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临川区高坪中学王勤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并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惯性现象的认识,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惯

性”三部分内容组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是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要让学生完成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与生活联系紧密,人们有时可以利用惯性,有时应注意防止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

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三、教学策略

首先以水平方向只受阻力作用逐渐停下来的日常

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进一步用亚里士多

德和伽利略两个伟人来强化这种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基

本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通过惯性实验展示运动物体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以突出惯性维持其

原有运动状态的实质。最后应用所学习的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资源准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惯性演示仪、多媒体、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

(5分

钟)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续运动吗?为什么最终要

停下来?

教师简介古人对这样的问题的认

识,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

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

力的作用。伽利略则认为:物

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

动之所以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

到摩擦阻力。你们同意谁的观

点?出自己的观点中的实例

引出两种

对立的观

点,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新课教学(30 分钟)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提出问题:阻力对物体的运

动有什么影响,如果物体不受阻

力会怎么样?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

明确要研究阻力大小

与物体运动的路程的

关系,应该用控制变

量的思想去设计实

验。要让小车一开始

进入水平面的速度相

同。为此,要让小车

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

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让学生经

历科学探

究过程,

学习科学

研究方

法,培养

学生的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要改变哪些条件?要注意观察什么?设计实验记录

3.进行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

后动手做实验,并

在表格中填好数据。

探索精

神、实践

能力以及

创新意

识。

实验结果表明:小

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它运动的距离越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