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Aegean Civilization)

定义

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文明。它是指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存在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因围绕爱琴海域而得名。在希腊文明之前,是最早的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主要包括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两大阶段,前后相继。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均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

[编辑本段]

简介

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东邻爱琴海。这里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克里特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由一个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王宫,里面的通道纵横曲折,任何陌生人进去都不可能走出来。19世纪的考古发掘证明,这并不纯粹是神话。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史约800年,它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编辑本段]

克里特岛文明

爱琴文明最早起源于克里特岛,然后传播到希腊大陆和小亚细亚。公元前1700~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发展到它的全盛时期,不久突然衰退,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均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其标志.

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千年代分布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荷马史诗》等传说的启示下,成功地发掘小亚细亚西北部古城特洛伊及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太林斯等遗迹,使长期湮没的爱琴文化再出现于世。二十世纪初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克里特岛古城诺萨斯,得米诺斯王宫等重要遗址,大大充实了此项文化的内容。

前二千年代初进入青铜时代,出现象形文字(尚未译解),并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约前十七至前十六世纪被毁(或因地震)。前二千年代中叶克里特达到青铜时代全盛期,在诺萨斯及法埃斯托斯出现相当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各种精制的工艺品及线形文字“A”(尚未译解);表明当时已经处于阶级社会,其居民据认为多半来自西亚。

约前1400年可能毁于火山爆发。迈锡尼文化(通常也称之为“希腊底”[Helladic])系前二千年代中叶亚加亚人所创,与同时代的克里特文化水平相似,唯风格较为粗犷。在派罗斯(美塞尼亚西岸)等地发现大批线形文字“B”(1952年文特里斯译解成功)泥版,表明迈锡尼社会存在奴隶制。线文“B”也出土于克里特岛,说明后者与迈锡尼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此时(前十五世纪)的克里特,大概处于迈锡尼支配之下。约前十二至前十一世纪,随多利安(多立斯)人南下,迈锡尼文化被毁。爱琴世界是地中海东部文明的发源地,它与东方各古国、特别是埃及新王国有过频繁的经济和文化的交往。线文“B”的研究已可确定,爱琴文化(主要是迈锡尼)对随后的上古希腊历史有明显的影响。

希腊爱琴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北希腊的卡尔息狄斯地区曾发现早期人类头骨,有的学者认为属于尼人类型。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散见于希腊半岛。南希腊阿哥利斯地区的弗朗克提洞穴中有约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时代遗址,居民捕捉海鱼,并使用黑曜石制作的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地分布于希腊本土和爱琴海诸岛,最早的时间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前,著名的遗址有马其顿的新尼可米底亚、色萨利的塞斯克罗和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等。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种植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驯养绵羊、山羊、猪等家畜,崇拜象征丰产的泥塑女神像。农业技术大概从西亚通过小亚半岛由海陆两方面传来,可能伴以农业移民。值得注意的是,希腊缺乏坚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处居民多以黑曜石制造具有较锋利边缘的石器,而黑曜石只产于基克拉迪斯群岛的米洛斯岛。这说明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间,爱琴海上就开始了互通有无的往来。

公元前3000年代初,希腊爱琴地区进入早期青铜时代。公元前2000年代则为中、晚期青铜时代,先在克里特、后在希腊半岛出现了最早的文明和国家,统称爱琴文明。自此,古代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12世纪);(2)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9世纪);(3)古风时代(公元前8—6世纪);(4)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期);(5)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4年)。

爱琴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最初实际上为铜石并用时代,铜器并不多。金属冶炼技术大概与农业种植一样,来自东方。公元前2500—2200年间,爱琴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金属器逐渐增多,人口明显增长,爱琴海上贸易交通较前更为频繁,靠近海的地方出现了较大的建筑物和城防设施。这一切反映出物质财富正在增加,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开始复杂起来,出现了向文明过渡的迹象。基克拉迪斯群岛是由小亚运铜等金属原料通往希腊半岛的要道,其早期青铜文化在爱琴地区居领先地位。那里出土的大理石“大地母神”偶像和奏琴吹笛者人像古朴传神,开后来希腊大理石雕刻艺术的先河。

希腊爱琴地区的早期居民不是希腊人,古代希腊作家称他们为皮拉斯吉人、勒勒吉人和卡利亚人。爱琴地区有不少地名以nth、ss为词尾,如希腊半岛的科林斯、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和小亚西岸的哈利卡纳苏斯等。从语言学来说,这种词尾非希腊语所有,从而说明爱琴地区的原先居民不是希腊人。学者们称之为地中海民族,他们与

小亚细亚半岛的居民大概有较多的关系。公元前2500年后,一批属于印欧语系的操希腊语的人大约从多瑙河流域来到马其顿等地,其中一部分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分批进入中、南希腊,与当地居民混合而成为希腊人。

克里特城市国家的兴起克里特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约始于公元前6000年,以后发展较平稳,居民多居洞穴中。公元前2500年后,铜器、青铜器逐渐增多,匕首占很大比重。冶金术大概由小亚和基克拉迪斯群岛传来。石瓶、印章、黄金饰物的制作引人注目。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进一步的劳动分工、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化。从大量的私人印章、豪华的金银首饰和东克里特发现的大型L形建筑来看,在公元前300 0年代末,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已相当发展。

克里特文化深受西亚的熏陶,也有埃及的影响。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或1380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其中以克里特岛中部北岸的克诺索斯和中部南岸的法埃斯特最强盛,各为较大的城市,并拥有海港。两者之间有道路相通,纵贯克里特岛。在古王宫末期,大概克诺索斯已统一全岛。按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遂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化亦名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大概非希腊语。

