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与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差别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与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差别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与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差别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与渤海湾漏油事件的差别

墨西哥湾BP漏油事件与渤海湾康菲漏油事件的差别与启示浅谈

王兴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2011年6月,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在我国渤海湾的作业平台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造成大范围海洋污染及巨大经济损失。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暴露出我国存在着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政府监管机制缺失、执法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美国政府应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时所采取的策略、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墨西哥湾BP漏油,渤海湾漏油,海洋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律

引言

2011年6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号油田B平台、C平台发生重大漏油事故(简称“康菲漏油事件”)。在超过半年的时间内,渤海被污染的海域从最初的16平方公里蔓延到超过6200平方公里【1】。而康菲作为作业方,将溢油事件造成的严重污染事故瞒报近一个月,2011年9月1日,在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三停”(停注、停钻、停产)后仍然有油花溢出。事件发生后,康菲公司一再懈怠敷衍,信息披露遮遮掩掩,事故处理弄虚作假,无视环境破坏的傲慢态度让中国政府和民众十分失望。事故造成了巨大损失,渤海湾沿岸上百家水产养殖户遭受的损失超过十亿元,当索赔事宜提上议程,渔民们却发现困难重重。不仅存在取证、定损、开销等各种困难,法律和行政方面的阻力也较为明显。康菲漏油事件暴露出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反观2010年墨西哥湾BP漏油事故,美国凭借其完善的法律制度对英国石油公司展开了刑事和民事司法调查,最终使其赔偿超过400亿美元,英国石油公司付出巨大代价【2】。两者极大的反差,让国人不得不有所深思。

1事件回顾

1.1康菲漏油事件回顾

2011年6月4日,康菲公司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作业区B平台,出现少量溢油。6月17日,该作业区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使周围海域840km2的1类水质海水下降到了劣4类。7月6日,国家海洋局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康菲公司做出了20万元的行政处罚。由于康菲公司溢油处置缓慢,未能在8月31号前完成溢油的排查、封堵和处置工作,国家海洋局对其发出“三停”的指令,即整个蓬莱19-3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直至11月1日,作业区C平台仍有油花溢出,5个多月来,漏油仍未停止。卫星、飞机、船舶现场监视监测及油指纹检验鉴定结果显示:所造成的污染面积从840km2扩大到5500km2。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km2。

康菲公司漏油事故污染面积已经超过渤海湾三分之一,中国唯一的内

海渤海湾,将有可能就此变成一片死海。事发4个多月来,新的漏油点不断出现,康菲公司不仅没有采取根本性的措施来治理泄漏和清理油污,而是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收集事故损失的证据上,忙着为自己减轻处罚和赔偿金额。康菲公司对在中国领海上造成的污染事故处理的如此的默然,其傲慢的底气从何而来?5500km2的溢油面积,最高20万的罚款到底能对污染企业起到多大的警示作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该如何赔偿?渔民和渔业的损失该如何赔偿?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不足,实体法律的缺失、举证上的困难、巨额的诉讼费用让索培康菲的道路变的异常的艰难。

1.2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介绍

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水域由于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水泥封口(水泥塞)时引起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使深海底部处于晶体状态的甲烷转化成甲烷气泡,随后甲烷气泡从下部突破数道安全屏障升到上部低压处,且气泡越聚越大。因为防喷阀失灵,在井喷时未正常启动,2010年4月20日,气泡带油一起喷出,涌向易燃房间,发生第一次爆炸。爆炸后BP公司借用水下机器人试图启动防阀,但未成功,随后失去控制的油井喷出压力巨大的油气使“深水地平线”平台在火海中沉没。爆炸并沉没,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漏油事件。原告方代表超过10万人的权益,包括因为漏油事件而失业的渔民、参与油污清理致病的工人以及声称因为漏油事件而受到伤害的其它个人。2012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集体诉讼与原告方达成和解协议,预计向受事件影响的渔民、清理工人等个人支付总额大约78亿美元赔偿。使之成为美国历史上涉及赔偿金额最高的和解集团诉讼案例之一。赔偿资金将由这家企业先前设立的200亿美元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赔偿基金支付。根据协议,大约10.9万名公寓所有人、酒店和度假村运营商、餐饮业者、捕虾船主及其他个人将有资格获得经济和物业赔偿金,还有大约1.6万名个人原告将可获得医疗赔偿金。这标志着BP了结了与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有关的经济、物业和医疗索赔诉讼。英国石油公司仍需解决与美国政府、受漏油事件影响的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以及其“深水地平线”钻井项目合作伙伴的法律纠纷。根据美国《洁净水资源法》,原油泄漏如果因为石油开采企业“疏忽”而发生,美国政府可根据泄漏量以每桶原油最高1100美元开出罚单;如果确认企业“严重疏忽”最高罚款金额可提高至每桶4300美元。如果法官确认英石油“严重疏忽”,美国政府开出的罚单可达180亿美元[3]。

2事件发生后各方应对措施之对比

2.1肇事方应对方式对比

2.11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BP的应对措施

作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肇事方,BP及时清污堵漏,履行赔偿义务,积极恢复环境损害,努力塑造负责任的公司形象。其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对油污进行有效控制和及时清理,力求最大限度恢复生态环境;第二,及时支付各种赔偿和清污费用;第三,确保油污沿岸区域居民的安全与健康。BP与美国海岸警卫队以及国家生产安全与健康监管机构紧密合作,及时对各种可能危及健康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和标示,避免有害食物危及大众健康[4].第四,积极资助研究机构评估损害,找出避免类似事故发

生的方法。BP与墨西哥湾联盟共同发起成立了墨西哥湾研究倡议项目(Gulf of Mexico Research Initiative,GRI),向该研究项目捐出5亿美元的资金,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害进行研究。[5]2011年7月15日,BP 宣布将改进墨西哥湾深海石油钻探的作业标准,大大提升深海石油钻探的安全性和危机处理能力。

2.12渤海湾漏油事故中康菲应对措施

作为肇事方,康菲公司在应对渤海湾漏油事故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作为事故肇事方,康菲中国极力掩盖事故真相,屡次欺骗公众和媒体,漠视环境污染和公众利益。漏油事故早在6月4日已发生,但康菲中国一直未向公众公布漏油事件。网友爆料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之后,康菲中国仍然保持沉默。直至国家海洋局正式披露溢油事故,认定康菲中国为事故责任方后,其才在事故发生1个月后首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其后,康菲中国多次声称溢油量很少,已采取有效措施,溢油得到有效控制。事实是漏油点从1处扩散到2处,最后甚至扩散到10处。其采取的措施也多是临时性、应付式措施,污染面积从其最初声称的不到200平方米左右,到现在的5500平方公里;漏油量从其最初声称的大约1500-2000桶之间(约205吨-274吨)到现在至少5万吨.[6]

