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课题结题报告(2011-05-03 22:37:40) 标签:杂谈分类:学科专题

《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课题结题报告

晋城市实验小学贺荣

一、课题名称:《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二、课题研究背景

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无需置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也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怎样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目标?只有让学生多读,课内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去培养语感。课外放手让学生去延伸、拓展、深化,让学生走进阅览室、图书馆、书店,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词。只有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内引外联,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目标,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然而,当前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状况:1.阅读面较为狭窄。小学生平时所看的书主要是漫画书、儿童故事书和教科书、学习辅助类书籍,内容比较单一。2.阅读方式单一,主要以书面阅读为主。3. 阅读量少。许多学生除了每天迷恋于看电视、影碟片和玩耍外,还受到电子游戏、电脑游戏的诱惑,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4.书源不畅,环境不良,方法不当。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大大地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为课题进行研究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

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课题研究是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良好的课内外阅读积累习惯,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课内外阅读积累习惯,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家长的需要,是孩子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质,单靠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用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阅读书目的选择和阅读目标的达成

(三)阅读时间的安排和阅读数量的定额

(四)阅读意志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优化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积累的有效方法,积累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促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我校的现有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计划按年级段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从语文学科教学、阅读课及日常学习抓起,循序渐进,有层次、有序列地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低年级段(一、二年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读书的习惯。(乐读书)

中年级段(三、四年级):能够广泛读书,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技巧,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能够积累好词好句,写简单的阅读感受。(会读书)

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能够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各种读书方法自主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并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的习惯。结合读书,学会收集、运用,学会写读书笔记,能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六、课题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阶段任务: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学校课题实验计划,各年级制定本年级组课题实施计划。

责任人:张云峰马海昌贺荣各年级语文教科研组召集人

2.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

阶段任务: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各学段、各年级组、各班按实施计划组织实践,注意积累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阶段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课题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订方案。

责任人:张云峰马海昌贺荣参与研究的各年级各班语文教师

3.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9月)

阶段任务:进行课题的资料整理,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责任人:张云峰马海昌贺荣参与研究的各年级各班语文教师

七、课题实施措施

(一)注重课内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阅读步骤的指导(初读——基于内容的了解;精读——基于重难点和精美句段的品味;诵读——基于感情的领悟)

2.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的指导(如何默读、轻声读、诵读、作标记、质疑、正确使用工具书等,要根据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而定,不同年级段采取不同的方式)

3.阅读积累的指导(怎样摘录,摘录什么,如何写读书体会等)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导之以航

1.选读

阅读的材料有很多,如果教师不加指导,学生读书就会漫无目的,乱读一通,那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在先,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读。

(1)结合教材选读(同步拓展阅读等)

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2)根据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读

低段:童话、寓言、古诗词、童谣、儿童诗

中段: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科普读物

高段:诗歌散文、中外名著、报刊杂志

2.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章节、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

据典,情节生动,但篇幅较长,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长时间沉浸在阅读之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向学生推荐可读性的重点章节、段落进行阅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速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做到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录批注。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5.阅读要有明确要求(阅读时间、阅读量、读书要求等)

总之, 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设条件,供以读物

1.学校图书室(教师要了解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情况,事先浏览,为学生提供阅读信息,并作简要介绍和推荐。利用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课前讲清阅读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

2.组建班级图书角(班内购买、学生互借、学生捐赠,建立教室流动图书角等,形成人人有书读的阅读氛围。)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以致用

定期举行讲故事比赛、背诵古诗文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比赛、日记展览,习作比赛、成语接龙赛、好书推荐会、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使之成为一种乐趣,形成一种习惯。

(五)评价激励,促进阅读(此环节可以和开展的各项活动相结合,以激励评价促使学生形成一种阅读期待,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注重总结,积累经验

作为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成果的及时总结与提炼更为重要。所以,各实验教师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资料的收集与保存。可以把平时学生的摘录本、读

