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动手操作案例个性相框

动手操作案例个性相框

动手操作案例个性相框
动手操作案例个性相框

个性相框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 张萍梅

一、问题引发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活照片,真是一幅幅精彩的画卷,如果要把这些精彩的瞬间留在我们身边,你们想想有什么好方法?你看,老师把照片放到了一个相框里,这样摆在桌子上就可以天天看到了。那同学们想想留住自己的精彩瞬间呢? 板书课题《个性相框》

二、分析设计

1.欣赏各种各样的相框:师出示课件,学生欣赏不同形状的、不同色彩的、不同图案的相框。

2.探索研究:每一小组发放一个相框,观察需要什么工具和辅助材料?拆解分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设计方案:学生合作填写设计方案

三、反馈论证

1.交流设计方案:师投影仪投放学生的设计方案,先学生点评,再教师点评。

2.完善设计方案: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完善设计方案。

(主要材

料包括铅笔、直尺、双面胶、胶棒、美工刀、剪刀。)

3.拆解探究:

首先学生总结制作步骤,教师补充:做框——粘贴——装饰——支架和挂绳;

其次学生总结制作方法,教师补充:剪、刻、粘。

最后学生质疑,“怎样恰当地做框?”对于这一问题,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片刻,然后采用视频讲解法和模仿示范法相结合的方法,让一学生利用实物展台边讲解边演示自己的做法,其余同学模仿。

四、实践操作

1.制作内容:小组合作,设计个性相框来装点生活。

2.温馨提示:(1)在遵守制作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制作具有创意个性的相框。(2)合理选择材料和工具,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3)控制好时间,当音乐停止时,停止制作。

3.教师同时加强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操作中的困难和闪光点,及时加以帮助和发扬。

五、作品展示

每一小组出一幅作品上台展示,小组代表先谈谈制作个性相框的特点与过程中的体验(包括快乐与教训),然后教师引导全员参与评价。(主要从相框的外光、设计、色彩等方面考虑。)

六、拓展创新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

来制作吗?

第6课 自制小相框 教案

自制小相框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相框,并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师: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充满了喜怒哀乐,有开心快乐的,也有忧郁悲伤的,那我们都需要用‘什么’来纪录这些瞬间呢?--------(照片) 同时这些瞬间的记忆都要用什么进行装点会更加美丽呢?----(相框) 2、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 二、讲授新课。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各式小相框的图片,学生欣赏 2、小组研究,提问: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生:木头(树枝,筷子)、卡纸、瓦楞纸、塑料……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生:相框造型—————--台式、秋千式、旋转式、立式…… 相框色彩------------单一色调—间隔色?高纯度---低纯度?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 生:各种造型的相框,固定的方式也不一样,如:…… 3、学生发言: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设计意图: 利用大量图片信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学会评价好的作品,吸取它们的长处。 4、思维训练: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尝试。 解决问题: (1)你在制作时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你在制作过程中用哪些手法,需要哪些工具,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支架。遇到问题,同学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演示解决。 设计意图: 启发思考,引导分析,自主探究,帮助学生突破如何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这一教学难点。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要求:(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四年级劳技《相框》教案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制作纸质立体相框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杨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纸质材料制作的技能,通过透明塑料片等非纸质材料的使用,初步接触多种材料。 2、教会学生看懂简单的制作图纸,学会绘制图纸。 3、通过画、剪、切、折等手工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通过相框支架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制作的大凡方法。 4、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劳动态度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相框的结构,学会看示意图,并将各部件按顺序组装。 教学难点: 学会绘制外框的平面展开图,能设计出实用美观的支架。 教学准备: 教师: 1、已制作好的立体相框的成品。 2、立体相框实物。(可拆解) 3、示范用的材料(相框外框的平面展开图,相框的例外支架等。) 4、课件。 学生: 1、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喜爱的照片。

