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

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体重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

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技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性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思维)

2.情感与意志的发展(情感、意志)

3.个性发展的特点(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是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其中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性格主要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气质和性格共同对一个人的能力产生影响。能力的发展有块又慢,不同个体有高有低)

个性倾向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进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一、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

1.社会适应

2.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

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一、运动教育

1.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质、健康)

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健康、娱乐)

3.课余体育训练→(提高成绩)

4.课余体育竞赛→(优胜)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1.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2.家庭中的体育

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一、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

学校体育目标集中体现人们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编制,体育教学实施,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课余运动训练开展中的体育价值的理解,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的具体化。

1.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二、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

汉语中通常将“目的”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想要获得的结果”;“目标”则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目的”带有最终的意思,而“目标”则带有层次性、阶段性。

整个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是: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运动竞赛目标、课余运动训练目标等。

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学生的需要

⑴从内容维度上看,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⑵从时间维度上看,包括学生当前的需要和学生长久的需要。

⑶从学习的性质来看,包括学生天赋的自发需要和学生在后天体育构成中形成的自觉需要。

2.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对学校提出的要求。⑴从时间的维度来分,可以分为:社会的现实需要与未来需要;

⑵从空间上来分可以分为:家庭、社区、民族、国家的需要。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学校体育主要是在室外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和运动教育,强调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正确态度行为的形成等。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是体能的练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及参与运动的行为。

一般认为体育学科具有一下功能:

①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②提高学生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③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

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智育活动效能。

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⑥传承与发展体育文化。

体育价值观:人们在制定与实施学校体育是的态度与选择,常常表现为强调体育的某些功能,弱化或忽视某些功能。学校体育目标是制定、设计、实施、评价学校体育的人的某种体育价值观取向的具体体现。

二、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

1.“普遍性目标”取向

2.“行为目标”取向

3.“生成性目标”取向

4.“表现性目标”取向

三、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

学校体育的目标对于体育实践的指引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目标应十分明确,应让不同的人从学校体育目标中对所期望的结果获得相同的理解,这样,目标才能发挥作用。

第四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一、我国学校体育目的

我国学校的体育目的: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者和保卫者。

二、学校体育目标

1.目标

学校体育目标为(总目标):①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②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③形成运动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④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⑤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⑥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高中—类似学校体育总目标)

②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③课外体育目标

第五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体育与健康课

2.课外体育活动(它包括早操(早锻炼)、课间操(课间活动)、群众性的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

3.其他体育健身活动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对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二篇体育课程与教学

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的含义

1.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

2.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

3.课程即学科内容

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体能,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和美育课程相配合,共同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

二、体育课程的概念

1.体育课程是一门学科(体育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学课程。体育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配合德智美全面发展,并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特殊课程。)

2.体育学科是活动(体育课程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额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三、体育课程的特点

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

2.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

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

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

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1.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

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身体肌肉需要预热,称为热身运动)

3.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体能: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性)

体能包括两个方面:

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体成分;

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性及反应时。

二、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1.特殊的认知领域—身体认知

2.体育课程对促进非智力因素的特定作用

三、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四、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体育课程的编制

一、体育课程设计阶段

体育课程设计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

体育课程编制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我国的体育教育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制定出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内容标准、方法与组织及评价的方案。

二、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在体育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角色。

另外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⑴安排课程表,明确体育课程内各教学内容的开设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⑵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⑶研究所教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

⑷选择并确定与学生学习风格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⑸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进行规划;

⑹组织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⑺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并及时改进。

三、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在具体实施中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

第四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一、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体育课程理念是人们对体育课程的价值认识与追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体明确指向

性的体育课程的认识与观念体系。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①体育课程的改革②体育教学方式的变化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将体育课程学习标注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领域)

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3.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5.跟君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体育课程实施: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从体育课程实施内部看,包括体育课程采用、体育课程调适、体育课程应用三个环节。体育课程实施是复杂的、系统的和整体的,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有着许多不可预期性和不确定性。

1.现实性

2.适应性

3.创造性

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

2.相互适应取向

3.创生取向

二、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3.重视发展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4.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1.起始阶段

