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换底公式公开课学案

换底公式公开课学案

换底公式公开课学案

换底公式学案

一、问题导入 问题1、对数运算性质

(1)log ()a MN = (2)log a

M

N

= (3)log ()n a N = 问题2、你能使用科学计算器计算lg2、lg3、 ln2、ln3吗?

问题3、你能使用科学计算器计算log 23吗?

二、合作探究

1、如何证明换底公式:()0,1,,0,log log log >≠>=

N b a b a b

N

N a a b . 法一: 法二:

2、证明结论:①b log b log =1(,b>0,,b 1)a a a a ?≠且.

②m n n

log b =

log b (,b>0,,b 1)m

a a a a ≠且.

三、典例点评

例7: 计算:(1)㏒927; (2)㏒89㏒2732.

例8:计算下列对数(精确到0.001):(1)㏒248 ; (2)㏒310.

四、拓展训练

1.已知lg 2a =,lg 2b =,请用a b ,表示4log 36.

2、求值:4839(log 3+log 3)(log 2+log 2).

五、典例点评

例9: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估计约经过多少年,该物质的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结果保留1个有效数字)。

六、当堂训练

1. 练习P86 T2、T4.

七、课堂总结

换底公式

教材: 换底公式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并能解决有关的化简、求值、证明问题。 过程: 一、复习:对数的运算法则 导入新课:对数的运算的前提条件是“同底”,如果底不同怎么办? 二、换底公式:a N N m m a log log log = ( a > 0 , a ≠ 1 ) 证:设 log a N = x , 则 a x = N 两边取以 m 为底的对数:N a x N a m m m x m log log log log =?= 从而得:a N x m m log log = ∴ a N N m m a log log log = 两个较为常用的推论: 1? 1log log =?a b b a 2? 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 a , b > 0且均不为1) 证:1? 1lg lg lg lg log log =?= ?b a a b a b b a 2? b m n a m b n a b b a m n n a m log lg lg lg lg log === 三、例一、计算:1? 3log 12.05- 2? 42 1432log 3log ? 解:1? 原式 = 153 15 5 5 553 1log 3 log 5 2.0== = 2? 原式 = 2 345412log 452log 213log 21232=+=+? 例二、已知 log 18 9 = a , 18 b = 5 , 求 log 36 45 (用 a , b 表示) 解:∵ log 18 9 = a ∴a =-=2log 12 18 log 1818 ∴log 18 2 = 1 - a

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其应用

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其应 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其应用 换底公式是对数运算、证明中重要的公式,但有些同学对其理解不深,应用不好,故下面加以补充,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一、换底公式及证明 换底公式:log b N =log a N log a b . 证明 设log b N =x ,则b x =N .两边均取以a 为底的对数,得log a b x =log a N ,∴x log a b =log a N . ∴x =log a N log a b ,即log b N =log a N log a b . 二、换底公式的应用举例 1.乘积型 例1 (1)计算:log 89·log 2732; (2)求证:log a b ·log b c ·log c d =log a d . 分析 先化为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通过约分即可解决. 解 (1)换为常用对数,得 log 89·log 2732=lg 9lg 8·lg 32lg 27=2lg 33lg 2·5lg 23lg 3=23×53=109. (2)由换底公式,得 log a b ·log b c ·log c d =lg b lg a ·lg c lg b ·lg d lg c =log a d . 评注 此类型题通常换成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再通过约分及逆用换底公式,即可解决. 2.知值求值型

例2 已知log 1227=a ,求log 616的值. 分析 本题可选择以3为底进行求解. 解 log 1227=log 327log 312=a ,解得log 32=3-a 2a . 故log 616=log 316log 36=4log 321+log 32=4×3-a 2a 1+3-a 2a =4?3-a ?3+a . 评注 这类问题通常要选择适当的底数,结合方程思想加以解决. 3.综合型 例3 设A =1log 519+2log 319+3log 219,B =1log 2π+1log 5π,试比较A 与B 的大小. 分析 本题可选择以19及π为底进行解题. 解 A 换成以19为底,B 换成以π为底, 则有A =log 195+2log 193+3log 192=log 19360<2, B =log π2+log π5=log π10>log ππ2=2.故A <B . 评注 一般也有倒数关系式成立,即log a b ·log b a =1,log a b =1log b a .

