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传播符号学发展的三种趋势_李思屈

当代传播符号学发展的三种趋势_李思屈

当代传播符号学发展的三种趋势_李思屈
当代传播符号学发展的三种趋势_李思屈

符号学及其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符号学及其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s://www.sodocs.net/doc/d19294271.html,/ 语言无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产物。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无论人们怎样评价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但显而易见的是,语言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流方式,甚至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交流方式,人们还借助于别的手段进行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活动。语言表达的过程总是伴随着非语言的表现活动(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姿式等等),即使在我们缄口不语的时候,许多非语言的信息(红绿信号灯、交通工具的喇叭声,表示各种各样的意义的铃声、广告宣传画等等)也纷纷涌向我们。人是各种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而人并不是用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唯一的工具;在大众传播媒介十分发达的当代社会,这个事实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因此,必须建立一门新的科学,这门科学的研究范围包容了人类交流的一切方式。这门科学就是符号学,索绪尔称它为semiology,而西皮士则称它为semiotics,研究的是符号的构成、作为一切符号结构的基础的一般规则、各种符号系统的特殊性以及符号在人类交流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本文将先对符号学的发展历史进行考察,然后介绍符号学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概念,最后讨论符号学作为一个新的思维视角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一、符号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符号活动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19世纪以后的事,在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早期历史。

(一)古希腊阶段“符号学”这个名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医学。医生通过症状来诊断,被看作是运用符号学(Semeion)的一个实例。斯多噶学派把符号学看成是哲学的基本组成,认为它具有与物理学和伦理学同样的重要性,并且认为逻辑学和知识论都是符号学的组成部分。斯多噶学派认为,有一些指号(Sign)能够告诉我们有关处在观察的界限之外的事物的知识;伊壁鸠鲁派哲学家主张,虽然指号是通过经验获得它们的意义的,有些指号(诸如“原子”和“虚空”)却能够表示某些不能直接观察的东西。怀疑论者对这样的形而上学体系表示疑问———这种形而上学体系是建立在下面这样的基础上:即指号仅仅可以用来表示可观察到的东西(即使在说到它的时候它并不是直接观察的)。柏拉图认识到了在一个语词指号的声音和它的意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中世纪阶段亚里士多德运用柏拉图、诡辩学派以及古希腊时期的医学所提供的材料,进一步推进了对符号学的研究。他关注着符号学的许多方面:在《工具论》中,他注意到了科学语言的语义学和句法;在《修辞学》中,他注意到了语用学的一些问题。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的符号理论,通过奥古斯丁和波修斯(Boethius)等人的介绍,传到了中世纪的欧洲。由于伯罗斯·赫斯彭(PetrusChispanus)、阿伯拉尔(A-belard)、罗吉尔·培根(RogerBaeon)和其他思想家的工作,一门广泛而细致的指号理论发展了起来。在这个进程中可以区分出两个分支,占主导地位的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框架内解释指号活动,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逐渐增长的趋势:使符号理论与经验科学和哲学融合在一起。莱布尼茨继承了第一个方向,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家继承了后一个方向。莱布尼茨是符号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题 1.论述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的区别与联系。 答:文化产业: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简而言之,文化产业意指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 创意产业:英国政府对其的定义是“那些出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及智慧,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生产,创造潜在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该产业的关键在于对创新(原创)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技术表达。 内容产业:流行于韩国和日本,相对于信息产业的一种提法,是称知识性内容为主的行业,包括各种媒介上的印刷品(报纸、书籍、杂志等),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网络出版物、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及软件业。其内容产业的概念强调了基于数字化信息化传播渠道上的内容产品。 三者虽称呼相近,但外延与内涵有所区别:对内容产业的依赖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是包含了某些非文化娱乐类的设计和创意要素。 由于文化产业本质是基于人的创造性的、通过技术表达、面向国际市场的一种经济活动,所以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联系紧密。 2.你认为文化产业的属性有哪些? 答:文化产业是我国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就产业属性而言,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系列中的一种产业,具有产业发展的共性;同时文化产业又属于精神生产范畴,遵循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的生产规律;文化产业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三种属性使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特殊产业。只有既考虑其一般性,又尊重其特殊性,才能制定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 3.简述创意产品的类型和特征。 答: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包括:(1)广告(2)建筑艺术(3)艺术和古董市场(4)博物馆和美术馆(5)表演艺术(6)手工艺品(7)流行设计与时尚(8)设计(9)电影与录像带(10)休闲软件游戏(11)音乐(12)出版业(13)软件及计算机服务(14)电视和广播(15)历史遗产与文化旅游 文化创意产品的特征有: (1)创意产品的显著特征就是“无中生有”,根据现有的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文化产品。 (2)特定的消费群体; (3)强调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4.讲述文化产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 答:(1)艺术具有“顺着看”的特点,即从艺术家的眼光看待艺术作品;商业性具有“倒着看”的特点,即从市场的角度看待文化产品;(2)商业化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艺术的推广:商业运作使文化产品成本降低;商业运作可以使艺术更适于消费;商业可以使艺术家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商业促使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商业可以达到传播文化的效果。(3)艺术化可以有效提高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5.试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

