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章价键理论

第五章价键理论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西方经济学18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一、简答题 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分析,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两个部分,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可以概括为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解释。为了弥补这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这样才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各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由于不存在行业调整,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市场上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简单加总。 第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要素需求若存在行业调整,那么,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要素使用量及产量的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产量变化不会影响产品价格,但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价格使厂商n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改变,从而厂商n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变化。于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叫做“行业调整曲线”。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厂商的要素使用曲线dn如图8—1所示。

第五章 因素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

第五章因素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 一、单选题 1. 假定X基金与恒生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X基金的总风险中特有风险为多少?() A. 70% B. 60% C. 51% D. 49% 2. 贝塔与标准差作为对风险的测度,其不同之处在于贝塔测度的() A. 仅是非系统风险,而标准差测度的是总风险。 B. 仅是系统风险,而标准差测度的是总风险。 C. 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而标准差只测度非系统风险。 D. 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而标准差只测度系统风险。 3. 根据套利定价理论,() A. 高贝塔值的股票都属于高估定价。 B. 低贝塔值的股票都属于低估定价。 C. 正阿尔法值的股票会很快消失。 D. 理性的投资者将会从事与其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套利活动。 4. 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具有正阿尔法值的零资产组合?() A. 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为零。 B. 资本市场线是机会集的切线。 C. 不违反一价定律。 D. 存在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5. 套利定价理论不同于单因素C A P M模型,是因为套利定价理论() A. 更注重市场风险。 B. 减小了分散化的重要性。 C. 承认多种非系统风险因素。 D. 承认多种系统风险因素。 二、多选题 1. 根据指数模型,两个证券之间的协方差是() A. 由同一个因素,即市场指数的收益率对它们的影响决定的 B. 非常难于计算 C. 与行业的特殊情况有关 D. 通常是正的 E. 通常是负的 2. 证券收益率() A. 是由宏观经济因素和企业个别因素共同决定的 B. 只取决于企业个别因素 C. 彼此之间通常是正相关的 D. 彼此之间通常是负相关的 E. 彼此之间通常是无关的 3. 单指数模型() A. 相比马克维茨模型,大大地减少了需要的运算量 B. 加深了对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认识 C. 相比马克维茨模型,大大地增加了需要的运算量 D. C和B E. A和C 4. 证券市场线() A. 描述的是在无风险收益率的基础上,某只证券的超额收益率是市场超额收益率的函数 B. 能够估计某只证券的贝塔值 C. 能够估计某只证券的阿尔法值

第十八章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第十八章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本章摘要§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位化合物配合物的命名异构现象 2.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酸碱的软硬分类影响配位单元稳定的因素 3.配合平衡 配合-解离配合配合平衡的移动 4.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配合物的构型与中心的杂化方式中心杂化轨道的形成价键理论中的能量问题价键理论的实验根据 5.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晶体场中的 d 轨道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Jahn - Teller 效应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位化合物 1 定义 由中心原子( 或离子) 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做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 , Ni(CO)4都是配位单元,分别称作配阳离子、配阴离子、配分子。 [ Co(NH3)6]Cl3 , K3[Cr(CN)6], Ni(CO)4都是配位化合物。[Co(NH3)6] [Cr(CN)6] 也是配位化合物。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含有配位单元。 2 构成 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子。 又如K3[Cr(CN)6] 之中,内界,外界是K+。可以无外界,如Ni(CO)4。但不能没有内界。内外界之间是完全电离的。 内界配位单元又由中心和配体构成。中心:又称为配合物的形成体,多为金属离子,尤其是过渡金属离子。配体:经常是阴离子或分子。 3 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配体中给出孤对电子与中心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叫配位原子。配位单元中,中心周围与中心直接成键的配位原子的个数,叫配位数。 配位化合物[Co(NH3)6]Cl3的内界为,中心的周围有6 个配体NH3,每个NH3中有1 个N 原子与配位。N 是配位原子,Co 的配位数是6 。注意:配体的个数与配位数不是同一个概念。 若中心的电荷高,半径大,则利于形成高配位数的配位单元;而配体的电荷高,半径大,利于低配位数。 4 多基配体和螯合物

