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

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约占跗骨骨折的60%,多为高处跌落足跟着地所致。跌落的高度、地面性质及体重均为损伤之要素;另有从下方反冲击力作用于足跟所致。因跟骨骨折多为坠落伤,并且约5%跟骨骨折合并有胸、腰椎骨折,故对每一跟骨骨折病人都应想到这一点,注意查体并照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以免漏诊。

【病情评估】

1. 体格检查:接诊医师及时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足部跟骨畸形情况,局部皮瓣血运情况,距下关节活动情况,多为高处坠落伤,同时注意有否存在其他部位的骨折,胸腹部损伤,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协助诊疗。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肩部创伤系列X 线片(足前后位,侧位,轴位,斜位,broden位X线片)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CT检查:进一步明确距下关节面是否受累及骨折移位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3.化验及辅助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传染病三项、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查心电图及胸透。

【诊断】

1.判断是否有骨折

(1)病史:包括外伤性质(多为高处坠落伤)、时间、机制、部位、是否合并开放性伤口及有无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2)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斑、张力性水泡、跟骨畸形、压痛、反常活动、距下关节关节功能受限。

(3)是否有神经血管损伤则有相应’表现。

(4)X线发现骨折移位情况,侧位判断跟骨高度丢失(Bohler's 角丢失)和后关节面的旋转;轴位判断内外翻和足跟宽度;前后位、斜位判断前途、跟骰关节面是否受累;Broden位判断后关节面移位情况。

2.判断骨折的类型

常用Sanders跟骨骨折分型:根据CT30°半冠状位扫描,最大程度显示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将跟骨平均分为3柱,跟骨后关节面由平行于跟骨纵轴的A.B两线分为3 个等大的区域,产生3种潜在的骨折块,外侧、中央、内侧;

I型:所有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II型:后关节面2片段骨折,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分为A.B.C3个亚型

III型:后关节面3片段骨折,按照2个骨折线的位置分为AB.AC 或BC3个亚型

IV型:后关节面4片段骨折,为严重的粉碎性关节内骨折,常不止4个骨块。

3.鉴别诊断:是否合并腓肠神经损伤,周围皮瓣坏死,是否为病理骨折,是否合并头颅胸腹部损伤。

【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对存在以下情况者可选择保守治疗。

不能负重的老年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局部皮肤和软组织的条件差、有下肢周围缺血性疾病者;距下关节外骨折:前突骨折、载距突骨折,内侧和外骨突,或体部的关节外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者(SandersI型),可给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6周,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结节撕脱性骨折,可予螺钉内固定,以恢复跟腱力量。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后局部软组织会出现肿胀,水泡等其他情况,应等伤后1-2周,消肿后手术,早期可给予外固定架、石膏临时固定。对于合并以下情况之一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1)跟骨的长度 (轴长和水平长):缩短明显;

(2)跟骨的宽度:增加1cm;

(3)跟骨的高度降低,跟距高、骰骨至底线高、舟骨至底线高和跟骨高。降低≥2cm;

(4)跟骨的Bohler's角:缩小≥15°、消失或反角;

(5)跟骨的Gissan's 角:缩小≥90°或增大≥130°;

(6)跟骨距下关节的不平整:骨折块移位≥2mm(Crosby LA,1996);

(7)跟骰关节的不平整:骨折块移位或间隙≥2mm;

(8)伴有的跟骨周围的脱位:跟骨骨折伴有跟骰关节、距下关节或后关节面的脱位或半脱位;

(9))跟骨外膨明显影响外踝下腓骨长短肌腱的活动通道;

(10)跟骨轴线有明显的内外翻:大部分发生的是内翻。成角≥15°;

(11)跟骨粗隆有明显的外翻;

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方式取决于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骨折局部情况。

(1)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SandersII、III型骨折,直视下复位关节面,结合牵引可纠正短缩和内外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常选择外侧L型切口,保护腓肠神经,术中克氏针协助撬拨复位,复位后跟骨大块缺损可予植骨。

(2)关节融合术:SandersIV型骨折,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切开难以解剖复位关节面,关节融合可恢复跟骨外形,缩短治疗时间。