近三年传播学领域文献综述 麦合布拜 2013-2-23

新疆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查)论文 20 12 ——20 13 学年第一学期 《近三年传播学领域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任课教师:韩强 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新闻与传播学 学号:107551201253 姓名:麦合布拜·麦麦提力 成绩:

近三年(2009年-2012年)来国内对传播学领域研究的文献综述 建国60多年之际,认真检视和梳理在中国大陆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领域里发生的学术研究,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纪念意义。本文在此关注的问题是:在总体上这些学术研究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在时间、主题类别、学术期刊等维度上是如何分布的?是否显现出某种流变的轨迹? 一、基本状况 核心期刊有关传播学的文章内容主要集中在传播理论和研究,应用传播,有关(政府)政治的传播,网络传播,有关文化(仪式)传播,跨文化(跨媒介)传播,对外传播,有关影视(影响)传播,教育类传播,涉农信息传播,有关广告(整合营销)(品牌)传播,有关健康(环境)(体育)的传播,国外著名人士对传播学的观点,有关公共危机(突发事件)传播,还有传播技术,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等等不同的领域。 图表1:2009年传播学核心期刊有关传播学内容的比例 二,统计文献 通过查找检索万方数据库,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系列数据库》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进行调查,从而得到了一份相对完整的清单,共计135 篇。到本研究的截止期限2013 年1 月上旬,由于2012 年的期刊还未完全录

