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论文摘要: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论文关键词: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现在是竟争激烈的21世纪,良好的思维创造能力,是每一个人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必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人从事多年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是我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正确认识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创造力分为两种不同的层面: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指的是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后者指的是普通人所具有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这两个层面的不同,认为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其实,最后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的必竟是少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一些学生“跳一跳”就能解决的新问题,使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得到新想法、新见解或者解决问题方法。尽管这些想法和见解早为前人所提出,但是对他本人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同样具有发现创造的意义。只要平时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思维活跃了,其中一部分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通过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等。我国心理学界有人把科学家,发明家的那种“特殊才能的创造力”称为

“显创造力”,而把普通人的“自我实现的创造力”称为“潜创造力”。“潜创造力”是显创造力得以发挥提高的基础,而显创造力乃是潜创造力发展的结果。潜创造力,只要开发的好,就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杰出的人才。

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我认识

教师有了正确的认识,而学生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的认识,那么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信心,对问题的解答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和老师的答案,应加大对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的培养,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就会对小改革、、小设计、小发明之类充满热情以及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反之,创新意识弱,会使思想僵化,思路不清,也影响独立思考,难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因而会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有把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出来进行创造活动,才能发展创造力。

三、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注重兴趣的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培养兴趣的做法如下:(1)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市场营销毕业

论文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各种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比如:数学中的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审美价值,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漂亮的轴对称图行。象这样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造性思维兴趣。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它不仅能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从摸一摸,做一做,看一看,动一动的过程中分清思路,通过耳眼手各种感观的配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设计难度合适的练习,常使用具有鼓励性的话语,在课堂中设计适度的比赛等等。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0-28T09:44:29.74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陆胜钦[导读] 学习数学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广西平南县大新镇第二初级中学陆胜钦 学习数学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也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的“创新”就是再创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正成为教育界日益关心的话题.数学教材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编写的,新的课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创造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须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那么,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现行中学数学教材精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就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谈一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背景、生长过程,实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和谐统一,因为,每一结构都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过程.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准备题——例题——练习题;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感知——理解——运用;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引入——展开——结束.以上二种关系如何呢?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识结构的必要前提,而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因此,在这三种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学结构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转化效率.设计和实施优化教学结构是协调三种结构关系的关键和主要机制,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在教学生计算“1至100个自然数的和”时; 1.提出问题:计算“1+2+3+……+98+99+100”我们知道“1+2=3”“6+3=9”一个个加下去能得到结果.但这种方法太烦琐,能否找到更好的方法? 2.引导同学们从整体着眼,灵活运用知识,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不按顺序计算,计算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的和;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的和,同学们发现它们都为101,同学们会观察到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的和也是101.如设 S=1+2+3+……+98+99+100 ① S也可记为:S=100+99+98+……3+2+1 ② 上面①十②得2S=(1+100)+(2+99)+(3+98)+……+(99+2)+(100+1) =(101+101+……+101)(100个) =101×100 所以S=(101×100)/2=101×50=5050 这样计算比我们按顺序做100次加法要方便的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组织讨论交流,不但可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灵活了算法,启迪了思维,提高了心算、速算、口算能力,巩固了同学们的知识,锻炼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和创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学品质.这样同学们对计算“1+2+3+……+1000=?”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吧? 3.概括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到活动教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务必从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传统做法:问题、讲听、讲练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全员多种感官自主参与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方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初中生好奇心理强、怀疑心理浓、求知心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刻意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动机,增强创新意识.好奇心理是促进创新性设想的强大动力,可以说科学是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教学中要注意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善于从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现不平常的因素.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例如,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下,人们对这件事始终熟视无睹,但却引起了牛顿的好奇心,提出了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进而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好奇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使我们发现别人没发现的东西,从而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因此好奇心是一种创造的动力.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新奇感(用多媒体演示太空星球的运动引入“圆锥曲线”,用几何画板演示圆锥曲线的生成过程);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增加趣味性(用高斯计算前100个自然数的和的故事引入等差数列);运用与直觉相矛盾的现象激出好奇(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6根火柴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时只须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通过这样的事例,能有效地打破只在一个平面上思维的思路,激发出学习立体几何的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矛盾--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这种矛盾是为了制造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块,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新的规律.教师要全身心地为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闷题,引学生进入思维境界.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的个体,它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符合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的地位,为学生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切实的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现过程,促使学生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夏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等推理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咸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即数学上的概念、规律、解题都是前人创新的,在教学中要再现其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的基石。创造、创新思维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是艺术化的思维,她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激情,是“智慧”的发源地,是“兴趣”的乐园…… 标签:创新观察发现发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我门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性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是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正常人经过培养是可以具备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能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点,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造. 学生的观察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并且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另外,要科学的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仔细、深入地观察,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