第五章 价格要素.doc

第五章价格要素 学习目的和要求:明确价格构成的基本要素,掌握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的核算方法。 基本概念:价格=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税金 第一节生产成本 一、生产费用的分类: 1、生产费用的概念:(P83) (1)生产费用的概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2)生产费用的分类:根据我国制造成本法,生产费用按照用途不同,分为制造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即入当期损益)。 2、生产成本: (1)生产成本的概念:有两种含义: A、定价时依据的生产成本,也叫做定价成本(价格成本)。是指企 业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总和。 B、财务核算中的生产成本,也叫做制造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 程中实际消耗的材料、工资、支出和费用的总和。 (2)制造成本的构成: A、直接材料:生产经营中直接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 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家具工具、消耗品等。 B、直接工资:直接从事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助等。 C、其他直接支出:为生产人员服务的支出,如降温费、劳动保护费、 福利费等。 D、制造费用:组织生产和管理的各项开支。如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福 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租赁费、办公差旅费、运输费、保 险费、设计费、停工损失、家具用具摊销等。 3、期间费用: (1)期间费用的概念:无法定位于某个产品的成本费用。如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 (2)期间费用的构成: A、管理费用:企业非生产部门管理人员为企业的活动所支出的各项 费用。如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保险费、董事会经 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存货损失、技术开发费、技术转让费、 还有可以在费用中列支的税费如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金等。 B、财务费用:为筹集周转资金开支的费用。如利息、汇兑手续费、 金融机构手续费、延期滞纳金等。 C、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半成品和提供劳务中发生的费 用以及专门销售机构的费用开支。如:运费、装卸费、包装费、 广告费、销售佣金等。以及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贴、

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 自1916年路易斯提出经典的共价键理论以来,共价键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共价键理论有两种,一是价键理论,二是分子轨道理论。 (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价键理论,又称电子配对法,其基本要点如下: 1.具有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接近,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如果A、B两个原子各有一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的电子,那么这两个未成对电子可以相互配对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这对电子为A、B两原子所共有(共用)。如果A、B各有两个或三个未成对的电子,则自旋相反的单电子可两两配对形成双键或叁键。 如果A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B原子有一个未成对电子,那么一个A原子能与两个B原子结合形成AB2型分子,…。 2.原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等于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共价键的饱和性)。 共价键是由成键原子中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的。一个原子的一个电子和另一个原子的一个电子配对以后,不能再和第二个电子配对。因为这时其中必有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而相斥。也就是说一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一定的。原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等于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这就是共键价的饱和性。例如,H原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和另一个H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后,就不能再与第二个H原子的电子配对了,……。 3.成键电子的电子云重叠越多,核间电子子云密度就越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共价健的方向性)。 共价键的生成是由于自旋相反的单电子相互配对,电子云重叠的结果。因此,当两个原子形成分子时,电子云重叠的程度越大,则两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越大,生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所以,在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总是尽可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因此,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间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云最大重叠方向成键。s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分布,p、d、f电子云在空间都有一定的伸展方向。在形成共价键时,除了s 电子云和s电子云可以在任何方向上都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外,p、d电子云的重叠,只有在一定方向上才能使电子云有最大程度的重叠。即共价键是有方向性的。例如,当氢原子1s电子云和氯原子的3p电子云重叠形成HCL分子时,氢原子的1s电子云总是沿着氯原子未成对电子的3p电子云对称轴方向作最大程度的重叠(图4-9(a))。其他方向都不能形成稳定的分子(图4-9(b)(c))。 电子云的三种重叠情况 图4-9 氢原子的1s电子云与氧原子的3P x (二)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有两种成键方式。一种是电子云以:“头碰头”方式相重叠,电子云及重叠部分沿键轴(两核间连线)呈圆柱形对称分布,重叠部分绕轴旋转任何角度形状不会改变,这种键叫σ键。另一种是成键的两个电子云的对称轴相平行,以“肩并肩”方式相重叠,电子云重叠部分对通过键轴的一个平面具有对称性,这种键称为π键。 例如在N2分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2p x12p y12p z1三个未成对的p电子分占三个互相垂直的p轨道。当两个氮原子结合成N2分子时,p x电子云沿x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一个σ键,每个原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练习题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家认为劳动的供给和闲暇对于消费者都具有效用和边际效用,劳动的效用实际是()。 A、消费的效用 B、收入的效用 C、生产的效用 D、价格的效用 2、在一个以劳动时间为横轴,工资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为()。 A、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B、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C、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直线 D、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3、对于钢铁厂来说,只有炼钢工人和炼钢炉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生产出钢,这说明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 A、本源需求 B、独立需求 C、复合需求 D、主观需求 4、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者的数量 C、消费者的预期 D、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 5、边际收益产品(MRP)与边际物质产品(MPP)的关系是()。 A、MRP=MPP B、MRP=MPP×MR C、MPP=MRP×MR D、MR=MRP×MPP 6、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 A、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B、边际物质产品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C、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D、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产品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劳动的供给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的供给原则是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B、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小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可以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C、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大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可以减少闲暇增加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D、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小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可以减少闲暇增加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E、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大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可以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2、关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论述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说明O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1.论述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说明O 2、N 2分子的结构和稳定性的基本思路, 两种理论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答:价键理论(简称VB 法)认为两个原子相互靠近形成分子时,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发生最大程度的重叠,使体系的能量降低,价层轨道中自旋相反的成单电子相互靠近配对,从而稳定成键。 共价键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可分为σ键和π键(1分),N 2分子中, 两个N 原子各以一个含有单电子的p 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σ键,另外两对含有单电子的p 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π键,所以N 2分子中两个氮 原子是两个π键和一个σ键连接,非常稳定。 O 2分子中,两个O 原子各以一个含有单电子的p 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 成σ键,另外一对含有单电子的p 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π键,所以O 2分子中两个氧原子原子是一个π键和一个σ键连接,没有N 2稳定。 分子轨道理论(简称MO 法)着重于分子的整体性,把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来 处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分子内部电子的各种运动状态。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函数称为分子轨道。分子轨道有原子轨道先行组合而来。电子属于整个分子,电子在分子轨道填充,能量最低的状态即分子的结构。 O 2的分子轨道: (σ1s )2 (σ*1s )2 (σ2s )2 (σ*2s )2 (σ2p x )2 (π2p y )2 (π2p z )2 (π* 2p y )1 (π* 2p z )1 N 2的分子轨道: (σ1s )2 (σ*1s )2 (σ2s )2 (σ*2s )2 (σ2p x )2 (π2p y )2 (π2p z )2 N 2分子的键级为3,O 2分子的键级为2。所以N 2分子比氧气分子要稳定。 价键理论解决结构问题比较直观,计算比较简单,但其只考虑原子价层轨道 对成键的影响,不够全面,比如O 2分子的磁性用价键理论就难以解释;分子轨 道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分子成键的情况、键的强弱和分子的磁性,但计算难度及工作量太大。