2、卡纸、垫板、透明塑料片、铅笔、双面胶(胶水)、剪刀、美工刀、直尺、各类装饰材料(纽扣、树叶、贴纸、丝带……)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相框实物,放置桌上】大家看,这是什么?(相框)生活中你肯定见过各式各样的相框,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塑料、布艺、木质、金属……) 相框的材质可真多!同学们瞧!【师出示制作好的相框成品,放置桌上】 其实纸也可以做出幽美的相框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用卡纸做一个相框。 【板书:制作,板贴一个相框】 二、了解结构 1、要制作相框,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出示相框成品】我们把这个相框拆开来,就可以看到这样三个部件。【分别板贴部件实物】 师介绍:这是相框的外框【板贴:外框】,这是一张透明塑料片,用它来代替玻璃【板贴:透明塑料片】,这是相框背面的支架【板贴:支架】。 三、了解制作过程 那么制作这样一个相框,需要哪些步骤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制作外框 制作外框,需要以下4个步骤: 1、剪一剪: 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外框的展开图,等等请你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卡纸,把展开图放上面,卡纸放下面,两张纸对齐重合,先用回形针不变好。再沿着展开图外面的剪切线,用剪刀把外框剪下来。【ppt出示过程】

PS制作特效!自己的小总结

PS制作特效!自己的小总结 光芒字 1.新建500*300像素黑色背景 2.文字蒙板,输入文字(偶就写七彩光芒啦),白色填充,取消选择. 3.滤镜-扭曲-极坐标(极作标到平面坐标)图像-旋转画布-逆时针90度 4.滤镜-风格化-风(从左),用两次(快捷键CTRL+F)图像-旋转画布-顺时针90度 5.滤镜-扭曲-极坐标(平面坐标到极坐标) 6.新建一层,模式:叠加.渐变(参考:彩虹色)爆炸字 1。新建。280*170 ,分辨率72,模式RGB。 2。输入文字,(参考颜色为红),黄大小200,隶书,(对称性强的文字) 3。将文字层和背景层合并。 4。复制图层。 5。复制副本为当前层,滤镜-模糊-高斯半径为2.5。 6。滤镜-风格化-曝光过度 7。图像-调整-自动色阶,ctrl+A ctrl+C (复制图层) 8。新建图层,设不透明度为75%,模式为:叠加。 9。ctrl+V。单击“背景副本”为当前层。 10.滤镜-扭曲-极坐标(极坐标到平面坐标) 11。图像-旋转画布-90度顺时针 12。图像-调整-反相滤镜-风格化-风(从左)13。ctrl+F(使用三次),图像-调整-自动色阶 14。图像-调整-反相,滤镜-风格化-风(从左) 15...ctrl+F(使用两次) 16。图像-旋转-90度逆时针,滤镜-扭曲-极坐标(从平面坐标到极坐标) 17。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着色?5,100,0) 碎片字有可能是颜色没找对。。。 1。背景:白。前景:蓝。 2。新建。560*160 分辩率72 模式RGB。 3。文字大小自己设置,字体最好是综艺体字或黑体。 4。将文字层进行删格化。转为普通图层。 5。复制图层,确定文字副本为当前图层。 6。编辑-填充。设置使用黑色,混合模式正常,不透明100%,选中保留透明区域。 7。滤镜-杂色-添加杂色数量400,分布:平均单色。8。滤镜-像素化-晶格化单元格大小30 9。滤镜-风格化-照亮边缘宽度1,边缘亮度20,平滑度1。 10。CTRL+A选择全部画布区域,CTRL+C,CTRL+D. 11。建立通道Alpha1,(通道显示为黑色) 12。图像-调整-反相(显示白色) 13。CTRL+V,CTRL+D. 14。CTRL+单击Alpha1。 15。在Alpha1右击鼠标选删除。 16。将图层中的“文字副本”删除。 17。文字图层为当前层,deltlt.ctrl+d 18。图层-效果-投影模式正片叠底。模糊5,强度0。 19。合拼。。。OK! 爆炸效果。。 1。新建420*420 白色背景。 2。添加杂色(15,平均分布,单色)图像-调整-阈值220。 3。动感模糊(90,400),调整-反相。 4。新建层,线型渐变(白到黑,由上向上)模式:滤色。合并图层。 5。扭曲-极坐标(平面坐标到极坐标)改变画布大小(600*600) 6。径向模糊(100,缩放) 7。色相饱和度(着色,40,60,10) 8。新建图层,模式:颜色减淡。云彩与分层云彩并用。调出最佳效果。 9。添加杂色(9,高斯,杂色) 10。OK。 时空隧道[/size 1。新建200*10像素,折色背景图像。 2.。滤镜-杂色-添加杂色(35,高斯模糊,单色) 3。调整-阈值(200) 4。改变图像大小(200*200)5。复制图层。再加一黑色背景。对复制层画布旋转90度顺时针,模式为正片叠底。 6。合层(不加背景),调整-反相。 7。滤镜-扭曲-切变 8。图层旋转90度顺时针,滤镜-扭曲-切变。(不变设置) 9。添加蒙版,渐变(黑到白),使图像中间显示两边覆盖(显示部分为球行半径。) 10。合并所有图层。滤镜-扭曲-极坐标(平面坐标到极坐标) 11。调整-色相饱和度(着色,83,60,1)颜色只做参考。 12。OVER. 皮革效果 1。新建-白色背景图像 2。杂色-添加杂色(150,高斯分布) 3。像素化-点状化(单元格大小:5) 4。模糊-高斯模糊(2) 5。纹理-染色玻

