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昨天提到价值观决定命运,很多人就想知道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很想知道如何形成好的价值观从而掌控自己的命运。

我始终认为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选择及学习形成的,从小的时候我们会来自父母,老师的影响,长大了我们会来自同学,朋友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会模仿别人,学习他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是最终价值观是由概念及方法论组成的。概念就是对一个词语的理解。你理解的越深,那你做出的选择就更为正确。去年自己开始学习理财,资产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很多人认为我拥有的东西就是我的资产,比如汽车,房子,衣服,电脑,家具等。但是如果再深入理解你会发现资产是能够让钱不断的放入你口袋的东西。比如利息,租金,版税等。那么以这样的规格去筛选的话,你自认为的汽车,房子,电脑不一定是你的资产。如果你的汽车租给别人,一个月有两千的收入,那就是你的资产,如果你就平常使用,不创造高于汽车带来的支出,那么这辆车就是你的负债。当我知道这个概念以后,我的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富人就是不断购买资产,中产购买自认为资产的负债,穷人既没有资产也没有负责,很多选择我就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尽可能的去购买真正的资产。

当你很多清晰正确的概念产生联系时,你做出的选择就更加正确,你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知升级,价值观也在升级,你的人生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你的概念越清晰,越多,概念之间产生可能性就越大,选择就更加正确,价值观就是这样形成的。反之,概念越模糊,选择错误的概率就越大,那就只能被命运所操纵,毫无自由之日。

价值观变化

摘要: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揭示了其价值观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价值观;价值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考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同学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赞同和支持。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与选择,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树立自强自立放在第一位。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得到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 3、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进取的、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1、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处处为自己着想、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2、拜金主义的兴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3、对优良传统的冷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近年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价值偶像的错位。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折射和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不同价值观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特别是当

核心价值观的

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我成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影响下,作为一名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我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自学和查阅一些料,认真学习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文献资料,通过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使我在思想上、心理上充分认识到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就要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一是在思想上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并在行动中认真去检验。二在学习上,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充实文化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努力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员工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求“活”,在学习态度上求“严”,从而加快知识更新和理念更新。要以此次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努力学深学透,联系工作实际,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应用,并且在应用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应用中转化学习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论影响价值观的因素

论影响价值观的因素 本文提出了环境、历史和个人背景是影响价值观三种因素的观点,并以平面解析方法分析了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为构筑正确价值观拓展了新的思路。关键词:价值观;环境;历史;个人背景;坐标系中价值观通常指人生价值观,即对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的认 识 [1] 。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就会走正路;否则,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么,影响价值观的因素是什么?大略言之,有环境、历史和个人背景三种。相同的环境与历史孕育相同的价值观;反之,亦然。而个人背景则决定价值观的不同取向。所谓环境,是从空间维度审视影响价值观的原因。试以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生育观念为例说明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维持生存” [2] ,维持生存就需要创造物质财富,而在科技相对落后的时代,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一件需要体力的事情,这种体力自然而然落在男人身上。所以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是生男孩,有了这些所谓继承香火的男人,就可以开垦更多的荒地,打下更多的粮食,以解决生存问题。当然,中国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同时在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这种大环境的转变影响着价值观的变化,譬如,中国人在生育问题上的价值观也在悄然变化。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差异,70 岁以上的老人多秉承传统的价值观念,因此他们的儿女可谓多矣,一般三、四个,动辄六、七个。50 岁左右的父母没有那么多孩子,40 岁左右的父母又少一些,时下正处在生育阶段的父母多只想要一胎。另一方面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存在显著差异。越是受工业化、信息化影响小的地区,生育观念的转变越小;反之,则越大。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除去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作用外,环境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一面。在农业社会,人们不需要过多的知识就可以养活自己,虽说不是生活得相当有质量,但生存基本没问题,因此多加一瓢水把粥做稀从而把孩子养大就万事大吉,至于人的质量则另当别论。但是,在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则不然,没有知识就很难立足,而这种知识需要教育,教育的责任首先归于父母,所以对于孩子不仅仅是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育的问题。因此,中国人在生育问题上的价值观正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谓历史,是从时间维度审视影响价值观的 因素。试以人才选拔制度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来说明历史因素的影响。“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这是唐朝初期正式确立科举制时所谓的目的。科举制在人才的选拔上可谓是一大创举,即使在世界史上也是独树一帜。它不再区分世家大族,它告别了“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局面,它把机会分给所有的读书人,只要你努力,只要你通过考试,就可以入仕,就可以实现自己所谓的理想。因此科举制的实行,为中国培养了一代代社会精英、国家脊梁。物极必反!科举制在上千年的发展中,逐渐禁锢了中国人的思维,因为读书人读的只是圣贤书,不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它走到自己的绝路,于 1915 年废除。但是,上千年的科举历史给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带来的影响确实是深远的,“学而优则仕”这一可褒可贬的价值观念即为明证。自科举 16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 卷第2 期制度实行以来,多少寒门学子寒毡坐破、铁砚磨穿,为的就是通过学习、考试、做官这一途径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改变家族的命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正是高中之后仕子的绝美写照。时至今日,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一百余年,可“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依然左右着一部分人,近年公务员报考比例居高不下可为其佐证。为什么中国当代哲学、文学涌现不出20 世纪初的那些大师级人物,正是因为那些天资聪颖的学生们选择的只是经济学、建筑学、公务员等所谓热门行业,而哲学、文学、史学则门可罗雀。环境与历史共同作用,空间与时间交互影响,融汇成一张网,一张无形的网,这张网就是群体生活的背景。背景相同,价值观大致相同;背景不同,价值观会有天渊之别。中国人的环境与历史相近,在大问题上的价值观基本相近,都落在这张网上。中国人与欧洲人的背景不同,在大问题上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但是在同一背景下,价值观确又有所不同。“啊?”这脱口而出的每个人都说过的一句话,实际上不但包含着惊讶的意味,也蕴含着否定的意思,即“你怎么这样做啊?你应该如此这般做。”因此这“啊”自有其价值观,而这价值观又折射个人背景。首先,个人背景体现在教育背景的不同。受过教育的与没受过教育的在价值观上截然不