书笔记、阅读记录卡、开展各项活动的文字、图片资料等选择一些优秀的进行分类保存。

八、课题的实践及成效

一年来,我校课题组所有成员精诚团结,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各年级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各班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具体操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年级组以诵记《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以及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展亲子阅读、布置教室文化,创设阅读氛围等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进行研究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今,每日晨读时间,教室里不再是以往叽叽喳喳的局面,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有组织地开始诵读古诗文,在品读的韵味中凝神聚气。身心的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的接受、参与、探究的学习心境。课堂中,教师有机地将所学内容与经典诵读相结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课时有谁扭捏不回答问题,只要一提醒:“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他便能声音响亮地开始发言。

课题实施一年以来,我们的孩子真正达到了“读经典知书达理,学圣贤品学兼优”的目的。

二年级组以《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论语》、《日有所诵》以及孩子们喜爱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科普书籍、历史文化书籍、跟课文有关的作品介绍、优美的儿童诗歌等为阅读载体,将培养阅读兴趣作为课题研究重点,运用加强课内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遵循客观规律,给学生创造反复实践的机会;组织相关读书活动,促进学生阅读;充分利用课后题,进行拓展阅读;家校结合,让阅读由校内走向校外;激励评价,提高阅读热情等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题研究一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超额完成了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2)学生学到了一些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3)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提高了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

(4)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

(5)学生的阅读状况有了大的改观。如:二年级一班,教师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了解到,课题实施之前,有80%的学生阅读习惯还停留在上小学前的状态。他们愿意听家长读故事,自己没有主动翻书阅读的习惯,即使翻书也停留在漫画、卡通等内容上。一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读书不专心,有的甚至不愿张嘴。通过一年的课题实验,学生目前的阅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完成班级规定的阅读内容,有少部分学生除完成班级规定的阅读内容外,还能在课外阅读部分童话和寓言及其他读物。一部分孩子还能学以致用,将所读成语、古诗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在游览洞头清风壁时,一位同学看到从山上流下来的水,情不自禁地喊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有位同学在日记中写了登白马寺的经过,文中用到了好几个平时积累的成语,有“羊肠小道”“气喘吁吁”“赏

心悦目”“其乐无穷”等。看到具体事物,想到了读过的古诗和词语,可见,阅读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三、四年级组针对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方式单一,阅读量少三方面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积累习惯为侧重点,遵循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方式方法灵活多变的原则,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在探索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在实践中总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积累习惯。

(1)提高了学生课内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渗透读书方法,通过抓题眼、明主线、突重点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快速实现阅读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会了几种读书方法。摘录法: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指导学生把读物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进行摘记。剪贴法:为了积累、归类方便,教师告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喜欢的内容和图画剪贴下来,贴到剪贴本上。这种做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增强了信息的获取、分类能力。圈划法:课外阅读关键要善于思考,教师随时指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关键词句进行圈划,学生养成了边阅读、、边圈划、边思考的好习惯。

(3)明确了读书步骤,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课题实施一年以来,学生们一改最初的盲目是从,现在,孩子们已掌握了正确高效的读书步骤,即初步了解、熟悉人物、选择重点、写出感悟,略读与精读相结合,阅读与思考同进行,由眼入脑,由脑入心,使阅读更具实效性。

五、六年级组针对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缺乏有效指导、缺乏读书氛围的具体问题,把“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开展“课内阅读名家作品带读”、“课前两分钟讲故事、讲新闻”、“自制阅读卡”、“固定阅读时间”、“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来,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每天,孩子们都会抽出一定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有的孩子已经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2)养成了读书动笔的习惯。现在,学生们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他们阅读书籍时边思考边动笔,做摘录,写心得。如今,孩子们的读书笔记已有厚厚的两大本了。

(3)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现在,学生们在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能自己主动运用工具书找到答案,一改过去“跳读”的不良习惯。扫清了障碍,孩子们阅读更加轻松,兴趣更加浓厚!