2.实施阶段

3.维持阶段或称制度化阶段

第三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

1.制定合适的实施计划

2.开展交流

①与体育教师们交谈②实行开门政策③进行态度调查④自由交换意见

3.提供支持

二、提高人们的参与积极性

1.充分依靠全体参与者共同协作

2.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

3.以发展的观点对待体育课程改革

4.掌握体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时机

第六章体育教学

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一、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

强调体育教学的双边性、教育性、技能传习。

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

1.体育教学的本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形式的过程。

⑴从认识论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⑵从结构轮的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发展体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培养能力、发展学生智能和体能的多层次的动态变化过程;

⑶从控制论与信息论角度看,体育进行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

⑷从教育心理学看,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为基础的全面心理活动过程和以能力为核心的统一培养、塑造和发展过程;

⑸从运动生理生化的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又是遵循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和人体运动适应规律,发展学生的体能过程;

⑹从社会学角度看,体育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学生个性的社会性教育过程。

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⑴身体直接参与

⑵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

⑶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

①分析教学对象

②分析体育教学内容

③编制体育教学目标

2.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①整体性②连续性③层次性

3.体育教学目标陈述

①明确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③规定练习条件

②准确使用行为动词④说明预期结果

4.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

①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⑤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

②有教育价值⑥合理的目标分类

③目标描述要准确⑦及时调整

④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

1.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体育教学内容的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

2.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①身体运动性

②健身性

③娱乐性④非阶梯形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1.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⑴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体育教学目标是选择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的手段。)

⑵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①基础性②实用性③兴趣性④科学性

2.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

⑴用教育的观点审视现有的体育素材

⑵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整合

⑶选择运动项目

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

⑸可行性(实施的条件)分析

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①根据体育教学目标②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④根据教师的条件

2.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①整体性②启发性③灵活性

三、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1.语言法

①讲解②口令与指示③口头评价④口头回报⑤默念与自我暗示

2.直观法

①动作示范②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③采用多媒体技术④助力与阻力⑤定向与领先

3.完整法与分解法①完整法②分解法

4.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①强化概念法②转移法③降低难度法④信号提示法⑤外力帮助法

5.游戏与竞赛发①游戏法②竞赛法

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直观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完整法: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分解法: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用动作中产生的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

游戏法: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

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联系的方法。

四、现代体育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4.合作式学习法

2.探究式学习法 5.领会教学法

3.发现式学习法

第五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1.行政班

2.男女合班分组或单班男女分组

3.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分班

4.小班化教学

二、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1.同质分组

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用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

2.异质分组

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个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二、体育课组织与管理

1.学生学习体育动机的激发

⑴使学生感到自身的重要性

⑵明确目标

⑶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2.体育课堂纪律的维持

⑴制定规章制度

①合理性②清晰明了③可实施性④一致性

⑵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①建立课堂常规

②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③慎用与巧用批评与惩罚

④合理使用指导与指令

⑤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

⑥提高学生的自我期待值

⑶体育课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体育教师有指导的责任

②合理设计体育教学过程

③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

④及时而恰当的反馈

第六节体育教学设计

一、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

1.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2.负荷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3.具有实效性

4.负荷学生的运动兴趣

5.具有科学性

二、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

1.水平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

①整体性②连贯性③灵活性

2.水平教学计划制定的步骤

P120-121

三、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

1.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意义

①单元教学计划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②单元教学计划是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

2.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步骤

①根据水平计划的各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及内容标准,全面确定单元教学计划的学习目标。

②从水平计划的每一个学期内容集群中,确定出一项或一组学习内容,并将其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

③根据这一项或一组学习内容的结构和特点,确定学习步骤,并对各步骤的课时进行分配。

④在单元教学计划中安排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内容,以起到对主要学习内容的补充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⑤制定出单元教学计划。

四、体育课教案设计

1.编写体育课教案应考虑的问题

①确定课的目标④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

②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⑤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

③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⑥教案力求简单明了

第七节体育学习评价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

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

①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②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④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

①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②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

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效果

二、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1.体能的评价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3.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

5.健康行为的评价

三、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

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实施

①采用多元评价标准

②提倡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2.体育学习评价方法的实施

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体育达标测验,如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评定学生运动能力的达标程度。定性评价则一般是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情况给与等级制评定。

