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宜的情境,在班级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

的建议,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班级任命干部引进竞争机制,竞选担任;让学生写出竞选纲领,提出搞好工作的计划和设想,鼓励有创新意

识的计划。进行竟聘演讲,让能者居之。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 新教育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转变观念是关键。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1.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攻方向。 2.激发学生化学科的兴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源泉。 3.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5.训练学生良好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转变观念,课堂教学,兴趣,实验教学,问题意识,思维品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特别是随着我国第三次全教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落实,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

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1983年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思想。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母机——教师,当然要责无旁贷地担起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历史责任。 一、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转变观念是关键 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师,新大纲呼唤新方法、新观念。新的教学大纲强调:我们不但要在知识技能领域,而且要在发展领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良好个性方面的发展;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首要目标。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没有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要求的人才,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误。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必须树立教育的使命感,以育人为使命的教师常常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在我国表彰的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中,有11位都出自清华大学叶企孙教授的门下。湖南长沙有一位中学教师谭迪熬,他在所基础十分薄弱的学校任教,他极富创新意识,能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后进生”的潜能。近年来,他平均每三开辅导学生完成一项发明。每月捧回一个奖,每学年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在他的帮助下,一批“后进生”变成了“小发明家”,甚至考上了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他们的事迹有力地证明,教师的职业大有可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在学生良好的心理基础上,老师们应该恰当质疑。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研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而是主动地以开放式思维去解疑。质疑,实际上构成了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 质疑时,常以“原理型”为主。学生掌握某种化学原理后,教师提出有发展性应用型的疑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进行萃取操作教学时,讲述了要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进行振荡的原理后,可向同学们质疑:当两种互不相溶的溶液发生反应时,应怎样才能使两溶液反应充分?在复习完氨气的喷泉实验后,学生可以思考:Cl2、CO2在NaOH溶液中、乙烯在溴水中、SO2在酸性KMnO4溶液中能否形成喷泉。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解疑,学生将避免解决问题途径的单一性,而是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问题。即从惯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 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和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课堂实验的教学。实验时,同学们要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或其它直观条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09-06-19T10:46:31.327Z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李颖[导读]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李颖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一中河北秦皇岛 066000)摘要: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要强化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积极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展现创新能力,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突出创新之核心。关键词: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8437(2009)1-0073-02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研究和解决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技能的问题。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1 强化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优化创造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格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重视利用课堂渗透化学创新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规律,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2 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是创造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如:在进行高考实验部分复习气体与喷泉一节时,笔者要求学生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的装置。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学过在圆底烧瓶中氨气、氯化氢气体与水作用能形成喷泉。并同时设问其他问题:其它气体行不行?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装置可以做那些改进?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很多学生的设计图原理正确,设计新颖,并把化学与物理知识进行了充分的综合。同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设计方案,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就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3 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突出创新之核心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平时在书本发现的新问题,在实验中发现的特殊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观察到的新东西,都要经过大脑加工、思维分析、去伪存真,找出本质性的东西,才可能有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1激发兴趣、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 学生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就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在小U型管里放入2小块石灰石,滴加2毫升稀盐酸,立即有气体生成,用燃着的木条靠近U型管管口,木条熄灭,在U型管另一管口(管口预先塞一团玻璃棉,上面撒上半药匙过氧化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反应后产物,木条便复燃起来。改进后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实验趣味性浓,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2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本质 例:⑴学习了铜丝在Cl2中燃烧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将Cu丝换成镁条、铝铂、锌片,会有什么现象?⑵喷泉实验:把HCl、NH3 换成HI、HBr、HF、CO2、SO2能产生喷泉吗?再将水换成石灰水、NaOH、KOH溶液行吗?⑶ CH4与Cl2的发生光卤代反应:把Cl2换成F2、Br2、I2可否?需要什么条件?再将CH4换其它烷烃、烯烃、炔烃或苯的同系物,光照下能否取代?会在哪些位置上取代?条件会不会变化?将制氢简易装置的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可否、有什么好处?如此等等。 3.3因势利导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可由此生成资源,构建创新的课堂 例如:有一次,在做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实验时,由于实验用品准备时的遗漏,忘了拿试管夹,没有试管夹,不能直接加热,怎么办?再到实验室拿,路途又远,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干脆就用刚做完银镜反应的热水进行加热,结果学生观察到由沉淀蓝色→绿色→黄色一直变到橙黄色的过程,学生很兴奋,可变到橙黄色就没有再变化了,没有得到课本预期的砖红色沉淀,于是借此机会,让学生明白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条件,条件不同,得到的产物也不同。因此,有机反应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然后在下节课补做了正确的实验。通过这次意外,学生对乙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条件印象非常深刻。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和前人,敢于设想,善于设想,发表创见。 4 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有关创新教育的研究表明,创新素质表现在三个方面: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是一种愿意发现问题,自觉、主动、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先导,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从而获得创新的成果。故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也是化学素质教育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中学基础教育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教师言传身教——诱导创新意识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无意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是要大胆的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打破常规,敢于创新,不断充实现代自然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革新学生测评体系,树立新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使自己时时处处洋溢着教师工作是创造性劳动的本质。师生朝夕相处,我们自身的创新态度和行为,无疑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启迪和诱导作用。 二、营造宽松氛围——呼唤创新意识 创造是人的本性,不仅成人有,儿童和青少年同样具有。但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师德尊严,严重的压抑和阻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想

