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

【摘要】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是实现图书馆功能的途径和桥梁,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个图书馆因具体情况不同,在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的内容上也存在差异。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在创立总分馆体制、举办“大家讲坛”以及开展特色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总分馆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它的一个子系统。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有三项重要内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三是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前两个问题,人们比较重视,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比较大,也比较容易见成效。后一个问题,人们还重视得不够,研究得不是很多,而恰恰是后者影响前两者功能的发挥。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公共图书馆是直接为读者服务的,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以读者为本是图书馆的办馆宗旨,要想读者之所想,做读者之所需。图书馆的工作必须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读者的需求变化了,服务方式和手段也要相应地变化,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就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就会被读者所抛弃。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读者的需求,主动为读者服务,就能赢得读者的青睐,吸引更多的读者。

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是实现图书馆功能的途径和桥梁。从哲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目标任务与方式手段是相互依存的,目标任务依赖于方式手段,方式手段为目标任务服务。一定的目标任务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手段才能达成,离开了方式手段,目标任务就会落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过河首先要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没有桥或船,就无法过河。方式手段是实现目标任务的途径和桥梁。如果我们不研究服务方式手段的创新,为读者服务、办读者满意的图书馆,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部颁布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并已取得显著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是题中应有之意。一个图书馆的优劣,不仅表现在它的硬件设施上,更是表现在它的服务上,而服务方式和手段则是其服务水准的外在表现。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的主要举措

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的内容很丰富,不同的图书馆有不同的做法,福田区图书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创立总分馆体制,构建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过去的图书馆,都按行政关系隶属于不同的主体,各馆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通,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建设,馆藏雷同,读者多头办证,奔波于各馆之间,虽多有不便但也无可奈何,这是体制性弊病。福田区图书馆在建馆之初,就把建立总分馆体制作为办馆模式,以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社区图书馆为分馆,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总分馆之间实行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实现业务一体化、标准化,资源共享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通借通还。现已建成1个区馆(总馆)、8个街道分馆和92个社区(主题)分馆。福田辖区居民离最近的图书馆平均距离不超过600米,图书馆办到了读者家门口。

在总馆建设方面:1、精心设计,营造舒适的读书环境。将阅览桌与书架交替排列,读者

坐在书架之间,取阅方便,犹如在自家书房;把好位置留给读者。靠窗位置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最大限度地用于放置阅览桌,供读者使用;设置露天休憩平台。将三楼和四楼的露天平台定位为读者专用休憩区,种植植物,设置太阳伞雅座。2、传统藏书加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总分馆藏书共计140万册,报刊2100余种,1.2万余份。建立了福田区数字图书馆及网站,拥有了23.5万种电子图书、7800余种电子期刊,馆藏数字资源容量达到1.8tb,并且实现了馆内局域网无限制使用与馆外统一认证登陆使用,读者可免费上网和下载。3、构建人性化服务平台,实现通借通还。通过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建立起以区图书馆中心数据库为核心的总分馆统一管理业务平台。所有图书可以在总分馆之间任意地点借还,而且图书归还后馆藏地点自动变更为当前馆,可以立即上架流通,不必送回原馆,真正实现了总分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

在分馆建设方面:1、社区分馆与主题分馆相结合。为了避免各分馆藏书重复、雷同,在某些人群集中的地方建立主题分馆,如老年图书馆、少儿英语图书馆、书画图书馆、艺术图书馆和设计图书馆。2、基本馆藏与特色馆藏相结合。各分馆的馆藏采用基本加特色,除满足大多数普通读者的基本藏书外,经过充分调查,根据不同社区的人口构成、职业、年龄等特点,分别为其配备旅游、美食、养生保健、书画艺术、音乐、外语、普法、廉政等特色藏书。

举办“大家讲坛”,塑造文化品牌。“大家讲坛”是从读者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区馆和各街道、社区图书馆经常举办读者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艺术沙龙、专题报告等等。全区公共图书馆每年举办各种读者活动800余场次,参与读者10多万人次。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生活,激励了广大读者的学习热情。

精心设计,塑造品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讲座的名称确定为“大家讲坛”。“大家”既包括名人名家,又包括大众百姓。“大家讲坛”是大家讲给大家听,人人可为讲者,个个都是听众。为了塑造品牌,我们聘请专业设计师为“大家讲坛”设计了独特的徽标、固定的海报样式和大幅背景板,作为“大家讲坛”的标识。“大家讲坛”时间相对固定,每月举办两次,每次都在星期六下午。“大家讲坛”的每次讲座,都进行全程录像并刻成光碟,将视频放在本馆网页上供读者点播,还全程速记,整理成文,汇编成册,供读者借阅。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热点问题,涵盖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环保、建筑、历史、民俗等内容。已经连续举办150余期,听众达2万余人次。还举办“大家讲坛社区行”,下社区、进工厂,将知识送到社区居民和外来工中间。