企业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这里有提炼的全流程剖析

企业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这里有提炼的全流程剖析 欧德张From 每日管理充电 很多人都不喜欢“价值观”这三个字,因为很容易想到这是洗脑的工具,或是党同伐异的武器。但我们也不可否认,每个个体都是有价值观的,这指的是我们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是热衷欢喜,什么是坚决抵制,几乎在做每一项决定时,背后都是价值观在驱动,本质上价值观就是一个人无数的信念的集成,而信念又是什么呢? 信念就是对假设的相信。 比如说你相信天道酬勤,大概是不太会认同轻轻松松取得成功的;比如说你相信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朋友,你大概很难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至于这些观点本身本无任何的对错,但因为你信什么你就会形成怎样的人生轨迹,取得怎样的人生结果,所以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背后就是信念和价值观,而人为什么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的影响,老师的教育,差异化的人生经历组成的。 那企业呢? 企业由一群人组成,大家所共同遵从的信念就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一部分是我们这群人与生俱来的,有另外一部分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通过形成共同假设而慢慢建立的,我们来看一家企业的形成过程: 1、一个或者更多的人(创建者)有了创建新公司的想法。 2、创建者引进更多的人,建立拥有共同目标和愿景的核心团体,通过筹集资金,开始创建组织并进行商业运作。 3、组织开始共同创建一种共同的历史,团体如果相对稳定,并拥有重要的工作经历,那么慢慢形成对事物的假设。(文化开始慢慢形成,也开始定义价值观) 从这个经历上看,一个人或者是刚开始的几个人通过自己的喜好(背后就是信念组成的价值观)招募更多的人来进行商业运作,这群人身上是有共同的信念的,所以我们经常会说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这个表达有一定道理,但更为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老板或创始团队这群人的认知和价值观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最初模型。但是如果这群人商业失败的话,那么形成共同假设会不会成立呢?答案是不会,或者说会形成割裂的文化,而价值观的提炼是文化形成的最重要部分,提炼价值观必须符合三个前提: 1.创始人团队相对稳定,中高层管理者流动性不大。 2.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建立商业盈利的模型。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回顾这一历程,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意识是存在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中把握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脉搏。 众所周知,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前,中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社会。在那个政经合一的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且也与社会总体价值观一致。其人生价值的指向是“无我”和“忘我”——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这种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异而且带有强烈的绝对的排他性。极“左”思潮在给我们造成灾难性的经济建设恶果的同时,也扭曲了人的灵魂,塑造了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圣人”价值观。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一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政企分开到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性质的确认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20年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折射出当代中国青年对人生思考的光芒。 如果我们把青年人生观的变化作全过程的分析,便会发现有不同的阶段。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发展有四个基本阶段:(1)1980年,主要特征是以潘晓的“人生观”讨论为主题;(2)1981年至1985年,主要特点是开始以一种多取向的、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寻求新的价值观念;(3)1985年至1989年,主要特征是价值观的高期望值与低评价率之间发生冲突;(4)1989年至今,主要特点是人生价值观趋于现实(谢和,1993)。另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嬗变轨迹经历了五个时期:(1)70年代末,价值观的解冻、复苏期;(2)80年代初,价值观的批判、讨论期;(3)80年代中期,价值观的裂变、探索期;(4)80年代末,价值观的冲突、分化期;(5)90年代中期,价值观的筛选、重建期。 上述见解对当代中国青年人生观的发展作了细致而深刻的研究,但事实上各阶段或各时期之间往往很难作出如此细致的科学界定。特别是社会发生的变化与人生价值观变化之间的那种必然联系、那种标志性的相互作用体现得不够清晰。笔者的意见是分成两个阶段:(1)80年代,青年思考的主旋律“人为什么活着”;(2)90年代,青年思考的主旋律是“人怎样活得更好”。这样的划分似乎是以时间坐标为出发点,其实不然,笔者的意见恰恰基于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变革。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受那些因素影响的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受那些因素影响的?? 一、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简单的说:价值观就是人们由心中发出对世界上存在万事万物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 二、价值观分类 ——奥尔波特价值观分类 奥尔波特和他的助手对价值观的分类是该领域最早的尝试之一。他们划分了6种价值观类型: ①、理论型: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理。 ②、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 ③、审美型: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 ④、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 ⑤、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⑥、宗教型: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 ——罗克奇价值观分类这就是王老师昨天说的那些价值观。 罗克奇的价值观分类包括两种类型,终极价值观和工具型价值观

