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调研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调研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调研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调研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

行业调研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概述 (11)

第一节互联网保险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简介 (11)

第二节互联网保险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原则与方法 (12)

一、研究原则 (12)

二、研究方法 (13)

第三节研究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4)

一、重要性 (14)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可预见性 (14)

(二)有利于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15)

(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15)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整合资源 (15)

二、企业市场营销的意义 (15)

(一)降低客户对市场价格的敏感度 (15)

(二)强化企业竞争手段 (15)

(三)加强市场壁垒的巩固 (16)

(四)有利于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 (16)

(五)有效提高市场绩效 (16)

三、小结 (16)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8)

第一节互联网保险概述 (18)

第二节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监管体制 (18)

一、行业监管部门 (19)

二、主要监管内容 (19)

(1)保险业务经营许可 (19)

(2)保险公司的股东资格 (19)

(3)保险集团公司 (20)

(4)实收资本 (21)

(5)公司治理 (21)

(6)经营范围 (22)

(7)保证金 (22)

(8)保险保障基金 (23)

(9)保险业监管费 (23)

(10)准备金 (24)

(11)一般风险准备金 (25)

(12)偿付能力 (25)

(13)再保险 (31)

(14)保险资金运用 (31)

(15)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 (37)

(16)保险条款及保险费率 (39)

(17)关联交易 (41)

(18)反洗钱 (41)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42)

一、互联网保费收入负增长,行业发展陷入瓶颈 (42)

二、互保行业监管不断完善,保险业务结构主动转型 (43)

三、互联网人身险发展现状 (44)

四、互联网财产险发展现状 (44)

五、2019年互联网保险行业迎来“新规” (45)

(一)坚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 (45)

(二)规范第三方网络平台 (46)

(三)保险机构可跨区域经营互联网保险 (46)

第四节2018-2019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47)

一、互联网保险企业图谱 (47)

二、供给端市场格局 (47)

三、渠道侧市场格局 (48)

第五节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发展现状 (49)

一、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渠道掌握议价权 (49)

二、互联网保险核心优势 (49)

(一)渠道:互联网思维下的用户触达及获客方式 (49)

(二)产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及定价原则 (50)

(三)服务:提升保险全流程体验 (51)

第六节企业案例分析 (51)

一、微保 (51)

(一)依托微信流量优势,走“严选+定制”的平台路线 (51)

(二)业务版图不断扩大,开始探索长期寿险业务 (52)

二、众安保险 (52)

(一)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五大生态深入布局 (53)

(二)五大科技产品线,为企业提供科技输出 (53)

三、量子保 (54)

(一)公司简介 (54)

(二)深耕场景保险,开拓生态价值 (55)

第七节2019-2025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56)

一、中国保险市场仍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56)

二、保险行业发展进入结构化转型时期 (56)

三、互联网保险发展驱动因素 (57)

(一)供给端:互联网手段能够一定程度攻克传统保险痛点 (57)

(二)需求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衍生出增量保险需求 (58)

(三)需求端:用户行为发生深刻变化 (58)

四、行业发展趋势 (59)

(一)随着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间深度合作将成为常态 (59)

(二)前沿科技应用加深,驱动保险业创新发展 (60)

第三章大数据背景下对企业营销的变革与影响 (61)

第一节大数据分析时代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61)

一、数据分析时代演变历程 (61)

(一)数据1.0时代 (61)

(二)数据2.0时代 (61)

(三)数据3.0时代 (61)

二、大数据时代特点 (62)

三、大数据营销的本质 (62)

(一)大数据时代消费者成为市场营销的主宰者 (62)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精准营销成为可能 (62)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理念——“充分以顾客为中心创造价值” (63)

四、大数据分析时代对传统营销方式的影响 (63)

(一)传统营销手段失效 (63)

(二)企业内营销组织机构工作围绕数据开展 (63)

五、大数据分析时代市场营销创新表现 (64)

(一)营销组合产生创新 (64)

(二)服务模式创新 (64)

(三)企业内部营销组织结构产生变化 (64)

四、结论 (65)

第二节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变革 (65)

一、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65)

(一)营销环境变化 (65)

(二)营销方法变化 (66)

二、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变革方向 (66)

(一)产品个性化发展 (66)

(二)营销渠道多样化发展 (66)

(三)企业营销决策的数据化发展 (66)

三、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变革路径 (66)

(一)以技术为突破口进行产品创新 (66)

(二)挖掘数据创设多种营销渠道 (67)

(三)根据企业需要优化营销团队组织结构 (67)

第三节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机遇 (67)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精准营销 (68)

二、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68)

三、对客户服务的不断完善 (69)

四、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实现产品的交叉销售 (69)

五、在客户关系管理的视角下,与客户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 (70)

六、企业营销成本降低 (70)

七、利用大数据优势,完成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重构 (71)

八、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市场研究数据的来源方式和渠道 (71)

九、大数据颠覆了小数据的统治地位和作用 (71)

十、结语 (72)

第四节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挑战 (72)

一、大数据挖掘专业人才匮乏 (72)

二、网络客户定位精准度不高 (73)

三、大数据利用与自我保护缺失 (73)

四、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73)

五、大数据来源质量不高 (73)

六、垃圾信息层出不穷,消费者产品疲劳和抵抗 (74)

八、对市场营销人员的素质要求升高 (74)

九、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74)

第五节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对策 (75)

一、建立信息安全制度,优化营销环境 (75)

二、优化市场营销理念 (75)

三、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人员素质 (75)

四、加强技术引进和研发 (76)

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76)

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76)

七、加强数据利用和保护 (76)

八、大数据渠道创新与个性化建设 (76)

九、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学习和适应新技术 (77)

十、结束语 (77)

第六节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优化措施 (77)

一、采用交叉营销,优化产品组合 (77)

二、缩减渠道成本,优化营销渠道策略 (77)

三、传统营销方式衰弱,企业的营销策略要更加有针对性 (78)

四、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要重构市场营销的理论 (78)

五、合理利用交叉营销模式 (78)

六、结语 (78)

第四章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和创新 (79)

第一节网络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发展与创新研究 (79)

一、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79)