开展特色服务,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是延时、错时、错峰服务。延时服务:总分馆全面延长开放时间。区图书馆由原来每周开放64小时延长为72小时,街道馆由原每周开放36小时延长为60小时,社区图书馆由原每周开放36小时延长为54小时。错时休息:各图书馆之间错开闭馆休息时间,让读者每天都有地方读书。区图书馆周二闭馆,与市馆周一闭馆错开;各街道范围内的社区图书馆也分别错开闭馆休息时间,周一至周五轮流闭馆休息,保证居民周围每天都有一家或几家图书馆对外开放。错峰开馆:在保证每周开放总时间的前提下,根据各社区居民、读者对象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的不同,错开对外开放时间,以保证在读者最多的时段开放服务,在读者最少的时段进行休息。

二是信息化技术服务。短信服务:利用手机短信提醒读者到期还书、查询借阅情况、办理续借手续,或者将公益讲座、公益电影等各种活动消息及时发送给读者。数字图书进网吧:与网吧签定协议,将福田数字图书馆服务延伸到辖区网吧电脑终端,实现网吧电脑终端对福田数字图书馆电子书刊资源的无障碍免费使用。

四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四点钟学校:区馆及各街道、社区图书馆,每天下午4点钟接待周边小学生一起看书、写作业,进行课外辅导,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关爱服务:针对残障、老年等人群的服务,如在莲花北社区康复中心设立固定服务点定期上门更新图书,在区图书馆及部分街道馆设立盲文图书阅览区,为视障读者提供特殊文献借阅服务。企业服务点:

区图书馆与企业共建小型图书室,企业负责提供场地和管理员,区图书馆负责提供图书、管理系统和培训管理员。服务点仅对本企业员工服务,图书参与流通。企业流动书架:区图书馆在企业设流动书架,给企业办理集体借书证。企业向区图书馆成批地借还书。企业兼职的图书管理员再向员工借还书。流动服务:租用车辆定期或不定期将最新图书送至人流较多但没有场地建立分馆或固定服务点的地方,方便读者办证和借阅。

结论

福田区图书馆多年来致力于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努力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且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但是,从广大读者的需求来看,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还任重而道远。

