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内科学本科教学大纲

内科学本科教学大纲

内科学本科教学大纲
内科学本科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对学习、掌握其它学科有所裨益,而且更是大多数病人的需要。

学习内科应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近、以自学为主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大纲总结历年的教学经验,本着扬过去丰富经验之长,改发展需要之短;本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着眼点打在能力培养上,逐步作到宽松课堂环境,发挥同学的自学能力,故对一些内容做了一些改动,特别对学科交叉内容尽量避免了重复。

随着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内科学的基础和临床也有了较大程度进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不断发现,使得对疾病谱的认识和诊断治疗的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讲授中,无论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要充分反映本学科的新的科学水平。

本次大纲共分“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实习内容”等内容。前者指出了每节应当掌握、熟悉、了解的不同重点要求,“内容”项则概括说明上述不同要求的具体内容,要求‘掌握“的东西可以说是重点中的重点,也是必需学会熟练运用的内容。”了解“部分的内容力争读过、力求看懂、留下印象,特别在实践中见到本病时以备查用,当然记住更好。教学方法虽然以教授为主,但要逐步走向学导式,以同学自学为主,有些章节就纳入自学内容。学习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习课大致占理论课的1/2。当然考试以”掌握“部分为重点,但不除外自学内容或”了解“”内容作为考试内容。详细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篇绪论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炎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的表现和处理。熟悉绿脓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胸部x线表现和治疗。

三、了解肺炎的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病原菌的变迁和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真菌性肺炎。

教学内容

[概述] 肺炎的病因分类。重点介绍细菌(需氧菌与厌氧菌,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讲解社会获得性肺炎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近年来致病菌的变迁,细菌耐药性的增多与经验性选择抗生素,细菌学检查的重要性及感染性休克。

讲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炎球菌肺炎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简述绿脓杆菌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指出近年来嗜肺军团菌肺炎有增多趋势和真菌性肺炎的重要性。

肺炎球菌肺炎

[病因与病理] 说明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发病诱因。典型病理改变的分期,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弥散障碍导致缺氧。炎症消散后肺泡结构完全恢复正常,不遗留纤维疤痕。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重症病人可有末梢循环衰竭。典型实变体征已少见。

[实验室检查和x线表现] 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痰培养有肺炎球菌生长。X线表现典型者实变期呈肺段或大叶性密度增高的致密阴影。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痰细菌培养可作出诊断。需和浸润性肺结核、支气管肺癌及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肺炎相鉴别。

[并发症] 应注意感染性休克,及时有效的治疗已使并发症少见。

[治疗] 肺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应及时用药,注意用药,注意剂量和疗程。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洁霉素。强调感染性休克的处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诊断依据和治疗。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指出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好发与年老体弱或原有慢性支气管肺疾患者,说明其临床表现多较重,诊断依据,治疗需选用抗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剂量宜足,疗程宜长。

绿脓杆菌肺炎

介绍绿脓杆菌为机会致病菌,绿脓杆菌肺炎好发于气管切开等患者,痰和分泌物可有黄绿色改变,治疗需选用抗绿脓杆菌的药物且宜产生耐药性。

肺炎支原体肺炎

介绍肺炎支原体的特点,说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指出血清学检查的重要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显著。

肺脓肿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二、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教学内容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原菌重视厌氧菌感染。

二、发病机制强调上呼吸道、口腔感染灶或该部位手术过程中呕吐物、血块及异物的吸入和促进全身免疫状态及咽喉部保护性反射削弱的因素。

发病部位与解剖结构和体位的关系。

[病理] 肺脓肿的病理变化及演变过程。讲述急性炎症期和脓肿形成期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临床表现] 强调急性吸入性肺脓肿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大量脓性痰,痰多带腥臭味等特征;慢性肺脓肿病程慢性经过,可有反复咯血、不规则发热及慢性消耗病态。体征与脓肿大小、部位、有无合并症及病程长短有关。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的特点,取痰标本及细菌学检查应注意的事项。

二、胸部x线检查早期炎症阶段,脓肿形成后及慢性肺脓肿的x线特点。

[诊断和鉴别诊断] 依据病史、全身中毒症状、血象、痰培养及x线特点进行诊断。应注意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空洞继发感染、支气管肺癌、肺囊肿继发感染相鉴别。

[治疗] 依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抗生素治疗,痰液引流,支持疗法及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 强调从肺脓肿发病原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症(自学)

第五章肺结核

一、掌握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变态反应与免疫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

二、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及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检查方法,结核病的防治原则措施,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三、了解肺结核外科手术的适应症。

教学内容

[概述] 肺结核病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抗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肺结核病发病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已定为乙类传染病,我国在努力控制和消灭结核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结核菌类型、生物特点,病灶内不同繁殖状态的菌群,兼述非结核分支杆菌。

二、感染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三、人体反应性细胞免疫与迟发型变态反应。

[病理]