二、网络大数据对于市场营销发展的推动 (80)

(一)大数据下的精准化、定制化营销 (80)

(二)大数据下的社会化营销 (81)

三、基于网络大数据市场营销的创新 (81)

(一)网络直播营销 (81)

(二)大数据共享营销 (81)

四、结语 (82)

第二节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索 (82)

一、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作用 (82)

(一)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方向 (82)

(二)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发现潜在用户 (82)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 (83)

(一)市场营销意识不强 (83)

(二)缺少市场调查 (83)

(三)缺少大数据技术经验 (83)

(四)落后的市场营销观念 (83)

(五)激烈的市场竞争 (83)

三、解决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84)

(一)在企业投放广告中应用大数据 (84)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市场调查 (84)

(四)更新市场营销观念 (84)

(五)与大数据运营企业合作 (85)

第三节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新思路 (85)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85)

二、更多关注社交信息,利用更完整全面的消费描述数据,提高营销精准程度 (86)

三、扩大数据来源的丰富性,利用多样性数据开展数据分析 (86)

四、加大对政策信息的把握,将政策信息融入大数据之中 (87)

五、结语 (87)

第四节大数据背景下的营销创新研究 (87)

一、引言 (87)

二、相关理论定义 (88)

(一)大数据概述 (88)

(二)价值交换与市场营销 (88)

三、大数据视角下的营销特征 (88)

(一)消费者的独特需求亟需满足 (88)

(二)消费者的多渠道购物选择 (88)

(三)产品品牌必须表里如一 (88)

四、大数据背景下营销创新的可行策略 (89)

(一)针对个性化群体实行个性化营销 (89)

(二)协调推进线上、线下营销 (89)

(三)建立健全消费者互动反馈平台 (89)

(四)利用大数据,找出潜在客户 (89)

(五)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89)

(六)采取交叉营销,优化产品组合 (90)

(七)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结构,确保数据安全性 (90)

(八)逐步的落实合理化动态定价 (90)

(九)实现较为精准的预测 (90)

五、结语 (91)

第五节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方法 (91)

一、内控审计的概述及具体分析 (91)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经济营销管理的缺陷 (91)

三、大数据背景下营销管理可以采取的新措施 (92)

四、结束语 (93)

第五章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94)

第一节大数据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94)

一、大数据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及前景分析 (94)

二、传统企业市场营销问题分析 (94)

三、大数据技术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95)

(一)深入了解客户需求 (95)

(二)开展精准广告推荐活动 (95)

(三)升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95)

四、结论 (96)

第二节大数据营销研究热点及趋势 (96)

一、数据选取与分析工具 (96)

二、大数据营销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97)

(一)研究文献的热点分析 (97)

(二)研究文献的主题分析 (97)

(三)研究文献的脉络及趋势分析 (98)

三、结论 (98)

第三节传统营销和大数据营销的比较分析研究 (99)

一、对传统营销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99)

二、对大数据营销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100)

三、对未来营销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101)

第四节企业大数据营销模式创新与改革 (101)

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理论综述 (101)

二、企业传统营销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02)

(一)营销理念陈旧 (102)

(二)市场变化迅速 (102)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创新策略 (103)

四、结语 (104)

第六章2020-202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探讨与建议 (105)

第一节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105)

一、重视营销作用,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营销 (105)

二、改善产品设计,做好营销保障 (105)

三、分析市场需求,建立高效模式 (105)

四、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营销体系 (106)

五、应对新型挑战,保证数据安全 (106)

第二节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06)

一、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作用 (107)

(一)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方向 (107)

(二)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发现潜在用户 (107)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所面临的问题 (107)

(一)市场营销意识不强 (107)

(二)缺少市场调查 (107)

(三)缺少大数据技术经验 (107)

(四)落后的市场营销观念 (108)

(五)激烈的市场竞争 (108)

三、解决大数据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108)

(一)在企业投放广告中应用大数据 (108)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市场调查 (108)

(三)培养专业的大数据人才 (109)

(四)更新市场营销观念 (109)

(五)与大数据运营企业合作 (109)

五、结论 (109)

第三节基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广告营销与品牌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110)

一、大数据时代对互联网广告营销与品牌文化传播的影响 (110)

二、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广告营销与品牌文化传播的策略 (111)

第四节大数据时代的电视媒体营销 (114)

一、大数据背景下电视营销环境的变化 (114)

二、大数据时代电视媒体营销的问题 (114)

三、大数据时代的电视媒体营销措施分析 (114)

四、结语 (115)

第五节大数据营销:向纵深与全域拓展 (116)

一、大数据的作用在于寻找规律 (116)

二、对更加垂直化、细分化的小数据的纵深挖掘 (117)

三、对更加广泛、甚至转瞬即逝的整体样本的全面覆盖 (117)

第六节数字营销时代的数据陷阱 (119)

一、大数据与数字营销 (119)

二、数字营销面临的挑战 (120)

(1)数据获取 (120)

(2)数据造假 (120)

(3)样本的有效性 (120)

(4)分析能力不足 (120)

(5)隐私安全和信任 (121)

(6)数据和技术迷信 (121)

三、对策与总结 (121)

第七章大数据下的企业精准营销策略 (123)

第一节精准营销——大数据的商业实战运用 (123)

第二节大数据背景下精准营销的机遇和挑战 (124)

一、大数据的本质 (124)

(一)Volume (规模化) (124)

(二)Variety (全面化) (125)

(三)Velocity (快速化) (125)

(四)Value (价值巨大) (125)

二、精准营销中数据的作用 (125)

三、大数据背景下精准营销的机遇 (125)

(一)精确定位客户和需求 (125)

(二)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126)

(三)准确判断营销效果 (126)

四、大数据背景下精准营销的挑战 (127)

(一)不知数据从何而来 (127)

(二)不知数据如何使用 (127)

(三)不知数据使用是否合规 (127)

第三节大数据精准营销策略 (128)

一、大数据对精准营销的意义 (128)

(一)提高信息传递精准度 (128)

(二)高效维持忠诚顾客 (128)

(三)检验营销策略 (128)

二、大数据精准营销的切入点 (129)