浅谈创造性思维(转)

儿童思维能力 思维看上去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存在,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儿童的学习生活,还是其长大成人后的工作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儿童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应注重以下方面:创造性 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突出表现在:一独立性、二分散性、三是新颖性。思维训练小贴士是:一,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二,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系统性 系统性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要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系统思维,可以使一个人变得非常理智,而且统筹能力及预见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系统思维能力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专家介绍,在给孩子进行思维训练时,应训练孩子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深刻性 深刻性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一是鼓励孩子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二是鼓励孩子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每当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其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假象所迷惑。” 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作出决定、解决问题。专家建议:“孩子要熟练掌握适宜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不要一味图进度快、难度高。在课堂上,要争取超前思维,在老师抛出问题后主动思考,把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思维训练的过程。而且要限时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灵活性 “灵活性”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即能否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按照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是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即能否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 三是概括和迁移能力,是否愿意和善于运用规律,能否触类旁通;

关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充分展现知识的成背景、生长过程,实现教材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和谐统一因为,每一结构都一个基本的框架过程.教材的识结构是:准备题——题——练习题;学生的知结构是:感知——理解—运用;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引入—展开——结束.以上二种系如何呢?教材的识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识结的必要前提,而课堂的教学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力.因此,在这三种结构相互用过程中,教学结构的优劣接决定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效率.计和实施优化教学构是协调三种结构关的关键和主要机制,也优化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例如:在教学生计算“1至100个自然数的和时; 1.提出问:计算“1+2+3+……+98+99+100”我们知道1+2=3”“6+3=9”一个个加下去能得到结.但这种方法太烦琐,能否找到更的方法? 2.引导同学们从整体着眼灵活运用知识,提示学仔细观察,不按顺序计算,计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的和;第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的和,同学发现它们都为101,同学们会观察到第三数与倒数第三个数的和也是101. 如设S=1+2+3+……+98+99+100① S也可记为:S=100+99+98+……3+2+1② 上面十②得2S=(1+100)+(2+99+(3+98)+……+(99+2)+(100+1)

=(101+101+……+101)(100个) =101×100 所以S=(101×100)/2=101×50=5050 这样计算比我们按序做100次加法要方的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考后,组织讨论交流,不可以解决问题,更重的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了算法,启了思维,提高了心算、速算、算能力,巩固了同学们的知识,炼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和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品质.这样同学们对计算“12+3+……+1000=?”就会感到困难了吧?3概括引导学生做题的思路.这样通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教学,让学生学到活动学的精神、思维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务必单纯传授数学知识的传统做法:题、讲听、讲练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把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全员多种感官自主参与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初中生好奇心强、怀疑心理浓、求知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意激发创新兴趣,培创新动机,增强创新意识.好奇心是促进创新性设想的大动力,可以说科学是从“好心”发展起来的,教学中要注意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于从平常司空见惯的事物发不平常的因素.美籍华人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造的前奏.例如,苹从

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心得

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心得 郭寮小学钟金平 一、重视教材中的逻辑训练。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而教材便是最好的训练内容。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好训练,让学生参与操作、自学、讨论、质疑问难、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等过程,体验思维的整个过程,学习研究事物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并从中获得规律、结论后体验快乐。这样,学生以后的创新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如教材中公式、性质、定律的推导,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简便运算等等。 二、让学生养成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在议论、争辩中产生的。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已的思维过程,通过与老师和学生间的多向交流,矫正错误,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 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议论、发表意见和质疑问难,通过学生向老师、同学提问题、老师向学生提问题等形式,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复习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后,师问:1、圆的周长是指什么?2、你能想出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吗?让学生想出几种简单的方法,如用绳子先绕圆周长一周,再用尺子量或把圆滚动一周后,用尺子量。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不是最妤的方法。接着教师激励学生一起研究发现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出示三个大小不一的圆,让学生观察、思考后讨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再通过实验演示得出数据,从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什么规律?在新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本节内容向老师发问,全体释疑。