克里特岛林木茂密,东部平原适于农耕,农业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粮食而外,橄榄油和葡萄酒也是出产的大宗,王宫皆特置贮藏室以巨瓮存储油和酒,往往库房连接成行,瓮缸数以千百计,可见油、酒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克里特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还有工商业和航海贸易。它的手工产品以精巧秀丽著称,铜器和金银制作的日用品和工艺品皆相当精美。陶器尤为杰出,古王宫时期生产的一种称为卡马雷斯的彩陶,秀巧可爱,彩绘优雅,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它的造船业也很发达,商船来往地中海各地,还有相当数量的海军舰只,成为各城市的主要防卫力量,因此克里特的城市和王宫都不设置厚墙高垒,与其他古代文明之重视城防建筑完全异趣。克里特以其农工产品和地中海各地广作贸易,和埃及的联系尤为密切,所用黄金、象牙、皂石印章和高级奢侈品大都得自埃及。在古王宫时期,埃及中王国第12王朝的文物曾流传于克里特,埃及影响亦普见于爱琴文明的各方面。

工商业和海运的发达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兴旺,这是和日后的希腊文明共有的特色。但克里特一开始便以王宫为政治中心,统一后王权更有加强,王宫建筑越来越富丽豪华,表明它的城市是王朝统治的中心,这是它和日后希腊奉行共和政治的城市国家的一个最大的差别。

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可达罗德斯岛和小亚的米利都,西北及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最西可达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此外,克里特和埃及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埃及第18王朝宰相列赫米拉墓中有壁画表现克里特使节奉献方物,题词称“海中诸岛及克夫提乌大君和平抵达”,表明克里特已和埃及建立友好关系,商业交往更趋频繁。海外商业的发达和海军的强大使米诺斯王朝建立了海上霸权,被日后的希腊人传为美谈。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称米诺斯为海上统治者,说他“是一个征服了许多土地并且是一个在战争中经常取得成功的国王”。修昔的底斯则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根据传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他控制现在希腊海的大部份。”米诺斯海上霸权的意义就在于它控制了东部地中海的海运贸易网,它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一个以克里特为中心,东达罗德斯岛、西连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环形带,这些地区和更远的欧洲内陆作为待发展地区都迫切需要和地中海东岸的文明古国、特别是当时最富裕的埃及进行交往,而克里特控制的环形带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各方海运皆受其节制,从而使它得以撷取欧、亚、非三大洲的资源。

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这时已有8万人口,加上海港,当在10万以上,足可称为

克诺索斯王宫复原图

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里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为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

机关。实际上,目前所知有关克里特文明的考古资料,有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座王宫。新王宫时期,此宫曾多次遭到破坏(可能和地震有关),但每次破坏后都修造得更为宏伟富丽,最后落成的王宫是一组围绕中央庭院的多层楼房建筑群,面积达2.2万平方米,宫内厅堂房间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密接,梯道走廊曲折复杂,厅堂错落,天井众多,布置不求对称,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誉之为“迷宫”。现在王宫遗址已得到充分发掘和部份复原,其建筑总体呈长方形,按米诺斯宫室的通例,四周不设围墙望楼,全宫以长方形中央庭院为中心(长60、宽30米),倚山而建,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庭院以西楼房有两三层,以东楼房则有四五层,从东麓远望王宫,但见层楼高耸,门窗敝廊参差罗列,其景观为古代王宫所罕见。庭院西面楼房主要用于办公集会、祭祀和库存财物,东面楼房则是寝宫、客厅、学校与作坊。各层各处都有楼梯相连,尤以庭院东面的中央大楼梯最为宏伟,它有天井取光,三面构成柱廊,梯道宽阔,彩绘艳丽,被誉为王宫建筑最杰出的纪念物。其旁之双斧大厅分内外两室,以折叠门扇相隔,冬可保暖夏可通风,显示米诺斯建筑的灵巧。厅旁的王后寝宫则是一套典型的米诺斯豪华住房,内壁绘有海豚戏水的壁画,优美雅致,相连小间有浴室和冲水厕所,这种卫生设备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和建筑的高度水平相仿,王宫各处的壁画也是古代艺术的上乘之作,显示了克里特文明注重灵巧秀逸的特色,和东方各国的威严沉重有别。

由于克里特的线形文字A犹未释读成功,我们对其政治历史和社会结构知之不多,但可肯定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和日后的希腊人不是同一种族;此外,米诺斯王朝统治无疑奴役大量奴隶和农民,与古代东方各国相似。近年还发现克里特保留着以人作牺牲祭神的习俗,反映其社会的奴隶制实质。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标志克里特文明的衰落。从此以后,爱琴文明的中心便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了。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的兴起和繁荣

迈锡尼人和克里特的米诺斯人不是同一民族,他们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陆由北而南进入希腊的。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此时克里特已建立米诺斯文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虽已进入铜器时代,犹未建立国家,因此他们是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这时的王朝按考古发掘的资料而称之为竖井墓王朝,约持续百余年,到公元前1500年后为圆顶墓王朝取代。

竖井墓王朝的主要文物是发现于迈锡尼城堡内外的两座墓园。园内有众多王族墓葬,内藏丰富的金银陪葬品,其数量之多为世所罕见(仅其中一墓穴即有870件之多)。工艺水平也很高,其中大多数为克里特产品,也有来自埃及和小亚、叙利亚等地的。这说明迈锡尼王族和贵族可能曾以雇佣兵头领的身份服务于克里特和埃及等地。随着与海外先进文明地区交往的密切,迈锡尼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国力日强。到圆顶墓王朝时期,它便从尾随于克里特之后而转为可与之抗衡的强国了。圆顶墓不像竖井墓那样只在地下构筑简单的竖穴墓室,而是在地面凿岩和砌石筑成圆形墓室,前

有墓道,上覆高冢,室内以叠涩法砌成圆锥状屋顶,形如蜂巢,故又称蜂巢墓。构筑这类陵墓需要较高的石砌工程技术,它的形制虽源自克里特,在迈锡尼却规模益趋宏大。现存最大的一座圆顶墓内高13.2米,墓门高10米,门内过道以一块重达120