(一)观察行为数据 (129)

(三)投放个性化产品及广告 (129)

(四)创建沟通体系 (129)

(五)完善客户体验 (129)

三、大数据精准营销的策略 (129)

(一)开发个性化商品 (129)

(二)差异化商品定价 (130)

(三)准确传递商品信息 (130)

(四)创建沟通体系 (130)

四、结语 (130)

第四节基于数据挖掘的公众客户精准营销策略研究 (131)

一、精准营销与数据挖掘概述 (131)

(一)精准营销概念与内涵 (131)

(二)数据挖掘技术与步骤 (131)

二、数据挖掘在公众客户精准营销中的应用 (132)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公众客户精准营销策略 (132)

四、企业开展数据挖掘的注意事项及未来发展趋势 (133)

第五节大数据下的企业网络精准营销策略 (134)

一、理论概述 (134)

(一)大数据概念 (134)

(二)精准营销的研究概况 (134)

二、大数据在精准营销中的商业价值 (135)

(一)有利于客户关系维护与管理 (135)

(二)有利于企业精准经营定位 (135)

(三)有利于企业对消费需求的预测 (136)

三、大数据下的企业网络精准营销策略 (136)

(一)明确大数据下企业网络精准营销的定位 (136)

(二)充分实现信息的整合、传播以及价值的传递 (136)

(三)实现精准数据与企业网络营销的有效对接 (137)

四、结论 (137)

第六节大数据背景下广告的精准营销 (138)

一、大数据时代下精准营销的特征 (138)

(一)消费者为传播的中心 (138)

(二)营销渠道灵活化 (138)

(三)数据为王 (139)

二、社交媒体对精准营销的影响 (139)

(一)互动性十足 (139)

(二)个性化推送 (139)

(三)二次传播 (139)

三、对大数据的反思 (140)

(一)严重依赖数据 (140)

(二)暴力推送 (140)

(三)信息安全问题 (140)

四、结语 (141)

第七节大数据时代企业精准营销策略分析 (141)

一、大数据与精准营销概述 (141)

(一)大数据 (141)

二、大数据给企业营销带来优势 (142)

(一)有利于分析客户,找准客户需求 (142)

(二)有利于精准的营销信息推送 (142)

(三)有利于找准重点客户,提高营销效果 (142)

(四)有利于提升客户体验 (143)

(五)有利于实现营销的科学化管理 (143)

(六)有利于执行更有效的具有预测性的计划和更精准的营销 (143)

三、企业实现精准营销的策略 (143)

(一)精准的营销理念 (143)

(二)精准的客户分析 (144)

(三)精准的市场定位 (144)

(四)精准的产品投放 (144)

(五)提升顾客体验 (145)

(六)精准的品牌管理 (145)

第八章盛世华研总结 (145)

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145)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145)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147)

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147)

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7)

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8)

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8)

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8)

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48)

六、小结 (149)

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149)

第一章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概述

第一节互联网保险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简介

企业如果要顺利实现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度和实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环节步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规划,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行业研究和战略研究是揭示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度的行业研究和战略研究报告,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未来发展趋势,及全面系统、实用高效的战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本互联网保险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数据,综合采用桌面研究法、行业访谈研究法、市场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在对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市场发展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保险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并提炼出一套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其中包括:

互联网保险行业市场调研

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规划制定原则及依据

制定大数据营销战略的内容、方法步骤、流程

未来中国互联网保险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探讨与建议

企业全方位推进“大数据营销战略”及实施路径探讨

构建互联网保险企业实施大数据营销战略“管理、保障、调整”等机制的措施

……

为互联网保险行业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该领域的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企业未来大数据营销战略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与方向。

相信通过本报告对互联网保险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梳理,您对行业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的了解和把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为您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成功投资

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也为您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的保证。

与此同时,报告中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体系、知识体系、决策体系以及方法论等丰富内容,让您在了解行业的同时,也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互联网保险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真实原则

只有真实的信息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真实是研究分析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在做研究中,需要辩证的去对待信息,需要大致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尤其是对于过多的二手信息,我们需要筛选和确认其信息的真实性。

2、全面原则

行业研究需要坚持全面原则,所谓的全面指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全面性、思考的内容的全面性等等,只有做到全面思考与分析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结论。

3、客观原则

能够客观与准确的描述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不易,但做研究需要谨记研究的客观是基础,是能够为投资者做决策的前提条件。

4、逻辑原则

条理与逻辑清晰是行业研究的灵魂,没有逻辑的研究最多只能说是一堆资料的堆砌,毫无价值。只有在大的逻辑框架下,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观点支撑,才算是一个好的行业研究报告。

5、思辨原则

行业研究要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未来必然性的结果,且在不断被验证中,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行业研究的成果要经得起推敲。世界是可知的,所有结果,都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数据也是结果,要把人的研究,特别顺着产业从下游向上游逻辑顺序。

二、研究方法

本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综合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倒推法和穷举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对互联网保险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告主要研究方法有:

1、历史资料研究法

历史资料研究法是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并节省费用;缺点是只能被动地囿于现有资料,不能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要是追溯事物发展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如果从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来认识它,更有助于较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该行业,并把握它的发展脉搏。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的群体的最佳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即所谓的二手资料分析方法,这样可以节约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并且研究者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获得解释,适合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采用。缺点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和访问者的技巧和经验。

3、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发现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存在。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在演绎法中,研究的角度就是用经验去检验每一个推论,看看哪一个在现实(研究)中言之有

理,从而获得理论的验证。而在归纳法中,研究的角度则是通过经验和观察试图得到某种模式或理论。由此可见,逻辑完整性和经验实证性两者都不可或缺。一方面只有逻辑并不够;另一方面,只有经验观察和资料搜集也不能提供理论或解释。

4、比较研究方法。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人的行为产生,没有普适的法则套用,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差别、解释差别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影响结果的因素和作用机制,探寻哪些因素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5、倒推法和穷举法结合。首先假设有N种可能的结果,假设A结果发生,倒退A结果发生会有哪些具备条件,如果目前条件不具备,即可排除A结果。通过不断筛选,得出最大可能性的判断。同时,正推穷尽法和二叉树三叉树结合,与倒推法配合。

