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普通心理学习知识重点全套汇编

普通心理学习知识重点全套汇编

普通心理学习知识重点全套汇编
普通心理学习知识重点全套汇编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

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理现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

1)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2)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3)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4)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5)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第二节心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和脑功能学说

1.脑的四次革命:1)左脑革命2)计算机(电脑)革命3)右脑革命,右脑开发4)全脑革命,全脑开发,全脑教育

第三节心理和内分泌系统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意识

1.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2.对催眠的解释存在的两种观点:

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第二节注意概述

3.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4.注意和意识的关系:注意和意识是紧密联系的,人的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

心。因此,对于注意指向的内容,人的意识比较清晰,然而注意又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的指向性决定了什么成为意识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注意比意识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但在人们将注意集中于特定事物或活动时,通常也包含无意识的过程。人们可以有意识的选择所要注意的活动或对象,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选择并不是有意识的,而是由刺激和事件本身引起的,是一个无意识过程。

5.边缘叶的海马和尾状核是有机体实现选择性注意的重要器官,即像“过滤器”那样,抑制无关的

习惯化的刺激的信号进入大脑,而对新的有意义的刺激做出反应,而这些组织的失调,将引起整个行为选择的破坏。

6.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7.注意的理论:1)过滤器理论2)资源限制理论3)特征整合理论

8.特征整合理论:在空间知觉中,是由注意将客体的特征捆绑在一起的。特征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将

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知觉对特征进行自觉地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各个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第三节注意的种类和规律

1.无需注意:无需注意,(消极注意,情绪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

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的产生和保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是人们自然而然的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积极注意,意识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的注意。

第四节注意的特征

1.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的三个方面:1)注意对象的特点2)主体的精神状态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第四章感觉

第一节感觉概述

1.感觉的神经过程: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

个神经结构。它由感受器,传递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与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简称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觉察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差别阈限越少,即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1834)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他让被试用手先后提起两个重量不大的物体并判断哪个重些。用这种方法确定了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结果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增量与原刺激的比值。比方说如果手上原有的重量是100克那么至少必须增加2克人们才能感觉到两个重量即100克与102克的差别如果原有的重量是200克那么增加的重量必须达到4克如果原重量为300克那么增加的重量应该是6克。可见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Weber’s law)。对不同感觉来说K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1]

第二节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规律:

1)视觉的适应可以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环境刺激由强向弱过渡时,由于弱光的持续刺激,使分析器对弱光的感受器不断提高。明适应:环境刺激由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使视分析器对强光刺激的感受性迅速降低的缘故。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特殊表现: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第三节感觉的类别

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纳米到760纳米的光波,叫做可见光。超出可见光谱两端的电磁波,

人眼是感觉不到的。

2.色觉理论:1)三色理论(杨-赫姆霍尔兹)2)拮抗色理论(赫林)3)阶段学说

3.行波学说:行波学说认为,声波振动传到卵圆窗后,使前庭阶外淋巴液和蜗管淋巴液发生振动;

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然后再以所谓行波的方式,沿着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传播;基底膜上的振动,自蜗底产生后,在行进过程中振动幅度逐渐增大,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在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不在往前传播。声波频率不同,行波传播距离和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也不同: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耳蜗底部。反之,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距离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耳蜗顶部,所以,当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影响高频声波的听力;当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影响低频声波的听力。

第五章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

1.知觉包含互相联系的三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

么;分辨是指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确认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信息,确定当前事物是什么,给它命名,并且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2.在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着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是确认系统,负责处理物体是什么的信息,

由枕叶到颞叶的通路组成;另一个是位置系统,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由枕叶到顶叶的通路组成。

3.认知心理学关于模式识别的理论主要有:1)模型匹配说2)原型匹配说3)特征分析说

第二节知觉的种类

1.似动现象

1)似动: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2)似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3)形状和方向错觉:

缪勒-莱伊尔错觉

潘佐错觉

垂直-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

多尔波也夫错觉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4)神经抑制理论:产生错觉是由于物体各部分反光度不同,使视网膜上视觉细胞,彼此受到抑制所导致的。有些部分亮度较大,光波全部反射出来,视网膜接受刺激时,就会形成白色感觉,否则就会形成灰色感觉,在这种情形下,视网膜接受物体整体反射光波刺激时。如果亮度大的部分所占面积较大,在感觉上将占优势,就使亮度小的部分受到抑制,导致对物体整体的感觉失真,从而形成错觉。

第三节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在知觉时,尽管同时接受了很多刺激,但是,刺激分为两类:一类作为知觉对象,