关于文化馆“创新服务 提高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文化馆“创新服务提高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7-07-06T13:48:51.90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3月作者:贾迎龙 [导读]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文化馆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积极的创新服务能力,提高效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加强。吉林省磐石市文化馆132300 摘要:文化馆在一个地区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强化服务积极发挥,提高文化效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此外通过提高文化馆创新服务以及提高效能的思考,能有效促进文化馆建设水平,促进文化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馆;创新服务;提高效能;分析 引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种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人们活动行为起着规范作用。对文化馆创新服务、提高效能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文化馆在建设过程中不能离开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努力,所以要提高文化馆的创新服务,加强效能。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文化馆的创新服务以及提高效率的实践以及思考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出一定的价值参考。 1突出文化的服务宗旨 一是对主流价值导向给于明确;文化服务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能积极的引导人民群众,把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效结合,合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的作用,起到教育人民、促进社会发展和服务社会的作用,使用文化力量对核心机制有效的凝聚,对共同理想积极巩固,积极培育明文精神,保证人们在相对比较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中受到良好教育,同时还能得到相应启发,共同促进文化认同。二是对活动品位的质量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活动,不能总是老面孔和老格调,不仅要注重活动内涵,同时还要注重质量,需要在高端化下功夫。首先立意要高;每举行重大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从精神明文和文化文建设的角度对所举办的活动做好审视工作;二是主题显。不管哪次的重大活动,都应该具备相对比较鲜明的文化特色主题,以主题形式不断带动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规格要高;对于一些比较重要活动应该组织精干力量或者同行组织进行筹划和参与。四是要与本地特色的文化优势相贴近。首先对人文文化有效挖掘,应该利用比较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自身所具有的人文遗存。把他们充分纳入到文艺创作以及人名画廊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中,这样做的目的能对人文文化活动意义进行有效发挥。其次,要充分展示现代文化,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和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同步发展,城市文化中的亮点包括:公园、影城、广场以及网吧等,每当节日带来时,可以处处歌舞升平,人们都在享受着文化的熏陶,各取其乐。最后对群众文化不断提升和繁荣。目前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比如:舞龙、庙会以及扭秧歌等。现阶段重点对物中文化活动品牌积极打造,群众文艺会演中能够培养出较为优秀的演员,保证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大餐,每周组织一场会演,政府给于补贴,免费提供给群众看,保证对文化特色充分显示。另外还要繁荣群众文化,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文化素养。 2.提高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 2.1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设施建设进行加强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馆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演出、网上展厅、远程协助等数字服务项目。对于网上展览而言,主要分为画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进一步为公众提供浏览和欣赏。 2.2积极鼓励民间文化设施应该向群众进行免费开放 现阶段,由于个人、企业以及社区等一系列社会资本开始创办茶馆、健身房和电影院等文化活动,应该争取这些场所要向群众实施免费开放活动,或者通过企业赞助等形式帮助这些场所免费开放。 2.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经费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 和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和经销商等主动联系,积极创办大型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和部分厂商的开发合作以及赞助,能邀请国家级演员举行文艺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高端艺术。并且组织相关部门扶持企业以及村级文化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设施存在的不足,积极赞助电脑和健身等文体器材。 3.完善文化的服务体系 3.1完善文化馆 现阶段文化馆不管在整体环境上,还是硬件环境以及办公条件等都有所提高,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馆奠定良好基础。文化馆应该开放适合不同人群的器乐以及美术、摄影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展览,通过对文化馆的不断完善,促进文化服务工作水平。 3.2建立多层级的文化团队联动 丰富多彩以及特长的文化团队在一定程度上是开展基层文化服务活动的主要生力军。现阶段基层文化团队的数量在不断加大,不仅促进文化读物的普及化,同时还能保证其基层化,建立大批的企业和社区文化团队。文化团队的不断建立,能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广泛度,充分保证群众文化服务活动得到有效的渗透。另外还要对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加强服务质量,提高文化对群众的吸引力,尤其要考虑人民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保证文化内容的充实,保证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还能促进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3.3大批文化志愿者互动 应该不断的运用创作和发掘、合作等相关组织模式,积极组织大批文化志愿者服务文化。应该建立比较庞大的业余志愿者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组织相关业务配需工作,不断加强艺术水平,艺术编排以及创作要分头实施,保证在文化馆统一安排文化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要求社会应该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文化馆应该顺应历史潮流,积极的创新服务能力,提高效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加强。 参考文献: [1]薄君. 文化馆体系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定位与运营模式新探[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09)140-143. [2]黄苹. 山东省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5.13(08)123-125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文化服务方式(16)(2)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内核,基层是文化的重要阵地。但是当前基层文化错配普遍:政府自上而下的文化配送方式,忽视了群众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文化内容形式雷同、缺乏创新,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监管、缺人缺钱难以开展等多种问题。凡此种种,阻碍了基层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毛主席说:“人民是最伟大的创造者”,国家历来重视群众对文化的创新作用,群众是最强的文化发展力量,不管是经营还是创作;不仅是人力还是品质上,因为民众才更懂民众,只有群众参与到经营和创作,才能够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同时,民众参与文化消费的数据,群众的参与监督,也是政府调整文化服务方式的指南针。 只有群众参与选题和制作,才能丰富文化创作,满足多元需求。群众创造的文化产品,是最丰富的、最贴近真实需求的,群众就像是创新的发动机。偏远山区的欧阳老师,为留守儿童创作《十里童谣》;小学学历的文化馆王先生,却能收集传统故事、编撰学术专著;80岁的田大爷,70年来坚持传承灯戏文化……。这些故事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基层群众搞文化创作的人数量众多,时间持久,内容涉及面广,贴合实际需求。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群众花费一生心血坚持文化创作和传承,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独一无二基层文化资源,可以说,没有群众参与的文化将黯淡无光,更遑论满足群众需求。 只有群众参与经营和推广,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文化自我生长。我国人口、民族众多,文化需求不一而足,基层文化如果完全依靠政府的配送,是难以把握且捉襟见肘的。同时,基层群众参与经营、推广的欲望也是最旺盛的,群众主动推送、点对点推送文化比单一的政府行为更加高效精准。如Y省的“农家书屋+电商”正是在像刘阿妹这样的本土群众经营下,才能调动社会资源、实现全面推广,达到文化推广与强农富农的双赢。同时,文化发展与经济挂钩,才能为文化的推广提供驱动力。文化产生了效益,让群众既富了“脑袋”,也富了“口袋”,群众有奔头,文化才能繁荣延续。 只有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才能倒逼政府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群众的观点是多视角的、丰富的、贴切的,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是不断优化文化服务的关键,也是政府把握群众需求、了解决策错误的风向标,更是防止监管乱象、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的核心。让群众多提意见,可以让政府有的放矢,不断优化基层文化服务方式。 文化对基层群众的滋养,是潜移默化、由内而外的,只有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基层文化才能活起来,群众的精神才能富起来。基层文化服务工作事多、面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集众智、汇众力、持之以恒、不断完善,坚持以群众为导向一步一步展开,必能赢得所有基层民众的点赞。