总之,一年的课题研究,一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全体学生在书海中尽情遨游,校园内涌现出一大批“小书迷”。我们欣喜地看到读书的学生多起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学生多起来,到书店买书的学生多起来,校园内琅琅的读书声随时能够听到。通过课内外阅读,孩子们的语文课外知识逐渐丰实,写作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读书随笔、短

文小诗在《太行晚报》、《晋城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近七十余篇。孩子们还积极踊跃地参与各类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华魂”读书征文比赛,我校共有六名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小记者”征文大赛,我校共有十五名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移动通讯杯蒲公英”作文大赛,我校共有四名学生获奖。在全市交通安全演讲比赛中,我校学生宁书仪荣获二等奖;在“辉煌60年”演讲大赛中,我校学生周静璇荣获三等奖;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学生张晨杰、殷欣怡荣获二等奖。更为欣喜的是,我校部分学生在家长的支持和老师的帮助下,将自己的日记、作文经过筛选、整理、打印、编排目录、设计封面,最后装订成册,形成了自己的优秀作文选集。三(6)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整理汇编了本班的儿童诗集《春暖花开》。读书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智慧,越来越快乐!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较为明显,一部分优秀生无论是选择书目、阅读理解,还是摘录感悟等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机会越多,发展速度越快,而少部分学困生各方面能力都较弱,在活动中表现较为消极,一段时间后,与优秀生差距越来越大。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是我们今后深入思考的问题。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扎实有效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课外阅读怎样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怎样与课内阅读相结合(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其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更好的学习语文?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册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因此我利用好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根据每单元每课的内容,并结合课外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完《小英雄雨来》后,我让学生阅读学校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本”《百合花开》中的《小英雄雨来》(续),以此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如教学《卡罗纳》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介绍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少年国王》。另外,我还注重方法的指导,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把描写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一划,圈一圈,自己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的领悟以及读书时的体会、疑问等等,在句子旁边批注。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也养成了边读边批划的好习惯。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东南大学本科学生课外研学学分认定办法(试行)

东南大学本科学生课外研学学分认定办法(试行) 总则 一、学生课外通过科学研究而学习(称为:课外研学)已作为我校本科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位一体”模式的组成部分而落实到各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2003级起,方案规定每位学生在四学年中必须通过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和学年作品等活动取得2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该性质的学分即为“课外研学学分”。 二、学生能否获得课外研学学分,重在参与和体验科研的全过程,并看其是否得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和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作风训练。 三、学生取得课外研学学分的主要途径是 1、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包括校和院系两级SRTP项目) 2、参加学科竞赛 3、提交研学作品(制品、设计、论文、报告、规划、软件等)及相关资料 4、发表论文(含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学术活动提交论文并被收入论文集或被邀请作 报告) 5、听科技、学术报告并撰写与报告相关的研学材料,如文献综述、评论等 6、其他研学活动 组织 四、为保证学生课外研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各院系应成立“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负责本院系学生课外研学活动的日常工作,主持学生课外研学学分的评定。各院系现有的“SRTP活动指导小组”即日起改称“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成员如有调整,须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学分认定 五、参加SRTP项目的学分认定 学生参加SRTP活动,须经结题验收,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结题验收,以院系为单位统一组织,由学校和院系课外研学活动指导小组联合组成专家组负责实施。结题验收时,项目组全体成员应到场共同汇报和答辩,并提供项目认定书所确定的各项成果以及汇报用的电子文档。 学生取得的学分应在完成结题验收后由专家组当即评定,并明确记载在《东南大学SRTP项目结题验收表》(见附件一)上。 学生在SRTP活动中,完整地参加了从文献资料综述→研究方案设计→实验研究(或设计制造、调查研究)→撰写报告或论文→书写心得体会→答辩并提交全套资料这一科研全过

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

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课内阅读积累和课外阅读理解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内阅读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更要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课内阅读对学生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是学习方法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潜移默化地将一些学习方法蕴含在其中,比如抓关键字、关键句、关键段落来理解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要进一步的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在做完阅读题之后,让学生用语文口头复述课文的大体内容。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泛读训练,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地阅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有问题有目标阅读,否则就是盲读,让学生谈谈书的内容或对书的评价。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1、第一遍读文章,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2、遇到生字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④有的生词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考学生平时的积累与理解。 3、弄清问题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断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4、采用排除法 ①与文中事实相反的选项②文中完全没有谈到的内容的选项③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④间接或次要的选项 在这样精泛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关于“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的区别

