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皖南古村徽州文化精髓

皖南古村徽州文化精髓

皖南古村徽州文化精髓
皖南古村徽州文化精髓

皖南古村徽州文化精髓

皖南古村

皖南古村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推荐路线】第一天:屯溪—塔川—宏村—卢村木雕楼;第二天:南屏—屏山—西递。

TIPS:

【餐饮】较常见的小吃有宏村御饼、腊八豆腐和千层饼。徽州菜肴中名声最响的是臭桂鱼和毛豆腐。

【住宿】宏村的客栈比西递要多。建议不要住专门的旅店,找一家民居住下感觉相当不错哦。

【交通】坐火车到黄山火车站,到火车站出站后打车到新汽车站,然后再乘屯溪至宏村的旅游公交班车,票价15元。

皖南古村旅游小贴士

【餐饮】较常见的小吃有宏村御饼、腊八豆腐和千层饼。徽州菜肴中名声最响的是臭桂鱼和毛豆腐。

【住宿】宏村的客栈比西递要多。建议不要住专门的旅店,找一家民居住下感觉相当不错哦。

【交通】坐火车到黄山火车站,到火车站出站后打车到新汽车站,然后再乘屯溪至宏村的旅游公交班车,票价15元。

皖南古村--走近世界文化遗产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走进黄山脚下的安徽黟县,听过、看过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纪游诗,还是觉得李白这首简练直白的五言绝句《小桃源》最好,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虽然早知作为皖南古村落代表的黟县西递、宏村之名,真正走进时,记者仍禁不住惊讶、赞叹:离南京400公里,距杭州不足300公里,在游人排队攀登的黄山之麓,竟有这样一处少染现代气息的世外桃源!像是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意间遗落下来的一幅历史画卷,还停留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故事里。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上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反而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走进这山沟沟里的平民之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无一处不在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当年的造房人早已不知何处去,每一个花尽心思布置的老屋,却还诉说着他们的陈年旧事。还有每村必有数处的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为这传说作着补充与完善。

3年前,在这样的徽派古村落、古建筑间走过,曾任建设郎副部长的著名古建筑专家周干峙当即建议,黟县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门地清华敬承先泽”

皖南古村里楹联多多,雅联警语无数。单是这样的楹联与瑞玉庭、树滋堂、问渠书屋等厅名,就已清楚地提醒着人们,这僻野小村大有渊源。上面这句话,便写在宏村承志堂中。

宏村之绝在水。这座始建于南宋、为汪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当年为防火灾,多次请人勘探,费时10年设计,将村中央的泉眼挖成形似弯月的月沼,在村南掘成南湖,在村里开凿水圳,将山溪引入每家每户。在连降数日的大雨中,记者走过宏村那青石铺成的街道,眼前是清澈的溪泉,耳边有水声潺潺,月沼与南湖碧水荡漾,涨而不溢,给静默厚重的徽派建筑平添了清泠活泼。一位村民在自家门口的水圳里“守流待鱼”,一会儿工夫已收获颇丰。更多村民则在院中开掘鱼池,或引活水绕过花台,花台鱼池用的多是当地特有的黟县青石,工整古朴,茶余饭后,常凭栏观鱼,或看花间流水。据说,整个村子被汪氏先民设计为牛形。村头两株苍劲头红杨与银杏为角,月沼为胃,人工水圳为肠,南湖为腹,民居楼为身,与西跨溪的四座木桥为脚,这头“青牛”已悠闲地在雷岗山前、西溪边卧了几百年。在今天的建筑专家们看来,这头“牛”正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

宏村还保留着约137幢古建筑,其中的承志堂,是皖南古民居中宏大、精美的代表作。走进它,仿佛置身于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目光民触,尽是木雕镂空门窗,前厅横梁上的“宴官图”,中门上方护楼板上的立柱雕着“渔樵耕读”,南北财神,斗拱上是“三国演义”,边门上方的“商”字图案,全都层次丰富,人物繁复而生动,百余年后依然金碧辉煌。据说,当年经商发家的主人造房时,仅用于木雕表层的饰金,即费去黄金百余两。“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在宏村南15公里的西递村,因离黄山销近,开发较早,在山外的名声也更响些。去年,村里的旅游门票收入已达300万元。

从明末到清代中期,聚居西递的胡氏家族曾发展到“三千烟灶、三千丁(仅指男性)”,经过自然的摧毁与战争、“文革”等的破坏,如今剩余了120多座古民居、3幢祠堂、一座牌楼,“三雕”中也有不少被斩去了人头、兽角。以作为西递人、住在老房子“瑞玉庭”中而自豪的胡晖生带着记者,沿着正街、横街的青石板路,推开一间间老屋的大门,敬爱堂、大夫第、履福堂、西园、东园、青去轩、笃敬堂----仅仅是动后辛存的部分,也足可赏心悦目,感受从明初到民国初年的建筑演变过程与艺术成就。