第一种类型称为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 第二种类型称为工具型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指的是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罗克奇价值观类型: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 终极价值观工具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雄心勃勃(勤奋工作、奋发向上) 振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心胸开阔(开放) 成就感(持续的贡献)能干(有能力、有效率) 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和战争)欢乐(轻松愉快) 美丽的世界(艺术和自然的美)清洁(卫生、整洁) 平等(兄弟情意、机会均等)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 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宽容(谅解他人) 自由(独立、自主选择)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 幸福(满足)正直(真挚、诚实) 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富于想象(大胆、有创造性) 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国家安全(免遭攻击)智慧(有知识、善思考) 快乐(快乐的、闲暇的生活)符合逻辑(理性的) 救世(救世的、永恒的生活)博爱(温情的、温柔的) 自尊(自重)顺从(有责任感、尊重的) 社会承认(尊重、赞赏)礼貌(有礼节的、性情好) 真挚的友谊(亲密关系)负责(可靠的) 睿智(对生活有成熟的理解)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 二、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完整版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完整版) 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子公司基于共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体系,建立了强大的企业文化,作为我们业务的基石。我们的业务成功和快速增长取决于我们对创业精神和创新的尊重,以及我们对客户需求的持续关注和满足。 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子公司基于共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体系,建立了强大的企业文化,作为我们业务的基石。我们的业务成功和快速增长取决于我们对创业精神和创新的尊重,以及我们对客户需求的持续关注和满足。当新员工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时,他们需要在杭州总部参加一个全面的入职培训和团队建设课程,重点是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我们会在定期培训、团队建设培训和公司活动中再次强调这一点。无论公司成长到什么阶段,这种强烈的共同价值观都让我们保持了一致的企业文化。 阿里巴巴集团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的愿景: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活102年” 阿里巴巴集团拥有大量市场资料及统计数据,为履行我们对中小企的承诺,我们正努力成为第一家为全部用户免费提供市场数据的企业,希望让他们通过分析数据,掌握市场先机,继而调整策略,扩展业务。同时希望成为员工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并成为一家“活102年”的企业,横跨三个世纪(阿里巴巴于1999年成立)。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阿里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阿里巴巴集团有六个核心价值观,是阿里企业文化的基石和公司DNA的重要部分。该六个核心价值观为: 1.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 1)尊重他人,随时随地维护阿里巴巴形象 2)微笑面对投诉和受到的委屈,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为客户解决问题 3)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 4)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公司都满意 5)具有超前服务意识,防患于未然 2.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1)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 2)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 3)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能自我调整,并正面影响和带动同事 4)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