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②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③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3.体育学习评价形式的实施

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

第一节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

一、学习的含义

广义学习一般是指个体、以经验的获得来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或生活条件的活动。狭义学习是指在学校教学情景中,学生有目标、有系统、有组织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能力的过程。

二、体育学习的含义

体育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体育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即包含了技能学习,也包含了认知学习、社会学习、情感培养等等。

三、体育学习的特征

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3.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

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5.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四、体育学习的过程

1.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

⑴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

依据和借鉴加涅的有关理论,结合体育学习的特点,认识和了解体育知识、技术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构,对提高体育学习的效率,改进体育教学设计,探索体育学习和教学的策略,提高体育学习和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⑵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阶段划分

其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作业)和反馈八个阶段。

2.运动技能形成过程

⑴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特点

①认知与定向(动机的激发与尝试阶段)②联系形成阶段③自动化熟练阶段

⑵运动技能的保持

运动技能一旦形成,便不易遗忘。原因:

①运动技能是通过大量练习之后获得。

②连续性的运动技能不易遗忘。

③运动技能保持主要是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

第二节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

一、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

1.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

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2.体育学习策略的构成

①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心理激活、制订计划、监视、调节等策略)

②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选择性注意、复述、练习、精细加工等策略)

③体育学习的运动技能形成策略

(认知和定向阶段的练习、练习形成阶段的练习、自动化熟练阶段的练习等策略)

④体育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

(体育学习的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寻求他人支持等策略)

二、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

⑴指向性⑵调控性⑶操作性⑷灵活性⑸综合整体性

第三节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一、指导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1.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

①学生的年龄特征④学生的动机水平

②学生的智力水平⑤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

③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

2.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外部条件

①体育教师因素

主要通过下面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体育教师的策略教学与指导的意识、体育教师的策略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②体育学习内容的难度

③教学环境因素

④学习时间和反馈调节

二、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①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②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③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

④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

⑤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

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八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事物的总称。

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体育学习内容的直接来源。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课程: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潜在性

3.多质性

二、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1.根据来源分类(校内体育课程资源、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2.根据存在方式分类(显性体育课程资源(物质形态)、隐形体育课程资源(精神形态))

3.根据功能特点分类(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

4.根据形态分类(①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主要包括竞技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等②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③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1.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意义(p161)

2.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

⑴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

⑵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

⑶降低负荷要求

⑷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的特点

3.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因素

对现在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修改内容—去掉不适合学生整体健康发展的、复杂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⑵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调整器械规格,改变器械功能等。

⑶简化技术战术—降低需要经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和较高体能和技术水平才能完成的技术战术要求。

⑷改造场地器械—使场地器材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能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

以嬉戏娱乐为主、竞赛为主、配合节庆习俗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课程。

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运用

1.郊游、远足、野营等野外活动;

2.体育舞蹈、健美操;

3.旅游登山;

4.攀岩。

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现有器材设备的开发与利用

2.对现有场地蛇似的改造

体育场地的改造和开发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

⑴在标准的篮球场边线外安装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供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选用。

⑵制作无板多圈简易活动篮架,或把篮圈直接安在墙上。

⑶利用篮球场地或排球场地进行小足球活动。

⑷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地,使其成为软式排球。

⑸合理利用小型羽毛球、板羽球场地。

⑹合理利用小型健身房。

⑺雨天可利用课桌拼接乒乓球台。

⑻降低体操器械的高度。

⑼综合运用运动场区。

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体育教师

二、学生

三、其他人力资源

第三篇开外体育

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⑴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⑵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

⑶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⑷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生体育一时的形成。

⑸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⑹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目的任务的多向性

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二、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三、俱乐部活动

四、小团体活动

五、个人锻炼活动

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一、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

1.全校性活动计划

2.年级活动计划

3.班级活动计划

4.俱乐部活动计划

5.小团体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1.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

2.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

3.编制实施方案和落实操作

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①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②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③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共同点

①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②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③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联系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不同点

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②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③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一、学校运动队

二、基层训练点

三、体育特长班

四、体育俱乐部

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一、运动队的组建

1.确定训练项目

2.参训运动员的选拔(身体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

3.指导教师的配备

4.规章制度的建立(训练制度、奖惩制度、比赛制度、教练员责任制、学习检查制度)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p194-200)