关于“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的区别 主讲:黄业华 “互联网+”时代来临,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纷纷来袭,相信很多老师是不是都有点儿云里雾里,不知如何是好?这三者有何分别、各有何特点?不要急,“互联网+”时代,老师也要加点儿特技,不是? 一、翻转课堂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员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员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员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员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员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员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员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员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员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员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员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员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二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课内阅读 (一)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本文选自: 2、在表示颜色的词语下面标上“△”。 3、文段中有比喻句()句;用“邮票”来比喻();用“小扇子”比喻(); 用“金色的海洋”比喻(); 我会写比喻句: 4、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把下列句子改为比喻句。 (1)黄叶飘落下来。 (2)阳光照射着大地。 6、“你挤我碰”说明了什么? 答: 7、用“——”划出拟人句。 (二)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花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雾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用“﹋﹋”画出拟人句;照样子写一句。 2、给第三句话标标点。 3、用“”划出文中的中心句。 4、我会写 牵牛花蔷薇 睡莲万寿菊 烟草花月光花 昙花 5、在文章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察看()伸展()争妍斗艳() (三)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从文中找出形容速度很慢的两个词。、。 2、盘古醒了;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是怎样做的?请你在文中用“”画出。 3、我发现第一段中有不少意思相反的词;请你找出三对。 ()——()()——()()——() 4、按短文内容填空。 ()的风()的气息()的变化()的云()的江河()的大地 5、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 __ 6、本文段选自课文《》。 7、你喜欢盘古吗?说说为什么。 (四)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 1、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最后一句。 2、这小节共有句话。 3、这几句之间的关系是。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再仿写两个。 ()的图案()的()()的()5、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爪:① zhǎo ②zhuǎ 1)(两条飞龙的)前爪相互抵着。() 2)敌人的爪牙已被我军一网打尽。() 3)小鸡有两只爪子。() 4)这些张牙舞爪;回旋盘绕;好像在云里雾里飞翔。() 6、用“﹏﹏”画出上文的中心句。 7、文中的过渡句是:这样写好在哪里? 8、练习有“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五) 夏天;树木长得葱(cōng chōng)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sēn shēn)林()得严严实实的;()住了人们的视线;()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 (jìn qìn )在乳( rǔ yǔ )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shāo xiāo );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茨榆山小学汪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我校语文课程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为研究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课内外整合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种阅读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或指定学生翻阅相关的书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的上下文的意思,实现“无师自通”的目的。 (2)学法迁移。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3)比较鉴赏。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同时,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4)拓展延伸。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也需制定一定的计划,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的介绍和特点

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的介绍和特点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1]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进入中国。 主要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阅读是学生获得各种科学知识,了解社会信息,取得 精神食粮极重要的手段之一,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这就对当代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生接触的阅 读文本无外课内与课外,教材是流,课外文本是源,教材与课外文本互相呼应,关系密不可分。只有让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对学 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课外阅读它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点缀” ,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同时重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一、课内阅读的教学我这样做 1.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 让学生随心所欲、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是读前布置相关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 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 理解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草原》一文,在教学这篇课 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感悟作者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等句子。这样,学生就 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感悟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抓住作者思路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指导学生 读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 了几道思考题:(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2)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课 堂再交流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 少年形象。 3.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预习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一 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在平时教学中,我布置预习要求做到明确具体,如: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说说 本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标记法划出重点和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当然,我会根据不同的教材提 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这样学生通过经常的阅读训练,既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又帮助学生 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4.根据文本拓展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是施教的基础,但仅限于课本还是不 够的,教材中的文本仅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就必须以文本为基础,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式的阅读方式。教材的课文内涵丰富,引导学习领悟之后,就做好课内与课外的链接,把学生的视线投向丰富的课外,引领学生把 对教材浅层的理解深化到对整个材料深层的延伸。教完《怀念母亲》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 与季羡林有关的故事,更深刻感受人物;学完《赤壁之战》,接着便向学生介绍《淝水之战》、《官渡之战》,或是整部《三国演义》,自然开阔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进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教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题材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并具有可选择性。而配合课改出台的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大有不同之处。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文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大量阅读,这是制约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促进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但要立足课本,更要走出课本,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相互补充,不可忽视课外信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辅助功效。然而,课外信息的呈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要善于把握好呈现的“度”,讲求分寸、合理性,才能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导的桥梁,才能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盈着美的气息。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教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题材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并具有可选择性。而配合课改出台的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大有不同之处。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文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大量阅读,这是制约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促进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但要立足课本,更要走出课本,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相互补充,不可忽视课外信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辅助功效。然而,课外信息的呈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要善于把握好呈现的“度”,讲求分寸、合理性,才能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信息传导的桥梁,才能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充盈着美的气息。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教材在整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保研条例