其余的都作为知觉的背景。

2.在知觉中,对象与背景互相转化,互相依赖。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互

相转化)

知觉对象的确定,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的,强度大的刺激容易被作为知觉对象,强度小的刺激容易被作为知觉背景。

3.选择性所依赖的条件: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知觉者的主观状态。

第四节观察

第六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保持个体经验的重要形式。

2.记忆的作用:记忆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中间环节,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个体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逐渐复杂化是靠记忆实现的。离开记忆就不可能形成和积累经验,也不可能有心理的发展。任何活动即使是最简单的条件反射活动都必须以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它先前出现过的映像为前提。一旦丧失记忆,人将无法正常生活。

3.记忆的种类: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按记忆的时间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按记忆的意识性分类: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第二节记忆过程及规律

1.德国的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遗忘的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是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最容易被记住,其次是末尾部分,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则容易被遗忘。材料开头部分回忆率较高,被称为首因效应;材料末尾部分回忆率也较高,被称为近因效应;而材料中间部分回忆率最低,是因为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的缘故。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而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这种材料顺序对回忆效果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2.回忆:1)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任务,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有意回忆(随意回忆)指有回忆的目的任务,是自觉进行的回忆。【追忆:根据有关线索,使用一定的策略,通过不断推论和探索,在意志努力下完成的有意在现。是一种特殊的回忆形式,兼有有意回忆和间接回忆的特点。追忆需要思维活动的参与,有时需要巨大的意志努力】

无意回忆(不随意回忆)没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是自然而然的产生的回忆。

2)根据回忆是否需要中介,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第三节提高记忆力的有效策略

第七章表象和想象

第一节表象

1.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凭借表象进行的思维操作2)表象与词是思维成果的两种存在方式3)表象是语言的思维操作的支柱

第二节想象概述

1.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第三节想象的种类

第四节思考与练习:结合实际谈谈创造性思维在科学发明中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科学家的新发明都是创造想象的产物。这些事物的形象也许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或者是创造者没有见过的,没有尝试过的。科学发明中必不可少的创造性思维也与创造性想象密切联系。创造想象所创造出来的形象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特点。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提出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要求,转化为创造性活动的动机,是创造性想象的动力。科学发明中丰富的表象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积累有利于创造性想象。科研中积极地思维活动,就是在创造想象过程中,吧以表象为基础的形象思维与以概念,判断,推理为手段的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创造性思维为科学发明带来灵感。

第八章思维和创造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1)区别:a本质特征不同:语言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社会现象,具有物质性。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标识与被标

识的关系;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揭露过程,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基本单位不同: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语言的语法结构具有民族性,全人类的思维规律具有相同性。2)联系:a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这是由语言本身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决定的。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b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赋予语言以内容和意义。

3.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活动的结果: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4)根据思维的进程: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第二节概念

1.概念的分类:1)根据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2)根据概念反映事

物属性的数量及他们的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3)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2.概念的形成

1)变式: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质要素变更,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

第三节问题的解决

1.问题的类型:1)根据问题的明确度,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模糊的问题。2)根据在问题解

决时,问题解决是否有对手,分为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3)根据在问题解决时,解题者具有的相关知识的多少,分为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第四节创造思维

1.创造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然开朗期,验证期。

2.创造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影响个体创造性发挥的因素。

创造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创造思维具有新颖性,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的产物,有着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和灵感状态的特征。过程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然开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影响因素有酝酿和创造性,社会因素与创造性

第九章情感和意志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概述

1.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情绪情感的关系:1)区别:a情绪和生物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b情绪具有情

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c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出现早,情感出现晚2)联系:a情感在情绪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b情绪表现依赖于情感

3.情绪情感的脑机制:下丘脑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刺激下丘脑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产生明显的情

绪性行为,有两种不同的情绪行为模式:一是发怒或斗争,二是恐惧或逃避。

4.情绪情感的基本功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类别

5.基本的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

6.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第三节情绪理论与情绪调节

1.情绪调节最终可以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称为“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包括四个方面,

分别是对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的能力。用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与智力发展的能力。个体情绪智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这四个方面

第四节意志

意志与认识和情绪的关系:1)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首先,意志行动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意志行动过程中所制定的目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2)人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阻力。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并不是积极情绪就一定会是行动的动力,消极情绪就一定会是行动的阻力。反过来,情绪情感又需要人的意志的控制和调节。3)人的认识,意志和情感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意志过程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受人的情绪情感所制约,但人的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调节和控制。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第十章需要和动机