价键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价键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作者沈逸然黄禾琳彭晨张鸿 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内容提要 价键理论是二十世纪化学科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第一次向世人揭示了物质结构的微观本质,把化学领向了一个更为壮观的全新领域。而它的主要缔造者Pauling 更是化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闻名遐迩的一代宗师。本文简明扼要地追述了价键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带领读者感受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领略物质世界的奇妙无穷。当然,限于篇幅,本文一定还有很多细节难以满足您求知的欲望,在此致以诚挚的歉意。 关键词 量子价键杂化 人物 Heitler London Pauling Sidgwick 第一幕量子化学的暴风骤雨 在波动力学没有被发现之前,化学键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一个大问题。大概的说,原子、分子间的吸引,有三种形式的化学力: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关于两异性电荷的离子会吸引,是当然的。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相比,通常是非常弱的。问题的困难在于,基于古典物理学我们不能了解何以两个中性原子,如两个氢原子,会形成分子。况且共价键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会饱和:一个氢原子可与另外一个氢原子结合,但不能和两个或三个氢原子结合;一个碳原子可与

四个氢原子结合,但不能与四个以上结合。即使在古典物理学中已知道中性粒子间有很强的引力,亦不可能说明为什么第三个原子不能够被已结合的二原子所吸引。饱和的特性对古典物理学家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在1927年,Heitler和London用波动力学解决了此问题,波动力学不仅能解释中性原子间的吸引,亦可使我们对饱和性质有完全的了解。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量子化学建立的过程。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de Broglie针对Bohr原子结构理论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电子等粒子的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同时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和联系波动性和粒子性的de Broglie关系式。 Heisenberg在研究Bohr假设之后于1925 年提出关于原子的理论:矩阵力学。后来德国物理学家Born和Heisenberg等共同完成这个理论,Born称其为量子力学。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Schrodinger建立了类似于波动方程的关于物质波的偏微分方程——即Schrodinger方程,创立了波动力学。他认为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de Broglie关系式也可以划入这个理论。于是量子力学这个关于微观世界客观运动的最基本的理论诞生了。 量子力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化学家的注意,他们很快就将量子力学运用到化学键领域的研究上。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Heitler和London合作用量子力学的Schrodinger方程来研究最简单的氢分子取得量子化学的最初成绩。他

