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专题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专题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专题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专题

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专题

考点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 (B)

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⑴还原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二糖除了蔗糖) 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⑵蛋白质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⑶脂肪

脂肪+苏丹III 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IV 染液→红色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A) 结果分析(C ) ⑴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

(2)配制:甲液:mL 的NaOH 溶液 + 乙液:mL CuSO 4溶液

使用:混合(甲液2mL ,乙液4-5滴)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 50-60℃水浴加热 实验步骤:

选材→制备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显色(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果分析:

还原性糖: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反之;则没有。 注意事项:

①防止颜色的干扰:取材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 ②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

③还原糖鉴定,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④留出一些样液,以便与鉴定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

50~65℃水浴加热

约2min

⑵蛋白质的鉴定

材料:双缩脲试剂:(A液)mL NaOH溶液、(B液)mL CuSO4溶液(分开使用)

实验步骤:选材与制备:黄豆浆滤液或蛋白稀释液(使用蛋清做实验材料要稀释)呈色反应:取2mL组织样液,向试管中加入1mL A液,摇匀;再加入B液4滴,并摇匀。

组织样液变成紫色。

注意事项

①双缩脲试剂AB液分开使用,先加1mL mL NaOH溶液,再加4滴mL CuSO4溶液或者先

加A液,后加B液。

②用鸡蛋清作实验材料,鸡蛋清必须稀释,以免试验后黏住试管,不易洗刷。

③留出一些样液,以便与鉴定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

⑶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实验步骤: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此法需要使用显微镜,因为要在脂肪细胞中找到脂肪油滴)

取材: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佳,实验

前需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①选取最薄的切片

制片②在切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③去浮色(1-2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因为苏丹Ⅲ溶于酒精)

④制成临时装片(吸去酒精,加1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观察:使用显微镜。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论:视野中有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说明有脂肪存在。

注意事项:花生种子切片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

鉴定成分还原糖蛋白质

鉴定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热条件下能将

Cu(OH)2中的Cu2+还原成Cu+,从而生成砖红色

的Cu2O沉淀

双缩脲(H2NOC-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

能与Cu2+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蛋白质分子

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

试剂浓度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

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

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使用方法甲液、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先加A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液

使用条件加热(水浴50~65℃)不加热,摇匀即可

实验现象浅蓝色→棕色→砖红色紫色

③脂肪的鉴定可以使用花生匀浆或花生切片来做,后者需要使用显微镜

④鉴定的材料一定要选择白色的

⑤斐林试剂只能证明是不是还原性糖,不能确定是哪一种还原性糖

考点2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

:(B)

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液泡内液体)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A)

(1)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条件:有大液泡、有颜色、成熟的植物细胞,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①一般不选择细菌细胞,它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

②不能选择动物细胞,它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步??? 骤注意问题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应让盖

玻片的一侧先触

及载玻片,然后

轻轻放平。

?

?

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

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

对照作用。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 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

?

重复几次

糖液浓度不能过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

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

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

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重复是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

糖液浓度过高细胞会严重失水死亡,看不

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发生质壁分离

的装片,不能久

置,要马上滴加

清水,使其复原。

重复几次。

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

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

象。

不能久置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注意事项:

(1)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前后自身对照。

(2)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

(3)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可以分离,而未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壁是紧贴在一起的,无法正常分离。

(4)质壁分离时,在细胞壁和细胞膜间充满了降低浓度的外界溶液,原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5)当以可吸收的物质作溶质时(如甘油、尿素、KNO3、乙二醇等),可出现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现象。

例如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1的KNO3溶液,因为K+和NO3-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

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但

原理不同)

原因:①自由扩散发生质壁分离②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 ③自由扩散吸水

【实验结果的分析】:(C)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考点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原理】(B)

温度或pH等能够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酶活性升高;

越过这一范围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

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H影响酶的活性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O2的生成量,可用点燃但无火