new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2012)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 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 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的能力和效率。 3·5 区域服务人口数(regional service population) 各级公共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数。 3·6 呈缴本( legal deposit copy) 根据有关法律或法令规定,出版者每出版一本新书刊都要免费呈缴一定的样本给指定图书馆,这种制度称为呈缴本制度,所呈缴的样本为呈缴本。 3·7 文献提供(docum ent supply) 也可称文献传递,是指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为本地或异地的读者直接提供所需原本文献和复制文献的服务形式。 4总则 4·1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条件,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效益,制定本标准。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李立群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2012 第23期总第273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3T o tal N o.273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李立群 (长春市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117) 摘 要:在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了解与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开展创新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出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构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几点建议,以期对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创新;移动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3—0119—02 近年来,信息、知识在整个社会中的需求度不断提高,使得生产、传输与提供此类服务的机构大量产生,并在不断竞争中完善自身的服务。作为信息服务机构代表的公共图书馆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应用新技术、新媒体等工具开展服务大众需求的服务种类,加大对创新服务的投入力度,真正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延伸至社会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知识时代的大背景下,通过创新服务增加公共图书馆的闪光点,巩固其文化服务的核心地位。 1 公共图书馆服务概述 1852年,世界上第一个依据法令建立的公共图书馆在曼彻斯特成立,虽然没有丰富的藏书和健全的服务,但其诞生的伟大意义却影响了全世界,公共图书馆从此便在不断地完善中前行。公共图书馆有着健全的体系结构和相关的管理系统,以美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为代表的管理模式相应的产生,推动着图书馆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1]。 公共图书馆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4点: 对所有人开放; 提供免费服务; 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 依据相关法规建立与管理。而公共图书馆最初的服务理念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免费、平等、开放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引导了正确的方向,信息主导机构的地位在日常的服务中逐渐被确立、巩固、提升。公共图书馆在秉承传统服务理念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理念涵盖度,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各种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时代性、需求性、技术性等服务理念逐渐诞生,引导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不断提高。 在动态完善理念的指导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也在不断地创新。时代要求的融入,公益、文化理念的指导,使得其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未间断过调整与更新的脚步,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及云服务等在公共图书馆的开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公共图书馆有着自身的体系结构和运营的原则,使得其不能像私营的信息服务机构那样不计成本与代价的去吸引信息用户,其公益性决定了在整个的服务与管理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增加,从而导致了一些新型服务的滞后,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效果。公益性与服务性是公共图书馆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与传播渠道,这是其有如此广泛受众的决定因素。 2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2.1 在坚持公益性服务为主导的基础上引入商业竞争与运营理论 公共图书馆自产生以来就以其公益性的形象立足于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公益性的管理机制在带给公共图书馆大量受众欢迎度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暴露出许多缺陷:整体缺乏忧患与竞争意识,新技术、新思想引入缓慢等。市场经济时代,竞争与管理的理念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被广泛的引入各机构中,公共图书馆更应在坚持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入符合本机构发展的先进运营理念,真正的置身于社会市场的大潮中,与各信息服务机构在不断的竞争中完善自身,把被动式的推出服务模式转换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主动提供服务模式,引入先进技术,融时代因素于服务中,争取更多受众的青睐与支持,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发挥文化导向机构的作用。而图书馆公益性是一直要保持与发挥下去的,适当的引入竞争与运营理念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与必要性要求。2.1.1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相关信息服务机构的交流和沟通。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地开展与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交流活动,共同进行各种文化建设活动,在联系中取长补短,借鉴其良好的管理因素,在合作中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平台,将图书馆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的框架中,在秉承自身公益性的同时开展相关服务。 2.1.2 公共图书馆应引入市场评价机制。公共图书 ? 119 ? 收稿日期:2012-10-12 作者简介:李立群(1969-),女,馆员,1991年毕业于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现工作于吉林省长春市图书馆。

创新管理模式 强化服务方式

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方式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互助县威远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7月1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威远镇是互助县县城所在地,作为全县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乡镇,我们紧紧围绕“创平安、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试点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威远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23个行政村、154个村社、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非农业人口2.95万人,流动人口0.25万人。现有中学1所,小学17所,教学点3个,共有学生3258名、教师243人,寺院1个。全镇建立综治工作中心2个,村级综治工作站23个,社区综治工作站4个。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8个,其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3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4个。法律援助中心1个。创建“平安家庭”7840户,“平安村”20个、平安社区4个。 二、主要做法 (一)以搭建社会管理架构为基础,实行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合理划分为四个社会管理服务站,15个管理服务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一格多员”的网格管理体系,每个管理站设站长1名,配备公安民警1名,司法工作人员1名,社区