《自制小相框》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自制小相框》教学 设计

人美版五年级第下册第10课 《自制小相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自制小相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直观演示法”、“谈话法”与“讲授法”为主要教法,侧重于“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的学法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框的结构及设计制作相框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美观、实用的小相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团结互助精神。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看:他们已掌握了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为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学生的特征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尝试制作一切新奇的东西。但部分基础弱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耐心和信心,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找出具体原因,可利用学生优秀作品为参照物,激发其灵感鼓励其产生创新意识。 五、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及支架、背板的设计。 难点:相框的选材与支撑。 关键: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小相框。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种废旧材料、手工材料、范作、课件等 学具准备:多种废旧材料、相框实物、照片、绘画工具、剪贴工具等 八、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研究实物,直接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活照片。问:这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照片记录了我们生活中多彩的瞬间,想把这些精彩瞬间留在身边时时刻刻都能看见,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放进相框里) 2、教师把照片插进一个漂亮的小相框里,放在讲台前。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小相框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生:是手工制作的)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漂亮的小相框?(生:想!) 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做一个全宇宙独一无二的相框吧! 4、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 【设计意图】教师亲手制作的小相框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欣赏】欣赏图片,开拓眼界 1、请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相框展示给小组其他同学欣赏。 2、教师展示千姿百态的相框图片,了解各种制作相框的材料。 3、了解相框的基本结构:相框、背板、支架。

《自制小相框》教学设计

《自制小相框》 教学设计及反思 渤海小学孙丽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相框的相关知识,如材料、造型、色彩、装饰、支架,了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设计理念。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新颖、漂亮的小相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和了解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及支架中包含的设计。 三、教学难点:相框作品的新颖、美观和实用。 四、教学具准备: 1.教具:示范用作品、课件等。 2.学具:卡纸、手工材料、课件、相框实物绘画剪贴工具纸盒等废旧材料。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美化相片的就是相框,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为自己的照片制作一个精美的相框?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并板贴课题:(二)观察欣赏、初步探究 1.欣赏课件中的相框作品,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学生回答 2.相框有哪几部分组成?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回忆一下,(外框,背板,支撑) 3.分析材质、造型、色彩(木材、绒布、玻璃、树脂、金属) 相框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或者你在生活中看到过什么形状的相框。(基本形、水果形、卡通形)

