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篇一:《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

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

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胆

略所折服。那么怎样来让学生走入文本,去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大

智大勇?怎样通过课文中几篇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多我国古典名

著的阅读兴趣呢?

1、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

弄清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它们与“箭”之间的关系,这

不仅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而且为

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开了一个好头。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

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后我发现文本中写

到箭的,这四人各有不同的表述:周瑜——“造箭”,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鲁肃——“借箭”。“造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

造10万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想加害诸葛亮。而

诸葛亮答应3天造好,说明他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取箭”则是诸葛亮对真诚厚道的鲁肃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拥有的知识充

满信心,对自己的预设充满信心,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射箭”是

诸葛亮预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动,说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谨慎,大雾

天一定不肯轻易出兵,只会放箭。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凸现了诸葛亮过人的胆略。“借箭”是忠厚朴实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

机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只有他目睹并参与了诸葛亮草船

借箭的全过程:向鲁肃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借”了箭,诸葛亮

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给的造箭任务。使得周瑜也不得

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2、抓住矛盾处设疑,引导学生仔细研究文本。

诸葛亮在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借来十万支箭,可见他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非常人所能及。但周瑜

的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说周瑜和诸葛亮

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那么,周瑜军中少了二十只草船

和六百名兵士他会一点都没察觉?从常情来说,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想尽办法来破坏诸葛亮的一切行动,可是,当鲁肃告诉周瑜“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时,周瑜会一点也不怀疑吗?周瑜也是个聪明人,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不禁产生了怀疑。于是,我查阅了《三国演义》,文中也是这样写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看来,周瑜确实太自负了,当初他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故意刁难,现在明明知道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造箭的材料,但却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虚实,而用三天的时间来睡大觉,在大帐里坐等诸葛亮的失败。周瑜呀周瑜,如此你岂有不败之理?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实在太肤浅了,这让我的教学显得底气不足。看来,广泛地阅读(不仅仅是读教材、读教参,还要读名著、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孩子们感兴趣的一切读物),紧跟时代地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变动,学生阅读面的开阔)是当好一名了“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自修课,再修课。真是“活到老” 须“学到老”啊!

反思(2013.4.17)

2013-04-18 23:07:38| 分类:教育教学反思 |举报|字号订阅

本周是五年级同课异构研讨课的时间,第七周我们就商量决定上《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但近段时间的事情实在多得没有时间去提前准备——每周的学习资料批注、写心

得体会、听六年级四年级各六个班共12节同课异构课、五年级辩论赛第二轮、春游(还要收费交费)、篮球赛、教师管弦乐队训练。。。。。。还有下周四的班会比赛课、要交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比赛的文章、三周学习课堂观察的心得体会根本没时间去想了!作业根本没上班时间改过,都是要下班后自己加班改作业。直到上周末,我才在家里理清思路,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可以说只是基本的准备了一下,没有时间很深入去备课。

第一课时,我们学习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学习事情起因和结果部分。全班的孩子都饶有兴趣,特别是读过《三国演义》的孩子更想就此表现表现,特别积极举手发言,通过文章的对话讨论人物形象时更是热烈,分角色朗读也很到位。昨天的第二课时主要是讨论解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本来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决,再讨论周瑜不如诸葛亮的地方、总结借箭成功的原因就不难了,最后总结复述课文、练习检查。也许是因为自己想得太多,怕学生一

说起来没完没了或者不着边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也希望有与众

不同的亮点出现,于是设计环节改为:一、复习巩固引出新问题;二、读课文找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再与小组同学讨论;三、老师充当记者采访——我希望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孩子们进入诸葛亮

的角色汇报交流诸葛亮的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真不需要设计什么记者采访的环节,直接让孩

子们讨论完就汇报,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悟就可以了,因为

我为了展示这个所谓的“亮点”,变成后面一路靠老师引着学生走而

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朗读感悟,又走回老路了。当学生答不上我

的问题:“为什么一千多个草把子”时,我叫了五六个学生回答都偏

离了我的问题,我急着引导:“为什么不是八百个两千个而是一千多个?”有个孩子说太多担心船会沉下去,我便引导他们计算总数:

“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一千多个草把子,一共有多少个草把子?每个

草把子只要插多少箭就可以达到十万支箭?”这样一算,孩子们都明

白了原来这些数目都是诸葛亮预先算好的了。我完全可以不深究这

个问题,但当时不知咋地就一直纠缠非要孩子们明白这一点。因为

采访环节花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后面还要再总结借箭成功的原因、

为什么题目叫“借箭”不是叫“骗箭”、复述课文、练习反馈环节没有

时间落实,实在是一节失败的课。

课后同事提醒我:“是一共一千多个草把子不是每条船上一千多个!”是吗?我愕然了!因为这是我周末在网上的一篇教案上看到的

这句话,当时我就觉得奇怪:“难道我以前教错了?以为是一共一千

多个呢!”还算了一下,又看了文章的描述:“每条船上30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两边摆上一千多个草把子。”我才确定应该是

