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建筑中的灯光艺术

现代建筑中的灯光艺术

现代建筑中的灯光艺术
现代建筑中的灯光艺术

用灯光让建筑说话

——浅谈灯光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摘要

本文试通过对灯光的研究,以了解灯光的性能和特点,使灯光的作用不仅是用来照亮建筑,而是做建筑灵魂的传播者,让建筑本身在灯光的映衬下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人对话。

关键词:光;光环境;建筑物外观照明

环境艺术设计中,光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设计元素,也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空间,当一个物体被照亮后,必然产生各种光影结构。而它们之间也一定带有某种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可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物理上的。建筑物本身除了普通物理意义上的三个维度以外还存在一个“时间”的第四维,因而通过灯光的变换,从心理逻辑出发我们可将某种时间色彩重组。灯光结合其外在动势感使建筑物体的内在情感扩大、延伸,感染观者。

建筑的内心是抽象的又是意象的,很难用某种比较直接的方式来表达。灯光就是要抓住这一点,利用“弦外之音”的手段外化建筑的内在抽象的情感,只有清楚了光的本质、光的属性、光的特征等,才有可能理解光、设计光,运用光,成这种外化。

一、光的特性及灯光的种类

“光是万物之源。光照到物体表面,勾勒出它们的轮廓;在物体背后聚集阴影,给于他们以深度。沿着光明与黑暗的界限,物体被清晰的表现出来,获得自身的形式,显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处于无限的联系之中。我们甚至可以说,光在万物的联系之中表现了独特的个体。作为构成世界的各种联系的创造者,作为万物之源,光绝对是一种无可质疑的源泉。”这是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一段话。自从人类有历史开始,有人的地方就有光,是光,让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显

露在人们眼前;同样也是光照耀着

大地,万物生长。

光,是人类可以用眼睛感知的

一种电磁辐射,也可以说是整个电

磁辐射光谱中人眼可以看见的部

分,这一部分波长分布在

380nm~780nm之间,是已知电磁辐

射光谱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针对照明光中的概念,它有一

下专业用语和概念。

(1)光强度:光源在某一方向立体角内之光通量大小。单位:坎德拉(cd)(2)光通量:发光强度为1的光源在立体角元内发出的光。单位:流明(lm)。光通量是每单位时间到达、离开或通过曲面的光能数量。

(2)发光效率:发光体把受激发时吸收的能量转换为光能的能力。它是表征发光体功能的重要参量。有三种表示方式,即功率效率(能量效率)、光度效率(流明效率)及量子效率。单位:流明每瓦(lm/W)

发光效率的大小反应发光体内部能量激发、能量传递、复合发光以及无辐射复合过程总效果,它与发光体的成分、发光中心的种类及浓度、共激活剂的选择、有害杂质的控制以及发光晶体的完整性,甚至与具体的工艺过程有关。

(3)色温:当某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光谱分布与不反光、不透光完全吸收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辐射出的光谱相同时,我们就把绝对黑体的温度称之为这一光源的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开尔文(K)。

(4)显色性:被照物体分别在光源与近似自然光源照射下,被照物体所显示各种颜色的平均数。单位:Ra(平均显色性指数)

(5)照度:指物体被照亮的程度,采用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光通量来表示,单位:勒克斯(lx),即1m/㎡。1Lx等于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于1㎡面积上的光照度。照度以垂直面所受的光通量为标准,若倾斜照射则照度下降。

(6)光度: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光度在不同的科学领域中有不同的意义。光度学中,“光度”

是发光强度在指定方向上的密度,但经常会被误认为照度。天文学中,“光度”是物体每单位时间内辐射出的总能量。光度在国际单位的典型表示法是瓦特(Watt)。光源的发光强度和照射距离影响照度,照度大小和物体表面的色泽.影响亮度。

(7)辉度:辉度指其单位表面在某一方向上的光强度密度,也可以说人眼所感知此光源或被照面之明亮程度。单位:坎德拉每平方(cd/㎡)只有了解的光的属性与本质才能更好的控制光、运用光、计算设计光,这也是作为设计师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目前的人造光源主要是蜡烛、电灯等。电灯又包括:白炽灯、卤钨灯、气体放电灯、荧光灯(俗称日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荧光高压汞灯、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高频无极灯、卤素灯泡、LED灯等。每一种灯都有其特点和用途,不同的地方和条件下,要选择合适的灯光。其中,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和高频无极灯一般用于室外照明(如:道路照明、广场照明、公共建筑照明等),因为它们都有寿命长、光效高的特点。LDE灯是固体光源,也称半导体光源,它不但寿命长,而且环保、节能,是近几年来在照明业发展最快的光源,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光源之一。LED发光二极管有着柔和的光色,在广场和园林照明有较强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为人提供舒适的视觉条件,更需要通过各类光色的协调,体现景观照明风格,增加艺术美感,达到灯设计意图所刻意创造的空间景观,满足人的视觉需求、审美需求、心理需求。

二、光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光是创造气氛的大师,让光线设计建筑,通过光与影的物理关系达到光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实现建筑的内在抽象的感情。光的表达虽然不像物体一样具有实体固定性,但它能控制光域范围、强弱、色彩变化,又能随时间、空间进行不同方式的选择与对应。因此,结合色彩心理学与人体工程学,使人工照明更好的为空间还原出自然光的本色,实现光与建筑、人与建筑最和谐的关系。

同一建筑物使用不同的灯光可以产生风格完全迥异的效果,所以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属性定位,结合自身的创意综合考虑决定。夜景照明要把建筑照的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就需要提前设计和构思,进行照明计算,来预测照明效果。