(三)辨析感知、教师示范 1.提出问题: 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相框,既环保又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 2.教师示范并展示装饰方法: 师: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材料可以制作相框(石头、树枝、树叶)用纸绳来装饰外框 师:我们看看还可以利用哪些废旧物品制作小相框(废彩笔、笔帽、水瓶盖、包装盒、瓦楞纸) 5.课件出示多个自制小相框 6.支架和背板,问题 (1)怎样固定支架和背板? (2)你还有更巧妙的支撑方法吗? (3)你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支架吗? 7.创作: 用卡纸和搜集到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8.评价 哪个设计给你的印象最深;哪件作品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教师小结: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的创艺却是无限的!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相框,并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对于《自制小相框》这节课,我做的比较合理的方面是: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充分创造了愉悦宽松的课堂教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摘要:动手操作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亲手实践过的东西。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这样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特别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我们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动手操作活动,用动手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动手操作学习数学 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活动、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正文:《数学课程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由手的操作获得感知、形成表象,延伸到脑的思考。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看一看、动一动、量一量。儿童的认识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动手操作活动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对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动手操作活动,用动手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Photoshop20种美图技术图文

以后不用去影楼了!一定要记住这20种PS技术!会让你的照片美的不行! 一定要记住这20种PS技术!会让你的照片美的不行!

一种简单的数码照片后期润饰 1 打开图片,执行色像/饱和度(-40)降低饱和度。 2 新建一图层,将图层模式改为柔光,用画笔工具将需要润饰的部分画几下,这里可以利用色板方便的提取颜色 3 图片色彩过渡不够柔和,再执行一下滤镜下面的高斯模糊(+85) 简单处理照片爆光不足 1 打开图片,复制背景层,对背景层的模式改为滤色 2 对背景层的色阶进行调整 30秒搞定Plmm艺术照 1 打开图片,复制背景层两次 2 对复制背景层一进行高斯模糊(半径4~6),将复制背景层二的模式改为强光 3 新建一图层,添充图案(预先作好并定义的半灰半白的横条纹图案),设置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

图象错位效果 1 打开图片,新建一图层,选择视图-标尺,选择移动工具,分别从上方和下方拖曳出两条蓝色标线(9格) 2 利用矩形选取工具,填充方格(1,9暗灰,5,7黑,3亮灰),以psd格式储存,然后关闭文件 3 执行滤镜-扭曲-置换,选择刚才储存的psd文件 备注(“置换滤镜”是利用置换图的颜色值使选区发生位移:白色(色调值=0)是最大负位移,即将要处理图象相应的象素向左和向上移动;黑色(色调值=255)是最大正位移,即把图象中相应的象素向右和向下移动;灰色(色调值=128)不产生位移) 照片底纹效果 1 打开图片,执行选择-全选,然后编辑-复制,建一新通道,编辑-粘贴将拷贝图象贴入新建通道中] 2 执行图象-调整-反像,回到RGB通道,编辑-清除,删除原图象 3 执行选择-载入选区,调用新通道,执行编辑-填充(所需颜色) 雾化效果 1 打开图片,新建图层一,设前景色/背景色(黑色/白色),执行滤镜-渲染-云彩,将图层添加图层蒙版 2 重复执行滤镜-渲染-云彩,图象-调整-亮度/对比度(80,0,图层一模式改为滤色) 人物插画效果 1 打开图片,复制背景层,执行图象-调整-通道混合器(灰色,+30,+60,+10,单色),执行滤镜-风格化-查找边缘,用色阶去掉杂点 2 将混合模式设为“叠加”,填充不透明度打到50% 3 背景层上加一个色阶调整图层,调整输出色阶(0,+155)形色主义 4 执行图象-调整-可选颜色,对色彩进行微调(红色,0,+100,+100,-75;黄色,0,-40,+100,-40) 利用颜色叠加给旧照片添加光色效果 1 打开图片,复制背景层,执行图象-调整-去色,调整亮度/对比度(-42,+18) 2 添加“颜色叠加”图层样式,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点小色块,选择需要颜色(红色),再合并可见图层 3 添加滤镜-镜头光晕(亮度+100) 4 复制背景图层,再次添加“颜色叠加”图层样式,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黄色) 给照片添加蓝天 1 打开图片并复制一"背景副本". 2 再新建一图层并填充蓝色背景. 3 将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 4 在背景副本的图层上在复制一“背景副本2” 5 将“背景副本2”放在最上一层,并为其添加蒙版