每条船上一千多个草把子的。我不好意思雄辩,说自己是网上误导

我的。难道我的课堂竟还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这太不应该了!我

叫孩子们回家再读原著,再找到相关内容了解清楚。今天两个孩子

都回来告诉我,说是写到每条船要一千多个草把子。孩子们也纷纷

发表自己的观点,大部分认为不可能那么多船才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还说明了原因,还从文本的描述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比一节课被

我引着走要学得开心多了。

通过这一节失败的语文课,我认识到语文课就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

听说读写等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不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偏离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跟老师的

预设产生偏差时是不必担心的,随时可以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

不必搞太

多花样而剥夺了孩子们读文本感悟的时间。

品读对话感受形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头集学区山王辅导小学陈炎萍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主要讲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

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用妙

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

的才能胜过自己。课文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尤其注意用人物的语

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展开矛盾冲突,因而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己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评价和表达能力。因此,本节

课重点是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对话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味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感受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

【设计理念】

本单元导读提出: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本课时设计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

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常态语文教学愿景,在让学生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个性化解读文本,在文本的世界里体验、探究、感悟,启蒙经典,初步感受名著中人物特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联系本单元的阅读要点,特制

定以下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初步领略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化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特点,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一、复习概括,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请生认读。

2、请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指导概括叙

事性文章的要点)

3、出示单元学习要点,明确本节课要求:抓住人物对话,感受人物

形象。

二、品读对话,感受形象。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课文,圈划出人物对话。思考:从这些对话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一】诸葛亮与周瑜对话

1、这是本文对话最多的段落,被称为第四十六回的“经典之笔”。

2、生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周瑜的“妒贤嫉能”。(1)什么是军令状?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3、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周瑜的妒忌之心?

4、引出周瑜和鲁肃的对话,指导朗读。

【预设二】诸葛亮与鲁肃对话

1、出示鲁肃话:“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的了你的忙?”

(1)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鲁肃此时心里会怎样想?

2、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神算。

3、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描写了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引出6、7

自然段的对话。)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2)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

的语气。)

(3)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

意的语气。)

(4)体会诸葛亮的“笑”,用上排比句式说话:

这一笑,笑出了??

【预设三】品曹操话,感受多疑

1、你们发现了吗?文中还有一个人物的对话,你找到了吗?(引

出曹操的话)

2、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

3、指导朗读。

三、对比衬托,突出主角。

1、就这样,诸葛亮巧妙地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服,于是长

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情境创设:想象周瑜此时心理。

(2)指导读出人物语气。

2、出示第一自然段,与文章最后一句有何关系?(首尾呼应)

3、探究周瑜不如诸葛亮之处。

四、梳理全文,感悟神妙。

1、过渡:是啊,周瑜的气度、为人、才智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

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先生真是神

人也”!

2、请生通读全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小结。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

2、要想更全面地认识这些名著人物形象,还需将他们还原到整本名

著中去读、去品,这样的人物形象才更逼真、丰满!课后,让我们

走进《三国演义》其他精彩故事,继续领略三国时代的风云纪事,

品评一代风流人物的事非功过。

【篇二:《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

的是哪三国?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

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

曹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周

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

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

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

(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默读第2自然段。(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生读出“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等语句)师: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雾,而他选择这一天行动恰好江面上有大雾,这是巧合吗?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诸葛亮)(周瑜)

才干妒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

果:三天借箭十万

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时第一教时时间课业内容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2、你还

想知道什么?(师生一起梳理问题)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4、反馈。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通过

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三)课后小结

教时第二教时时间课业内容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2、突破重点,

明确文题。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

的内容。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而发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

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三)指导朗读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

语气?2、指名读,同学评议。3、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欣赏评价

促进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教时第三教时时间课业内容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1、听写词语:奉命撤退崎岖山涧居高临下斩钉截铁昂首挺胸

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2、反馈: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

全班小结。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一)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2、小

黑板(或投影)出示挺有才干——神机妙算心里很妒忌——我真不

如他对比法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品评总结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