三、训练学生在思维受阻时,及时变换思考角度。 思维受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情况,如果不及时“疏通”,问题便得不到解决,不仅可以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结合例题、练习引导,启发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如: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18天完成。两人合作2 天后,乙有事抽调到别处,一段时间后乙又回来与甲合作了3天完成,乙抽调出多少天? 学生对此题的问题较难理解,出现思维阻塞。教师可引导学生变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件工作是由甲、乙分合做和甲独做完成的,求乙抽调出几天,即是甲独做的时间,因此,要求乙抽调出几天就变成求甲独做几天,便可先求出甲乙共合作了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甲独做的工作量,再除以甲的工作效率,即可求出乙抽调出几天。 四、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赖于发散和求异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引导、训练又有赖于教师经常性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活动。 例如,对分数、小数应用题数量关系训练时,可进行联想训练。 ①单位“1”的量是一令纸的数量; ② ③剩下的是这令纸的(; ④用去的比剩下的多这令纸的;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目录 摘要关键词 (3) 英文摘要 (4) 引言 (4)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点 (4) 二、培养兴趣,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5)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5) (二)利用活动,变被动听为主动参与 (7) (三)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7) (四)利用小组合作,变个人努力为团队精神 (8)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9) (一)、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 (9)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0)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10)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1) (五)、加强课堂上的大讨论 (11)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所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怎样教好数学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文章由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点、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三方面入手。从而得出: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去激发、指导,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完全能够实现的结论。 关键词:兴趣娱乐创造思维 引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无疑面临着:怎样让学生学好数学,怎样教好数学的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我在认真钻研,总结教法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中学数学教法新思路。 数学——作为中学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可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中学生坐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就是多么的索然无味,我们一线数学教师也认为他们的大脑像一潭死水,不可开窍,造成偏科严重,有的人由不喜欢数学甚至发展到畏惧数学,鉴于这种情况,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无疑面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高晓军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晓军 发表时间:2013-04-22T16:42:33.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3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高晓军[导读] 在教学中,通过集思广益,既培养了集体发散思维,又引起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高晓军陕西省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719000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活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等成分。创造性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能得到独特而有显著效果的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突破性、针对性、灵活性、广阔性、超前性、综合性等特点。 数学创造性思维从属于创造性思维,它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性思维于数学中的体现。数学创造性思维也直接从属于数学思维,它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是数学思维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一种形式。数学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与形有关知识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数学创造的完成。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将“再创造”作为整个数学教育的原则。每个人身上都有创造潜力,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科学家探索的新的规律在人类认识史上是“第一次”的,虽然学生学习的是前人发现积累的知识,但对学生本人来说是新的,是“第一次”的。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教授指出:“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所以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都是在从事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打下基础。 当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数学教学中认真探索、积极试验、逐步渗透。众所周知,启发式教学是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新方法。而教学是一种艺术,通过长期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在一般的启发式教学中利用以下可操作的措施对形成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是有益的: 一、观察试验,引发猜想 英国数学家利特尔伍德在谈及创造活动的准备阶段时指出:“准备工作基本上是自觉的,无论如何是由意识支配的,必须把核心问题从所有偶然现象中清楚地剥离出来……”这里偶然现象是观察试验的结果,从中剥离出核心问题是一种创造行为。这种行为达到基本上自觉时,就会形成一种创造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安排可供学生观察试验、猜想命题、寻找规律的练习,逐步形成学生思考问题时的自觉操作。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有一定发展。 二、数形结合,萌生构想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中的想象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具有新颖的独创性与综合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注意适时地抓住数形结合这一途径,训练学生从形的角度看数式,也就是从一种新的(几何)角度去看旧的(代数)问题,或者从代数角度去看几何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想象力的极好契机。数形结合产生构想的训练既发挥了大脑左半球的逻辑思维功能,又发挥了大脑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对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力很有帮助。 三、类比模拟,积极联想 类比是一种从类似事物的启发中得到解题思路的方法。类似事物是原形,受原形启发,推陈出新;类似事物是个性,由个性提出共性就是创新。类比和联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联想是一种探索性思维,就是从过去已经掌握的原理、途径和方法中找到接近于当前问题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四、发散求异,多方设想 从思维的指向性看,吉尔福特提出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概念。在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收敛思维方式的训练外,发散思维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形式。发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建立新概念,构筑新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 五、直觉顿悟,突发奇想 数学直觉是对数学对象的某种直觉领悟或洞察,它是一种不包含普通逻辑推理过程的直觉悟性。在中学数学中可以从模糊估量、整体把握、智力图象三个方面去创设情境,诱发直觉。比如有的选择题从模糊估量上就能八九不离十地找到答案;有的问题靠自觉整体把握很快发现“此路不通”、“条件有误”。 六、群体智力,民主畅想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讲授是纵向交流、垂直启发,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启迪可以促进个体之间创造思维成果的横向扩散或水平流动。 在教学中,通过集思广益,既培养了集体发散思维,又引起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对学生的新想法中的合理成分应充分肯定,形成平等民主的讨论空气,并且帮助学生表达清楚;切忌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以上措施或建议基本上是经验性的,在采用时应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而异。只有综合、得当地把它们溶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使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浅谈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有利条件 陈国强 (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山东257091)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方面条件或因素的影响如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标新立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木质特征,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激活剂,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原动力,联想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探索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条件 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阶段,也可理解为融于整个意识过程之中的思维形式,就其融于整个意识过程之中而言,它与各种思维形式存在着种种交叉关系,很难说哪些思维形式是它的具体的纯粹的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最木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即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又符合思维发展和运行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它与其他心理过程具有整合性和统一性。