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2.3世界的地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

【人教版】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2.3世界的地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

能力目标: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共同

“分层设色

有什么不同?并总结分层设色绘制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等高线和等让学生阅读课本

形态特征

度陡峻)(呈片状或小块状的浅黄

(呈片状或带状的绿色)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教材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局部内容。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根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的比照。海底地形:教材利用海底地形示意图,介绍了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局部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以及大洋中脊。学看地形图:主要通过实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形象的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出现照抄现象。2、通过第—次月考可以看出,学生看图马马虎虎,根底掌握不牢,两极分化特别严峻。3、学生方向感不强,计算不过关是本节课学生的最大薄弱环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根本概念。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3、初步学会在地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4、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纳比照分析法,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2、能够依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一般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陆地根本地形,能够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教学难点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与阅读。2、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坡度都换的关系。 由于 2022-8-24 15:0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的对话活动、学生的读图活动比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的]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 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 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 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 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1、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2、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 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3、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1、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2、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3、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4、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1、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 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1、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

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 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教学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教学案湘教 版

课 题 2.3世界的地形 学习目标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5种地形。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图的制作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5种地形。 难点:从等高线地形图上中认识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教法 选择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课型新授课 课前准备多媒体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是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10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比较平原和高原的异同点;比较山地和丘陵的异同点。 2.请回答下列问题:世界最长的山脉、世界最大的平原、世界最大的高原、世界最大的盆地各是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5种地形,从等高线地形图上中认识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三、新授内容 自学活动:学看地形图 1. 读“世界地形图”观察地形区分布设计问题:教师提问,引导 学生思考 展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 “世界地形图”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感知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生观察思考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平原、高原、山地、海洋各用什么颜色?这种彩色 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呢?通过依次比较P37、38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地形图与普通地图的差别。 四、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完成31页活动 五、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提纲,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 所学的“学看地 图”部分的知 识,做到新旧知 识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 观察理解知识 点: (a)等高线的 读数——颜色 的深浅。(b)等 高线的分布:等 高线越密集,地 面起伏越大;等 高线越稀疏,地 面越平坦 学生观察,讨论后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山峰、陡坡、缓坡、 鞍部、陡崖的等高线走向,并 在地形图上找出。 观察比较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作业 设置 绘制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教学反思 等级评价(A/B/C/D)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中第二课时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世界的地形联系起来,既符合地理规律,又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它等值线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渴望学习新知识,参与意识较强,但地理综合能力还比较缺乏,对地图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差,缺乏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要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知识的能力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通过合作探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区别山脊和山谷,培养学生认识、比较、判断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服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山体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难点:山谷和山脊的判读方法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比较法六、教学过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39页活动2中的第(3)小题过渡:我们去爬山,会看到不同的山体形态 展示山体地形部位的图片,直观认识下列山体地形部位名称 【合作探究:】山体地形部位的判读 环节一:读图2-4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讨论总结山顶、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态特点 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山顶——拓展盆地地形类型的判别。 陡崖——拓展适合发展的运动项目及可能出现的景观。 此处插入本土地理景观——陵水枫果山瀑布号称“海南第一瀑” 环节二:观察模型,找出哪些是山脊,哪些是山谷,结合图2-4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讨论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区别呢? (注意观察等高线弯曲部位数值的变化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任务重,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二、【说教法】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比较教学法:通过对地理知识(五种基本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等)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地形的概况。 2、读图提问法:教学中采取读图提问的方式,可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使在有限的课时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读图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探究训练、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当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看地形图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四、【说程序】组织教学: [导入]利用课件放一些我国的各种陆地地形(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平原、江南丘陵等图片)地球表面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地形,那么我们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呢?(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陆地地形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提出疑问,启发学生。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家园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计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形。 教学难点: 1、各地形对应的世界之最。2.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 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教学过程: 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海拔与相对高度? 2、什么是地形? 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合作探究: 1、先观察图2-38,后看很多种的文字介绍。学生回答: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两种?

2、思考并回答教材P.33“活动”1、2,以加深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估算。 3、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三幅图片。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11.43米,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提问个别学生回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时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任务二、五种地形类型 自主学习: 1、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2、利用教材P.36“活动”1,读图2-38,判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让学生利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对五种地形的感性认识。 合作探究: 1、运用比较法区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吗? 2、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陆地上两大高峻山脉地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山脉带,观察它们的走向分别有何特点?它们分别由哪些山脉构成? 学生之间小组合作,最后请学生回答他们观察的结果。 3、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区,并描述它们所在的大洲位置。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与反思2022