具有参考价值。我们的统计结果显示,其数量分布是不均衡的,平均 每年有4.35 回合的显性论争。 三、分析文献 1)内容类别分布显现出新闻理论和业务比重非常高,其余8 类数量 较少且相对均衡。以研究的内容类别作为观察轴(表2),其数量分布 上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两大类形成最丰富的内容,其比重分别占到 26.7%和23%;其他的8 个类别所占比例较低,都在10%以内,相对而言,分布较为均衡;新闻史、互联网及新媒体、跨学科及交叉学科这3 类研究领域发生的显性研究的数量最少。 2)发表刊物分布显现出大体集中在传统学术期刊,且少数期刊特别活跃。在本文统计到的发生过显性研究的学术期刊分4 类:学院派学术期刊有4 种,即《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和《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央和在京的新闻学术期刊有7 种,分别是《新闻战线》、《新闻学会通讯》、《中国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与写作》、《军事记者》、《电视研究》;地方性的新闻期刊有《新闻采编》、《新闻知识》、《当代传播》及其前身、《新闻爱好者》等17 种;类似《学术界》、《社会科学评论》等综合性学术期刊或学报共有8 种。3)从整体看,大体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学专业期刊,其中数量最多的期刊是《新闻记者》共有14 回合,其他地方主办的新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也较多;中央级和在北京编辑出版的新闻学期刊发表的文章也非常多,比较突出的是《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 四大学院派期刊的文章发表相对比较均衡,《新闻大学》、《国际新闻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陈卫星 当今西方,传播学日益渗透社会生活和职业领域,形成无所不在的象征权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很难追根溯源地考察传播学是一个自治的学术领域,因为它同时涉及到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它和科技实践,哲学思考和职业操作的关系;第二,它要对应国家政府及各种社会生产、服务机构的需求;第三,它要伴随文化实践,社会心理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变化。 传播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科学领域的划分,形成当代社会科学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学术嫁接现象。传播学之所以成为一种新思想方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和工业化社会的社会行动有紧密联系,包括管理策略、职业技巧、消费行为、文化的媒介化和知识传递等。第二,它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和学科分类,能够把来自其它不同理论领域中的理论问题都统摄起来。如美国学者I.华勒斯坦所指出,传播学的问世是二次大战以后传统社会科学的分界线日益模糊的结果。 从历史上来说,第一个传播技术是修辞学,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和中国的韩非子都是这方面的先驱。但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传播学是从本世纪开始的,它的基础学术流派是在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形成的。这就是注重工具理性的控制论模式,以社会经验为内容的经验-功能主义流派和阐释传播符号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论。这三大基础流派,形成传播学学术自治的理论基础。七十年代以后的各种新学术思潮在学术方法上扩展和深化了传播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 传播学的三个基础流派 控制论模式是由C.申农和W.韦弗在1949年问世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在象征化水平上和内容传递机制上表明传播同时是过程和这个过程的结果。产生这种理论的背景是如何理解大众传播手段对时空的跨越所产生的多样化现象,并把真实情境的多样性引向一个典型的基础图形单元。这个图形就是发送者-通道-接受者,时空关系和形式移位得到象征性表现。通过一个目录系统和共同符码的用法,从而允许分析不同类型的传播,建立传播行动的分类。传播不是一个偶然性过程,而是涉及到信息,信息传递,编码,解码,再编码,冗余度等概念。 申农和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从熵到信息的定理。就是说,一个系统内的熵是测定系统复杂性和无序状态的。在所有的封闭系统中,熵是不可逆地增长,通过发送信息可以取消或减少熵。一个开放的系统因为接收信息可以成为减少不肯定性和无序性。信息对接受者而言是指这个信息是新的或者是这个信息包含着许多可以量化的新成分和不可预测的成分。 控制论这个词是从希腊文Knbernhtes而来,意思是导航。作为控制论创始人,数学家N.维纳在四十年代提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设想-传播人(Homo communicants)。这首先是一个没有内在性也没有躯体的存在;传播人生存在一个没有秘密的社会中,完全为社会;他的存在是通过信息和交换信息,新的传播机器使社会变得透明。这三点在维纳的思想中不可分离。维纳认为信息是指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以测定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适应程度,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适应性结果。“有效的生活,是和完全充分的信息在一起生活。”按照维纳的传播乌托邦设想,信息的透明性,因信息开放而拒绝社会排斥,信息对市场逻辑的质询这三点是传播的本质功能。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的隐喻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的隐喻 作者:吕吉雕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2期 摘要:符号无处不在,到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从古往今,从西方至东方,符号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同人类文化哲学紧密相联,并应用于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对符号的本义学习,从符号学的角度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中蝙蝠纹样的隐喻。 关键词:符号学;吉祥文化;蝙蝠;隐喻 1符号学阐述 (1)符号、符号学的概念。符号是一种表达意义的工具和代码,是人类古老的文化创造活动方式。符号学与人的思想文化紧密联系,同艺术哲学、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历史等有机结合,形成了人类文化哲学体系。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符号思维与活动,符号学在不断地发展中被广泛应用到语言学、哲学、解释学、逻辑学、设计学、艺术学、自然科学、神话、电影、戏剧等等领域。西方对于符号学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对全面与系统。其论域涉及符号的定义、性质、功能、意义、人类思维的符号化、符号的理解与解释、符号与文化的关系等等方面。诸如洛克的《人类理解论》、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卡西尔的《人论》、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皮尔斯的“符号三元关系理论”、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原理》等等,各家学说或自成一派,或相互借鉴,或相互对立。 (2)符号的应用。目前,符号学广泛应用于人类文化的各个部门,语言学、广告、电影、戏剧、音乐、建筑、设计、游戏、教育等诸多方面。国内学界对符号学的研究颇丰,李幼蒸、胡壮麟、王铭玉、龚鹏程、赵宪章、周启超、叶舒宪、孟华等等学者,从语言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美学符号学、应用符号学、汉字符号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符号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努力与贡献,但是对于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美术领域中符号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2关于隐喻 (1)隐喻的概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隐喻下了定义:“以他物之名名此物。”隐喻是文学上常用的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是人们对两种本无联系的事物感知、体验、理解、联想,通过认知其本质的相似性,借用其相似性进行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手段。

李思屈版《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

14、 15、 ① ② ③ ④ 16、创意阶级:发挥着创造新想法、新技术、新创意内容的经济功能群体 17、佛罗里达三 T 理论: Talent Technology Tolerance, 人才、科技、和宽容是床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创意尝 试与普通城市的本质区别。 18、创意城市和三 T 理论的启示: 首先,发展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城市要以人才为本,以吸引创意人才为工作重心。 其次,注重创意社区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创意氛围。 最后,创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提高城市的包容性。 19、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基本观点: ①未来世界国际冲突的根源是文化。 ② 文明的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有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李思屈版《文化产业概论》 文化产业理论由,本质论、发展论、经营 管理轮、对策论四部分组成。 文化的分类:两分法,物质、精神;三分法:物质、制度、精神;四分法:器物、制度、 风俗习惯、思想价值 文化三要素: 精神要素 (文化的精神内容) 、表达要素(文化的表现形态) 、规范要素 (人 们的行为准则为) 。 文化产业的定义:精神产品和服务说、内容产业说、版权产业核心说、工业标准说、文 化娱乐集合说。 创意产业:最早由英国提出,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和科技、文化为依托的产业。 内容产业: 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图像、 文字、 影像、 语言等内容服务的产业。 设计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等多个领域。 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精神性、娱乐性、依附性。 美国文化产业理论:费斯克两种经济论,甘丝品味轮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在社会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性作用的 现代经济。 文化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导向作用, 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经济的特征: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 两种文化经济学: 文化的经济学研究,立足于传统经济学框架,对文化产业等文化经济现象尽享研究。 对文化经济的的研究,对文化产业等文化经济现象进行的研究。 文化资本: 能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文化价值, 是与经济资本、 社会资本相对应的一种 资本形 态。 文化资本的形态:具体的形态;客观的形态、制度的形态。 如何构建创意城市: 城市文化精神的建构和发展远景的建构。 城市品牌的创建。 市容建设与环境美化。 生活时尚的创意和生产。 13、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当代传播学权威笔记强烈推荐