对数公开课教学反思

对数公开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对数的第一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我首先想着要从具体实例引入,要让学生感受到引入对数的必要性,于是查看了对数的起源,其实对数的起源来源于运算,将乘法运算简化为加法运算。我采用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思考:测量地震级别常采用里氏震级.汶川地震为8.0级,我们似乎很少去关心3级,4级的地震,事实上,这些级别的地震能量(震源所释放的能量大小)远远小于7级,8级,地震能量E 与地震震级M 的关系式为30M E =, (1)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4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倍? (2)测得某地震所释放的能量1.8×104,问它是多少级的地震? (3)比较地震伤害能力的大小采用地震能量来比好,还是采用里氏震级好呢? 后来评课的时候,大家对这个引例给出过讨论,这个例子是好还是不好?有没有必要,其实就是想达到吸引学生,调动积极性,然后让学生感受我们有必要去引入这个符号来进行对数运算而已。我觉得在课堂中,他达到了他的目的。另外这里,可以为换底公式那一节做个铺垫。 班级是自己当班主任的班级,学生的配合是到位的。 这节课的知识点是很少的,就觉得数学思维性的东西很难去展现,但是新课的味道又太淡了,感觉就是知识点讲完之后,开始灌注练习,会给人这种感觉,我的想法是,这些练习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去掌握概念。但是,如何要把这节课上的生动,让学生去发现一些东西,而不是给出练习,让学生纯粹地去练,就感觉学生参与课堂是被动的,如何让学生很主动地参与课堂中。 听课老师给我很多意见和建议:比如在给出log 10a =,log 1a a =,可以像玩游戏一样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多算几个,让学生自己来推导,这样课堂的趣味性会更好的。 对于个人,自己要很开心地去上一堂课,去很激动很投入地上一堂课,要有激情,声音上才会抑扬顿挫啊!

对数的换底公式

课 题:2.1 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推论 教学目的: 1.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并能解决有关的化简、求值、证明问题 2.培养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换底公式及推论 教学难点:换底公式的证明和灵活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对数的运算法则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有: ) ()() (3R)M(n nlog M log 2N log M log N M log 1N log M log (MN)log a n a a a a a a a ∈=-=+= 二、新授内容: 1.对数换底公式: a N N m m a log log log = ( a > 0 ,a ≠ 1 ,m > 0 ,m ≠ 1,N>0) 证明:设 a log N = x , 则 x a = N 两边取以m 为底的对数:N a x N a m m m x m log log log log =?= 从而得:a N x m m log log = ∴ a N m a log log = 2.两个常用的推论: ①1log log =?a b b a , 1log log log =??a c b c b a ② 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a, b > 0且均不为1)证:①lg lg lg lg log log =?=?b a a b a b b a ②m n a m b n a b b a m n n a m log lg lg lg lg log === 三、讲解范例: 例1 已知 2log 3 = a , 3log 7 = b, 用 a, b 表示42log 56

换底公式及其应用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三课时 换底公式及其应用 复习巩固: 1.对数运算有哪三个常用结论? ____)3(___,log )2(___,log )1(log 1 ===N a a a a a 2.对数运算有哪三条基本性质? 如果a >0且a ≠1,M >0,N >0,那么: (1)()______________log =MN a (对数的加法) (2)_____________log =N M a (对数的减法) (3)()R n b n a m ∈=_________log (对数的数乘) 讲授新课: 问题:同底数的两个对数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可以进行乘、除运算吗? 思考1:b b a c b c a a c c y x log log ,log ,,表示用已知== 结论:,0(log log log >=a a c b c b a 且0,1>≠c a 且)0;1>≠b c 思考2:该公式有什么特征? 思考3:若c b =,有什么结论? 思考4:证明b b a c a c log log log =? 例1、 求值 ())4)(log 9(log 132 ())2log )(log 3log 3(log 292 384++