1.年度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制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全年计划)

2.阶段训练计划

3.周训练计划

4.课时训练计划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1.身体训练

2.技术训练

3.心理训练

4.战术训练

5.品德与作风训练

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1.重复训练法(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规定适量的练习负荷)

2.变换训练法(明确目的和任务、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目标确定各站的内容和站的数量、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负荷、组合和变换循环练习的形式)

4.竞赛训练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运用时机)

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变换训练法:是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动作的组合)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竞赛法:是指运动员在比赛的条件和要求下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五、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

1.身体训练水平的评价

2.技、战术训练水平的评价

3.运动成绩的评价

4.运动员输送率的评价

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第一节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科学习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

1.基础学科的学习 3.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学习

2.体育自然科学的学科学习 4.体育技术学科的学习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

1.思想性

2.伦理性

3.实践性

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一、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

1.结合体育理论教学进行教学见习

2.教学计划中的教育见习

3.教育实习中的教育见习

二、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

1.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2.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

3.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①院(校)教育实习指导委员会

②各系教育实习指导小组

③实习队指导小组

4.教育实习的内容与方法

①体育教学实习(即试教)

②课外体育活动实习

③运动竞赛和运动队训练的实习

④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工作的实习

5.教育实习中的教学研究

①教育实习中的专题研究②教育实习中的调查

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一、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1.是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

2.是体育知识更新的必然要求

3.是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二、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p268)

三、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机构p268

四、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模式

1.岗前培训

2.院校培训(学位课程培训、短期进修培训)

3.校本培训(p270“校本”与“院校培训”的区别)

五、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

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1.终身学习的概念

2.终身学习的特征①平等性②终身性③生活性④发展性⑤理想性⑥主体性

二、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

2.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是其知识不断更新的必要

三、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1.终身学习体系的内容

①学习进程的终身性④学习型组织的普遍性

②学习机会的开放性⑤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③学习者的主体性

2.构建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

①营造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③为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②建立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保障机制④加强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建设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术语解释: 1.对称型:P18一个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合,称为该结晶多面体的对称型。 2.单形:P26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合。 3.类质同象:P69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能保持原有晶格,只是晶格常数稍有改 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同质多象:P67相同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能形成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这种 现象称为同质多象现象。成分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称为该成分的同质多象变体。 5.配位数:P66在晶体结构中某质点周围与该质点直接联系的质点数,称为该质点的配位数。在离 子晶体中,与某离子联系的异号离子或分子数,即该离子的配位数。 6.二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有两个被占据, 称为二八面体结构。 7.三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全被占据,称为 三八面体结构。 8.层理:P70通过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方向)的变化而显示的一种 层状构造。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9.细层:P70层理的最小单位,厚度很小,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小于1毫米,成分常常很均一。 10.岩浆矿物: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又称原生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 石石英等。也包括部分岩浆作用晚期析出的富含挥发分的矿物,如电气石,萤石等。 他生矿物:多半是由于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使其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次生矿物:在岩浆岩形成后,由于受到分化作用或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原生矿物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新矿物,橄榄石---蛇纹石、伊丁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钾长石-----高岭石。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所谓自然产出是指地球中的矿物都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11.岩浆分异作用:P51分异作用是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 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岩浆分异作用是其中的的一种,这种作用是岩浆结晶之前,仍处在均匀液态的情况下发生的分异作用。它可以发生在地壳深处(即深处分异),也可以发生在岩浆侵入和喷发的过程中(即就地分异)。这种分异是通过熔离、扩散、气运的作用来完成的。12.结构成熟度:又称物理成熟度(physical maturity),是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 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砂岩中分选性、磨圆度及粘土(杂基)含量都影响其结构成熟度,他一般随再搬运次数和搬运激励的增加而增加。砂岩的结构成熟度通常与成分成熟度协调一致。终极结构状态是指无基质,分选,磨圆都极好的的一种状态,应该是碎屑为等大球体,而且还应为颗粒支撑类型的化学胶结物填隙。即结构成熟度的高低应反映在碎屑的分选性的磨圆度上,以及粘土(或杂基)的含量上。 13.矿物成熟度: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的比例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稳定矿物含量称为矿物的成熟度。 矿物成熟度高,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长,反映经过长时期的搬运、缓慢的堆积环境和长期处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反之,矿物成熟度低,说明外力作用的时间短,反映快速搬运、快速堆积的环境和长期处在干旱寒冷的环境。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3.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4.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受变异的岩浆。 5.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石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石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 7.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石、磁铁矿物及玻璃质 8.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石微晶呈平行排列。 9.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