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以生动的方式,让人领略到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州商帮、徽文化及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正是后者的无声承托,皖南古村旧屋才于建筑、雕刻艺术之美外,更令人震憾、深思,在心底搅动起混杂难言的情感。徽派建筑中处处体现着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来规范道德等人文观念。村落多聚族而居,经数十代繁衍而成。比如西递就是胡氏一家所居。而这支明经胡多的宗谱上,又赫然记载着:他们的始祖本姓李,是唐昭宗之子。由李而胡,有着颇类《狸猫换太子》戏文的曲折故事。偷偷供奉唐太宗的宗祠和一幢幢的老屋,留下了一个封建家族30代人的一点点吉凶、兴衰、得意失落的痕迹,完整、边贯、有详有略。

“精品”明清民居的主人,都是当年的徽商。所以,直到今天,客厅条案上,还摆着“老三样”:东瓶西镜,中间自鸣钟。寄寓着家人对在外经商亲人“永远平平静静”的希望。然而,经历了百余年历史的变迁,“千年屋,百家主”,多数老屋早已数易主人,从家财万贯的祖先到躬耕陇亩的农民子孙,原来的雅致书斋变成堆杂物的仓库,其间的传奇同样

多不胜数。

创业、守成,“知难不难”

主管建设及旅游开发的副县长余国辉告诉记者,宏村、西递古村落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材料做故里很仓促,却终于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成为获得推荐资格的4处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一。主要是因为,它是具有典型意见的中国传统村落,格局完整,岁月依旧,古建筑集中,完好率高。是“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一块瑰宝”。

对祖宗遗训的珍视,古朴淳厚的民风,使农民们在“文革”中为一些精美的雕刻糊上泥巴再大书“语录”;交通不便,工业化进程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使这方宝地逃过了不少纷乱与污染。而从80年代起,山坳里的人们也开始意识到,那一间间日益凋蔽的老屋,正是祖先传给自己的“金饭碗”,开始了大规模的保护工作。1998年1月,安徽省专门制订了《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西递和宏村分别在去年和今年颁布了保护规划,明确了保护对象是整个古村落环境,及其附带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依法、有组织、科学地保护、抢救古村,限制、规范新的营造活动,一切正在走上正轨。

在西递,一位因家里向旅游者开放而每年从村办旅游公司得到几千元分红的农民高兴地向记者解释,如果被联合国“看中”,列上名单,我们就可以有钱修房,不止是捉漏补瓦,把老祖宗留下的房子保护好。但多数村民们似乎并没意识到,有了法规条例,如果再被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他们将无权再随意拆修、处置世代相传使用的“自己的房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会越来越受不了老房子的破旧与生活不便,比如“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的天井带来的潮湿、漏雨;比如高大马头墙的挡光,比如有过厢、六面是木板的卧室的幽暗憋闷。如果想造时髦新居时只能去远离老屋的村外----而老屋又明明是私人财产----他们会想得通、乐意接受吗?

对于古村与古建筑而言,保护与开发从来都是一对矛盾。目前,西递和宏村内需要进行一定规模修缮的古建筑有近三分之一,加直老屋均为木结构,易于爱损,仍然需要通过开发旅游所得来加大投入。然而,急切的开发就意味着商业网点大量增加,或为添加吸引力而建造、设置低劣的人工景观、游览节目,从而使建筑用途改变,破坏民居原来格局,影响古村落风貌。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西递村笃敬堂上的楹联,是重利也敬书的徽商语重心长的家训,至今,仍然适用于许多方面。也许,对于刚刚起步进入世界性文化视野的皖南古村落面言,也能有所启示。古村落整体保护难,开发难,若肯认真吸取先地地的教训,谨慎决策,重长远而非一时之利,后发制人,则“知难不难”矣。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坐落于中国黄山南麓的黟县。黟县始建于公元221年,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作为历史上的一座江南名县,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素有“小桃源”的美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诗称赞道:“黟县小桃源,烟雾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这里到处是一片古色古香。全县虽然只有9万人口,但明清古民居尚

有3599幢,被称为民居艺术瑰宝的集中之地,其中最为闻名的则是西递村、宏村。

西递西递,既在黄山之西,又在徽州府治之西,为古驿过道,曾设有“递铺所”,简称“西递”。相传北宋皇祷年间(1049—1054),唐太宗的后代往金陵,道经西递铺,被这里的秀丽山水所吸引,称赞这里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遂迁居于此,认为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从此隐李姓而改姓胡,繁衍后代,并有“李胡两家亲,和而不通婚”的规矩。鼎盛时期,全村有600多座华丽宅院,99

条巷子、街道纵横交错,有800户烟灶,近百口水井,3000多男丁,加上妇女儿童,人口近万,多为富商巨贾,讲究排场,阔绰豪华。随着时代变迁,到了明清时期,西递村又兴起了“读书力田”的风尚,出现不少“耕读世家”。据不完全统计,明清间该村入仕做官的,知县以上官员有115人,文官至“上渝处行走”,武官至“五城兵马司”。全村现在仍保存有较完好的明清风格宅院124幢,居住着200多户胡姓人家。