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生成量的多少。

【实验设计】(B)

a.材料: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

b.方法步骤

I.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

步骤项目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2mL 2mL

2 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5分钟0℃100℃60℃

3 加入新配置的α-淀粉酶溶液1mL 1mL 1mL

4 完成反应5min

5 滴入碘液2滴2滴2滴

观察结果变蓝变蓝不变蓝注:①实验室使用的α-淀粉酶最适温度为60 ℃。

②由于H2O2不稳定,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不选择H2O2作反应物。

③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是干扰条件。

④本实验中步骤2、步骤3一定不能颠倒顺序,否则会使实验失败,即先控制条件再混合。

变量分析:

II.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原理

①反应原理:H2O2过氧化氢酶 H2O+O2。

②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O2的生成量,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

的情况来检验O2生成量的多少。

步骤项目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mL 2mL 2mL

2 加入蒸馏水1mL - -

3 加入盐酸- 1mL -

4 加入NaOH溶液- - 1mL

5 滴加肝脏研磨液2滴2滴2滴

6 37℃水浴5min 5min 5min

7 检

验放入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够复燃能够复燃不能够复燃试管内气泡产生量很少少很少

(1).说明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2).产生气泡多的试管中酶活性越高。只有在适宜PH条件下酶的活性才最高

(3).若要探究该酶的最适pH,实验设计思路如下:

考点4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B)

①提取原理: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类色素都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不溶于水。

②分离原理: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反之则慢。这样,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A)

注意事项:

过程

注意事项操作目的

提取色素(1) 选新鲜绿色的叶片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

(2) 研磨时加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3) 加少量SiO2和CaCO3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

(4) 迅速、充分研磨防止乙醇挥发,充分溶解色素

(5) 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分离色素(1)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

(2) 滤液细线要直、细、匀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

(3)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4)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

4

(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

(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4)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0

【实验结果的分析】(C)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图

考点5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原理】:(B)

①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较少的能量。

②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③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设计】:(B)

⑶检测酒精的产生:

自A、B中各取2mL酵母培养液滤液注入已编号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中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的分析】(C)

①甲、乙两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浑浊,且甲中浑浊程度高且速度快→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呼吸条件下产生的多且快;

②2号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注意事项:

①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除去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所致。

②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毕,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产生CO2的是无氧呼吸产生的

③注意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和锥形瓶中溶液的种类

④本实验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不能过高,浓度太高,酵母菌失水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⑤本实验单一变量是氧气的有无,而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条件均是无关变量。因变量是酵母菌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产物

⑥啤酒酿制过程中,先通入一定量的空气让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为发酵提供更多的酵母菌,密闭为营造无氧条件,好发酵产生酒精

⑦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交警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并且可以检测饮酒的量

⑧酒精的检测可使用重铬酸钾溶液,但必须强调在酸性的条件下,重铬酸钾才能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单独的重铬酸钾溶液是不能与酒精反应的

考点6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B)

⑴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

⑵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

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哪个时期。

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A)

①实验材料

洋葱、显微镜、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0.01g/mL 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子、滴管

②实验方法步骤

a.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

b.装片的制作

步骤目的注意事项

(1)取材

选取分裂旺盛的生

物组织

切取洋葱根尖透亮部分2~3 mm

(2)解离杀死并固定细胞并

解离细胞壁,便于压

片时使细胞分散

解离时间为3~5 min。时间过短,细胞不易被分散;时间

过长,细胞容易被压碎,影响染色。以材料呈白色微透明(云

雾状),用解剖针能轻轻压碎为好

(3)漂洗洗去材料中的解离

液,防止解离过度;

先漂洗后染色,避免

酸性的解离液影响

碱性染料的染色效

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10 min

(4)染色龙胆紫溶液使染色

体或染色质着色

染色3~5 min

(5)制片使细胞分散成单层,

便于在显微镜下观

放根尖,滴清水,加盖片,轻加压。注意压片时,不能使

盖玻片移动,以免使材料模糊不清,而且要控制好力度,

必须一次压片成功,使细胞在盖玻片下分散成云雾状

(6)观察装片、并绘图观察并记录实验结

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

排列紧密,有分裂细胞

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换高倍镜,直到看清

细胞的物象为止

移动观察:慢慢移动装片,完整地观察各个时期

【实验结果分析】(C)

①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晰,染色体均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分布在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赤道板处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两消、两现。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两消、两现。

②绝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注意事项:

压片时在盖玻片上再放一载玻片防止盖玻片破裂

考点7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A ) (1)实验原理

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②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