第一节需要

1.需要的特点:1)对象性与依赖性2)紧张性与驱动性3)起伏性与渐进性4)社会性与历史

2.需要的种类:1)以需要的起源为标准: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以需要的指向对象为标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以需要的目的和满足后所带来的结果为标准:正当需要和畸形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7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动机

1.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2.动机的种类:1)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又分为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精神性动机分为归属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认知动机和学习动机。

2)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根据动机影响的范围和持续时间的长短: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

4)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5)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3.动机的归因理论:

海德将归因的控制点分为内部的归因(如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和外部的归因(如工作难度,运气,外部奖励和惩罚等)。为此,海德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两种。内控型的人倾向于把成功,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内部因素,而外控型的人倾向于把成功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

韦纳还将个体的归因分为稳定的与不稳定的两种。同为内部的,能力属于稳定的归因,而努力则属于不稳定的归因,高成就动机者倾向于把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于自己的努力与不努力。低成就动机者则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工作难度和运气。所以,归因不一定是真正的原因,只是主观上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它决定着人们对工作的期望。

第十一章能力

第一节能力的概念

第二节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按照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把能力分

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液体能力是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决定于人的先天禀赋的能力。如类比,演绎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液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相关,一般来说,人在20岁之后,液体能力发展到顶峰,3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决定于人的后天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能力。如获得言语,数学知识的能力。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后,发展的速度趋于平缓。

2.智力三元论:情景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第三节能力的测量

3.能力测量对促进教育起着积极作用:1)智力测验作为一种方法,在诊断大脑机能障碍和精神疾病

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能力测验在选拔人才。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职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可以通过能力测量预测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适应性3)能力测量有利于教师辨别学生的能力特点,正确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并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特殊才能,因材施教,早出人才,出好人才。

能力测量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表现为智力概念,能力结构的理论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其次,目前能力测验还含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很难准确反映一个人的真正的能力水平。

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第五节思考与练习:结合本章知识,分析自身能力特点及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措施。第十二章人格

第一节人格概述

1.人格的基本特点:1)人格的稳定性2)人格的独特性3)人格的整体性4)人格的社会制约性5)人格的功能性

第二节人格理论

第三节人格差异

1.性格结构的特点:1)完整性2)复杂性3)可塑性

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起源;可塑性;社会评价意义

2)联系:1》各种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相同的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2》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速度。3》形成的性格可以掩盖或改造某些气质特点,使气质特点成为难以辨认的品质。

第四节人格成因

1.人格形成受制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家庭环境因素3)早起童年经验4)学校教育的影响5)社会文化的作用6)自我调控系统

第五节人格测试

第十三章心理发展与学习

第一节心理发展

第二节学习心理

1.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

第十四章人际心理

第一节人际认知

1.中心性品质:那些与刺激物的其他若干特征联系密切,对印象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质,成为

中心品质。在印象形成中,人们只要抓住与其他品质关系密切的中心品质,便可大致推知这个人的其他品质。

2.对他人印象形成中的偏差:1)晕轮效应2)刻板效应3)宽大效应4)负性效应

第二节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建立的原则:交互原则;功利性原则

第三节人际吸引

第四节人际影响

1.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遵从”。第十五章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标准

1.没有心理异常

2.智力发育正常

3.人格健全

4.精力充沛

5.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

6.人际关系和谐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

人格特征: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A型性格特征的人是指那些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求效率,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的人,在面对压力时,人格中的不利因素就会显现出来,而且A型性格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A型性格者患心脏病的人数是B型性格者的2~3倍。B型性格的人的特征是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求不高,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在面对压力时,这种人格特征的人一般比较从容,镇静。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挫折

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人的负性情绪不是由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对诱发性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人们的不良情绪往往由他们对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解释与评价有关。

第四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总体特点:用普通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小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代入法,没有太大错误都选)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乳儿0-1岁,婴儿1-3岁,幼儿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老年65-死亡。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没有互补性)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成熟(生理) (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和人交往中;教育) (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我中心的语言(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集体自言自语)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整理_

习题 普通心理学(上)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和如何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 3、行为 4、观察法 5、实验室实验法 6、自然实验法 7、个案法 8、心理测验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 10、精神分析 11、人本主义心理学 12、脑成像技术 1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简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5、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6、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能不能把对内隐的心理与外显的行为的研究割裂开来?为什么? 2、心理学的研究有那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3、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4、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 5、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6、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名词解释 1、神经元 2、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 4、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5、神经回路 6、皮层的言语区