吨的巨石为盖,可见其工程的艰巨。

迈锡尼文明在充分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城堡坚固、陆战力强,喜用马拉战车,尚武精神突出等等。它作为爱琴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蒸蒸日上,有取代克里特而后来居上之势。到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可能通过联姻继承等和平方式,得以入主克诺索斯王宫,这是迈锡尼文明发展的关键一步。迈锡尼统治克里特后,既承袭了克里特掌握的爱琴海商业贸易网的控制权,也全面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遗产。克里特原有的线形文字,现在被用来书写迈锡尼语言,形成了迈锡尼线形文字(学术界通称前者为线形文A,后者为线形文B)。此后从公元前1400—1200年,迈锡尼达到其文明的盛期。

迈锡尼城是迈锡尼文明的中心,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附近还有梯林斯城,是直属于迈锡尼的一个军事要塞。它们构成迈锡尼王国,在希腊诸国中最称强大。其他王国著名的还有伯罗奔尼撒中部的斯巴达和西部的派罗斯,以及中希腊的雅典、底比斯等,它们有时组成一个军事同盟以联合作战,奉迈锡尼为盟主。考古发现的迈锡尼遗址主要是国王居住的城堡,它的城墙用巨石环山建成,厚达5米,高8米,和克里特王宫建筑全无防御设施迥然有别。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以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得名),城内建豪华王宫。城堡下面平川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百业工匠居住其间,其繁荣富庶当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在海外贸易方面,迈锡尼较克里特也是有过之无不及。埃及、叙利亚、腓尼基、塞浦路斯以及意大利南部、利巴拉群岛等地都有迈锡尼陶器出土,数量皆超过各地曾发现的克里特陶器。在爱琴地区和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的分布也较克里特文明为广泛、众多,现已发现的当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1000以上。

迈锡尼的线形文B自1952年已被释读成功,证明迈锡尼语言是古希腊语的一支。现存的线形文B的材料绝大多数都是王室经济文书,对政治历史揭示不多,却提供了经济方面的珍贵信息。这些材料充分说明迈锡尼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线形文B中已专有男奴女奴之词,其读音与日后希腊语中奴隶一词相近。在派罗斯的文书中,有关奴隶数目的一类计有妇女631人,女童376人,男童261人;另一类则计有女奴370人,男女童奴各149、190人。总合两类计数则分别为1268及709人。这里虽未提男奴,但从其他材料看男奴也不在少数。按派罗斯小国的规模和文书反映的个案情况,可知当时奴隶数目之多是惊人的。此外,文书中还反映了国王贵族占地甚多、农民占地甚少的情况,农民也受到统治者残酷剥削。这些情况说明迈锡尼社会和克里特一样,近似于东方的奴隶制王国。

多利亚人的迁徙与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渐呈衰败之势。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曾模糊提及此时王朝更迭频繁,战乱相继;考古材料也反映陶器质量下降,生产萎缩,而“海上诸族”的骚扰更使国际贸易大受打击。经济衰落可能迫使统治者依靠武力掠夺,于是各国各城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战便是希腊同盟与小亚富裕

城市特洛耶的战争。此战打了十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虽攻下特洛耶城,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得胜的希腊各国(以迈锡尼为首)无不疲惫不堪,元气大伤,终于摆脱不了“黄雀在后”的厄运:希腊各国一直难以恢复,便为北方的多利亚人提供可乘之机。他们纷纷南下,攻城略地,逐步征服了除雅典以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爱琴文明的特征及表现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发源,也是欧洲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是西方远古文明的起源,是指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由于爱琴文明在衰亡之后300年希腊城邦才再度兴起,人们对爱琴文明已经一无所知,只在神话传说中还有一些模糊的记忆,因此长期以来,爱琴文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丽的,富有诗意的神话。 一、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早期阶段。约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克里特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王宫建筑。这标志克里特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即克里特文明的开始。 克里特文化深受西亚的薰陶,也有埃及的影响。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来 自北非的移民迁至南克里特,与当地居民相混合。从埃及输入了蓝釉陶珠、彩瓶、象牙和装饰品。但克里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加以吸收改造,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 殿的修筑,每个城市国家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克里特易发生地震,由于天灾人祸,各地王宫多遭到过破坏和进行重建。学者们根据这一特点将克里特文化的发展分成前王宫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1700年)、新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1450 或1380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450或1380—1100年)。 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人称线形文字A,至今仍未被释读。 新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此时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岛,米诺斯的商站和殖民点则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东可达罗德斯岛和小亚的米利都,西北及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

历史: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岳麓版必修1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学习目标: 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 2.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 3.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 认识: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 .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 3.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其后是“黑暗时代”,随后是古典文明时期。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怎样,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何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 一.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居民 1.自然地理环境 A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 构成“爱琴海世界” B 特征:希腊半岛——多山少大河、平原,土地贫瘠,发展农业条件较差。内陆因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良港,有利于发展航