工作人员1名,专职内勤2名。在4个管理站配备涉及社会管理工作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住建、信访、工商、计生、团委、妇联、民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济和商务、就业等部门人员各1名。在15个管理服务网格配备网格服务助理员1名、网格信息员1名、信访代理员1名,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以建立信息网络为载体,努力扩大社会管理面。在社会化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中,为更好地掌握社会信息,建立了以镇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为龙头,社会管理站为骨干,网格信息员为重点,村级信息员为基础的四级社会管理信息网络体系,明确信息员职责、信息处理办法,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采取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片、中心户长包巷道、党员联户等办法,从矛盾纠纷调处、群众困难帮扶等方面入手,不断延伸工作面,掌控信息动态,变事后处臵为事前预防,为及时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打下基础。 (三)以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提供优质服务。选择在群众熟悉、办事进出方便的政府院内投资20万余元设立面积为100平方米的集政务大厅、服务大厅“两厅合一”的便民服务中心,新购臵办公桌椅,配备5台办公电脑,实行大厅开放式办公。按照定岗、定员、定职责的"三定"要求,选派了11名工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公正清廉的干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实行统一管理。推行标准化服务模式,实行统一着装、标牌标识、文明用语、纪律要求、工作流程“五统一”,做到一口受理、一次性告知、阳光操作。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了信访诉求、劳动保障、民政、新农保、水利、林业、农业、计生、新农合、城市建设等涉及为群众接办件等

县级文化馆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县级文化馆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2-07-30T09:46:52.437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6月(上)供稿作者:潘金 [导读] 创新发展贯穿开化文化建设的始末,开化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给我国其他县级发展文化事业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潘金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文化馆浙江衢州 324000 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以开化县文化馆为例,介绍了开化文化馆的概况以及创新发展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分析了目前开化文化馆存在的难题。创新发展贯穿开化文化建设的始末,开化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给我国其他县级发展文化事业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关键字】开化县文化馆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引言】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交界,经济虽不发达,但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多元的生态文化式我们所熟知的。2010年的根雕艺术文化节就在此举办,引来了众多媒体和旅行社及上千人参观。随着根雕、草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繁荣,也必将使开化文化走出国门,引起更多的关注。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单位,开化文化馆在开化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开化县文化馆与时俱进求发展取得佳绩 1.积极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表演和展览活动 多年来,开化县文化馆积极组织全县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活动,举办了多次表演和展览活动,包括大型的节日文化,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有声有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以及配合中心的特色文化等,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也使开化县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2.大力发展民间民族艺术,合理开发民间民族艺术资源 基于开化县丰富的民间民族艺术特色,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文化馆工作人员合理开发利用民间民族艺术资源,参与民间民族艺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目前,马金的高跷竹马、开化目莲戏、姚家扛灯、苏庄草龙等10多个项目已被列入市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开化根雕和开化草龙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其中开化根雕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苏庄草龙,目前开化苏庄草龙现已成中秋传统非遗文化的一张名片,2011年草龙已成为第三批拓展国遗。中秋舞稻草龙其实也不是苏庄镇所特有的,在其他乡镇以前也有这样的传统,很多开化人小时候都玩过。它的精髓就在于中秋佳节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希望来年更有好兆头,用丰收过后的稻草编织成龙,在龙身上插上香火,挨家挨户为人们祈福,并获得人家的答谢礼。每到这一晚,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但这个传统在80、90年代就基本成为农家孩子的游戏了,现在就很少有小孩玩了。在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政策下,文化馆和苏庄政府利用和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人员深入农户,专访制作老艺人,挖掘、整理、编排,使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焕发出新的活力。 苏庄草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离不开开化文化建设的发展创新精神。文化工作者善于发现民间民族艺术的不同特色,同时开展考察研究,学习先进的编织技术,让草龙的造型更加美观,也更具艺术魅力。另外将香火改用荧光棒,保障了大型活动时的安全,促进了开化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深入基层开展培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开化文化馆在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同时,深入基层开展培训工作,每年举办的各类艺术培训班达30期。基层培训工作的展开围绕着辅导基层文艺骨干、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以及群众文化艺术调查研究和编文艺资料的编撰,每年为基层编写文艺节目达20多个,文艺作品也注重贴近群众生活,不仅带动了广大群众的自娱自乐,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还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 4.发展特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文化馆工作者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传媒方式,开办了衢州市文化馆系统的第一个网站,为更多人了解开化提供了现代化的平台。 同时,值得开化文化工作者骄傲的是开化的根雕艺术和根雕产业,已经成为衢州区域特色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衢州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之一。2010年9月的根雕艺术文化节在开化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根雕艺术大师们精湛娴熟的技艺和大气磅礴的佳作,而且进一步打响“世界根雕看中国,中国根雕在开化”的区域旅游品牌,充分展示“钱江源头,根雕佛国,生态开化”的良好形象,为推进开化地区文化、旅游和经济的而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化的文化工作者还会继续推进中国根艺美术高峰论坛暨根雕产业发展论坛、根雕产品暨生态旅游产品展销会、生态旅游推介会等活动的开展,努力打造魅力开化,和谐开化。 二.开化县文化馆求发展存在难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化县文化馆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面临着一些难题,主要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文化发展的矛盾、人才紧缺和经费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开化县的文化建设。 1.文化馆基础设施与文化发展的矛盾 群众的文化活动涉及范围广,诸如展览、讲座、排练、活动、阅读、科普、交流等,但目前的馆舍建于1998年,建筑面积为1960㎡,占地面积为326㎡,馆内最大空间是三楼的综艺厅,面积为只有260㎡,只能容纳100人左右。五楼舞蹈练功房为80㎡。一、二、三层内空高度为4m,四层以上不足3m。也就是说目前的馆舍能够提供的活动范围严重受到限制,三楼的综艺厅面积太小,小型文艺演出都无法进行,只能用于排小节目,遇到排大合唱时就非常拥挤。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需要设施功能齐全、环境舒适宽敞的的场所来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而按国家有关要求及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远大目标,目前开化县文化馆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 2.人才紧缺 随着文化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完善了很多文化设施设备。但目前文化馆内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参次不齐,群文专业人才紧缺。为了适应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还需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目前全馆定编名额为17+7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广州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 1 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 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