2.2中美两国政府对同类事件的应对措施

2.21美国政府应急措施

作为监管方,美国政府及时启动应急措施,督促BP履行清污、赔偿义务,启动调查与法律问责程序,力求弥补损害、恢复环境。事故发生后,奥巴马总统在5月2日前往墨西哥湾地区视察。其后,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先后3次前往墨西哥湾视察。综合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督促尽快堵塞漏油点,及时清理油污。事故发生后,美国政府迅速反应,依托1990年《石油污染法》和国家溢油应急体系,启动了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应急指挥系统,统一协调各部门进行海上溢油的堵漏、治理与回收。由于漏油发生在1500米下的深海,只有BP拥有相应的设备堵漏,国家溢油应急反应小组决定由BP负责堵漏以及海上溢油的清除和治理行动。国土安全部和应急指挥中心官员在现场监督BP的行动,并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7]与此同时,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每天公布漏油事件进程,定期发布有关漏油扩散监控报告和空气、食品等监测报告,建立野生动物收容所,尽一切可能促进油污清理和环境恢复。[7]

第二,调查事故产生原因,启动相关法律程序。事故发生后,奥巴马总统先后命令内政部长及总统调查委员会展开深入调查,就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出建议。[8]2010年6月1日,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宣布,联邦政府已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展开刑事和民事调查。[9]12月15日,美国政府向新奥尔良市联邦法院递交诉状,认为涉案企业触犯《洁净水资源法》和《石油污染法》,诉求被告赔偿且金额不封顶。[10]2011年1月11日,总统调查委员会公布了长达398页的调查报告,对漏油事件产生的原因与后果进行了深入、详尽分析,对工业发展、政府监管以及能源政策提出了建议。[11]报告认为,一系列“危险因素、疏忽、明显错误”导致事故的发生。大部分疏忽和错误缘于“管理不当”,许多决定增加了油井漏油风险,这些决定“明显为这些企业节省了大量时

间(和金钱)”。如果3家企业实施更有效管理,事故“几乎肯定”不会发生。与此同时,政府监管的松懈和不负责任也促使事故的生。[11]该报告可能成为法院对美国政府起诉BP赔偿案的依据之一。

第三,督促BP及时履行赔偿义务,推动墨西哥湾恢复重建。为确保对受害者进行及时、公平的赔偿,奥巴马督促BP建立了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赔偿范围包括沿岸企业、民众因漏油事件受到经济损失、清除污染费用、自然资源损失等。[12]除此之外,从2010年5月到2011年7月,美国政府还累计向BP及其他责任方发出了12个账单,要求BP支付政府机构因漏油事件所支出的各种费用。BP均及时向美国政府支付了这些账单,累计支付金额达7.17亿美元。[13]

第四,完善监管体制,修改相关法律规定。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在美国已经建立起现代油污法律以及监管体系下发生的一场生态灾难,其警示和借鉴意义十分巨大。正如美国总统调查委员会最终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事故的发生是BP等石油企业管理不善与政府监管不力双重作用的产物。因而,如何汲取教训完善和改进监管体制,便成为奥巴马政府关注的焦点。接下来,奥巴马政府会致力于提升风险监控能力、完善监管机制。与此同时,以1990年《石油污染法》为核心的油污责任和赔偿法律机制也面临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污染企业的赔偿责任限制制度与财务保证制度。《石油污染法》第1004条规定,除非证明污染责任方存在重大过失或有意行为,否则离岸移动式钻井设备石油泄漏污染的损害赔偿责任限额是7500万美元。这一赔偿责任限额在巨型油污层出不穷的今天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因而,奥巴马政府正就提高这一索赔限额或者不设限与国会进行磋商。另外,该法第1016条规定,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离岸设施(包括石油钻井平台)应提供从3500万到1.5亿元不等的财务保证。这一财务保证金额被认为过低,无法满足保障油污风险的需要。[14]因而,如何在提升风险保障能力与避免成本过大伤害石油行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当前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关键。

2.22我国政府应对措施

2011年7月5日,国家海洋局正是发布调查报告,认定康菲公司为事故责任方。事故发生以来,康菲公司态度一度强硬和懈怠,处理事故不积极,并多次瞒报溢油情况,谎报油污处理结果。8月16日国家海洋局正是提出将聘请律师团队对康菲公司提起公益诉讼。并与8月30日成立渤海溢油索赔小组。8月24日康菲公司召开发布会,表示愿意“依照中国法律”承担责任。9月6日和18日,康菲成立两项渤海湾基金,但这两项基金的具体数额均未披露,基金的运作方也是康菲自身。直到事故发生6个月后,天津海事法院于2011年12月30日首次受理“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引发的养殖户损害赔偿案件[15]。2012年1月25日,农业部发布公告称,经过行政调解,农业部、中海油、康菲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康菲公司出资10亿元人民币,用于解决渔业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问题;康菲公司和中海油从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基金中,分别列支1亿和2.5亿人民币,用于天然渔业资源的修复和养护,渔业资源环境调查监测评估和科研等方面工作[16]。但这一数额是如何具体计算得出的,以及10亿元能否解决赔偿和补偿问题受到了广泛质疑。

3反思与启示

渤海湾漏油事故的发生、演变及各方的应对表现,与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各方对渤海湾漏油事件的消极应对,虽然有道德层面的问题,但根源仍在于我国海上石油污染监管和法律救济机制的缺失、软弱。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管机制和救济机制主要存在弊端

1.环境污染监管机制乏力。三个监管主体地位不对等,环保部是部级单位,国家海洋局是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二级管理局,地方政府更有县、地、省之分,发生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之后各自的职责是什么,相互间如何协调配合,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对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7条至第19条分别从事故责任方向国家海洋环境主管部门的报告义务、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的制定、海洋环境联合执法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然而,这3条法律条文并没有对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各监管主体的责任、义务以及反应步骤等进行详细规定。虽然第19条针对多头管理的状况,规定了海上联合执法,但也缺乏具体操作规则。渤海湾漏油事件发生后,在后续处理中并没有出现重大溢油计划这一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和科学指引,联合执法也形同虚设,只有国家海洋局不断简单、重复地听取报告、通报,缺乏科学、有效、系统的应对措施,凸显了我国重大溢油事故应急反应机制存在的巨大漏洞[17]。