传播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传播 [1] 传播的定义 [2] 传播的基本类型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简答:传播的基本类型(一级) 以传播层次为标准,可将传播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这四种类型的传播,活动范围从内向传播向大众传播逐步扩大。 一.内向传播:是人的自我信息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 内向传播的特征(二级):1、规模和空间最小,最具有隐蔽性;2、信息反馈的路途短且无障碍,反馈及时;3借助的符号千变万化,极不规范 (二级)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考过):他认为人类从学会说话和理解符号之后,便产生了自我概念。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主体我”是每个人本能的特征,而“客体我”展示的是自我社会的一面。“客体我”会向“主体我”发出“反射”,“主体我”会对这种反射作出反应。 二.人际传播:是单个的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或其它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 分类:1)双方面对面的直接的信息传播;2)个体之间运用媒介作为交往手段而进行的间接性传播 特点(二级):1)属亲身体验,只有通过感官的刺激才能完成 2)多为及时性传播。一般传受双方同时介入传播与反馈活动 3)在传递信息时使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4)反馈方便、及时,获得反馈的机会多 三.组织传播:指组织各成员之间或者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特点(二级):1)组织传播较有规律;2、传播的信息大多是指令性、教导性、劝服性的,并且使用的符号要规范,要使全体成员都能理解;3、组织传播的反馈要比人际传播困难,特别是在阶层性组织传播中;4、传播者多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传播活动常有一定规模 分类:按组织成员权利、地位、职能不同,分为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 四.大众传播:是职业化的传播者或传播机构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特点(二级):1、传播规模大、范围广,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2、传播者是职业化的工作人员,并且有组织严密的传播机构。传受双方能基本固定,双方相互间有一种间接、松散式的联系;3、大众传播活动是一种有相当经营规模与经营效益的大型产业;4、大众传播活动具有高度的规范性;5、要借助大量的设备与技术手段,要有大量的投资支持;6、信息反馈困 难,多为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的反馈活动。 第二部分传播学 [1] 古代传播研究的萌芽 [2] 近代传播研究的背景(05) 科学的背景,社会形势的背景,传播技术发展的背景。 [3] 传播学的确立(06) 现代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原因,传播学奠基人及他们对于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层次。 [4]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传统学派(07),批判学派(02、04)。 [5] 发展传播学(07)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层次 一、近代传播研究的背景(05): 1、科学的背景18世纪的工业革命,19世纪的电力革命,科学技术获得了极大进步。人文社会科学也有了较快发展,不少学科与传播学有关,这些学科研究方法更科学,研究手段更现代化,把人类对传播认识推到新高点。 2、社会形势的背景:①20世纪社会形势的变化把传播推到全社会的前面,“十月革命”西方认为是赤色宣传的结果;一战后期宣传战作用被夸大;法西斯的宣传被看作是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20世纪初广告鼓吹“宣传万能”

从符号学看镜头语言的“能指”与“所指”