一、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殖、变质)及其转归,肺结核播散途径。

二、肺结核演变过程及临床常见的五种肺结核类型。

三、结核菌感染、发病、科赫现象。介绍原发结核与继发结核的区别。

四、结合病理特点分述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x 线胸片和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应强调病史的询问,注意部分病人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或不典型。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痰结核菌检查痰涂片查抗酸杆菌,痰结核菌培养。强调痰菌检查对确诊肺结核的重要性。

二、胸部x线检查结核病灶的相应特征。讲解胸部x线检查对发现肺结核的意义。

三、结核菌素试验 PPD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简介复强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痰结核菌检查、胸部x线所见及结核菌素试验,了解病变的活动性及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结核菌培养发现不典型与耐药肺结核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

与肺癌、各种肺炎、结节病及尘肺相鉴别。

[并发症] 注意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支气管肺继发感染的存在,可出现气胸、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预防]

一、彻底治愈活动性肺结核,特别是排菌病人;普及抗结核知识,切断传染途径;进行卡介苗预防接种和对易感人群的预防给药。

二、流行病学调查指标。

三、预防措施卡介苗接种,药物预防,发现病人,加强管理,合理化疗。

[治疗] 抗结核药物适用于各型活动型肺结核。

一、抗结核化学药物重点介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五种

常用药物。

二、治疗原则与督导化疗。

三、化疗方案,初治、复治和难治性肺结核的化疗,化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介绍短程化疗及其具体应用。

四、对症治疗重点介绍大咯血的处理。

五、难治和耐多药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第六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分型、分期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二、熟悉吸烟对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性,在鉴别诊断中熟悉支气管扩张的诊断。

三、了解慢性支气管炎可发展成慢性肺心病,必须积极防治。

教学内容

[概述]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包括其病理特点及临床特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是多因素(内因、外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吸烟、受凉、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病理]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增生,早期以小气道受损为主。

[病理生理]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为小气道功能障碍,发展明显时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致肺泡通气量减少和肺泡残气量增加,引起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表现]

一、症状重点讲述慢性支气管炎“咳”“痰”“喘”的特点

二、体征说明早期无特异体征,气道分泌物多时可闻及干罗音和湿罗音。

[并发症] 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长期反复发作可致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胸部x线表现早期无特征改变,晚期可出现两下肺纹理增重紊乱,可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二、呼吸功能测定重点讲解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简单介绍小气道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详细阐述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分型、及分期标准。

二、慢性支气管炎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肺癌、支气管扩张的鉴别。

[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的治疗以抗感染为基础的,包括祛痰、解痉、平喘的综合治疗。

缓解期的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复发。

[预防] 戒烟,体育锻炼,环境卫生,预防受凉感冒等。

阻塞性肺气肿

目的要求

一、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定义和诊断。

二、了解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学习肺气肿的分类方法。在并发症中介绍自发性气胸。

教学内容

[概述] 阻塞性肺气肿的定义和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的关系,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气道阻塞和肺部炎症致蛋白水解酶增多引起肺泡壁弹力纤维破坏两种因素与阻塞性肺气肿形成的关系,以及抗蛋白水解酶缺乏的影响。

[病理]

一、阻塞性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的增大伴气腔壁的破坏。

二、病变的不均一性

三、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与全小叶型肺气肿。

[病理生理] 阻塞性肺气肿导致肺泡通气量减少伴肺泡残气量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弥散功能而产生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表现] 气道阻塞和炎症的表现,肺气肿体征。合并肺部感染的表现。

[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等。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胸部x线阻塞性肺气肿表现特点

二、呼吸功能测定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残气量增加,弥散功能障碍。

[诊断和鉴别诊断]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标准,与不典型自发性气胸和肺大泡的鉴别。

[治疗] 改善通气和呼吸功能锻炼,长期氧疗预防肺心病,晚期可试用减容手术治疗。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及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指征和抢救措施。

二、熟悉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和预防。

三、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哮喘的管理。

教学内容

[概述]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强调气道的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道缩窄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病因] 过敏反应、感染因素、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等

[发病机制] 气道的慢性过敏性炎症: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作用;变态反应、受体功能低下及气道高反应性。介绍外源性机制和内源性机制。

[临床表现]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体征。外源性与内源性哮喘的特点。重要讲解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有肺充气过度,用于鉴别诊断和发现并发症。

二、呼吸功能检查气道反应性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和呼气峰流速日变异率。

三、过敏因素检查痰、血嗜酸性粒细胞,IgE ,过敏原皮肤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分型。

二、与心源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气管支气管癌及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鉴别。 [并发症] 肺部炎症、阻塞性肺气肿及自发性气胸。重症时导致呼吸衰竭。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肺心病。

[治疗] 各种平喘药物的作用与临床应用,辅助治疗措施。重点介绍茶碱类,β2肾上

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重症哮喘病人的抢救,气雾剂的使用方法。

[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脱敏治疗,药物预防。

第八章肺血栓栓塞症(自学)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心功能不全的处理。

二、熟悉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三、了解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

教学内容

[概述] 慢性肺心病是以呼吸功能不全为基本矛盾的以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

[病因] 慢性支气管肺疾患,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并阻塞性肺气肿是主要病因。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病亦是慢性肺心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诊断标准和分型。重点讲述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功能性因素,即缺氧所导致的肺局部缩血管物质增多和舒血管物质的减少,指出解剖学因素和血管容量增多的促进作用。