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浅谈新形势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梁启超就在《少年中国说》里面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形成,指导他们对生活中的价值评判和追逐取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一、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主观方面: 个人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较浅。成长期的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对世情国情、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和亲身感受,缺乏真实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人与人不同的价值观,显得有些迷茫甚至手足无措。 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导致价值观不稳定,可塑性较强。青少年阶段大多数为在校学生,这是一批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变化较大的人群,因此价值观也存在很大的被动性和波动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青少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也越来越大。对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事物,吸收快,效应强,可塑性较高。这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提出的“一打婴儿”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充分说明了可塑性对于一个人的重大影响。 客观方面: 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思想价值形成;而学校是他们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场地,师资力量、同学关系、校园文化等都直接关系着他们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塑造,以及观念的形成。这里我想重点说的是社会,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影响着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网络信息膨胀,势必会有些许封建迷信的歪理邪说、对党不满、崇尚西方的不良信息充斥在青少年眼前,这势必会淡化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从而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困惑甚至异化。 二、当前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成长期的迷茫性。成长都是伴随着阵痛——有多少突破和进步,就有多少汗水和艰辛。破茧成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通过这次班会,对大学生的价值有新的认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诠释。 一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培育途径 知识传播途径。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内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三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与肩负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 深入社会途径。所谓深入社会,就是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际活动。例如有的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西柏坡、

白洋淀、延安、瑞金、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观,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做社会调查,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情感锤炼途径。所谓情感锤炼,是指通过各种文化渗透途径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一是高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之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高校要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仪式、标志符号以及重大场合来宣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核心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三是高校要运用现实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大

口碑营销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口碑营销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一、口碑营销的内涵 口碑营销(WordofMouthMake-ting)是一门沟通的学问和艺术,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一种积极、互惠的沟通方式(口碑营销协会,2004)。菲利普·科特勒给口碑营销的定义是:口碑是由生产者以外的个人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不经过第三方处理、加工,传递关于某一特定或某一种类的产品、品牌、厂商、销售者,以及能够使人联想到上述对象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信息,从而导致受众获得信息、改变态度,甚至影响购买行为的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行为[1]。 二、口碑营销与现代营销的关系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的营销传播在铺天盖地的促销噪声影响下已越来越难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而以消费者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消费者口碑传播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口碑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与营销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口碑营销与营销4P的关系 一直以来作为大众营销战略基本要素发挥作用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面对这个一对一营销的时代,各个要素都分别开始呈现出质的变化。 产品(Product)随着信息时代消费者对产品了解的加深,在消费者看来产品最核心的要素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功能,而是增加了许多延伸性的价值。价格(Price)由于企业间竞争趋向白热化,产品的价格已渐渐按照顾客所能接受的程度来制定。渠道(Place)信息时代商品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企业从百货商店逐渐转变为以特定顾客为目标的专营商店。宣传促销(Promotion)要使消费者感兴趣,就必须追加一些顾客觉得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等个性化信息,这就需要进行一对一的口碑传播。 综上可以归纳为:大众产品、价格、宣传促销差异化产品、价格、宣传促销一一对一的产品、价格、宣传促销(即口碑营销)。 2、口碑营销与整合营销 1990年,美国西北大学劳特朋教授提出了4C理论:Consumer(顾客欲望与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抓住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要求。 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最大问题就是共同价值观的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面对国际国内条件变化造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树立国家伦理价值共识,保障我国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共产党一直反复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正是从战略高度提升国家伦理价值认同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更是概括了包括“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 个价值理念“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展现着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效的重要依据,引导

着社会的发展航向;作为明确的价值范畴,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坚持“尊道而贵德”的好传统,“道”就是世界上永恒运动着的最根本规律;而“德”则是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中的体现。如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始面对新的“道”和“德”:这个“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德”,狭义说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广义来说,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承载着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提高国家伦理认同的“铸魂工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我们概括和总结

