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女性教育的社会政策研究

中国女性教育的社会政策研究

中国女性教育的社会政策研究
中国女性教育的社会政策研究

中国女性教育的政策研究

摘要:

教育水平或者受教育程度是衡量妇女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基础,也是表明妇女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志。近十年来,中国在实现《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出的中国妇女教育规划目标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如何有效保障女性在高等教育中平等发展,国家政策如何切实实施颁布,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女性教育妇女权益教育政策

一、引言

大力发展性别公平化教育化,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必要推动力。女性教育的水平和规模,对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要时刻认识到女性教育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运用前人给我们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教育性别公平化的实现对于性别公平化的构建。教育是强有力的武器之一,因此,我们要从教育入手,构建性别公平化的教育,提高女性的素质。本文通过对中国从古至今女性教育状况的研究和近年来女性受教育情况数据分析,联系国家颁发的政策法律,论述我国女性教育的发展史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中国女性教育在国家政策下能够切实实施到位,逐步发展。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知网,图书馆等渠道广泛全面搜集相关文献,为论文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对比法:通过统计局和书本相关数据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三、文献综述及内容

教育水平或者受教育程度是衡量妇女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基础,也是表明妇女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志。因为没有妇女的进步,发展就会停滞不前。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通过的《北京宣言》明确提出将“通过向女孩和妇女提供基本教育、终身教育、识字和培训及初级保健,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经济增长”作为妇女教育的新目标。近十年来,中国在实现《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提出的中国妇女教育规划目标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背景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谋求发展的需要正在逐步提升,如何有效保障女性在高等教育中平等发展,国家政策如何切实实施颁布,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中国古代及近代的女性教育情况研究

1.古代女性教育状况

古代社会女子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是以服从夫权和父权为核心的。在我国古代,女子教育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三从四德”的女性规范以及“妇德、妇容、妇言、妇勤”的教育内容。汉代规范女子教育的著作主要有刘向的《列女传》,系统讲述了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理论。再有班昭作的《女诫》,将过去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观念整理成为系统的论著,成为两千年了女子教育的范本。到了唐代,女子教育地位低中有高,宋若华作的《女论语》是唐朝以后影响最大的女子教育教科书,书中对女子做人的准则,衡量女子贤良的标准,女子的理想等都作了阐述。宋元时代,程朱理学对女子在行为和道德上的教育作了更进一步的规范,提出三从四德是不可抗的“天理”,为封建礼教的三纲五常赋予绝对性与偶永恒性;女子的贞操观念进一步演化,性的变化将女子的贞操观放到了女子教育至高无上的位置,成为女子受教育内容的核心。明代出现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推崇宋元女子的贞洁观。清朝初期对于女子的

教育观仍沿袭以往的女子教育本质,女子的贞洁观被宗教化,成为迷信,妇女的生命与生存的价值变得一钱不值。在清代中后期,对于女子的教育渐渐落到实处,出现了女子教育的通俗读本——《女儿经》和《改良女儿经》。由以上对我国古代女子教育的简要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女性虽然也受教育,但这种教育不能够促进女性在智力和能力上的发展,而是统治者和社会为了禁锢女性思想与行为的手段和工具。

2.1近代女子教育状况研究

到了近代,西方新思潮的涌入,带来了女子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女子的教育不再被仅仅局限在家庭中,女子学堂开始出现。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进入,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国家危再旦夕,封建经济不堪一击。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非只体现在家庭中,接受了新思想的女性开始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当时出现很多宣传女子改革的刊物,如梁启超的《时务报》,《女界钟》等;女子学堂纷纷兴起,1906年慈禧太后谕学部兴办女学,广东在1906 年兴办了广东官立女子师范。

2.2近代女子教育相关发令颁布

1907年以前,中国女学一直没有得到法律的承认。1907年3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女学堂章程——《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正式承认女学的合法性。民国建立之初,教育部颁布各种学校章程,成为“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淘汰两性双轨制,规定初等小学可男女同学,可设立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和高等师范,女校不另立系统。1922年,教育部公布《新学制系统改革令》,真正建立男女平等的单轨教育体制,女性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大大提高,五四时期,大学开放女禁,1919年正式成立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是当时唯一的国立女子高等学校。1912-1921年的女子高等教育,仍以专门学校为主,1920年,全国各专门学校学生共有34889人,其中女生847人,占总数的2.43%;女子职业学校也在此时发起,女子职业学堂的职业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包括蚕业、护理和纺织;光绪年间,又出现了女子留学之兴,先是赴美留学,此后又陆续留学日本和欧洲。

从清末到建国初期,我国女性教育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封建社会漫长而坚固,尽管封建社

