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

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

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
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标准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前列腺癌诊疗规 前列腺癌一.临床诊断【一】症状前列腺癌在早期阶段可完全没有症状,当肿瘤发展使前列腺增大到一定体积,以及膀胱颈部发生梗阻时才出现症状。 此时的梗阻症状与前列腺增生无明显差别,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困难、排尿不尽,甚至发生尿潴留等症状。 但在症状的变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前列腺癌病情进展较快,而前列腺增生很缓慢。 前列腺癌血尿不常见,一般仅见于前列腺导管癌或移行细胞癌。 在临床工作中,前列腺癌病人往往是因其他部位转移灶引起的不适而就诊,在体格检查或特殊检查时确诊的。 其症状因转移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当肿瘤压迫或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造成淋巴管阻塞或压迫血管时;或因癌相关性血液高凝状态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出现下肢水肿。 骨转移可为多发性的,一般以腰骶部和骨盆多见,表现为持续性骨痛、下肢活动障碍、易疲劳,严重者可出现下肢瘫痪。 当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或脊髓时,可出现局部神经疼痛如会阴部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有肺转移时可有气短等肺部症状。 直肠受累时可有大便困难、肛门坠胀感。 其他还有贫血等。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前列腺直肠指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若结合前列腺穿刺活检,60%左右的病人可获得诊断。 因病灶多发生于前列腺的后叶及两侧叶的移行区,质地坚硬,直肠指检时常能触及硬结。 检查时应注意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硬结或呈结节样改变、中间沟以及精囊情况。 早期前列腺癌虽无临床症状,但直肠指诊可以发现较小病灶。 据报道直肠指检时前列腺部触及硬结,在 50 岁以上者 50%为癌;如硬结延及精囊,前列腺边缘分界不清者 70%为癌。 也有报道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可漏诊 40%以上的局限性癌灶。 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对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一定帮助,直肠指检可初步检出前列腺外的浸润情况,但常常估计过低。 2.其他对于所有的癌症病人均应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浅表淋巴结的触诊。 当病人诉有骨痛时应对触痛点进行仔细的骨骼检查。 检查时还需与前列腺结石、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局灶性前列腺结核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 1.细胞黏附抑制试验前列腺癌病人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 77%一 89%。 最常用的方法有白细胞计数板法、试管法和