西递村周围群山环抱,溪水萦绕,穿村而过。与海瑞同期的胶州刺史胡文光的“恩荣”牌楼,首先映入眼帘:三间四柱五层楼,有护柱立狮为中,护柱去鼓为副,中卧太狮、少狮,栩栩如生。

宏村之奇,则奇在整个村落是运用仿生学设计和建筑的。进到村内,房屋鳞次栉比,宅院相连,基石铺路,巷贯街连,水渠流淌,东西相通,高墙深巷,曲径通幽。家家青石门坊,白粉墙小黑瓦,飞檐角,古朴典雅。居室之外,按不同的地形分别置花圃、筑庭院,饰以石池、石凳,缀以花木、盆景,相映成辉。室内梁、柱、壁、窗、门,都彩绘油漆,富丽堂皇。因其整个村落像一头卧牛,故人们称之为“牛形村落”。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臵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

丽,物产丰饶。 在远古时期,长江以北的绝大多数省域,属于淮阳古陆地质板块,江南的省域,则属于江南古陆地质板块,这两大古陆板块,都是在前震旦纪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在皖西,大别山脉以“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的与众不同的南北走向,巍然峙立,成为江淮分水岭和暖温、亚热两个气候带分界的标识。山脉东南麓的薛家岗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在其活动范围内春秋时出现过皖国、皖城、皖山、皖河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皖文化,是整个安徽文化体系中一支较早的亚文化,这也是安徽简称为“皖”的由来。 在皖南,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山下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即是徽文化的发源地,青山绿水,阡陌纵横,白墙黛瓦,书声朗朗,“虽十户之家,不废诵读”。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世道人心风俗礼仪的浸润,于此可见一斑。徽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这份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徽学,已经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立的中国地方学“三大显学”之一。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天下徽州”文化旅游综合体宣传片脚本

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规划汇报片 文字脚本 汇聚天下,梦幻徽州!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的新路径,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充分学习借鉴西安曲江新区、杭州西溪湿地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黄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出资近3亿元,专门组建市政府直属国有公司——黄山市徽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并由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负责主导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项目的开发建设。 规划地块位于黄山市城区西北部,分别距市区和机场5分钟车程,占地约3000亩,现状以起伏林地为主,符合“诗画徽州、梦幻黄山”的总体意境。通过国际招标及规划设计,项目规划定位为“天下徽州”文化旅游综合体,计划总投资80亿元以上,总体布局三大区块,六大组团,总体目标为打造成为徽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利用基地,成为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的可观赏、可感受、可学习、可消费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和黄山旅游升级换代的示范性项目,与此同时由于项目地处黄山机场附近,应打造成为黄山市的迎客厅和送客厅。 规划组选定的项目建设优先区沿迎宾大道一侧,占地约