什么?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学习如何更

好地安排材料

课堂板书草船借箭邀请鲁肃同去取箭船近曹营擂鼓呐喊曹操惊疑万

箭齐发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课后小结

【篇三: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

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

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

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

思想。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

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在讲到《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体会到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诸葛

亮的神机妙算并非易事,因为这只是《三国演义》节选的一个小故事,如就课文所说诸葛亮知周瑜,识曹操,晓鲁肃,我觉得这样根

本不足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鲁肃,曹操何许人也,可能

孩子们略有耳闻,或根本不熟悉,周瑜,鲁肃,曹操如果在学生心

目中是普通人的话,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太不足为奇了,更甚者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周瑜,鲁肃,曹操也能算的是三国时

代的英雄吗?更如教师用书上这样说鲁肃的:忠厚守信,那学生就

更觉得鲁肃仅是个老实憨厚的普通人了,因此我在教这课是这样设

计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

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

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教学重点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一.回忆创境。

上节课我们说到《三国演义》是一本谋略之书,而《草船借箭》则

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

船借箭》则是智慧里的智慧,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继续去

三国时代领略那场惊心动魄的充满谋略和智慧的战争。(板书课题)

1 回顾文章主要人物。

2 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蜀汉丞相,三国时

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

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又精于

音律,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

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英年早逝,年

仅三十六岁。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

我以后依赖谁呢?” 孙权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中国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

统帅。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

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

的名臣名将。

曹操,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

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操一生征战,为全

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

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师:看后有什么想说的?是啊,这些人物都是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都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这可真是高手过招啊!

教学意图:通过课外我给他们补充的系统的四个人物的资料,学生

深刻的了解到文中的四个人都非等闲之辈,他们都是三国时代叱诧

风云的英雄,学生打心底里佩服他们,这为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打好了基础.

二以谋论英雄,面对“智慧”的“智慧”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

是真正的英雄呢?这节课我们也来读书论英雄。上节课我们谈到周

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欲借公事加害诸葛亮,但这些诸葛亮早已了然

于胸,于是他将计就计一场智谋之战开始了!(板书:;识周瑜——将计就计)

1. 英雄排行榜。(课件出示文中四个主要人物)

师:如果从智谋的角度给这四个人来个英雄排行榜,你认为谁居榜首?

预设: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2. 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呢?请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下来。

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

预设:(1)“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

的事。”

(学生抓住果然理解)

师:是啊,鲁肃不但毫无条件的帮助了诸葛亮,为他准备了船军士

青布幔子草把子这些借箭的准备,而且诸葛亮不让他告诉周瑜,他

果真没有告诉周瑜,诸葛亮神不神啊?唉,不对呀,鲁肃是谁的人啊,为什么这么帮诸葛亮,这么听诸葛亮的话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鲁肃不仅仅是忠厚老实,而是他顾全大局。他主张孙刘联

合抗曹,如果诸葛亮被周瑜害死,孙刘必然反目,曹操一定会逐一

灭之,鲁肃深知唇忘齿寒的道理。

教学意图:这儿引导学生加深理解鲁肃这个人并非仅仅是忠厚守信,而更多是深谋远虑,为了联刘抗曹,为了东吴的长远考虑,是顾全

大局,鲁肃越了不起,才越能显示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那这

些诸葛亮想到了吗?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他相信鲁肃一

定会帮他的忙。(板书:信鲁肃——借助帮忙)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学生说理由)

师:同学们,这是一场怎样的雾?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雾。

(学生朗读)诸葛亮看到这常务什么心情?(高兴,暗自得意,如

愿以偿)(学生带着感情再读)

师:光凭这句话还不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因为这场雾是不是碰巧

遇上的呢.?(找依据)

预设: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

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的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从这儿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前,也就是立军令状之前就料定

第三天四更江上会起大雾,诸葛亮预测多么准确。)(板书:晓气象——以雾为障)

在指导读,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心足气闲,不要着急。)