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比较

56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4年4月第4卷第7期 ·短篇论著· 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 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比较 吴?松 赖海标 钟?亮 黄智峰 曾?晔 李?森 赖伟业 郑东祥 刘毅豪 唐荣志 黄新凯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外一科,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目的?比较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以及治疗产生的副作用。 方法?选 取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 观察组38例行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即药物去势加抗雄激素药物,对照组38例行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 即手术去势加抗雄激素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38例患 者发生潮热症状者13例(34.21%)、乳房胀痛者12例(31.58%)。对照组23例患者发生潮热症状者26例(68.42%)、乳房胀痛者25例(65.79%)。比较两组潮热症状及乳房胀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肠道症状、性功能、尿路症状、骨痛、治疗相关症状方面都较对 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间歇性联合雄激素 阻断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治疗的副作用并且增加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雄激素阻断 治疗的首选方案。 [关键词]?前列腺癌;问歇性雄激素阻断;持续性雄激素阻断? [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4)07-56-03 Efficacy comparison of intermittent and continuous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ies for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WU?Song LAI?Haibiao ZHONG?Liang HUANG?Zhifeng ZENG?Ye LI?Sen? LAI?Weiye ZHENG?Dongxiang LIU?Yihao TANG?Rongzhi HUANG?Xinkai First Department of Surgery, Zhong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ngshan 528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and continuous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Seventy-six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8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8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rmittent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namely medical castration plus anti-androgen drug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namely surgical castration plus anti-androgen drugs. The incidences of side effects and the post- treatment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 patients (34.21%) had hot flash symptom and 12 patients (31.58%) had breast distending pain. In the control group, 23 patients (68.42%) had hot flash symptom and 25 patients (65.79%) had breast distending pa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hot flash symptom and the breast distending pain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ntestinal symptoms, sexual function, urinary symptoms, bone pain and treatment-related symptom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largel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P<0.01). Conclusion Intermittent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tients’side effects and increase post-treatment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the first choice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receiving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Key words] Prostate cancer; Intermittent androgen deprivation; Continuous androgen deprivation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恶性肿瘤中致死率十分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现在也是呈不断上升趋势。在美国,其年新发病例数约为男性癌症每年新发病例的29%,居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男性恶性肿瘤致死原因中其占相关死亡总数的9%,居第2位[1-2]。虽然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要低,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和辅助检查水平的不断提升,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也是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我们对于前列腺癌筛查工作开展比较晚,所以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为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早在1941年,Huggins和Hodges发现了手术去势和雌激素可延缓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并首次证实了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去除的反应性。前列腺细胞在无雄激素刺激的状况下将会发生调亡。任何抑制雄激素活性的治疗均可被称为雄激素去除治疗。雄激素去除主要通过以下策略:1.抑制睾酮分泌: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 2.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应用抗雄激素药物竞争性封闭雄激素与前列腺细胞雄激素受体的结合。两者联合应用可达到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的目的。其他策略包括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以及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等。 内分泌治疗的目的是降低体内雄激素浓度、抑制肾上腺来源雄激素的合成、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或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以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①去势;②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③间歇内分泌治疗;④根治性治疗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⑤辅助内分泌治疗。 1.适应症[1] 1). 晚期前列腺癌,包括N1和M1期(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2). 局限性早期或晚期前列腺癌,但无法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或放射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3).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前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4). 配合放射治疗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5). 治愈性治疗后局部复发,但无法再行局部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6).治愈性治疗后远处转移(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间歇内分泌治疗)。 7). 间断性内分泌治疗(去势、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 8).雄激素非依赖期的雄激素持续抑制(去势)。 2.去势治疗(Castration) 1). 手术去势 手术去势可使睾酮迅速且持续下降至极低水平(去势水平)。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2). 药物去势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是人工合成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已上市的

雄激素依赖型与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基因芯片数据分析

雄激素依赖型与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基因 芯片数据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罗烈伟,马文丽,郑文岭 【摘要】目的根据高通量基因表达谱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前列腺癌相关的特征基因与功能,探讨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GeneSifter在线分析软件对6个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ADPC)和6个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AIPC)基因芯片数据分成两组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得到348个差异表达基因,并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的一些相关基因。结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形成可能与GREB1 protein基因表达下调有关,并在细胞通讯和细胞黏附等过程和通路方面与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ADPC;AIPC;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using microarray data.Methods Microarray data from 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molecular changes between androgen-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rimary prostate tumors. This dataset was analyzed with GeneSifter microarray analysis software (VizX Labs,Seattle,WA).Results After filtering the data,348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identified. Gene Ontology and KEG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nes are correlated with RNA metabolism,cell