美术《小相框》教案

小相框 冀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美 术专业人才,会欣赏美,能应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创造力的培养比能完成 一幅严谨的素描、色彩作品更为重要。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里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了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相框,并用来 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完成“设计?应用”领域所设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小相框的选材、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的美术技能基础和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美术的兴趣也不一样。学生 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对绘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对美术现象进行较 为理性和深刻的分析,但学生作品缺少想象力,绘画技巧日渐成熟但同时画风 呆板,喜欢社会生活中流行的“动漫卡通”与教材中倡导的审美意象差异太大。四年级学生,造型和审美能力有所增强,在创作形式上一般是比较实际的去描 绘事物,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美术课中来,并且主动表现自己。需要 对学生加强美术技能、创意思维和审美情趣这三方面的培养。并努力调动学生 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相框的相关知识,如材料、造型、色彩、装饰、支架。

-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 养动手制作的细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学习和了解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及支架中包含的设计。 三、教学难点: 相框作品的新颖、美观和实用。 四、教学具准备: 1.教具:示范用作品、课件等。 2.学具:卡纸、手工材料、课件、相框实物绘画剪贴工具纸盒等废旧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最漂亮的照片,怎样把照片装饰的更美呢?那就是相 框,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为自己的照片制作一个精美的相框? (二)、探究 1、欣赏课件中的相框作品,你最喜欢哪种?说说理由?学生回答。 2、思考,相框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 3、请学生参考学具,结合书中照片,初步分析小相框的材质、造型、色彩 (三)、小组讨论 1、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地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如何更好地为相框设计支架?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0课 自制小相框 ▏人美版

《自制小相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了解相框设计的基本内涵。 2、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画框的多种造型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及支架、背板中包含的设计。 教学难点:小画框的新颖、美观和实用。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画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人,板书课题。 1、把你手中的照片拿出来,与老师手中的照片相比较,进行对比观察:有什么不同? 2、这个相框是老师自己做的,是用石英钟的包装盒做的,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灵巧的手和废旧的材料做个富有个性的相框好吗? 3、板书课题——《自制小相框》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相框由哪几部分组成? 出示实物相框,这就是卖的相框。(这是相框,这是背板,这是支架。) 2、我们先来研究相框。 (1)、你们知道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课件欣赏他们是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那么你知道相框有哪些形状吗? 课件欣赏各种形状的相框。

(3)对于色彩来说,也很重要,回忆一下:红色给人什么感觉?黄色给人什么感觉?蓝色给人什么感觉? 3、相框研究完了,我们来看背板:你知道什么叫背板吗? 4、那支架的作用可大啦! 问:怎样做支架呢?课件出示支架的制作方法。 欣赏各种各样的支架。 出示实物支架,这是什么材料的? 5、相框、背板、支架都研究完了,怎样制作一个简单完整的相框呢? 6、出示课件:欣赏一些漂亮的相框。 7、欣赏了这么多相框,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验证一下这句话就把自己的照片裱一裱,看哪组裱得最新颖、漂亮。) 8、作业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材料,制作一个小画框装点生活。比一比哪组做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9、小组讨论:(1)你们小组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小相框呢? (2)你们小组打算用什么方法制作? 小组进行汇报。 10、组长分工,怎样才能把相框做的又快又好! 11、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 (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协调。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三、动手实践: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展示评价: 把你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设计的很有创意,应该得什么奖?