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21世纪,在这个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 之人们的价值观也更加多样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提升。所以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就必须不断地传播和践行。正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遇到了愈加明显的影响因素。为了使其发挥引领作用,不仅需要广泛传播,而且需要有效传播。这就要求我们正确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阻碍因素以及对策分析。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阻碍因素;对策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价值的共同追求,也是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要想使其幻化为兴之国魂,就必须要充分有效地将其传播民族之中。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不断优化,人们受外界思潮影响愈演愈烈,使得个体独立的思想差异性、深刻性、独立性不断增强,价值观念也随之复杂和多元。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愈加明显的阻碍因素,所以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有效传播就是指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畅通的传播给大众群体,使得大众群体不仅能够接受,并且能从内心接受并影响实践活动。有效的传播一般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广播等方式,最终达到认知方面效果、态度方面效果以及行为落实方面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还包括对内有效传播与对外有效传播,对内内化于心,对外弘扬价值体制,有效传播使得价值观人们的认同体系不断上升为信仰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奠定坚实理想追求。 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因素 (一)社会转型多元价值观冲突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社会全面转型不仅是经济上的转型,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转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社会形态从传统社会转向了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也从一个封闭社会渐渐转为了开放型社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展,从原来的计划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发展转变为了科学发展。在这些社会深刻的变革中,各种思潮相互交流,各种价值观相互借鉴,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变革,同时也会出现很多阻碍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在社会的转型期,人类对于价值观的判断失去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 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 1.宗教根源 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 ———教会和教皇。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 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美国学者卡尔· 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2.思想根源 美国人相信自我拯救、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并非只是一种盲目的宗教信仰, 而是有其理性的思想基础的。在美国历史上, 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影响了美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其中以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为代表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问题与辅导策略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现状: 1. 国家民族认同感强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效显著。 2. 人生信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3. 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4. 崇尚快节奏的体验方式,潜在隐患不容忽视。 5. 现实交友为主,网络交友日渐凸显。 6. 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功利化。 7. 消费娱乐标签化,引领消费时尚。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两极化的价值取向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主意识是非常强烈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2008 年汶川地震及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少年志愿者所体现出的吃苦耐劳、团结奉献的精神也印证了这一点。可见,爱国主义、国家民族认同是当代青少年社会意识的主流。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青少年的责任感、道义感是毫无异议的,这也使得他们的政治思想观念能够紧跟社会发展,对社会文明产生历史使命感和推动力。但他们对自身的道德评价反映出问题的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在滑坡。渴望开公司、赚大钱、成明星,反映了他们如成人般现实,趋于功利化;其追求个性张扬的想法,也反映出这一代人的自我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源性引力和市场经济的外引性拉力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发展趋势。这既是学校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他们讲究现实、追名逐利的思想,对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是必要的,这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并无实质上的冲突。但是,这种思想一旦发展到极致,就会导致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大行其道,从而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地位。 2. 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失调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有着两套不同的运作逻辑。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成人和同伴群体中的不良习惯极力抨击,但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自身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他们反对早恋,自己却早早地步入“爱河”;他们把助人为乐、帮助别人看作是幸福,但同时又认为功成名就也是幸福;他们讨厌别人考试作弊,自己却步其后尘;他们反感某些同学言行过于“yellow”,自己却通过手机等隐蔽渠道接触色情信息。这说明青少年在群体社会化阶段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其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个人行为极易受到外界和同伴群体的影响,难以拒绝不良诱惑。这极易导致其人格内部发生相异的变化:原本由本我、自我、超我分立而制衡的人格结构,出现了自我和超我的空场,本我获得了前所

创建形成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

30 创建形成国有企业核心价值观 □ 文 / 王宏伟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全体员工都信奉的精神准则,是企业成功的动力之源。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领导团队身体力行、全体员工都信奉的精神准则,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动力之源。对于一个正处在转型期的现代国有企业,我们说,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说它宝贵,一方面,是我们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应是国有企业矢志不渝遵循的共同愿景和追求;另一方面,因为它是企业运营系统得以成功运转、秩序得到良好维持的精神依托,它的培育形成,应对企业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企业为什么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认为,多数企业都在不断发展中整合自己,重组、并购,做大做强。在这种专业化与多元化、本土化与全球化、激进与保守、变革与稳定、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碰撞中,我们需要规划一个符合国家利益和职工向往追求的企业哲学体系来统领认识和行动。无数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目标、战略旗帜下,常常是深植于人心的信念与理 想,包括确立必须能够指导他们集体行为的核心价值观。 正在进行中的经济体制的深层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多重变化、思想观念多元性的表现,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和交融,都对建设符合大中型企业实际的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比如,我们通常说的企业愿景目标,它代表着企业与职工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它的认同教育,员工可以和企业一起分享对未来的理想与憧憬,让员工对企业、对未来有更深、更强烈的期待,让员工获有一种强大的事业意义感和责任使命感,有一个贡献聪明才智和生命力量的愿望。 我们感到,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对企业内外的一种人本的承诺,它可以对员工的思想构成源源不断的吸引力。建立科学的、健康的企业价值观会引导职工不断学习提高,形成一代高素质、高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新型员工。也就是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创新和文化积淀,职工的价值观经过实践的洗礼和锻造,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趋同一致,从而为企业提高核心 竞争力提供了信念和动力支持。 怎样创建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认真践行的指导企业上下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运行当中提倡、推崇行为的真实写照,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是企业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管理的主张。 中平能化集团在改革发展中身体力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做大做强平煤为己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拉高标杆,先后提出实现百亿、挺进工业百强、建设新型能源化工集团、铸就和谐安康百年平煤等一系列宏伟目标,实施战略重组,推进企业强强联合,践行创立核心价值观,提出“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核心理念,并在探索中总结出“十大理念”体系(发展战略——以精博大,锻造百强;企业精神——忠诚事业,追求更好;核心理念——企业发展,职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各种感觉的符合就是()。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意识 2.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作()。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3.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 A.兴趣 B.性格 C.气质 D.经验 4.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 A.定型作用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5.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 A.定型作用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6.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指人的()。 A.态度 B.需要 C.知觉 D.心理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是在()。 A.动机与人格 B.人类动机理论 C.进化论 D.资本论 8.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社交的需要 9.一个人若果同时缺少食物、安全、爱情及价值等,则其最强烈渴求当推对食物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指人类的()。 A.社交需求 B.自我需求 C.生理需求 D.尊重需求 10.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A.安全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A.长远需要 B.发展需要 C.优势需要 D.高级需要 12.在一定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起主要支配作用的需要,即()。 A.自我需要 B.成就需要 C.胜任需要 D.优势需要