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10.里特曼指数:δ=(K2O+Na2O)2/(SiO2 -43)(wt%)δ<3.3 者称为钙碱性岩,δ=3.3-9 者为碱性岩,δ>9 者为过碱性岩。 11.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3.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的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 14.包橄结构:橄榄辉石岩中,常见到大的辉石晶体内,包含有许多被溶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石颗粒 15.文象结构: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这些石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 16.环带结构:常见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以斜长石最常见(图3-4)。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有不同的端元组成而形成环带,镜下显示不同的消光位。可出现An 分子由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正环带,也可出现反向变化的反环带及交替变化的韵律环带。 17.镁铁矿物:矿物中FeO、MgO 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 18.蛇绿岩:蛇绿岩是代表由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熔岩/细碧岩和伴生沉积物--放射虫硅质岩、远洋粘土和有孔虫灰岩组成的一套

体育老师说课及面试题

说课的内容和基本步骤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一般可以分为备课以后、上课以后和评课以后的说课三种形式。 此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主要采取“备课以后的说课”形式,即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备课时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设想以及估计学生的达标程度和盘托出或进行演示,供专家们评说。说课的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材阐说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大纲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说明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说明老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这样学”。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用到哪些教具。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和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教学过程说明和演示 主要说明和演示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层衔接和教学环节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四、板书说明和演示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或进行展示。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测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 一、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2、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3、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一、矿物学知识 1、矿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的原则与体系,按化合物类型及化学键性质将矿物分为 五大类,再根据阴历自己络离子的不同分类分为: (1)含氧盐类,包括:硅酸盐类(橄榄石、石榴石、十字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盐类(石膏、重晶石等),磷酸盐 类。 (2)氧化物和亲氧化物大类,氧化物(赤铁矿Fe2O3、石英、磁铁矿等),亲氧化物(褐铁矿)。 (3)卤化物类,氟化物(萤石),氯化物类(食盐)。 (4)硫化物类(方铅矿PbS、闪锌矿、黄铜矿CuFeS2、黄铁矿)。 (5)自然元素类(自然流、石墨吗)。 2、矿物的命名: (1)依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 (2)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方解石、橄榄石。 (3)依据矿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石榴石,十字石。 (4)依据矿物的两项突出特征命名,如方铅矿、黄铜矿。 3、常见造岩矿物的特点: (1)橄榄石:结构式:(Mg,Fe)[SiO4],单晶体柱状,橄榄绿色,随含铁的量而不同。晶体呈短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富镁的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色深,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断 口油脂光泽,硬度7,不完全解理,常见贝壳状端口。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陨 石和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2)普通辉石: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为56。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中等解理,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硅酸盐矿物,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由硅氧分子链组成主要构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或正交晶系。 (3)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的晶体呈长柱状,横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体,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针状或纤维状。颜色绿黑至黑色,有玻璃光泽。条痕白色略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或56°。摩氏硬度5-6,比重3.1-3.4。 (4)斜长石:白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86度,相对密度2.61—2.76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 5)正长石,AlSi3O8],单晶呈短柱状或厚板状,有两种结晶习性:多呈粒状集合体。肉红色或浅红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90度,相对密度2.57. 黑云颜色为黑色、深褐色,有时带浅红、浅绿或其它色调,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黑色则 呈半金属光泽。硬度2-3,比重3.02-3.1。解理:解理极完全,条痕:白色略带浅绿色(6)石英:SiO2, 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外观常呈无色、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变动于 2.22~2.65之间。极不完全解理。条痕白色。 二、偏光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 1、原理: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 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