2014年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免试研究生推荐细则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确保思想道德好、业务学习优秀、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优先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并促进全院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地发展。现根据《东南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生办法》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2014年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工作细则如下: 一、推荐条件及基本要求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满足东南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3. 学习成绩优秀,前三年的必修、限选课成绩名列专业前35%,无不及格及重修课程。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水平要求达到CET-6在430分以上或CET-4在520分以上或托福100分及以上或雅思7分(单项分不低于6.0分)及以上。 4. “课外研学”成绩合格以上,且不能都来自听报告学分。 5. 身体健康并达到体育教学基本要求。 6. 各类学科竞赛、综合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者优先推荐,其它破格条件参考学校2015届免研文件。 7. 申请做流动助教(辅导员)的,必须是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且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具体要求见学校当年选拔流动助教(辅导员)的相关文件) 8. 申请本校免试或向外校推荐二者只能选一。 二、推荐工作程序 1. 学生本人向学院提交申请表; 2. 院免研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考核,按加权平均成绩加上科研创新及社会工作成绩进行排名,以1.4︰1进行面试; 3. 根据综合成绩排名,由院免研领导小组决定拟录取名单并公示; 4. 填表上报教务处; 5. 免研名额比例:电子科学与技术、传感网技术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方向按照学校下达电子学院的免研名额按专业学生数等比例分配。为促进新专业建设,视情况适当向传感网技术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新专业倾斜。三个专业方向的同学选择后续学科方向志愿时机会均等,即研究生所有学科方向均向三个专业开放。 免研学生按照不同学科方向可填报1~2个志愿,即在电子学院学科基地中选择1~2个填报。原则上电子学院免研名额分配办法如下:以ASIC中心、MEMS重点实验室、601实验室为A组;显示中心、先进光子学中心、光传感/通信综合网络中心为B组,每组名额约为总数的50%左右。 6. 直博生优先排队,比例不低于学校要求的基本名额。 三、综合成绩排名办法 综合成绩由1-3年平均成绩、科研创新及社会工作成绩以及面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一)1-3年平均成绩: 直接采用教务处发布的绩点排名中公布的平均成绩(百分制)。 绩点计算的截止日期为短学期第2周周五(三下交换生的学分转换应在截止日期前完成)。