2.法律救济体系不完善。由于海上溢油的巨大环境风险,美国专门制定了1990年石油污染法,建立起精巧、复杂的法律救济体系,其核心机制是财务保证制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严格责任制度、责任限制制度、石油污染信托基金制度等,对如何有效避免重大溢油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后责任方的义务,如何进行有效救济,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尽快恢复海洋环境提供了系统的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刑事处罚、行政处罚、行政协调、民事赔偿、基金补偿、民事诉讼、公民诉讼等相结合的完善救济体系,为公民、民间团体、政府机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经济权益、环境权益、公共利益提供了便捷、充分的法律救济渠道。我国并没有制定专门的石油污染法,没有建立起针对海上石油泄漏污染的特殊法律保护机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后,只能依据民法、侵权责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一般法寻求法律依据,且现有法律法规仅规定了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而没有建立公益基金制度、公益诉讼制度,保障机制不充分。由于海上漏油事故对沿岸居民经济权益和生态环境侵害的普遍性,大多数国家均建立起完善的公益诉讼制度,允许相应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公民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由于我国在公益基金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上的空白,导致在发生重大海上石油泄漏事故时受害人和生态环境受到的巨大损失和伤害往往无法得到及时、充分的赔偿,肇事者逃避责任,政府和民众为其违法行为买单[18]。

3.法律救济力度不够。美国《清洁水法》规定,对于石油泄漏罚款按桶计算:每桶可处以1100美元的罚款;如果是严重疏忽导致的泄漏,罚款增至每桶4300美元。1990年《石油污染法》规定,发现有人未能遵守该法要求,或否认或滞留根据该法发布的命令,该责任人应向美国支付每天不超过25000美元的民事处罚。如果发现肇事企业存在重大过失、故意或欺诈,则法律规定的7500万美元的民事赔偿限额将取消。这样,便大大增加了违法者的法律风险和成本,促使其严格依照法律履行义务。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仅规定了20万元以下的处罚幅度,这相对于石油开发企业动辄每年几百亿元的利润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难以起到任何震慑作用。同时,

这种相对固定的处罚,缺乏与污染程度、违法程度之间的正相关联系,导致污染者对事故发生后的清污和补救措施漫不经心,甚至拒不履行法定义务,违背行政主管机关指令。本次康菲中国在漏油事故发生后,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拒绝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多次违背国家海洋局的指令,屡次欺骗监管当局和社会公众,根本原因便在于我国行政处罚的乏力。对于污染民事赔偿的范围,美国1990年《石油污染法》规定了6大类:清污费用、自然资源损害费用(指因自然资源的毁坏、破坏、损失或失去其用途而遭受的损害,包括评估损害的合理费用)、不动产或个人财产损失(指因不动产或个人财产的毁坏或其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而遭受的损害)、生活用途(指因损失自然资源的生活用途而遭受的损害、收入损失(指不动产、个人财产或自然资源的毁坏、破坏或损失造成的税收、使用费、租金、费用或净利润份额的净损失的损害)、利润和赢利能力(指不动产、个人财产或自然资源的毁坏、破坏或损失造成的利润损失或赢利能力的削弱的损害)、公共服务(指清污活动期间或之后为提供排油引起的新增的或额外的公共服务的净费用损害)。我国法律并没有关于海上石油污染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仅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这一部门规章中简单规定了自然资源损害、清污费用、经济收入损失、工具更新和预防措施费用、调查费用5类,不仅效力存疑,而且赔偿范围过窄。对于责任保险与财务保证这一基本的风险防控制度,也仅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一行政法规中进行简单规定[19]。

4.法律规定过于模糊。法律最终体现于执行。过于模糊或不切实际的法律条文无法作用于实践,只能是空中楼阁。虽然《刑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究竟造成多大数额的损失方构成“重大损失”、石油是否属于“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罪行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原则。由于犯罪构成标准的模糊,使得本罪的认定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因而,尽管近年来我国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层出不穷,生态环境和社会公众不断遭受巨大损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因重大石油泄漏事故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法定的刑事制裁也便形同虚设。对于责任保险与财务保证,《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仅简单规定应具有有关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但民事责任保险的数额、财务保证的方式、未履行此义务的制裁措施等均未明确,导致此条规定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执行[20]。

4结语

我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奠有着广阔的前景。然而,在瞄准深海丰富油气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可能带来的巨大环境污染风险高度警惕,未雨绸缪。鉴于我国目前在海上石油泄漏领域的法律空白,建议尽快制定和出台专门的《石油污染法》,全面、系统地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染救济体系。我们认为,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3个层面内容,即以环境责任保险和环境公益基金制度为核心的风险防范制度、以环境公益诉讼为核心的污染诉讼制度、以监控、监管和应急反应为核心的海洋环境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杨玉峰;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因果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专家分析,1003-2355(2010)08-0013-05... [2]英国石油将就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赔偿78亿美元[EB/OL].2012-03-04[2012-4-27].http: //news.163.com/12/0304/

[3]李志刚.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各方赔偿责任划分分析及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10,(8).

[4]宫靖:“渤海五分之一海水被污染水体交换缓慢治理难”,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news/special/zhybhwly/20 110905/4530815.shtml

[5]BP:“Health and safety in the response effort”,ttp://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sectiongenericarticle800. do?categoryId=9036587&contentId=7067608,Visited

on9Aug.2011.

[6]GRI:“GRI Research Board Announces Request for Proposals(RFP-I for Research Consortia)for BP’s $500Million Gulf of Mexico Research Initiative,http://...

[7]BP:“BP Announces Enhanced Drilling Standards intheGulfofMexico”,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genericartic le.do?categoryId=2012968&contentId=7069905,

[8]Heidi Avery,“summary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Role in BP’s Effort to Stop the BP Oil Leak”,http://...

[8]参见美国政府关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

[9]任海军:“美成立总统调查委员会调查漏油事件”,载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world/2010-05/22/c_1213 0493.htm,...

[10]陈宇:“美国联邦政府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展开刑事调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world/2010-06/02/c_1217 1245.htm,...

[11]刘一楠:“美国政府就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起诉英石油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world/2010-12/17/c_1288 9488.htm

[12]Se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BP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 and Offshore Drilling:“Report to the President: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BP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 and Offshore Drilling”,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final -report,....

[13]Justin Blum and Jim Snyder,“BP,U.S.Agree on Establishment of$20Billion Gulf of Mexico Spill Fund”,http://www....

[14]Oil Spill Cost and Reimbursement Fact Sheet,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release/...,

[15]新华社2011年12月30日快讯;《天津海事法院受理养殖户状告康菲案》,http:https://www.sodocs.net/doc/d61226583.html,,c2011-12-30...

[16]农业部官方网站,《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渔业索赔行政调解达成一致》...

[17]高翔:论海上石油开发环境污染之法律救济*———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和渤海湾漏油事件为视角,问题探讨...