一年级考试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年级考试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要点整理 1.通过复习整理,牢固掌握第一、二单元的数学知识。 2.通过生活中有时间顺序的“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的连贯情节,建立加减混合的数学模型,会熟练进行1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 3.能够进行11~20数的计数与表达;能把数分拆成“十和几”;掌握20以内数的序列,了解单数和双数,会一组一组地数。 4.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5.会通过实际操作,建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算法模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6.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7.能阅读和理解描述情节的文字,口头编应用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8.巩固前两个月已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 9.两步计算式题要先在下方写出第一步的得数。 10.会对应用题进行分析。 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知识 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 18 17 ······

2个2个的数:0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正数、倒数或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 5个5个的数:05 10 15 20((正数、倒数都要会)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3.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4.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受变异的岩浆。 5.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和辉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 7.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磁铁矿物及玻璃质 8.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微晶呈平行排列。 9.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

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10.里特曼指数:δ=(K2O+Na2O)2/(SiO2 -43)(wt%)δ<3.3 者称为钙碱性岩,δ=3.3-9 者为碱性岩,δ>9 者为过碱性岩。 11.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3.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的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 14.包橄结构:橄榄辉岩中,常见到大的辉晶体,包含有多被溶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颗粒 15.文象结构: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中,这些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 16.环带结构:常见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以斜长最常见(图3-4)。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有不同的端元组成而形成环带,镜下显示不同的消光位。可出现An 分子由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正环带,也可出现反向变化的反环带及交替变化的韵律环带。 17.镁铁矿物:矿物中FeO、MgO 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类、辉类、

潘绍伟第三版学校体育学(体育课教学)考研知识点

体育课教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指通过理论讲授、讨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或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3、新授课:是指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课。 4、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动作、练习、技战术等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 5、综合课:是指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课。综合课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如篮球)的新授与复习的组合,也可以是 不同教学内容(如篮球复习与武术新授)的结合。 , 6、考核课:是指以检查学生阶段学习或学期学习成果,并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考核的一种课,主要是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 与健康知识的全面考核。 7、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与实践的分配等。 8、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 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9、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各项练习之和)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一节课中学生实际进行身 体练习的时间。 10、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以及机体反应的程度。 11、生理测定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血成分、体温、心电图、肌电图等)来确定和测出学生生理负荷的手段或方式。运动负荷的测定一般采用手测脉搏或遥测心率方式进行。 12、心率测定法:是在一节体育课中按时间间隔或活动前后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掌握与分析学生在课中心率变化情况的方式或手段,以此推断生理负荷是否合理。 13、心率指数的计算公式:心率指数=课中安静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 14、备课: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5、集体备课:是指体育教研室(组)或同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学年、学期或单元教学前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的备课形式。 16、个人备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对课的思考、设计和实际准备的过程。 17、体育课的分析: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对体育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8、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9、健康教育:是指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0、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2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这一类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人文素养,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1)体育知识包括体育文化知识,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运动项目的价值、功能、特点、规则、技术与战术、比赛的 组织与观赏等。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的形式。 2)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具体选择安排课程教学。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在三个学 年专门安排健康教育的学时与内容,另外应根据学生所选学的运动项目,讲授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一般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类型。 2、简要说明确定体育实践课结构的依据。 ^ (1)学生生理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一是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即集体工作能力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准备部分; 二是机体工作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称为基本部分;三是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机体在进行比较长时间 的身体活动,承担比较大的运动负荷后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这一阶段称为结束部分。 (2)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变化的规律。在体育课准备部分,学生体力比较 充沛,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随着学生承担运动负荷时间的加长、集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其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下降。 (3)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对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合理地确定与安排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学生的机体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适宜的工作水平,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一、复习课文 1、《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 2、《那一定会很好》详细地讲述了一粒(种子)变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不断(树立新目标)、努力(实现愿望)的形象,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追求)、(不断努力),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 3、《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主要写了(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游戏时,被一头大黄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进行了一次“旅行”,(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鼓励)和(帮助)红头,最后(红头)终于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飘扬之间要(互相帮助),遇事要(沉着冷静)。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游路线图:牛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巴4、《一块奶酪》写了蚂蚁队长在搬运粮食前下达了(不许偷嘴)的禁令,后来在搬运奶酪时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将拽掉的奶酪渣分给(年龄最小的蚂蚁)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弱小)和蚂蚁们(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背诵 背诵: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4、5、11自然段;2、《那一定会很好》第2、7、12自然段;3、《在牛肚子里旅行》第7、11、13自然段;4、《一块奶酪》第5、6、11自然段。 三、听写 火柴围裙可怜几乎哪怕暖和火焰蜡烛亮光烛光告诉离去温和赶紧 寒冷痛苦清晨乖巧旧年饥饿富人喷香橱窗明晃晃蜷着努力手推车 缩成茎叶锯子斧子吱吱嘎嘎拆了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答应做梦救命 来得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消化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偷偷地一骨碌 牙齿细嚼慢咽胃悲哀笑眯眯算术流泪管理等等打扫宣布处罚嘀咕诱人 舔一下毅力强大奶酪渣犯禁令稍息犹豫跺脚聚到申请祖宗介绍乙方召开孝顺 四、比较组词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总结大全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 春夏秋冬 春(春风)(春雨)(春天)(春日) 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日)(冬雪) 雪(大雪)(风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花白)(雪花)(白花花) 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出入)(入门) 2 姓氏歌 姓(姓名)(姓李)(姓王)(姓吴) 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好么)(对么) 双(双手)(双目)(双耳)(双人) 国(中国)(国画)(立国)(国学) 王(国王)(王后)(王子)(大王) 方(对方)(大方)(比方)(东方)