())9)(log 4)(log 25(log 3532 例2、12log ,,3lg ,2lg 5表示试用已知b a b a == 练习:45 36918log ,,518,log 表示试用已知b a a b == 例3、的值求若x x x -+=44,14log 3 例4、的值。,求设b a b a 1 2 3643+== 练习:z y x z y x 1 111632=+≠==,求证设 课堂练习: 1、32 2798log log ?=______ 2、)log log (log )log log (log 8 12542525582541252++?++=_____ 3、4.1log ,35log 75表示用已知m m =

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推论(含答案)

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推论 一、复习引入:对数的运算法则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有: ) ()() (3R)M(n nlog M log 2N log M log N M log 1N log M log (MN)log a n a a a a a a a ∈=-=+= 二、新授内容: 1.对数换底公式: a N N m m a log log log = ( a > 0 ,a ≠ 1 ,m > 0 ,m ≠ 1,N>0) 证明:设 a log N = x , 则 x a = N 两边取以m 为底的对数:N a x N a m m m x m log log log log =?= 从而得:a N x m m log log = ∴ a N m m a log log = 2.两个常用的推论: ①1log log =?a b b a , 1log log log =??a c b c b a ② 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 a, b > 0且均不为1) 证:①lg lg lg lg log log =?= ?b a a b a b b a ②b m n a m b n a b b a m n n a m log lg lg lg lg log === 三、讲解范例: 例1 已知 2log 3 = a , 3log 7 = b, 用 a, b 表示42log 56 解:因为2log 3 = a ,则2log 1 3=a , 又∵3log 7 = b, ∴1 3 12log 7log 2log 37log 42log 56log 56 log 33333342+++=++?+== b ab ab

对数换底公式

换底公式四 一.课题:对数(4)——换底公式 二.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会推导并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 2.能运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解决有关的化简、求值、证明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会推导并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 2.能运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解决有关的化简、求值、证明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对数的运算法则。 导入新课:对数的运算性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如果底不同怎么办? (二)新课讲解: 1.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 a > 0 , a 1 ;0,1m m >≠) 证明:设log a N x =,则x a N =, 两边取以m 为底的对数得:log log x m m a N =,∴log log m m x a N =, 从而得:a N x m m log log = , ∴ a N N m m a log log log =. 说明:两个较为常用的推论: (1)log log 1a b b a ?= ; (2)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a 、0b >且均不为1). 证明:(1) 1lg lg lg lg log log =?=?b a a b a b b a ; (2) lg lg log log lg lg m n n a m a b n b n b b a m a m ===. 2.例题分析: 例1.计算:(1) 0.21log 35 -; (2)4492log 3log 2log 32?+. 解:(1)原式 = 0.251log 3log 3555151553===; (2) 原式 = 2345412log 452log 213log 21232=+=+?. 例2.已知18log 9a =,185b =,求36log 45(用 a , b 表示). 解:∵18log 9a =, ∴a =-=2log 12 18log 1818 , ∴18log 21a =-, 又∵185b =,

换底公式

§4.2换底公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例推导换底公式,准确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 求值、化简,并掌握化简求值的技能. ②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③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 ①让学生经历并推理出对数的换底公式. ②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觉对数运算性质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数运算的性质与换底公式的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对数的换底公式和运算性质化简求值。 三.学法和教学用具 学法:学生自主推理、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对数的运算法则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有: ) ()() (3R)M(n nlog M log 2N log M log N M log 1N log M log (MN)log a n a a a a a a a ∈=-=+= 新授内容: 已知对数log 864,log 264,log 28,log 464,log 48. 问题1:对数log 864的值与对数log 264和log 28的值有什么关系? 提示:log 864=2,log 264=6,log 28=3, log 864=log 264log 28. 问题2:对数log 864的值与对数log 464和log 48的值有什么关系? 提示:log 864=2,log 464=3, log 48=32, log 864=log 464log 48. 问题3:经过问题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log a b =log M b log M a (a ,M >0,a ,M ≠1,b >0).