300余亩,容易形成标志性功能组团,实施后能快速、独立投入运营,以提升园区形象,兼顾经济效益,共由七大项目组成,分别为徽菜博物馆及大型餐饮项目、入口区景观广场项目、城市展示馆项目、百师宫项目、图书馆项目、食品博物馆项目和“智慧黄山”旅游指挥调度中心项目,总体布局婉如一条腾飞的巨龙。 其中“龙头”是城市展示馆项目,[字幕体现:项目规划占地24.5亩,总建筑面积1696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269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亿元(不含展陈与内部装修)],由世界著名设计师姚仁喜先生担纲设计(插照片、简介及代表性作品)。该项目的创意源自于李白《送温处士归白鹅岭旧居》的诗句,用形神兼备的建筑语言表达出了诗句中“黄山四千仞、丹崔夹石柱、攀岩历万重、碧嶂尽晴空”的壮美、秀丽、险峻、奇幻的黄山意境,无论是设计的立意理念,还是建筑表达出来的效果,均有机融合了黄山人文和自然风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项目主要由城市展示厅和城市会客厅两大功能组成,具有形象展示、功能坐标的特殊意义,不仅是广大市民了解城市发展、参与城市规划、展示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还是对外交流、接待来访的一个重要场所。 “龙身”是百师宫非遗街项目,(字幕体现:项目占地约126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左右,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建筑风格和业态规划与屯溪老街有鲜明的差异性,设计整体风貌以新徽派为主,并坚持新旧融合的方向,穿插部分移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徽州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徽州文化 --浅谈徽州人的贫与富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本土的徽州文化。她的内容广博,深邃,包括徽州教育、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菜等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 研究徽文化的学者以及沉醉于徽州美景的游客对徽文化的璀璨总是赞叹不绝。然而,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徽州大地上,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里,可利用的生活资源极其贫乏。徽州处于丘陵地带,在徽杭高速歙县段路两旁,透过车窗,你总能看到在高高的深山上几至山顶,是被人们开垦的大片大片的耕作地。地里的植作并不茂盛,即便隔着那样宽的山沟依然可见泛黄的土地。而你也总能时不时见到一个老妇,肩上扛着一把锄头,一个五,六岁的孩童跟在身后田间地头转悠。而生活在“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徽州人,则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如黄山松一般艰难生存,千百年来孕育出勤劳,踏实,敢于开拓和坚韧的品质,并将这种品质传给她的子子孙孙。 当走进他们的住宅,和贫瘠的土地资源相契合的是白墙灰瓦,矮窄门楼的古朴建筑风格。然而,不同的是,随处可见的是充满智慧和情趣的应景。且不说那些达官贵族与经商致富的大户人家,即便是只有两间厢房的小门小户,院子里也一定会用花花草草和几个雕刻着花纹的石凳布置一个简单的园林小景,供主人闲暇时玩赏。央视的一个纪录片曾就徽州人的园艺做过一个专访。在歙县,即便是现在,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种满了观赏的花草。一个几近倒闭的盆景小店,哪怕已无人问顾,老板依然坚持,不为挣钱,只为自己喜爱。 人们为徽州文化的璀璨而倾倒,我也同样为之倾倒,但不仅仅是因其璀璨,而是为其不易。在这样一个土地贫瘠,古时难有与外界通达的山区,古徽州人不是为满足于裹足口腹之饥而蝇营狗苟,而是在这样艰苦,贫乏的环境里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那份超然和豁达,赋予这里的一山一水于之世外桃源之恬淡。而他们自己,比之陶公而无愧。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文化资源极其丰厚。为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进程,近年来,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在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相继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以“徽韵”为代表的演艺业,获选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和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以翰林堂、竹艺轩等生产型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这样背景之下,记者就金融怎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黄山市中心支行行长王林。 记者: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黄山又是闻名中外的名山,地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交汇点,黄山市是如何发挥金融的有效支撑作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文化产业优势的? 王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金融支持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人民银行黄山市中心支行努力将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相结合,为徽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近年来,人行黄山市中支相继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黄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优化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大发展。 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多次联合市金融办、市文化委召开文化产业银企座谈会和专项资金对接会,加强银企对接,培育和扶持优质文化企业成长。 引导和鼓励银行信贷支持与地方文化产业产品创新相结合,扶持徽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市文化产业贷款余额24.7万元,比年初增长23.7%,贷款重点用于支持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影视演艺类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生产型文化企业发展。 记者: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保护,以及“徽韵”等文化品牌颇受瞩目。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有关的支持措施吗? 王林:徽州大地遗存大量的古城、古村落等徽派建筑,这既是徽文化传承,也是旅游新热点。为推进黄山市美好乡村建设和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人民银行黄山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贷业务创新。农发行黄山分行采用“应收财政补贴账户质押+担保”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承贷主体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困难,发放1.2亿元贷款支持徽州府衙重建,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并开始接待游客。农行黄山市分行、工行黄山市分行以宏村景区经营权做质押,累计向黟县京黟旅游公司发放近10亿元贷款,用于景区环境整治和硬件设施改造,该景区相继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农行黄山市分行采用“收费权质押+抵押”相结合的方式向歙县牌坊群·鲍家花园发放贷款1.29亿元,用于景区改扩建。 为彰显徽文化的无穷魅力,打造文化旅游新业态,近几年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徽韵”、宏村阿菊、花山谜窟“激光秀”等多部有影响力的精品演艺节目创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破解贷款抵押难,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创新,以演艺门票收益权做质押,结合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为这3个项目贷款3.3亿元,使3台大戏成为文化旅游的新看点。“秀里影视村”是黄山“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的代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遭遇资金困难,黟县农商行主动提供金融咨询服务、设计融资方案,并牵头发放银团贷款3200万元,项目完成后,先后承接《苏

皖南民居特征解析

对皖南民居“间”的解析 摘要:皖南民居为中国民居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传奇色彩,有不同的开间根据不同环境和组合方式而产生的多种住宅形式. 通过对皖南民居中的“间”这一概念的分析,能让我们对民居理念又有一个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民居; 群落; 空间; 天井; 开间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就是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今存古村落十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筑更多,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近500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1.历史背景 皖南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皖南古民居集中的村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同姓居民为主。方志载:“千丁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旅,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从分析徽州家族的族谱人手,得出一条结论,“徽州大多数村落均为南迁避乱者所建。”这说明皖南古村落尚在胚胎阶段就将血缘和地域连在一起了。这是徽州古村落在雏形期就具有的基本特征。 2.开间—民居的基本单位 2.1存在的“间” 开封民居空间的基本单位无一例外是由“间”围合成的木结构框架, 不论是建筑正中一间的明间、还是左右侧的次间、亦或是梢间、尽间等都是以间为单位的,间成单体,单体合成庭院,庭院组成群体。有的“间”无形中成为室内空间向室外的延伸, 又为室外空间提供了空间的铺垫。因而间与各个空间部分都有着相互的联系。传统民居中大型建筑都是在虚实相间的间组成的纵横交错层层渐进之后的过程。 2.2虚无的“间” 在各开间名称的基础上有迷离着虚无的间,不管是在建筑开间内部的墙体、门窗、格栅、桌椅等或是各个开间的组合位置,甚至是一切我们能够想到的物品都会影响室内外空间的形成和变化,深深的突显出空间的虚实。 3.空间—民居的基本灵魂 通讯作者:吴耀欢(1988―),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艺术研究。 (E-mail: 674897685@https://www.sodocs.net/doc/d09257929.html,). 3.1民居空间组合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徽州宅居最基本格局为三间式,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的布局,中为厅堂,左右布置厢房,多层房屋则在一楼厅堂左右或左右两侧设置楼梯。天井在入口自然形成。像其它的建筑形式都是在“三间式”的基础上通过纵横向发展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四合式可以分为大四合式和小四合式。