第三节研究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永远利于不败之地,它必须有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清晰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的获得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和参考;企业战略是为了获得持久优势而对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的积极反应。

一、重要性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需要处理各种不确定因素。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如果要顺利实现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度和实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环节步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规划,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大数据营销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主要战略之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可预见性

企业必须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了如指掌,不断增强企业处置风险的能力,才有可能使企业得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合理的战略规划可以针对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进行科学预测,进而使企业的预测能力得以增强,帮助企业在日常生产

经营中更好地开展风险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转移或者规避风险,进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综合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而使企业可以及时根据各种变化进行战略调整,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当企业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之后,可以有效整合企业现有资源,使企业的交易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战略规划并非只是企业拥有者或企业管理人员的目标,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承接着企业全体成员的理想。企业战略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从而使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未来得到一定的指引,从而使每一个企业员工意识到自身同企业整体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可以使每一个企业员工紧紧围绕在企业的战略规划积极开展工作,从而有利于提升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整合资源

企业资源能否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略规划对于企业资源整合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其主要强调通过合理配置,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度不仅要同企业当前发展实际情况相契合,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外部因素,从而高效整合企业资源,显著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帮助企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二、企业市场营销的意义

(一)降低客户对市场价格的敏感度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 有些消费者对有些产品的价格变化情况很敏感, 对价格的浮动也比较关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差异化竞争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能够促进企业市场的抢占,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差异化产品竞争力, 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企业竞争手段

在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积极关注价格竞争, 但是, 过度的长期的价格竞争会让市场环境恶化, 在企业市场竞争中要加强非价格竞争手段的强化, 保持和保证企业差异化竞争, 促进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市场壁垒的巩固

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堡垒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加强市场壁垒的巩固, 差异化竞争是企业营销的主要手段, 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有效提高企业的自我保护能力,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四)有利于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

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化竞争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是双赢的, 企业利用差异化竞争赚取可观的利润, 当然差异化营销战略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 企业要想获得发展, 更要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 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与习惯, 促进企业市场精准化定位, 做好企业相关战略规划, 保证企业差异化战略研究, 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能力, 从而实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双赢, 实现科学发展观,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有效提高市场绩效

在企业差异化战略过程中, 企业的产品有相对的价格优势, 要在不同价格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差别, 保护企业的利润与发展层面的关系, 不断增强社会市场的占有力度。世界经济化浪潮不断发展, 我国发展日益密切, 技术水平不断变化发展, 中国与美国联系日益密切, 但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 归根结底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有利于促进我国创新创造能力, 我国核心技术要变化发展, 必须要促进企业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 加强企业的差异化竞争,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企业变化发展, 要用差异化竞争为基础进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定位, 加强企业与消费者的充分结合, 响应国家号召,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 要进一步进行市场划分, 要求企业营销化战略不断变化发展, 要促进企业充分与市场结合, 有效提高市场绩效, 促进企业市场化变化发展, 促进社会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

三、小结

除了有清晰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外,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还要看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或者说,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如果经营发展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然会满盘皆输。所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际上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和重要的因素。企业必须高度重

视。

通过对大数据营销战略的研究,将为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发展模式提供指导,让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更科学、合理、可行,减少失误带来的损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市场及竞争环境是制定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的基础

市场及竞争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增长速度、客户群分析、竞争态势分析、技术发展、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分析、政策环境分析等各方面。

第一节互联网保险概述

互联网保险是新兴的一种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媒介的保险营销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保险代理人营销模式。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第三方保险网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销售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行为。

优势

1、相比传统保险推销的方式,互联网保险让客户能自主选择产品。客户可以在线比较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保费透明,保障权益也清晰明了,这种方式可让传统保险销售的退保率大大降低。

2、服务方面更便捷。网上在线产品咨询、电子保单发送到邮箱等等都可以通过轻点鼠标来完成。

3、理赔更轻松。互联网让投保更简单,信息流通更快,也让客户理赔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

4、保险公司同样能从互联网保险中获益多多。首先,通过网络可以推进传统保险业的加速发展,使险种的选择、保险计划的设计和销售等方面的费用减少,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据有关数据统计,通过互联网向客户出售保单或提供服务要比传统营销方式节省58%至71%的费用。

第二节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监管体制

一、行业监管部门

中国保险行业的监管机构为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保监会与银监会于2018年3月组建为中国银保监会。

二、主要监管内容

中国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1995年6月30日颁布并先后于2002年、2009年、2014年和2015年修订的《保险法》以及保监会、银保监会颁布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组成。

(1)保险业务经营许可

根据《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2009 年9 月25 日颁布,2015 年10 月

19日修订)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险公司必须向保监会提出开业申请,从保监会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才能从事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只有在符合股东、公司章程、注册资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业务发展计划、营业场所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方面的条件后才能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2)保险公司的股东资格

对在中国成立的保险公司进行股权投资须符合《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2018年3月2日颁布,2018年4月10日起施行)的规定。《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严格保险公司股东资质条件,设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严格保险公司股东准入。根据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将保险公司股东划分为财务Ⅰ类、财务Ⅱ类、战略类和控制类四个类型,并对其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和标准,明确各类资本投资比例限制和数量限制。

有权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的主体,应当为符合上述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中国境内企业法人、有限合伙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境外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只能成为保险公司财务Ⅰ类股东,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自然人只能通过购买上市保险公司股票成为保险公司财务Ⅰ类股东。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保险公司单一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分之一,单一境内有限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多个境内有限合伙企业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十五。保险公司因为业务创新、专业化或者集团化经营需要投资设立或者收购保险公司的,其出资或者持股比例上限不受限制。股东与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合

并计算。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只能成为一家经营同类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控制类股东。

保险公司变更持有百分之五以上股权的股东,应当经保监会批准。保险公司变更持有不足百分之五股权的股东,应当报保监会备案,并在保险公司官方网站以及保监会指定网站公开披露,上市保险公司除外。保险公司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保险公司股东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价值占该股东总资产二分之一以上的,实际控制人应当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关于股东资质的相关要求,并向保险公司及时提供相关材料,保险公司应当在变更前二十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情况报保监会备案。保险公司应当自股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之日起三个月内,报中国保监会批准或者备案。