的展现和发挥。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学生必须听从。这种教育观念造成了学生的盲目崇拜,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学生长期处于“怕出错的压抑,紧张氛围”中,学习缺乏主动性,更没有自由思维的空间,想象力,好奇心、创造欲、探索精神均在窒息性的氛围中慢慢衰退和磨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需要抛弃旧观念并充分的利用情感交流的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尊重,多鼓励,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努力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情的自由表达自由参与,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事着手。如上第一堂课,我就当众声明,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家要多给我提意见,多指出我的不足,使我们教学相长;在学习上,要多思善想多提问题,提错没有关系。再有,上下课师生相互问候,道别时,老师不可充耳不闻,目无表情,爱理不理。每当节假日,老师主动问候、祝贺学生及其家人,如:节日快乐!新年好!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万事如意!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在构筑新的师生关系中,有不可低估的力量。还要特别注意,不可为难提“怪问题”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帮助和鼓励。因为,“怪问题”确实有时给老师带来麻烦,甚至给解决教学主题带来不便,但这“怪问题”的背后,往往可能潜藏着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的培养,具体从教学目标、课堂氛围、角色转换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培养,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和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建词: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潜能 新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已不同于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传统的教学,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也就相应的成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推进课堂教学的主体化、民主化,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强调教学目标,开发创新潜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纯传授知识为特点,在技能培养上以应试目的,因此出现了教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怪圈。整个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没有鼓励学生去创造,没有指导学生去探究,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必须调整课堂教学目标,由应试教育向能力培养的目标转变,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品质、创造技能,教师应尽量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在启迪思维中传授知识,在传授学习方法中培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直到创造知识的能力。

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不同的学生就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从而导致能力发展的知识水平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发展方向不可能是整齐的,即使是同一目标,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分类、分层的,可分成基础层,提高层和创新层等。如:“空气”一节可设计基础层为“了解实验的现象和本质”,提高层为“会解释水面上升五分之一的原因”,创新层为“自己设计一些实验粗略测定空气成分”,这样,学生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和层次,能顺利完成所选目标,均给予较好的评价,从而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已有能力,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主动发展的基础上均能得到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成功,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独立、自尊的个性意识和创造能力的。 二、营造轻松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创造来自于民主、平等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营造宽松、和谐、真诚、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入手,充分体现民主精神、民主思想。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自己的存在,敢于发问,敢于动手,敢于探究,对同一个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假设和验证方法。如:讲绪言时为了激发学习欲望,设计这样一个小实验:首先给学生展示1号物质(氢氧化钠溶液)2号物质(酚酞试液)

化学课堂中进行创新教学

化学课堂中进行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11-08-19T17:41:59.827Z 来源:作者:朱太斌 [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朱太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化学课堂中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求是意识。是指乐于发现问题、去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也是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倾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因此,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氛围引导创新 “有利于创造的风气,不仅会促进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异常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并感受到浓郁的创新氛围。例如,在教室长廊上悬挂古今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激发起他们献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 (2)科学启迪创新 如果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那将会使受教育者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素养,很难有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科学的启迪作用,适时结合教材引入最新的科技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学生:化学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学的发现过程就是创新过程。同时要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介绍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也要介绍我国化工从白手起家发展到居于世界前列,更要介绍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创新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的、勤奋的、百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而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富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求知欲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引导学生质疑思辩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如在学习“次氯酸”时,引导学生将时光追溯到2003年春天的“非典”时期,84消毒液在市场上脱销,那么,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消毒原理又是什么呢?(2)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的内涵应包括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乐观自信的人格品质,勇于冒险、挑战困难的献身精神,创新探索的志向和责任心,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等。 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介绍一些化学家的事迹。如诺贝尔历经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的多次失败后发明了炸药;居里夫人在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接触而严重损伤身体的情况下发现了镭、钋等元素,而“钋”正是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等。使学生倍受鼓舞,同时也感觉“责任重大”,明显能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3.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指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做起:(1)师生观念的更新 一方面教师要时刻启示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不能全靠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应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 (2)演示实验的创新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在课堂演示实验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样不仅可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不迷信教材,敢于用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事实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方面很难有明显的区别。三者互相融通,互相影响,从而构成了创新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激发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创新精神;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了创新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的同时,更激活了创新意识,更具备了创新精神。在教育科研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所蕴涵的潜力,是值得我们努力发掘和深入探索的。我们将继续努力进行化学创新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创新是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与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培养更多思路开阔、反应敏捷的具有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最新课题。作为化学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下面浅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教育、教学观念现代化 教师要变传统“标准”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