二、慢性肺心病以右室肥大、右心功能不全为主,以及对全身重要脏器的影响。

[临床表现]

一、缓解期原发基础疾病的表现及肺动脉高压和右室肥大的表现。

二、急性发作期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强调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与右心功能不全的联系。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胸部x线和心电图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及右房肥大的征象。必要时辅以超声心动图和血气分析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慢性肺胸疾患病史。

二、肺心病的症状及体征。

三、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的检查结果。强调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等有关心电图、胸部x线诊断标准。

四、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相鉴别。

[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以抗感染为基础的综合治疗,重点讲述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对缓解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性以及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治疗的特点。

二、缓解期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及时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炎症,降低肺动脉压和减轻心脏负荷的治疗。介绍长程氧疗。

第十章间质性肺疾病与结节病(自学)

第十一章胸膜疾病

胸腔积液

目的要求

一、掌握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熟悉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防治方法。

三、了解非结核性胸腔积液,重点是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

教学内容

[概述] 简介胸腔积液的形成及诊断步骤,指出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渗出液有关检查的病因。强调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临床常见多发,是学习的重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直接继发于肺结核原发综合症。

二、特发性胸膜炎。

三、继发性胸膜炎。

[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与机体反应性和积液量有关。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酶学检查、细菌学检查、胸膜活检及结核菌素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胸腔积液的酶学、细菌学检查所见或胸膜活检等可以定诊或确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根据胸液性质,鉴别渗出液、漏出液、血性胸液、乳糜胸液、脓胸等。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肺炎伴发的胸腔积液、结缔组织病性胸腔积液以及心、肝、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的鉴别,重点是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治疗]

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二、抽放胸液。

三、应用糖皮质激素。

四、急性渗出性胸膜炎阶段强调休息、营养。

第十二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肺癌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肺癌的病理分型及特点。

教学内容

[概述] 肺癌的危害以及近年来发病率升高。

[病因与病理] 致癌因素与肺癌基因的研究进展。各型肺癌的典型病理变化以及肺癌的分期。肺癌的生长、转移与临床征象。

[临床表现] 肺癌的各种局部、全身及肺外表现,包括肺癌的转移症状。重点讲述咳嗽、咯血等肺癌早期症状的特点。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影响学检查讲解肺癌在胸部x线、胸部CT和磁共振的影象特点,包括癌肿本身征象、支气管阻塞征象、弥漫性肺泡癌征象等。

二、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浅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及纵隔镜和剖胸探查等。重点讲解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四、简介肺癌标志物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参考实验室检查及特殊器械检查结果,是诊断肺癌的有效方法。强调肺癌的病理诊断和分期。注意与肺结核、肺脓肿、肺炎及肺部良性肿瘤相鉴别。

[治疗] 肺癌的治疗是综合治疗。重点介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抗癌化学药物治疗三种方法的适应症及治疗注意事项。

第十三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自学)

第十四章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变化、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特点和意义。

二、掌握呼吸衰竭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三、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

教学内容

[概述] 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急性与慢性、I 型与 II型)。强调血气分析的诊断标准。简要介绍急性呼吸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讲解慢性呼吸衰竭。

[病因] 支气管肺疾患最常见,胸廓及肺血管疾患和中枢神经肌肉疾患亦可引起。简要介绍肺间质纤维化可因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发病机制] 通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弥散功能障碍及肺内分流。

[病理生理]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细胞代谢及酸碱平衡、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

[临床表现]

一、缺氧的表现呼吸困难和紫绀。

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头痛、出汗、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等。

三、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低钾低氯血症及低钠血症等。

二、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参见肺心病。

三、并发症的表现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重点讲解肺性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和与其他因素如低钠血症、感染中毒性脑病等所致的意识障碍的鉴别。

[诊断] 有慢性肺胸疾患病史,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明确血气分析指标的意义和正常值。

[治疗] 以抗感染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包括控制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氧疗、通畅呼吸道、应用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增加通气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加强营养等。强调以上各项治疗的特点如II型呼吸衰竭时的给氧和积极防治代谢性碱中毒等。

[预防]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吸氧浓度过高及错误使用镇静剂。介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和处理。

第十五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自学)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总论(自学)

第二章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心功能分级;治疗原则,着重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阻滞剂的合理应用;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方法。

二、熟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三、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征。

教学内容

慢性心力衰竭

[病因] 阐明基本病因(原发心肌损害、心脏负荷加重)和诱发因素(如感染、严重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治疗不当、合并其他疾病等)。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简明讲述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心脏代偿和失代偿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

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急性肺水肿。

体征: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分裂、肺部啰音、发绀等。

二、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

症状:恶心、呕吐、腹胀、少尿等。

体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肝肿大压痛、水肿、发绀等。

三、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存在。

[实验室检查] 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以及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作出心功能分级。

二、洋地黄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用药方法、剂量、毒性反应和中毒的处理。

三、利尿剂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制剂选择和剂量,注意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状态等。