除上述规定外,《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2009年11月5日颁布并施行)对商业银行作为保险公司股东的资格进行了规定。

(3)保险集团公司

根据保监会《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2010 年 3 月12 日颁布并施行),保险集团公司,是指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名称中具有“保险集团”或“保险控股”字样,对保险集团内其他成员公司实施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公司。

根据《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合格的投资人,股权结构合理,且投资人合计控制两家或多家保险公司50%以上股权;

投资人已控制的保险公司中至少有一家经营保险业务6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投资人已控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符合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具有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0亿元;

具有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具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具有与其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办公设备;

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因处置风险进行并购重组,经保监会批准,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

中国保险业SWOT分析

中国保险业SWOT分析 中国保险业基本概况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村合合作医疗建设、从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从2006年-2010年的5年间,中国保险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保险公司从93家发展到146家,中国保险全行业高管人员由1.45万人发展到2.94万人,营销员由156万人发展到330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专业技术人员日益成长,为行业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国保险业的保费收入规模增长迅速,2009年保费收入已达到11137.3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列出的保费收入超万亿的目标。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达到14500亿元,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是2005年的3.3倍,2010年1—12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5万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95.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06万亿元。保险赔付3200.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756.03亿元;人身险赔付1444.4亿元。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出原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相互协调,中外资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到2010年底,国内有7家保险公司资产超过千亿元、2家超过五千亿元、1家超过万亿元。专业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逐步成长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格局。 在未来,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将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进行SWOT分析,能让我们对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分析 自1980年以来,短短三十几年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保险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在此期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在世界保险业市场上,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在: 1、政策环境好 2、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总量排名世界第一 3、金融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4、外贸高速增长、总额保持世界第三 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等收入以上人群不断壮大、居民储蓄余额达16.7 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6、监管机构鼓励保险业做大做强 7、消费者对中国保险业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8、后发优势 9、业务快速发展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调查报告.doc

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热点调查报告》 新浪科技讯11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此次热点调查报告包括网站短信息和宽带两部分内容。这是CNNIC,乃至全国首次发布有关内容的调查报告。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短信和宽带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本次调查结果的却显示,目前我国互联网短信和宽带业务上仍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这对业界来说不啻是个好消息。 CNNIC每年发布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已成惯例,但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性地描述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而此次开展对网站短信息和宽带服务的专项调查,则是对互联网市场上出现的新业务、新应用的专项调查,使得调查能够更深入、更具体地反应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两份报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据悉,CNNIC对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调查方法设计、样本的抽取、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报告的撰写均与每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相同,由此,其工作量可见一斑。 报告显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10元。另外,70.8%的宽带用户是通过ADSL方式接入的,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其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 调查显示,对于网络短信息,在使用网络短信息的人群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使用网络短信息主要是为了与朋友沟

浅析中国保险业市场结构及其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a1491585.html, 浅析中国保险业市场结构及其优化 作者:王宁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4期 摘要:中国保险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基本完成了产业奠基阶段,成为一个相对完 整独立的产业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保险的内在需求日益扩大,保险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保险市场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保险市场主体增多达百余家,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保险业相比,中国保险业仍是一个发展不成熟的产业,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首先,中国保险业目前虽然大小公司并存,少数大公司在市场上具垄断地位,但中国保险产业还属于幼稚产业,产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完整,市场发展不均衡。其次,中国保险经营主体竞争力不强,资金运用能力、偿付能力、盈利能力、业务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相对偏弱,在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中国保险行业监管体制不成熟,保险法规体系不完善,制约了保险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的保险产业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保险业;市场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84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082-02 一、中国保险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中国保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市场集中度,顾名思义指的是市场或者产业的分布集中程度。其中主要是由该行业中较大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以及消费者所占的市场份额的数值大小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集中度就是市场垄断程度的代名词。因此,就市场集中度(也就是市场垄断程度)而言,又可以将其分为卖方市场集中程度和买方市场集中程度两种类型。在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保险行业的产业结构,因而也就只对中国保险业市场的卖方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 从中国目前的保险业发展的规模以及趋势来看,保险市场主要分为两大块和三大类型。两大块分别是寿险和产险;三大类型主要是专营寿险的保险公司、专营产险的保险公司和兼营寿险和产险的保险公司。(1)寿险:中国的寿险市场主要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占主导,其中也存在一些如新华人寿这样的小公司;(2)中国保险业主要经营产险的是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人保;(3)中国保险业兼营寿险和产险的是平安保险,它跨区操作,虽然在寿险和产险市场中都占据一定的分量,但是其在两大市场中均不占主导。 (二)中国保险行业的产品差别化分析