徽州文化园项目二期规划设计任务书2

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徽州文化园二期项目)规划方案优化与建筑设计任务书(初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项目发展定位 第二章规划设计要求 1、规划设计原则 2、规划设计目标 3、规划设计依据 4、规划设计要求 总体要求、总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第三章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前言 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徽州文化园二期项目)在承接一期项目的基础上,顺应“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发展契机,本着打造“生态、文化、休闲” 创新型文化旅游新产品为目标,拟划建设徽州文化主题公园和养生(养老)国际度假区,并将利用四年时间,将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集“艺术创作、教育培训、展示交易、论坛会议、文化休闲、养老养生、观光旅游、健康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型文化旅游度假圣地。 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是黄山徽州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文化旅游+健康度假”商业模式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出品牌、出利润、出模式、出网络、出人才”的使命与责任,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确保品质,成为行业的标杆项目。 第一章项目发展定位 一、项目发展目标 塑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项目发展的蓝本、引领者、先行示范园。 ◆中国徽州文化传承和创新示范园

◆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与雅集的圣地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 ◆高端度假式健康养老的全新商业模式 二、项目发展策略 立体化跨界模式促进文化创意(中国书画艺术)、健康养老养生产业聚集,实现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以新安艺术馆、小岩书院、徽商博物馆、新安理学馆、艺术度假酒店、教育培训中心、祠堂等构筑徽州文化主题公园与徽派山水园林,实现震撼性体验,打造项目的文化品质和精神标签。(一期项目用地与预留用地内考虑建设) ◆嫁接传统徽文化和中国当代书画艺术,以艺术家艺术馆群(含艺术家公寓)、企业(私人)度假会所群打造项目的价值点;同时打造书画艺术创作、展示、交易产业经营平台。 ◆嫁接度假功能,发展健康养老、养生服务体系,以健康养生中心、养生公寓、老年公寓的建设运营成就高端度假式健康养老的全新商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营平台。 三、项目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以“生态、文化、休闲”为主题,通过大水系延展和徽派山水园林塑造提升环境品质,以创新型的文化休闲体验为目标,以书画艺术和健康养老、养生度假为核心吸引,集合“艺术创作、展示交易、教育培训、论坛会议、文化休闲、健康养老、观光旅游、养生度假”等功能为一体,打造徽派山水园林特色鲜明、服务要素齐全、宜游宜居、富精神内涵与品位的徽州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园区。 关键词解读: 宜游:符合度假需求、以徽州古村落为原型,融合传统风水学,运用传统叠石理水的造园手法与理念,构筑功能布局与景观系统合理的大山水结构。 宜居:以山为体、以水为带、以园林为衬托,建筑点缀其中,形成一幅生态与建筑、自然与经济共荣的空间画卷。

电大安徽地域文化课程报告-徽州文化浅谈

《安徽地域文化》 ------课程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关于对徽州民俗及泗州戏的浅谈 居住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徽州民居可以从村落、住房和房屋装饰三个层次来反映其民俗文化。 徽州地区的村落,兴建之初就重视村头组景,在进村口的地方,通常利用不同的山势、岗峦、溪流、,配置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优美的风水园林景观,人称之为“水口”。许多民居,还精于雕镂装饰,通过宅门的门罩、窗楣、柱础等予以体现,其精美的雕琢,从工艺、构造到图案,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徽州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园林、绘画艺术的追求和理解,推进了徽州“水口园林”的发展。徽州村落的景观很特别,最宏丽的建筑首推宗祠。宗祠是全宗族或宗族某一分支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又是敬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具有宗教般的神圣意义,所以普遍建得比更高大、更华美、更气派,使人身临其境时自然而然产生出一种神圣崇高、肃穆敬畏之情。由于中国位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住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阶地上。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民居错落有致,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徽州民居围墙一般很高。男人大都在外经商,此墙便起着防盗、对女性禁锢的作用。徽州民居都设有天井,它们起着通风透光的功用。天井的设计也有一层深意,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处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枧纳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意为“财不外流”。在正厅,一般都有供桌,供桌上往往摆着这两样东西:一面镜子,两方笔筒状的瓶子,谐音为平、静,近代出现了自鸣钟以后,则将它放在中间。三者合起来,终生平