四、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制剂的选择和用法,特别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

五、其他治疗措施,方法和适应证。

六、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处理原则。

急性心力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制] 阐明急性心肌收缩力减退、心脏负荷加重及急性舒张功能障碍的原发病因;引起急性肺水肿的机制。

[临床表现] 着重阐明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咳嗽、粉红色泡沫痰、室性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应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治疗] 熟练掌握急性肺水肿的抢救方法:坐位、吸氧、吗啡、镇静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制剂的选择和应用。治疗原发病和诱因。

教学方法

一、授课时利用多媒体图片,结合临床病例,以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在实习中,结合病例反复强化,进一步讲解,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第三章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一、掌握常见心律失常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心电图特征。

三、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心脏起搏、射频消融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概述] 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窦性心律失常 ]

1.分类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诊断要点。

[快速性心律失常 ] 折返、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活动为其发生机制。

一、期前收缩(为最常见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

收缩的病因、心电图及治疗原则。

二、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变化、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二者鉴别(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支持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适应证。

三、房室结折反及房室折反性心动过速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其处理原则。

三、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临床表现(体征特点: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心电图、治疗方法。心房颤动为仅次于期前收缩的心律失常。

2.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的病因、临床表现(Adams-Stoke综合征)、心电图及抢救措施(非同步电除颤、紧急复苏)。为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异常 ]

1.分类。

2.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尤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体征,严重者发生Adams-stoke 综合征。心电图表现,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和起搏器适应证)。

3.预激综合征:异常传导途径(附加旁道)分类,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预激常合并快速房室折反性心动过速类型:多为正向性、极少数为逆向性房室折反性心动过速。亦可发生心房颤动及扑动。治疗原则,尤注意禁用洋地黄药物。

第四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自学)

第五章先天性心血管病(自学)

第六章高血压

目的要求

一、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分级,常用降压药物,继发性高血压临床特点。

二、熟悉高血压病的危险度分层,临床类型,降压药物的选择,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三、了解高血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概述]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级。

[流行病学] 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情况及与高血压病有关的因素。

[病因和发病机制]] 简述高血压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产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血浆及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在高血压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病理] 基本病变是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变性、硬化、狭窄(血管壁重构);导致各脏器的继发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尤其是心、脑、肾、眼底改变。

[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及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表现。

[实验室检查 ] 一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眼底检查。必要

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了解血压变化特点,指导治疗。

[高血压病危险度分层 ] 根据血压级别,结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进行全面评价。阐明低、中、高、极高危组特点。

[临床类型 ] 讲述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特点。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1. 早期诊断,强调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2. 继发性高血压:包括肾性高血压(肾实质性和肾血管性)、肾上腺疾病(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其他疾病所致者。简述各临床特点。

[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和重要性。

二、介绍临床常用6类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副作用及常用药物。

1. 利尿剂: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2. β受体阻滞剂: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3. 钙通道拮抗剂(CCB):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

6.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

三、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四、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静脉使用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乌拉地尔,迅速控制血压。

[预防] 一级预防——控制发病有关因素,二级预防——预防靶器官损害。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定期普查,长期监测、随访。

第七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点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临床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其病因、易患因素、发病机制和病理、PTCA、CABG适应证。

三、了解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其它类型冠心病(无症状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的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脉狭窄,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情况。

[临床分型] 国内分为5型。

1.隐匿型冠心病。

2.心绞痛型冠心病。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5.猝死型冠心病。

介绍WHO关于冠心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心绞痛

[定义]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部分分支阻塞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心肌氧供需失平衡。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典型心绞痛特征:胸痛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及缓解方法。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心电图(发作时、静息时、负荷实验、24小时心电图监测)、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分型诊断] 劳累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

临床习用分型:除稳定型心绞痛外,其余均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严重程度分级] 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级:4级。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心电图和其他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确诊,并能发现狭窄部位及严重程度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临床上需与心脏神经官能症、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非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胸腹疾病、肋间神经痛、肌肉骨关节病变等)相鉴别。

[防治]

1.一般治疗。

2.发作时治疗。

3.缓解期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3类)应用。

4.介入性治疗(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

5.外科手术治疗(CABG)。

6.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概述] 国内外发病情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出现血栓形成、斑块出血或持续的冠状动脉痉挛使冠状动脉发生严重持久的闭塞,使所供应的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坏死。

[病理和病理生理] 心肌呈缺血性坏死。冠状动脉分布与梗死定位的关系。透壁性和非透壁性坏死。泵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临床表现]

1.先兆表现。

2.症状:(1)疼痛;(2)全身症状;(3)胃肠道症状;(4)心律失常;(5)低血压和休克;(6)心力衰竭。

3.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特征性改变、动态演变及定位诊断。

2.心肌酶:CPK、CPK-MB、LDH、LDH同工酶、AST。

3.放射性核素检查。

4.超声心动图。

5.其他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及演变、心肌酶改变可作出诊断;结合核素心肌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确诊。

应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腹症、主动脉夹层分离鉴别。

[并发症] 5种并发症特点(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治疗]