动手操作玩数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27582181.html, 动手操作玩数学 作者:陆联中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应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在注重知识的同时,也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文章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构建互动课堂,实现动手操作玩数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综合能力;策略 新形势下的新的课堂观也倡导活动教学,倡导改变传统重知识、轻能力的课堂模式,要求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且思维、逻辑性也比较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喜欢动,开展操作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的问题谈几点思考,以飨共享。 一、导入时开展操作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也比较强,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多数学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感、排斥心理。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习效果的首要任务。新课改背景下,多数教师也都认识到激发兴趣的重要性,对于兴趣的激发方法也进行不断的探讨,的确让课堂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课堂不再沉闷、不再低效。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导学是否有效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独特的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导入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而操作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导入被教师所忽视。以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导入新课,更容易激发兴趣,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课堂伊始,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抓硬币”游戏:首先呈现出一个不透明的布袋子,里面装有9个1角的硬币,然后让学生任意抓取硬币,每一个学生抓取后,数一数抓取到几个硬币,并且报出数字,说说是多少钱;让一个学生将硬币全部取出,看看是多少,教师再提出问题:9角够不够1元?再加几个一角够一元?当学生说出“再加1角够一元”时,教师继续问:10个1角是1元,那么9个一角是多少元?刚才你们每一次抓取的硬币是多少元?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这样的导入,以操作游戏活动的开展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也调动学生探究学生的欲望,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框的制作

相框的制作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工艺木工“相架的设计与制作”,通过组织学生上网查资料、到商店观察,了解不同类型的相架,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作品展示和演示,引发学生对不同材质和结构的相架产生兴趣,学习木质材料的选料、画线、锯割、砂磨等技能,并将学得的基本技能应用于设计制作之中,亲身尝试和体验制作的乐趣。 通过交流评价,看到别人作品的长处,积极参加集体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初步 学会操作技能的同时,接受并养成合作意识。 本次的重点是锯割、锉削和相架的拼接组合,通过学生的操作、体验,学会这些基本技能。难点是相架玻璃槽设计、相架木料成角度粘合,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分析思考,逐步学会使用发散性的思维方法设计作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完成本次教学大约需1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2)学会正确使用锯床、磨床、钻床等常用的手工工具。 (3)学会画线、锯割、锉削、砂磨与拼接组合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结构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2)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通过作品的设计、修改完善,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 (3)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锯割、锉削、拼接组合等操作技能。 2、难点:相架玻璃槽设计与制作、相架木料成角度粘合。 四、教学器材 1、教具:木制相架模型 2、学具:木工工具、502、101强力胶、铅笔、曲尺、量角器、圆规、砂纸等。 五、教学流程图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明确设计要求 1、提问: (1)生活中你喜欢拍照片吗?那么你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保存和展示相片呢? (2)如果有一个精美的相架,不仅可以珍藏你美丽的相片,还可以点缀美好的生活,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式样的相架?这个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 2、欣赏作品并分析思考: 教师提供式样不同的相架或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这些相架的制作材料和结构造型特点,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3、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说出我初步的设想:

几种PS边框制作方法

几种PS边框制作方法 (一)用PS制作喷溅撕边效果的边框: 1. 打开图层,双击解锁; 2. 选择矩形工具画一个比原图小的矩形选区,按Q进入快速蒙版; 3. 滤镜--画笔描边--喷溅,选择:半径为5,平滑度为3; 4. 按Q退出蒙版,选择--反选; 5. 按Del键,删除,再次选择--反选,编辑--描边,颜色可以自定; 6. 图像--调整; 7. 文件--储存为--GIF格式--保存。 (二)PS随意边框: 1. 打开图层,双击图层解锁; 2. 用矩形工具选取一个较小的矩形边框,大小自定; 3. 按Q进入快速蒙版; 4. 点滤镜--模糊--径向模糊,注意,此图片设置数量为8,也可以自定,再看看效果; 5. 编辑--消退模糊,设定不透明度为50%; 6. 滤镜--锐化,注意,锐化次数为4到6次; 7. 再按Q退出快速蒙版; 8. 选择--反选,用Del删除; 9. 储存。 (三)PS边框: 1. 打开图片,双击解锁; 2. 选一个小一点的矩形边框,按Q进入快速蒙版; 3. 滤镜--像素化--晶格化(选15),然后碎片两次; 4. 滤镜--画笔描边--喷溅(选15,10); 5. 滤镜--画笔描边--喷色描边(选10,5,左右对角线各一次); 6. 锐化3次; 7. 按Q退出快速蒙版,选择--反选,按Del删除; 8. 描边(1次),颜色自定; 9. 保存。 (四)边框效果: 1. 打开图解锁,选取一个矩形的边框; 2. 按Q进入快速蒙版-滤镜-艺术效果-水彩(设定:7、10、3); 3. 退出快速蒙版; 4. 反选-Del-描边(1); 5. 修整,另存。 (五)编织效果边框 1. 打开图片,复制一个图层; 2. 选取一个矩形的边框; 3. 按Q进入快速蒙版; 4.滤镜-画笔描边-阴影线(设定参数:50、20、1); 5. 退出快速蒙版-反选-新建一个图层-填充自己喜欢的颜色; 6. 滤镜-锐化-锐化(2次); 7. 混合选项-描边(1); 8. 混合选项-斜面和浮雕-光泽等高线-环形三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发表时间:2011-08-04T08:48:33.12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梅[导读] 所谓探究性操作,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规律的操作性训练。王梅 (宜川县城关小学陕西宜川 716200) 1.加强感知性操作,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数学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抽象概括,就不会产生数学的概念,更不会有抽象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研究表明,“他们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的实际意义。” 从这一规律出发,充分的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比如说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二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我们可以从比高矮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书本长宽、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设计一下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在教学“比例尺”时可通过画窗口的操作以及照相机照相等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又如在“加减混合计算试题”时可通过“公交车上的上、下客人”现象来导入。由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在充分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抽象成清晰的概念。让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是极有益处的。 2.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时间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加强探究性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探究性操作,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规律的操作性训练。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形成科学认识。它不仅有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倒,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圆锥容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容器的沙子总是圆锥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的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也是实践操作中验证所谓探究性操作,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规律的操作性训练。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形成科学认识。它不仅有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创造!当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首先应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展开探索的兴趣;其次,还应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但也要注意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场所,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俗话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我们就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切实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强化动手操作,从而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制作小相框教案

自制小相框教案 杨婷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框的结构及设计制作相框的相关知识,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美观实用的小相框装点生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设计制作方法。在艺术实践中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新颖、漂亮、实用的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 3、通过对校相框的设计制作,感受不同材质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大胆实践的精神,以及认真观察、分析以及精细制作的态度,体验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相框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相框的选材和支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认识,(老师拿出照片)这位小朋友是老师的小 外甥,老师非常喜欢她,想把她的照片摆在案头,但是只有一张照片好像不能做到,我要怎么做才能让这张照片立在我的桌子上呢? 生:可以将照片装在相框里。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帮老师带来了相框,可是没有老师特别心仪的相框,怎么办呢?为了有一个完全符合心意的相框老师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自制小相框“ 板书课题:自制小相框 二、新授 1.分析小相框特点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相框,说一说那个比较吸引你,为什么? 生:第一个,漂亮、外形好看。

师总结,外形美观,造型新颖,功能实用 大家都认为第一个好看,老师也比较喜欢第一个,因为它有漂亮新颖的造型,还有可 爱的小熊装饰,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手中的小相框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形状的装饰。 生回答。 2.组成部分讲解 师:这么多漂亮的小相框我们要怎么做成的呢?制作小相框首先要知道它是由 哪几部分组成,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手中的小相框看一看相框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的。 师总结:外框、背板、支撑 3.制作材料 师:我们知道了相框的组成还要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图片展示:木头、玻璃、铁、树脂、塑料…… 师:大家觉得大自然中有没有可以用来制作相框的材料呢?树枝、树叶……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小相框.柠檬片、瓜子、等 4.色彩搭配 接下来看一看我们的小相框能用那些色彩来装点呢? 观察两幅图片,红色和绿色给你什么感觉 师总结,色彩可以根据造型设计来进行上色,也可以根据房间的色彩来搭配颜色,色彩的搭配也体现了主任的爱好和品位。 5.制作步骤及方法 学生一起看图片说一说制作步骤 维课展示制作步骤,课堂演示讲解支撑的制作。 三、艺术实践(明确要求):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 比,谁的设计更新颖,谁的制作更精细(制作时注意安全) 四、展示交流:请学生上台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评选出设计奖、 手工奖。