【并发症】

神经损伤(腓肠神经横支、胫神经);感染(深部感染、跟骨骨髓炎);足部疼痛、肿胀;

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延迟愈合、切口裂开、皮肤缺损);骨折愈合不良(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腓骨肌腱炎和狭窄;外踝下撞击;踝关节疼痛、足跟疼痛和骨疣形成;

【出院标准】

跟骨外形恢复,内固定牢靠,疼痛症状改善,无皮瓣坏死、刀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可出院。

【康复计划】

术后3-5天去除短腿石膏夹板,如皮瓣愈合良好,即可开始早期主动活动范围锻炼,术后2周,开始踝和距下关节主主动活动锻炼,10-12周开始部分禁止负重锻炼,逐步负重锻炼。一般在4个月内愈合。超过4~9个月骨折不愈合为骨折延迟愈合。超过9个月骨折线仍清晰认为属于骨不连,建议到医院继续治疗。跟腱骨折愈合情况,1

年后可取出接骨钢板或螺钉。

跟骨骨折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跟骨骨折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跟骨骨折较其他跗骨骨折更为多见。跟骨主要为骨松质,遭受暴力损伤后常引起粉碎性塌陷骨折,造成治疗困难。跟骨解剖形态有其特殊性,正常跟距角(Bolher角,结节间角)这25°~40°,跟骨前后关节面形成Gissane交叉角为135°±10°,这对评估骨折的严重度和评价复位效果有重要参考意义。 【临床表现】青壮年受伤较多,为坠落着地或同时伴跟骨内外翻所致,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不能负重。 【诊断】 1.症状与体征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受到纵向暴力是发生跟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扭转暴力是导致跟骨关节外骨折的原因,尤其是跟骨前突、载距突和内侧突的骨折,而跟骨结节骨折大多由于肌肉牵拉外力所致,直接暴力可以导致跟骨任何部位的骨折。 跟骨骨折可分为不涉及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外骨折及涉及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跟骨关节外骨折包括跟骨前突、内侧突、跟骨体、跟骨结节(鸟嘴样或撕脱)的骨折。 跟骨骨折后足跟部有肿胀压痛或叩痛,踝关节或距下关节活动受限,足跟不能着地,足跟增宽,足跟内外翻畸形,足弓塌陷等。应注意有无脊柱骨折。 1、影像学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及CT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1)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跟距角和Gissane角,明确关节面塌

陷以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 (2)特殊的斜位片能更清楚地显示距骨下关节。 (3)跟骨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载距突解剖形态和跟骨宽度。 (4)CT加三维重建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治疗原则】 1、不累及距骨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治疗较为简单,手法复位,小腿管形石膏固定4~6周即可,但应注意跟骨包括足弓的塑形。对鸟嘴状撕脱骨片分离者,若手法复位失败,应切开复位内固定。 2、累及距骨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治疗较为复杂,意见尚不完全统一。有人主张对严重跟骨骨折,尤其粉碎性骨折早期可不作任何处理,仅用棉垫绷带包扎,防止水肿发生。肿退后石膏固定。 手术治疗适应症:明显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明显压缩和增宽的跟骨关节外骨折。 目的:恢复关节面,恢复跟距角和Gissane角,恢复跟骨宽度,恢复正常解剖关系,采用异形接骨板内固定,空隙内应植骨,术中注意软组织的保护,术后引流。 【跟骨骨折的后遗症】 1.距下关节痛:可行跟距关节固定术或三关节融合术。 2.腓骨长肌腱鞘炎:可行局部封闭,症状严重可切除骨刺。 3.跟骰关节炎:局部封闭,严重行三关节固定术。 4.神经卡压:应手术松解。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