1.监护和一般治疗。

2.缓解疼痛。

3.再灌注心肌(溶栓疗法、PTCA、CABG)。

4.消除心律失常。

5.控制心源性休克。

6.治疗心力衰竭。

7.其他: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8.并发症处理。

9.右心室心肌梗死处理。

10.无Q波心肌梗死处理。

11.恢复期处理。

第八章心脏瓣膜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二、熟悉本病的常见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手术适应证。

三、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理、与风湿活动的关系、在我国的发病趋势。

教学内容

一、概述:定义、常见病因、病变好发部位。主要讲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重点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膜病变。

二、常见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

[病因] 风湿热为常见原因。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病理分型,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

[临床表现]

1.症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音嘶哑、右心衰竭表现。

2.体征:二尖瓣面容、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伴震颤、第一心音亢进、开瓣音、第二心音亢进分裂、Graham-Steell杂音、右心衰竭表现(体循环淤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梨形心)、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右室肥大)、超声心动图特点(左房右室大;M超二尖瓣前叶呈城垛样改变,前后叶同向活动)。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典型杂音)、左房右室大、超声特征作出诊断。

应与左房粘液瘤、Austin-Flint杂音等鉴别。

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因] 风湿性及其他。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临床表现] 心尖部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第一心音减弱。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经二尖瓣口反流、左房左室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典型杂音)、左房左室大、超声特征作出诊断。

应与生理性杂音、二尖瓣脱垂、三尖瓣关闭不全鉴别。

主动脉瓣狭窄

[病因]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常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或)二尖瓣病变;先天性畸形及老年钙化性瓣膜病。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之间关系。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伴震颤、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扩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典型杂音)、左室肥厚扩大、超声特征诊断。

应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或瓣上狭窄鉴别。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病因]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老年性升主动脉硬化症。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

[临床表现]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哈气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减弱、Austin-Flint杂音、周围血管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靴型心)、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经主动脉瓣向左室反流、左室肥厚扩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典型杂音)、左室扩大、周围血管征、超声特征作

出诊断。

与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Graham-Steell杂音)鉴别。

联合瓣膜病

2个或以上的瓣膜同时受累;常见的联合瓣膜病为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三、并发症

1.肺部感染(与长期肺淤血有关)。

2.急性肺水肿(多见于重度二尖瓣狭窄)。

3.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并发症,主要致死原因)。

4.心律失常(常有心房颤动)。

5.栓塞(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者)。

6.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四、治疗

1.心功能代偿期治疗。

2.心功能失代偿期治疗。

3.介入性治疗。

4.外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

五、预防预防风湿热及反复发作。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九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和易患因素。

三、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特点。

教学内容

[病因和发病机制] 常见病原微生物,易患因素。

[病理解剖] 赘生物特点,心内感染和扩散、栓塞、血源播散灶、免疫系统激活。

[临床表现] 发热、贫血、消瘦、杵状指、皮肤黏膜病损、心脏杂音改变(内脏损害)、栓塞现象。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血尿常规、X线、超声心动图(赘生物、心脏原有病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血培养和/或超声发现赘生物。

应与风湿热、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鉴别。

[治疗] 说明早期、杀菌、足量、静脉、联合、长程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外科手术指

征。

[预防] 具有易患因素的病人在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时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第十章心肌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原发性心肌病和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二、熟悉心肌病和心肌炎治疗原则及原发性心肌病的分型。

三、了解心肌病和心肌炎的病因,常见的继发心肌病。

教学内容

原发性心肌病

一、扩张型心肌病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内膜活检、放射性核素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超声特征及排除其他疾病。应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包积液等鉴别。

[治疗及预后] 休息、营养心肌、对症处理、心脏移植。

二、肥厚型心肌病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心绞痛、头晕和晕厥、猝死;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收缩期杂音,其杂音特点;心尖部亦可有收缩期杂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活检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和体征、杂音特点、超声等作出诊断。

应与主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

[治疗及预后]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减轻流出道梗阻,改善心肌舒张期顺应性;治疗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室间隔消融)、起搏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

三、限制型心肌病简要介绍其临床特征。

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 多为柯萨奇B族病毒常见。

[发病机制和病理] 病毒直接侵犯心脏;免疫机制介导及毒素作用。

[临床表现] 病毒感染表现和心脏受累表现(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心肌酶学、病毒相关抗体、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近期有病毒感染、心脏受损表现、排除其他病因。

[治疗及预后] 休息、营养心肌、抗感染、对症处理。少数可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

第十一章心包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心包炎的常见病因。

三、了解心包炎的分类及病理生理特点。

教学内容

急性心包炎

[病因] 结核性、病毒性、肿瘤性、化脓性、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国内结核性常见。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纤维蛋白性和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性心包炎。心脏压塞的病理生理改变。

[ 临床表现]

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胸痛、呼吸困难、心包摩擦音、发热。

2.渗出性心包炎:

(1)心包积液征:心脏浊音界扩大、心尖搏动减弱、心率增快、心音遥远、Ewart征、Rotch征。

(2)心脏压塞表现:颈静脉怒张、Kussmaul征、低血压、奇脉、肝肿大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化验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包腔内液性暗区)、心包穿刺的病因分析。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超声特征等作出诊断。主要病因类型特点。

[治疗] 病因治疗;解除心脏压塞;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预后] 主要取决于原发病。

缩窄性心包炎

[病因] 多继发于急性心包炎,国内结核引起的为主。

[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 心包脏壁层增厚、僵硬、可呈盔甲样;心脏舒张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淤血表现;脉压小、心音遥远、心包扣击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静脉压测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和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应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限制型心肌病鉴别。

[治疗] 病因治疗;手术治疗。

第十二章梅毒性心血管病(自学)

第十三章周围血管病(自学)

第十四章心血管神经症(自学)

第十五章心血管病的溶栓、抗栓治疗(自学)

呼吸内科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INTERNAL MEDICIN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6(理论总学时96/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8.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 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 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 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2版)陈灏珠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 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 年 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 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 年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 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常见致病菌。 2.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菌;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典型的X线表现。 (二)熟悉: 1. 肺炎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 肺炎的诊断程序。 3.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特点。 4. 常见病原菌肺炎(葡萄球菌、支原体)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合理应用。 (三)了解: 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内科学教学大纲(六年制)

内科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山东大学医学院 二五年五月 前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与临床医学各科、基础医学间的关系甚为密切。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顺应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堂讲授和临床实践(见习和实习),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支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本大纲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疗系五年制内科学教学用,亦可供销其它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及临床低年医师的参考。 通过内科学的教学,最终应使学生掌握常见内科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提高对内科疾病的知识和应诊能力,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六年制)使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可参考应用。

医学系内科学讲课及其学时数安排 讲题学 时讲题 学 时 呼吸系统总论 循 环 系 统 心力衰竭 常见心律失常(介入和手 术治疗)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脏性猝死 支气管哮喘原发性高血压 慢性呼吸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 肺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结核呼吸支持技 术 瓣膜性心脏病 肺脓肿支扩心肌疾病 气胸急性心包炎 胸腔积液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间质疾病 肺癌 计 消化系统总论 造 血 系 统 贫血概述 胃炎缺铁性贫血 消化性溃疡再生障碍性贫血 溃疡性结肠炎及克 隆氏病 溶血性贫血概述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 膜炎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硬化白血病 原发性肝癌淋巴瘤 肝性脑病出血性疾病概述 急慢性胰腺炎过敏性紫癜 上消化道出血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计 泌尿总论内 分 泌 代 总论 肾小球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肾盂肾炎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Ⅰ说明部分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总学时:106 其中理论学时:64 实践学时:42 学分:5 适用专业: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等。 后续课程:临床实习。 Ⅱ本文部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内科学疾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营养、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本课程重点阐述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进展。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关键。 课程任务学习内科学的目的在于扎实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防治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继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内科学的学习应以基础医学和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等课程为基础。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近,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 1.简述内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概述内科学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的内容和方法;能制定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实施方案。

2.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资料,对常见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制定诊疗计划;能对内科常见急、重病进行诊断和防治。 3.能熟练地询问病史;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结果要符合实际; 4.能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并能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理解其临床意义; 5.能写出规范的住院病历; 6.具有一定的卫生宣教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求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为社区健康服务的思想。 三、教学条件 教学资料:内科学(统编教材)、教学大纲(校本大纲)、授课计划、内科学实验(见习)指导(校本教材)、教学进度表、内科学基本技能考核大纲等(自编)。 教学设备: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仿真病房、模拟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人员:由双师型教学骨干组成,理论课由高级职称教学人员和行业专家主讲,实训课分12-16人/组,由青年教师和临床医师带教。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内科学教学大纲版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高等中医院校的西医内科学包括传染病、内科、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是现代医学各临床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骨伤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与中医各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结合本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五)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5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通过内科学的教学,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

内科学教学大纲2017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用) 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 总学时:96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9学时 课程编码:23011 课程学分:6学分 课程类别:临床医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研室:西医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姜宏 一、一般情况 《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临床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临床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 高等中医院校开设“内科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病的现代医学诊疗知识,掌握必要的危重病抢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中医学与西医临床的相互渗透与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促进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又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因此,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应用发展的观点来组织教学。讲授时要求概念准确清楚,临床思维严谨科学,内容重点突出、方法切实可行;要求讲授内容层次分明,突出常见病与多发病、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讲授,并注意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注重床边教学的实施与临床见习,重视本学科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本大纲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第二版)教材编写,适用于中医、中西结合五年制,中医、针灸推拿本硕连读七年制专业学生教学。教材内容中传染病内容在该专业开设的《传染病学》课程中讲授及考核,部分与急诊医学重叠的内容如急性呼吸衰竭、ARDS、DIC、上消化道出血等,放在《急诊医学》中讲授,该大纲中不作教学及考试要求。 大纲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结合典型病例教学两大部分,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强调运用典型病例进行案例式教学,其余疾病根据条件实施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理论讲授。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 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 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 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 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 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支气管的辅助检查及其改变。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内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绪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内科学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等。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在基础医学的基础上,用先进的医学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成就,系统地传授内科学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注重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基本内容 1、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2、内科疾病的诊断 3、内科学的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总论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医疗、防治和科研的展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4、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5、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展望 肺炎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肺炎的分类(包括解剖分类、病因分类和患病环境分类)。 2、熟悉病原体引起肺炎的途径。