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现状 1.从总体上看,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风险管理理念不强。第一,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职能还基本上没有被融于保险企业管理中,保险经营基本上还是财务型控制被动经营。第二,保险业发展总体决策和保险公司决策在相当程度上缺乏风险管理理念,保险的粗放型经营、以保费收入作为经营业绩的硬招标的决策思路对目前的保险发展仍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三,保险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低,风险评估、保险信用等级评定缺乏有效的评定标准,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的方式相当有限。许多保险公司根本就没有防灾防损部门,在有防灾防损部门的企业中,其人力与财力的配备不足。第四,在保险风险控制过程中,事后控制为主要控制方法,对风险的事前控制重视不够。第五,在保险监管方面,主要还处于事后监管阶段,监管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监管重点仍在费率等问题上,对关系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资本比率、再保险安排、资产配置等内容监管力度不够。 2.较为注重显性风险管理,对隐性风险管理重视不够。第一,在业务发展导向上,注重规模和速度,强调业务增长量,忽视保险发展的质。由于我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主要是根据保费收入增加额为依据的,保险法规和保俭监管部门对保险费地位的过份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保险公司把保费的追逐作为主要经营目标。保险公司在实际展业中,重保费,轻理赔;在保险市场竞争中,以保险价格进行恶性竞争,盲目承保、劣质承保并存;在保险险种开发上,以占取市场份额作为主要手段,对保险产品风险的管理控制重视不足。第二,在保险发展导向上,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保险决策和保险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对保险业发展及保险公司发展战略长远性研究不够;在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方面,保险业未能充分重视恶性竞争、保险中介制度混乱、保险欺骗对社会公众产生不度影响;在制度法律建设方面,对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法律基础建设重视不够,一方面表现在保险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保险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开放条件下保险业的发展,一个有效的保险法律体系还未基本形成;在保险文化建设方面,保险公司文化建设滞后,保险文化传播缺乏创新,保险公司的形象度和美誉度构建急需加强。 3.较为注重内生风险管理,忽视外生风险管理。第一,部分保险公司不重视对公众信任风险的管理。第二,对保险开放、民族保险安全的风险重视不够。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对中国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研究不足,忽视中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根本制约。第三,部分保险公司较为重视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而对保险同业的规范竞争、有序竞业的风险管理重视不够,保险同业组织的作用还相当有限。第四,对保险中介组织的风险管理力度不够。部分保险公司无视保险中介的有关法律规定,不顾中介机构经营资格、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状况等条件进行中介展业,表明保险公司对中介组织风险管理与保险公司自身的规范经营都应加强。[!--empirenews.page--] 第五,缺乏对保险欺骗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保险欺骗给保险公司造成的损失日趋加大,在中国保险理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的国度里对保险欺骗的风险管理需在制度完善和技术创新上加大力度。 4.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决策缺乏依据。保险经营是在大量可保风险前提下运用大数法则对可保风险进行分散,各类风险数据、损失数据是保险经营的数理基础,在相当程度上也可以说,风险数据、损失数据是保险经营的保险资源。保险经营依据这些保险资源从事保险展业,通过展业扩充丰富这类资源提高保险经营水平和展业范围。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要求保险公司(包括社会)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对这类保险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我国相当部分保险公司有效的风险信息系统都未能建立,这将可能导致保险经营决策缺乏合理依据,使保险经营缺乏合理的数理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这将可能导致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增加。 5.风险管理理论滞后,风险管理人才不足。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发展滞后,风险管理人才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保险风险管理既包括风险投资、保险购买和管理、安全、赔偿金管理、索赔管理,又包括公共关系、市场服务、培训员工、提供法律咨询等内容;既包括对保险公司的硬件失误风险和软件失误风险的管理,又

【精品案例类】2019中国保险行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业IT应用与市场研究报告 保险业信息化现状及购买行为调查保险公司系统建设概况 保险公司综合业务系统建设状况 综合业务系统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可以分为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这些综合业务系统,按照功能模块来说是由新合同处理系统、核保系统、收费系统、出单系统、保全系统、理赔系统、核赔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和代理人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可以实现诸如投保、核保、签单、交费、批改、给付、退保、复效、报案、赔付申请、核赔、赔付和客户服务等具体功能。从系统构架上来说,则大多采用基于事务通信中间件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达到实现逻辑和表示逻辑的分离,实现数据库服务、业务逻辑服务和表示逻辑服务的分布式处理。而对于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则采用零险种、参数化技术,支持动态增删险种。 调查显示,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拥有综合业务系统。其中,采用自己开发业务系统的保险公司有平安保险公司和新华保险公司; 购买成型业务系统的有中国 人寿和泰康人寿; 而与厂商合作开发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采用的是美国科比亚的CBPS寿险综合业务系统,于199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30多家分公司实施。另外有少数分公司在最近的系统更新时使用了尚洋公司的新一代业务系统,这些地区包括青海和深圳地区。而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的分公司,系统则由高伟达公司开发。

1999年7月,太平洋保险公司斥资500万美元建立了新系统,以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力求业务再创新高。科联系统有限公司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建立的“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已交付使用。“人寿保险管理系统”可以更新太平洋公司团体及个人人寿保险的业务程序,包括从草签保险单、收取保险费到索赔、理赔的整个过程。 另外,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分公司中推广已经本地化的美国CSC提供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该套系统耗资1600多万元人民币,是泰康人寿近期信息化战略中最重要的举措。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产险综合业务系统则由尚洋和中科软合作开发。此外,尚洋和中科软还分别开发了新华人寿的投资型寿险综合业务系统和太平洋保险的寿险综合业务系统。 保险公司呼叫中心系统建设状况 在本次调查涉及的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经在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实施了呼叫中心系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国内财险保险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报告

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一、主要财产保险公司

二、据人保财险公司提供的2010年保险公司车险市场份额: 其他, 20.42% 大地, 3.60%人保, 38.52%中华, 5.00% 华泰, 2.85%平安, 16.42% 太保, 13.19%

三、据中国车险网最新统计的2011年车险满意度在线调查,各主要车险企业的满意度排名如下:

四、各保险公司简介 1、人保财险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于2003年7月由中国 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目前中国内地最大的非寿险公司,注册资本111.418亿元。人保财险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拥有遍布全国城乡的机构网络,包括1万多个机构网点,320多个地(市)级承保、理赔/客服和财务中心。作为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对公司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人 保财险在市场份额中占很大优势,同时PICC品牌在国内外享有广泛影响和显著声誉。 2、太平洋保险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专业 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产保险产品和服务。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3 亿元。公司在全国拥有40家分公司,2200余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和营销服务部,以及包括万余名销售代表在内的直销团队。公司按照"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要求,在"稳健经营,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指导下,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风险保障服务。市场份额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要经营指标在产 险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太平洋产险秉承“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的核心价 值观,以“用心承诺,用爱负责”为服务理念,坚持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3、平安保险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长期以来经营和发展的基础,23年来,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只是20多年的进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进展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咨询题,保险市场差不多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几家独大,不利于竞争。在制度上,爱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保险监管亟待加大。关于一般民众来讲,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峻滞后。老百姓关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专门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增加透亮度,提升全社会的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而保险行业中,从业人员素养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全球当临金融危机,这对保险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此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加大人员治理,尽快完善保险市场监督机制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同时蓬勃进展、繁荣昌盛。 关键词:垄断,不完善,不健全,职业素养,保险意识 正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在空间和时刻上尽量减少风险而无法排除,因此了应对这种风险而产生了保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没有风险也就不可能产生保险。保险学的任务确实是揭示保险经济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形式及其本质,以阐明保险经济关系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保险学是为了研究识不风险,测定,转嫁,分散风险,最后达到减轻排除风险的目的。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明,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式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损害的一种融资方式。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