③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II .实验流程

【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B )

【小结】

② 要以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为研究对象;(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

视等)

② 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

③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区别

考点8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实验原理】(B)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影【实验设计】(B)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α-萘乙酸(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2 作出假设

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3 预测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 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 进行预实验

先以较大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再选择适宜范围进行实验

步骤

(1)制作插条。将准备好的枝条剪成长约5~7cm的插条,插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条件应尽量相同。

(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分成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12、24h等)

(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

(5) 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①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 温度要一致;

B. 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C. 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结果分析】(C)

结果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萘乙酸浓度的增加,对

山茶花插条生根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对山茶花插条生根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萘乙酸浓度在400mg/L左右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

浓度。在最适浓度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

同生长素浓度。

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在正式实验前需要先做一个预实验。

原因: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为了使实验更准确,扦插枝条最好去除嫩芽,幼叶,防止内源激素对实验的干扰。

3、本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4、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5、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6、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情况,测量指标可以是枝条的生根数目,也可以是生根的长度。

考点9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实验原理】(B)

⑴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有害代谢

产物等因素的影响。

⑵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

的增长呈“S”型曲线。

(3)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

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计划的制订和实验方法:

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实验设计】(B)

分装:分别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1、2、3号试管中。

接种:分别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3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培养与取样计数: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d。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

于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显微观察

计数一个方格内的菌种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计

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规律。

【结果分析】(C)

(1) 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充裕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2) 在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有限的条件下,刚接种到培养基上,种群数量增长缓慢;

第二个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第三个阶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并处于稳定状态,即达

到K值;第四个阶段种群数量显着下降。

【小结】

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计数对象是方格内部,左边和上边及其交点上的酵母菌。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③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④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⑤计算1mL 菌液的数量。

本实验无对照实验,酵母菌每天的数量变化可形成前后对照。

=

考点10 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实验原理】 (B )

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⑵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小生态瓶。

⑶观察小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稳定性的分析

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养料;分解者可分解粪便,为生产者提供矿质元素;生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供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该生态系统既具有一定的结构又有一定的功能,因此能保持稳定。

【实验材料、方法步骤】 (A ) a .实验材料

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

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

玻璃板4~5㎡,粘胶足量;沙土8~10㎏,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自来水足量。 b .方法步骤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实习条件确定模拟生态系统的种类 ↓

调查该种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

从各成分中选典型的种群,确定它们的数量关系,务必使它们互相连接成为一条或数条食物链,保证能完成生态系统的功能。 ↓ 设计生态系统的方案 ↓ 按照方案制作生态系统模型——小生态瓶 ↓

在等到移植到生态系统模型中的生物都成活时, 对生态系统进行封闭 观察并记录结果 ↓

酵母细胞个数/mL 所数小方格中细胞总数x400x104x 稀释倍数

所数的小方格数

结果分析与结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C)

a.小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

设计要求相关分析

生态缸必须是密闭的防治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数量比例合理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

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

研究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

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

不宜太大,

减少对O2的消耗,防止生产量<消耗量b.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①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小结】