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工作策略分析

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工作策略分析服务创新是免费开放时代公共图书馆为解决广大读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与图书馆服务内容与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面对免费开放政策带来的服务观念、服务需要、服务规则及设施等方面的挑战,公共图书馆应当正确理解“免费开放”,明确免费开放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而优化创新,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更好的服务读者,如此才能促进公共图书馆在免费开放环境下持续、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就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如何创新进行以下分析和探讨。 标签:免费开放环境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分析 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及同年3月1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要求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在此种情况下,我国各个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到免费开放,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促使我国公共文化能够熏陶和影响国民,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水平。由此看来,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一、免费开放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方式和基本途径。打造全民均等共享的知识殿堂,是免费开放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因此,要实现免费开放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必须在服务上进行创新。服务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主要是指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应用新技术和新思想改善变革现有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为读者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形成图书馆的竞争优势。 二、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工作策略 1.全面免费开放给公共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挑战 1.1服务观念的挑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公共图书馆出现不同程度的乱收费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图书馆经费不足及传统有偿服务观念的影响息息相关。但是,在我国政策的颁布之下,图书馆需要执行全面免费,这于传统的服务观念相背离,使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观念不得不接受挑战,摒弃传统服务观念,树立免费开放的观念,努力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均等性及普惠性。 1.2读者新的服务要求的挑战

创新文化内容与传播手段

创新文化内容与传播手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文化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容姿;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使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体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民主制度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吹出了文化创新时代的最强音。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造文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既凝结着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淀,又反映着时代发展对现实生活带来的新思想和新感受,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国际文化市场来看,要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内容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图书,内容主要是中医、食谱、气功、武术等,知识含量较高的自然和科学技术类图书数量非常少;我国的动漫产品,在制作设备和技术方面并不落后,而内容的创意方面太弱;在国际演出市场上,能够赢得一定市场份额的中国剧目也以武术居多;我们的电影也是这样,从技术、制作、画面等方面讲都不错,但最弱的是编剧。没有好的故事,阵容强大,但内容较为苍白。 进行文化内容的创新不是要丢掉中华文化的传统血脉,但我们必须用现代意识来观照和处理传统文化资源,沟通中西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韩国文化以强劲的势头逐步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一方面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而另一方面不断学习先进然后创新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内容形式。对于中国文化企业来说,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的观念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在如何以本土传统文化为基础,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内容形式、降低国际文化贸易中的“文化折扣”方面,还需要做出进一步努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文化产业的各种新兴业态形式。随着因特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产品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游戏、各种演出以及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在当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数字卫星电视、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播工具,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方兴未艾。我们应积极把握、主动顺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运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网络出版、网络游戏和动漫等高新文化产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整合,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还应该包括文化传播渠道的创新,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营销经验,重视销售市场构建及市场促销等环节。发达国家的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其文化产品一经推出,就可以通过这些网络迅速扩展到全世界的文化市场,送到消费者面前。我们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拓宽自己的传播渠道,这可以由文化企业自己组建专业的海外发行公司,或收购外国人现有的发行公司,也可以依托其他行业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销售网络,进行增值服务。总之,要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拿出自主创新的勇气,以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化馆设计方案说明