2019年安徽省皖南八校高考地理三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安徽省皖南八校高考地理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如图),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 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造价约为1.2亿元,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但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据此完成1~3题。 导致东京修建管廊的费用比北京高很多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密度 B. 地形地势 C. 地质灾害 D. 气候条件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如图),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 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造价约为1.2亿元,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但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据此完成1~3题。 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自然灾害对管线的破坏 B. 分散大城市的城市职能 C. 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问题 D. 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如图),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 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每公里造价约为1.2亿元,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但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据此完成1~3题。 我国特大城市城区推广地下综合管廊较难的主要原因最不可能是() A. 建设技术不成熟 B. 管理协调难度大 C. 路面开挖影响大 D. 建设成本过高 4.尼日利亚地处西非东南部,人口1.94亿。1971年中尼两国建交,尼日利亚目前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三大 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如图)由中尼两国合资开发,园区结合广东企业转型升级,发挥广东的家具、建材、轻工和五金等产业以及管理、技术、人オ优势,以材料加工为主体,集加工、营销、商贸、研发、会展为一体,为中国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 发展提供平台。截至2015年,园区企业数量已达69个。据此完成4~6题。 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投人使用后,会() A. 缓解中国国内就业压力紧张状况 B. 加强中尼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合作 C. 促使尼日利亚出口产品以深加工为主 D. 使尼日利亚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5.尼日利亚地处西非东南部,人口1.94亿。1971年中尼两国建交,尼日利亚目前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三大 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如图)由中尼两国合资开发,园区结合广东企业转型升级,发挥广东的家具、建材、轻工和五金等产业以及管理、技术、人オ优势,以材料加工为主体,集加工、营销、商贸、研发、会展为一体,为中国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 发展提供平台。截至2015年,园区企业数量已达69个。据此完成4~6题。

以徽州文化中某一现象为例,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以徽州文化中某一现象为例,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 社会的传承 徽州文化,又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敦煌文化、徽派文化、藏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政治上大力提倡的“德治”和经济活动中讲求的“诚信”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 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州宗族。徽州宗族在中华氏族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徽州宗族的来源、徽州宗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徽州宗族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以及徽州宗族制度给徽州社会的发展产生累了深刻的影响。 徽州宗族制度是是一种世袭的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管理制度,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约束族众。 徽州宗族历史悠久。大禹时代前后,徽州氏族多属三苗族和古越族土著先民。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闽粤越人和部分中原华夏族人先后迁居徽州。到汉末时期,史称徽州居民为“山越”。晋永嘉之乱,北方人口纷纷南徙徽州,当地土著越民同北方华夏族友好共处、通婚融合,逐步统一融合为汉族,山越之称即告消亡。 从徽州族史考证看,徽州除本土氏族外,多为北方迁徙而来。特别是在晋、唐、宋时期,形成了三大迁徙高潮。第一次迁徙高潮源于两晋“永嘉之乱”,来徽的有程、鲍、俞、余、黄、谢、詹、胡、郑等九族。第二次迁徙高潮行于唐代的安史之乱与黄巢起义,来徽的有陆、陈、叶、孙、洪、罗、舒、姚、赵、戴、康、施、冯、夏、李、朱、潘、刘、曹、毕、王、江、许、廖等24族。第三次迁徙高潮起于两宋“靖康之乱”,来徽的有柯、宋、张、周、阮、杨、蒋、刘、饶、马、滕、孔、徐、吕、韩等15族。当然,入“徽”为官不归和文人学士慕恋新安大好山水栖此不回,也是外姓留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从朝代上看,明代以前可考的大族有57个,主要大族有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姓,洪、余、鲍、戴、曹、江、孙、毕、朱、巴等姓次之。外地大姓迁徙徽州主要在汉、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等朝代,迁徙最多是在唐代,共有24个姓氏家族;其次为宋代,有15个氏族。这与上述中原氏族三次入徽大迁徙是相一致的。迁徽大族原籍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山西、陕西、甘肃、安徽、福建等省。可见,中原地区是徽州氏族的主籍地。 徽州宗族主要通过制定宗族社会行为规范来加强管理,这就是族规。 徽州地区族规家法,多从表彰善行、杜绝恶习、明确职守、重视名教四个方面,形成一个控制族人的法规体系,保障宗族社会稳定运行、发展。其基本内容体现封建阶级本质的纲常伦理和关于职业当勤、崇尚节俭、重视教育、济贫救灾、抚孤恤寡、遵守法纪、和睦邻里、禁止闲游、禁止迷信、禁止赌博、尊敬耆老、戒溺女婴、禁止偷盗、保护林木等传统精神文明的精华。主要内容是规范个人的道德行为,体现在忠义、孝顺、友悌、勤劳、节俭、礼貌等条规中,以维持家庭和睦相处以及家族生存发展。族规明文禁止一些不良行为,规定族人对家族公共事物的义务和权利,以加强家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确定有关祠堂、祖坟、祭祀、族田、修谱等与家族成员有关的各项事物,并告诫子孙要处理好家族与外族、地方、国家的关系。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汇编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三次聘请风水先生“何可达”进行查审。何认为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乃一卧牛,必须按照“牛型村落”进行规划和开发。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 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