跟骨骨折诊疗常规 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约占跗骨骨折的60%,多为高处跌落足跟着地所致。跌落的高度、地面性质及体重均为损伤之要素;另有从下方反冲击力作用于足跟所致。因跟骨骨折多为坠落伤,并且约5%跟骨骨折合并有胸、腰椎骨折,故对每一跟骨骨折病人都应想到这一点,注意查体并照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以免漏诊。 【病情评估】 1. 体格检查:接诊医师及时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足部跟骨畸形情况,局部皮瓣血运情况,距下关节活动情况,多为高处坠落伤,同时注意有否存在其他部位的骨折,胸腹部损伤,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协助诊疗。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肩部创伤系列X 线片(足前后位,侧位,轴位,斜位,broden位X线片)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CT检查:进一步明确距下关节面是否受累及骨折移位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3.化验及辅助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传染病三项、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查心电图及胸透。 【诊断】 1.判断是否有骨折 (1)病史:包括外伤性质(多为高处坠落伤)、时间、机制、部位、是否合并开放性伤口及有无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2)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斑、张力性水泡、跟骨畸形、压痛、反常活动、距下关节关节功能受限。 (3)是否有神经血管损伤则有相应’表现。 (4)X线发现骨折移位情况,侧位判断跟骨高度丢失(Bohler's 角丢失)和后关节面的旋转;轴位判断内外翻和足跟宽度;前后位、斜位判断前途、跟骰关节面是否受累;Broden位判断后关节面移位情况。 2.判断骨折的类型

常用Sanders跟骨骨折分型:根据CT30°半冠状位扫描,最大程度显示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将跟骨平均分为3柱,跟骨后关节面由平行于跟骨纵轴的A.B两线分为3 个等大的区域,产生3种潜在的骨折块,外侧、中央、内侧; I型:所有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II型:后关节面2片段骨折,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分为A.B.C3个亚型 III型:后关节面3片段骨折,按照2个骨折线的位置分为AB.AC 或BC3个亚型 IV型:后关节面4片段骨折,为严重的粉碎性关节内骨折,常不止4个骨块。 3.鉴别诊断:是否合并腓肠神经损伤,周围皮瓣坏死,是否为病理骨折,是否合并头颅胸腹部损伤。 【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对存在以下情况者可选择保守治疗。 不能负重的老年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局部皮肤和软组织的条件差、有下肢周围缺血性疾病者;距下关节外骨折:前突骨折、载距突骨折,内侧和外骨突,或体部的关节外骨折无移位或移位<2mm者(SandersI型),可给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6周,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结节撕脱性骨折,可予螺钉内固定,以恢复跟腱力量。 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后局部软组织会出现肿胀,水泡等其他情况,应等伤后1-2周,消肿后手术,早期可给予外固定架、石膏临时固定。对于合并以下情况之一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1)跟骨的长度 (轴长和水平长):缩短明显; (2)跟骨的宽度:增加1cm; (3)跟骨的高度降低,跟距高、骰骨至底线高、舟骨至底线高和跟骨高。降低≥2cm; (4)跟骨的Bohler's角:缩小≥15°、消失或反角; (5)跟骨的Gissan's 角:缩小≥90°或增大≥130°;