3、掌握肺炎的诊断程序(确定肺炎,评估严重程度和确定病原体) 4、掌握肺炎的治疗原则 5、了解肺炎的预防 6、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7、熟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8、了解军团菌肺炎、肺部真菌感染等。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肺炎的定义、流行病学概况 2、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3、肺炎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4、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如何确定病原体 5、肺炎的治疗 6、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X 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 断、治疗 7、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8、自学其他病原体肺炎 肺脓肿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肺脓肿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要点。 2、熟悉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肺脓肿的病因 2、发病机理 3、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治疗 支气管扩张 一、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成为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基础的特点;症状、体征; 诊断与鉴别要点。 2、了解治疗原则、手术指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理 2、病理 3、病理生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血液系统疾病)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 Ⅰ前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内科学是二级学科,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风湿专业学科,本大纲参照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内科学》课程基本要求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七版而制订的。按大纲要求掌握、熟悉或了解各系统常见疾病和重点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结合诊断学时学习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加深对疾病重要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要点。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麻醉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妇产科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临床心理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5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12学时,见习40学时。 四教材: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Ⅱ正文 第一篇绪论 一教学目的 学习内科学的学习方法、诊断、进展,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内容。 二教学要求 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以及学习要求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 概述 (二) 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 内科学的诊断 (四) 内科学的进展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呼吸系统疾病 (1)总论:熟悉呼吸系统的防御解剖功能特点,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近代诊断方法。 (2)上呼吸道感染: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和诊断标准。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机体与外界因素对发病的关系及病理变化特征。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必须积极防治。 (4)肺动脉高压与肺原性心脏病:掌握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及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的特点及诊断方法。掌握慢性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与心功能不全的处理要点,本病缓解期防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了解慢性肺心病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理、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的原理。了解本病是以肺功不全为基本矛盾的全身病变,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5)肺栓塞:掌握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熟悉肺栓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肺栓塞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6)支气管哮喘:熟悉本病的发病机理,其发作与炎症因素、神经因素及某些诱发因素的关系。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等。合理应用平喘药物,尤其是抗炎药物和β2受体兴奋剂。掌握重度哮喘的处理。 (7)支气管扩张症:熟悉支气管扩张症发病机制、病理类型。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8)呼吸衰竭: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意义。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9)肺炎: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及临床表现,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10)肺脓肿:掌握肺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理和鉴别诊断,了解肺脓肿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及预后和预防。 (11)肺结核:掌握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12)间质性肺疾病:掌握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CT检查特点及肺功能检查特点。掌握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肺功能检查特点,临床诊断的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处理措施及预后。熟悉间质肺疾病的诊断和诊断程序。了解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分类、X线表现及发病机理。 (1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掌握本病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本病的病理特点。

临床内科学教学大纲.doc

《内科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临床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了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在教课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像等教学工具,结合临床病历分析,进行讲授教学。木课程授课时间为第二学期,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课90学时,见习课30学时;考试成绩结构: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见习课成绩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掌握各系统疾病发生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疾病的防治;同时通过临床见习课的学习,使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理论与医院病人诊治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衔接 内科学是一门继学习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基础课之后的临床课,因此,在其教学内容安排上是以前者为基础进行的。 四、教学方法 内科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见习。理论课教学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六版为基本教材,参照本科第七版《内科学》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进行授课。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杏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五、学时分配 序号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

完整word版,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43L01B学分数:5周学时:5 总学时: 85学时分配:理论85开课学期: 3.2 开课学院:医学院 英文名称: Internal Medicine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 课程修读条件:基础医学课程及诊断学修读之后 网络课程地址 : 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内科学教研室 二、课程简介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 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与营养代谢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通过内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各 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并培养学生临 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其中的实践环节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程,通过见习课程的学习,能够巩固提高内科学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诊查病人的能力。通过临床见习和门诊见习来完成,掌握完整病历的书写,培养独立观察和诊治病人的工作能力,初 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全面培养医学生医德、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 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15第五章高血压2 第一章呼吸系统总论0.5第六、九章心肌和心包疾病2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 2第八、十章 心脏瓣膜病及感染性心内 4性肺疾病膜炎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2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18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0.5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2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2第四、六章慢性胃炎、胃癌2第七章肺结核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2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绪论 【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 【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 第一节肺炎概述 【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 【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 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 【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 【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 【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 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熟悉】1、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2、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了解】1、肺结核的流行病学2、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 第六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学时) 【掌握】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诊断 2、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熟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因、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2学时) 【掌握】1、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鉴别诊断;3、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及措施(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熟悉】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2学时) 【掌握】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和分类