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化学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具体可以从以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精神,对影响学生创新行为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研究,明了创新是产生于哪些因素或土壤,是受什么制约的。 第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充电”,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树立新的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观,不能满足于自己现在的有限知识,要及时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要有多层复合型的专业知识,要丰富自己的创新智慧,不能画地自限,眼光褊狭。陶行知说“仿我者死,创我者生”。教师应当懂得这个道理。以“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为最大快乐。 第三,教师要树立现代的科学的学生观。现代科学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目标导学、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转五让”教学模式和343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三转”,就是指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所谓“五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总结。 343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精讲少讲、主动学习、当堂检测”。努力实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将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花在重点、难点、关键点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感悟、实践、交流、活动。上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 二、常用的教学模式 (一)概念教学------“激疑、导读、讨论、归纳” 1.激疑 上课前教师在深入细致研究教材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富有激发诱导性的问题或学习提纲,例如分子概念的教学,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了几个富有激情的小问题:为什么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了花香?把一块糖放入水中一会儿就不见了,但水却有了甜味?…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又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这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疑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学习。 2.导读 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或动脑思考、交流合作,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3.讨论 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展开小组或全班讨论或辨析的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 4.归纳 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和归纳,形成知识

初探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初探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中职化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在日常教学课堂中,教师 必须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及条件,合理应用于化学课堂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并 重视能力培养和知识讲授间的双向促进作用,努力达到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 目的。文章中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经验并结合了有关资料,简单分析和探 讨了有利于中职化学课堂质量提升的教学模式,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些许帮助与 参考。 关键词: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化学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及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出化学学科的优势,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可将科学探究作为创新突破口,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 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可以从化学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学生学习态度与价值 观培养、过程与方法等角度来培养符合社会综合素养需求的学生[1]。 一、认真钻研教材,选用教学模式 教师在化学教学课堂中,需要充分重视教材的载体作用,因此要求教师需要 认真备课,仔细研究教材的细节,充分发挥出教材的引导作用,如此才能明确化 学课堂的方向和目标,也能更好地高效完成化学教学工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 必须要做到能全面地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并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度加工 和延伸。此外,教师还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积累的教学 经验,并利用好各种可用资源及设备,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能实现能力拓展[2]。 二、掌握学生学情,实施分层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化学学科的重难点各有不同,知识缺陷也全然不同,因此, 在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时,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容易 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实际化学教学课堂中,如果是化学成绩突出,学习能力 也极强的优秀学生时,需要重视一些难以理解的点和细节,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 适当地提升练习难度,如此可以有效地提升优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尤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单独提供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思的难题,并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积极鼓励学生能够创新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而面 对努力学习,但是学习成绩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学生,教师在解决学习问题的 同时需要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重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笔记的使用,在解决这 部分学生问题的同时,能够挑出相应的知识概念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这些知 识有更深的印象,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能快速反应过来。而教师在面对那些不愿付 出过多努力,但实际却很聪明的学生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的品质,监督学生 完成相应的任务,加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心,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负责的学习 态度。任何班级中都存在一些棘手的学生,这部分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以及行为方 面都会令人感到头疼,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时,需要适当降低对这部分学生的 要求,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并鼓励他们积极学习改善成绩,克服自身曾养成的坏习惯,让这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地用心学习[3]。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中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成绩相对较差,特别是平时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合理,并且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这种类型的学生时,首先需要