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尚芝群马 媛田晶韩瑞发牛远杰 摘要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 )作为核内转录因子是前列腺癌中最常见的治疗靶标,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 )中雄激素受体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前列腺癌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甲基化、乙酰化及非编码RNA 可以通过对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促进或者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将近期关于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表观遗传学超甲基化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doi:10.3969/j.issn.1000-8179.20141146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s in prostate cancer Zhiqun SHANG,Yuan MA,Jing TIAN,Ruifa HAN,Yuanjie NIU Correspondence to:Yuanjie NIU;E-mail:niuyuanjie9317@https://www.sodocs.net/doc/e14205716.html, Department of Surgical Ur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Institute of Urology,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Urology Based Medicine,Tianjin 300211,China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th Project (No.81302211,81202024)and Na-tional Special Project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2012DFG32220)Abstract The androgen receptor (AR),a nuclear hormone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is the most therapeutic relevant target in pros- tate cancer (PCa)and in the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RPC.Recent work has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epigenetic events in-cluding the regulation of AR signaling by methylation,acetylation,and non-coding RNA in the tumori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PCa.We summarize recent findings on the mechanisms of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R signaling in PCa. Keywords:androgen receptor,epigenetics,hypermethylation,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211) 本文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81302211,81202024)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编号:2012DFG32220)资助通信作者:牛远杰niuyuanjie9317@https://www.sodocs.net/doc/e14205716.html,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 )是西方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2013年已经超过肺癌占据首位[1]。尽管大多数前列腺癌在早期就可以被诊断出来,但是当前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逐年升高,与欧美国家不同,由于我国对易感人群行普查工作的相对滞后,大多数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是晚期前列腺癌。对这类患者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ablation therapy ,ADT )是当前公认的治疗手段。然而,在经过1.5至2年的雄激素阻断治疗有效期后,几乎所有的患者均进展为对去势不敏感前列腺癌阶段,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几乎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死因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现有的医学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和治愈转移性进展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而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是国际泌 尿外科学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也是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雄激素受体是一种细胞核内的性激素受体,通过与其配体雄激素结合而被激活。与雄激素结合后,雄激素受体与胞浆内热休克蛋白90解离,转移至细胞核内。在细胞核内,雄激素受体与雄激素反应元件(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s ,AREs )结合,激活下游靶基因[2]。在所有关于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功能的研究中,雄激素受体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大多数来源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细胞内仍然具有重要作用[3]。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基因DNA 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遗传基因表达或细胞表型的变化[4-5]。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DNA 甲基化、染色质改变、X 染色体失活、非编码RNA 调控等内容。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 在去势抵抗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