中国保险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保险业2001年经营状况分析 中国保险年鉴编辑部 本篇分析报告是围绕保费、利润、资产等主要指标,从保险市场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和资金运用情况三个方面,对2001年全国保险市场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本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各保险公司及各保监办提供的季度报表,由各保险公司的各季度《业务统计表》中的“本期数”累加而得,可能存在与本书其他部分所列数据略有出入的现象。 一、2001年保险市场基本状况 (一)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保费收入增势强劲 全年各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112.28亿元,同比增加520.91亿元,增长32.73%,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8.44个百分点。2001年保险密度168.98元,较上年增加41.31元,保险深度2.2%,较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1、财产险业务情况 全年财产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88.24亿元,同比增加78.19亿元,增长12.82% ,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0.59个百分点。 5010015020025099.199.299.399.400.100.200.300.401.101.201.301.4 时间 保费收入(亿元) 趋势线 收入) 5101520253035404550 00.100.200.300.401.101.201.301.4 增长率 % 增长率) 财产险业务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是全年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长呈“前高后低”的态势。 全年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21.72亿元,同比增加49.27亿元,增长13.23%,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8.27个百分点。 全年企业财产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2.19亿元,同比增加5.03亿元,增长4.2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16个百分点。 全年货运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0.66亿元,同比增加3.91亿元,增长10.64%,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6.56个百分点。 占货运险比重约1/3的进出口货物保险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增长6.8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0.95个百分点。 全年责任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7.49亿元,同比增加6.21亿元,增长29.18%,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2.81个百分点。 全年家财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8.88亿元,同比增加6.55亿元,增长53.12%,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52.47个百分点。 全年保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32亿元,同比增加2.45亿元,增长131.02%,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00.25个百分点。 全年出现负增长的险种有农业保险、信用保险和航天保险,尤其农业保险负增长的态势在各季度均表现得比较明显。 财险总 保 费 机动车及三 者 险 企 财 险 货 运 险 责 任 险 家 财 险 保证 保 险 2000年2001年 者责任险63.01%49.27亿元 企财险5%亿元责任险7.94%亿元亿元 7.22亿元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陆军网络APRANET——先进网络基础结构,这个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通信网的发展经过了磁石、步进、纵横最后发展到程控,直到现在的ISDN、BSDN、ATM等等移步转移模式这样一个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再下一步可能就是NTN这种互联网络结构。 首先,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互联网的结构是无中心的结构,这也是为了当初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没有任何一个打击能够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门摧毁,它的每一个结点、每一个连接点在遭受打击之后都能够与其他结点迅速恢复并进行通信。 第二,互联网的寻址方式是全球寻址,也就说它的地址资源是在全球进行统一的配制的。现在大家所使用的互联网是IPV4的网络,这个网络现有的地址总数大概在40多亿个。互联网是由美国开发演进而产生出来的,所以网上地址资源、地址资源的分配实际上也是由所美国所控制的。现在美国所拥有的IP地址总数有20多亿,近30亿个,占全球的74%左右。中国现在拥有非常少的地址资源,也就5000万左右,只占1%多一点。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1984年进行过一次调查,要求美国所有参与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和当时与互联网互联的机构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美国把互联网推向全世界,它对美国的安全、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不利方面,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筹备前后我们也曾与美国互联网的机构和美国一些研究互联网TCP/IP协议的专家进行沟通,他们也谈到这件事,很多人提出了建议,其中就包括互联网建立之后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象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这些事情在当时都有预见。在综合平衡各种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还是把互联网商业化,推向全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思维和贡献,美国对互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对网络为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把它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志力植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最基础的寻址方式,因为互联网的地址资源关系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空间。现在,地址资源由ICANN这个组织进行全球分配,ICANN是全球域名和数字资源分配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美国专门成立的,它的前身是IANA,是专门成立起来用于全球互联网资源分配的。美国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互联网控制起来。那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这是美国和别的国家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它提出互联网是无国界、无管理、无法律、无政府的,是民间产生的一个网络。ICANN是一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特点是尽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但政府只被当作是一个政府咨询委员会,不起决定作用,由ICANN理事会的19名成员决定全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政策。通过这一点,它就可以把全球地址资源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里。ICANN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它进行互联网地址的分配,ICANN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经过美国商务部的同意。通过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其它政府通过联合国或其它政府间组织去呼吁在互联网上各国应该平等的这类倡议,同时又把全球的地址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这一点我们和世界各国都很清楚。所以从98年、99年开始在接入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之后,全球普遍要求对当时的IANA进行改革。原来ICANN的所有理事全部由美国人担任,现在则由五大洲的网民投票推举理事,中国科学院的钱华林研究员在去年6月23日经

我国保险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学生宿舍财产保险营销策划技术方案 第一部分目录 一、保险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保险业简况与中国保险市场特征分析 近期发展状况和趋势预测: 外资发展情况: 二、消费者定位分析 政策改变带来的消费群 目标市场细分、锁定: 消费市场的特征以及市场潜量 三、竞争对手分析 大量涌入的外资企业 其他数目众多的保险企业 四、产品特性定位分析 产品特点把握 竞争对手以及可替代产品分析 五、营销组合策略以及执行 产品组合策略 价格策略 渠道策略 广告策略 展业推广促销 公共关系策略