论述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说明O2

1.论述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说明O2、N2分子的结构和稳定性的基本思路,两种理论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答:价键理论(简称VB法)认为两个原子相互靠近形成分子时,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发生最大程度的重叠,使体系的能量降低,价层轨道中自旋相反的成单电子相互靠近配对,从而稳定成键。 共价键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可分为σ键和π键(1分),N2分子中,两个N原子各以一个含有单电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σ键,另外两对含有单电子的p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π键,所以N2分子中两个氮原子是两个π键和一个σ键连接,非常稳定。 O2分子中,两个O原子各以一个含有单电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形成σ键,另外一对含有单电子的p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π键,所以O2分子中两个氧原子原子是一个π键和一个σ键连接,没有N2稳定。 分子轨道理论(简称MO法)着重于分子的整体性,把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分子内部电子的各种运动状态。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函数称为分子轨道。分子轨道有原子轨道先行组合而来。电子属于整个分子,电子在分子轨道填充,能量最低的状态即分子的结构。 O2的分子轨道: (σ1s)2 (σ*1s)2 (σ2s)2 (σ*2s)2 (σ2p x)2 (π2p y)2 (π2p z)2 (π*2p y)1 (π*2p z)1 N2的分子轨道: (σ1s)2 (σ*1s)2 (σ2s)2 (σ*2s)2 (σ2p x)2 (π2p y)2 (π2p z)2 N2分子的键级为3,O2分子的键级为2。所以N2分子比氧气分子要稳定。 价键理论解决结构问题比较直观,计算比较简单,但其只考虑原子价层轨道对成键的影响,不够全面,比如O2分子的磁性用价键理论就难以解释;分子轨道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分子成键的情况、键的强弱和分子的磁性,但计算难度及工作量太大。

配合物结构习题解答

解:错 第10章(03368)所有金属离子的氨配合物在水中都能稳定存在。.() 解:错 第10章(03369)价键理论认为,所有中心离子(或原子)都既能形成内轨型配合物,又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解:错 第10章(03370)所有内轨型配合物都呈反磁性,所有外轨型配合物都呈顺磁性。.() 解:错 第10章(03371)内轨型配合物往往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螯合物比简单配合物稳定,则螯合物必定是内轨型配合物。.() 解:错 第10章(03372)内轨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一定大于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解:错 第10章(03373)不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采取d2sp3或是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其空间构型均为八面体形。.() 解:对 第10章(03374)[Fe(CN)6]3-和[FeF6]3-的空间构型都为八面体形,但中心离子的轨 道杂化方式不同。() 解:对 第10章(03375)[Fe(CN)6]3-是内轨型配合物,呈反磁性,磁矩为0。() 解:错 第10章(03376)K3[FeF6]和K3[Fe(CN)6]都呈顺磁性。() 解:对 第10章(03377)Fe2+的六配位配合物都是反磁性的。.() 解:错 第10章(03378)在配离子[AlCl4]-和[Al(OH)4]-中,Al3+的杂化轨道不同,这两种配 离子的空间构型也不同。() 解:错 第10章(03379)已知E(Cu2+/Cu)=,E([Cu(NH3)4]2+/Cu)=,则E([Cu(CN)4]2-/Cu)<。 () 解:对 第10章(03384)Ni2+的四面体构型的配合物,必定是顺磁性的。() 解:对 第10章(03380)已知E(Ag+/Ag)=,E([Ag(NH3)2]+/Ag)=,则E([Ag(CN)2]-/Ag)>。( ) 解:错 第10章(03381)按照价键理论可推知,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低时,只能形成外轨型配

第二章 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

第二章配合物的化学键 理论 内容:研究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结合力的本性。 目标:解释性质,如配位数、几何结构、磁学性质、光谱、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反应性等。 三种理论:①价键理论、②晶体场理论、③分子轨道理论 第一节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 由L.Pauling提出 一、理论要点: ①配体的孤对电子可以进入中心原

子的空轨道;中心原子总是用空轨道杂化,然后用杂化轨道接收配体提供的孤对电子。 ②中心原子用于成键的轨道是杂化轨道(用于说明构型)。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与配体的种类和数目共同决定杂化类型。 ③杂化类型决定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磁距和相对稳定性。 二、轨道杂化及对配合物构型的解释 能量相差不大的原子轨道可通过线性组合构成相同数目的杂化轨道。 对构型的解释(依据电子云最大

重叠原理:杂化轨道极大值应指向配体) 指向实例 sp3、sd3杂化四面体顶点Ni(CO)4 sp2、sd2、dp2、d3杂化三角形顶点[AgCl3]2- dsp2、d2p2 杂化正方形顶点[PtCl4]2- d2sp3杂化八面体顶点[ Fe(CN)6]4- sp杂化直线型[AgCl2]-