1135-MOOC融入大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MOOC融入大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信息,在课前很少有预习和思考的环节,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听不懂跟不上的现象,而且常常缺乏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机会,从而大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普遍缺乏创造力。老师在课堂上挥汗如雨讲的口干舌燥,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如意,而且长期从事反复大量对同一内容的讲授,不仅消耗老师们的时间和体力,也让很多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如何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将老师们从繁重的课堂讲授中解脱出来,如何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所有高校教育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承载着教育改革的使命,成为发展和变革高等教育的有力工具。《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是实现高等学校跨跃式发展的时代机遇,更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本质所在[1]。 近些年来,全球的教育者门不断研究和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希望能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找到更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推动教学的进步和改革,因此远程教育、E-Learning、在线教育、混合教育等模式相继被提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和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作为最引人瞩目的两种教学模式,是目前被大多数教育者接受和采纳的。 翻转课堂是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翻转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即学生课前在家里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上做作业、交流、讨论、做项目或实验的一种教学形态。每个学生课前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定时间与进度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从传统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的教练,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参与学生研讨小组,回答学生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全面提升课堂互动机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课堂,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是一次教育模式的巨大变革。 国外学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实践探索与应用、教学方法等理论研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及教学实践效果的实证研究等。如Bergmann J.and Sams A.于2011年出版了专著《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2],主要介绍了实施翻转课堂的亲身经历与经验,并总结了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国内学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从2012年开始快速增加,大多集中于翻转课堂的内涵与作用、教学模式、课程应用策略及其实证研究。 而作为在线教育形态之一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借助互联网这个有利的工具,从2010年起开始席卷全球,其发展之迅猛、覆盖面之广泛和影响之大让人们看到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端倪,MOOC以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带来了数字信息时代新型的革命性教育范式,大大提高了现代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知识内容的分享,为不同学科的教和学创造了大量的机会。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门类,具有发展快、门槛低、普适性强的特点,成为最适合进行网络在线教学的课程之一,在MOOC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MOOC的“名校+名师+名课”资源,结合翻转课堂的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期为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 1、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

《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总结 《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这一群文阅读子课题在我校开展研究一年多来,我校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以“六步四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载体,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了让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近期工作回顾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我校参研实践群文的是45岁以下的语文教师,这部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加强这部分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求教师们定期阅读群文方面的书籍、杂志,并做好专题记录收集存档。同时观摹第一、二届群文阅读大赛的录相、观看老师们的上课实录,用群文阅读的理论为自己导航,用赛课老师们的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勇于群文实践探索,寻求教学途径规律。 1、立足课堂,探索研究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校每学期,坚持围绕该课题开展1-2次课题研究开放日活动,并做好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请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研究全过程。使自己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一年多以来,围绕我校的研究重点,就如何有效开展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的群文教学,课题组成员作了初步探索和思考。 1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有感

读《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有感 物理组马喜焕学习了“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这本书后,使我对大数据时代的“慕课”——这场输不起的革命,有了深层次的体会。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所有关心教育的人所关注的两大重要问题,慕课不仅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效果明显,而且在提升教育质量上也有良好表现。 体会之一: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他将极大地提升知识传递的效率,“翻转”后的课堂使得学校有更多的时间探索“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式。微视频主导的网络条件下的先学后教,和以往导学案或讲学稿主导下的先学后教的模式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讲解生动。视频上,优秀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显然比起一张纸的导学案或讲学稿来,更讨学生喜欢。 2、反馈及时。无论是课前学习后的作业反馈,还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反馈,在网络背景下,都要比纸质的导学案,及时、迅速,并且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机械批改作业的时间。 3、易保存检索。电子资料比起导学案来,更加易于学生的复习,易于学校的保存与检索。 体会之二:微视频制作的5个指标: 1:聚焦:微视频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视频。 2.简要:微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并且微视频以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为主,以学生学习为本,视频里不出现教师形象,不是课堂场景的再现,将这些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因素都排除在外。 3.清晰:微视频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 4.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

课内课外相结合

《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中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一、课题名称:《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二、课题研究背景 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无需置疑,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也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并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怎样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目标?只有让学生多读,课内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去培养语感。课外放手让学生去延伸、拓展、深化,让学生走进阅览室、图书馆、书店,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词。只有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内引外联,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目标,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然而,当前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状况:1.阅读面较为狭窄。小学生平时所看的书主要是漫画书、儿童故事书和教科书、学习辅助类书籍,内容比较单一。2.阅读方式单一,主要以书面阅读为主。3. 阅读量少。许多学生除了每天迷恋于看电视、影碟片和玩耍外,还受到电子游戏、电

脑游戏的诱惑,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4.书源不畅,环境不良,方法不当。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大大地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为课题进行研究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课题研究是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的,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良好的课内外阅读积累习惯,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课内外阅读积累习惯,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家长的需要,是孩子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单靠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用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东南大学免试研究生推荐规则