[18]同[17]

[19]同[17]

[20]同[17]

康菲漏油事件分析

康菲漏油事件分析 一、行政处罚关于环境污染的相关条例《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中规定: 第十二条【责令改正形式】根据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具体形式有: (一)责令停止建设;(二)责令停止试生产;(三)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四)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五)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六)责令限期拆除;(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八)责令限期治理; (九)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设定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其他具体形式。 第二十四条【紧急案件先行调查取证】对需要立即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先行调查取证,并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和补办立案手续。 二、行政处罚关于环境污染的处罚依据内容:康菲公司在蓬莱19-3油田勘探开发作业过程中,违反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2011年9月1日国家海洋局对康菲公司做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康菲公司接受并于9月9日缴纳罚款。 2、法律依据 (1)罚款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七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四)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不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的。……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予以警告,或者处以罚款:……(二)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不按照规定报告的;……有前款第(二)项行为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破坏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采取补救措施,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其违法所得。” 第八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康菲漏油事件的多项责任: ——渤海石油污染的相关法律责任分析 ●中海油和康菲中国应当共同承担四项行政法律责任。●中海油和康菲中国应当对自己造 成的危害,不论其是否有过错,承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民事法律责任。而且,这个责任的承担不以排放是否超标为法律前提。●渔民只要拿出证据证明自己受到了损失、受到多少损失以及他们怀疑或者指定的污染者即可,没有义务就致害行为与自己的受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予以举证。●致害者可以与国家海洋局以及受害的渔民共同协商,推举一家共同信赖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机构。●应提高行政罚款的限度、引进治安拘留制度。 ●中海油第八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 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康菲漏油事件的多项责任: ●——渤海石油污染的相关法律责任分析

浅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浅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院系: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131307128 姓名:毕雪

目录 一、事件发生的大致经过 (3) 二、事件发生的原因 (3) 三、此次事件的影响 (4) 四、处理措施 (5) 五、启示与反思 (5)

浅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向美国运送了设备及人员,以帮助美国尽快处理污染问题。伊朗虽然与美国在核能项目上存在严重冲突,也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的技术。2010年7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一、事件发生的大致经过 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10点左右起火爆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约两天,海下受损油井开始漏油。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漏油海面估计,在墨西哥湾沉没的海上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底部油井每天漏油大约5000桶,5倍于先前估计数量。油井当天继续漏油,工程人员又发现一处漏油点。为避免浮油漂至美国海岸,美国救灾部门“圈油”焚烧,烧掉数千升原油。2010年4月28日,租用“深水地平线”的英国石油公司工程人员发现第三处漏油点。海岸警卫队和救灾部门提供的图表显示,浮油覆盖面积长160公里,最宽处72公里。从空中看,浮油稠密区像一只只触手,伸向海岸线。2010年5月29日,被认为能够在2010年8月以前控制墨西哥湾漏油局面的“灭顶法”宣告失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2010年6月23日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2010年7月15日,监控墨西哥湾海底漏油油井的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截图显示,漏油油井装上新的控油装置后再无原油漏出的迹象。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此次事件发生的地点墨西哥湾(GulfofMexico)因濒临墨西哥,而得名墨西哥湾。位于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部分为陆地环绕。透过佛罗里达半岛和古巴岛之间的佛罗里达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并经由犹加敦半岛和古巴之间的犹加敦海峡与加勒比海相通。这两个海峡均宽约160公里(100里)。墨西哥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最远距离分别为大约1,800公尺和1,300公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尺(60万平方呎)。其西北、北和东北面为美国南部海岸,西、南和东南面为墨西哥东部海岸。 二、事件发生的原因 祸起气泡:贝亚是美国国家工程院负责石油管道安全的小组成员,20世纪90年代担任英国石油公司风险评估顾问。根据这些记录,贝亚还原了爆炸前后过程。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甲烷在海底通常处于晶体状态。深海钻井平台作业时经常碰到甲烷晶体。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一个小气泡变成一个相当大的气泡,”贝亚说,“逐渐扩大的气泡就像一门大炮,向你脸上喷气。” “气云”罩顶:4月20日事发时,钻井平台上的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

环境侵权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_以渤海湾溢油事件为例

2012年6月海峡法学Jun.2012 第2期(总第52期)Cross-strait Legal Science No.2 (Sum NO.52) 环境侵权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 ——以渤海湾溢油事件为例 兰家丽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摘 要:现行法律在解决渤海溢油环境污染侵权中存在着对康菲石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低、对因溢油事故遭受损害而提起赔偿诉讼的主体资格有着严格的限制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通过加重环境不法行为人的赔偿责任,制裁和遏制了环境侵权中不法行为人本人及他人类似行为的发生;其具有的私人诉讼机制,不仅有利于环境法治的社会化,还有利于环境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环境侵权; 惩罚性赔偿; 渤海湾溢油; 法律适用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557(2012)02-0035-05 一、引言 2011年6月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导致3345桶原油及钻探泥浆泄漏进入附近海域,致使污染海洋面积6200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水质海面超过870平方公里,[1]对渤海湾造成了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海洋污染。该起事故不仅给渤海湾渔业等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因海洋环境污染侵权索赔应适用的法律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针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石油)溢油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如何适用法律?适用1992年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5条和第91条的规定能否达到惩罚和遏制此类严重海洋环境污染行为的目的?类似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 二、现行法律在解决蓬莱溢油侵权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康菲石油的违法行为,我国监管部门对其处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199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2007年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但在具体适用法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现行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没有可操作性、处罚力度过轻、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海洋环境生态损害赔偿无法可依等。笔者主要就处罚额和提起赔偿诉讼的主体资格问题展开探讨。 【收稿日期】2012-03-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0zd&045) 【作者简介】兰家丽(1985-),女,安徽六安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中海油风险管理报告

一、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背景介绍(建大纲)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6.85万人。自成立以来作为综合性能源集团,中海油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纯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形成了上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中下游(天然气及发电、化工、炼化、化肥)、专业技术服务(油田服务、海油服务、综合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新能源等产业板块。近年来,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战略的成功实施,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树立起精干高效的国际石油公司形象。 中海油业务纵览: 一、油气勘探开发 中海油为中国最大之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亦为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主要业务为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石油和天然气。目前,中海油在中国海上拥有四个主要产油地区:渤海湾、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和东海。中海油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商之一,同时,中海油还在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拥有上游资产。公司突出主业、合理控制作业成本、强化基础管理,积极履行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油气保障责任。油气业务充分发挥了主业引领作用,有力带动了全集团的发展。 二、天然气及发电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深受人们的青睐,它带给人类洁净的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中国海油把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在积极勘探开发海上天然气的同时,率先引进液化