从符号学看镜头语言的“能指”与“所指” 影视艺术是视听的艺术,而镜头语言的编码并不同于日常语言的编码原则。在日常语言系统中,我们需要通过一个约定的词来代表某个物体,而这个词是一定要通过刻意的学习才能理解和接受其语意。但是镜头语言则不同,作为“现实的渐近线”,其可以动用人们先天的和后天积累的感知经验便可理解,无需任何学习,这就使得视听语言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在研究影视作品的镜头语言构建基础上,探讨其创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将其观点融入到片子之中的。 标签:符号学视听语言所指能指 一、符号学基本概念释义 “能指”和“所指”是符号学中的一对核心概念。索绪尔认为“符号是一个双面实体,而‘能指’和‘所指’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 做为符号的物质表达面,“能指”是接受者与传播者之间的第一层介质。任何符号都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可见可感的介质才能进行信息传递。而“所指”则是指构成符号的精神层面,也就是内容面。任何符号都会通过“能指”传递出来一个高于其物质面的深层含义,也就是精神层面。否则,发送者向接受者传达的东西就会空洞无物、没有意义或无法理解。比如我们在观赏一部影片的时候,不仅接收的是各种活动的影像、音乐、音响,而更多的是透过这些视听语言看到它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思想以及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那么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来的故事、意义以及思想,就是电影中大符号系统中的“所指”部分。 如果说,“能指”是拍了什么的话,那么“所指”就是如何被拍出来的。进一步来阐释“所指”的概念,我们日常说话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言的节奏都隐含着我们说话时的感情、态度和价值判断。即我们所用来传情达意的语言内容是能指,而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以及语言的引申义则构成了所指。 具体到影视艺术中,所指包含了景别、拍摄角度、光线色彩、摄影造型等等一系列的选择。对于单一镜头来说,一个能指产生一个所指,而扩展到一部影片的大的符号系统中,不同“能指”的排列组合产生了不同的“所指”,也就进一步产生了不同的隐含义。 二、镜头语言的“能指”与“所指” 纪实主义理论大师巴赞说过:“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就是‘纪实的特征’。”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在影视作品中,视听符号是对客观现实的高度复制,这就使得观众往往会误认为镜头所呈现的世界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肩章的类文字性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肩章的类文字性-汉语言文学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肩章的类文字性 摘要:“类文字”,简单地说就是介于图像和文字之间的视觉符号。它们不仅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还保持了图像性而没有完全成为语言的替代品。肩章是军人佩戴在军衣肩上的识别标志,是军人军衔等级的一个象征,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本文试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肩章的类文字性。 关键词:类文字性肩章图语 肩章是军人佩带在军衣肩上的识别标志,通过肩章的种类、式样、颜色及肩章上的彩色杠(竖条带)、条纹的数量和宽度以及星徽或其他图案的数量、大小,可以区分军衔等级和勤务属性。既然肩章是一种识别标志,那么它就具有了符号的特性。孟华(2009)将介于图像和文字之间的,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但又保持了图像性而没有完全成为语言的替代品的视觉符号定义为“类文字”。从这个定义来看,肩章明显具有类文字性。本文试用分离性和统一性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军队所用肩章的类文字性。 一、“类文字”概念的形成 “类文字”这个术语最早见于语言学家徐通锵在回答“史前文字”这个概念时的一段评语:“史前文字”这个概念值得推敲,因为“史”的标志是文字,有文字才有“史”,因而史前的种种记号不宜叫作“史前文字”,建议叫作“前文字、类文字”。①这里的“前文字、类文字”指的是史前非文字视觉符号向汉字符号过渡的中间状态,它属于汉字起源的研究。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拓宽了文字的范围,他将图像符号看作是文字,认为“凡是视觉符号,用来代表语言的就是文字。”他举例交通标志符号“<━┓”,如

果在上面打上“\”,表示“禁止左转”,那它就是文字。他还举例,一个骷髅跟两根骨头的图画,如果专指“有毒”这个意义,那它“就有文字资格了”。赵元任在这里所分析的正是类文字,包括两类:一是图画性类文字,如表示“有毒”概念的骷髅图;二是图形性类文字,如抽象的交通记号。 徐通锵的史前“类文字说”以及赵元任的“图像符号文字说”虽然涉及到了类文字研究,但仍停留在现象描述阶段,没有上升为理论范畴。 孟华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将这种现象上升到理论范畴,在论文《记忆文化的中法比较》中,孟华借鉴德里达的泛文字论思想,从“文像关系方式”(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方式)这个范畴出发,将地图、图像招牌、纪念性的器物、文物、雕像等称之为“图像文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已经开始形成他的符号学类文字思想。在《试论类文字》(未刊稿)中,他认为“‘类文字’,简单地说就是介于图像和文字之间的视觉符号。它们具有一般文字的语言指涉功能,但又保持了图像性而没有完全成为语言的替代品”,从而形成了具有开创性的“类文字”理论。 二、肩章的类文字性 孟华区分了两种类文字现象:一是就文字的外部关系即图文关系而言的“图趋文”的类文字现象,也就是图像符号向文字靠拢、图像的文字化现象,如图像性招牌的类文字性;二是就文字内部看,它自我异化为图像符号,即“文趋图”的类文字现象,如文字画“马到成功”。本文所分析的军队肩章属于前一种类文字现象,即“图趋文”的类文字现象。 (一)分离性原则 1.语言性与言语性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分析 ——以《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进路、议题与视角》一文为例 《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进路、议题与视角》是国内知名学者董天策与王君玲于2011年发表在《现代传播》第8期上的一篇文章。作为系列科研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通观全文可推断该文应属于整个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部分,文章整体上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因此其使用的传播学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研究法。当然其中对定量研究、系统观等方法也略有涉及。接下来,本文将重点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进路、议题与视角》一文中所用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行文中存在的问题点等内容,并在最后总结归纳出如何利用文献研究法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以期能够为笔者之后的相关学术研究积累宝贵经验。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进路、议题与视角》一文中所用的传播学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该方法在前期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会经常被使用。文献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术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事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现有的文献种类主要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文献。 零次文献也称第一手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纪录。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此类文献不同于一次文献的原始性,也不同于二次文献的客观报导性,但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