①由于本实验中的生态缸是密封的,所以其内部可以物质循环,不需要物质的输入,但是必须采用透明的玻璃缸,保证有太阳能的输入

②制作完成后应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姓名和日期等信息

PS:原始资料来源网络,根据江苏2017年考纲修改等级要求。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精简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1.生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使病毒,也只有依赖寄主细胞生活。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以动物为例) 植物没有系统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核膜)或(有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举例差异性统一性 原核 细胞细菌、蓝藻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拟核) 无染色体(只有环状的DNA)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1.都有细胞膜、细 胞质和核物质 2.都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草履虫、酵母菌、 植物、动物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有染色体有多种细胞器 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如念珠藻、颤藻、蓝球藻、发菜等都属于蓝藻。菌前带“杆、螺旋、球、弧”字的生物属于细菌 3.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间,物像在哪里装片就要移向哪个方向,例:物象在右上方,要移到中间,要把玻片移向右上方 4 .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 C、H、O、N、P、S、K、 Ca、Mg ②微量无素: Fe、Mn、Zn、Cu、 B、Mo ④基本元素: C、H、O、N 最基本元素(生命元素) 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为 C ,鲜重中含最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为 O 生物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6、生物体内各种化合物的检测: 待测化合物指示剂现象 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橘黄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 甲基绿绿色 RNA 吡罗红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灰绿色 二氧化碳CO2溴麝香草酚蓝 澄清石灰水蓝变到绿再变到黄色石灰水变混浊 7、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R基的不同。 (1)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Fe、S. (2)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约20种 (3)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不同导致氨基酸种类不同。 结构通式: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说明(生物)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生物 一、命题指导思想 生物(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同时从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功能价值。旨在测试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与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着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我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择优秀学生。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测试范围 测试的内容包括: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和必修3“稳态与环境”共三个必修模块。 (二)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 参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学习目标分类,本学科考试要求分为A(了解层次)、B(理解层次)和C(应用层次)三个层次。具体说明如下: A(了解层次) 1.简述和识别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 2.关心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发展状况。说出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说出有关实验的材料和方法步骤。 B(理解层次) 1.概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说明生物学的概念、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基本事实。 3.解释有关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C(应用层次) 1.准确分析用文字、图解、表格等形式表达的有关生物学的内容,并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表达有关生物学的内容。 2.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有关生物学问题。 3.具备初步探究简单实验和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以及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并能对有关实验现象、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三)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试题分析

陕西省2015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 作试题分析 2015年3月18至20日我校进行了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考试过程中区、校领导组织严密、监考教师认真负责,监考过程井然有序。考生也能认真对待,考试流程平稳顺利。本次考试中由于实验内容较简单,容易操作,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实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各实验分析如下: 实验一:《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固定装片》 该实验难度等级较低,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显微镜的使用,要求实验中取镜安放、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操作规范,并绘制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示意简图。显微镜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较为重要,但在监考中,发现部分学生操作习惯较差,对操作原理不理解。在今后应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与实验一相似,但难度要求更高。除了正确使用显微镜外,还要求学生能制作临时装片。实验难度在于如何用镊子撕取菠菜叶下表皮。部分学生将叶片误以为表皮进行观察,装片制作不规范是本实验的主要扣分点。 实验三:《建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本实验要求学生用彩色纸板模拟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过程,经全区备课组长探讨得出使用橡皮泥时间更短效果更佳。试验中要求学生模拟减数分裂的特殊三个时期染色体模型。在监考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减数分裂理解不清,不能将同源染色体用两种不同颜色和大小的橡皮泥区分开,不知道几个阶段的关联。故而失分较多。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中的重难点,所以要求学生在今后一定能识别掌握。 实验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本实验考察还原糖的鉴定。要求学生了解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实验难度较低,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配置菲林试剂和水浴加热过程。考试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结果不理想甚至将试剂瓶污染,严重影响实验最终得分。 实验五:《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考查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知道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要求操作规范、步骤清晰合理。实验得分的衡量依据是实验结果气泡多少和快慢准确无误。但同样,部分考生胶头滴管使用不规范,致使结果误差较大,扣分严重。 实验六:《性状分离比的模型》 本实验要求考生用乒乓球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理解操作流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P5)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 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RNA病毒有: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P8)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 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 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 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及发菜)、细菌(如硝化细 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磨菇等食用 菌)等。 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硝化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P9)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 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这一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 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 标)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标)2 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 https://www.sodocs.net/doc/dc13420024.html,/bbs/upload/attachment.php?aid=4262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三.方法步骤: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如右流程图) 注意事项: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3. 4.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概括 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三.方法步骤: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 4、5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4.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5.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cm,直径1~1.5cm为宜。 6.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训练样题(3月)生物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 训练样题(生物) 2018.03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肝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 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只来自于氨基 D.自由水可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及物质的运输 2.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只含有C、H、O、N、P五种元素 C.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D.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错误的是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红色 C.斐林试剂—还原性糖—砖红色 D.碘液—淀粉—蓝色 4.右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中的部分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是细胞中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B.结构②与结构④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C.结构③分泌蛋白质时,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此细胞可能为原核细胞,因为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5.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 B.O2和CO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癌变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含量增加 D.精、卵细胞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6.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常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材料 B.“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要求做到随机取样和样本数量足够大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色素提取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H2O2 和H2O2酶作实验材料 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 B.在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一个可逆反应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核细胞没有 A. 细胞膜B .核膜C .细胞D .核糖体 3. 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 A. 细胞核中 B.细胞质基质中C .线粒体中D .叶绿体中 4. 科学家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兀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 .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C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D .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 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 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过程与蛋白质功能无直接 关系的是 A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 B .水分的运输 C .抗体消灭抗原 D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7. 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实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 复制,这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A. 分裂间期 B .分裂前期C .分裂后期D .分裂末