天然气(LNG),并通过沿海几大LNG项目的建设,带动了中国LNG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气电集团”)是中国海油的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4月25日注册成立,目前主营业务包括:石油天然气(含液化天然气)、油气化工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石油天然气(含液化天然气)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和运营有关的承包服务;石油天然气及其副产品的加工、储运、利用和销售;石油天然气管网建设、管理和运营;电力开发、生产、供应及相关承包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咨询;自营和代理液化天然气及油气相关产品、相关设备和技术及劳务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及相关业务等。气电集团以液化天然气及相关业务为核心,以现有接收站和管网为基础,积极建设中国沿海天然气大动脉,投资燃气发电、城市燃气、汽车加气等相关行业,形成了完善的LNG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及相关业务。 三、煤气层 中国海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煤层气产业,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对外简称“中联公司”)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主要从事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输送、销售和利用的国家煤层气专业公司,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享有对外合作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拥有国家气体勘察甲级资质。目前中联公司是中国海油与中煤集团各持50%股份的均股公司,由中国海油行使经营管理权。 中联公司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发起者和牵头单位之一,公司承担的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是我国煤层气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标志,获得国家发改委授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四、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 中国海油拥有围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需要的、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服务体系,旗下的三家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工程)、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发展)有能力提供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全过程的服务。 三家公司以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率的服务,在业内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海油特殊的竞争能力。 五、炼油化工销售贸易 以油气勘探开发为龙头,中国海油逐步建立和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着眼自身资源条件发展关联产业及优势产品,开辟价值蓝海,实现资源增值。炼化销售及化肥板块是油气业务的补充和拓展,是支撑主业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 六、新能源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负面影响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对当地经济乃至美国经济复苏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美各界更担心的是其影响进一步蔓延。 美国总统奥巴马4日在演讲时说,漏油事件表明,美国经济随时可能面临突然的、代价巨大的危机。他表示政府将寻求一切可能创造就业,支持墨西哥湾地区的经济,但“这将是一个重大挑战”。 损失大 或许引发二次衰退 “原油泄漏可能对经济造成三种程度不同的影响: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顶” 截至目前,油污已经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区,并被冲上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岛。美国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顾问大卫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对经济造成三种程度不同的影响: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顶。 在糟糕透顶的情况下,有关方面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科托克说,不管油井何时被封闭,都会导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墨西哥湾周边相关企业的税收却会减少。“由于这次悲剧性的事件,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大了。” 美国密苏里州媒体报道说,漏油事件已经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海鲜和进口食品价格已经上涨,汽油也可能因此涨价。如果原油污染区蔓延到航运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损失大 或许引发二次衰退 “原油泄漏可能对经济造成三种程度不同的影响: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顶” 截至目前,油污已经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于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区,并被冲上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岛。美国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顾问大卫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对经济造成三种程度不同的影响: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顶。 在糟糕透顶的情况下,有关方面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科托克说,不管油井何时被封闭,都会导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墨西哥湾周边相关企业的税收却会减少。“由于这次悲剧性的事件,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大了。” 美国密苏里州媒体报道说,漏油事件已经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海鲜和进口食品价格已经上涨,汽油也可能因此涨价。如果原油污染区蔓延到航运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BP超越了什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深度观察

BP超越了什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深度观察 (2010-07-26 13:36:03) 转载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外界对BP的愤怒、批评、谴责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其实近几年各界对BP指责声从未停止,但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BP面对指责一再淡化安全生产、过度控制成本、管理涣散等问题的重要性。前任CEO布朗更是因2005年得克萨斯城炼厂爆炸事故,以及2006年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油田泄漏事故而晚节不保,提前退休;如今海沃德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BP苦心经营起来的Beyond Petroleum绿色能源公司形象几乎被彻底颠覆。BP为什么在同一个问题上摔倒了N次,让历史一再重演?“人们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黑格尔如是说。 一、“日不落”石油王国 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简称BP),是世界最大私营石油公司之一(国际石油七姊妹之一),也是世界前十大私营企业集团之一。BP拥有油气勘探与生产,以及炼油与营销(包括化工)两大核心业务——从上游的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天然气发电到下游的石油化工、油品营销全产业链覆盖。截止2009年底,BP在全球拥有八万多名员工,在六大洲的80多个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BP年报显示,截止2009年底,BP探明原油储量105.11亿桶,天然气储量4.51万亿立方英尺;原油产量9.25亿桶,天然气产量0.31万亿立方英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7个炼油厂,22,600个加油站和零售业务。从欧洲北面的北海到美国南面的墨西哥湾,从非洲几内亚湾畔到南美巴西外海,从中国南海到阿拉斯加,BP在30个国家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陆上和海上油气田。 BP更是一家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公司,在全球八十多个国家有一百多家分公司,拥有资产高达2,360亿美元(约占到英国GDP的10%)。其中67%的投资集中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内(OECD),成员国内则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地区,两个地区分别占40%和20%的比重。

渤海湾漏油事故概况及评论

渤海湾漏油事故概况及评论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渤海湾溢油事件主要概况及最新进展,并由此阐述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一些社会问题。笔者同时对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康菲与中海油进行了谴责,并相应作了一些个人评论。 前言 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于6月4日发生漏油事故,这一事故自发生以来就备受公众关注,中海油和康菲更是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到现在为止,渤海湾漏油事故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事故造成840平方公里的海水降至劣四类,这次事故可谓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下面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次事故的概况。 事故概况 日 期 事件节点 6月21日 微博首次出现关于此次渗油的消息,该条微博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多家媒体此后联系中海油集团公司新闻处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均未获得回复。 7月1日 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7月3日 据中海油内部人士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没有人员受伤,没有任何关于野生生物、渔业或航运不利影响的报告。 7月5日 国家海洋局7月5日通报中海油6月4日漏油事故,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7月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数据,溢油量达1500桶。以1吨石油约等于7.3桶计算,漏油量