助人与自助 李思彧

助人与自助 电科一班李思彧 20114690 摘要: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助人与自主是相辅相成的,这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帮助被辅导者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而言,我们希望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被辅导者可以在辅导者的启发下不断的发现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找到自己帮助自己的方法与途径,在被帮助的过程中感觉到使自己帮助自己的快感。 关键词:助人、自助、心理辅导、自我发现 每个人在社会中并不是独立的,每个人也并不是圣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有时更需要专业人士的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 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首先每个人找到的是一种心理安慰,是在别人的帮助下的一种心理舒解,这是辅导者助人的一个过程,这并不是辅导者真正希望看到的,只是一次两次的心理辅导并不能根本解决被辅导者的心理问题,被辅导者需要的其实是一种成长,授之以渔,能让其终身受用。让被辅导这能够自己找到帮助自己的方法,心理辅导的目标是自我完善,也就是通过心理咨询来更好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协调自我。 帮助他人并不是让他对辅导者产生一种依赖,更强调的是增强其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心理咨询再三强调的是理解来询者的感受,尊重其想法,激发其独立思考,自我选择,独立决策的能力。 心理辅导不是一种说教,更不能是一种灌输,而是与来询者的平等的讨论,辅导者与来询者在关系上是平等的,在辅导的过程中,不求为来询者出谋划策,开放下药,辅导者要做的是启发受到者去认识其面临的困难与挫折,鼓励受导者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敞开心扉与辅导者交流,辅导者要帮助来询者自订

从符号学看_红楼梦_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从符号学看《红楼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张映先 夏玉芳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行为语义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一书中提出的符号学理论,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扬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大卫?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相关的文化问题翻译处理手段作一个描述性的比较研究,从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实用意义以及语言的内部意义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符号学;所指意义;实用意义;语言内部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4)08-201-03 作 者:张映先,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夏玉芳,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一 引 言 最适合作为翻译研究的语义模式是符号学模式,因为语言是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符号学系统。(柯平,1988)。在语言系统中,符号学关心的焦点是语义系统。莫里斯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一书中,划分了符号的三个方面,即语义(semantic)、语用(pragmatic)和符号关系(syntactic)。对应于三种关系的,是三类符号学意义,这三类符号学意义可以更加明确地称之为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是指词语、句子和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是符号与使用该符号的人(即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语言符号对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常说的蕴涵意义(con2 notative meaning)或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甚至象征意义(symbolic meaning)。语言内部意义(linguistic meaning)是指某个语言符号与同一语言系统中另外一些符号之间的关系,包括词之间声音相同的关系,词的词素结构相同的关系,语义相同的关系或语义相异的关系,句子结构中词的搭配关系等。笔者拟从原文与译文中这三种意义的非对应性探讨《红楼梦》翻译中的文化问题。 二 文化差异与符号指称意义的非对应性 就指称意义而言,文化差异可以导致以下两种不对应或不全对应的情况: (1)原语符号的所指事物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不常见或不被注意 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来记时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如: 卯正二时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钥匙。(第二十四回) 扬译:“I shall call the roll at half past six,you will have your meal at ten,and applications for stores or reports should be handed in punctually before half past eleven.At seven in the evening,after the burning of sacrificial paper,I shall make a tour of inspection, then issue those on night duty with their keys.” 霍译:At half past six I shall come over to hear the roll-call. At ten o’clock I take my lunch.I shall see people with reports to make or tallies to collect up to,but not after,eleven o’clock.At seven in the evening,as soon as the paper-offerings have been burnt,I shall make a personal tour of inspection;and when I get back from it,I shall issue those on night duty with their keys. 因为翻译时在英语里找不到对应表达法,扬译和霍译都不约而同地将它意译出来,译文之所以与原文无法完全对等是文化差异使然。 (二)原语文化在概念上加以区分的实体,译语文化不加区分;或反之 文化差异使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的语言切分。在以其他语言作为参照时,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场都可能有“词汇空缺”。文化重点(cultural em2 phases)直接影响着语言词汇的多寡、特化程度和分化程度。我国人民长期生活在等级森严的宗法社会里,以性别、年龄、辈分、亲缘等条件为基础的亲疏、尊卑、长幼之别,直接决定一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 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五十四回) 扬译:Xifeng drained her cup and thought for a second:“…… 求 索/2004/8 201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电影《湄公河行动》