2.1保险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2.1.1 中国保险业简况与中国保险市场特征分析 (1)、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34%,保险公司累计赔偿和给付6016亿 元;2003年,全国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同比增长27.1%;保 险业总资产9122.8亿元,同比增长41.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8739亿 元。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 705家,保险从业人员150多万人。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7家外资 保险公司在华投资设立了62个保险营业机构,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 128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192个代表机构和办事处。 (2)、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经管条例》,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保险法》。在法律和行政 法规的框架下,中国保监会制定了28个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保 险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3)、自1998年成立中国保监会以来,保险监管力量不断加强。目前,保监会已在全国设立了31个派出机构。根据新的编制技术方案,保监会 将在大连、青岛、宁波和厦门新设立4个派出机构。 (4)、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保监会认真履行承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周年之际,中国保监会按照承诺,宣布允许外资 财产险公司经营除法定保险业务以外的全部非寿险业务,增加福州、厦 门、宁波、沈阳和武汉等5个城市为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目前,外资 保险公司的经营区域已经扩展至15个城市。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 全国保费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在开放较早的上海,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 份额达到12%左右。 (5)、去年,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再保险三家国有保险公司重组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中国人民财 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以H股挂牌上市,募集资本62.2亿 港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纽约同步上市,募集资本 34.75亿美元。近几年来,一些股份制保险公司积极吸收外资参股,股 权结构得到优化,公司治理逐步完善,经营经管水平不断提高。 (6)、市场集中化程度很高,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保险集 团和太平洋保险集团仍占据市场绝大份额, 随着保险公司的布局扩张,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属于第一集团,这几家大保险公司占据产、寿险市场80%左右的市场份额,特 别是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1.05%和62.6%,从经济学 意义上讲,中国的保险市场垄断程度很高,已经具备了寡头垄断的特点,所以这几家保险公司具有绝对竞争的优势,它们在国内起步较早,积累 了大量市场拓展、风险控制经验,在渠道建设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 势,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尤其寿险自从引进营销体制之后,建立了一 支庞大的销售队伍,营销员发展到130多万人,渗透到城市、农村的各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doc 24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doc 24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我国互联网络上网计算机数、用户人数、用户分布、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况的统计信息,对国家和企业动态掌握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提供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四个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这项统计工作。CNNIC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分别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用户广泛引用,并且不断有用户要求CNNIC提供最新的统计报告。为了使这项工作制度化、正规化,从1998年起CNNIC决定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统计报告。值得说明的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和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签发文件要求各相关单位配合CNNIC的统计调查工作,以及各互联网单位和调查支持网站、媒体等相关单位对CNNIC的支持与配合是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本次统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统计我国互联网络上网计算机数量、上网用户数量、域名数量及分布、各个互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以及WWW站点数量及分布;对我国上网用户的基本情况和特征等方面做出概况性的统计分析;了解我国上网用户对互联网络的使用情况和行为习惯以及对有关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倾向。 依据统计学理论和国际惯例,在第七次调查工作基础之上,本次调查采用了计算机网上自动搜寻、网上联机调查和网下抽样调查等调查方法。其中网下抽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的总量、相关的特征、行为特点等,而网上联机调查侧重于了解网民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行为习惯以及对有关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倾向。CNNIC在2001年6月进行了网上联机调查和网下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得到了国内众多知名网站、媒体的大力支持,国内许多知名网站均在主页为本次联机调查问卷放置了链接。本次网上联机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144083份,经处理得到有效答卷78342份;网下调查采用科学的抽样原则进行电话访问,共获得有效样本4828个(在95%置信度下,调查结果的最大绝对误差小于2%)。本次统计数据的截止日期为2001年6月30日。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

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及演变中国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险业飞速发展:198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务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年保费总收入达2112.28亿元,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2%,保险密度(人均年保费收入)为168.98元(1985年这两个指标分别为0.42%和3.16元);有中外保险公司53家,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为4591.07亿元,较1992年增长了8倍;保险中介机构170家。此外还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14个城市设立了200余个代表处。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1980~1985年的恢复阶段。中国在1980年和1982年先后恢复国内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这一阶段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垄断,产寿统一经营,险种单一,且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份额大大高于人身险;(2)1986~1991年的平稳发展阶段。以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兵保")成立为标志,区别于前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出现了包括新疆兵保、太平洋、平安等在内的4家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的格局在形式上被打破;(3)1992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以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首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为标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明显区别于前两个阶段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保险业实现产寿分业经营,保费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人身险份额超过财产险;保险险种迅速增加,保险服务改善;保险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中国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新格局。二、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和构成(一)保险市场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增长很快。截至2001年底,年保费收入达到2112.2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88.24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424.04亿元。1980~2001年,年平均增幅达30%以上,其中人身险业务的增长速度快于财产险业务的增长:1992~2001年间,财产险业务年平均增长率为15%(与199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财产险保费收入比),人身险业务年平均增长率为29%(与199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身险保费收入比较)。以1997年为分界点,保险业务发生结构性变化。1997年以前财产险业务的比重一直大于人身险的比重,1996年的财产险保费占全年保费收入的61.50%,人身险保费收入占38.50%。1997年人身保险业务首次超过财产险业务收入,占全年保费收入的55.53%,财产险为44.47%。2001年人身险保费收入占全年保费收入的67.42%,财产险为32.58%。人身保险业务比重今后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从市场开发程度看,2001年保险密度达到168.98元人民币,保险深度为2.2%,若按1999年世界保险业保险密度387.3美元和保险深度7.52%的平均水平计算,中国9万亿GDP的经济总量年保费收入应在6800亿元左右,而目前的年保费收入水平仅不足这一水平的1/3,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empirenews.page--]图1 1985~2001年保费收入变化趋势图2 1996~2001年保费收入结构变化趋势图3 1985~2001年保险密度变化趋势图4 1985~2001年保险深度变化趋势(二)保险业务的险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1.财产险的传统主导险种在财产险保费收入中仍居主导地位表1 1999~2001年财产险主要险种保费收入结构变化对比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保监会资料、《中国保险年鉴》整理。从上表可以看出:近3年来财产险的主要险种机动车辆及第三责任险、企业财产险和货运险的保费收入占财产险总保费的85%以上。其中机动车辆及第三责任险作为传统主导产品,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在60%左右并略呈上升趋势,2001年全年累计保费收入达421.72亿元,占财产险全年总保费的61.28%,较1999年增长1.84个百分点;企业财产险和货运险的比重略呈下降趋势;家财险等分散性险种的比重有上升的势头。2.随着投资型险种的推出,以养老保险等传统寿险产品为主的人身险业务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表2 1999~2001年人身险主要险种保费收入结构变化对比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保险年鉴》及保监会资料整理。1999年以前,以保障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