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其应用

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其应用 换底公式是对数运算、证明中重要的公式,但有些同学对其理解不深,应用不好,故下面加以补充,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一、换底公式及证明 换底公式:log b N =log a N log a b . 证明 设log b N =x ,则b x =N .两边均取以a 为底的对数,得log a b x =log a N ,∴x log a b =log a N . ∴x =log a N log a b ,即log b N =log a N log a b . 二、换底公式的应用举例 1.乘积型 例1 (1)计算:log 89·log 2732; (2)求证:log a b ·log b c ·log c d =log a d . 分析 先化为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通过约分即可解决. 解 (1)换为常用对数,得 log 89·log 2732=lg 9lg 8·lg 32lg 27=2lg 33lg 2·5lg 23lg 3=23×53=109. (2)由换底公式,得 log a b ·log b c ·log c d =lg b lg a ·lg c lg b ·lg d lg c =log a d . 评注 此类型题通常换成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再通过约分及逆用换底公式,即可解决. 2.知值求值型

例2 已知log 1227=a ,求log 616的值. 分析 本题可选择以3为底进行求解. 解 log 1227=log 327log 312=a ,解得log 32=3-a 2a . 故log 616=log 316log 36=4log 321+log 32=4×3-a 2a 1+3-a 2a =4(3-a )3+a . 评注 这类问题通常要选择适当的底数,结合方程思想加以解决. 3.综合型 例3 设A =1log 519+2log 319+3log 219,B =1log 2π+1log 5π,试比较A 与B 的大小. 分析 本题可选择以19及π为底进行解题. 解 A 换成以19为底,B 换成以π为底, 则有A =log 195+2log 193+3log 192=log 19360<2, B =log π2+log π5=log π10>log ππ2=2.故A <B . 评注 一般也有倒数关系式成立,即log a b ·log b a =1,log a b =1log b a .

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推论

课 题:2.7.3 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推论 教学目的: 1.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并能解决有关的化简、求值、证明问题2.培养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换底公式及推论 教学难点:换底公式的证明和灵活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对数的运算法则 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有: ) ()() (3R)M(n nlog M log 2N log M log N M log 1N log M log (MN)log a n a a a a a a a ∈=-=+= 二、新授内容: 1.对数换底公式: a N N m m a log log log = ( a > 0 ,a ≠ 1 ,m > 0 ,m ≠ 1,N>0) 证明:设 a log N = x , 则 x a = N 两边取以m 为底的对数:N a x N a m m m x m log log log log =?= 从而得:a N x m m log log = ∴ a N m a log log = 2.两个常用的推论: ①1log log =?a b b a , 1log log log =??a c b c b a ② 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a, b > 0且均不为1) 证:①lg lg lg lg log log =?=?b a a b a b b a