建筑照明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分层次照明,一般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环境照明即一般照明;其次,装饰照明即辅助照明(如光线勾勒、点光点缀、有色光渲染)衬托建筑物局部次要部位;最后,重点照明即主光(如大面积投光或主要色调覆射)突出建筑的重点部位,这样就会使建筑富有神秘的层次感,既能显出建筑物的重要特征,又能把建筑物的整体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选择照明部位就成为照明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对形体塑造、景观效果、光影气氛都有极大的影响。被照明部位通常选择建筑上易形成良好光影、能有效体现建筑物有没神态或设计思想的构件和部位,通过光影组合来描绘立面构图。这就要采取不同的照明方式来实现,照明方式有包括下射照明、上射照明、拱顶照明、洗墙照明、墙面掠射照明、檐板勾边照明、重点照明等等。

重点部位选好,照明方式确定后,再选择光源的光色。光源颜色对建筑物抽象的情感的传达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光色与建筑物外墙材料颜色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来说,经砖、黄褐色的石材较合适使用暖色光来照射,使光源为高压钠灯或卤素灯。白色或浅色的大理石则可以使用色温较高的冷白色光(复金属灯)来照射,但使用高压钠灯也无不可。灯具方面,一般来说方形的投光灯之光线分布角度较大,圆形灯具的广角较小。广角型灯具效果较均匀,但不适合做远距投射,聚光型灯适合做较远距离投射,但近距离投射时均匀度较差。

在追求建筑美观的同时,我们还应考虑到是否破坏了光环境,造成光污染。所谓光污染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眩光的产生。由于视野中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人眼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或降低观

察细部或目标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眩光。一般

人的正常视觉范围在0°-45°之间,如果光源光

线的直射或反射光线在此范围内,就极易导致眩

光。

避免眩光的产生我们可改变灯具的位置、高

度、角度以及灯罩的形状来避开人正常活动时的

视觉范围;也可以采用间接照明的方式,是光源

不再进入视域中,避免眩光。

三、案例分析

不论是设计创意上的美妙绝伦,还是技术工艺上的高超精湛,安福大厦各方面都折射出了她魅力的光芒,独特韵致,建筑的韧性与灯光的柔媚如水乳交融一样和谐。他诠释的已不再是建筑的照明,而是从古道今视觉的感悟。

安福大厦位于北京西城区西单

东南工程C区,西靠玄武门内大街,

北邻时代广场,东邻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会,南邻马可波罗酒店及

规划中的天安天地大厦。所处的地

理位置优越,也是夜景照明设计定

位的主要因素。

安福大厦有着独特建筑特点,建筑底层用一排倾斜的柱子支起,方形框架下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这不禁就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描绘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从而惊叹现代建筑技术的卓越以及建筑师巧妙的设计创意。“飞阁”,架空建造的亭阁;“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飞阁”在建筑中已经发挥到淋漓尽致了,“流丹”则需要灯光在夜景中神化。“飞阁流丹”作为赋予安福大厦的设计创意点,将贯穿设计的始终,渗透到照明设计的意象。

为了充分展现安福大厦建筑的光与色,采用主要照明方式以幕墙立面内嵌LED线型投光灯和LED点光灯为主。本工程的灯光全部开启时的额定率为121KW,鉴于灯具选择上多为LED灯具且以动态变化效果为主,全部开启时实际用电量约为额定率的80%左右,即97KW。整体立面采用泛光灯洗亮,避免了

灯具对建筑物白天效果的影响,同时也很好的控制了眩

光和干扰光,保证了照明质量。方形框架与玻璃幕墙的

衔接处采用70W的小型投光灯;玻璃幕墙分别采用

T5-28W荧光灯,12W小功率LED线型投光灯,3W的

LED点光,70W的小型投光灯;方形窗则用6W大功率

LED灯;底部条形窗用的是12W小功率LED线型投光

灯;建筑底部以及柱子,分别采用35W筒灯和400W的投光灯。西楼铝材幕墙结构采用12W/M的LED线型投光灯和3W/套LED点光灯的做法避免了效果上

的单一化,或点或线,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

这些都是根据建筑的结构以及达到的视觉效果来布

局,建筑的框架重复在灯光的辉映下不但不显得单调反

而给建筑增加了几分生气。蔓延在建筑边沿的灯光就如

同乐曲中跳跃的音符,简单的几个音符弹奏出来的却是

华丽动人的乐章。

在照明手法上运用点、线、面的有机组合将建筑物

中细节丰富、层次分明的重点部分结构和装饰细部特征

清晰的表达出来。动态变化时西楼铝材幕墙上的LED线

型投光灯可以进行全彩变化,为建筑增添一份生动感。

在创造美的同时,环保安全也是照明中相当重要的

问题,从灯具的选用上,大功率的投光灯采用活性炭呼

吸技术的高效节能灯,提高了灯具的使用寿命和流明维持率,减少汞的含量,从而降低污染。通过合理调整灯具的发光角度、配光曲线以及科学利用有效光在被照物体上的光照效果,避免了溢散光等光污染,保证了绿色的光环境。

四、结语

建筑物的灯光景观设计让各单体建筑融入城市的整体景观体系中。灯光组织配合城市的自然格局,夜幕中,旖旎的艺术灯光仿若流光溢彩的城市音符。流动的灯光,七彩的旋律,使城市建设在夜间呈现初秋的夜景魅力。

对空间的追求是建筑师永恒的准求,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光对于建筑空间的各种作用,将光纳入设计思考,可以使我们努力去发掘建筑内在抽象的情感和外部某些装饰性主题的内涵,从而避免陷入程式化和表面化,在寻求新的空间组织方式进程中,用光的艺术赋予建筑应有的灵魂,为城市设计开辟一条自由的创新之路。