海贸易事业。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土地肥沃,海岸曲折,多良港,岛屿众多,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爱琴诸岛——特别是克里特岛,处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中心,海上交通方便,是古代地中海交往的桥梁 2.居民 A前4000年后,一批小亚细亚移民与希腊半岛、克里特岛和其他岛屿的原有居民融和。形成:皮拉斯古人、卡里亚人、勒勒吉人,他们创造了爱琴海世界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 B前2500年左右,一支阿卡亚人从多瑙河流域迁入 C前12世纪前后,大批操希腊语的印欧人迁入定居,有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 二.爱琴文明 1.爱琴文明 A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B内涵:是爱琴海地区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即青铜文明) C代表: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2.克里特文明(爱琴文明前期) 早期:A 时间:前2000年——前1700年B特征:产生了君主制国家 出现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 全盛时期: A时间:前1700年——前1400年 B特征:犁耕出现;手工业分工精细, 青铜器、陶器、金银器制造技术进步,造船业和航海业发达;出现先行文字B;米诺斯王宫 毁灭:前1400年,被麦锡尼人占领 2. 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后期) 内涵:指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早期奴隶制城邦文明,因以迈锡尼为代表,故称“迈锡尼文明” 发展阶段: A形成:前16世纪上半叶,阿卡亚人创造的,宫殿、城堡、“坑墓” B全盛:前1400年前后,君主国兴起,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刻有线形文字的泥版文书(实物:迈锡尼狮子门)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班级姓名学号面批时间: 【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 一.古希腊城邦 1.概括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3分) 2.分析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 二.古希腊城邦政体 1.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2分)分析城邦之间关系?(2分) 2.指出成为城邦公民要具备哪些条件?(2分)哪些人不属于城邦公民?(2分) (从课本P22、P28分析) 3.城邦政体有哪五种类型?(5分)1.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2.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利娜兴高采烈地与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被禁止进入会场,主要是因为() A. 会议内容与妇女没有关系 B. 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C. 妇女无权干预男人的事务 D. 男子掌握的信息多于妇女 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课堂检测】 1.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西方文明的源头是指 A.爱琴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迈锡尼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下列对古希腊城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 B.每个城邦就是一座城市 C.不少城邦向海外殖民扩张 D.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3.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B.无等级差别,无贵贱之分 C.范围只局限在城市 D.实行联邦制 【知识梳理】【重点掌握】 1.希腊城邦 (1)时间: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 (2)含义:是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注:每个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是平等的邻邦国家)(3)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4)希腊自然地理环境: ①山多地少人多②三面环水,港湾众多,遍布岛屿③航海业发达 (5)自然地理环境: ①促进古希腊城邦的形成。 ②促进古希腊文明的形成。 ③促进航海业发达,及海外殖民扩张。 ④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吸收东方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希腊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2.城邦公民 (1)含义: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不是指全体成年国民)(2)非公民:外邦移民、奴隶、妇女、他国公民、附属国居民 (本国)(他国、附属国) 3.城邦政体 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类型(城邦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古希腊发展的六个时代及其特征

古希腊发展的六个时代及其特征 爱琴文明时代(前20-12世纪) 荷马时代(前11-9世纪),特洛伊战争后北方的多利亚人趁机南侵灭了迈锡尼各古国,但未建立自己的国家,前1000到800年,希腊各地又回到了原始社会时代,,反映该时期历史情况的主要是《荷马史诗》,这一时期希腊处于军事民主制阶段,设有议事会,民众会和军事首长,用铁也较普遍。 古风时代(前8-6世纪) 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重新普遍出现国家(城邦国家),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多集中与希西阿德的诗篇中,故称希西阿德时期。(一)、希腊城邦体制的特点:公民政治获得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奴隶制民主政治,王权日渐衰微,城邦公民政治具有最高权威。(二)、海外殖民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6世纪的200多年间,希腊殖民者在地中海、黑海地区建立数以百计的殖民城邦。形式:由某一城邦发起,它就是母邦,把部分公民移到海外另建家园,它就是子邦(殖民城邦),是古风时代希腊国家形成和扩散的一种表现形式。原因:⒈人口增加,耕地有限到海外找地⒉土地兼并破产失地到海外另谋生路⒊商业发展到海外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⒋政治失败被遣送出国或安排于外者⒌遇到严重灾荒,殖民海外以求渡过难关。影响:⒈对土著居民是一场灾难⒉对希腊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为古典时代奴隶制经济打发展奠定了基础,也

是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实力日益扩大,使得城邦分立的政治局面长期存在下去。 古典时代(前5世纪-4世纪中期) (一)、奴隶制经济的到了充分发展,分为斯巴达式和开俄斯式,农业中使用奴隶的情况:⒈斯巴达式的国有奴隶⒉贵族田庄中使用的奴隶⒊自耕农和小农所私有和使用的奴隶。奴隶制经济(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的特点:⒈希腊奴隶使用很普遍,却以小规模为主⒉占优势的是小农和小作坊经济⒊商业经济的比重较其他古代社会大⒋不以本城公民为奴,所使用的都是外邦人和蛮夷。(二)、城邦危机:城邦经济是以小农经济和手工业为基础,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城邦争霸混战,军队将领大发战争财,与这种大奴隶主经济相对应的是公民中中小农和手工业者破产日多,从而加剧了社会分化,动摇了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导致了城邦危机。 马其顿统治时代(前4世纪晚期-2世纪中期) 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战役希腊联军战败,失去了政治独立,公元前337,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于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成立“希腊同盟”,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的统治地位。公元前301年,伊蒲苏斯战役后,马其顿亚历山大分裂,安提柯王朝统治希腊,公元前168年,马其顿本土为罗马征服,公元前146年,希腊全境落入罗马统治之下。