会已经消亡,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仍然深藏于人们的思想中。中国正规的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外力的推动,包括外敌的入侵和西方传教士的作用。近代我国女性教育取得了开天辟地的转变,尽管有些先天不足,但是却不能磨灭其对我国女性教育所起到的转折性的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后女子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新中国建国以来,女性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男女平等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女性教育也有了显著的进步。首先,女性文盲逐年减少。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妇女文盲率高达90%。1950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性扫盲运动,历时十年,共有1600万妇女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进入21世纪,这项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与1990年相比,18至64岁女性中,2000年文盲比例已经从30.1%下降到11.1%,特别是青壮年妇女下降到4.9%。其次,女性受教育程度和高度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女童入学率仅有20%,1951年,在校小学生中女童占28%,1988年,这个比例上升到46%,1997年,适龄女童入学率达到98.63%。1997年15岁以上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是6.41年,2000年,城镇女性受教育年限均值为8.7年,比男性少一年。30岁以下女性平均上学年数,城镇为10.4年,比男性少0.3年;农村为7年,比男性少0.9年。1949年,普通高校中有女生2.32万,占在校人数的19.8%,1952年这个比例上升到23.7%。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女大学生在校比例是25%左右,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上升到35%左右。女研究生1978年有828人,所占比例不足10%,到1999年女研究生已经有5.3万人,其比例为30.25%,1999年,在校研究生达到7.6万人,其比例上升为32.4%。到2003年,女生在获得硕士学位中,上升到38.7%,提高了6.3个百分点。总之,女性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社会性别歧视并没有被根除,女性在自身的教育、就业和发展上还存在着困难和阻力。这些都需要女性和女性工作者不断的努力,推动社会各阶层在思想上、观念对于构建和谐两性关系的认识,消除人们意识中的性别歧视。

从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后,中国妇女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

就。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根据《2013女性生活状况》蓝皮书与白皮书的数据资料特整理如下。

<三>政策与措施

1.在法律保障方面,90年代中国颁布的涉及教育的法律和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保障了男女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以及各类妇女教育的不断发展。

2.19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确定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加快教育发展,中国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21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方针。

3.1996年7月,国家颁布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十条意见》,以推进相关地区的女性儿童教育发展。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重视。

4.《“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以及《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都明确提出,到2000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大力开展以农村为重点的扫盲活动。至2004年,全国城镇地区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文盲率为8.2%,比1995年下降

5.7个百分点;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文盲率为1

6.9%,比1995年下降10.5个百分点;全国青壮年妇女文盲率为4.2%,比1995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超过总文盲率的下降幅度。

5.为切实保障妇女的受教育权,政府还采取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两性受教育机会的差距。其中包括在正规教育中,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女青年入学率、在学率和升学率,努力消除两性在接受教育机会上的差距。如针对部分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女青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采取办女童班,办女校、实现免费上学等办法,努力消除女青年受教育的障碍。目前,在校学生中的女性比例大大提高。

6.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在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之中,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中开设妇女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社会性别意识。”推动教师的社会性别培养,推进高校的妇女学课程建设。

7.妇联和共青团的工作与妇女教育相关性极大,而这两个组织也是近十年来对妇女教育的发展起了极大促进作用的两大组织。全国妇联把搞好妇女工作,提高妇女素质作为改善妇女地位的根本措施之一,将原来只针对女干部进行工作培训的全国妇女干部学校扩展为面向全国招生的综合性高校--中华女子学院;各省妇联组织也将原来的妇女干部学校扩展为综合性的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了妇联培训中心,形成了全国性的妇女教育。全国妇联还积极争取外资,组织开展中英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及“女童优生权”项目,对西部地区辍学的大龄女童进行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生存技能培训,维护女童的权利。

四、总结与建议

在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和实施下我国女性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女性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观念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女性受教育还没有完全实现,还存在着各种阻力和困难。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具世界第一位,国家要强大,要发展,就要依靠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作为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女性,长久以来一直被忽视与歧视,提高所以女性整体素质更是重中之重,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关键。即使女性拥有了与男性同等的进入高等学府以及各式各样的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女性很难凭借自己取得的高学历和其他类型的学历证书打开高收入就业市场的大门。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益严峻。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然而,从就业形势上来看,女性就业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由于社会上对女性所要承担的家庭角色的认识,使得用人单位在录取女性职员上存在顾虑。所以中国女性的教育依旧存在众多需要改进提升的问题。

女性教育首先应着重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与价值定向以及创造性和主体性等品质的培养与教育,使女性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其次能力培养是女性教育的核心。现代女性教育在培养女性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等的同时,应重点突出以人的提升为基础来发展个体能力;以终身学习理论为指导来加强女性技能的培养;以创新的精神来培养与时俱

进的能力。女性的发展必然导致女性人力的发展或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其次保证社会公平公正,是政策选择的永恒的主题。应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重新认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认识导致女性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制度性原因,并从中发现政府政策的不同取向和偏差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由此应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缩小发展差距,使女性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建立有利于促进两性平等的教育体制及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性别平等的教育体制及教育决策支持系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保证。身为一名女性,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女性教育中,提倡女性教育,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雷良波,陈阳风,熊贤军,《中国女子教育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45~55

[2]乔素玲,《教育与女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觉醒》(1840-192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38

[3]王雪峰,高畅,《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与教育研究的性别意识》,妇女研究论丛,2003(6):35~36

[4] 肖亚晖. 《制约女性教育因素及对策分析》 [J]. 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5]贾巧云,姬睿铭.关注成年女性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之关键[J].成人教育,2007(249).

[6] 赵云丽. 对加快女性教育发展的思考 [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Vo1.19,No.2.

[7]顾宁.建国以来女性教育的成果、问题及对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Vol.12,No.6.