中国古建筑照明设计灯光表格现手法

中国古建筑照明设计灯光表现手法? 导语 古建筑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但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照明设计不仅要传达出这些古建筑自有的建筑语汇和文化神韵,还要注意建筑的保护性。那么,中国古建筑照明设计有哪些灯光表现手法?对照明设计和照明产品又提出哪些特殊要求? 照明设计如何展现古建筑神韵 精致的园林、古朴的客家土楼、巍峨的高原庙宇、壮观的沙漠古城,其中独具特色的人字形屋顶、青砖灰瓦、精美的浮雕等,纵使岁月的痕迹斑斑,仍能透析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古典韵味以及丰富的文化涵。古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朝代的历史,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现代照明设计师通过结合灯光的艺术,赋予了古建筑新的生命力,在黑夜中更好地展现建筑的特点和轮廓。 区别于现代化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对其进行照明设计时需避免因照明产生的损害。这对于照明

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运用怎样的照明设计表现手法才能更好地展现古建筑独有的特色? >>>> 以“面”展现整体光感 从“面”呈现古建筑特色,是目前照明设计师在古建筑照明项目中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禅影照明设计工程设计总监倪桢表示,对于新建的仿古建筑,通常会要求“见光不见灯”,因为既然是仿古建筑,照明也要尽量仿古,与仿古建筑相结合,灯具不能外露。 “个人建议不用过多表现建筑的细节,应该表现建筑的大面,而不是现在所谓的‘逢柱必打,逢线必勾’。因为中国建筑中有太多雕梁画栋的细节,如果每个都要细细照亮,灯具难以全部隐藏,我们只需将建筑本身的体量表现出来即可。”

“透过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使其在夜间自然产生‘立体感’,进而塑造整体的夜间氛围。” 袁宗南照明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袁宗南同样着重在“面”的呈现。 在相应的灯具选取方面,倪桢推荐选用大型投光灯,或者使用那些能与建筑结构相匹配并有效隐藏的线型类产品去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灯具的隐藏需要尽早与建筑设计师确认预留安装节点。 在现实的项目中,大多是仿古建筑,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照明所所长朱剑修表示,这类建筑的照明设计有更多的空间:一是灯具小型化,做好隐藏,通过漫反射光显示建筑的主要构件;其次是根据古建的功能、或者结构主要特色来重点表现,予以精确透光。三是根据场所做些投影,灯光秀,增加场所的表情和气氛,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 >>>> 以尊重及保护历史文化为核心

《现当代建筑赏析》复习题

《现当代建筑赏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建筑形式美原则,不外是(变化与统一)、(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这几个方面。我国古代建筑如北京的天安门,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些原则来进行分析、欣赏。 2、建筑毕竟是艺术文化,所以,除了(形式美)之外,人们对它的品评,还需有(文化性)。按照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说法,就是建筑的(文脉性)。 3、欣赏分析建筑的造型美,一要(从形式美原则出发),二是(从这一流派所提倡的观点来分析)。 4、对建筑物的艺术价值评价,重要的是了解建筑物的(内涵),看看它的风格是不是(统一),比例是不是(协调),韵律是不是(讲究),色彩是不是(妥贴),材质是不是(优良),环境是不是(和谐)等。 5、美国当代现代建筑大师文丘里指出:现代主义的建筑师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隐喻手法)或(象征手法),创造了许多巨型的、英雄的作品,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中,大多运用的是(隐喻)手法,文丘里的这段话说明,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对我们鉴赏建筑艺术十分重要。 6、建筑的形式要素是由(空间)、(形体)、(轮廓)、(虚实)、(凹凸)、(色彩)、(质地)、(装饰)等要素的集合而形成的复合概念。 二、名词解释 1、建筑:是人们为了遮风挡雨、躲避虫兽侵扰而建造的物体,它从最早的穴居、巢居发展到用木头和石头建造的地面建筑,现在建筑材料越加多样化,建筑技术不断进步,建筑形式也日趋丰富。建筑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特征。 2、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

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形成一个“口”字,故名四合院。 3、西北窑洞: 4、徽州民居: 5、福建土楼:又称“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呈圆形、方形、四角型、五角形、交椅型、畚箕型等,各具特色,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6、藏族碉房: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3至4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碉房。 7、新疆阿以旺: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族住宅的常见一种建筑民居形式,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这种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住宅的平面布局灵活,室内设多处壁龛,墙面大量使用石膏雕饰。 8、蒙古包: 9、民居: 三、简答题。 1、建国50周年时被评为上海十大经典建筑金奖的十大建筑是什么? 答:金茂大厦、新锦江大酒店、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大剧院、上海体育场、浦东国际机场。 2、简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主要建筑特色。 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主要建筑特色是: 一是外形优美, 二是色彩和谐, 三是交通流畅, 四是融合自然 3、简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主要功能。 4、简述上海展览中心的建筑风格。 5、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与流派。 6、芝加哥学派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7、后现代主义时代。 8、简述金茂大厦的建筑艺术。