浅谈徽州村落文化及其保护更新策略

浅谈徽州村落文化及其保护更新策略 摘要:随着徽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徽学研究的兴起,徽州古村落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徽州古村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保存了大量的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和完整的古村落形态。然而现代化不可逆转的潮流正强烈地冲击着原生态的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热潮尤其是破坏性的开发更把徽州古村落推向了存续的严重危机中。如今,徽州古村落正逐渐失去昔日的风采,其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村落文化保护与更新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uizhou and the emblem of the study of the emergence of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 have become the foCBS of world attention.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with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preserve a lot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with similar shape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the integral ancient village patterns.However, moderniz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strongly impact on the ecology of the original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the upsur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especially development of more destructive of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 put into the existence of a serious crisis.Now.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are gradually losing their former elegant appearance,so how to protect them is extremely urgent. Key words: Huizhou ancient village Village culture Protection and updates Measure 1引言 在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在享受都市繁华的同时, 也承受着城市化带来的诸多因扰,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开始重新寻求与自然的对话,希望找回对生活的直觉,希望能进入历史,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寻根求源。“山村僻处少尘嚣”的村落生活成了人们向往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迄今尚存的古村落便成了建筑学家、规划学者、摄影家以及旅游工作者发现美、寻找美的最好寄托。本文即以徽州古村落为代表,主要介绍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根据现状古村落的破坏情况进行探讨其保护更新的对策。 2 徽州村落文化 皖南古村落是以现存的清末以前徽州府境内村落形态为主要代表的皖南山区村落群体——徽州古村落。 徽州古村落是徽文化的载体,徽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地位。从地理区域范围来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6个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和婺源县。从历史时期来说,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设立徽州府起以至于清

皖南古村落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皖南古村落自古以来,江淮流域就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而徽州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也无不体现在徽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深刻地影响着徽州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徽州地区的古建筑中就可见一斑,而保存至今的皖南古村落就是这种文化的重要标识,这其中以西递和宏村最为典型。我们知道安徽有座美丽的黄山,我们也应该知道美丽的黄山脚下有着美丽的村子。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西递、宏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西递、宏村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在现在它们也吸引着无数游人来此参观游览。 由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保护技术相对落后和保护措施不力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古村落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启动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以来,不顾地域特征和文化传统,盲目求洋求新;忽视原有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热衷大拆大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重开发轻保护。皖南古村落一般没有系统的就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作出完整、系统的规划,古建筑的破坏较为严重,新建建筑没有一定技术指导,其体量、布局、造型和材料都与传统民居大相劲庭,造成古村整体风貌的破坏。忽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的耕作方式、生活习俗正在被现代生活取代而逐渐消失。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古村落正面临着毁灭性的破坏,如何在古村落的开发过程中,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抢救古村落刻不容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皖南古村落进行保护和治理: 一、解决皖南古村落的产权问题,建立和完善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 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困扰已久的难题。目前不少古村成为空心村,皖南古

皖南电机

E E系列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EE SERIES HIGH-EFFICIENCY INDUCTION MOTOR