高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高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王海岩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开展高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认真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发展理论及施瓦布的探究教学过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建构了以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学习为核心、合作学习为手段的高中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剖析了教学模式的核心本质及特征,并提出了教学模式的结构、教学程序及策略。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及行动研究法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利用统计学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Z-检验,结果表明采取此教学模式干预的实验班学生在学习的自我定向、监控、调节和评价能力方面和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方面及伙伴间分工、协作能力、分享精神比进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显著提高,而且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明显好于对照班。由此说明采用此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非认识水平。所以采用此模式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显著。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建构与实践;Z-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1.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呼唤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的地位更加重要,教育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相关性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密切。同时,教育也正面临着全球经济开放、多元文化汇合、高新科技发展和国际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人们对教育的功能、模式等诸多方面的传统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①。时代和社会已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要求。终生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和与人合作。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今化学课堂师生所遵循的教与学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仍滞留在一种静态的注入——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和主动实践来建构知识,很少让学生通过交流、协作、共同设计学科方案解决学科问题,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独特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意见,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长期受压制。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程序去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自已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习惯依赖和等待,失去应有的锐气和活力。这种重灌输、轻活动、重结果、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重应试技巧的传授、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不能担负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任。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我们应当努力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76 ②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乐东县民族中学容玉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兴趣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的最初动因,它能推动学生去探索真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情绪体验的深化,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进行创新实践。学生兴趣越浓,创新激情也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枯燥呆板的实验设计成活泼的兴趣小实验,也不失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 在探究学习盐酸的性质时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把两个鸡蛋分别投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结果鸡蛋跳起舞来,同学们讶奇极了,通过一个小实验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励他们寻求,探索其中的奥妙,使学生急切地想了解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顿时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都主动上台表演实验。这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成功的满足感,既为学生创新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情感。 2、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思考 创设新颖有力的实验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思考。长期以来,教学上过于强调教科书上的一些演示实验的权威性,使学生也包括部分教师不敢提出质疑。实际上,书上的有些实验存在着不合理性或难以操作性与不妥之处,因此,我对某些实验进行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筹划。例如讲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时,我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思考:1、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何不足?2、你能改进实验的测定方法吗?此时,全体同学思维活跃,纷纷提出改进方法,有的说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时会有一定量白烟逸散到空气中,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有的说用白磷代替红磷。有的说利用太阳能点燃瓶内的白磷……然后引导、分析、归纳,师生共同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取一大试管,用四根橡皮筋分成五等分,装进足量的白磷,塞紧橡皮塞,然后加热,白磷燃烧完并冷却后,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打开弹簧夹,水就会流入试管中,流进试管

高中化学创新课堂

高中化学创新课堂 教学尝试 王晓超 国家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创新,这是新世纪面临知识经济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是建设四化,振兴中华,让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纪民族之林的有力保证。创造力人人皆有,但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很明显,教育创新的关键在教师,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首先是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的创新,然后才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我们在参与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中,通过组织全组教师反复学习有关创新教育理论,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全员投入,分工负责,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讲授式 毋容置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教育的精华,而要把人类几千年来总结的知识在几年内传授给学生,显然不能完全抛弃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对继承性的传授知识而言,效益无疑是最高的,因为讲授式教学在单位时间内传授的信息量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这是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讲授式教学模式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仍被广泛采用,普遍认同。但是,讲授式教学往往容易产生满堂灌现象,脱不了灌输式教学的窠臼,也不能很好解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问题。我们尝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对它进行改造,并称之为新讲授式,其课堂教学模式如下图: 新讲授式教学的特点是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时教学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消除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甚至质疑。这种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自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真正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为学海泛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阅读实验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自然科学。化学教材中的许多规律、定律、原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或者是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坚决去除重讲课、轻实验的倾向,真正变“因教论学”为“因学论教”,变“以教为本”为“以学为本”,真正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对于学生实验或实验较多的课材内容,我们尝试采用阅读实验式的教学模式。阅读实验式的课堂模式如下图: 察实验或自己动手做实验,解决疑问,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研究的激情;通过讨论,明辨是非,不但明确是怎样,更明确为什么会这样;再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巩固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获得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阅读实验式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眼到、手到、动脑、动口,在亲自感知、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把学习看成一种愉悦的享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养成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获得终生受益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刘洋洋)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宝 塔 区 第 二 中 学 刘洋洋

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宝塔区第二中学:刘洋洋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班级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班级任命干部引进竞争机制,竞选担任;让学生写出竞选纲领,提出搞好工作的计划和设想,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计划。进行竟聘演讲,让能者居之。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

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

研究论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117094 中等教育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 索 面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行和实施,我深深地体会到,传统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发生“裂变”,新课改更加注重的是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挑战、思维受到碰撞、情感受到熏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达到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更好更快发展的教育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谈谈我的几点建议和看法,望能抛砖引玉。 一、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总是强行对学生进行化学概念和知识要点的灌输,把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收器,根本不给学生动手参与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整节课堂的控制权都由教师一人牢牢把持着,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

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一种不参与课堂、不回应老师的麻木习惯,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了一种厌烦和抵触心理,总之,整个高中化学课堂出现了一种极不和谐的局面。 而《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为客体,教师不可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能剥夺学生主体地位,他们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参与课堂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新课改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分别承担的角色和占据的地位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教师为指挥者、引导者。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改革传统化学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被“灌输”的教学模式,遵循“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二、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增加化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无论何种教学内容,教师都一贯采用传统教学工具粉笔+黑板以及口头语言的讲解方式为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