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B

6.D

7.B

8.B

9.B

10.C

11.D

12.(1)主张重修。理由:①如今的圆明园仅存几个景点,重建圆明园,恢复当年的盛景后,可以发展旅游业,推动北京市政建设和经济发展。②旧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令国家蒙受屈辱,如果在原地重修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我国的强大。保持原状,不主张重修。理由:①圆明园是一个重要的国耻教育基地,保持现状,感受中华民族的灾难和屈辱,继续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②重修圆明园工程浩大,而已回归文物有限。③尽管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但地区发展不平衡,像西部大开发、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正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应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我们在谴责侵略者暴行的同时,也再一次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应该铭记火烧圆明园的民族耻辱,知耻而后勇,担负起民族振兴的责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类似亦可)

13.(1)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八国联军侵华

(3)安庆内军械所

答案第1页,总1页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 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 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 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 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 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一次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希望能帮到你。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近一步的打开中国市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他们获得了很大了利益,并且大机器制造的物品因为价格低廉而快速的抢占了中国市场,使得他们获得了非常大的利益,但是这对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要求与中国重新修订条约时,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为此他们再次的向中国发动了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他们首先攻陷了广州,随后又将目光集中在了中国天津,最终攻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通过这些战争,他们不仅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甚至还获得了领土,也就是说他们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扩大资本主义市场的目的成功的达到了,甚至他们所获得的远远大于他们最初想要的。 在西方国家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华夏还是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将机器制造出来的产品出售以换取白银的西方国家,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这也是他们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之一,用来进行物品倾销。同时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产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恰恰中国都

可以满足,所谓他们才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综上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是为了改变贸易顺差,换取真金白银,扩大资本主义市场,以及所需的原料产地和劳动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兵力对比据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悬殊,中国方面军是英法联军的数倍,但是最终结果依旧是中国战败。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对比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在不同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的对比。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英法联军一共投入了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有法军一千人,但是中国方面战败,这其中有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清政府内部的腐朽所导致的,军队战略落后,同时士兵素质差,内部不团结等。第一阶段中国战败后,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英国投入的军队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左右,法国有七千人,同时还有战舰越两百多艘,这次战役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占据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并且烧毁了圆明园,中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总体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共投入的兵力在两万五千人以内,其中主要是英国军队,占侵略军总人数的一半多,在说中国方面的兵力,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就伤亡人数方面则记载为与英法联军的投入兵力相差不远,由此可以得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的兵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方面中国是具有压倒性的胜利的。 当然中国投入的兵力多,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够取得胜利,即使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 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 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大沽之战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上"一目时,建议教师: 1.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然后,结合课本中的一"表"一图,简要讲述俄国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由于该内容在初中已经讲过,这里不要再过多展开。 2.要把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活动,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观察,突出其"趁火打劫"的卑劣手段。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借口、过程和结果,了解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 土等基本史实。识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等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破坏的原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火烧圆明园。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方法】 讲读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鸦片战争》学习所得。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这场战争结束十几年后,中国人却仍处在屈辱困惑之中,没有看清自己的处境。但列强却不会给中国反省的机会,再次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欲壑难填 1、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鸦片战争的目的达到了吗?结合问题出示材料和表格。 《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 “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学生回答,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分析表格。(在此明确英国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准备提出修约) 2、英国提出修约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在此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sodocs.net/doc/d514470564.html, (冀人版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

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完美版

第一章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能力培养 (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分析论证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从中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有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根据史实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异同点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场侵略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它使我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作为青年学生都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研讨性教学,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难点:由于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因此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课前准备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学习目标 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熟记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4.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预习 1. ,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2.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合作探究 1.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①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②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四、随堂演练 1.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2.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3.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4.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公开课获奖教案_1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 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 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 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 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1.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二课,主要分为“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三个子目。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出兵,火烧圆明园,并签订了《北京条约》。沙俄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学情分析: 本课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教师应结合上一课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可利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设计: 导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2.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3.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 为通商口岸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

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5.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

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D.日本 7. 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国门洞开与社会初变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冀教版!