3 小青蛙 青(青蛙)(青天)(青鱼)(青年)清(清水)(清明)(清早)(清白)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晴(晴天)(晴好)(晴日)(晴空)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请(请问)(请人)(回请)(申请)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 4 猜字谜 字(生字)(字画)(名字)(字体)左(左右)(左手)(左耳)(姓左)右(右手)(右耳)(左右)(山右)红(红花)(火红)(口红)(红木)时(小时)(时间)(有时)(四时)动(生动)(动心)(开动)(动手)万(万里)(万国)(万年)(十万) 二、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入:撇短捺长。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三、会认字 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阴雷电阵冰冻夹 四、多音字 落的降什少好重相 五、反义词 出——入降——升好——坏 清——浊晴——阴左——右 凉——热爱护——伤害

四年级下册科学岩石和矿物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山上的岩石、地下的岩石和海底的岩石,它们严严实实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1、观察岩石的方法: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刀刻划、用锤敲等。 2、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光滑、粗糙;轻重,透明、不透明;闪亮,暗淡;有光泽、无光泽等。 3、岩石是什么样子的?答:岩石都是天然的,岩石比较重,一般很硬,有的粗糙不光滑,大多数不透明。 4、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2、常见的矿物有哪些?答:常见的矿物有石盐、石墨、硫黄、金刚石、石膏等。 3、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岩石?答:①、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②、岩石相互敲击③、在岩石上滴盐酸 4、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5、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岩石的颗粒状况,鉴别岩石的种类。第三课岩石的组成 1、花岗岩的三种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石英:有规则的颗粒,具有玻璃或油脂的光亮,半透明;长石:颜色淡红或浅黄,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云母:褐色,片状,有光泽。 2、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3、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 4000 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第四课观察、描述矿物(一) 1、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2、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钨矿是白色的。(P72)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 书目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五、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333教育综合参考书: ①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副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四、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教育硕士,您直接问一句,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2015年共有166人考取目标院校。凯程有系统的《333教育综合讲义》《333教育综合应试题库》《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333教育综合掌中宝》,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深入的理解和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三、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介绍2015年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总额为2万,学制2年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及初试科目如下: 教育管理,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④843教育管理学 学科教学(思政),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加起; C.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A.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B.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C.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A.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B.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A.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B.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B.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A.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B.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C.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A.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B.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C.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层序地层学知识点总结