[8]王金玲《中国妇女发展报告》No.1(95+10)妇女发展蓝皮书

[9]韩湘景《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7 (2013)女性生活蓝皮书

文化变迁中的中国女性教育观

文化变迁中的中国女性教育观 【摘要】中国文化的历史嬗变对中国女性教育观的变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历史变迁中的女性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视角,认为我国女性教育观的历史发展轨迹与女性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迁息息相关,我国女性的社会角色经历了由“贤妻良母”到“女国民”再到职业女性的转变,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实现由从属地位到平等地位的转变,与此相应的中国女性教育观则呈现出打造贤妻良母、塑造独立自强女国民和培养职业女性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文化变迁;中国;女性教育观 1 我国文化变迁中的女性社会角色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嬗变,我国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对古代社会女性角色的诠释可以用贤妻良母来概况,而近代的女性社会角色则以“女国民”最为突出,到了现代则是以职业女性为其最大特点。 1.1 “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自夏、商、周起至1840年止,中国社会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女性的社会角色主要是“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男性在社会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为男尊女卑、男主女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儒家思想的引领下,男性主要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社会角色,而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则是相夫教子,她们以家庭生活为主,其主要社会角色是妻子和母亲。这样,“男主外,女主内”就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分工的基本原则,“相夫教子”被认为是女性的职责所在,这就使女性的价值仅限于家庭中,以至于“主内不言外”的贤妻良母形象就成为古代女性的主要社会角色。 1.2 “独立自强”的女国民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与此同时,西方的男女平等思想观念开始传入中国,在其猛烈冲击下,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一,19世纪40年代以来,民族危机促使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男尊女卑”的观念受到了一些启蒙思想家与有识之士的质疑与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男尊女卑”观的不平等性及女子教育落后的现实。其二,梁启超1896年在《时务报》上发表的《论女学》中指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是“祸天下之道”,必须提倡女学,妇女有了知识,便可以就业、自养,便可以国富民强。[1]这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将女性发展与强国关联起来,即男尊女卑观造成了女性的畸形发展,使她们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阻力。[2]特别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更为中国女性角色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指导。近现代女性为了谋求一定的社会职业,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其角色也由家庭逐渐向社会转变,女性开始追求独立,人们逐渐意识到女性作为女国民的社会地位,因此,此时期的中国女性社会角色不只局限于“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还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责任和独立人格的人。 1.3 “社会半边天”的职业女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确立了女性的法律地位,这些法律给予了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课题申报指南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十一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说明 1.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一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结合新时期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发挥教育科研的理论先导、决策咨询和实践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推动群众性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并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2.发布本指南的目的在于确定“十一五”期间我国成人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和重点,为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成人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选题参考。 3.本指南仅列出可供参考的若干主要选题的领域和范围。申报者可以此为基础自行设计具体课题,也可根据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另行设计课题名称和内容,但必须符合《指南》指导思想和研究方向。一般请不要直接以指南所列课题为研究课题。 4.课题的研究要与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应用研究。力求“小、实、新”,课题研究内容重在创新,重在提出具有现实性、普适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路建议。鼓励开展成人教育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有针对性的政策研究,带有宏观、方向性的课题提倡区域间或全国性的合作。提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科学设计和创新。 5.课题申报面向全国,择优立项。凡我国成人教育工作者和热心成人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均可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 6.申报课题的负责人应具有的条件: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并能实际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能筹集经费和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并能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申报重点课题,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申报青年课题的负责人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 申请人同时只能申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的一项课题。以往承担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课题必须已按规定结题,未结题者不能申报。 7.“十一五”期间除第一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申报外,原则上每隔一年组织申报一次(即在“十一五”的第一年、第三年和第五年进行申报)。“十一五”规划课