现代建筑中的光影艺术表现

现代建筑中的光影艺术表现 ----------- 浅解宗教建筑的空间与光 【提要】本文依据详尽的案例分析, 论述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忠雄等建筑师独特的建筑用光理念和设计手法,任何参观过勒.柯布西耶和安藤中雄建筑作品的人, 哪怕仅仅是欣赏拜读过他们的作品图集, 都会对他们在建筑中用光的设计意匠和娴熟技术叹为观止。他们的一系列建筑在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特别是朗香教堂、光的教堂、水御堂、等作品中, 他们对光的处理可谓炉火纯青, 堪称是光的大师。光是世间万物之源。光的存在是在世间万物表现自身和反映相互关系的先决条件。 建筑与光历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的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 【主题】词空间与光 对我而言,自然光是唯一能使建筑成为建筑艺术的光。 -----路易斯. 康我们的眼睛生来只看到阳光下的建筑,阳光和阴影揭露了这些造型。 -----勒 .柯布西耶 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元素,全世界生命的母亲。它孕育万物,养育生命,包容天地,它赋予了自然伟大而神奇的力量。也赋予建筑以灵魂!光的存在是在世间万物 表现自身和反映相互关系的先决条件。建筑与光历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的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其中宗教建筑是最能表达灵魂思想的一类!就这样一大的论题,我想来说一下我对宗教建筑中的空间与光的理解!建筑的思想表达离不开文学素养,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宗教建筑就是在西方宗教产生后,也随之成为了对太阳崇拜的最好表达。

古希腊大体快的金字塔被理解成太阳神阿波罗的神秘光束,塔尖是神秘光源的放射源,塔身则是由上而下的光束,其庞大的形体,表达了对光这一巨大神秘力量的敬畏和礼赞。 古希腊神庙的中轴线对准了太阳运行的轨 迹,正面朝东,神殿堂内的神像能沐浴到清 晨的阳光,还有罗马万神庙穹顶圆洞中射入 的光线,单纯、明晰、有力,以此来表达对 神的超凡 力量的赞美。特别是基督教成为正教之后教 堂对光的表现更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哥特式教堂中经过彩色玻璃筛选、折射后的 光线穿过精致玲珑的骨架自由的从上空洒落 与地面的昏暗形成对比,黑暗促使人对光的 渴望,使人产生对天国的向往。 与古代的大体量和材料的厚重相对比, 多年后, 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建立的新建 筑五点原则,特别是新型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 如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应用, 使现代建筑形象在“轻、光、挺、薄”的视觉效果方面达到极致。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埃罗·沙里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克瑞斯基小教堂,约翰逊的水晶教堂均充分利用了自然阳光的特性, 塑造出一种神圣、脱俗的空间氛围, 他们都在现代建筑用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之后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我自认为在建筑中的用光达到了更为理想的境界。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他的建筑作品也因此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安藤通过一系列的建筑作品, 而非个别作品设释和体现用光来表达他的设计理念。如住吉的长屋、小徐邸、井筒邸、石原邸、伊东邸、 教堂、直言宗水御堂和古墓博物馆等 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在建筑用光方面 的设计造诣。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众多 私人邸宅设计中, 最注重光在塑造空 间环境和理想生活方式中的作用。他

灯光照明的重要性

灯光的重要性 当代简约的设计主导 在多年的设计理念中,认为简约的线条及铺排是最核心一环。简洁的设计才能真正的引人入胜,给人真正的享受;相反,太矫饰、繁杂的编排,只会增添许多不必要的元素,有悖于整体设计中增强室内净空感的宗旨。 而最重要的是怎样建立完善的空间结构,让空间传递出不同的气氛和层次感以至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变得与人更加亲近,带来随时的惊喜。这在我的设计作品及最近与多个客户的交谈中多有阐述与认同。 灯光的重要性 在现在的设计工程档案中,不难发现各式各样的灯光主题贯穿于其中,影交集处处皆是,缔造出不同的气氛及多重的意境。 间接照明 灯光可以说是一个较灵活及富有趣味的设计元素,可以成为气氛的催化剂,是一室的焦点及主题所在,也能加强现有装潢的层次感。 一般而言,灯光编排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灯光泛指那些直射式的光线,如吊灯及射灯等,光线直接散落在指定的位置上,投射出一圈圈的光影,作照明或突出主题之用,直接、简单。 间接灯光在气氛营造上则能发挥独特的功能性,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它的光线不会直射至地面,而是被置于壁凹、天花背后,或是壁面铺饰的背后,光线被投射至墙上再反射至地面,柔和的灯光仿佛轻轻地洗刷整个空间,温柔而浪漫。 这两种灯光的适当配合,才能缔造出完美的空间意境。一些明亮活泼,一些柔和蕴藉,才能透过当中的对比表现出灯光的独有个性,散发出不凡的艺韵。 在家居灯光的运用上卧室要温馨,书房和厨房要明亮实用,客厅要丰富、有层次、有意境,餐厅要浪漫,卫生间要温暖、柔和。这样的灯光编排我想已达到它的最高效能了。新世纪伊始,建筑环境照明设计在国际上有什么动向?我国建筑环境照明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姓名:王本冬专业:12级室内设计学号:02120101040105 指导教师:陈江红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相当大的提高。其中光环境对室内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资料表明:正常人每天接受的外界信息中,超过80%的信息量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而来的,而空间的光环境为视觉感官接受信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营造优良的光环境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获取外界信息。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室内的光环境设计须跟上潮流的步伐,从原来单纯的基本照明需求的满足,发展到追求舒适宜人的灯光环境,再上升到具有审美价值的光环境艺术。我们提倡用绿色环保的方式来营造我梦里想的温馨的家,来创造我们需要的环境。室内设计中的光环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和性格……可想而知光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可低量的。 关键词:光环境、室内设计、精神、空间、性格 光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追求合理的设计标准和照明设备,节约能源,使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 光环境和空间两者的关系:光环境和空间两者有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空间中有了光, 才能发挥视觉功效, 能在空间中辨认人和物体的存在; 同时光也以空间为依托显现出它的状态、变化(如控光、滤光、调光、混光、封光等) 及表现力。