②m n a m b n a b b a m n n a m log lg lg lg lg log === 三、讲解范例: 例1 已知 2log 3 = a , 3log 7 = b, 用 a, b 表示42log 56 解:因为2log 3 = a ,则 2log 13=a , 又∵3log 7 = b, ∴1312log 7log 2log 37log 42log 56log 56 log 33333342+++=++?+== b ab ab 例2计算:①3log 12.05- ② 421 9432log 2log 3log -? 解:①原式 = 3 155555 31log 3log 52.0=== ②原式 = 2 45412log 452log 213log 21232=+=+? 例3设),0(,,+∞∈z y x 且z y x 643== 1? 求证 z y x 1211=+ ; 2? 比较z y x 6,4,3的大小 证明1?:设k z y x ===643 ∵),0(,,+∞∈z y x ∴1>k 取对数得:3lg lg k x = , 4lg lg k y =, 6 lg lg k z = ∴z k k k k k y x 1lg 6lg lg 22lg 23lg 2lg 24lg 3lg 2lg 24lg lg 3lg 211==+=+=+=+ 2? k y x lg )4 lg 43lg 3(43-=-04lg 3lg 8164 lg lg lg 4lg 3lg 81lg 64lg <=-=k k ∴y x 43<

省高中数学优质课 换底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解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换底公式,利用换底公式统一对数底数,即“化异为同”是解决有关对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利用它将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来计算;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能正用换底公式,还要能熟练地逆用换底公式.另外还安排了两个对数的应用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实例研究引出换底公式,既明确学习换底公式的必要性,同时也在公式推导中应用对数的概念和对数的运算性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适当地增加具体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换底公式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公式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能推导和证明换底公式;(重点) (2)会用换底公式进行化简、求值.(难点、易混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问题的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推导换底公式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转化思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探究对数的换底公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感受对数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情分析 对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数运算是一种类似于但又不同于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指数运算的全新运算.要探究并证明对数换底公式,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对数定义及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对数计算,之前学生还熟知指数的运算性质.有这些已有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再设计合理的导学案,是能让学

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并能自主完成对数换底公式其性质的探究、发现、证明、应用的全过程的. 教学策略分析 这节课安排了“温故知新”“新知探究”“典例讲解”“当堂检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六个教学环节,它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从而实现教学目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适用于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只要学生掌握好旧知识,再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就能导出所学内容。如许多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的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因而教学效率高,效果好。同时对完善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裨益。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积极思考、欲罢不能的状态下,因而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而定。 教学过程 4.2换底公式 温故知新 一、对数的运算法则: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1(+=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2(-= M n M a n a log log )3(= 二、对数的运算法则应用的前提是什么? (教师:底数相同) 如果底数不同怎么办? 新知探究 则有:如果,0,0,1,0>>≠>N M a a

对数的换底公式

第21课时 2.3.2 对数的换底公式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换底公式将一般的对数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简和证明. 【老师有话说】 本课的重点是换底公式的应用;难点是换底公式的灵活运用.利用换底公式“化异为同”是解决有关对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它在求值或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1)针对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底数;(2)注意换底公式与对数运算性质结合使用;(3)换底公式的正用与逆用. 【自学指导】 结合实例探究换底公式,并通过换底公式的应用,体会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温故而知新】 1. 同伴相互回忆对数的运算性质 2.已知23 ,,a m a n ==则2log log a a m n +=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创设情境: 思考:已知4771.03lg ,3010.02lg ==,如何求3log 2的值; 二.探索新知 对数换底公式: a N N c c a log log log = (1,0,0,1,0≠>>≠>c c N a a ) 合作探究1:证明换底公式。 合作探究2: log a b ·log b c =_________ log a b ·log b a =___________ 三.数学运用 1.求值(1)32log 9log 278?; (2)421 9432log 2log 3log -? 2.已知 2log 3 = a ,73=b , 用 a , b 表示42log 56 3.设),0(,,+∞∈z y x 且z y x 643== ,求证 z y x 1211=+. 【我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明白?】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同伴、大组长、老师提出. 【总结提升】