女性社会地位论文

中国女性的地位问题,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它不仅是中国社会一个层面的一部发展史,更是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变化史。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下女性的地位问题: 从相敬如宾到男尊女卑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是《汉乐府》中脍炙人口的词句。它讲述的是一位女子的山盟海誓,充分提炼了自由恋爱的精神和敢爱敢恨的态度。 也许很多人是从琼瑶阿姨的作品中了解其中的情怀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情怀却出自先秦和汉代的历史背景。 我们可能印象中,古代就应该是充满了性别歧视和礼教压抑的,但其实这首诗就能反映出这种地位差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相敬如宾、至死不渝、相濡以沫等形容男女相敬相爱的词汇,就足见性别歧视本身始终存在于我们文化当中。 母系社会时妇女地位很高,之后夏商周妇女地位降低,春秋战国时期妇女地位更低,交易买卖实属平常,到唐朝时,因为武则天登基为帝,妇女地位又大大提高,甚至一度使得当时人人都渴望生女而不是生男,之后到清朝,妇女地位依然很低,到近代时,随着西方民主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的传入,妇女地位一步步提高,直到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应该说性别问题是带有社会性的,一方面是男性在社会分工中逐渐占据了非常主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跟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建立有关。但是即便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不能完全抹去那些自由浪漫的诗篇。 从先秦到汉唐,封建社会的如日中天,也从根本上淹没了诗句的美好意义。从而进入了一个男尊女卑、天经地义的时代。 女性物化及礼教的迫害 应该说,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对妇女的迫害和歧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男性在婚姻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男方在婚姻关系中占据绝对地位,对感情不忠的量刑差异也颇为巨大,更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女性本身被物化。 马未都先生在说中国古代家具的时候曾经提到《金瓶梅》中的一个章节:西门庆购买了两个丫环和一部拔步床而这两个丫环的身价加在一起还远不如一部床的价值组建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低下 这样的地位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妾”的出现,封建礼教的威力在于,通过等级观念,不但迫害女性,而且还在女性中设置阶层,通过这样的阶层来达到女性们自主迫害的局面。同样是女人,妻子的地位与丈夫并列为家长,而“妾”只能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摘要】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中的一个子问题,不仅关系到性别歧视而且关系到教育的公平甚至社会的公平,然而目前教育性别不平等这一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亟待解决。对此,我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调查数据,并结合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试图对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进行分析。本文将分为四大部分: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解决策略。在对概念进行解析时,我会以“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教育性别不平等,并阐述它在教育生活中的表现以便于人们更好地正视这一现象;在分析其影响因素时,我选择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女孩自身这四个角度进行剖析;思考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时,我会结合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来分析,因为教育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在探讨解决策略时,我将从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层面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性别不平等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性别歧视”和“教育不公”在我国古代父权制社会就已初见端倪,然而随着国家的一步步改革,妇女运动的解放,教育平等政策的颁布,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至少在我国边缘地区仍然很严重。这两个问题本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范畴,但将其结合起来看已是大势所趋。“教育性别不平等”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问题根源可追溯到古代。我国相关研究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并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广泛探讨,近些年,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人们也开始正视这一现象,不过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多学者们提出的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新的社会因素的加入导致这种不平等现象加剧,因此,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对此,本文拟从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分别是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以及解决策略。其中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是本论文的重点,而概念解析是为了下文写作的需要,使人们对“教育性别不平等”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分析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选择解决对策,只有明确了消极影响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最终破除性别不平等在教育领域里的偏见,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一、教育性别不平等概念解析 前面说到过,“教育性别不平等”包括“教育不平等”和“性别不平等”两个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 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男女不平等;现状;原因;对策 [Abstract] Nowadays, China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gap of the sex in every field is reducing constantly, but the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till exists.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bout China,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explored countermeasures which w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men and women tending to be equ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a;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目录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男女平等也仅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为平等而已,这并不表示他们已实现了完全的男女平等。那么,作为东方国家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又做地如何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虽然中国在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一)男女平等的含义 回望历史,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如,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应当指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1]。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等。1975年第一次世妇会《墨西哥宣言》对“男女平等”所下的定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1985年第二次世妇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则进一步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

浅谈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浅谈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摘要】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变化正在显现若干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它既受经济、政治、社会变革及科技文化知识发展的总量和速度等系统外部条件的影响使然,又受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和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变化演进的规律,有助于从总体上准确预测科学把握成人教育实践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脉络,在推进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成人;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未来社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中国成人教育要想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使自己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增强自己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那么我国成人教育在应对社会变化这个过程中,必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 多元化和多样化 在世界成人教育发展大潮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正日益增强,社会各个层面对成人教育的参与和合作将更加充分。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行业团体、职业学校、成人文化培训单位、民营办学机构乃至于广大企业,将在政府的提倡、政策的引导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广开财源,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有针对性地设计成人教育产品和多元化课程,强化服务功能,有效整合资源,从而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成人学习联盟及支持服务体系,为成人教育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使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办学规格呈多样化,既有多层次多规格的成人继续教育,也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有函授教育,也有自学考试,还有网络教育;有集中培训,也有实践考察;有学校培训,也有电教培训;有级别考试,也有职业资格认证等。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以教员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教学的内容着重于学员的应用,教学的组织方式既包括课堂的面授指导,更侧重于课堂外的观察、讨论、座谈、实验、实习、讨论、研究、协作、网上教与学的交流等,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提高教学的效能。办学形式多样化。按需要办学,如订单式培养、菜单式培养、套餐式培养、模块化培养等等。 2 开放化和产业化 按照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构想,政府将加大成人教育的开放和改革力度,使成人教育向所有成人、向全社会开放,机动灵活交替循环无始无终地为一切有教育需求的成人提供教育服务,从而成为21世纪成人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人教育从公益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复合型转化。面对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各类