在室内空间中光通过材料形成光环境, 例如光通过透光、半透光或不透光材料形成相应的光环境。此外, 材料表面的颜色、质感、光泽等也会形成相应的光环境。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光的应用对设计的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在室内的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设计可以渲染出各种各样的气氛,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升华和陶冶。更具不同的场合环境应用不同的光环经效果,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灯光。甚至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光环境。总之是灵活多变的但求合理人性化。 英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使其展示的建筑。”的确,光是建筑的灵魂,没有光,视觉无从谈起,建筑形式元素中的形态、色彩、质感依托光的能量,使我们体验到建筑在四季中的变化及一天中早、午、晚的差异。光与影所渲染的建筑,提升了环境质量,使我们自然地融入光与建筑交织所凝结的意境之中。建筑设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光的认识,光的作用愈加从室外转向室内、从功能转向精神。观念的转变带动建筑设计的进步,使建筑水平跃入新的层次。 以造型为手段塑造建筑而建立的古典建筑的思维模式代表了古人对建筑的评判标准,这种评判标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文化基础,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初现代主义的诞生。这种造型主义的表现重点集中在建筑外部形式元素,如体现建筑的体量感、凹凸变化、比例尺度等审美意识,光的运用大多局限在室外造型方面以突现建筑本

中国建筑艺术

中国建筑艺术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这些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例如明清北京宫殿中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但通过不同的空间序列转换,各个单体建筑才显示了自身在整体中的独立性格。 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表现出来。此外,木结构的构件便于雕刻彩绘,以增强建筑的艺

现代建筑艺术

现代建筑艺术 发表时间:2009-05-22T15:15:09.42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3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李群英信恒强[导读] 实际上设计者的出发点主要还不是此种功能性或经济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种美学考虑,它的基础是机器美学或技术美学。摘要:20世纪初,建筑艺术如同绘画、雕塑艺术一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建筑科技的发展,使建筑结构和样式迅速走向现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高层建筑的大量发展和新的建筑设计思潮的层出不穷,多元建筑形式风行一时。 关键词:现代建筑艺术 在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很多流派和不同风格的建筑样式。20世纪初,在德国和奥地利先后产生了表现主义,一切都出自艺术家的主观表现,目的是引起观众情绪上的激动,这一派建筑师往往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象征某种时代精神。德国建筑师门德(1887—1953年)在20年代,设计过一些表现主义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19—1920年建成的波茨坦爱因斯坦天文台。荷兰表现派的住宅甚至把外观处理得使人联想起荷兰人的传统服装和木鞋。 未来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文艺流派,它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他们否定一切文艺规律和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者桑·伊利亚(1888-1917年)所设计的图样中都是高大的阶梯形的楼房,电梯放在建筑物外部,林立的楼房下是川流不息的汽车、火车,分别在不同高度上行驶,他说:“应该把现代城市建设改造得象大型造船厂一样,既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得象大型机器一样。” 风格派与构成派的代表是荷兰的建筑师奥德·里特韦尔等。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体的组合和构成。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派”,他表现在建筑造型装饰,最能代表风格派特征的是里特韦尔设计的椅子,象蒙德里安的绘画,运用水平和垂直线构成红、黄、蓝三色。他还设计了著名的荷兰乌德勒支地方一所住宅,运用简单的立方体,横竖直线,玻璃等组成的建筑。这个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建筑活动和思潮也很不一致,因此发展也极不平衡,西欧和美国为建筑现代化继续探索创造作出新贡献,其他地区和国家也相继走入现代化。英国在50年代出现以史密森夫妇为代表的新粗野主义(又译为新野性主义);60年代,以柯克为代表的称之为阿基格拉姆派所提出的未来乌托邦城市的设想:以钢和钢筋混凝土的巨型结构来综合解决多种与可变要求的设计。 在法国战后的“现代建筑派”取代了学院派成为法国建筑的主要风格。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大楼和其后又设计的朗香教堂,轰动了整个建筑学坛。法国在二战后建筑技术上不断创新,1958年兴建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的陈列大厅,跨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间结构,也是跨度最大的薄壳结构。1973年建的巴黎蒙帕纳斯大厦高229米,是欧洲最高建筑;后来建的国立蓬皮杜艺术中心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德国受到的战争破坏很大,战后着力重建。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只允许折中主义建筑样式,战后则坚持走现代建筑道路,尤以鲍豪斯为代表,后来出现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建筑,如夏隆设计的柏林爱尔音乐厅和斯图加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等。在设计思想上意大利比其他国家显得多样和善变。古代传统在意大利从未间断,现代思潮又给予强烈影响,战后全面地走上现代建筑道路,在罗马和都灵等地推行新现实主义,提倡紧密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鲁道夫设计的罗马泰波蒂诺区为代表。在意大利具有国际声望的建筑师无疑是奈尔维,他设计的罗马小体育宫和米兰的皮瑞利大厦被公认为国际先进水平的杰作。美国具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力量,雄厚的技术人员队伍和一大批专门投资房屋建设的大业主,他们共同使美国建筑迅速走向现代化。发展高层建筑是美国建筑的主要方面,1974年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110层,高443米,是世界迄今最高建筑。在艺术和建筑方面,欧洲不论有什么新思潮都很快影响美国,各种思潮和各种建筑流派,样式在美国都得到反映。现代建筑艺术 20世纪上半期,尤其在二战后,古典复兴建筑仍然流行,政府性建筑和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建筑样式结合在一起的折衷主义建筑也不断出现。由于社会生活飞速发展变化,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日益复杂,房屋的层数和容积量不断增加,建筑材料和结构已与古代大不相同,因此学院派建筑师不得不对传统建筑加以改造和简化,同时革新的现代派建筑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建筑活动和思潮也很不一致,因此发展也极不平衡,西欧和美国为建筑现代化继续探索创造作出新贡献,其他地区和国家也相继走入现代化。英国在50年代出现以史密森夫妇为代表的新粗野主义(又译为新野性主义);60年代,以柯克为代表的称之为阿基格拉姆派所提出的未来乌托邦城市的设想:以钢和钢筋混凝土的巨型结构来综合解决多种与可变要求的设计。 在法国战后的“现代建筑派”取代了学院派成为法国建筑的主要风格。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大楼和其后又设计的朗香教堂,轰动了整个建筑学坛。法国在二战后建筑技术上不断创新,1958年兴建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的陈列大厅,跨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间结构,也是跨度最大的薄壳结构。1973年建的巴黎蒙帕纳斯大厦高229米,是欧洲最高建筑;后来建的国立蓬皮杜艺术中心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德国受到的战争破坏很大,战后着力重建。战后则坚持走现代建筑道路,尤以鲍豪斯为代表,后来出现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建筑,如夏隆设计的柏林爱尔音乐厅和斯图加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等。 美国具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力量,雄厚的技术人员队伍和一大批专门投资房屋建设的大业主,他们共同使美国建筑迅速走向现代化。发展高层建筑是美国建筑的主要方面,1974年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110层,高443米,是世界迄今最高建筑。在艺术和建筑方面,欧洲不论有什么新思潮都很快影响美国,各种思潮和各种建筑流派,样式在美国都得到反映。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是本世纪中期建成的一座著名的演出建筑,它的外形与历来的一切剧院都不同。这是较早地突破正统现代主义建筑 “形式跟从功能”信条的一座优美的建筑作品,尽管悉尼歌剧院的造价一再突破预算,工期拖延长达十多年,而一旦建成后,立即获得公众广泛的喜爱而成为悉尼市的标志物。 斯东及雅马萨基与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一种被称为高技派的建筑风格。巴黎蓬皮杜文化与艺术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及伦敦劳埃德大厦都是高技派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充分坦露结构,暴露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但是实际上设计者的出发点主要还不是此种功能性或经济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种美学考虑,它的基础是机器美学或技术美学。