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联想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自接动力,而灵感则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契机。 一、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想象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所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建出新形象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因此,它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而这种新颖、形象性是人们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作为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自然也就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各种发明创造的源泉。 作为一种非逻辑思维形式,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想象分为不同的种类。从想象的起因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就是有目的、按照一定计划自觉进行的想象;无意想象就是无目的、随便的想象,类似于遐想。尽管无意想象是随便的想象,然而许多发现、发明,往往产生于无意想象之中。从想象对创造的作用来看,可以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通过语言、声音、符号、图像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但它木身不具有创造性,只是创造性的前提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 福州仓山小学黄雪燕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是林凡红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2012年10月,我所在的数学教研组申请了小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方法的行动研究》。为了更好的进行小课题研究,我拜读了著名的旅美教学学家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美国》、《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等书。还拜读了我国教育专家林凡红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受到了不少启发。一年来与全体教研组成员一起努力。通过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数学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上认为的是计算和应用公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学数学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数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数学来理解世界、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解释世间许多现象的工具,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构建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体系。 创新思维培养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据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思维形式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思维形式 摘要:面对现代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诸如思维的敏感性、灵活性、流畅性、抑制性、独特性、深刻性等。 关键词:创新怀疑思维思考联想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先大致了解这些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思维形式: 一、怀疑 怀疑是人类优秀的思维品质。任何新的理论的诞生,都有一个怀疑的过程。盲从和因循守旧永远不会产生新的理论成果。 二、寻找怀疑的根据 只怀疑而不去寻找怀疑的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幼芽就枯萎了。为了使怀疑这棵幼芽生长、开花、结果,就必须寻找怀疑的根据。寻找怀疑的根据,就意味着否定过去的学说、理论,建立新的学说、理论;寻不到根据,也可加深对自己已有理论的理解、认识。伽利略、戴维、莫顿、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寻找出怀疑的根据。怀疑和寻找怀疑的根据,是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的表现。 三、逆向思维 就是背逆常人思维的方向去思考。这表现了思维的独特性、灵活性。人们歌颂小草,说它不用灌溉,不用施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尽绵薄之力打扮春天”。而我们则批判小草,说它与庄稼争水分,争肥料,造成庄稼减产,应该“除恶务尽”。这样思考,符合客观实际,因而是正确的。逆向思维,应仔细斟酌是否符合实际,否则逆向思维的结果便是错误的。因此,在运用逆向思维时,必须深入了解所否定的理论、学说是否具片面性或是否错误。如果怀疑、否定不符合社会实践的理论或学说,则必然产生错误。 四、多角度、多侧面思维 这种思维也包括逆思维。它的思维模式是:在寻找答案时不是只沿一个方向去思索。一道几何题的证明,往往不只一种方法,可以用几何法,也可用代数法和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心得体会_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心得体会_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实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初中数学教学正处于学生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开辟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七年级下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我正愁眉不展的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忽然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教学技巧,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在教学中,可以巧设悬念创设教学情境,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案例1:讲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式子:85的平方-84的平方,54的平方-46的平方,并让学生在10秒内计算出结果。学生暂时是不可能完成计算任务的。然后放映一段有关的智力抢答录像,抢答中,主持人语言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是169和800,其速度之快,简直是不假思索。目睹这么快的速度算出结果,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为什么他能计算得这么快呢?莫非是天才?这时可板书下列形式让学生思考:85+84= 54+46= 85的平方-84的平方=(85+84)(85-84)=169 85-84= 54-46= 54的平方-46的平方=(54+46)(54-46)=800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看出了两个数的平方差恰好等于这两个数之和乘以这两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介休二中武金娥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据,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知识经济需要创造性人才,国家经济增长取决于知识的创新水平,而创造型人才是济济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拥有较多的创造性人才,才有高水平知识创新和经济增长,才能使我们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创造性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善于将创造能力转化为产品成果的人才,研究表明,接受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生,与没有接受创造思维能力的学生相比,在做创造性工作时,前面的成功率要高出3倍,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学生在学校接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的十分必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大家知道,思维是素质的核心,创新是思维的核心,而数学则是思维的体操,如何真正发挥数学体操之功能,去发挥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人才,也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的责任。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获得的信息和以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的运用各种思维方式,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织或者从中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或者系统地加以综合,或者借助直觉灵感等创造出新方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过程。它具有独立性、新颖性、突破性、真理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的有机结合,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等。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也是最为积极最有价值的思维形式,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着重讲一下怎样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设思维氛围 一个人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健康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据此,教师必须实行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改变传统的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对学生的奖励也往往是一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顺从为条件的课堂教育模式,同时,教师还必须抓住机会进行正确引导,大胆尝试,允许每一个学生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进行分析、判断、推测,允许他们展开争议讨论,允许他们独立的发出各种设想和见解,特别是对那些爱顽皮,爱争辩学生的超常规异想天开的设想,方法和推断,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表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保护他们创新思维的萌芽,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激发思维兴趣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人云也云,以优生的思维来代替整体的思维,教师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的倾向,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设计运用一些生动的知识小故事,有趣味性较浓的例题,善于激发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无疑之处生疑”的良好思维品质.通过设疑,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的火花和求知欲望的思维创新欲望,激发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兴趣. 三,直觉思维的培养