张掖市文化馆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背景 张掖市甘州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布局中重要组成板块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融合发展中,给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产品优势明显。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主干线建设双重战略的驱动下,张掖文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跨越和腾飞。 二,设计重点 张掖市文化馆将作为展示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基地之一,承担的功能和任务将根据全面和艰巨,既是将来展示张掖大文化的策源地,也是展示文化产业的窗口和桥梁,在设计上要考虑展示、宣传、交流、推广、体验等多重因素,只有让观众在这个权威的舞台上体验到张掖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抓住机遇、促进文化大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在重点展区设计上将把展示和体验做为首要理念深度融入其中,避免简单的同质化设计。 三,设计理念 将按照“明快简约,大气环保,功能齐全”的总体理念,紧密结合各展区功能,设计出布局合理、底蕴深厚的布展装饰方案,力求让人们在心灵上与展馆的设计理念产生共鸣。四,设计说明 1,中心大厅 大厅功能。一层。文化馆大厅主要突出“大展示、大宣传”的主题。是文化馆的重点区域,主要展示张掖独特的旅游文化亮点,使广大群众一进文化馆就能感受到厚重的张掖历史文化熏陶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感染。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临时休息的场所。 大厅主题形象墙。在象牙白大理石柱体之间,镶嵌着巨幅玻璃镜面,镜面上浮雕着由镜面不锈钢制作的张掖地图,在这个特制的张掖地图上,著名的文化经典故事的出处随着LED 灯的变换和指引,清晰的滚动闪烁。下方由一块巨大的书籍模型组成。这是整个大厅的文化核心区域。 顶部设计。大厅吊顶从正门入口到主题形象墙的顶部空间,由若干个平板广告机拼接组成若干个柱状错落有致的文化故事或旅游画面,面向地面,与主题形象墙形成联动机制,当主题形象墙地图中LED灯闪烁到那个位置时,吊顶上对应的广告机将联动播出该点的图片或资料。其他顶部区域则是由照明灯光点缀组成。 四周设计。四周以依托玻璃幕墙为主。在文化宣传上,我们考虑沿幕墙从顶部专用轨道上垂直吊装银行常用的超薄灯箱,反映张掖的文化资源风光图。公共大厅,要防止视觉上太杂乱的因素。在大厅中央设计一些文化馆导览图图展台。 地面设计。由大理石瓷砖铺设。休息区可沿四周墙体仅靠设计。 2,民间工艺区品展区 主要功能。负一层。突出宣传和体验功能。全面陈列和展示张掖市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成果,为民间工艺精品提供推广和体验基地。 展馆设计。采用“图片+文字+展橱+展柜+场景复原+视频播放”的模式,声光电烘托,铝方通吊顶,塑胶地面,选择一两个有价值的工艺品复制其制作过程。 3,书画展厅 主要功能。负一层。突出交流展示功能。书画摄影等文化艺术活动在我们张掖很繁荣,在设计上好充分考虑书画和摄影对作品背景的不同要求,好的艺术作品需要好的相匹配的环境来烘托,力求避免展览主题不同而背景一尘不变的呆板格局。 展墙设计。国画、油画、摄影对展墙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悬挂书画的背景展墙我们设

浅谈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浅谈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摘要: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进程中的必然需求,是增强文化馆发展活力、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和发达地区文化馆相比,欠发达地区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起步较晚,进展较慢。应从加大人才培训,加强数字资源采集,完善设施建设,增强网络技术运用,打造数字服务品牌活动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和服务。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服务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01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新媒体的产生,为群众文化的生产、传播、参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途径。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应适应时代发展,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新媒体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数字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一、充分认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时代为文化馆工作提供了新平台、新阵地,数字化服务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服务便

捷等特点,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是文化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拓宽文化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应有之义。 1.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是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 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和使用数字网络技术的人数相当可观。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已经覆盖到中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超过99%的乡镇,使用手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数字终端的人越来越多。数字网络技术庞大的受众面使得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必须开展数字化服务,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阵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数字化服务成为文化馆公共服务中又一主要模式,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2.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特征是其现代性,“现代”二字很重要一点就是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现代化。重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把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便捷的数字文化资源,加工、生产出更易于传播和享用数字文化产品,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培训辅导、在线远程服务等等,让数字技术覆盖到文化馆服务职能的各个领

