由于各种模具内流道形状复杂,模具温度不稳定,物料注射速度高,非牛顿流动性突出,流动过程间歇,所以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注射过程要求得其精确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下面首先运用流变学基本方程,结合若干经验公式,对注模过程中模腔内压力的变化进行分析,说明一些有意义的现象;然后介绍注射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流变学方法。 一般螺杆式往复注射机及模具的功能区段可分为三段:塑化段,注射段,充模段。 塑化段同螺杆挤出机,物料在其中熔融、塑化、压缩并向前输送。 注射段由喷嘴、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组成,物料在其中的流动如同在毛细管流变仪中的流动。 充模段是关键,熔体由浇口进入模腔,发生复杂的三维流动以及不稳定传热、相变、固化等过程,流动情况十分复杂。 为简便起见,选择几何形状最简单的圆盘形模具和管式流道入口进行研究。 1.2 简化假定和基本方程 圆盘形模具和管式流道入口示意图见图8-4。设盘形模具的模腔半径为*R ,厚度为Z ,壁温保持为T 0 ,浇口在圆盘中心,半径为0R ,温度为 1T 的熔体从浇口注入模腔,并以辐射状从中心向四周流动。 图中取柱坐标系(r 、θ、z ),在圆盘中物料沿半径 r 方向流动,故r 方向为主流动方向,不同z 高度流层的流速不同,故z 方向为速度梯度方向,θ方向为中性方向。 图8-4 采用柱坐标系绘出的圆盘形模具和管式流道入口 1-温度为T 1的熔体;2-"冻结"的聚合物皮层;3-流前;4-喷嘴;

挤出、注塑、吹塑三大塑料成型工艺介绍!

挤出、注塑、吹塑三大塑料成型工艺介绍!塑料成型加工是一门工程技术,所涉及的内容是将塑料转变为塑料制品的各种工艺。 注塑成型 注射成型,其原理是将粒状或粉状的原料加入到注射机的料斗里,原料经加热熔化呈流动状态,在注射机的螺杆或活塞推动下,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在模具型腔内硬化定型。影响注塑成型质量的要素:注入压力,注塑时间,注塑温度。 优点: 1、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易实现自动化 2、能成型形状复杂、尺寸精确、带有金属或非金属嵌件的塑料制件 3、产品质量稳定 4、适应范围广 缺点: 1、注塑设备价格较高 2、注塑模具结构复杂 3、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不适合于单件小批量的塑件生产 应用: 在工业产品中,注射成型的制品有:厨房用品(垃圾筒、碗、水桶、壶、餐具以及各种容器),电器设备的外壳(吹风机、吸尘器、食品搅拌器等),玩具与游戏,汽车工业的各种产品,其它许多产品的零件等。

挤出成型 挤出成型:又称挤塑成型,主要适合热塑性塑料的成型,也适合部分流动性较好的热固性和增强塑料的成型。其成型过程是利用转动的螺杆,将被加热熔融的热塑性原料,从具有所需截面形状的机头挤出,然后由定型器定型,再通过冷却器使其冷硬固化,成为所需截面的产品。工艺特点: 1、设备成本低; 2、操作简单、工艺过程容易控制、便于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 3、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均匀、致密; 4、通过改变机头口模可成型各种断面形状的产品或半成品。 应用: 在产品设计领域,挤出成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挤出成型的制品种类有管材、薄膜、棒材、单丝、扁带、网、中空容器、窗户、门的框架、板材、电缆包层、单丝以及其它异型材等。 吹塑成型 吹塑成型:是将从挤出机挤出的熔融热塑性原料,夹入模具,然后向原料内吹入空气,熔融的原料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膨胀,向模具型腔壁面贴合,最后冷却固化成为所需产品形状的方法。吹塑成型分为薄膜吹塑和中空吹塑两种: 薄膜吹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