单纯去势和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对比

文章编号:1005-619X(2014)10-0923-02 DOI 编码:10.13517/https://www.sodocs.net/doc/e14205716.html,m.2014.10.038 浓度在0.5h后达到高峰值。若治疗效果不佳,可在注射15min后再次进行注射,注射所使用最大剂量应小于2mg。采用我院自制的宫腔填塞纱条,纱条大小为8cm×2m,共为4层。在使用前先将其放入碘酒中进行浸泡,之后挤干碘酒,术中针对带胎盘剥离后术者可一手放于腹部固定宫底,一手握卵圆钳按照顺序将纱条填塞入宫腔,并按照从上到下一次填塞纱条,且保证不留出空隙,避免因填塞不均匀后受力不均匀情况,有利于宫腔出血顺利从宫颈流出。术后进行缝合时,注意不能将纱条缝合到子宫。术后24h将纱条取出,并采用统计方法统计具体出血量情况,取出前先给予患者静滴缩宫素,促进宫缩,便于顺利取出纱条。实施消毒后,采用卵圆钳将纱条缓慢从宫口牵出,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情况发生,以及取出纱条的完整性。术后常规给予患者静滴抗生素3d进行治疗,防止发生感染。统计2h以及24h的平均出血量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 10.5统计 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治疗效果甲组止血有效率为8 3.3%(25/30),其余患者采用子宫以及髂内动脉切除、结扎子宫动脉等方法止血治疗;乙组止血治疗有效率为97.5%(39/40),仅1例患者出血量高于2000mL,采用子宫切除术将子宫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乙组止血有效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止血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2h、24h平均出血量情况(表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乙组患者的2h、24h平均出血量 均明显少于甲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讨论 随着当前剖宫产实施率不断增加,各种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不断增加,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健康,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后出血。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分别为胎儿 原因、母体原因以及胎盘原因[1]。其中胎盘早剥、 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均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发生。临床传统采用产后出血治疗方法为缩宫素、子宫按摩、结扎子宫 动脉,若治疗均无效时,可实施子宫切除治疗[2] 。而采用子宫切除对患者正常生理以及心理造成较大的创伤,影响女性正常的生育功能。欣母沛为一种长效缩宫素,可用于常规缩宫素治疗无效,因宫缩乏力而出现失血情况。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甲基取代15-羟基,可对15-羟基氢酶起到较好的灭活效果,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增强其生物作用效果,可有效刺激子宫肌瘤发生收缩,其治疗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子宫出血,效果显著[3]。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是利用压迫作用效果,为一种传统的控制产后出血方法,但若填塞不当,可能会导致感染情况发生。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抗生素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新的抗生素 抗菌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感染情况发生[4] 。宫腔填塞纱条后,可对宫腔产生压迫,扩张宫腔,导致子宫出现发射性收缩止血,且在机体凝血机制作用下,大量释放以及激 活凝血因子,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5]。本次研究中, 乙组患者采用宫腔填塞纱条联合注射欣母沛后,止血治疗有效率为97.5%,2h、24h出血与甲组相比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采用宫腔填塞纱条联合注射欣母沛治疗,可有效提高止血治疗效果,应用效果良好。参考文献: [1]李义霞.宫腔填塞纱条加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80例疗 效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60-61.[2]刘利军.欣母沛联合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 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3,15(9):137. [3]林东红.子宫肌注射欣母沛联合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01-102. [4]周世平.子宫腔填塞纱条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 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5B ):39-40.[5]李萍,常林利,罗晓勘.欣母沛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 产后出血121例疗效观察[J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5):377-379. (收稿日期:2014-04-22) 表1两组患者的2h、24h平均出血量对比(x ±s ) 组别2h平均出血量(mL) 24h平均出血量(mL) 甲组734±531031±68乙组 324±52 719±67 单纯去势和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对比 栾志德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热闹卫生院,134214)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去势及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8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 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44例研究对象采用单纯去势治疗,观察组44例研究对象则采用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存状况。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其总体平均疾病 特异性生存时间(DSS)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于有或无转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经单纯去势及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其DSS及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行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的有转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比卡鲁胺与氟他胺治疗患者,其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单纯去势及 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无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以单纯去势治疗为主,而对于有转移的前列腺癌患 者则应以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为主。 【关键词】单纯去势;完全雄激素阻断;晚期前列腺癌

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贴壁培养

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贴壁培养 细胞名称: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 形态特性:上皮样;梭形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培养条件:RPMI1640(w/o Hepes)+10%FBS 传代方法:1:3~1:6传代;5~7天1次 冻存条件:细胞冻存液 特征特性: 该细胞由Horoszewicz JS于1977年从一名50岁的明确诊断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白人男性患者的左锁骨上淋巴结细针穿刺的活体组织中分离建立的。5-α-双氢睾酮可影响该细胞的生长和酸性磷酸酶的产生。该细胞不形成均一的单层而是成簇生长,所以传代的时候要反复吹打形成单个细胞;该细胞贴壁不牢,达不到汇合状态,而且会使培养基迅速变酸;传代后48h内一定要保持培养瓶静止。如果此时挪动培养瓶,会使大部分细胞从瓶底脱落。如果出现此种情况,需要重新孵育24~48h使细胞重新贴壁,细胞贴壁后可更换培养基。 细胞处理方法: 1.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至状态良好后灌满培养基运输,获得细胞后用酒精棉球擦拭瓶口消毒,然后在超 净台中操作。 2.如细胞生长至70%-80%,将瓶中的培养基移入无菌瓶中留作培养使用,保留5-8mL培养基在37℃、5% 的CO2的温箱中继续培养。细胞培养至90%-100%后,按要求消化传代。 3.弃去培养基,用无菌PBS或者其他缓冲液清洗细胞2次,加入适量胰蛋白酶消化(EDTA胰酶),待细胞 完全脱壁后加培养基吹打混匀,分瓶培养。 特别注意:(如使用公共实验室或初次接触细胞培养,建议添加双抗培养)