医学影像检查规范化简介

一、检查部位书写: 1、X线检查正侧位:常规正侧位片能从各个角度观察整体情况,以及将病灶定位,但有时侧位片会造成过多重叠无法分辨左右时,则应正斜位,如:怀疑肋骨骨折;气胸复查;手、足(一个手指可以正侧位)。 2、骨盆、肩关节、髋关节一般情况正位片即可。鼻骨侧位片即可。 3、X线检查站立位、卧位:由于比重关系,站立位时气体往上走,液体下沉。当怀疑胃肠道穿孔、肠梗阻时,应注明为腹部立位片(腹部平片过于笼统)。同样道理,单纯少量胸腔积液,立位可见肋膈角变浅消失,而卧位摄影将可能漏诊。无特殊情况,婴幼儿一般均采取卧位摄影。 4、常见特殊部位X线检查:颧骨弓位,鼻窦瓦氏位,颞颌关节张闭口位,舟状骨尺偏位,跟骨轴侧位,颈椎双斜位,腰椎双斜位。 5、常见写法误区:①全胸片:不存在全半之分;②头颅CT:头颅分为面颅与脑颅,常规检查为颅脑CT平扫;③腰椎CT:CT检查分椎骨与椎间盘两种扫描方法,一般三节椎体为一扫描部位(颈椎同,如无特殊,默认椎骨扫描);④左下肢血管彩超:动脉与静脉应分开写,也便于收费;⑤>12周胎儿门急诊医生应写成“产科B超”,方便区分检查前准备,也便于收费,同时注明孕周,有否不适及检查目的;⑥前列腺与阴囊分属两种超声检查方式,前列腺为泌尿系,阴囊属于浅表彩超。 二、申请单的病情介绍: 这是临床与医技沟通的最主要方式,是核心内容,也是减少“请结合临床”术语的方法之一。简明扼要的介绍能使影像医师短时间内锁定目标,重点观察。 举些例子:①“血尿查因”泌尿系超声,如果稍加详细为“无痛性镜下血尿X月”则会细心查找泌尿系小肿瘤,如添加“尿常规Pro+”而不至于忙忽着找结石;②怀疑肺水肿患者,提供有无肺部、心脏、肾脏病史,现呼吸情况,心功能,而不至于诊断为肺纹理增粗、肺炎; ③小儿先心病的影像学检查应提供瓣膜听诊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也有利于胸片对肺血改变的判定;④新生儿怀疑呼吸道疾患,应提供是否早产,有无窒息吸入史,现呼吸情况,生命体征基本情况;⑤腹部肿瘤复查者,应注明相关实验室检查,现在病人基本情况,疼痛情况。如有详细资料可嘱咐患者带往检查;⑥甲状腺检查,触诊质地,包块情况,近期有否上呼吸道感染史,有否甲亢相关症状,实验室检查;⑦提供相关检查情况:摄片发现某地方骨质破坏,要求超声排外原发灶(或者超声有肝脏占位,要求胸片检查);腹部摄片钙化灶怀疑畸胎瘤,要求超声核对;⑧CT发现下肢肌内血肿,要求超声观察是否肿瘤内出血,血肿范围,相邻组织情况。 三、病史及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在有的放矢前提下,仍应保证重点突出,首诊医生应对外伤患者做常规的检查,避免该做摄片检查的部位不做,延误患者的宝贵诊治时间。举些例子:①多发创伤,挤压试验、肢体畸形、纵向叩击痛情况,优其酒后者,而不至于漏诊;②上腹痛,腹部三大系统超声,心电图,胸片,最后诊断为肋软骨炎;③下腹痛,最后诊断为腹外疝;④阑尾残株炎多数发生于手术后近期,在无内脏反位的情况下,左下腹痛不应把阑尾扫查列入常规。⑤家属送申请单,患者在留观室积尿,最后诊断为异位妊娠。⑥药物性胆囊结石而误切胆囊;⑦高处足跟坠地,漏诊跟骨骨折;⑧腕部鼻烟窝压痛,漏诊舟状骨骨折;⑨尽量少开非必要的床边心电图,以节约人力,减轻劳动负荷。 四、加强科室间交流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医学影像作用: ①软组织包块,尤其是甲状腺与乳腺,常常需要术中冰冻切片,术前对疾病的全面评估,更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②“腹痛2小时,腹痛待查”申请CT检查,报告为胆囊炎,最后诊断为十二指肠穿孔。本例应按诊疗常规次序检查,缺乏临床检查目的,缺少科室间交