[刘承昊-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把中国教育数据算错了,一错错了三年!]刘承昊

[刘承昊: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把中国教育数据算错了,一错错了三年!]刘承昊 关键字: 性别性别差距报告教育男女受教育比性别平等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2018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文/ 刘承昊】一周之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8全球性别差距报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对的,就是那个每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小镇举办年会的世界经济论坛。昨天,女权组织橙雨伞通过转译文本的形式,在微博上发布了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的中国部分。中国从2006年63名,降为2018年的103名。在一篇名为《149个国家,中国排名103?》的文章里,文章作者认为中国的排名倒退,是中国“吃了一嘴灰”。(某公众号文章,注:并非是橙雨伞的文章) 出于本能,我仔细看了一下报告中截取的数据,我开始怀疑这篇报告的真实程度。在这篇文章里,我无意以“中国被世界经济论坛黑了”这样的论调,来为中国“辩护”。我只想告诉大家这篇报告已知的硬性错误,可能的方法错误,以及最终带一点我的看法。如果要先说结论的话,那就是:以这篇有漏洞的报告为证据来评价中国的女权现状是不可信的。(想看错误的可以跳到【正文】)一、已知的硬性错误世界经济论坛这份报告将男女性别的社会差距分为四个维度:1.参与经济事务和就业机会(Economic participation andopportunity);2.接受教育(Education alattainment); 3. 健康与生存(Healthand survival);4. 政治赋权/女性的政治势力(Political empowerment)。(原报告截图)由于我本人的工作原因,我对第二部分的教育数据非常敏感。在我最近一周经手的亚太地区的教育数据而言,中国在“男童女童享受同样的教育机会”这件事情上,做的很好。但中国在这一部分的排名落在148个国家的111,这让我很诧异。(注意右上角的排名,英文版来自原报告,中文版来自橙雨伞)翻看这份报告的方法纪要(下图),报告内明确指出了三点:1.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UIS),是2018年10月截取的数据2.每一项数据的指标(变量):识字率,小学净入学率,中学的净入学率,高等教育的总入学率。每一个指标都会分别采集同一个时期,某个国家的男女数据,例如:阿富汗2017年的男性识字率和阿富汗2017年的女性识字率。3.计算方法:女性数据÷男性数据=女/男比。如果比值大于1,则直接视为该项满分(1.000分),如果比值小于1,则折算一个分数(我数学太差,应该是根据平均数和标准差折算,但是emmm怎么折呢,不管它)。(数据来源)(折算权重)这戳中了我的好奇心。 感谢您的阅读!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 实现男女平等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实现男女平等 [摘要]影响女性的男女平等意识强弱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本文从妇女的文化地位即受教育水平情况对于女性男女平等意识强弱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中国女性受教育的现状,以及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从而增强女性的男女平等意识,实现男女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女性受教育水平男女平等意识 有这样一部影片,叫《不要和陌生人讲话》。讲述了一个受到丈夫的反复殴打,生活痛苦不堪的女性,在多次忍气吞声后,终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了自己的人生权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讲述女性在遭受到丈夫的家庭暴力时,倾向于忍辱负重。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社会性别意识中的男女平等意识包括什么方面的内容。建立反映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体系是当今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任务之一。男女平等意识主要体现在:首先,它不再是以男性的眼光或男性的标准作为探索、解析、阐释男女平等的依据,而是强调女性的经验,强调女性的立场和女性视角,男女平等不是女性男性化。其次,它不否认两性间可能存在的深刻差异,“但它不假定这些差异就能说明妇女处于普遍明显的不平等和从属地位。相反,它坚持探索,不平等和从属的历史是怎样在妇女的认知和感情能力上,甚至在其身体体能上留下痕迹的。”也就是说基于此,它不再把差异看成是女人弱点的依据,而看成是可能形成妇女力量的源泉。 既然女性受教育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女性男女平等意识的程度,那么中国女性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情况如何呢? 数据表明,10年来,中国女性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两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女性平均上学年数1990年为4.7年,2000年为6.1年,两性上学念书的差距由1.9年减少到1.5年。城镇女性上学年数的均值为8.7年,比男性少1年,随着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重视,青年男女享有教育资源的差距明显缩小,30岁以下女性的平均上学年数,城镇为10.4年,仅比男性少0.3年,农村为7.0年,与农民的差距从农村总体的1.7年降到了0.9年。女性享有的继续教育机会增多。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中,有26.8%的人最高学历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的,比男性高2.2个百分点。有13.5%的女性近3年来参加了某类培训或进修,40岁以下城镇女性参加培训的比例达26.1%,城镇女性参加的培训以进修和专业职业培训为主,共占72.2%,农村女性参加的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占61.5%。在接受过进修或培训的女性中,有31.6%是自费参加的,其中城镇女性为41.6%,比城镇男性高4.7个百分点,培训经费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农村女性为36.2%,比男性高6.7个百分点。培训费用由国际项目提供的,