1.我们使用自产培养基及进口血清培养细胞,在您拿回细胞后,如想更换其它品牌培养基,请依照逐次替换的原则,先保留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多日多次代逐步更换,以减轻对细胞的刺激。 2.如签收时出现培养瓶壁破裂,漏液等情况请及时拍照并联系售后。 3.细胞任何售后问题,均需拍照存档并在2周之内及时联系客服。

前列腺癌与雄激素受体基因_CAG_n重复多态性的关系

#论著# 前列腺癌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 重复多态性的关系 王钢 陈光椿 王晓慧 夏冰 张金山 卢建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与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n 重复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应用DNA 双链循环测序方法对34例PC 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2例PC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内的A R 基因(CAG)n 重复数进行测定。 结果 同一PC 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CA G)n 重复数相同;36例患者癌组织A R 基因(CAG)n 呈重复多态性,平均20.06,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CAG)n 重复数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0.05)。 结论 A R 基因(CAG)n 重复数改变的体细胞突变在PC 癌细胞中罕见,该重复数的减少可能与PC 发病相关。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癌; 受体,雄激素; 基因 Study on the polymorphism of (C AG)n repeats within androgen receptor gene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WA N G Gang ,CH EN Guangchun,WA N G X iaohui,et al.Dep ar tment of Pathop hysiology , Second M illitary M 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study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orphic (CAG)n repeats of androgen r eceptor(A R)gene and occurrence o f prostate cancer (P C). Methods (CA G)n repeats of both malig -nant cells and adjacent nonmalignant cells from 34paraffin -embedded PCs,and that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from 2PC patients w ere assessed using dsDN A cycle sequencing. Results T he number of (CAG )n re -peats in malignant cells w as equal to that in adjacent nonmalig nant cells from the same par affin -embedded PC;the mean of (CAG)n r epeats in the 36P C patients was 20.06w hich w as sig 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 hat of normal men (P <0.05),althoug 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 he po lymorphic distributio n of (CA G)n was found among various grades of PC (P >0.05). Conclusions Shortening of (CAG )n re -peats w ithin AR gen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C. =Key words > Prostate neoplasms; Carcinoma; R eceptor,androg en; G ene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300)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前列腺癌(PC)为雄激素依赖性肿瘤,雄激素受体(AR)作为介导雄激素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大分子在PC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地位。AR 由位于 X 染色体q 11-12的单拷贝AR 基因编码,后者含有8 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其中第一外显子内含有(CAG)n 三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序列,该重复序列在人群中呈现出多态性[1] 。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多态 性重复序列与PC 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2,3] ,但也 有不同结论 [4] 。我们在研究了中国正常男性AR 基 因(CAG)n 多态性的基础上[5],对该重复多态性与 PC 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材料与方法 一、试剂 C -32P -ATP 系北京亚辉医学工程公司产品,DNA 测序试剂盒为美国Epicenter 公司产品。 二、标本 34例PC 病理石蜡切片标本及2例PC 患者外 周血标本,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腺癌。其中高分化8例,中分化13例,低分化15例。 三、方法 1.组织细胞DNA 提取:石蜡切片经HE 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划分开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此为

前列腺癌科普文章题库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前列腺的位置示意图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目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在欧洲,前列腺癌占全部男性癌症人数的11%,占全部男性癌症死亡人数的9%[11]。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迅速。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在美国,50岁以下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是大于50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显著增长,在我国,城乡发病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大多数病例中,前列腺癌在年龄较大的男性中发展缓慢,并不会导致死亡。