第一章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第一章: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章: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一、爱琴文明的发展演化 (一)米诺斯文明 1.米诺斯王以及他的那座扑朔迷离的迷宫而得名的米诺斯文明 2.米诺斯文明就与周围地区、尤其是与爱琴海沿崖地区保持着密切的文化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整个爱琴海世界在文化方面表现出一种普遍相似性和同源性。由于这个缘故,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也把米诺斯文明以及其后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文明。 3.到了公元前1700年以后,米诺斯文明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并且确立了爱琴文明乃至地中海世界的海上霸权,在海外贸易活动的刺激下,克里特的宫殿建筑和艺术创造活动也达到了空前繁盛的水平。 4.1900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学伊文思博士发掘了这座几经修复的古老宫殿。 5.克里特文明在公元前2500-前1450年这段时间里,曾向希腊半岛、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和爱琴海诸岛进行文化辐射和殖民活动,并与埃及和地中海东崖地区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P3 6.在早期米诺斯文明中确实打上了浓重的埃及文化烙印,这种文化影响在迷宫、半人半兽的神怪和代达罗斯式的能工巧匠为其显著特点的米诺斯神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7.自公元前3000年代未期开始,米诺斯文明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已扩及到希腊大陆和爱琴海沿崖地区,先后受到来自西亚的野蛮民族和来乍希腊北部的印欧语诸游牧部落的侵犯。 8.米诺斯文明是埃及、西亚、小亚以及来自北方的洲牧民族等多咱文化相互交融、氤氲化生的结果。P4 9.真正的爱琴文明主要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 10.在希腊本土上出现了另一个新兴的文明形态——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6世纪以后逐渐成为希腊大陆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中心,迈锡尼文明是由一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迈锡尼文明实际是印欧语游牧入侵者的文化与爱琴海地区的米诺斯文明相融合的结果。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Aegean Civilization) 定义 爱琴文明是指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间的爱琴海域的上古文明。它是指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存在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因围绕爱琴海域而得名。在希腊文明之前,是最早的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主要包括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两大阶段,前后相继。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均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 [编辑本段] 简介 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东邻爱琴海。这里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克里特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由一个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王宫,里面的通道纵横曲折,任何陌生人进去都不可能走出来。19世纪的考古发掘证明,这并不纯粹是神话。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克里特岛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史约800年,它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编辑本段] 克里特岛文明 爱琴文明最早起源于克里特岛,然后传播到希腊大陆和小亚细亚。公元前1700~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发展到它的全盛时期,不久突然衰退,有兴旺的农业和海上贸易,宫室建筑及绘画艺术均很发达,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代表。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其标志. 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千年代分布于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荷马史诗》等传说的启示下,成功地发掘小亚细亚西北部古城特洛伊及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太林斯等遗迹,使长期湮没的爱琴文化再出现于世。二十世纪初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克里特岛古城诺萨斯,得米诺斯王宫等重要遗址,大大充实了此项文化的内容。 前二千年代初进入青铜时代,出现象形文字(尚未译解),并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约前十七至前十六世纪被毁(或因地震)。前二千年代中叶克里特达到青铜时代全盛期,在诺萨斯及法埃斯托斯出现相当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各种精制的工艺品及线形文字“A”(尚未译解);表明当时已经处于阶级社会,其居民据认为多半来自西亚。

高中历史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 2.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爱琴文明的发现与成就。结合第8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及影响、利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其后是“黑暗时代”,随后是古典文明时期。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怎样,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何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 一.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居民 1.自然地理环境 A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构成“爱琴海世界” B 特征:希腊半岛——多山少大河、平原,土地贫瘠,发展农业条件较差。内陆因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良港,有利于发展航海贸易事业。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土地肥沃,海岸曲折,多良港,岛屿众多,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爱琴诸岛——特别是克里特岛,处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中心,海上交通方便,是古代地中海交往的桥梁 2.居民 A前4000年后,一批小亚细亚移民与希腊半岛、克里特岛和其他岛屿的原有居民融和。形成:皮拉斯古人、卡里亚人、勒勒吉人,他们创造了爱琴海世界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B前2500年左右,一支阿卡亚人从多瑙河流域迁入 C前12世纪前后,大批操希腊语的印欧人迁入定居,有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 二. 爱琴文明

8.2.2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七下社会八单元 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 (8.2.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导学案) 主备 : 审核: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 图文结合,了解爱琴文明和中美洲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 2. 掌握爱琴文明与中美洲文明主要成就。 3. 比较人类早期文明的差异,感受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欧洲和美洲的早期文明发祥地。 学习难点:理解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三、【课前预习导学】 材料一:图册P64页《米诺牛的传说》。 材料二:课本P108页图8-28、8-29、8-30,课本文字材料。 材料三:①考古学家在古代城市遗址摩亨佐?达罗,发现了世界最早种植棉花的遗迹。②考古学家在古代美洲玛雅文化遗址,也发现了种植棉花的遗迹。③据此,有人认同探险家哥伦布的说法:这块大陆是古代印度,土著居民是印度人。 (1)你相信这一传说真实存在吗?理由是什么?不相信,因为传说是第二手资料,可信度低。 (2)说说哪一考古发现证明了古代玛雅人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奇琴伊察观象台 (3)材料三中,哪些是事实?哪些属于观点?你同意这些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①②是事实,③是观点。不同意,虽然两地都发现了较早种植棉花的遗迹,但玛雅文明在美洲,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印度文明在亚洲,就古代交通等来说,没有相通的可能。 四、【课堂导学】 第二节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导入:米诺斯王宫(思考:谜宫是否真实存在?其作用到底是什么?) 品味课本段落:“文明的曙光并非只眷顾大河流域, 爱琴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区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说说句中划线部分与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不同?大河―海洋 (一)爱琴文明 1.地理位置 ▲活动体验1:观察课本图8-24,结合图册P64页,找到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说说克里特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大洲位置: ;海洋位置: 思考:它与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上存在什么差异?这种差异使这一地区具有什么样的位置优势?从而导致生产特色上有什么不同? 四大文明古国――大河流域(便利灌溉)――以农业生产为主 爱琴文明――海洋(便利商业贸易)――以商业贸易为主 2.文明中心 A 克里特文明 ①地理位置(优势、特殊):地处 的中部,是希腊的 大岛。 思考:从地缘关系来,爱琴文明为什么最早产生于克里特岛,而不是希腊半岛? 克里特岛与外界的距离恰到好处,既可以受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又可以保持自己的特点。 ②早期文明的表现: a 农业特色:东部平原适于 ,以种植 、 、 为主,盛产 和 。 b 商业特色:是地中海周边地区的 。 c 历史文物:▲活动体验2:阅读课本P107页阅读卡,说出克里特岛考古发现了哪些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属于第几手资料?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精品教案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的地位十分特殊,贯穿着两条基本线索:其一,在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希腊文明处于源头阶段,有许多创新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其二,从全球观的角度看,东西方在文明源头虽然有许多相似点,但最终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本课分三目讲述希腊文明的发展。第一目,通过学习爱琴文明介绍了希腊文明的开端;第二目,讲述了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发展的各方面影响。第三目,具体介绍了古希腊的城邦政体类型及公民政治。 (二)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爱琴文明的组成部分,希腊自然环境,城邦的概念和特点,公民的概念,古希腊城邦的五种政体。 理解:克利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表现及异同,希腊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文明的影响,分析希腊五种政体的特点及希腊公民政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双层导入,让学生课前就对希腊文明有一个立体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补充单调文字材料的不足。 让学生讨论分析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 利用表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对比等方式比较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异同,五种政体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制度的影响,同时也了解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绝非仅仅有地理环境的因素,还有许多方面的原因; 在古希腊出现了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政体形式,这也是希腊文明对人类政治制度的一大贡献。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爱琴文明的组成,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城邦政体的差异及对公民政治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图示教学法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师:好了,现在开始上课。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第一幅是希腊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提出的数是万物的本源的命题可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开山之祖,对后世的柏拉图和黑格尔都有着影响,下一幅图是苏格拉底,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师:这一幅图是掷铁饼者塑造了一位青春健美的运动员形象,表现出了人体积聚的爆发力,感觉铁饼马上就要被掷出。