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

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教育是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便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无论身份与地位,无论贫富与国籍,一概可以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但纵观历史,其实不然,直至近代,女性教育才开始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并逐渐占据了人类教育中的一半比重,其地位也越来越不可或缺。而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圣人的时代,只空有“无类”的主张,却做不到真正的无差别教育,这从女性教育权利的被剥夺中可窥见一斑。 中国从父系社会时期开始,女性便一直处于附庸地位。生产能力的低下以及封建道德规范的束缚使得女子在古代社会一直处于劣势,其对于自身低下地位的反抗通常也不了了之。儒家礼教提倡男尊女卑,对女性的行为作出了“三从四德”的要求,这更进一步加强了男性社会对于女性权利的剥夺力度和对女性身份的贬低。由此,与身份地位相关联的教育也对女性关上了大门,中国产生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 虽然历史上不乏著名的才女,但她们与古代发达的男性社会相比,只不过是凤毛麟角罢了,她们的卓越才华经常得不到表现,不能获得深造的地位,更有甚者,受到男性的打压。而在古代社会,受到良好教育的女性大多分为两类——名门之后与青楼女子。前者因家庭环境良好,故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后者因生活环境较为无束缚,常与骚客迁人往来,杯盏之间才情毕露。但绝大部分的古代中国女子,还是被困于“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生活之中,纵是钟灵毓秀,也只眼看他起朱楼。 世事变迁,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兴办教会学校的权利,这为中国女性教育开辟了新道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同时这也是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的开端。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先进女性亦为谋求自身受教育权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海外留学。中国早期的女性留学生主要有两类,举家迁徙海外并在当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以及受在华传教士资助外出留学的女性。无论是教会学校或是海外留学,都为闭塞的中国以及守旧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了一丝曙光,中国女性的教育权也开始有了希望。 清末郑观应曾于1892年发表《女教》一文,表明中国应向西方学习,重视女性教育。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也曾经撰写《论女学》一文,尝试在女性教育方面有所发展,与维新运动相辅相成,以达到复兴中国的目的。二十世纪初,状元实业家张謇率先创办女子师范学校,采用“中体西用”的思想,使西方先进的女性教育与中国文明将结合,为我所用。虽然这所女子师范学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不可谓不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与尝试。 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真正的发展,是在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戊戌变法激起了中国人自己兴办女学的愿望,而辛亥革命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及三民主义的提出,推动了女

成人教育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成人教育行业现状调查研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5106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X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成人教育行业现状调查研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2015年版)报告编号:155106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4006-128-668、9、66182099 传真:9 Email:kfCir. 网上阅读:.cir./R_QiTaHangYe/65/ChengRenJiaoYuShiChangXuQiuFenXiYuFaZhanQuShiYu 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上的多元化以及办学形式上的多样化造成了招生的无序竞争和管理上的混乱。经济利益最大化驱动下展开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的生源大战,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改革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规X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我国的成人教育从最初的函授教育发展到广播电视教育再到今天的远程网络教育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几十年形成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已经在很多方面不再适应迅猛发展的成人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必将影响我国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健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研究

浅谈中国女性社会地位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到今,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其他国家的女性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过程。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变化影响 一、从古到今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 1、母系社会------“女主”地位 母系氏族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生产经验不足,所拥有的主要是以石器为主的极其粗糙、简陋的生产工具。同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大自然变幻无常,野兽出没,人类时常面临着生命的威胁,一个人根本无法独立生存。因此人们只有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在简单而合理的社会分工中共同抵御自然的侵袭,保证自身的生存。在这样的简单的社会分工中,男子主要从事狩猎、打鱼、防御野兽,妇女主要采集食物、生儿育女、缝衣做饭$狩猎!打鱼由于技术设备的限制,收获很少,而防御更使男子损失较多。女子从事的采集等工作安全系数要高得多,并且当时人口稀少,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使女子采集的收获颇丰,所以,女子在经济方面有很高的地位。女性牢牢地抓住了经济大权,从而也奠定了女性处于氏族群体核心的社会地位。母系氏族时代早期处于人类的婴儿期,人们的意识尚处于低级阶段,不知道两性生活与生育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女性的生育现象。人们看到大地可以生长植物,女性可以生出孩子,对其原因却一无所知,于是认为女性和大地一样有着生长万物的神秘力量,于是就把女性当作神来崇拜。这一时期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并且以其生殖能力和所掌握的部落经济权利而取得崇高的地位,女性受到人们“神’一般的敬仰。 2、父权社会-----“女奴”地位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制的形成,交换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个人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思想和认识也得到很大提高。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文明的进一步巩固,从根本上稳固了男性的地位,也进一步将女性从事的采集等行业边缘化,决定了女性地位被贬低的命运。直至社会发展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女性社会地位边缘化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女性的光辉时代一去不复返,男性逐步占据了社会的主导,甚至是全部,女性变为男性的附属。父权社会成为女性的“女奴’时代。 3、新民主主义时期--------打碎封建枷锁 五四运动是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状况的一座界石,它翻开了中国女性发展新的一页。自五四运动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社会状况得到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开女禁,兴女学,女性的潜力展现,社会地位与发展状况也得到相当的改善。新中国建立后,广大中国妇女终于获得了解放,形式上的解放。建国后,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发展状况得到了一个质的变化。首先,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女性首次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拥有了参政的权利。《婚姻法》的颁布,从根本上使广大女性得到了婚姻自由。《妇女权益保障法》给女性提供了一个正当维权的途径。其次,妇女与男子共同接受教育和参与生产,给了女性自身发展与独立的机会,女性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情形堪虞。 4、社会主义时期--------男女平等 改革开放后,女性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宪法和其他法律进一步规定妇女有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并切实保护妇女政治权利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妇女与男子享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日期:2015-01-06 12:19:00作 者:|打印 在中小学开设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就是把性别平等的理念介绍 给孩子,把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开始体验男女齐头并进的“好”字才是男女平等和人类社会的本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壁垒,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性别平等光彩,让具有性别平等信仰的孩子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未来力量。 我们的脚步即将迈入2015年。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时任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年来,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历史地融入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步得到传播。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中国性别文化的发展状况,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促进性别平等法律政策体系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性别平等发展的历史进程。 落实国策应培育儿童男女平等文化信仰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探索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途径,既要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上着手,通过政策引领使先进性别文化落地生根,更要从文化观念的积极改革上着力,通过观念更新对“男尊女卑”的腐朽性别文化进行反思,强化“男女平等”先进性别文化的精神价值,增强先进性别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男女平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成为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此,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在全社会持续广泛深入地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不断改造成人思想观念中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另一方面要将男女平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塑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 关于公布2019年全国优秀乡土课程 遴选结果的通知 农村成教〔2019〕7号各会员单位、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鼓励引导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根据《关于遴选全国优秀乡土课程的通知(农村成教〔2019〕4号)》要求,共收到参选课程307门,其中纸质课程261门、视频微课46门。经组织专家评审和遴选公示,决定遴选广州市番禺区社区教育中心《行学驿站》等10门课程为十佳优秀乡土课程,决定遴选北京市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顺义各村村名的由来》等98门课程为优秀乡土课程。(名单见附件,查询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d217787837.html,) 希望入选优秀乡土课程所在单位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乡土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为标准,努力开发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乡土课程工作经验,持续提升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附件:2019年全国优秀乡土课程名单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 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9年8月1日