三、内轨型和外轨型 若要形成ML6型配合物(L为单齿配体),则需要6个空杂化轨道接收6个L提供的孤电子对,满足该条件的杂化类型有d2sp3和sp3 d2。尽管这两种杂化都导致八面体型配合物,但前者是次外层(n-1)d轨道,而后者是最外层nd轨道,因此与这两种杂化相应的配合物分别称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和配体的性质都是影响配合物内轨型和外轨型的因素。当d电子数≤3时,该层空d轨道≥2,总是生成内轨型配合物。

《要素价格理论》

第五篇要素价格理论 第十二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第十三章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第一节工资 第二节利息 第三节地租 第四节利润 第五篇要素价格理论 第十二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一、要素需求的特点 派生需求,或引至需求 联合需求 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厂商对单一可变要素的需求 1、边际产品价值 VMP L =P·MP L 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L)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 2、边际要素成本 MFC=△TC/△L L——要素数量增加一单位要素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3、最佳要素投入量 决定的原则是VMP=MFC 也就是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成本

4、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表12-1)(图12-2) 假定一个企业的可变要素投入数量与其边际产量、边际产品价值之间的关系如表12-1所示。由于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所以产品价格是一个常数,为7.5元。表中仅列举边际产量发生递减阶段的情况。与最佳产出量取决于上升阶段上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类似,要素最佳投入量发生在要素边际产量下降阶段上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边际成本之处,所以无须考虑要素边际产量递增阶段。表12-1中第四栏表示的是要素增加一个单位以后厂商所得的额外收益(VMP)。 若可变要素的价格为每单位37.5元,则边际要素成本也为37.5元,企业将根据VMP=MFC的原则增加第19个单位要素,即把对要素的投人量调整到19个单位;如若可变要素的价格为每单位30元,从最大利润出发的企业就会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因为第20个单位要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为30元。如果这时厂商仍停留在19个单位的投入量上,那么要素边际产品价值大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差额7.5元就可赚而没赚到。为了得到一切可以得到的利润,企业必然增加这一个单位的要素。如若要素的价格为22.5元,按照上述分析,企业便应将要素投入量增加到21个。总之,企业对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或对可变要素的需求量总是按照VMP=MFC的原则决定的。如果生产要素价格变动,企业就必然调整要素投入量,使调整后的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变动后的要素价格。当单位要素一系列可能的价格与表12-1中第四栏的数列相一致,那么企业相应的要素需求量就是表12-1中第一栏中的各个数字。即当要素价格为37.5元时,要素需求量为19个;当要素价格为30元时,要素需求量为20个;……。上述要素需求量与

现代价键理论基础

现代价键理论基础 分子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是保持物质基本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并且又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分子的性质除取决于分子的化学组成外,还取决于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构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即化学键(chemical bond),化学键的成键能量约为几十到几百千焦每摩;二是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即空间构型(geometry configuration)。此外,在相邻的分子间还存在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其作用能约比化学键小一、二个数量级。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分子的性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而分子的性质又是由分子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因此研究分子中的化学键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对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键按成键时电子运动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包括配位键)和金属键三种基本类型。在这三种类型化学键中,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化合物占已知化合物的90%以上,本章将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形成化学键的有关理论和对分子构型的初步认识,同时对分子间的作用力作适当介绍。 第一节现代价键理论 现代价键理论的基础 现代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简称VB法,又称为电子配对法) 量子力学对氢分子系统的处理表明,氢分子的形成是两个氢原1s轨道重叠的结果 氢分子的形成曲线示意图 只有两个氢原子的单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时,两个1s轨道才会有效重叠,形成共价键。氢原子间形成的稳定共价键,是氢分子的基态。共价键的本质是电性的,但因这种结合力是两核间的电子云密集区对两核的吸引力,成键的这对电子是围绕两个原子核运动的,出现在两核间的概率较大,而且不是正、负离子间的库仑引力,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静电作用。 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 1.两个原子接近时,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可以相互配对(两原子轨道重

西方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答案(DOC)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教学目的: 第二章到第五章,只是分析了产品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决定,没有分析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与数量的决定。具体表现是:第一,在分析产品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时,没有说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第二,在分析产品市场的生产者行为和供给曲线时,没有说明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他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可供出售的要素数量。因此,分析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决定问题,就是分析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也就是收入分配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1、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回答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为什么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或者说,为什么生产要素的价格越低,企业购买得越多? 2、家庭对生产要素的供给行为:回答家庭对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 为什么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或者说,为什么生产要素的价格越高,家庭提供得越多? 3、结合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和供给行为分析,确定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4、介绍衡量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两个工具: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行为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一)生产要素和它们各自的价格 生产要素指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物质资源包