内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使用)分析

广东药学院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内科学 适用专业(方向)预防医学专业 适用年级2010级 二级学院临床医学院 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 制(修)定时间

广东药学院教务处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健。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 内科学教学总课时为90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是72/18。

五年制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简介 (Internal Medicine) (Innere Medizin) 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见习学时数、学分数 1.总学时数 5年制:140学时,7.5学分 7年制:248学时,12学分 2.理论学时数 5年制:100学时 7年制: 96学时 3.见习学时数: 5年制: 40学时 7年制:152学时 二、承担课程教学教研室 内科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不仅与临床各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医学均有重大的影响。 内科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通过内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结核、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贫血、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中毒。 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病因、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心律失常、胃炎、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出血、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肾衰竭、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机磷农药中毒。 3.掌握下列疾病的诊断要点,熟悉临床表现、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气胸、梅毒性心血管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CO中毒。 (二)基本技能 1.掌握病人接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拟定合理诊断和治疗方案、撰写各种医疗记录、填写各种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教研室:内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学分: 10.5 总学时: 192 理论学时: 104 实验(见习)学时: 88 课外学时: 0 开课对象:临床医学 教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 参考资料:【1】内科学,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2】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6版 【3】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 【4】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刘文励、叙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 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 科,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在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 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内科学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内分泌及 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 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精读 的课程。《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 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 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为从事临床内科工 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规范 的工作程序。 《内科学》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理论学习包括课堂讲课和与其相结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前言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病证的证候、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映中医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的规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及部分难治病、急危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程序。 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地位、任务,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及其依据,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特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各论分8 章,分别介绍56个常见病证以及各章所属病证共同的主要证候及特征、病机述要、治疗要点等基本知识,教学时数为108学时,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受学时限制,总论各章让学生自学,各论部分只讲述36个重点病证。如有条件可采用小班、小组讲课及住院病人床边现场教学、门诊典型病例示教等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总论 [ 目的要求] 1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 .熟悉中医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的特点。 3 .了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病证分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了解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 教学内容]

1 .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地位。 2 .简介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3 .简介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及其依据。 4 .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和发病学特点。 5 .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和证候学特点。 6 .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的特点。 7 .介绍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 .说明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指出注意与前期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的衔接,和与其后期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关系。 [ 教学方法] 自学。 各论 眩晕 [ 目的要求] 1 .了解眩晕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眩晕的病因病机及风、火、虚与瘀血的病理变化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和区别。 3 .熟悉眩晕各种类型的证候特点、治疗方法及常用方药。 [ 教学内容] 1 .介绍眩晕的证候特点及历史沿革。 2 .讲解眩晕的病因病机及风、火、痰与瘀血的特征和区别。 3 .详细讲解眩晕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瘀血阻络的证候特点及治疗方法,重点讲解眩晕治疗的标本缓急以及各型治法、方药与加减。 4 .讲解眩晕的转归预后,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 教学方法] 1 .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兽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常见、多发、群发病,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为重点。本课程包括病因学 ( Ptiology),发病机制 (Pathogenesy),临床症状( Clinical Symptoms),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诊断( Diagnosis),预后 ( Prognosis),治疗( Therapy)和预防( Prevention)等七个授课环节。本课程是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疾病的一门学科。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及畜牧专业的饲养学、营养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而学会撰写临床病例报告,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要求 1. 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2. 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治疗药物的用途、作用机理、配伍禁忌等。 3. 了解常见毒物如农药、有毒植物、霉菌毒素等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4. 熟练使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各种检查方法,并可依据检查的结果分析病情,对疾病建立正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办法。 5. 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防治原则和具体的防治措施,熟练掌握有机磷农药、骨软症等中毒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掌握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特征。 6. 掌握实验室常规检查的主要生化检验方法。 7. 学会分析、判断、认识畜禽临床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根据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诊断和治疗。 8. 比较熟练地能够接触患病动物,临床检查有序,能较好的填写病例、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和防治方案,并能对某些病例提出预后判断。 、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1 章绪论(1 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兽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 掌握发展趋势和学习兽医内科学的方法。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临床医学专业)

实用文档 大全《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绪论 【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 【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 第一节肺炎概述 【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 【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 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 【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 【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 【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 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熟悉】1、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2、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了解】1、肺结核的流行病学2、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 第六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学时) 【掌握】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诊断 2、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熟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因、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七章支气管哮喘(2学时) 【掌握】1、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鉴别诊断;3、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及措施(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熟悉】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2学时) 【掌握】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和分类

《小儿内科学》教学大纲

《小儿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 小儿内科学为各临床专业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和今后医务工作前获得专科知识而设置,对于培养出全面和高素质的医生起到重要作用。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小儿内科学是一门医学临床必修课程,是内外妇儿医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及前后课程的联系 小儿内科学是一门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并及临床联系紧密,须在前期学习了中西医的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等)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及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待病患的仁爱之心,建立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大胆求索的学习态度。 2.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儿内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儿科诊法治法,了解古代中医儿科的成就和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四章、第十七章。难点章节是第二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小儿内科学》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讨论、案例分析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PBL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及到课程学习中来。根据各章节内容的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