浅析爱琴海文明

浅析爱琴海文明 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史前文明的总称,是真正的欧洲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它曾被称为“迈锡尼文明”,因为这一文明的存在被海因里希?施里曼对迈锡尼始于1876年的发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1100年期间,这里兴起了三种文化:塞科拉迪岛的塞科拉迪文化,以克里特岛为中心的米诺安文化,希腊的迈锡尼文化。爱琴海文明是这三个文明等多个史前系列文明的总称。而爱琴海的各个子文明互相影响----最终出现了古典时代的希腊文明。 爱琴海文明的历史: 由于书面记录的匮乏,我们只能主要从纪念建筑和考古发掘中梳理出爱琴海文明大致的历史进程。爱琴文明的根可以追溯到漫长的原始新石器时代,其结束时间较难确定,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爱琴地区才使用铁来制造武器,可能与北方民族的入侵相吻合。这场入侵没有立即将爱琴海文明扫除,至少在南部地区是如此。但它最终摧毁了诺索斯的宫殿,并导向了几何时期。至此,爱琴文明的历史可以确实地说是结束了。 爱琴海文明的构成: 塞科拉迪文明起源于青铜器时代早期爱琴海南部的一些岛屿上,包括米洛斯、纳克索斯、锡罗斯和锡拉。那里的人们擅长制陶和金属工艺,制作了精美的泥罐以及各式青铜器皿。公元前1700年,这些岛屿受到米诺安文化的影响,并于公元前1450年左右开始被迈锡尼人所统治。

米诺安文明兴起于公元前3000年的克里特岛。岛上肥沃的土地出产了小麦、橄榄和葡萄等丰富的粮食作物,在与其它岛的贸易中,米诺安人积累了大量财富。到了公元前2000年,岛上已经建立了不少华丽的宫殿,其中最宏大、最精美的是克诺索斯王宫。这些宫殿似乎是一些独立城邦的政治中心,同时也作为粮仓。米诺安人是高水平的艺术家,还是聪明的工程设计师,在宫殿里修建了完备的卫生设施。宫殿并没有防御墙,揭示了在大多数历史时期,米诺安人自认为能够免于外来侵略。公元前2000年,米诺安人发明了自己的象形文字,后于公元前1700年被音节文字所取代。公元1450年,迈锡尼人统治了米诺安人,他们的城池和宫殿于公元前再次被摧毁。 迈锡尼人是说希腊语的民族,公元前2000年前从巴尔干半岛来到希腊。迈锡尼人好战,于公元前1600年得到发展,逐渐强大。精美的墓穴表明迈锡尼历代国王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无上的权力,并得到武士和贵族的支持。迈锡尼人用橄榄油、葡萄酒、陶器和珍贵的工艺品与其他民族进行贸易。在与米诺安人的来往中吸取了克里特岛上的音节文字。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开始实行扩张主义,统治了克里特岛,并对埃及人、赫梯人和特洛伊人发动了袭击。公元前1200年,在曾经征服了的埃及和黎凡特的“海上民族”的猛烈攻击下,迈锡尼文明灭亡了,城市被毁,文字失落,整个爱琴海地区陷入400年的黑暗时期。 爱琴文明表现为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艺术方面,爱琴艺术与其他史前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案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教案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爱琴文明及其所包含的文明,它们有何表现?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的内涵,表现发展如何?城邦的主要特征,其政治体制分类及主要特点 2.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希腊文明属于与内陆文明或大河文明不同的海洋文明,古希腊的地理版图破碎,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古希腊的多元政治的形成与此有关。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爱琴文明的发现与成就。结合第8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讨论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及影响、利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古代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认识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古代文明各有千秋,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各有利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1:我们知道文明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中华文明产生的源头是夏商周文明,而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其后是“黑暗时代”,随后是古典文明时期。那么古希腊早期的爱琴文明怎样,它的城邦制度又如何?这种制度与希腊文明又有何关系?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导入2:有哪些同学看过《特洛伊战争》这一部电影?影片中所反映的时代与人物就出现在古希腊,让我们一起走进爱琴海,共同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 教学策略: 把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与第8课《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结合起来讲。 一. 介绍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居民 1. 自然地理环境 A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构成“爱琴海世界” B 特征:希腊半岛——多山少大河、平原,土地贫瘠,发展农业条件较差。内陆因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东部沿海地带----海岸曲折,多良港,有利于发展航海贸易事业。 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土地肥沃,海岸曲折,多良港,岛屿众多,自然条件极为优越 爱琴诸岛——特别是克里特岛,处于西亚、北非和南欧的中心,海上交通方便,是古代地中海交往的桥梁 2.居民 A前4000年后,一批小亚细亚移民与希腊半岛、克里特岛和其他岛屿的原有居民融和。形成:皮拉斯古人、卡里亚人、勒勒吉人,他们创造了爱琴海世界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 B前2500年左右,一支阿卡亚人从多瑙河流域迁入 C前12世纪前后,大批操希腊语的印欧人迁入定居,有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亚人 二. 爱琴文明的发现及美丽传说(中间播放8分钟影片《特洛伊》) 爱琴文明的发现:爱琴文明有三个文明系统:克里特文明(Crete)、基克拉底斯(一个群岛,包括罗德岛、米罗岛等,著名的米罗的维纳斯即发掘于此)文明和希腊底文明。这三个文明系统各有三个发展阶段,只是基克拉底斯文明的第三个阶段被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Mycenae)文明所涵盖。希腊底文明发展到中期和后期,我们又叫它"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是一个城市,这个文明就以它为代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荷马史诗》是以迈锡尼的国王阿加门农(Agamemnon)远征特诺伊为主线的,迈锡尼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特洛伊战争是公元前1192-1183这十年间打的,克里特岛的覆灭大概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某一天。克里特岛上的文明是谁创造出来的呢?他们不是现在所说的希腊文明的创造者,而是被希腊文明的创造者所灭掉的一群人。我们还不能确切的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因为他们的文字到现在还没有被识别出来。在克里特岛上发现过文字,我们称之为克里特文字A和克里特文字B。克里特文字B已经被识别出来了,它是由移民多米克人带到这里来的。多米克人是属印欧语系的游牧部落,他们从远方的高原迁来,把当时爱琴海诸岛上相当发达的文明灭掉了,从此,在希腊的历史上出现了长达400年的黑暗时代(公元前1200或1250年-前800年)。这是一个特别的时代,直到130年前(1870年)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它。事实上,正是被希腊毁灭的这个文明演奏了当时最伟大的史诗。 荷马并不是历史的见证人,他是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写公元前1192-1183年发生的故事。但是,凭着广博的见闻、长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爱琴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摇篮。 知道爱琴文明的基本内容,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希腊城邦兴起和发展的关系。 归纳希腊城邦政体形式,概括主要特征,培养概括、提炼问题的能力。 把中国春秋战国与希腊城邦比较,分析两者的特征及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识读《爱琴文明》、《古希腊城邦分布》图,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希腊公民政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认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希腊城邦民主制度是希腊文明的重要内容,辉煌灿烂的希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城邦政体 俄国历史学者弗罗洛夫认为:“古希腊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就是城邦的历史过程”。城邦的兴起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前提,古希腊城邦政体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难点:城邦的特征及对公民政治的分析 公民政治是希腊城邦的共同特点,这个概念很抽象,不易理解,因而是本课的难点。