浅谈灯光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灯光和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2班焦成龙 200929223 摘要 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颜色,在室内设计中、必定少不了色彩的应用。色彩的产生,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对于我们每天生活的场所,色彩总是悄无声息的影响着我们,例如情绪、行为,或者传达一个信号等等,面对着一组令人心情舒畅的色彩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相反,肯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要将色彩合适的运用以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灯光、色彩、搭配、室内设计、设计风格、 一、色彩的产生 色彩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一、光进入视觉通过一下三种方式 1.光源光:例如霓虹灯等光线。 2.透射光:光源穿过物体后在进入视觉的光线。 3.反射光:反射光是进入眼睛最普遍的方式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能看到 的任何物体都是该物体反射光进入视觉所知。 二、色彩与灯光的关系 当灯光的颜色照到物品上,会影响我们对该物品的颜色感觉。 房间墙,天花和地面的色彩和质感,皆因它们对光的反射程度有所不同。 浅淡颜色有助于反射光线,深沉颜色吸收光线,布置家居时,选用壁纸的深浅跟灯光的多少,需要合理的配合使用。 让弱光与强光并存,是平衡光线确保灯光效果柔和舒适的方法。 在房间里布置灯光的时候,首先应定下房间的视觉焦点,然后加强该处灯光效果,在于其它部分适当地配上灯光,构成房间的背景灯光。而且,不同的灯光来源与亮度在跟不同颜色配合时,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光影效果。 居家光源中,底色温(2800K灯泡色至3000K)较具有温馨感;4000K则予人明亮、清爽之感。 三、灯光的布置 灯光在室内中有KISSES原则:即keep it(把握);simple(简单);stupid (方便);energy(省电);saving(省钱)。 灯光在房间中的放置比例也有黄金定律—5:3:1;即在同一个房间中,集中式、辅助式及普照式光源的光亮度比例为5:3:1(5:像投射灯或阅读灯等,光亮度最强的集中性光线;3:指给人柔和感觉的辅助式光源;1:提供整个房间最基本照明的光源) 灯光的设计一定要拜托传统“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搭配方式。例如需要快速电灯的地方以白炽灯泡为宜(如浴厕入门)。需长时间照明电灯处应以省电

建筑室外灯光艺术设计

建筑室外灯光艺术设计 作者:万敏转贴自:点击数:414加入时间:2004-11-14 18:09:46 一.综述 建筑室外灯光艺术古皆有之,伊斯兰礼拜寺的光塔除导引教徒外还有一很重要的作用便是烘托寺庙的神秘气氛;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灯塔既是城市的标志,又为一航海导引。中国古代的城市灯光很多文学家均有描述。苏轼曾写道:“灯光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这里描写了用灯光装扮的城市轮廓,在明月之下游人如梭。辛弃疾有“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人却在灯光阑珊处。”这里讲的灯有造型,还有运动。李清照有“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这里诗人描述了灯的亮度。早在唐代我国的庭院中就使用石灯笼作照明亮化用具。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很多大城市均开始实施“亮起来工程”,为的是使城市有一个靓丽的夜色、全方位展示城市的形象与活力。“亮起来”是城市国际化的标志之一。一个良好的城市夜间形象更能反映一个城市的开放性,在吸引外资、发展旅游观光以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有莫大好处。 二.设计原则及艺术处理方式 1.灯光的艺术氛围 灯光艺术起源应在室内。基督教中芸芸众生均在基督的光耀中生存,一本圣经到处充满着光明与黑暗的抗争,因此基督教堂特别讲究用光,而所有的光学氛围的制造均聚焦圣坛。白天自然光线有组织地汇集于圣坛,夜间则烛光如昼。像基督教堂这样利用光线人格化地处理建筑室内空间的动机便是室内灯光艺术的肇源。早在5000多年前,我国湖北应城门板湾建筑遗址中便已有了造型精致、方正的火坑;其位置恰在一构造精美的落地窗前,这说明古人将火炕不仅作为烹饪食品、保存火种的器具;而且火炕本身也是被造型的对象及营造室内家庭生活气氛的灯具。加工甲骨文中的灯字 1.符合美学规律