许氏正骨疗法 - 泰州市中医院

中医骨伤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中医药重点学科。科室“许氏正骨疗法”为立科之本,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48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2人,硕士7人,有省名医1人,泰州市“311”人才1名,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1人、兼职副教授5人,讲师5人。科室设置许钜材骨伤研究所、骨伤科普通门诊、中医特色门诊、许氏骨伤门诊和两个骨伤科病区、康复理疗中心,共开设病床90张,年门诊量3万人次,床位使用率80%以上。 专业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王铠是许氏骨伤第21代传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泰州市第三届政协委员、泰州中医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中医学会名家流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股骨头坏死专业委员会理事、《泰州医药卫生》编委。王铠主任中医师拜中国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教授为师,2012年3月在江苏省泰州市由政府领导主持举行了盛大的拜师仪式,加入以孙树椿教授带头的科研学术团队,5年内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10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科室以现代医学为背景,结合中医药经典,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诊疗方面均获得突出进展,制订了包括骨蚀、腰痛、桡骨远端骨折等一系列中医特色优势病种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多次获泰州市科技进步奖,并被邀请参与编撰《泰州市中医诊疗常规》。尤其突出的是关于骨蚀的研究,曾参与“全国范围骨蚀的中医临床路径验证”研究工作,并于2009年联合泰州市红十字会针对本市骨蚀患者举行“健行天下,关注股骨头坏死”公益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室还积极与其他医院合作,通过与苏州市中医院合作,修改了“跟骨骨折”临床诊疗方案,制定出“跟骨骨折”临床路径并对其进行验证,完成20个病例的方案验证工作。与北京望京医院合作验证了“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路径”。 科室以许氏正骨疗法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作为主要研究领域,在科室创新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出新方法、新理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已具备相当实力。《针刺曲池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获国家中医药管理

骨科电子书名大全(DOC)

骨科电子书名大全(DOC) 1. 《坎贝尔手术学》 2. 《AO\ASIF内固定技术》 3. 《跟骨骨折的基础与临床》 4. 《距骨及周围相关损伤》 5. 《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 6. 《临床关节外科治疗学》 7. 《骨折治疗的AO原则》 8. 骨科标准手术丛书:《肩》《手》《腕》 9. 《足与踝(第二版)》 10. 《骨折与脱位图解:诊断分型与治疗》 11. 《骨科主治医生1000问》 12. 《四肢骨折的现代诊断与治疗》 13. 《长骨骨折内固定图谱》 14. 《人工髋关节学》 15. 《脊柱外科实用图谱》 16. 《脊柱外科手术及并发症学》 17. 《脊柱外科手术图谱》 18. 《美国骨科专家临床会诊》 19. 《骨科急症诊断与治疗》 20. 《骨科基本功》 21. 《骨科关键技术》 22. 《骨关节创伤X线诊断图谱》 23. 《临床骨科学-诊断分析》 24. 《现代骨科内置物及实用技术》 25. 《现代髓内钉外科学》 26. 《图解颈腰椎病》 27. 《腰腿痛的诊断与治疗(第二版)》 28. 《骨科医师进修必读》 29. 《骨科住院医师手册》 30. 《骨盆创伤学》 31. 《实用髋关节外科学》 32. 《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骨折生物力学治疗学》 33. 《骨科修复重建手术学》 34. 《实用骨科手术彩色图谱》

35.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1-4卷》 36. 《人工膝关节-理论基础与临 床应用》 37. 《软伤与骨关节损伤诊断治疗学》 38. 《腰腿痛的诊断与治疗》 39. 《脊柱外科技术》 40. 《人工髋关节外科学》 41. 《骨科内固定(第三版)》 42. 《骨科手术学(第三版)》 43. 《骨及骨关节疾病诊断学-第1卷(英)》 44. 《骨科疾患药物治疗手册》 45. 《骨科伤病康复治疗图解》 46. 《骨折诊断与治疗选择》 47. 《中西医结合骨伤诊疗学》 48. 《专家解答骨折诊治》 49. 《临床骨科学(第二版)》 50. 《中国骨伤治疗彩色图谱》 51. 《骨科患者康复指南》 52. 《运动疗法技术学》 53. 《实用运动医学》 54. 《矫形外科学(第二版)》 55. 《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56. 《创伤骨科手术学》 57. 《现代脊柱外科手术学》 58. 《临床创伤骨科学》 59. 《脊椎•脊髓MRI》 60. 《骨肌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第二版》 61. 《骨关节创伤X线诊断图谱》 62. 《康复医学》 63. 《骨科手术护理质控手册》 64. 《骨科围手术期处理》 65. 《骨科诊疗常规》 66. 《骨科治疗方法选择与并发症防治》 67. 《骨伤疾病药膳疗法》 68. 《骨伤科常用诊断技术》 69. 《骨与关节疾病治疗学》 70. 《肌骨骼检查法(第二版)》 71. 《临床骨科诊疗学》 72. 《实用关节炎诊断治疗学》 73. 《骨科手册》 74. 《骨科学》