符号学分析电影《湄公河行动》 摘要:电影作为一门语言,通过运用具有约定性的一种符号系统,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本文将运用符号学的观点,结合符号的形式、隐喻与转喻等媒介研究理论,对电影《湄公河行动》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其人物塑造、视听语言、国家形象等方面,解析《湄公河行动》是如何成功地展现情节、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关键词:符号学;电影;《湄公河行动》;象征意义;国家形象 一.引言 符号是事物的代表,是指代其他事物的标记。电影符号具有一切符号所具有的作用,比如提示、传达、暗示、隐喻、象征、转折、逻辑转换等。相对于一般符号,电影符号更广,如暗示故事情节发展,帮助推理完成;能够传达情意,隐喻事件的深层含义,丰富电影的内涵。因为电影的符号特性,才让电影从复制现实转型到了反映现实,从杂耍转型到了艺术。帕索里尼曾在《诗的电影》中指出,?电影使用的是一种人人可懂的语言。所以它肯定是建立在一般人都能懂的符号基础上。电影是直接表现现实的,是一种‘现实符号学’,是可以用符号的方法解读的。? 符号学由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多个方面。电影作为一门语言,有自己的表意手段,能够独立地传达信息。从表意功能上来看电影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它和人类语言一样可以自如地用以表现和再现。基于电影语言的概念,研究者将电影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从而建立了电影符号学理论。1966年,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电影《湄公河行动》是博纳影业集团出品的警匪动作电影,由林超贤编剧并执导,张涵予、彭于晏、冯文娟等主演。该片根据?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讲述了一支行动小组为解开中国商船船员遇难所隐藏的阴谋,企图揪出运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这部以真实案件为创作基础,以宣扬正义、弘扬英雄主义、彰显爱国精神为叙事基调,同时利用商业片加主旋律的方式,以打造影视精品为追求目标的影片,成为近些年来少有的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的一部优秀公安影视作品。 影片跳出了以往一些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没有让?为了世间正义

最新文化产业概论试卷(李思屈版)

XXXX学院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 B 《文化产业概论》 注意事项: 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题,本题共15分) 1、文化经济 2、内容产业 3、“精神产品和服务”说 4、知识产权 5、文化资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题,本题共25分。每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文化经济的特性不包括() A、创新性 B、持续性 C、非物质性 D、可预见性 2、下列属于准公共文化产品的有() A、CCTV B、出版物 C、图书馆 D、电影院 3、文化资本与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文化是文化产品的内核 B、文化产品是文化的载体 C、文化资本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 D、文化资本是以文化产品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生成的产品 4、()是指引入了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外的第三种价值。 A、梦想价值 B、审美经济 C、知识经济 D、普世价值 5、根据哈佛大学约瑟夫﹒奈对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划分观点,下列哪项不属于硬实力?() A、产品 B、制度 C、直接影响 D、唯实主义 6、网络产业格局中,三网合一不包括() A手机网络B、广播电视网络C、互联网络D、电信网络 7、第六媒体指的是() A、电视 B、手机 C、互联网 D、微博 8、钻石模型由谁提出?() A、费斯克 B、德鲁克 C、波特 D、艾伯特﹒赫希曼 9、布迪厄对文化资本的存在形态的分类不包括() A、具体的形态 B、客观的形态 C、制度的形态 D、总体的形态 10、“一臂之距”管理原则起源于() A、美国 B、日本 C、加拿大 D、英国 11、根据詹姆逊的“差异消失”论,大众文化的差异消失不包括() A、内部与外部差异的消失 B、本质与形象差异的消失 C、物质与意识差异的消失 D、真实与非真实差异的消失 12、属于制度文化的是() A.节庆活动 B.文化产业政策 C.伦理道德 D.政治法律思想 精品文档

关于受众的表述-中国传播学受众研究回顾(2000-2010)