层序地层学 (一)、层序 1.层序:层序是由不整合面或与其对应的整合面作为边界的、一个相对整合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层序列,是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本地层单元。 2.巨层序或大层序:它是比层序大得多的最高一级层序,可以与旋回层序中的一级旋回对应,包括若干个层序。在层序地层分级体系中应为一级层序。 3.超层序:超层序是比层序大的二级层序,包括几个层序,一般认为超层序应是比巨层序小比层序大的一类层序,是与二级旋回相对应的二级层序。 4.构造层序:构造层序是以古构造运动界面为边界的一类层序。构造层序与巨层序或大层序相当,是一级层序。 5.层序地层学:是根据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解释,对地层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一门科学。 6.不整合面: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具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7.可容空间:由海平面上升或地壳下沉或这两种作用联合而形成的沉积物可以沉积的空间场所。指沉积物表面与沉积基准面之间或供沉积物充填的所有空间。 8.海泛面: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其上下水深明显地急剧变化的一个界面。 初次海泛面:是Ⅰ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是水位体系域和海进体系域的物理界面。 最大海泛面:指的是最大海侵时期形成密集段或下超面,在盆地内分布范围最大,为划分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界面。 河流平衡剖面:即河流中的沉积基准面,当河床底部与该面重合,沉积作用达到动态平衡,沉积物总量等于水流冲刷掉的物质总量;当河床底部高于该面,向下侵蚀;当河床底部低于该面,发生沉积。 9.全球海平面:全球海平面指一个固定的基准面点,从地心到海表面的测量值。这个测量值随洋盆和海水的体积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局部因素无关 10.相对海平面:相对海平面是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如基底之间的测量值。 11.密集段或凝缩段、缓慢沉积段(condensed section):是由薄层的深海(湖)沉积物所组成的地层,这类沉积物是在准层序逐步向岸推进,而盆地又缺少陆源沉积物的时期沉积的。①生物丰度高,微量元素相对富集②沉积速率低,经历时间差长。 识别标志: 1)地球物理(下超、地震剖面) 2)古生物特征(深水生物) 3)岩石学特征(暗色泥岩,亮暗交替,水体安静) 4)地球化学(Co元素) 5)沉积速率 地质意义: 1)地层对比:不可漏掉,漏掉,则会在无边界处产生边界;用于相解释 2)良好的生油岩 3)层序解释 12.下切谷(incised valleys)或深切谷:是下切的河流体系,其通过下切作用使河道向盆地延伸并切入下伏地层,以与海平面的相对下降相对应,在陆棚上,深切谷以层序边界为下边界,以首次主要海泛面为上部边界。 13.准层序:parasequence它是由湖(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界面为边界的、相对整合的、有内在联系的岩层或岩层序列所组成。

0574《学校体育学》答案

[0574]《学校体育学》 1、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就是 ( ) 1. A、《体育之研究》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它就是以 ( )为主要学习手段 1. A、体育锻炼 2. B、身体练习 3、2014年开始,下列哪项为学生体质测试必测项目( )。 1. A、台阶试验 2. B、立定跳远 3. C、引体向上 4. D、长跑 4、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混合班应该保持( )的班额比较合适。 1. A、20人左右 2. B、40人左右 5、对体育教学活动某一个方面进行的评价属于( )。 1. A、综合评价 2. B、主观评价 3. C、单项评价 6、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的作者就是( ) 1. A、毛泽东 7、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与( )。 1. A、驾车 2. B、跳远 3. C、投标枪

8、在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作为奴隶主贵族子弟的专门学习场所就是( )。 1. A、祭祀学校 2. B、神庙学校 9、 中国管理学校体育的最高政府部门就是() 1. A、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2. B、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3. C、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10、 中小学每周上的3次体育课属于() 1. A、活动课程 2. B、学科课程 11、 ) 1. A、开放的教学环境 2. B、强调“健康第一” 3. C、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前常规的就是( ) 1. A、教学反思 2. B、宣布教学内容 3. C、备课 13、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 ) 1. A、比赛形式 2. B、游戏形式 14、

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得总的看法或基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现实是在人通过感觉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的物质性:马克思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揭示了各种具体物质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知形式和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形式。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在意识产生和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得客观的,联系得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是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的原因在于,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会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会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识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表现在,第一,法用普遍联系观点看世界,形用孤立观点看世界。第二,法用变化发展,形用静止不变观点,第三,法认为茅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否认矛盾的存在。其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复习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因为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其辩证关系表现在:第一,量变时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得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引起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辩证发展的环节,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事物发展是不断的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性和直观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元的。实践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历史过程,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它包括物质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主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