14日约205吨。 7月 16日 莱19-3漏油事故海域出现赤潮,长约2海里。 7月30日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国家海洋局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其中,要求其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 8月12日 中海油除协助并督促康菲公司做好蓬莱19—3溢油处置相关工作外,还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对事故进行反思。 8月13日 康菲公司表示,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周边海底进行潜水探查时,发现还有剩余的来自6月17日井涌事故所溢出的矿物油油基泥浆,这使得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立方米(2500桶),远超此前240立方米(1500桶)的预期。 8月20日 为彻底查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原因,对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评估,国家海洋局牵头联合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 8月31日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8月31日康菲如果实现不了两个彻底,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这种措施一定会比过去的更加严厉。在中国的海洋,我们不允许任何企业、任何方面对它肆意地进行损害。”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认定康菲公司两个彻底没有完成,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注,停钻,停产作业。 个人评论 我想,这次漏油事故可谓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心。我们为康菲傲慢的态度感到愤怒,为国家海洋局的不作为以及中海油推脱责任感到遗憾,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大面积的海域被污染感到悲痛。这可是我们宝贵的海洋领土啊,就这样被一个外国石油公司任意开采,随意践踏,如果我们还能对此事淡然处之,又有何尊严去谈可持续发展,又有何颜面将这样被严重污染的海域交给子孙后代? 现在网上对康菲石油公司声讨得比较多,认为康菲在事故处理过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专业:应用物理学姓名:刘丹华指导老师:栾忠奇 摘要:2010年5月5日,美国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国家向美国运送了设备及人员,以帮助美国尽快处理污染问题。伊朗虽然与美国在核能项目上存在严重冲突,也向美国提供打减压井的技术。2010年7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关键词: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生态污染、环境问题 一、成因:英国石油公司钻井平台灭火 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4月20日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1、深海开采开放过早 多米尼克说,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在内的具体操作失误,但首先美国石油开采政策就有问题。虽然钻探和开采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相应的防漏等灾难应对技术、尤其是应对深海作业事故的技术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不应该过早开放深海开采。虽然,数十年来钻探和开采技术不断完善,安全性已经超过90%,但每个钻井都有着不同特征,储油层深度越大,地层压力也越大,危险性也越高。英国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的开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对开采者来说,他们从开始就知道这一开采的危险性。 至今的各种防漏和灾难应对技术多数是在陆上和浅水地区开采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伊拉克战争后应对油井燃烧的方法等,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转化到深海开采中。因此,英国石油公司此次的应对方法捉襟见肘,而且给予他们“补课”的时间很短。 2、忙赶工期酿成大祸 多米尼克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钻探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开始。在钻到4000米深度时,深海中预料之外的强大压力导致大量的钻井液流失,导致成本迅速增加。钻井液是一种水和黏土颗粒的混合物,能在钻井内形成向下的压力,防止储油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倒涌向输油管。 由于墨西哥湾上的飓风影响,钻探工作一度中断,到2010年1月才重启。2月份,钻井再遇4000米问题区域,令钻探进度一再推迟,直到4月中旬才达到目标深度。在油气钻探和开采领域时间就是金钱,每天的钻井运作成本逾百万美元。英国石油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拼命赶工,为事故埋下祸根。 在4月16日停止钻井后的4天,施工方对钻探仪器进行了各种安全测试,并发现了漏油的迹象,但这一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到20日,钻孔内持续增加的压力已经令施工方疲于应付,而本来配套的“自动防喷器”也失灵,最终酿成大祸。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危机公关-逻辑版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bp公司危机公关 引言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BP公司的危机公关行为体现了全媒体时代危机公关处理的一些特征。我们将结合BP对墨西哥漏油事故的危机公关处理过程,探讨企业主动告知和健全危机公关制度、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告知方式的选择和技巧;强调危机公关处理的三个原则,即competent(胜任)、confident(自信)以及compassionate(富有同情心); 同时建议企业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倾听消费者和网民的声音和诉求,并加强网络舆情的 疏导。突发危机中止以后,企业危机公关并没有结束,还需要耐心地进行企业形象恢复和 品牌形象重塑。将对此给出具体建议。 事件历程 2010年4月20日,美国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致7人重 伤11人死亡。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 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 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 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滚滚原油在被部分压制了数周后,重新喷涌而出,继续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 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重塑品牌形象 事件发生前,BP花了几千万美金进行企业形象推广,成功地塑造了石油行业中为数不多的 亲和环保的品牌形象。品牌塑造无非就是公众期待。越是突出良好企业公民的形象,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就越高。可是,从2005年的得克萨斯炼油厂爆炸到2006的石油管道腐蚀,接 连发生这么些事故,还是能看出BP在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并不是像其品牌宣传中的那么好,公众就会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暴露问题后公众的心理落差更大,而这种落差印象很深也较难弥补和挽救。 事件发生后,BP公司积极开展品牌形象重塑行动。 1.道歉广告 公司首席执行官在道歉广告中一脸诚恳地向公众认错。在电视宣传片中,BP公司首席执行官托尼·海沃德站在干净美丽的海边,背景天空有海鸟划过。海沃德面对镜头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悲剧。我向受此影响的人们和家庭深表歉意。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不让悲剧重演。”广告中出现了志愿者手提垃圾袋清理海滩的画面,最后打出BP网址,海沃德向公众承诺:“我们将妥善处理,我们将把事情做对。” BP道歉广告播出后,受到了奥巴马和公众的批评,认为BP应该把这些精力投入到控制漏油中去。 其实客观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从传播角度来说也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公众希望能看到道歉广告中BP的承诺和努力,另一方面在漏油还没有及时控制的情况下,去花钱做这样的一个道歉广告,会让有些人感觉“华而不实”。可能在漏油没有控制之前,很多人会带有一些情绪性的东西,在这时候发的时机可能不是很对。 2.购买搜索关键词 BP公司向谷歌和雅虎等搜索引擎购买了如“漏油”(oil spill)、“漏油索赔” (oil spillclaim)等关键词,声称此举意在“帮助最严重的受害者,帮助他们快速而有效地找到正确的援助形式和援助人员。” 当用户在谷歌或雅虎的搜索引擎上键入“漏油”(oil spill)时,会跳出几百万个搜索结果。但第一个链接将会是一个赞助商广告,点击后便进入BP为此次事件设立的相关专页,用户可以看到原油泄露事件的相关信息与进展。 这样做从BP的角度来说,是把最及时和完整的信息提供给公众;但从公众角度看,会有操纵搜索结果的嫌疑。 3.学会利用新媒体

康菲石油漏油事件

大鱼吃小鱼,油污最可惧 就在您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渤海湾还在漏油。 8月22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承认,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北侧15米范围内发现10处海底油污渗漏点。这起在今年6月发生,瞒报半个多月才进入公众视野,直到现在还未平息的漏油事故吸引了太多关注,而因为这起严重漏油而声名狼藉的康菲公司还在“不紧不慢”地弥补着这个“大篓子”。 从渤海渗油的断层里“喷涌”出来的许多问题着实发人深省…… 康菲首次就漏油事故表示道歉 8月19日,一直被外界指责消极应对漏油事故的康菲石油公司发布声明,首次就持续两月之久的渤海湾漏油事故表示道歉。但康菲公司并未在声明中提到赔偿事宜。 康菲石油中国公司在声明中表示,今年6月开始发生的两起渤海湾溢油事故中,约115 立方米(约700桶)的原油渗漏到海面,以及约400立方米(约2500桶)的矿物油油基泥浆渗漏并沉积到海床。声明中称,目前导致渗油的断层已自然闭合。此外,康菲正在计划向断层的多个点灌注水泥浆以确保断层被封堵。残存在断层内的油气混合物可能偶尔会有微量冒出,但将会被集油罩收集,应将不会再有油藏液体渗到地面。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表示,截止8月19日,85%以上海底矿物油油基泥浆已被清理,康菲将在8月底完成所有剩余矿物油油基泥浆的清理。司徒瑞称,渤海湾海面上已经没有因此次事件造成的原油原油或已被回收、自然挥发、或已经由海水、风、海流等自然作用而降解。 康菲中国目前尚未发现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的案例,但将继续与中国政府部门配合,并与国际专家合作,来确认此次事故是否对海洋生物或渔业造成了任何影响。 康菲石油在声明中称“对此真诚地表示歉意,并将承担其责任”,并计划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一份计划,对事件的处理措施和未来计划作出汇报。此外,还将向公众通报工作进展状况。