中考数学动手操作题及讲解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动手操作题扫描 河北省怀来县桑园中学(075441) 古金龙 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测量、作图、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并证明结论的探索性活动,这类活动模拟以动手为基础的手脑结合的研究形式,需要动手操作、合情猜想和验证,有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 、 折叠剪切 折叠中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折叠后的图形再展开,则所得的整个图形应该是轴对称图形”, 求解特殊四边形的翻折问题应注意图形在变换前后的形状、大小都不发生改变,折痕是它们的对称轴.折叠问题不但能使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09济宁)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直角三角形的中位线)剪去上面的小直角三角形. 将留下的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解析:此题我们可以用一张纸按图示过程动手剪一剪,可得A 答案。 例2(09广西南宁)如图1,将一个长为10cm ,宽为8cm 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后,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再打开,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 ) A .210cm B .220cm C .240cm D .280cm A B C D A B C D 图1

解析:剪下来的图形展开前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面积是所求菱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易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2、25 ,所以菱形面积为4S △=4×21 ×2×25 =10,故选A 二 、 分割图形 分割问题通常是先给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可能是规则的,也有可能不规则),然后让你用直线、线段等把该图形分割成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的几部分。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对称的性质、面积公式等进行分割。 例3(09孝感)三个牧童A 、B 、C 在一块正方形的牧场上看守一群牛,为保证公平合理,他们商量将牧场划分为三块分别看守,划分的原则是:①每个人看守的牧场面积相等;②在每个区域内,各选定一个看守点,并保证在有情况时他们所需要走的最大距离....(看守点到本区域内最远处的距离)相等.按照这一原则,他们先设计了一种如图2的划分方案:把正方形牧场分成三块相等的矩形,大家分头守在这三个矩形的中心(对角线交点),看守自己的一块牧场. 过了一段时间,牧童B 和牧童C 又分别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 牧童B 的划分方案如图3:三块矩形的面积相等,牧童的位置在三个小矩形的中心. 牧童C 的划分方案如图4:把正方形的牧场分成三块矩形,牧童的位置在三个小矩形的中心,并保证在有情况时三个人所需走的最大距离相等. 请回答: (1)牧童B 的划分方案中,牧童 (填A 、B 或C )在有情况时所需走的最大距离较远; (2)牧童C 的划分方案是否符合他们的商量的划分原则?为什么?(提示:在计算时可取正方形边长为2). 解析:此题把图形分割放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阅读条件进行判断说理,很具有创新。要判断牧童C 的划分方案是否合理,就是判断在三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对角线是否相等,可设未知数,借助勾股定理比较。 A B C A B C A B C 图2 图3 图4

二年级美术第12课:打扮相框教案

第12课、打扮相框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学习方法:示范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自主尝试法、辅导练习法、作业评价法、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一)欣赏各种相框: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让相框立起来呢? (5)学生发言: (二)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怎样让相框立起来? (1)对折,(2)加一个支撑脚,(3)可借助别的物体悬挂起来。 (三)、示范:支撑点的做法,把一张卡纸剪下一半,对折成厚厚的纸条用双面胶固定,再从合适角度牢牢固定在相框背面。 三、实践活动: 1、欣赏学生制作的有趣相框。 2、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板书设计:12、打扮相框 1、制作材料 2、站立的方法:对折、加支架、悬挂。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