附件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届免试研究生 推荐规则 一、免试研究生基本条件 1、必须满足学校免试研究生的基本推荐条件; 2、学生课外研学学分(除聆听报告外)最低要求为3.0分。 二、免试研究生破格条件 1、满足学校相关破格条件的同学,可以参加免试推荐; 2、不满足上述“一、2”规定、但满足学校基本推荐条件的同学,若名额允 许,可以参加免试研究生的推荐。 1)课外研学学分在2.0~3.0之间的同学,可以按照Q值排名排队,列在正常排队的同学之后,在名额可能的情况下参加保研推荐; 2)课外研学学分在2.0以下的同学,可以按照Q值排名排队,列在上面“二、2、1)”排队的同学之后,在名额可能的情况下参加保研推荐; 三、排名方法 1、按照学院制定的综合成绩Q计算方法,计算每个同学的Q值; 综合成绩Q = 学业成绩P(满分100分)+ 综合能力S(满分12分) 具体细节见附件二; 2、在满足免试条件(含破格条件)的同学中,按照学校文件给定的保研总指 标(含学术型和专业型)的120%确定参加面试的人数,按照Q值成绩的高低,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 3、确定参加面试的同学参加学院组织的面试,然后将综合成绩Q值和面试总 成绩M(满分30分)相加并进行归一化,产生总成绩。 总成绩Z=(综合成绩Q + 面试成绩M)/ 1.42,(Z≤100)

4、参加面试的同学,根据总成绩Z值从高到低排队,形成保研选择第一队列;没有参加面试的同学,根据Q值成绩排队,构成选择第二队列,接在第一队列后。第一、二队列构成整个的免研选择队列,按照排名的先后和各类免研指标数,进行免研志愿的选择。 5、上面“二、2”确定的破格同学,按照Q值排名,接在第二梯队后,待学校下达名额有可能的条件下,参加免研选择。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9-12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文章作者:纪芳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小学第123期2008-11-14 9:12:37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月光曲》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二、课内教方法,课外用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动、耳动、眼动、手动、心动,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主要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 言为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展示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之美、作品之美。例如,我在教学《一双手》时,就让学生抓住张迎善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讨论这双手形成的原因,进而感受张迎善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愿望。这样,学生便会从中总结出读描写人物文章的方法,从而将它运用到阅读课外读物中去。 2.抓住意境想象着读。 为了吸引读者,作者都比较注重意境描写。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感情,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作细致而又传神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有的则在结尾,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让读者体会、辨析、感悟文章的主旨。因此,阅读作品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自己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例如,教学《月光曲》中“贝多芬为兄妹二人弹奏第二首曲子”时,我让学生边听《月光曲》边想象,使自己入情入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学生学得此法后,立即将它用到了课外阅读中,收效甚佳。 3.抓住构思、布局联系着读。 教学《天马》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总——分——总”的结构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反复

S版三年级 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超全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1)________________ 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gou)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sang)子,那该有多好啊!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百灵鸟告诉乌鸦:"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miao)动听的歌声,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chi)练习,这样长期不断(duan)地练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 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怏怏地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在开头的横线上,给文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3、怎样才能有一别好嗓子呢?百灵鸟是怎么说的,用笔在短文中画下来。 4、乌鸦练成好嗓子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把这句话找出来,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筝 风筝的用途很多。据说风筝的最初的用途是用于军事,可用来测量距离,传递情报。后来,风筝的功能由军事用途转为娱(yú)乐。近代,风筝作为体育项目和健身活动开始普及。不仅(jǐn)如此,风筝还是人们喜爱的工艺品。 1.短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画出来。 2.短文讲了风筝有哪些用途?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湖 我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天鹅湖。据说许多年以前,曾经有一群天鹅在这里栖息生活。因此而得(dé de)名。 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碧绿发亮。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chuíchuī)柳,在微风的吹(cuīchuī)动下,柳条迎风起舞。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nèn nùn)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花。湖面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哦,天鹅湖,故乡的湖,我爱你! (1)概括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哪个词语能说明湖水很清?用“”划出来。 (3)第二自然段先写了湖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湖的四周有 ____________,接着写树下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最后写湖上有_____________。 (4)填上合适的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