附件: 2019年全国优秀乡土课程名单 序号申报单位课程名称 十佳优秀乡土课程 1广州市番禺区社区教育中心《行学驿站》 2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社区教育中心《苗木种植技术》 3南京开放大学《金陵竹刻》 4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怎样写楷书》 5启东市海复镇社区教育中心《启东地方文化通俗读本》6江阴市青阳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学陈惠平做麦秆画》7高邮市龙虬镇社区教育中心《小龙虾生态高产高效养殖技术》8句容市宝华镇社区教育中心《宝华之古树名木》 9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社区教育学院《蓝色西海岸》 10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湖羊规模养殖技术》 优秀乡土课程 11北京市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顺义各村村名的由来》 12肥西县官亭镇社区学习中心《教您四季养生》 13靖远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话靖远说文物古迹》 14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沥记忆》 15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教育局《璀璨儒乡魅力九江》 16中山市永宁社区学院《身体教育课—人体博物馆》17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红星社区《嘹罗山歌》 18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教你如何做壮锦口金包》 19澄迈县国家级职成教育创建办《妃子笑荔枝栽培管理技术》20长沙县榔梨街道社区学校《我的家乡》 21长沙社区大学马王堆社区学校《马王堆漆器》 22长沙社区大学黄兴镇社区学校《同唱浏阳河》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全解

华南师范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办学形式:业余 年级:2014级2班 班别:校内 姓名:钟敏贤 学号:32号 论文题目: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的现 状与思考

评语: 评分: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一、我国女性就业现状及表现分析 (5)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5) (二)职业选择范围狭窄 (5) (三)职业待遇不平等 (5) 二、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6) (一)我国经济利益关系影响 (6) (二)传统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 (6) (三)女性自身的因素 (7) (四)国家法律的薄弱 (8) 三、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相应对策 (8)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政府干预力度 (8) (二)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的机构 (9)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9) (四)合理设置适合女性专业,增强女性就业砝码 (9) (五)提升素质,加强女性就业竞争的基础条件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女性从业是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的保障,而女性拥有独立经济地位是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基础。做好女性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体现在性别差异上便是女性“就业难”问题相当突出。现实生活中,受性别歧视影响,妇女就业的平等权利难以保障,就业机会及福利待遇不公是女性面临的最大经济困扰。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对于女性劳动者来说,身体因素、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甚至是性别,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要解决中国女性就业的难题,不能仅从某个角度考虑,而是从多方面入手,抓住主要矛盾,例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制定对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将从女性就业现状、就业歧视原因、消除就业歧视等多方面讨论女性就业歧视中的问题。 关键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

精心整理 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教育是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的重要手段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便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无论身份与地位,无论贫富与国籍,一概可以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但纵观历史,其实不然,直至近代,女性教育才开始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并逐渐占据了人类教育中的一半比重,其地位也越来越不可或缺。而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圣人的时代,只空有“无类”她两类,无论教育权也开始有了希望。 清末郑观应曾于1892年发表《女教》一文,表明中国应向西方学习,重视女性教育。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也曾经撰写《论女学》一文,尝试在女性教育方面有所发展,与维新运动相辅相成,以达到复兴中国的目的。二十世纪初,状元实业家张謇率先创办女子师范学校,采用“中体西用”的思想,使西方先进的女性教育与中国文明将结合,为我所用。虽然这所女子师范学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不可谓不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与尝试。

精心整理 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真正的发展,是在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戊戌变法激起了中国人自己兴办女学的愿望,而辛亥革命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及三民主义的提出,推动了女子教育的普及。 1898年,经元善等官员开办经正女学堂,梁启超为其起草《倡设女学堂启》及《女学堂试办略章》,可惜不久后关闭。1902年,蔡元培开办上海爱国女学。此时的女性学堂多为私人兴办,未获统治者的直接肯定。 至1906年,慈禧太后下令“振兴女学”,次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及《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这意味着中国女性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国教育制度的范畴,中国女性的教育权终于获得 至1920方针》