四、知识链接: 1 2城邦的发展:早期海外殖民。教材只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早期殖民的有利条件。关于希腊早期海外殖民的原因,教师可适当补充以下因素:人口增长造成的土地压力、粮食紧张和政治动荡等,而最主要的还是商贸的需求,需要获得金、银、粮食等。海外殖民的影响可由学生阅读教材正文提炼概括,教师需说明希腊早期殖民与近代初期欧洲殖民扩张的不同,城邦与殖民地新建城邦是母邦与子邦的关系,双方政治经济贸易联系十分密切。 3.希腊城邦政体类型表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学习目标】了解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特点;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自主学习】 一、爱琴文明 1、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及文明,包括与。 时间:产生,消亡。 政体: 2、克里特文明:标志: 消失原因: 时间:产生,消亡 3、迈锡尼文明:政体: 标志: 消失原因: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地图及小字内容,找出两种文明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二、黑暗时代 1、时间: 2、特点: 三、古希腊城邦时代 时间: 1、城邦的形成定义: 主体: 2、城邦的殖民活动 (1)原因(地理环境): (2)影响:地域的扩大不仅,而且促进了 ,使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吸收了字母文字、建筑、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3、城邦政体 (1)城邦特征: (2)城邦公民的定义: (3)政体类型:,其中最流行的是和(4)公民政治的意义:使城邦公民,为后世提供 。 【线索勾勒】

【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爱琴文明的叙述,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 A .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 B .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C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D .爱琴文明历时已久,经久不息 2、迈锡尼文明与克里特文明的不同之处是( ) A .是君主制国家 B .有线形文字 C .有王宫建筑 D .好战尚武 3、以下政体中,不属于希腊政体类型的是( ) A .民主制 B .贵族制 C .君主制 D .君主立宪制 4、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 A .全体国民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5、公元前8世纪,希腊本土开始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 ) A .斯巴达和雅典 B .斯巴达和马其顿 C .雅典和波斯 D .波斯和马其顿 6、下列对古代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公元前8—6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 B .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C .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D .希腊各城邦均隶属斯巴达 7、下列关于古代希腊城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民主政治有了高度发展 B .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 C .有利于希腊文化的发展 D .是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民主典范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

爱琴文明的文化和宗教是什么样的 爱琴文明简介

爱琴文明的文化和宗教是什么样的爱琴文明简介 本文导读: 因这一文明的存在被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对迈锡尼地区始于1876年的发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后续的发现证明迈锡尼在爱琴文明的早期(甚至任何时期)并不占中心的地位,因而后来更多地使用更为一般的地理名称来命名这个文明。 文化特色 自从它们被认真地研究以来,爱琴文明的独特性从未被怀疑过。曾经有人怀疑那些出土的物品属于埃及或是腓尼基文明,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这种说法已被证明是不正确的。爱琴文明发展出三个鲜明的特点: 艺术 爱琴艺术与其他史前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的确,它借鉴了其它同时代的艺术,特别是在它的后期阶段,