蓬莱19-3漏油事件及其引发的思考

蓬莱19-3漏油事件及其引发的思考 ——中国为何这般怂! 2011年6月4日至17日,中海油渤海湾蓬莱油田19-3B、C平台先后发生溢油事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据报道,污染海域从最初的200平方米到840平方公里再到最新的2.43万平方公里,已经超越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然而至今,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漏油污染是否终止以及其日后将带来何等“后遗症”,同时,在索赔问题上要达成协议尚待时日。 渤海油田为中海油(全称“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最大的对外合作油田,合作方为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其中中海油有51%权益。渤海油田蓬莱19-3是迄今中国目前最大的海上油田。1999年5月,康菲石油发现了这座油田,可采储量约5亿桶。2002年,渤海油田一期项目投产,日产原油1.8万桶;2008年9月二期项目投产,油田峰值产量为15万桶每天。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该事件的发展过程。 6月4日,渤海油田B平台开始少量溢油,当日,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合作伙伴康菲石油公司报告,称发现海底溢油点,在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随即命该公司开展自查。然而,康菲对此不以为然,以为这只是小型的漏油,不会有太大影响。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一点的疏忽才造成了日后灾难性的故事。其后几天,B平台漏油现象日趋严重。6月17日上午,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当日停止所有平台作业。到后来,从简单的漏油日益发展为井喷,彻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6月21日,微博最早披露了渤海油田漏油消息,这是网络上首次报道关于漏油时间的信息,时隔17天。6月30日,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介入了事故的调查。7月5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一个月前发生的蓬莱19—3油

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处理对策 与预防机制的探索

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处理对策 与预防机制的探索 The Gulf of Mexico, bo hai gulf oil spil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the quest of the mechanism

[摘要]墨西哥湾钻井平台爆炸沉没,引发了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溢油事故,对比中国在渤海湾溢油应急响应体系,中国的国家海上溢油应急体系还不完善,只有建立国家级海上溢油应急体系及预防机制,在法律建设、组织体系、人才队伍、技术装备等各方面加强建设,才能应对海上发生的特大溢油事故。 关键词:墨西哥湾;渤海湾;溢油事故;不同社会主体对此事反应的对比;中美应急响应体系对比;启示

Abstract:the gulf of Mexico drilling platform sank explosion, causing the history of the largest offshore oil spill, compared to China in bohai bay oil spill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spill response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onl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Marine oil spill response system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 in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talented person troop, technological equipment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to deal with sea of especially big oil spill accident happened. Key words:the Gulf of Mexico ;Bohai Bay;oil spill incident;Different social main body reaction to the matter of contrast ;The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contrast;inspiration

关于康菲公司渤海油田漏油事件的案例分析报告

关于康菲公司渤海油田漏油事件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主角: 中海油、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 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是美国康菲石油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石油勘探、生产、精炼、营销、供应和运输。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是世界上第五大私营能源企业、六大世界超级石油企业之一,也是财富500强之一。 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康菲公司是作业方。 二、案例回放: 2011年6月21日, 渗油事故最早出现在微博上,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事实上,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介绍,发生事故的B平台早在6月4日已经开始少量溢油。 2011年6月30日,国家海洋局介入调查,预计近期将向外界公布调查结果。 2011年7月1日,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受溢油事件影响,渤海湾蓬莱840平方公里海域原本一类的海水,一夜之间变为劣四类海水。经过调查取证,目前该事故已经立案。 2011年7月5日,中海油否认隐瞒多起漏油事件,称媒体哗众取宠。在中海油正式承认国内最大海上油气田蓬莱19-3油田6月中旬发生原油渗漏后,有媒体报道称,此前中海油还发生过多起海上原油渗漏事件,但未完整披露过。7月5日,中海油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未听说有与蓬莱19-3油田类似级别的泄漏事件。 2011年7月8日渤海湾漏油惹怒地方法规,山东省最高索赔2亿元。 2011年7月11日国家海洋局称中海油渤海油田仍少量溢油。 2011年7月30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公司8月31日前封堵溢油源。记者从国家海局获悉:国家海洋局日前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其中,要求其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 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月31日前完成。 2011年8月1日,多家环保组织再次发出公开信,呼吁国家海洋局主动并及时公开渤海溢油事故已查明的事实、调查进展,并尽快明确相关赔付方案,环保组织“不排除在近期率先提起公益诉讼”。同日,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7日前完成油污清理作业。 2011年8月5日, 河北乐亭疑遭漏油污染全县50%扇贝非正常死亡。 2011年8月12日, 康菲首披渤海漏油事故油基泥浆总量远超预期。 2011年8月12日 ,中海油就康菲漏油道歉,将持续发布事故信息。 2011年8月16日 ,海洋局将向康菲提起生态损害索赔诉讼。