& 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 A-P?P?P B . A-P-P-P C . A-P-P ?P 9?根据药理分析,一种茅草的根内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判断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饮用时,应该选择下列哪种试剂来鉴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A. 碘液B .斐林试剂 C .苏丹III试剂D .双缩脲试剂 10. 能够促使淀粉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B ?蛋白质 C ?脂肪酶 D ?麦芽糖酶 11. 下面对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B. 细胞分化能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C.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 D. —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不可能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有时会有一些变化 12. 下图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甲T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T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T乙T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T甲T乙的全过程 .③ C .①②④D.①②③ 13.施莱登和施旺认为: “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是 A.新细胞是从老细胞核长出的 B .新细胞是在细胞质中结晶产生的 C.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老细胞通过分化产生新细胞 14. 把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能延长保鲜的原因是 A.细胞呼吸减弱 B .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分解 15.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能进行光反应 C. 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D. 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16. 右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 并根据其吸收CO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 D. 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高中生物实验专项练习题

实验练习 一、选择题 1、将鉴定下列化合物的 试剂及其颜色反应用直 线连接起来。 2.使用丹III染色,能 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 这是因为该染色剂 A、易于进入细胞 B、 亲水而疏脂C、颜色特 别鲜艳D、亲脂而疏水 3.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A、分别加入样液中 B、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同时加入样液中4.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波片中央滴少许染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里制成临时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被碘染色的淀粉粒。结果应该是 A、马铃薯切片中有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B、花生切片中显示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C、两种材料的切片中均术见蓝黑色颗粒 D、难以分辨出两种切片碘染色后的差别 5.现有下列生物材料: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 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6.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7.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消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丹III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兰溶液、丹III溶液 D、碘液、斐林试剂 8.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物镜 D、装片 9.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气孔保卫细胞 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 C、幼嫩茎皮层细胞 D、根毛细胞10.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1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 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 B、叶表皮细胞 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 D、叶脉细胞 12、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遮光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则:(1)若物象不清楚,应调节(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