但是这种借鉴通过爱琴匠人的双手,烙上了鲜明而独创的特点,即现实主义的风格。而从这点上来说,他们的确是希腊艺术的先行者。克里特的壁画艺术、陶器主题、浮雕、独立雕塑以及金属浮雕工艺都提供了实例,能够进一步加深希腊大陆上(如迈锡尼、瓦斐奥、梯林斯等)已经发掘的金饰和绘画作品所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印象。 建筑 爱琴地区的宫殿有两种布置: 一种(可能也是较早的)形式是所有的房间围绕着一个中心方形院落设置,互相之间以迷宫般复杂的通路连接,而这个更大的方形是从长边进入,以许多立柱纵向切分。 而第二种中,主要的房间为所谓正殿(“megaron”)形式。它独立存在,同其余部分用走廊隔开,可以从短边的一个门厅进入。它有一个中央的壁炉,由立柱环绕,并可能可以直接通向天空;不存在中央院落,其余的居室组合成不同的独立区间。这种双重结构的形成可能有地理上的原因。虽然许多埃及、巴比伦以及赫梯宫殿被发掘,还没有其他地区现存的遗迹显示出爱琴地区拥有的这些结构。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8.2.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导学案) 主备 : 审核: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 图文结合,了解爱琴文明和中美洲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 2. 掌握爱琴文明与中美洲文明主要成就。 3. 比较人类早期文明的差异,感受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欧洲和美洲的早期文明发祥地。 学习难点:理解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三、【课前预习导学】 材料一:图册P64页《米诺牛的传说》。 材料二:课本P108页图8-28、8-29、8-30,课本文字材料。 材料三:①考古学家在古代城市遗址摩亨佐?达罗,发现了世界最早种植棉花的遗迹。②考古学家在古代美洲玛雅文化遗址,也发现了种植棉花的遗迹。③据此,有人认同探险家哥伦布的说法:这块大陆是古代印度,土著居民是印度人。 (1)你相信这一传说真实存在吗理由是什么不相信,因为传说是第二手资料,可信度低。 (2)说说哪一考古发现证明了古代玛雅人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奇琴伊察观象台 (3)材料三中,哪些是事实哪些属于观点你同意这些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①②是事实,③是观点。不同意,虽然两地都发现了较早种植棉花的遗迹,但玛雅文明在美洲,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印度文明在亚洲,就古代交通等来说,没有相通的可能。 四、【课堂导学】 第二节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导入:米诺斯王宫(思考:谜宫是否真实存在其作用到底是什么) 品味课本段落:“文明的曙光并非只眷顾大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区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说说句中划线部分与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不同大河―海洋 (一)爱琴文明 1.地理位置 ▲活动体验1:观察课本图8-24,结合图册P64页,找到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说说克里特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大洲位置: ;海洋位置: 思考:它与四大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上存在什么差异这种差异使这一地区具有什么样的位置优势从而导致生产特色上有什么不同 四大文明古国――大河流域(便利灌溉)――以农业生产为主 爱琴文明――海洋(便利商业贸易)――以商业贸易为主 2.文明中心 A 克里特文明 ①地理位置(优势、特殊):地处 的中部,是希腊的 大岛。 思考:从地缘关系来,爱琴文明为什么最早产生于克里特岛,而不是希腊半岛 克里特岛与外界的距离恰到好处,既可以受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又可以保持自己的特点。 ②早期文明的表现: a 农业特色:东部平原适于 ,以种植 、 、 为主,盛产 和 。 b 商业特色:是地中海周边地区的 。 c 历史文物:▲活动体验2:阅读课本P107页阅读卡,说出克里特岛考古发现了哪些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属于第几手资料 文物: 、 、 这些都属于第 手资料。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学习方法】比较法、概括法。 【自主学习】填写成长资源第20-21页自主研读部分。 【阅读思考】1、回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什么? 2.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有何不同? 3. 什么是城邦?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 古希腊城邦政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1. 讨论:结合教材第21页的地图,试分析造成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不同特点的原因。 2. 讨论:古希腊城邦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文化上的突出特点分别是什么?结合教材第22页的“知识链接”,试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3. 古希腊海外殖民扩张原因及结果如何? 4. 讨论:结合教材第22页的“知识链接”,试分析造成东西方不同政体的原因。 5. .应如何评价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政治? 【线索勾勒】

【自我检测】 1、下列关于爱琴文明的叙述,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A.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B.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C.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D.爱琴文明历时已久,经久不息2、迈锡尼文明与克里特文明的不同之处是() A.是君主制国家B.有线形文字C.有王宫建筑D.好战尚武 3、以下政体中,不属于希腊政体类型的是() A.民主制B.贵族制C.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 4、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5、公元前8世纪,希腊本土开始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 A.斯巴达和雅典B.斯巴达和马其顿C.雅典和波斯D.波斯和马其顿6、下列对古代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8—6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B.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C.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D.希腊各城邦均隶属斯巴达 7、下列关于古代希腊城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民主政治有了高度发展B.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 C.有利于希腊文化的发展D.是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民主典范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材料二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请回答:(1)黑格尔与梁启超在分析沿海与内陆居民精神气质时,有何相同认识? (2)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教学设计必修一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教学设计 南阳中学历史高一备课组长:胡静桃 一、教材分析 (一)学科与年级:历史学科和高一年级 (二)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Ⅰ》第五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1课时 (三)学习内容: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城邦的概念与特征;航海业与殖民;城邦的多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与僭主制。 (四)本节课的地位:讲述古希腊创建并出现了人类近现代几乎所有的国家政体形式,这是希腊文明对人类政治制度建设的一大贡献。学习本课,能上连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连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体,对政治制度有一种整体的、全局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基础知识 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识记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说出文明的特征。 2.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理解城邦的概念与特征。分析航海业与殖民的关系。 3.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列出城邦的多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与僭主制。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认识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形成的客观作用和对海洋文明的独特影响。 2.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理解城邦的性质(国家形态)和公民政治及多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认识到古希腊创建并出现了人类近现代几乎所有的国家政体形式,这是希腊文明对人类政治制度建设的一大贡献。 2.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认识到古希腊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

要遗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高一年的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是相当的陌生,对古希腊城邦的政体更是一无所知,要帮助同学熟悉这段历史,一定要借助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探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政治体制的影响。 2.学生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可以引导他们组织小组讨论,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引导同学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 2.提供丰富意义建构材料的策略:阅读材料(文字、图片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 3.问题激发策略:通过中国与古希腊政治体制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4.自主探究策略: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古希腊的政治体制,用多元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5.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古希腊城邦政体。 教学难点:城邦的特征及对公民政治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设计: 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和问题探究法等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教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和希腊城邦的特点和政体的类型等内容,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