堵转转矩 堵转电流 最大转矩 额定转矩 额定电流 额定转矩 Locked Rotor Torque Locked Rotor Current Breakdown Torque 型 号 Frame 功 率 kW 电 流 Current A 转 速 r/min 效 率EFF. %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 Rated Torque Rated Current Rated Torque EE80M1-2 0.75 1.7 2850 80.5 0.82 2.0 6.1 2.3 EE80M2-2 1.1 2.4 2850 82.2 0.83 2.0 7.0 2.3 EE90S-2 1.5 3.3 2875 84.1 0.83 2.0 7.0 2.3 EE90L-2 2.2 4.6 2875 85.6 0.84 2.0 7.0 2.3 EE100L-2 3 6.1 2875 86.7 0.86 2.0 7.5 2.3 EE112M-2 4 8.0 2925 87.6 0.87 2.0 7.5 2.3 EE132S1-2 5.5 10.8 2935 88.6 0.87 2.0 7.5 2.3 EE132S2-2 7.5 14.6 2935 89.5 0.87 2.0 7.5 2.3 EE160M1-2 11 21.0 2960 90.6 0.88 2.0 7.5 2.3 EE160M2-2 15 28.4 2960 91.3 0.88 2.0 7.5 2.3 EE160L-2 18.5 34.4 2960 91.8 0.89 2.0 7.5 2.3 EE180M-2 22 40.7 2965 92.2 0.89 1.8 7.5 2.3 EE200L1-2 30 55.1 2970 92.9 0.89 1.8 7.5 2.3 EE200L2-2 37 67.7 2970 93.3 0.89 1.8 7.5 2.3 EE225M-2 45 82.0 2975 93.7 0.89 1.8 7.5 2.3 EE250M-2 55 99.9 2975 94.0 0.89 1.8 7.5 2.3 EE280S-2 75 135.3 2975 94.6 0.89 1.8 7.5 2.3 EE280M-2 90 160.3 2975 94.8 0.9 1.8 7.5 2.3 EE315S-2 110 195.3 2980 95.1 0.9 1.6 7.1 2.2 EE315M-2 132 233.6 2980 95.4 0.9 1.6 7.1 2.2 EE315L1-2 160 279.7 2980 95.5 0.91 1.6 7.1 2.2 EE315L2-2 200 349.7 2980 95.5 0.91 1.6 7.1 2.2 EE355M-2 250 437.1 2985 95.5 0.91 1.4 7.1 2.2 EE355L-2 315 550.7 2985 95.5 0.91 1.4 7.1 2.2 EE80M1-4 0.55 1.4 1395 80.7 0.74 2.2 5.2 2.3 EE80M2-4 0.75 1.8 1395 82.2 0.75 2.1 5.2 2.3 EE90S-4 1.1 2.6 1435 83.8 0.76 2.1 6.0 2.3 EE90L-4 1.5 3.4 1440 85.0 0.78 2.1 6.0 2.3 EE100L1-4 2.2 4.8 1445 86.4 0.8 2.1 7.0 2.3 EE100L2-4 3 6.4 1445 87.4 0.81 2.1 7.0 2.3 EE112M-4 4 8.5 1455 88.3 0.81 2.1 7.0 2.3 EE132S-4 5.5 11.4 1465 89.2 0.82 2.1 7.0 2.3 EE132M-4 7.5 15.2 1465 90.1 0.83 2.1 7.0 2.3 EE160M-4 11 22.1 1475 91.0 0.83 2.0 7.0 2.3 EE160L-4 15 29.6 1475 91.8 0.84 2.0 7.5 2.3 EE180M-4 18.5 35.9 1475 92.2 0.85 2.0 7.5 2.3

徽派建筑浅析

浅析徽派建筑 徽州文化,又称“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敦煌文化、徽派文化、藏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政治上大力提倡的“德治”和经济活动中讲求的“诚信”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 作为徽州文化重要内容的徽派建筑,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尊重自然,崇尚和谐人居的精神,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流传数百年。徽派建筑蕴含着徽州从唐宋之时崛起直至明清时期鼎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为研究建筑历史及建筑设计、技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例,对于当今建筑设计、构造的参考借鉴,乃至对于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州的先辈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在为改善居住环境而成年累月的劳动创造之中,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此后雄踞中国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晚期唯一可以与财力雄厚的晋商平分秋色、鼎足而立的商贾大帮。与此同时,一批批富商大贾不断涌现,清代垄断盐经营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后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另外,徽州人“儒而后贾”、“贾而好儒”,广交官府、文士,有的本人就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因此“亦儒亦贾”,实现了“官”“贾”“儒”的三位一体。

这些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给徽州的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装饰精致,变化自然,具有纯正天然的乡土气息;加之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来就有雕刻、绘画传统,砖雕、木雕、石雕别具一格;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实用性强,而且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 徽州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早期徽派建筑是典型的“楼上厅”形式,这是越人的“干栏式”建筑格局,在潮湿山区能有效防止瘴疠之气的入侵。后来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入,人稠地狭,构建楼房就成为最佳选择。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通风和光照方面的问题,由中原士族带来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变成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另外,山区木质结构的房屋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马头墙(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是电脑术语"防火墙"的鼻祖)应运而生了。正是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二、徽派建筑的构成 徽派建筑通常包括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三类。 徽州人讲究“无山无水不成居”,重视房屋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面。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

皖南民居资料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为两层以上的楼房,中间围合一个很小的天井,厅堂设在天井的北侧。厅堂与天井之间不设墙壁与门窗,属于开阔的空间。在厅堂的北侧,也就是后部是木质的太师壁,太师壁的两侧为不装门扇的门。太师壁的前面放置长几、八仙桌等家具。厅堂东西两侧,分别放置几组靠背椅与茶几,人们常常将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为装饰。

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今存古村落十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筑更多。全县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数百处。仅西递就有122幢。歙县共有古建筑365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组成,有的村落规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条,陌生人进去后往往会迷失方向。许多村落布局井井有条,宏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宏村在村头依山筑坝,村内水渠从街道两侧进入每户,汇于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户,流入南湖。每户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涤和饮用水。民居的布局一般是以天井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两层高度。中型、大型宅院采用多院落组合,建筑全是粉墙黛瓦。旧时大户人家的许多建筑群,规模庞大,采用徽州三雕装饰,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筑镶嵌在黄山、九华山、新安江广阔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个无须妆点的世界级公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