世界的地形教学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1、能陈述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 2、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 理解: 1、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 2、能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3、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运用: 1、制作地形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思考不同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起点能力:学生已了解到陆地及海洋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形; 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陆地地形类型及特征;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七大洲地形分布。程序性知识:识别地形图;大陆架和人类的关系;七大洲地形特征。 使能目标: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及其地形特征。 支持性条件:讲授演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形的类型、特征,并制作模型使各大洲的地形特性立体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事例引导法、讨论分析法、归纳讲授法等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这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课件展示形态差异很大的五幅景观图),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 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 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 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课件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学案

章节与课题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时 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2,学生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3,学生能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识别各种陆地地形(如: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 使用 多媒体设备,各种地图 学习过程学 习 要 求 或 学 法 指 导 教师二 次备课 栏 【自学准备】: 一、等高线地形图 1. 读一读: (1)在地图上,将陆地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2)在地图上,将海洋中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3)等高线中的高度用的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4)等深线中深度起点应该从开始,采用负值。预习、填空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2. 想一想: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 (2)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距)一样吗?。 (3)不同的山坡,坡度不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反映的? 。 3. 看一看: 对比课本2-28地形鸟瞰和2-40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表。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度 地面起伏程度 结论:等高线是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定:山顶的高度;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深线就是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度>1000米<200米>500米<500米--------读图分析、思考讨论,并在学案上落实下

来地面起伏程度内部平坦地势平坦坡度陡坡度和缓周围高,中间低 二、五种山地地形 1. 找一找: (1)在课本2-42和2-44中分别找到以下山地地形的名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 (2)山顶的图例是。 2. 比一比: (1)山脊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还是低处伸出?。 (2)山脊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还是低处伸出?。 (3)分别从海拔100米处,沿山脊和山谷爬向山顶,哪个部位更容易?。 3. 想一想: (1)站在山脊两侧的两个人,能够完全看清楚对方的身体部位吗?。 (2)站在山谷的两侧地两个人,能够完全看清楚对方的身体部位吗?。 (3)如果天降暴雨,山脊两侧的雨水的流向是什么?。 (4)如果天降暴雨,山谷两侧的雨水的流向是什么?。 4. 做一做: (1)利用橡皮泥或粘土等材料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2)将红色或黑色的纱线沿不同的高度围住你制作的地形模型,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注意等 高距要相等。 结论:五种山地地形是: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低处伸出 的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伸出的为山谷;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发育成河流;两山顶之间为鞍部;等高线相交的地方是陡崖。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一.选择题: 阅读图2.3-4,回答1-3题。 1. 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小于260米 B. 大于260米 C.240─260米之间 D. 260─280米之间 2. 图中登山相对容易的地点是:() A.B处 B.C处 C.B和C两处都一样容易 D.B和C两处都不容易 3. 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所示地形属于()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4. 下列四幅等高线图(图2.3-5)中,表示盆地的是 (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等高线学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等 高线学案 学习课题等高线 学习目的了解并掌握等高线的性质和运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等高线的运用 考点剖析等高线在考试中分值占比拟高,难度较大 一、本节知识 1.海拔与相对高度 右图中甲地海拔米,乙地海拔米,丙地海拔米。丙地相关于甲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2.等高线及特点 (1)定义:在平面图上把相反的各点衔接起来组成的曲线。 (2)等高线的主要特点。 ①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 拔。 ②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即相隔 的高度差〕普通都 __。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 度差叫等高距。如右图中的等高距是米。 ③零米等高线普通表示海岸线。 ④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一幅图内不一定闭合)。 ⑤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和悬崖,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图中的局部不中缀。 ⑥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坡陡的中央等高线______,坡缓的中央等高线______。距离相等的中央表示坡度平均。 【跟踪练习】 〔1〕.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堆叠的局部是( ) A鞍部 B山脊C陡崖 D山谷 〔2〕.以下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反 B闭合等高线图中,越向中心等高线数值越大C等高线密集的中央,表示坡度越陡 D等高线稀疏的中央,表示坡度越缓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判别 ....:依据等高线数值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数值小,地势。 ..地势上下 ②不同等高线图上判别坡度大小 ......的方法。 a.依据等高线疏密判别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3.1世界地形---陆地、海底地形 (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3.1 世界的地形--陆地、海底地形 一、课程标准。 标准: 1.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活动建议: 1.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 2.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特征,能在地形图上判读出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关注家乡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分析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处理。 重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2.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 难点:区分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确立依据: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对于初一的小孩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措施:1.研读有关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文本,并进行举例和活动题的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突破。2.研读有关五种基本陆地地形形态特征的文本并列表比较,欣赏五种地形的图片,利用太空泥制作地形模型。 四、学习策略与手段。 1.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辅助手段。 2.多媒体教学:图片和视频的展示。 3.太空泥制作地形模型。 五、学习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制作的世界五大基本陆地地形图片制作的电子相册,配有优美的音乐。 教师:视频中播放的是世界基本的陆地地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世界地形。 (二)学习目标解读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特征,能在地形图上判读出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关注家乡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分析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具体教学过程(注重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深度学习)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所以世界地形包括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那么,什么是地形呢? 学生:通过预习回答地形的概念。(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教师:我们首先来学习陆地地形。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研读文本--课本p33,认真勾画,并自主完成活动题目。 活动1: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2-38,完成下列任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地形学案设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看法。 2.认识陆地五种基当地形和海底地形名称。 3.在地图上鉴别世界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以及它们所在大洲。 4.能阅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鉴别主要的地形部位。 二、学习重难点 认识地理与平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陆地地形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五种基当地形 (1)五种基当地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 (2)五大地形特色比较 主要特色 地形名称 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同样点 平原低( 200 米以下)地表起伏小,平展广阔地表起伏小 高原较高( 500 米以上)地表起伏小,边沿陡峻(平展) 山地较高( 500 米以上)地表曲折,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地表曲折不平丘陵较低( 500 米以下)地表曲折,坡度较缓,相对高度小 盆地周围高 (山地或高原 ),中间低平 3.世界地形之最 最高的高原:____________。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世界两大山脉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等) 答案: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青藏高原(亚洲); 海底地形 1.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部分。 2.最深的海沟: ____________ (太平洋)。 3.近海部分的大陆架是目前生界部分国家石油、矿产的主要生产地。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 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同理,可知等深线)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海拔)差。 (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密集处坡度陡,等高线稀少处坡度缓。 (4)山地不一样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2.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依据等高线原理绘制的。依据图例“陆高与海深”判读海拔高度。 (二)合作研究 1.比较“世界地形图” ,判读图中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2课时)