引起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已经被确认的包括;年龄,种族和遗传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遗传。如果一个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此外其他可能的高发因素有:高动物脂肪饮食等。雄激素在前列腺的发育和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前列腺癌发病的临床特点 由于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以及公众对前列腺癌认知度高,美国75%的前列腺癌患者仅有PSA的异常。90年代以来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国内大部分患者是以尿路症状或骨痛而就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仅6.2%的患者是由于PSA升高而被发现,就诊患者的PSA中位数为46.1ng/ml[8]。由于大部份患者病变已为晚期,长期预后不佳。 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 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前列腺癌约75%起源于外周带,20%起源于移行带,5%起源于中央带 前列腺癌的常见症状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于肿瘤局限大多数前列腺癌病人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也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晚期前列腺癌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晚期前列腺癌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性雄激素阻塞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 对照组、观察组,一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 患者实施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令人满意。 【关键词】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187-02 前列腺癌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该疾病属于男性恶性肿瘤中致死率较高的 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到男性人群身体健康[1]。受到患者病情、前列腺癌分期影响,该疾病主要采取放疗、雄激素阻断等方式进行治疗,由于临床上对前列腺癌筛查 工作开展时间较晚,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证实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 后的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的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深入研究, 分析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5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间歇 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参与 本次研究者均为首次治疗,在开展研究前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60岁~84岁,平均年龄值为:77.9±3.5岁,Gleason评分:2~4分者5例、5~6分者6例、7~10分者14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62岁~85岁,年龄平均值为:77.8±3.4岁,Gleason 评分分别为:2~4分者4例、5~6分者6例、7~10分者15例。 对比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具体方法为:对患者 实施持续性给予抗雄激素阻断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给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方法:给予3.6mg戈舍瑞林 进行肌肉注射治疗,间隔28d注射一次,辅以比卡鲁胺进行治疗(50mg),每天一次,共治疗4~6个月。对患者的睾酮、前列腺特异抗原值进行检测,嘱咐患 者定期入院复诊[2]。当前列腺特异抗原值降低到0.2ng/ml,维持上述用药量,持 续3个月后停止用药。当前列腺特异抗原值上升至4ng/ml,停止第一周期用药, 进入第二周期用药,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联合用药量,直到患者产生雄激素 抵抗或临床症状出现转移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 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包括:肠道症状、骨痛、尿路症状、性功能等评分。

前列腺癌治疗药物-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

前列腺癌治疗药物-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 寇芮 前列腺癌(Postate cancer, PCa)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排在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居发达国家死亡率为癌症总死亡率的第三位[1]。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递增,预计到2020年前列腺癌将会成为我国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三大疾病[2]。 引起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但是其中一些已经被确认。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遗传。如果一个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2个或2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至5~11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前列腺癌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比那些无家族史患者的确诊年龄大约早6~7年[3]。前列腺癌患病人群中一部分亚人群(大约9%)为“真实遗传性前列腺癌”,指的是3个或3个以上亲属患病或至少2个为早期发病(55岁以前)。外源性因素会影响从所谓的潜伏型前列腺癌到临床型前列腺癌的进程。这些因素的确认仍然在讨论中,但高动物脂肪饮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维生素E、硒、木脂素类、异黄酮的低摄入。阳光暴露与前列腺癌发病率呈负相关,阳光可增加维生素D的水平,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子[4]。在前列腺癌低发的亚洲地区,绿茶的饮用量相对较高,绿茶可能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因子[5]。 前列腺癌发病早期是对雄激素依赖性的,其前期治疗主要采用雄激素去除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包括手术去势法和药物去势法。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早期对雄激素去势治疗(ADT)效果良好,病情得到缓解,但ADT不能治愈前列腺癌,经过14~30个月的中位治疗时间后,几乎所有患者病变都将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当病情复发进展到CRPC后患者对ADT不再敏感,其中位生存期小于20个月[6]。 目前治疗CRPC的药物主要有雄激素合成抑制剂或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阿比特龙(abiraterone,Zytiga)具有选择和不可逆性抑制细胞色素P450(CYP 450)17,20 裂解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雄激素合成的关键酶CYP17来降低肿瘤细胞内雄激素浓度,治疗CRPC。2011年4月阿比特龙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获美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