(3)“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草船借箭》,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板块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根据新课标中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引导学生阅读第一则故事,从人物的言行中感受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则是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说教法与学法(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 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将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可电视吗?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的电视短片,学生欣赏后我问,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课件出示有关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在讲到《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体会到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非易事,因为这只是《三国演义》节选的一个小故事,如就课文所说诸葛亮知周瑜,识曹操,晓鲁肃,我觉得这样根本不足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鲁肃,曹操何许人也,可能孩子们略有耳闻,或根本不熟悉,周瑜,鲁肃,曹操如果在学生心目中是普通人的话,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太不足为奇了,更甚者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周瑜,鲁肃,曹操也能算的是三国时代的英雄吗?更如教师用书上这样说鲁肃的:忠厚守信,那学生就更觉得鲁肃仅是个老实憨厚的普通人了,因此我在教这课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重点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一.回忆创境。 上节课我们说到《三国演义》是一本谋略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的智慧,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继续去三国时代领略那场惊心动魄的充满谋略和智慧的战争。(板书课题) 1 回顾文章主要人物。 2 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又精于音律,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草船借箭》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出示句子)师:什么是“神机妙算”? 生: 师:针对这个句子中的“神机妙算”,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 师:你们真聪明,从一个词中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探讨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出示要求) 过渡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6—9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来,再用心体会。 生:边读边划 师:有些同学高高举起了小手,很自信的告诉老师他已经按老师的要求学完了课文,真不错!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告诉同学呢?来我们在组内进行交流。 生:组内交流 师: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预设教学: 生:我是从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把你找的句子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体现雾的大。 生:(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这雾大吗?小雾!(众笑) (生第二次读) 师:雾大吗?中雾!(众笑) 师:还不够大,你们听老师读。(教师范读)来,像老师这样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雾很大,很浓。注意,这是一场大雾,一场浓雾! 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诸葛亮也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一样吗?那鲁肃心里会怎么样? 生:害怕。 师:他心想—— 生:(接读) 师:那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读出让人害怕的语气。 生A:(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人教版语文五下《草船借箭》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 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第四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A类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B类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总结出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C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以及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襟。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法上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两种方法学习课文: 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联系旧知,复习导入(2分钟/C) 上课伊始,我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呢?这样的导入,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渴望学”,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第二板块:品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8分钟/A、B) 1、提出问题: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 2、布置学生边读课文,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感悟。 在这里,我建议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1)知天文 有的同学说我们组认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时,我会设疑“为什么你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同学就会回答“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组织学生讨论。)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在读好周瑜的长叹一声之后,教师对研读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指名口答: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例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通过读书,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了段。下面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1.检查读生词: 妒忌商议负责推却都督委托 既然迟延胶漆疑惑调度水寨 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漫天

饮酒取乐神机妙算 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请同学说一说分段情况。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那么诸葛亮是怎样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课文。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因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出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第2自然段就写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读书了解到周瑜妒贤忌能的狭隘胸襟。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期来刁难他,最后当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后,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口实,日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因此当他以为诸葛亮“中计时”便显得很“高兴”。)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出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格,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第四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严重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A类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 的神机妙算。 B类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总结出诸葛亮草船借箭胜利的原因。 C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故事中详尽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以及教育学生要有广漠的胸襟。体会我们祖国悠长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光鲜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欢乐。 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胜利,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法上我留意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两种方法学习课文: 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呢?这样的导入,引起了同学们剧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渴望学”,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第二板块:品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陆燕红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通过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和品质。 2、以读为本,读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丰满人物形象。唤起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共鸣。 教学重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赤壁(下)》中草船借箭的视频。 2.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下面老师要考一考你。 (出示练习) 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2、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 3、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 经过是:(); 结果是:()。 二、重点研读,感悟“神机妙算”。 (一)、诸葛亮三天就出色完成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怪不得周瑜自叹不如,请找出他佩服诸葛亮的句子。 出示:周瑜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讨论:“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抽生回答) (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到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诸葛亮究竟“算”到了什么的句子。 (1)学生自读勾画,在书中批注。 (2)组内交流。

(三)、汇报反馈 1.知天文:大雾漫天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大雾漫天可能是巧合呢?从哪知道不是? (大屏幕出示两组句子) 比较哪组句子更好?为什么?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2.知地理:顺风顺水 出示: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使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3.识人心 ▲算曹操 1、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天气难料,这人心就更难测了。那曹操是不是真的不敢出来呢? 出示:曹操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2、指导朗读:观察图片,从曹操的眼神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猜曹操有多少人马,体会他的生性多疑。 3、诸葛亮就是算到曹操的性格,知道他肯定不敢出来。这不,诸葛亮又笑了?抓“一定”,品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认真读句子,比较他们的意思相同吗? 1、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2、雾这样大,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算鲁肃 诸葛亮借箭需要谁的帮助?(鲁肃)读读描写鲁肃的4、5、6小节,你觉得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1、诸葛亮说别告诉都督,鲁肃“果然不提”、“私自拨船”、“照诸葛亮说的”。 2、抓“私自”体会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信守承诺。 3、诸葛亮算到鲁肃一定会帮助他,怪不得诸葛亮笑得如此轻松。 品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前发生的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等) 师:相信学习了课文,同学们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字词)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师实时引导) 3、同学们,用主要人物和事件和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投影1: 课文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 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 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 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 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 (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 (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 *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出示投影2: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草船借箭》教案教学设计 杜卫忠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