换底公式的说课稿

3.4.2 “换底公式”说课稿 瀛湖中学李善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换底公式,利用换底公式统一对数底数,即“化异为同”是解决有关对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利用它将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来计算;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能正用换底公式,还要能熟练地逆用换底公式.另外还安排了两个对数的应用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实例研究引出换底公式,既明确学习换底公式的必要性,同时也在公式推导中应用对数的概念和对数的运算性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适当地增加具体实例,便于学生理解换底公式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公式的能力. 学情分析: 对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数运算是一种类似于但又不同于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指数运算的全新运算.要探究并证明对数换底公式,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对数定义及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对数计算,之前学生还熟知指数的运算性质.有这些已有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再设计合理的导学案,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并能自主完成对数换底公式其性质的探究、发现、证明、应用的全过程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换底公式,会用换底公式将一般的对数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简和证明. 2.能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数问题并加以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换底公式,并通过换底公式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学会共同学习的能力. 3.通过应用对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换底公式的概念,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换底公式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倾听并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换底公式》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1(北师大版)】

《换底公式》 本课是在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换底公式,利用换底公式统一对 数底数,即“化异为同”是解决有关对数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利用它将对数转化为常 用对数或自然对数来计算; 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能正用换底公式,还要能熟练地逆用 换底公式。另外还安排了两个对数的应用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生产 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实例研究引出换底公式,既明确学习换底公式的必要性,同时也在公式推导中 应用对数的概念和对数的运算性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适当地增加具体实 例,便于学生理解换底公式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公式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从特殊类比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并掌握换底公式。 能够灵活地将换底公式与对数的运算性质结合起来进行较复杂的对数运算与实际运用。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展历史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了解指数换底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置问题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经历推导对数的换 底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换底公式的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 生自己思考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索发现并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探索研究对数的换底公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感受 对数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 换底公式得出的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推导换底公式过程中的“指、对转化”意识和对指数幂的换底想法。换底公式的灵活应用。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1、复习对数的定义及运算性质 2、思考: 我们能否直接求出2log 16、lg15、ln 2、2log 15的值呢?借助科学计算器呢?这样如果能将其他底的对数转化成以10为底或以e 为底的对数就能方便地求出任意不等于1的正数为底的对数。那么,如何转换呢?引出课题换底公式。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通过投影仪提出问题, 提供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学探究,适时引导)。 问题1、如何使用科学计算器计算2log 15? 问题2、如果0a >且1a ≠,你能用以a 为底的对数式来表示2log 15吗? 问题3、 更一般地,log log (,0,,1,0)log a b a N N a b a b N b =>≠>成立吗?如何证明? 问题4、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换底公式吗? 问题5、换底公式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活动: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回顾所学,力求转化,教师适时指导,必要时提示学生解题的思路,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问题1,考虑利用对数的定义,转化成指数方程,再两边取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来求解; 对于问题2,考虑参考问题1的思路和结果的形式借助对数的定义可以表示;对于问题3,借助问题1、2的思路,利用对数的定义来证明;问题4抓住问题的实质,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的形式;问题5换底公式的意义就在于对数的底数变了,与我们的要求接近了。 探究结果 探究1、设2log 15x =,根据对数的定义,写成指数式,得215x = ①

全国优质课-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

课题: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1(必修)》中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属于单元教学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的研究思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数是在指数基础上定义的一种新数,所以这节课既是对指数的概念、运算性质、指数函数的深化与理解,又为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复数的学习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方法。 对数与对数运算主要内容包括:对数的概念、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如何将三块内容融合到一节课中,意味要抓住这一节的核心知识,舍弃细枝末节,要从整体上去研究这节课。具体体现为借助已有经验,从“研究一个代数对象”的“基本套路”出发,发现和提出对数的研究内容,构建研究路径,得出结论,并用于解决问题。让学生完整经历“现实背景——定义——性质——运算性质”过程,学生在整体框架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基于上述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数的概念、性质与运算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经历对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对数的概念; 2.从研究一个数的“基本套路”出发,能够将指数中相关的性质和运算性质转化为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性质; 3.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4.感受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素养。 三、学生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幂运算,指数函数,经历过研究一种新数的基本套路,这为学生研究“对数与对数运算”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探究方向。 能力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类比,转化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是如何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成功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自主探究获得对数的运算性质,从而提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