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场侵略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它使我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作为青年学生都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难点:由于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因此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的一部分小字和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统计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状况如何? ②你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③英国则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提出了什么要求?其要求的实质是什么?这一要求的实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世纪40、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其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通过上表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在中国销售量有限。原因有三: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自然抵制性,这是根本原因;二是英国输华商品有不少根本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三是英国等国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无力购买英国的工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 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冼碧丽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 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 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 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 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1.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课: 通过学习上节课鸦片战争中我们知道,西方侵略势力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获得了非常大的权益。那么他们满足了吗?(没有)于是西方侵略者又做了什么呢?(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么,今天我们进入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随之肆虐世界。为了摆脱危机和扩大、掠夺殖民地,英法美等国侵略者要求修约,扩大其侵略权益。) 二.导火线: 1.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中国走私船,违规被捕,英国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 要求中国放人及道歉,中国放人但不道歉。 2.马神甫事件: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 856年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奸淫掳掠引起民愤) 3.这两个事件只是借口,就算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等国还会找其他借口发 动侵略战争。英法等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侵略权益,战争是其最有效的途径。

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借口、时间、战争的性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新课导入】 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 【新课探究】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因 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 英国输华货物(正当贸易商品)统计表 材料二 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 材料三 中国人不能同时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呈现出什么状况? (2)你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英国怎样认为呢?为此英国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19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后,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其产品,获得高额利润。但通过上表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和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 2.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重大史实,认识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众多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划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媒体演示:《英法联军进犯京津形势图》。 (1)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归纳:第一、英国等提出“修约”,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以“武力示威”来强迫修改条约,“改善”通商和贸易情况,是西方列强惯用的伎俩,其实质就是侵略。第三,既然实质是侵略,亚罗号事件就只不过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由此得出结论:外国侵略者妄图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断。 教师(雨果):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2)法国大作家雨果面对两个强盗的暴行为什么会如此愤怒? 教师过渡: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园内珍藏着许多古今中外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2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本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美、俄的帮助下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共三个子目,即“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视野开阔,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由于之前学习过第1课《鸦片战争》,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在学习本课时较为轻松。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的焚毁、《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俄国侵吞我国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理解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通过英法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四、教学重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2018年3月28日,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拍卖信息中称这件文物出自圆明园。此前有报道称,这款稀有的西周时期的“虎鎣”青铜器,由英国海军上校哈里·刘易斯·伊万从圆明园劫走。他在一封家信中称,自己曾参与洗劫圆明园,抢走的珍贵文物中包含青铜器等。该信函和这款青铜器一起被伦敦古董商人发现。 教师设问:同学们知道圆明园什么时候被洗劫的吗? 学生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段屈辱的历史,大家把书翻到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战火再起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正是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6.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提示: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56年10月至1858年——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 第二阶段从1860年——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 8.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的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二)《天津条约》签订 1.展示图片: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场景 2.学生思考归纳:根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提示: 3.教师讲述: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火烧圆明园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因此英、法两国故技重施,1860年再次出兵,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美丽的圆明园 3.教师提问: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破坏了中华文明。 4.教师归纳: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着国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5.教师小结: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有这样的评价:“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二)《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 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 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大沽之战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上"一目时,建议教师: 1.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然后,结合课本中的一"表"一图,简要讲述俄国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由于该内容在初中已经讲过,这里不要再过多展开。 2.要把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活动,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观察,突出其"趁火打劫"的卑劣手段。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11. 阅读下列材料: 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 ①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②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英国终于决定打到北京……俄国……竟能挺身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秉公无私的保护人,而在缔结和约时俨然以调停者自居,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问题:为什么说“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且火烧了圆明园,故答案选B。。 3. C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天津条约》中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天津在《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故答案为C。 4. 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李大钊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答案为B。 5. B 解析:由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背景。所以答案为B。 6. B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国中国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量领土。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我国北方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侵占台湾岛、澎湖列岛。故答案为B 。 7. B 解析:“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四个兽首铜像遗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洗劫,故选B。 8. B 解析:夷是中国近代对西方国家的蔑称,而当中国清政府被打败后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惧怕而不敢再提“夷”字,不敢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答案选择B项。 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题文中的图片是圆明园残迹图,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焚毁的,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我国北方趁火打劫,割除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时期我国在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故答案选B。 10. 答案: (1)英国、法国(或英吉利、法兰西)。 (2)圆明园。 (3)1860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陷北京后火烧了圆明园,给世界人类文明带来的极大的损失。 11.答案: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中国分别同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另外还在1858年和1860年,分别和沙俄签订了《爱晖条约》和《北京条约》。 解析:由材料信息“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可知,该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合相关内容即可回答。 12. 答案:俄国通过武力威胁和中俄《爱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析:联系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可知,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最新教案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 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知识与能力 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 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本课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过程与方法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 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吗?就是他

“ (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今天让我们 一起学习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 产阶级欣喜若狂, 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 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 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 因是什么? 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战 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 争。 5.阅读图片:《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6.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 7.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 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地与俄、美、英、法四国分 别签订《天津条约》。 (二)《天津条约》签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