括土地(自然资源)和资本。 1、劳动(labor):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劳动者提供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工资(wages),单位劳动的收入被称为劳动的价格——工资率(wage rate)。 2、土地(land):一切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的简称。因使用自然资源而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被称为租金(rent)。单位土地面积的收入被称为土地的价格——租金率。 3、资本(capital):指的是人造的生产工具,包括机器设备、各项建筑及存货等三种形式。资本的报酬被称为利息(interest),使用资本的价格被称为利率(interest rate)。 4、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指的是生产者结合其他三种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的经营能力。经营能力的报酬是利润(profit),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负担亏损风险的报酬。 (二)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1、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供给方是家庭,而要素收入构成家庭在产品市场上的预算约束线;要素的需求方是企业,对要素的支出构成了企业产品供给的成本。 2、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因为产品能直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则是因为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有消费者购买。因此,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被称为最终需求 ....;而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 ...求.(.derived demand),即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引发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3、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决定了他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仍然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产品市场上,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 这个原则在要素市场表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使用要素的边 ................. 际收益。 ....用公式表示为: (8-1)

现代价键理论

现代价键理论 1.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本质 海特勒和伦敦研究了两个氢原 子结合成为氢分子时所形成共价键 的本质。他们将两个氢原子相互作用 时的能量(E )当作两个氢原子核间 距(R )的函数进行计算,得到了如 图1.1所示的两条曲线。 当1s 电子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即自旋方向相同)的两个氢原子相距很远时,它们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互作用力。但当它们互相趋近时,逐渐产生了排斥作用,能量曲线E 2随核间距减小而急剧上升(图9.1),系 统能量始终高于两个氢原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故不能形成稳定的分子。这种状态称为氢分子的排斥态(exclusion state )。 如果两个氢原子的1s 电子运动状态不同(即自旋方向相反),当它们相互趋近时,两原子产生了吸引作用,整个系统的能量降低(图9.1E 1曲线)。当两个氢原子的核间距为74pm 时,系统能量达到最低,表明两个氢原子在此平衡距离R 0处成键,形成了稳定的氢分子。这种状态称为氢分子的基态(ground state )。如果两个氢原子继续接近,则原子间的排斥力将迅速增加,能量曲线E 1急剧上升,排斥作用又将氢原子推回平衡位置。因此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在平衡距离R 0附近振动。R 0即为氢分子单键的键长。氢分子在平衡距离R 0时与两个氢原子相比能量降低的数 值近似等于氢分子的键能436 kJ·mol -1。因此,两个1s 电子 之所以能配对成键形成稳定的 氢分子,其关键在于两个氢原子参与配对的1s 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由量子力学的原理可以知 道,当1s 电子自旋方向相反的 两个氢原子相互靠近时,随着核间距R 的减小,两个1s 原子轨道发生重叠,按照波的叠加 原理可以发生同相位重叠(即同号重叠),使两核间形成了一个电子概率密度增大的区域,从而削弱了两核间的正电排斥力,系统能量降低,达到稳定状态——基态。实验测知氢分子中的核间距为74pm ,而氢原子的玻尔半径为53pm ,可见氢分子中两个氢原子的1s 轨道必然发生了重叠。若1s 电子自旋方向相同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靠近时,两个1s 原子轨道发生不同相位重叠(即异号重叠),使两核间电子概率密度减少,增大了两核间的排斥力,系统能量升高,即为不稳定状态——排斥态(图1.2)。 2.现代价健理论的基本要点 核间距R/pm E 1:基态的能量曲线 E 2:排斥态的能量曲线 图1.1氢分子形成过程中能量与核间距的关系示意图 (1) (2) (1) 基态 (2) 激发态 图1.2 氢分子的两种状态的?ψ?2和原子轨道重叠示意图