当代女性地位调查研究报告

从工作家庭冲突方面探讨当代女性地位的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性别问题古今中外一直都存在。研究性别问题就不得不提女权主义这个词。女权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介绍到我国。当时的学者根据西方的女性运动发展和中国传统“封建家长制”的社会背景将feminism这个英文词汇翻译为女权主义。然而中国女性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被几千年来传统的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约束着。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历经母系氏族时期、父系氏族时期、奴隶制时期、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在女性主义的进入到中国之前的时期里,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是在降低的,悠久的历史压迫和奴役已经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潜意识里对女性地位“低下”的认同。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人对待女性的看法也在改变,特别是早期的一些革命参与者。毛泽东同志就妇女解放的思想曾发表过多篇文章,仅1919年就超过20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国民素质也得到了整体的提高。西方女性主义思想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同,这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女性对自我本身的看法变得更加肯定和越来越注重自我实现。但在男性主宰的传统社会中,社会性别意识形态期待着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女性在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但相应地,女性对工作相关需要的增加,限制了她们对家庭角色的参与和贡献。在我国,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家庭中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也超过70%,但是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城镇家庭的家务劳动分工具有“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特征。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女性工作的高比例都没有改变家务劳动分工的状况。 职业女性必须面临家庭工作之间的冲突,在家庭家务分工中(也包括非职业女性)又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中国女生的社会地位低下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女性主义的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同。 一、国外文献综述 在人类社会研究中,对于人权这个概念的研究已经有200多年了,但最初的人权并不包括女权。在18世纪,欧洲地区在宗(新)教伦理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出了资本主义精神【1】,

女子教育

中国教会女子教育 一、教会女子教育在中国的产生 大家知道中国的女子教育始于什么时候吗? 有人会说,中国到近代才有女子教育,有人会说,那古代也有很多才女啊,比如说李清照、苏小妹等,是不是那时候就有了女子教育呢?我会说,是的,女子教育一直都有,但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社会上是没有专门为女性开设的学校。据资料记载,近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是经正女塾(也称中国女学堂),于1898年在上海开学。但这是一个生命力不够顽强的学校,两年左右便关闭了。而在这之前,外国教会于1844年,在中国内地开办了宁波女塾。宁波女塾由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女传教士爱尔徳赛女士开办,是中国内地办女学的开端,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们可以说,教会在中国办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女子教育的发展。同学们打开课本304页表10.1,我们发现从1842年到1860年建立的38所教会学校中就有16所女校,可见,女校已占相当大的比例了。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教会学校有:北京贝满女中,北京培华女中,上海圣玛利亚女校,上海徐汇女校,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华南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 就这些现在看似不出名的学校却培养出许多成就非凡的文学家。大家都知道冰心(贝满女中和协和女子大学),林徽因(北京培

华女中),张爱玲(上海圣玛利亚学校)吧?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曾经就读于哪些学校吗? 二、教会女子教育艰难发展的原因 我们不难想象,在那个时代女子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从教会女子学校的招生情况可见一斑。这里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首要原因是受中国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影响; 《红楼梦》里黛玉、宝玉吟诗作对时,贾母一句女子无才便 是德,黛玉便再也不在贾母面前表现自己的诗词才华了。足 以见得女子教育的地位。 (2)其次是中国的门户刚刚开放,国人对西人的文化教育生活还很陌生。国人甚至不把西学看做正统教育,所以对女子学校 的开办不以为然; (3)最重要的是西方列强以鸦片和大炮与中国人民相见的,这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和仇恨。尽管传教士是以慈善的面 目出现的,但要消除中国社会对教会教育的疑虑还必须费一 番努力。1844年,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女传教士爱尔徳 赛女士创办宁波女塾时,便引起当地民众的种种猜疑。 三、教会女子教育的课程 大家一定很好奇,教会女子学校都教女学生们什么呢,也就是说,她们将学习什么课程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探讨起来,我想,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困惑,不

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朱新均 尊敬的各位来宾,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教育包括成人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各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就我国这一重要教育30年来的发展做一回顾和展望。 一、成人教育发展及现状 (一)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恢复调整阶段(1978~1986)。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使成人教育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各地普遍开展了扫盲教育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 ——198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对青壮年职工思想政治和文化技术补课。 ——干部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也得到初步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在邓小平同志的批复下,中央电大开始筹建并成立;对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了审批、复查和验收;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四地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了自学考试制度;普通高等学校在恢复办学和招生的基础上,通过夜大、函授等形式,举办了作为学历补偿性质的成人高等教育。 2.改革发展阶段(1987~2001)。1987年6月23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方针、政策、任务、措施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在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和《决定》的推动下,成人教育进入了改革发展阶段。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特别是为适应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需要,成人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人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为21世纪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奠定了基础。 ——成人教育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上;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根据劳动者的生产工作实际和成人学习特点进行调整、规范和改革;地方、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广大从业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岗位培训和社会化培训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成人教育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从中央到县以上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普遍设立了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加强了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和服务。 ——将到20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列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了扫盲工作力度。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成人高、中等学历教育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评估和学校布局及专业结构调整;开展了高等职业教育、电大“注册视听生”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 ——推进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模式,不断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引导和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