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个人有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组织也可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许多公司的介绍上专有核心价值观一栏。这么做是为了标榜自己的道德高度而赢得市场的信任吗?不是。这是企业组织建设的一个措施。 企业的任务不可能由散兵游勇完成,只能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只有形成组织,而且是高效的组织,才能出现德鲁克所期望的结果: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一群人聚在一起,可以是三个和尚没水吃那样的一盘散沙。怎样把独立个体的人凝聚成组织呢?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一靠制度,二靠企业文化。制度是刚性的,违反制度将受到纪律制裁。企业文化是柔性的,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风气。风气好,人的秉性中邪恶的一面受到压制,美好的一面得到释放。风气不好,歪风邪气张扬,歪门邪道频出,正能量受到排挤。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随着西方管理学传人中国的,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一个企业有自己的文化,那就是说该企业的多数人有一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方法。健康的文化不能自发产生,是企业的高层有意识提倡并身体力行,最终被全体员工接受并效仿,从而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表述成文字,就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西方的管理学者于是提出一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DNA,不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人,同不认同公司使命的人一样,不适宜留在这个公司。 企业文化是对我们上文所说的风气的理论概括。这个概念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新颖,从实践来说,我们的经验十分丰富,只是没有系统的理论表述罢了。我们平时说的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不就是组织行为学的实践么?我们讲的党风、校风、部队作风建设,不都是是围绕着核心价值观进行的么?我们的解放军、先进单位不就是成功案例么?审视我们自己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我国的一些优秀企业正在做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所走的第一步就是界定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战略意义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般分两类,一是职业化价值观,英语叫做work values,例如诚信、尊重、奋斗、责任、信任、追求完美等,主导人们的态度和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 目前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那何为价值观呢?根据哲学上的意义来说,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简而言之,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不成文的法律,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而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的进步使得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和心态变得开放、多样、务实,但同时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我认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如下: 1.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其价值观演变的内在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真正成熟的关键时期,分辨力与自控力不强,各种心理活动相互交织,情绪容易波动。同时在短暂的大学生活中,他们面临的问题与任务比较多,这使他们处于各种强烈需求和压力的包围之中,当然随着他们知识储备的不断丰富和自我修养的不断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这些需要的变化,但又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变化,这种内在需求的变化和满足需求的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中的波动。因此,大学生身心矛盾运动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冲突是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主观原因。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社会动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有着双重效应: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自由化使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自我意识提高,创新意识明显,价值理想趋于现实。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尺度也会被大学生引入自己的价值观中,甚至使大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倾向,从而导致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因此,经济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社会动因。 3.网络文化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毋庸置疑,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无政府性、异质性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隐藏在网络文化背后的大量不良因素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和冲击。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和价值观念的广泛传播更加便捷,这势必会淡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并重新分化组合,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使其不断发生变化。 4.家庭背景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各种心理变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最早熟悉的生活环境,因此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父母综合素养、示范效应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而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挥金如土,加上社会上有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加上媒体的渲染和不良引导,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扭曲,价值观的体现不仅仅在于金钱,金钱只是一个用来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媒介,如果在误解了金钱的本质,价值观也会随之而改变性质。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竭尽全力控制好自己价值观的发展取向,走正确的发展路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