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valence-bond theory,一种获得分子薛定谔方程近似解的处理方法。又称电子配对法。历史上最早发展起来的化学键理论。主要描述分子中的共价键和共价结合,其核心思想是电子配对形成定域化学键。 1产生 1927年W.H.海特勒和F.W.伦敦首次完成了氢分子中电子对键的量子力学近似处理,这是近代价键理论的基础。L.C.鲍林等加以发展,引入杂化轨道概念,综合成价键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的结构。 价键理论与化学家所熟悉的经典电子对键概念相吻合,一出现就得到迅速发展。但价键理论计算比较复杂,使得后来发展缓慢。随着计算技术日益提高,该理论还会有新发展。1927年,Heitler 和London 用量子力学处理氢气分子H2,解决了两个氢原子之间化学键的本质问题,使共价键理论从典型的Lewis理论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共价键理论。 海特勒-伦敦方法处理氢分子氢分子的哈密顿算符是: 式中rA1、rB1为核A、B与电子1之间的距离;r12为两个电子之间的距离;RAB为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图1);1/RAB表示两个原子核之间的势能(氢核和电子电荷皆为1基本电荷单位);1/rA1、1/rB1、…也是势能;墷是拉普拉斯算符。 海特勒-伦敦方法的要点在于如何恰当地选取基态H2的近似波函数Ψ(1,2)(或称尝试波函数),然后用变分公式使氢分子能量E为最低(假定Ψ是归一化的): 式中*表示复数共轭。考虑两个氢原子组成的体系,若两个氢原子A(有电子1)和B(有电子2)的基态波函数为: φA⑴=πexp(-rA1) φB⑵=πexp(-rB2) 假如两个氢原子相距很远,那么体系波函数是: Φ1(1,2)=φA⑴φB⑵ 实际上两个电子是不可区分的。同样合适的函数是: Φ2(1,2)=φB⑴φA⑵ 两个函数Φ1和Φ2都对应相同的能量。海特勒和伦敦就取两个函数的等权线性组合作为H2的变分函数: Ψ(1,2)=c1Φ1+c2Φ2 解久期方程得c1=±c2,波函数和能量是: 式中 s称原子轨道的重叠积分。算出能量公式中各项,积分得: 式中Q、J、s都是R的函数。若用ΔE±表示分子能量与两个分离原子能量之差(图2):ΔE±就是分子相对于分离原子能量为零时的能量。因为H11和H12都是负量,Ψ+态比Ψ-态能量更低,图2 中ΔE+曲线总处于ΔE-曲线的下面。图中虚线表示实验势能曲线。ΔE+曲线有极小值,表示形成了稳定的H2。在平衡核间距Re=0.87埃,计算得到离解能De=3.14电子伏(或称结合能)。与实验值Re=0.742埃,De=4.75电子伏略有差异,这反映了海特勒-伦敦法的近似程度。ΔE-在R 减小时一直升高。Ψ+称海特勒-伦敦函数,描述H2基态,Ψ-描述排斥态。 若考虑自旋,按照泡利原理,必须使分子波函数对电子交换是反对称的。则Ψ+必须乘以反对称自旋函数而给出自旋单重态: Ψ-必须与对称自旋函数相乘得到自旋三重态: Ψ+态描述了H2的共价键,其中电子自旋是配对的,故称共价键为电子对键。 电子密度分布可以帮助理解共价键的本质。从波函数Ψ±出发可以计算总电子密度为两个