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 举个例子,曹冲称象。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何发挥创造性思维呢?思维主体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思维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发挥创造性思维,所需条件大致有四个: 1.社会实践。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源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案,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学科的创立,都是由社会实践本身提出的要求。这种客观的要求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同思维主体的需要相结合,便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力量。 2.原型启发。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所谓原型,就是与创造性思维主体所设想的事物相似,并能够引起联想的东西。通过原型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达到创造的目的,就是原型启发。创造性思维离不开现实生活中能够作原型启发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无中生有”。 3.积累知识。积累和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条件。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发展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问题意识是头脑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头脑总经常想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才会乐于勤思苦想,排除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达到创造的验证阶段。

数学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科学的怀疑、合情合理的“挑剔”。 二是求异性——思维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出奇制胜。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不信奉,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種求解方法,谋求一题多解。 三是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的连贯性和

发散性。 四是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活化。 五是综合性——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易与复杂的关系,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概括、整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从中提炼出较系统的经验,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定理、公式、法则及有关解题策略。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首先必须转变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能,从来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本文由收集整理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我们的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开发人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才。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主体意志、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应用意识等方面提出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数学;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活动,是指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长期培养与锻炼的结果。现代教育不再仅仅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单纯重视知识的灌输,培养知识型人才,而是基于“人人都有创造力”,致力于开发人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才。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理所当然地成为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点粗浅的见解和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兴趣和意志都是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锲而不舍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才有可能有灵感产生,意志是保证学习行为能否继续下去的调节器,只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保证兴趣的持续不断。反之,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意志品质的形成。 二、鼓励参与,培养主体意志 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

参与教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例如在讲解“平均数和中位数”时,我先放一段录像,录像大意是:泰勒先生是一位生产儿童玩具的老板,这个工厂的管理人员由泰勒、他的弟弟和六个亲戚组成,工作人员由五个领班和十个工人组成。由于经营得法,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招聘新的工人,琼斯需要一份工作,应征时与老板交谈,泰勒说:“我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薪金是每周300美元,你在学徒期每周75美元,1~2个月后就可以加工资”。琼斯工作几天后找到泰勒老板说:“你欺骗了我,我已经找了其他工人核对过,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每周300美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一周300美元呢?”。泰勒呈现了一张工资表,录像放完后,展示这张工资表:请同学仔细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泰勒老板说每周平均工资300美元是否欺骗了工人琼斯?平均工资300美元能否客观地反映工人的平均收入?若不能,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工资反映比较合适? 2.琼斯在应聘时应了解什么工资? 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活动的气氛异常活跃,同学通过分组讨论后,对平均数、中位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了。三、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手段。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