骨科外科 博士培养方案

骨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二、学习年限: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三、培养方式: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具体参见《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一)课程设置表: (二)参考书目: 1.《骨科学》第2版主编:陈安民田伟2014 人民卫生出版社

2.《骨科学教程》第1版主编:杨述华2014 人民卫生出版社 3.《实用骨科学》第4版主编: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2012 人民军医出版社 4.《骨科手术学》第3版主编:邱贵兴戴尅戎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 5.《坎贝尔骨科手术学》(英文版)主编:S.Terry Canale,James H.Beaty 6.《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主编:苗华周建生2008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7.《骨科临床解剖学》第2版主编:钟世镇2010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8.《奈特简明骨科学彩色图谱》(英文版)主编:Jon C.Thompson 9.《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脊柱外科学(第3版)》(英文版)主编:Jeffrey M.Spivak,Patrick J.Connolly 10.《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主编:吕厚山2007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2版主编:Richard E Buckley 王满宜2010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2.《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主编:王亦璁姜保国2012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手外科学》第3版主编:王澍寰2011 人民卫生出版社 14.《现代周围神经外科学》主编:朱家恺罗永湘陈统一2007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5.《实用骨科影像学》第1版(原书第5版)主编:Adam Greenspan 2012 科学出版社 16.《中华影像医学——骨肌系统卷(第2版)》主编:王云钊2012 人民卫生出版社 17.《骨关节疑难病例影像诊断解析》主编:王仁法2009 人民卫生出版社 六、培养环节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熟练掌握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能够熟练掌握骨科常规手术操作技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够完成中等难度的骨科手术,培训结束时,受训医师能够达到主治医师专业水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训方法:采取在骨科(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专业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骨科及相关外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担任院总医师/助理住院总医师协助科室管理协调,熟悉科室管理运作流程;认真规范地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及低年资住院医师的骨科临床教学工作。

手术科室诊疗规范

第一篇妇产科诊疗规范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妇产科病史记录要点 一、妇科病史记录要点 二、产科病史记录要点 三、计划生育病史记录要点 第二节妇产科常用检查 一、妇科检查 二、生殖道分泌物检查 三、产科检查 四、胎心率电子监护 第三节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一、生殖道细胞学检查 二、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 三、女性生殖器官活组织检查 四、输卵管通畅检查 五、常用穿刺检查 六、妇科肿瘤标志物检查 七、内镜检查 第四节妇产科常用药物 一、雌激素类药物 二、孕激素类药物 三、雄激素类药物 四、促排卵类药物 第二章产科 第一节生理产科 一、妊娠诊断 二、孕期保健 三、正常分娩的处理 四、产褥期的处理 第二节异常妊娠 一、妊娠剧吐 二、流产 三、异位妊娠 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五、前置胎盘 六、胎盘早剥 七、早产 八、高危妊娠 九、过期妊娠 十、羊水量异常 十一、胎儿生长受限 十二、死胎

十三、多胎妊娠 十四、母儿血型不合 十五、脐带异常(先露、脱垂) 十六、胎膜早破 第三节妊娠合并症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 二、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四、妊娠合并糖尿病 五、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六、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七、妊娠合并阑尾炎 第四节异常分娩 一、产力异常 二、骨盆异常 三、胎儿异常 第五节分娩期并发症 一、产后出血 二、子宫破裂 三、羊水栓塞 四、子宫内翻 五、胎儿窘迫 第六节异常产褥 一、产褥感染 二、晚期产后出血 第七节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复苏术 二、新生儿产伤 第三章妇科 第一节外阴疾病 一、外阴瘙痒 二、外阴白色病变(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一、外阴炎 二、前庭大腺炎 三、滴虫性阴道炎 四、外阴阴道白色念珠菌病 五、细菌性阴道病 六、老年性阴道炎 七、幼女性阴道炎 八、宫颈炎 九、盆腔炎 十、女性生殖器结核 第三节性传播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