室内设计经典布光思路及灯光讲解

室内设计经典布光思路及灯光讲解有个著名而经典的布光理论就是“三点照明”。笔者在此简述一下: 三点照明,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如:主 光灯在1 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主体光常用聚光 灯来完成。笔者喜欢把主体光的亮度设置为240左右。辅助光:又称为补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 0%-80%。 背景光: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布光的顺序是: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 主次分明,互相补充。布光还有几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1)灯光宜精不宜多。过多的灯光使工作过程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

显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另外要注意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决不予保留。 2)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灯光一概处理。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光,如选用聚光灯还是泛光灯;根据需要决定灯光是否投影,以及阴影的浓度;根据需要决定灯光的亮度与对比度。如果要达到更真实的效果,一定要在灯光衰减方面下一番功夫。可以利用暂时关闭某些灯光的方法排除干扰对其他的灯光进行更好地设置。 3)要知道max中的灯光是可以超现实的。要学会利用灯光的“排除”与“包括”功能,绝对灯光对某个物体是否起到照明或投影作用。例如要模拟烛光的照明与投影效果,我们通常在蜡烛灯芯位置放置一盏泛光灯。如果这盏灯不对蜡烛主体进行投影排除,那么蜡烛主体产生在桌面上的很大一片阴影可能要让我们头痛半天。在建筑效果图中,也往往会通过“排除”的方法使灯光不对某些物体产生照明或投影 效果。 4)布光时应该遵循由主体到局部、由简到繁的过程。对于灯光效果的形成,应该先调角度定下主格调,再调节灯光的衰减等特性来增强现实感。最后再调整灯光的颜色做细致修改。 灯光的分类及其属性

高中美术 第9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教案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 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课前预习,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画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描绘,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 二、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水平)。(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教师总结、归纳。 三、思考与探究: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 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 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C、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学生经过上述赏析活动,对现代建筑的特点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 四、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五、课堂延伸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参观身边的现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价值写一篇小论文。 用心爱心专心 1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 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得时间范围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得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得过渡时期,这就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得阶段。 1概述 2发展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与国建立(1937~1949) 3建筑类型 ?居住建筑 ?工业建筑 ?公共建筑 4建筑技术 ?结构技术 ?施工技术 5建筑风格 ?近代外来形式得建筑风格 ?近代民族形式得建筑风格 概述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13张) 清王朝得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得传入。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得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得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得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就是原有得传统建筑体系得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得功能布局、技术体系与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得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得变化。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得与中国自身发展出来得新型建筑,具有近代得新功能、新技术与新风格,其中即使就是引进得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广大得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得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得建筑为主。大量得民居与其她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得传统品格与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得材料、结构与装饰。从建筑得发展趋势来瞧,中国近代建筑得主流则就是新建筑体系。 发展阶段编辑 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中国近代建筑 这就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得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得新建筑活动。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就是当时西方流行得砖木混合结构房屋,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就是券廊式;后者就是西方建筑传入印度、东南亚一带,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加上一圈拱券回廊,当时称为“殖民式建筑”。另一方面就是洋务派与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得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就是手工业作坊那样得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得西式建筑。上述两方面得建筑虽然为数不多,但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建筑设计中光与影的运用

建筑设计中光与影的运用 【摘要】太阳将光明赐给我们的同时,也把黑暗给了我们。光明与黑暗在人类的建设活动中此消彼长,当一面高墙被竖起时!在它的背面拖出长长的影子,这影子是黑暗的精华。光影是表达建筑艺术的强大手段。离开了光影交织,空间将会沉闷,缺乏活力;离开了光影,材质也无法充分表现其色泽与质感;离开了光影,建筑如同没有充分显影的底片,缺少了高调与低调。本分分析了建筑光与影的营造,探讨了建筑设计中对光与影的运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光影运用 光影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建筑设计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当前的设计,对于光由于过度的开发利用,已经是人们对光的文化体感、审视心理和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需要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考虑。 一、建筑光与影的营造 光与影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居于其中的人必备的生态环境构成条件。 1、光与影对建筑自然生态营造 这里所说的光与影对自然生态的营造,主要是自然光。自然光包括日光、月光、星光等。在自然光与影的生态营造中,建设设计采用的几种常见的方法,比如引光、透光、反射灯方法的应用。引光主要是设计师将建筑作为一个容器,尽可能巧妙的将光引入其中,通过不同的采光口,将室外的自然光线引入其中。自然光可以是顺光、侧光、定光等,根据光的类型不同,采光口的设计不同,引入的光则会有不同的效果。透光则主要是在建筑中使用各类透光材料,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光线的强弱以及效果如何,取决于透光材料的资质和性能。除了引光、透光还有反射光,反射光主要是设计者利用一些反射材料,将室外光线反射到室内,不同的反射光营造出来的生态效果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其他综合利用的一些手段,基本上都是利用室外的自然光,将室内的光与影营造出来,构建一种易居的光影生态环境。 自然光影的生态营造,在运用以上手段时,还需要考虑对光引用的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均衡稳定原则,人感受光影是依靠眼睛,而稳定均衡的光影,能够让眼睛感受到安全、愉快。否则就容易产生不良的体验。其次,对自然光的引入还要考虑对称互补的原则,单一的光并不符合人居住生态的自然化,而光与影的对称,平衡,有助于建筑内部自然生态的形成。再就是要讲究韵律和节奏。自然光的变化是有节奏的,有自己的规律性和节奏感,这种节奏感给人带来感受自然的环境和契机,因此建筑设计也需要考虑自然光引入过程中的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简介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简介