公共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服务模式创新

公共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服务模式创新 作者:李云霞 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2期 摘要:图书馆各项工作依然要以读者及其需求作为出发点,图书馆员必须要改变其观念与服务形式,提升素质,延伸与深化服务的范围,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发挥出图书馆的本体职能。 关键词:服务意识职业素养服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阅读方式的改变,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功能正在慢慢分解,借还书、书目查询等基础服务项目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求,更多的图书馆员正从以往的传统工作中释放出来,集思广益,迸发灵感,探索着数字化时代更具人性化和趣味性的图书馆服务形式,在此环境下,适用于读者需求的各种创新服务应时而生,为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强化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 1.服务方式体现出人性化和主动化 图书馆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都需要加强服务人员自觉主动的服务意识。公共图书馆不以盈利和获得效益为目的,具有更大的教育意义。所以,第一步就需要强化图书馆员的整体服务意识,认识到积极主动地询问借阅者需求的重要性。全部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引导管理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功能,更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目的地和起点。 图书馆应不断为其工作注入大量的情感因素,使文学作品更接近读者,创造出一个亲切、温馨以及便捷的空间为读者获取文献资料,读者能够在图书馆中得到很多做科研的幫助,如在线查找相关信息,打印与复印资料等等,让读者来到图书馆能够享受到人文关怀。随着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普及,同时也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使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法越来越现代化、科学和多样化。身为图书馆员,我们应该以读者为中心,应用各种方法,高效益、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相关服务。社会已经到了信息化时代,传统图书馆也在向数字图书馆转变,但服务的性质没有改变。在网络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建立以网络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管理体系。 2.打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注重人文环境建设

创新文化论文

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要快速发展,保持青春活力,就要有一个核心。 自主创新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文化的培养、培育创新文化是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一、企业文化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不创造,便死亡。”在现今社会条件和环境下,一个企业不进行自主创新,就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无法生存。而创新力的形成须由企业与个人共同努力,但是企业也可营造适当的环境来激励企业内的创新活动。一个成功的创新活动必须是在企业愿意采取的前提下方能进行,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或企业中所弥漫的气氛,都会影响创新活动的成败,而企业文化正是塑造这些非正式的人际关系与企业气氛的主要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是凝聚、规范、引导、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力量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的软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在现代企业中居于首要位置,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成败。与此相适应,作为企业运行支撑和激励机制的软资源的企业文化体系也不是僵死不变的,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理念和市场变化的情况而不断更新和修正。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是在继续

中发展,是在积极中创新而实现的,如果离开了创新就跟不上发展,缺乏创新就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 二、自主创新是构建企业文化的核心 随着新世纪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已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1.企业文化自主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创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它与以往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活动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愈见重要和突出。当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目前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2.塑造自主创新的核心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既要有可触、可感的鲜明的标识符号刺激,又要有潜藏于心的理念与价值观念作为动力。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

创新文化馆服务方式

创新文化馆服务方式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摘要]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村级文化建设是整 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进程中,文化馆一方面要大力解决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产品量少质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十分注重抓好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滞后这一薄弱环节。本文从这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服务方式;村级文化;文化资源;服务效益;评价机制 1前言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村级文化建设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不断加强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改变当前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现状,是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及十八大全会精神,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进程中,文化馆一方面要大力解决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产品量少质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十分注重抓好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滞后这一薄弱环节。从总体上看,大力加强改进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与不断丰富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产品数量、质量一样,都是文化馆振兴村级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2当前文化馆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架构中,公共文化产品是基础和前提,广大农民群众是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是把公共文化产品送到农民群众中间,使他们享受到文化成果的具体过程。服务方式得当,公共文化产品就能及时有效地到达农民群众之中,并产生应有的效益;服务方式不适宜,公共文化产品就不能很好地为农民群众所享有,所产生的效益也会大打折扣。从根本上看,判断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好还是不好,最终要看农民群众得到的文化成果与他们的文化需求是否相一致。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力推进,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正在经历总量与结构两方面的整体升级,从以往的低层次单一单调型向高层次高品位多样化转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要求、主动参与转变。各地文化馆针对这些新变化,主动摸索改进,初步探索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做法。但是,从广大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内容、规模和覆盖空间快速扩大和增长的趋势看,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看,当前,文化馆在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2.1工作理念滞后,还没有完全做到以农民群众为主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