渤海漏油

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 事故简介 2011年6月期间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康菲公司负责宣传的人士表示,康菲是作业方。据悉,渤海湾是中海油的主产区,根据2011年一季度中海油季报,来自渤海湾的石油以及石油液体产量占到总产量比例超过57%,天然气产量超过12%。[1] 漏油事故蓬莱19-3油田位置 [2]2011年7月5日下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在北京通报了中海油和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渤海湾漏油事件初步结果,并首次公布此次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的相关画面。中海油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共有五个平台,此次漏油事件发生在B、C两个平台,从画面中可以看到B、C两个平台溢油现场的航拍资料,及收油作业情况。画面中颜色较浅,发亮的部位就是溢油海面。这也是自6月30日中国官方首次对中海油渤海油田漏油事件作出回应后,公布的第一组画面. 中海油“漏油门”事件处理进程 2011年6月30日,中海油和国家海洋局内部人士证实了漏油这一消息。不过,目前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官方均未作出回应。国家海洋局介入调查。7月1日中海油称渤海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蓬莱19-3油田出现油膜,中海油有关部门回应。7月2日国家海洋局方面告诉记者,将在7月5日公布渤海油田漏油的调查情况。昨晚,记者得到的消息是,这一漏油事件中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基本完成。7月3日据中海油内部人士今天(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7月4日中海油漏油事故披露不全,一直未对对溢油数量、原因等仍未有说法,而且中海油披露的漏油面积和其他途径披露的相差也较大。有专家称,可能情况比较严重。7月5日国家海洋局通报中海油漏油情况称已得到有效控制,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针对中海油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2011年7月5日下午14时,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海油渤海油田漏油事故的调查情况。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介绍,发生事故的B 平台早在6月4日已经开始少量溢油。油田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目前已使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类水质海水目前下降到了劣4类。此前媒体报道,漏油事故从6月17日开始。但根据发布会上的情况介绍,早在6月4日便已开始少量溢油。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称,此次发生泄露的有两个平台,B平台和C平台。6月4日,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合作伙伴康菲石油公司报告,称发现海底溢油点,在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随即命该公司开展自查。而后,6月17日上午,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当日停止所有平台作业。李晓明称,根据6月4日以来的监测结果,溢油主要覆盖在附近海域,最远影响范围在蓬莱19-3油田西北约60公里。19-3油田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目前已使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类水质海水目前下降到了劣4类。其中B平台溢油范围覆盖158平方公里,C平台形成了长13公里,宽约100-150米的油带,溢油覆盖范围138平方公里。目前B平台经过减压措施,C平台经过水泥封堵措施,已基本得

对渤海湾蓬莱油田溢油事故的思考

对渤海湾蓬莱油田溢油事故的思考 引言:从2011年6月21日网上爆出渤海湾油井漏油到9 月2 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公司停产,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漏油事故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康菲公司在此次漏油事故中的消极态度,在令我们愤怒之余,禁不住多了些深思。 事件回顾 2011 年6 月21 日,微博首次出现关于此次溢油的消息,该条微博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内容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 多家媒体此后联系中海油集团公司新闻处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均未获得回复。 7月1日,中海油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于6 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目前渗漏点已经得到控制。 7月3日,据中海油内部人士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 平方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没有人员受伤,没有任何关于对野生生物、渔业或航运不利影响的报告。 7月5日,国家海洋局通报中海油6月4日漏油事故,漏油

致840 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7月14日,康菲石油公司首度披露事故数据,溢油量达1500 桶。以1 吨石油约等于7.3 桶计算,漏油量约205 吨7月30日,国家海洋局下发通知,责成康菲公司限期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加快溢油污染处置。其中,要求其要尽快确定并封堵B 平台附近溢油源,同时抓紧时间将C 平台泄漏的海底油污清理完毕,上述工作应在今年8 月31 日前完成。 8月13日,康菲公司表示,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周边海底进行潜水探查时,发现还有剩余的来自6 月17 日井涌事故所溢出的矿物油油基泥浆,这使得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 立方米(2500 桶),远超此前240 立方米(1500 桶)的预期。 8 月20 日,为彻底查明蓬莱19-3 油田溢油事故原因,对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评估,国家海洋局联合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表示,康菲公司对溢油源的彻底封堵没有完成,如维持现有开发方式可能产生新的地层破坏和新的溢油风险。责令康菲公司蓬莱19-3 全油田停止油气生产作业。 9月5日,康菲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已经完成蓬莱19-3 油田的钻井、注水及生产作业程序,共计231 口井停产。康菲表示,目

渤海湾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 “渤海湾漏油事故”所引发的思考 院 系:[生物与食品工程] 专业:[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王博] 指导教师:[邓晓辉] 学 号: [201006030077]

“渤海湾漏油事故”所引发的思考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罗沙、李芊丽)位于渤海的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蓬莱19-3油田6月初发生溢油事故据报道本次溢油单日最大分布面积达到158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达到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 漏油事故频繁,我国海洋环境堪忧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郭明克表示,渤海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域,发生在这里的环境污染事件,由于海水交换程度较低的缘故,程度会比开放性海域要严重。根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监测结果显示,截至7月11日,蓬莱19-3油田溢油除造成840平方公里海水被严重污染成劣四类外,还导致其周边约3400平方公里海域由第一类水质下降为第三、四类水质。此外,溢油点附近海底沉积物受到溢油和油基泥浆污染,海域沉积物质量由第一类下降为第三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众所周知石油由多种烃类混合而成,海洋里能降解烃的细菌很少,而处理此类事故时往往要投入化学制剂分解,可能会引发新的生态危机。早在去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后,美国专家就警告,溢油及消油剂打击了浮游生物,这种底层变化会沿食物链向上传播,污染整个链条,影响渔业。2010年,连年溢油的渤海发生7次赤潮,并首次发现有毒赤潮,就被认为是一次展现。实际上,山东沿海和渤海海域受原油泄漏污染已多年,近年来经常发生溢油、漏油事故,生态非常脆弱,早已不堪重负。 石油资源紧缺,我国是否该进行战略封存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省财政厅2010年曾就沿海的污染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的说法,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资源、生态环境和岸线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山东省仅每年查证的需要索赔1000万元以上的海上溢油污染事件就达到十余起。2007年长岛县海域接连发生了四起溢油污染事件,经济损失达1.95亿元。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的近海开发石油资源战略上,建议不要急于开发。这一点其实是很多国家的惯例。加拿大明确规定,如果做不到100%保护海洋,就不能开采近海资源。美国也禁止开采大陆架上的石油,小布什总统下台前曾建议部分解冻大陆架开采禁令,但被国会否决了。面对日益紧缺的石油资源,我国该怎样面对近海石油开发呢?“很简单,这既可以封存国家的战略资源,又可以保护近海生态。渤海湾是我国的油盆,应该保护、保留,从战略上思考,我国应当保陆地拓海洋,保近海拓远海,把渤海已探明的油田放慢开采步伐或作为战略石油封存,到外海、到国外建立国家石油基地。”海洋环境保护专家王诗成这样说道。 相关法律不完善,我国仍需在立法方面努力 针对渤海湾蓬莱19-3项目(以下简称“溢油事故”),来自国家海洋局官方律师团的多位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透露,本案主体资格仅限于康菲公司在华子公司康菲中国,其权益共享方中海油、负责理赔的相关保险公司则不在被告行列。上述人士解释称,根据中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事故责任方只能界定为作业者即康菲中国,也尚未建立针对保险公司的诉讼机制;此外,本案目前并不掌握中海油明知康菲中国违规操作而不阻止的证据。“未来一旦发现新的证据,诉讼过程中再追加被告也不迟。”上述人士之一表示。在生态损害索赔方面,上述官方律师团人士证实,国家海洋局发起的生态索赔数额不可能如外界想像的是“天文数字”。这是因为针对“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等损失是否有足够法理依据纳入索赔范围”等问题,相关方面一度存在争议,而上述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