《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三、学看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在图中填出甲地的海拔。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_____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_____。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 ②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_________。 (2)不同的山体部位。 ①山峰:等高线_____,数值从_____向_____逐渐降低。 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凸出。 ④陡崖:等高线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从B、C两地爬到山顶A,哪一条路线更容易?为什么? (2)比较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的差异。 2.比较不同地形及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1)山地与盆地有什么差异? (2)山谷与山脊有什么差异? 【达标检测】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2.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西南向东北流 3.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拓展阅读】 等高线的特性 为了能正确地判读地貌,应了解等高线的特征。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均相等。 2.因为等高线是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一定在一幅图内闭合)。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也不重合。只有在陡坡或悬崖处才会出现重叠或相交,而这又往往用特殊地貌符号表示。 4.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多,山就会高;等高线少,山就低。若是洼地则相反,等高线多,洼地就深,等高线少,洼地就浅。所以根据等高线的多少能判断出山地的高低和凹地的深浅。 5.在相同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愈稀,斜坡愈平缓;等高线愈密,斜坡愈陡峻。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最短的方向,是最大坡度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水流

山东省聊城市文轩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湘教版

2.3世界的地形(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观点,能划分五种基当地形的形态特色。 2.认识世界有名的两大有名高峰带的散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有名的山脉、高原、 平原和盆地的地点。 【学法指导】充足利用表示图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观点,并能利用地图学习世界主要地形区的散布。【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仔细回首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知识,图“世界海陆散布图”中正确地点填写七大洲、四名称,要点掌握其散布情况。 二、陆地地形 1. 基本观点:仔细阅读课本P33正文及活动题的内容,并在右大洋的 填写下 列知识。 (1)陆地地形:地表各种的形态。 (2)海拔:地面某个地址超出的垂直距离。 (3)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址超出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址之间的。 2.达成 P33 活动题,理解并划分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观点。 3. 陆地地形一共有种基本种类,分别是、、、、。 4.阅读 P34 内容,思虑并划分五种地形的共同点和不一样点,达成以下表格。 地形种类共同点不同点 平原海拔较,一般在米以下。图 2-39 高原地面起伏。海拔较,边沿较。图 2-40 山地海拔较,多在 500 米以,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图 2-41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较,相对高度一般不超出200 米。图 2-42 盆地特色:周围较,中间相对较。图 2-43 5. 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散布在两大地带:一是洋沿岸山脉带,如其东岸自北向南贯串南、北美洲 西部的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山脉和南美洲的山脉构成; 二是横贯大陆南部和非洲部的山脉带,大概呈方向延长,主要有 山脉、山脉和山脉等。 6.主要地形区:阅读 P35 阅读内容,知道陆地地形世界之最,并能从世界地形图中找到相应的地点。 三、海底地形(读 P36 图 2-44 ) 班级:姓名:学号: 【综合提升】 1. 世界最顶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海拔为-400 米,二者的相对高度为() A 8844.43 米 B 8444.43米 C 9244.43米 D 8884.43米 2. 右边地形剖面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A 500 米 B 1000米 C 1500米 D 2000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