7、突触传递 8、反射 9、条件反射 10、大脑半球的单侧化 11、脑功能的模块论 12、均势原理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神经细胞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3、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4、脑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5、大脑皮层可分为哪几个叶? 三、论述题 1、神经是怎样进化的?神经系统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它与心理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试述大脑皮层几的主要的语言区及其功能。 3、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4、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7、什么是机能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关系如何? 8、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第三章感觉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感觉的编码 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差) 5、特征觉察器 6、视觉感受野 7、适宜刺激 8、三色说 9、对立过程理论 10、视敏度 11、感觉的适应 12、闪光融合 13、视觉掩蔽 14、声音的掩蔽 15、联觉 16、频率理论 17、共鸣理论 18、行波理论 19、神经排射理论 20、韦伯定律 21、对数定律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兴趣等 能力、气质和性格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 答案:A;D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真题: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答案:AB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 科学心理学的建 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 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 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主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模 式研究心理。条件反射,强化等是其代表性概念。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

1. 心理现象划分: A 划分B:1个体心理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2. 心理学派别: A <德国>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内省法”,构造主义; B <美国>詹姆斯→“意识流”,机能主义; C <美国>华生、斯金纳→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定关系,行为主义; D <德国>韦特海默、柯勒、考卡夫→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 E <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 3.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观点: A 心理地形学观点对心理结构的看法: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大层次。 B 结构观点 (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奉行快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C 心理动力观点认为心理驱动力是种心理能量,它出自先天的本能生之本能-性本能、死之本能 D 发展观点 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E 适应观点:是指人对环境的各种自我防御机制,用于对抗焦虑。 4.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 由安静状态转为较为活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神经冲动。 5. 感觉对应的脑部位: ?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 ? 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 ?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接受皮肤、内脏等器官的感觉刺激,产生温度、疼痛等不 同的感觉。 ? 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 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语言区:大脑皮质 联合区 6. 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应。 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即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特点:①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形成; ②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下即可完成,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③反射弧永久固定 7. 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大题) ①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②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③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8. 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小题) 大脑皮层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刺激物引起的皮层活跃状态 ?????? ???????????????—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程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

叶奕乾版《普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 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不产生温度觉。 5.10、嗅觉:是有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5.11、味觉:是指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味道感觉。 5.12、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3、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4、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5.1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16、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 6.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6.2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6.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6.4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6.5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6.6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6.7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眼睛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第六章感觉 1、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心理学家通常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规定为绝对阈限。 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6、韦伯常数: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7、费希纳定律:S=KlogR+C,这里,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均是常数。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 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暗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晚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分辨出黑暗中的物体了 10、光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由漆黑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时,开始就感到炫目耀眼,什么都看不到,后来就能清楚看清了 11、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2、感觉的基本规律,举例说明:①感受性和感觉阈限②感觉的一般特征⑴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⑵感觉对比:从同一张灰纸上剪下的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别放在不同背景纸上,由于背景的灰度不同,感觉对比的效果也不同。⑶感觉的相互作用:听觉影响痛觉温度觉影响味觉⑷联觉:红橙黄暖色调;蓝青绿冷色调⑸感受性的发展和补偿:③感觉后效④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13、除视觉和听觉外,还有哪些感觉?各有什么特点:(1)皮肤感觉①触压觉——触觉与压觉②温度觉——冷觉与热觉(2)痛觉(3)嗅觉和味觉(4)内部感觉(机体觉)(5)运动感觉(动觉)(5)平衡感觉(静觉);(6)内脏感觉—饥、渴、痛、温等机体状态的感觉 第七章知觉 1、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对物体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3、空间知觉: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4、双眼视差:人两只眼睛相距约65mm当看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角度看这一个物体实现便有差别,观察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差异就是双眼视差 5、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6、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 7、自主运动:比如在暗示中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后,光点会古怪的动起来,这种运动就叫做自主运动 8、诱导运动:由于周围其他物体云顿,使本来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动的一种错觉 9、运动后效: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朝相反方向的运动后效 10、错觉:由大脑对环境讯息所作的推测,称为知觉性假设,错误的知觉性假设就是我们通称的错觉 11、为什么说知觉是对人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①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认知过程第一步,是高级认知的基础②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③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从感觉到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 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从内到外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 II.气质 III.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 第二章生理部分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 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6、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8、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9、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英,她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10、动力定型:指本来有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映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11、扩散: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分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使得周围部分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 12、集中: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 13、互相诱惑: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