10142128 叶涛涛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前言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清王朝的闭关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的传入。一直到19世纪中叶,除了北京圆明园西洋楼、广州“十三夷馆”以及个别地方的教堂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鸦片战争后,各种形式的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建筑的变化。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的和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和新风格,其中即使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广大的农村、集镇、中小城市以至大城市的旧城区,仍然以旧体系的建筑为主。大量的民居和其他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

传统品格和乡土特色,虽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的材料、结构和装饰。从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是新建筑体系。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这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的阶段。主要有两方面的新建筑活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如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住宅、饭店等,在内地也零星地出现了教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是券廊式;后者是西方建筑传入印度、东南亚一带,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加上一圈拱券回廊,当时称为“殖民式建筑”。另一方面是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的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是手工业作坊那样的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的西式建筑。上述两方面的建筑虽然为数不多,但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 这是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初步形成的阶段。19世纪90年代前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设银行,办工厂,开矿山,争夺铁路修建权。火车站建筑陆续出现,厂房建筑数量增多,银行建筑引人注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成长的“黄金时代”,轻工

室内设计中的灯光运用手法

绪论 现代人对居住空间的灯光设计尤为重视。灯光是营造家居气氛的魔术师,它不但使家居气氛格外温馨,还有增加空间层次、增强室内装饰艺术效果和增添生活情趣等功能。在居住空间的光环境设计中,室内照明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住宅照明设计,人们通常都希望在住宅照明中塑造出个性化的效果。 灯光在室内空间的运用,有如画龙点睛的效果一般,每一个空间所需求的灯源亦不尽相同,相对应于居家风格,灯的造型千变万化,更可延伸出更多的组合搭配。 灯光的种类: 1、直接照明 光线通过灯具射出,其中90%-100%的光通量到达假定的工作面上,这种照明方式为直接照明。这种照明方式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并能造成有趣生动的光影效果,可突出工作面在整个环境中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亮度较高,应防止眩光的产生。如工厂、普通办公室等。 2、间接照明 间接照明方式是将光源遮蔽而产生的间接光的照明方式,其中90%-100%的光通量通过天棚或墙面反射作用于工作面,10%以下的光线则直接照射工作面。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不透明的灯罩装在灯泡的下部,光线射向平顶或其他物体上反射成间接光线;一种是把灯泡设在灯槽内,光线从平顶反射到室内成间接光线。这种照明方式单独使用时,需注意不透明灯罩下部的浓重阴影。通常和其他照明方式配合使用,才能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商场、服饰店、会议室等场所,一般作为环境照明使用或提高景亮度。 3、漫射照明方式 漫射照明方式,是利用灯具的折射功能来控制眩光,将光线向四周扩散漫散。这种照明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光线从灯罩上口射出经平顶反射,两侧从半透明灯罩扩散,下部从格栅扩散。另一种是用半透明灯罩把光线全部封闭而产生漫射。这类照明光线性能柔和,视觉舒适,适于卧室 一、室内灯光所起的作用 不同的灯光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即使是台灯之类,如果精心布置,它所产生的投影效果和情调也会有很多变化。轻薄透明的纸质灯罩,透出的光线射向四周,显得柔和、飘渺,更有生活情趣。 灯光还可以起到划分区域的作用,它通常体现在在客厅的装修中。如在餐桌上方悬挂一个长臂吊灯,暖色的灯光罩在餐桌周围,那么就自然会在客厅中界定出就餐区来。灯光分区的好处是既能进行功能分区,又能保持空间的相对整体性和通透性,既断且连,分合自如。 用灯光来强调室内的装饰重点再合适不过了。如墙角的小装饰物,本来并不起眼,但每处用小射灯打光,这几个小装饰物立即便成为了整个墙角甚至整个房间的视觉中心,把人的目光

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提到中国古代建筑,你可能马上会想到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或者是苏州的园林、安徽的民居;提到中国现代建筑,你可能马上会想到深圳、上海这几年拔地而起的豪华宾馆、高级写字楼。可是,关于中国近代建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1840—— 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后,封建主义的清王朝经历“康乾盛世”而日趋衰落;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却因工业革命而迅猛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从明末清初开始,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鸦片战争以后,则完全以侵略和被侵略的方式进行了。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以此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也由此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之下展开了。

其间,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外国文化的大规模侵入,在中国国土上除了传统的古代建筑仍在延续、演变之外,外来的欧洲建筑样式逐渐多起来,在中国近代的建筑历史上形成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一股潮流;二十世纪二十年 沿海城市的洋式建筑以上海外滩(BundofShanghai,又称“黄浦滩”)和南京路、天津九国租界、广州“十三行”和沙面、厦门鼓浪屿、青岛胶澳租界“青岛区”的建筑为代表。 长江沿岸城市的洋式建筑以南京下关、武汉汉口租界的建筑为代表。 内陆地区沿边城市哈尔滨早期的建筑主要通过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开通,受

俄罗斯传统建筑和十九世纪末欧洲流行的“新艺术运动”样式影响,在中东铁路系统的建筑和东正教堂中表现为多。滇越铁路(1903——1910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加速了云南的近代化。越南人在参与了滇越铁路的修建和昆明商埠的开发过程中,间接地把其所受法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带到滇越铁路沿线的城市和昆明。 表。 国近代建筑史上的地位。1926年他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近代跨度最大的会堂建筑。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所作“首都计划”,则是中国进行的较早、规模较大的城市规划设计。“首都计划”的详细方案中,全部政府办公建筑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造型,极力提倡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意为发扬光大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