人教版教学教案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

高二生物学业水测试平必修1复习提纲 第1章走近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子、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5.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程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 (1)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亮度变暗; (2)装片移动规律:看到物像在什么方向,就向什么方向移; (3)提高亮度的措施:调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6.(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原核细胞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特点: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 7.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含叶绿体)8.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病毒(如噬菌体)与细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无细胞结构 酵母菌与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酵母菌有核膜(或有成形的细胞核) 9.(A)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说奠基人】:施莱登和施旺 主要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大量元素: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B、Zn、Cu、Mo(生物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需要量很少) 最基本的元素:C(也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CHON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复习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复习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结构: (1)光学部分 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2)机械部分 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粗、细准焦螺旋。 2、目镜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眼正物)。 3、呈像原理:倒立放大的虚像。(物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程度) 4、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5、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装镜头)→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注意镜头和载物台的距离。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低倍镜观察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高倍镜观察(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6: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7.装片的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8.污点判断: (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 (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 (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9、放大倍数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用细胞数除放大倍数就是放大后看到的细胞数量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用细胞数除放大倍数的平方就是放大后看到的细胞数量 实验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2.所用试剂及其作用: 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结果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江苏省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鱼类在水中遨游、鸟类在空中飞翔,虽形态各异、习性不同,但体内的基本组成相似。它们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 ) A. 水 B. 糖类 C. 脂肪 D. 蛋白质 2. 在血红蛋白的结构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 ) A. 磷酸键 B. 二酯键 C. 肽键 D. 离子键 3.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 脂质(磷脂)和多糖 B. 蛋白质和多糖 C. 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D. 核酸和蛋白质 4. 下列细胞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 A. 中心体 B. 核糖体 C. 染色体 D. 内质网 5.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细胞,发现有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由此可判断该细胞可能取自( ) A. 果蝇 B. 水稻 C. 家兔 D. 大肠杆菌 6. 人体细胞中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执行着各种特定的功能。抗体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 A. 进行物质运输 B. 发挥免疫作用 C. 催化生化反应 D. 构成细胞成分 7. 蓝藻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相比,蓝藻细胞没有( ) A. 细胞膜 B. 细胞器 C. 细胞质 D. 核膜 8.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 A.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 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 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形态 9. 右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 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 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 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樱桃番茄。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株出现萎蔫现象,经分析是由于培养液的浓度过高,导致植物( ) A. 根部受到细菌感染 B. 根细胞呼吸停止 C. 根细胞吸水困难,甚至失水 D. 根细胞膜上的载体受到破坏 11. 将哺乳动物的新鲜红细胞放入下列溶液中,会使红细胞涨破的溶液是( ) A. 0.9%生理盐水 B. 5%盐水 C. 10%盐水 D. 自来水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伊川三高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7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核细胞没有 A.细胞膜 B.核膜 C.细胞 D.核糖体 3.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 A.细胞核中B.细胞质基质中 C.线粒体中 D.叶绿体中 4.科学家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C.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D.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蛋白质的结构多种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过程与蛋白质功能无直 ..接.关系的是 A.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 B.水分的运输 C.抗体消灭抗原 D.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7.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实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 复制,这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后期 D.分裂末期 8.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9.根据药理分析,一种茅草的根内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判断该产品是否适用于 糖尿病患者饮用时,应该选择下列哪种试剂来鉴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A.碘液 B.斐林试剂 C.苏丹III试剂 D.双缩脲试剂 10.能够促使淀粉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质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主要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2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含量 3、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4、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无机盐的作用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 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哺乳动物血钙 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d、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5、糖类的种类、作用和分类的依据 a、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c、种类:(分类依据:能否水解和水解后产生的单糖数)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d、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 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 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 阳能。 e、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元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6、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分类: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江苏省2020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江苏省2020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 点归纳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P5)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RNA病毒有: 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烟草花叶病毒等。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P8)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及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磨菇等食用菌)等。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硝化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P9)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实验复习讲义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糖的鉴定: 1、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 2、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 (2)仪器: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3)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隔水加热 3、实验结果分析: (1)淀粉: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则出现蓝色,反之,则没有。 (2)还原性糖: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则出现砖红色沉淀,反之,则没有。 脂肪的鉴定: 1、实验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2、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花生种子,花生匀浆 (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小量筒、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3)试剂:苏丹III染液、苏丹IV染液 3、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脂肪,则观察到橘黄色(红色),反之,则没有。蛋白质鉴定: 1、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2、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豆浆、鲜肝提取液 (2)仪器:试管、试管架、小量筒、滴管 (3)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注意:不需要隔水加热) 3、实验结果分析: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则出现紫色,反之,则没有。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练习 1.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答:

(1)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可以选用_________或_____两种不同类别的酶。 (2)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3)该实验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注: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表述): 2.探究酸碱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用具:烧杯、注射器8支、带有橡皮塞抽去空气的试管4支、干酵母粉、蔗糖、配制好的pH分别为5、6、7、8的缓冲液 实验步骤:①用开水配制10%蔗糖溶液100mL,冷却到室温(26℃)后,加入4克干酵母粉,10min后……依次完成步骤②③④⑤,观察并记录。 实验记录:产生2mL气体体积量(以针筒推柄上升的mL数为产气量,见下图)

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 pH p H=5 p H=6 p H=7 p H=8 时间 (s)876 7. 5 (1)完成实验步骤: 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 (3)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等到蔗糖溶液冷却后再加入干酵母粉?

②为什么要用注射器吸取溶液注入试管内? 3.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 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提出了两点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完整: (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_________,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_________。 4.苍耳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诱导短日植物开花,用3株苍耳(每株均有两个分枝A和B),A枝持续光照,B枝给于短日照并改变叶的数目,下面图表为实验处理及其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