关于受众的表述:中国传播学受众研究回顾(2000-2010) 受众研究是中国传播学开展较早、成果较丰富的研究领域,也是传播学本土化的重要切入点。选取了国内新闻传播学界6本核心期刊,搜集了自2000年以来在上面发表的所有关于受众研究的论文,通过定量分析,对新世纪中国传播学受众研究成果做了系统梳理。 标签:受众研究;传播学;受众本位;受众调查 一、引言 在中国传播学界,受众研究是开展较早、成果较丰富的领域。由于中国“党管媒体”的媒体体制,长期以来,媒体作为党的宣传喉舌,是为党的宣传服务的。在这一体制下,受众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是可以被灌输意识形态的抽象的“人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领域的逐步解放、政治环境的逐渐宽松,国内一些学者开始进入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由政治性的新闻学研究向学术性的传播学研究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受众”的地位和意义开始受到重视。1981年,北京新闻学会举行首次受众学术研究会议,副会长安岗发表了题为《研究我们的读者》的著名演讲。安岗的这篇演讲,把“读者”(听众、观众)从接受媒体灌输的对象,提高到接受服务的主体,确立了读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我国受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当时,受众研究具有对传统受众观“拨乱反正”的意义。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国媒体产业化改革开始起步,因此,对“受众”的重视其实已经具有了商业的性质。这种对受众进行商业目的调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正式兴起,一些专业调查公司相继成立,但“随着大量商业性调查公司介入受众调查领域,商业性和公正性的矛盾便随之产生”。在中国“双重属性”的媒介体制下,受众研究一直处于政治性、商业性、学术性三种价值取向的博弈中。政治性控制商业性和学术性,商业性侵入学术性、挑战政治性,学术性反抗商业性和政治性,这使得中国受众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基于受众研究的重要性,笔者在本文中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受众研究做一个回顾性的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意见。 本文选取了国内新闻传播学界6本核心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以2000年以来在以上6本刊物发表的所有关于受众研究的论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刊名”作为检索项,对6本期刊2000年以来所有论文进行检索,笔者共搜集到相关论文483篇。论文在各年度的分布如下:研究从总量上看处于“并肩齐飞”的状态。对传统媒体受众的研究总体上处于平稳增长的趋势,这说明即使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受众依然是非常受重视的群体;而对新媒体(包括网络博客、QQ、

2011——2012学期当代传媒文化大作业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当代传媒文化大作业 电子与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1004班 黄琳婧 学号∶201016173 任课教师:张卫家 2011/10/23 2011――2012第一学期当代传媒文化(选修)

《当代传媒文化》大作业 姓名:黄琳婧班级:自动化1004班学号:201016173 几秒?几分?一时代 广而告之 有这样的一则笑话:连日来一些电视台都接到不少观众打来投诉电话。据了解,绝大多数观众都向电视台强烈建意,要求减少电视剧的播放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观看广告。他们纷纷表示现在的有些电视剧还不如广告精彩。暂且不论是否在嘲讽电视剧质量低劣,还是不满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内容。针对这则笑话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广告,这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正以它庞大的数量,广阔的覆盖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影响着我们以及我们的生活。从街边小吃店的叫卖声,到公车外壳上一幅幅巨幅的彩色图片,再到浏览网页时或分布在每个页面的各个小角落里,或突然弹出的界面上的小视频。从起初形成时的渐渐影响到后来完全融入,发展至今,广告,已经成为了商家与媒体﹑消费群众之间的纽带。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商家为了卖出自己的产品获得利润,通过某种形式媒体,向大家介绍自己产品的信息,使消费者在看到该信息时产生购买该产品的欲望,并最终实际行动。当然,这是我对一般广告作用的看法,其实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包括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非经济广告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又称效应广告,如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的各种公告、启事、声明等,主要目的是推广。狭义广告仅指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其实也是大多数人对广告的理解。 既然广告是借由媒体来传播信息的,那么媒体自然也是不能不被提及的。媒体也称为媒质或者媒介,是表示和传播信息的载体。文字、声音、图形、音像、动画和视频等各种已知或者未知的信息载体都可以称为媒体。媒体的基本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文化娱乐。依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及技术手段的不同,媒体可分为五大类型:1.报纸;2.广播; 3.电视; 4.网络; 5.手机。说到这你应该发现这些媒体是我们现代人生活必不可缺的,它是一个信息发布和吸收的融汇处,商家的产品信息正是借由媒体的这种发布功能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换个角度来看,商品信息既便是有的,如果不借由媒体发布而使人知晓,那么它还是信息;相反的,如果媒体向公众传递了该信息,那么整个过程才能被称之为广告,它是一种宣传手段。广告与媒体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新媒介的不断增加,广告种类也会越来越多。 广告——你能记住吗? 信息时代,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我用自己的话打个比方,比如人吃药是为了治病,按计量来吃,不久就会有效果。但是如果为了马上见效服用过多,那么就会造成极大的副作用会中毒,严重的会死亡。同个道理,现在的广告太多太多了,原本商家做广告是为了提高自己品牌的销量知名度,但是过多的向公众投放广告,会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反感厌恶,更糟糕的就是适得其反,使商家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试问有谁会买自己厌恶的东西呢?所以,广告的效用不体现在量的多少上,关键看质量! 那么什么是好质量呢?试问一下迄今为止在你通过各种方式所了解到的广告中哪个最令你难忘呢?它为什么令你难忘?每个人的答案都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你所记得的肯定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