第六章 要素价格理论

第六章要素价格理论 一、引言* 1、要素价格理论是收入分配理论 产品是利用各个要素的结果,土地、劳动、管理和资本等要素的所有者得到的地租、工资、利润和利息等收入是这些要素的价格,故要素价格理论又是收入分配理论。 2、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生产要素供求决定要素的均衡价格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即要用使用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厂商对要素需求。要素的供给则由要素的所有者取得要素供给的最大效用决定。 ②收入分配存在不平等和收入差别问题。 3、要素价格分析带来市场结构新的特征* ①厂商作为产品卖方和要素买方都面临完全竞争,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均常数。 ②厂商作为要素买方竞争和产品卖方垄断,要素价格是常数,产品价格是变数。 ③厂商作为要素买方垄断和产品卖方竞争,要素价格是变数,产品价格是常数。 ④厂商作为要素买方垄断和产品卖方垄断,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均是变数。 二、厂商面临的要素需求曲线 1、要素需求的特点 ①要素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即直接需求派生出来的间接需求或引致需求。 ②要素需求还是一种共生需求(共同性、联合性),即生产一种产品需要多种要素共同使用。这个特点使得参与生产的各要素所有者参与要素的收益分配,决定各要素的均衡价格,以及不同要素价格变动、技术变动产生的不同要素之间的替代性。 ③要素需求与产品供给互为函数关系。 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和要素的需求曲线 ①前提。厂商在产品和要素市场上分别处在卖方和买方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和要素价格为常数。 要素使用原则*(要素需求的原则、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要素的边际收益MRP(或称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MFC(以下要素以劳动L和工资w为例)。 ②完全竞争下的要素使用原则:VMP==w VMP(边际产品价值)或PMP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表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要素边际收益。证明如下: 对L求一阶导数等于零。 ③关于VMP 收益是要素的复合函数,产量Q是中间变量 这个形式适用于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因为厂商买方竞争,,故 VMP=PMP曲线负斜率由递减决定,技术、要素替代和产品价格等因素变动引起PMP的移动。其中P变动会引起PMP与P成同向上下移动,技术进步引起PMP上移。 ④关于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使用要素总成本买方市场完全竞争时w是常数。 ,w、MFC、AFC三线重合为一 条水平线。 ⑤VMP(或PMP)>W时,有超额力润,厂商会增加要素使用量直到VMP=W,实现利润最大化,VMP(或PMP)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引言 (2) 1.配位键,配位数 (2) 1.1 配位键 (2) 1.1.1 σ键 (2) 1.1.2 П键 (3) 1.2 配位数 (3) 2.轨道杂化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3) 2.1轨道杂化 (3) 2.2 配合物的内、外轨型 (4) 2.2.1 配为单元的形成 (4) 2.2.2 应用举例 (4) 2.3 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与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5) 3.价键理论的应用及不足 (5) 3.1 价键理论的应用 (5) 3.2 价键理论的不足 (6) 4.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摘要:价键理论是由Pauling将杂化轨道理论应用于配合物而得到的,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主要用于讨论配合物的化学键。价键理论可以解释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磁性等现象,但它对配合物的光谱等不能作出解释。[1] 关键词:配合物;配位键;价键理论。 Abstract:The valence bond theory is put forward by Pauling,and he applied the complex theory to Coorination Compounds.During the 30th and 40th of 20 century,it is always used to discuss the configurational field of Coorination compounds.It can be used to research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es,magnetism and stability but the properties of spectrum. Keywords:complex compound; Valence bond theory。 引言: 配合物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和配位场理论是研究配合物结构与性质的4个著名理论[2]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初Pauling提出的价键理论及1923-1935年Bethe 和Hvan Vlecer提出的晶体场理论。由于这两个理论简明清晰,使用方便,因此在研究配合物结构与性质时得到广泛应用。而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内容复杂,计算繁难,使用不便,特别是目前还没有简便实用的各种几何构型配合物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因此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受到了限制。[3]目前使用广泛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4]本文就价键理论的内容、应用及不足略做介绍。 1.配位键,配位数 1.1 配位键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认为,配体提供来形成键的电子是进入中心原子的原子轨道的,或者说,只有中心原子提供原子轨道来接受配体提供的电子对才能形成配位键,有σ键和П键。 1.1.1 σ键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配合物中的化学键主要是指配合物内中心离子(或原子)M与配体L之间的化学键。中心离子和配体之间通过什么样的作用力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力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配离子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而稳定性又各不相同?19世纪末,维尔纳(Werner A)曾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但没有成功。直到20世纪,在近代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建立以后,用现代的价键理论以及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才较好地阐明了配合物中化学键的本质。 1931年鲍林首先将分子结构的价键理论应用于配合物,后经他人修正补充,逐步完善成配合物的现代价键理论。 1.配合物价键理论的要点 (1) 中心离子(或原子)M与配体L形成配合物时,中心离子(或原子)以空的价轨道接受配体中配位原子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σ配键(用M←L表示)。 (2) 中心离子(或原子)所提供的空价轨道必须杂化,与配位原子的充满孤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形成配位共价键。 2.中心离子轨道杂化的类型 在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中心离子需提供一定数目的经杂化的能量相同的空的价轨道与配体形成配位键。中心离子所提供的空轨道的数目,由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所决定,故中心离子空轨道的杂化类型与配位数有关。中心离子空轨道的杂化类型除了前面讲过的sp、sp2、sp3杂化外,能量相近的(n-1)d,n d轨道也能参与杂化。 (1) 配位数为2的中心离子的杂化类型 讨论[Ag(NH3)2]+ 配离子的形成 Ag+离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Ag+离子和NH3形成[Ag(NH3)2]+配离子时,配位数为2,Ag+需提供二个空轨道。Ag+离子外层能级相近的一个5s和一个5p轨道经杂化,形成二个等价的sp杂化轨道,容纳二个NH3中二个配位N原子提供的二对孤对电子,形成二个配键(虚线内杂化轨道中的共用电子对由配位氮原子提供): [Ag(NH3)2]+ 4d sp杂化轨道5p 47Ag+(4d10) 4d5s5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