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 (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你读一遍。 学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谁来? 学生2: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不错,请你来。 学生3: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老师:那口气叹在后面也行,好,请你来。 学生4: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呀! 老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形象、这副样子。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 学生1:(朗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因为他以虚代实才能草船借箭,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先别忙着坐下去。我发现你挺能说的,但王老师觉得你理解得非常不错。咱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那是不行的,你要把自己读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你再试着读读这句话。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比刚才大了点,但这场雾还不够大,谁能比他读得更大?这场雾,谁能比他读得更大? 学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比他大了,谁能读得比他更大? 学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这是一场非常大非常大的雾,大到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啊!同学们想啊,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受?读读这句话,你是鲁肃,你读读这段话,自己读,放开声音读。就读这句。鲁肃看到了这场大雾心里怎么样? 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鲁肃,请你。 学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是什么心情? 学生2:他这时候比较惊讶,比较吃惊。 老师:比较惊讶,比较吃惊,是不是?那你得表现出惊讶和吃惊呀,你再试试。 学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对,就是这种感觉。谁再来读一读? 学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老师:请坐下,我们都来做一次鲁肃,他是那样惊讶,那样吃惊,甚至还有一点点着急和害怕,这就是鲁肃。咱们一起来做做鲁肃,读一读这段话,预备:这时候大

《草船借箭》教师说课稿

《草船借箭》教师说课稿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师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十二册第三组11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歇后语、故事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由此我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是: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二、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对象及农远资源的利用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却不一定很清楚。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农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六、说课前准备: 课前我对各种农远资源进行了整合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其次让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切中心 1、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2、引导学生齐读、个别读再加叹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小结并出示电影片段 (设计意图:借助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周瑜自叹不如的形象。)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出示自学提示: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一):知天时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教师引导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雾的大。 ②教师小结并点拨: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鲁肃读读这句话,放开声音读。 ③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

19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参见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二——四段;从“知周瑜”、“知鲁肃”、“识天象”、“知曹操”“、晓地理”,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2、复习复述。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支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就造十万支箭。 2.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媒体出示: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齐读) 3.但最后,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好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甘拜下风。 媒体出示: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说明:从上节课内容引人,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又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以“神机妙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相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句,体会首尾呼应。 2.板书:神机妙算(解释词语) 媒体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说明: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通过钻研教材,“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 3.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4.交流后出示媒体,生划出。 (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 (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说明:此内容是后文学习的引线。媒体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应的句子要展开学习的号码。 (一)学习“知周瑜” 1.默读媒体上第(2)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1)指名读第三节,再说一说。 (2)交流。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草 船 借 箭》说 课 材 料

《草船借箭》说课材料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选自于《三国演义》。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实行叙述。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谋,有胆有识的诸葛亮,妒贤嫉能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生性多疑的曹操。选编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草船借箭》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水平,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水平。所以教学本课时继续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水平:1.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10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扣人物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 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快速阅读:找出中心句。了解文章叙述顺序。找出文章的主要人物。 2、通过自主阅读,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教学难点是紧扣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在研读过程中,感受诸 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本课时,我安排了五大环节:启情导入;初读感知;再读理解;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一、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录象,创设了一种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把学生带入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中来,为下文的教学开了个好头。 二、初读感知:这个环节,一方面要让学生梳理一下预习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帮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详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详案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听课文第三段录音,听时老师建议大家用线划出写诸葛亮究竞算到了什么的句子。听明白了吗? 二、导之以思

1、诸葛亮神机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 出示:这时候大雾 齐读。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肯定是大雾漫天(板书:大雾漫天)可见诸葛亮懂得什么?(板书:懂天文) 2、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 齐读。 比较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不敢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课文里加上一定说明了什么? 读出自信的语气(朗读指导) 哪些句子证明,正如诸葛亮所料,曹操果然不敢出兵呢? 曹操确实不敢出兵,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板书:不敢出兵),是因为他早就知道曹操这个人的特点。(板书:知人心) 3、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还算到了什么 出示:曹操知道上了当 诸葛亮算到那天正好是顺风顺水(板书:顺风顺水),可见诸葛亮还懂什么?(板书:晓地理)

4、学到这里,你们佩服诸葛的神机妙算吗?好,现在你们能围绕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把上面几方面内容连起来说说吗? 5、学生试说,指名说,评价。 6、小结: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知地知人,所以能顺利地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枝箭。 三、导之以练 1、那么诸葛这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读第三段,用线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