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释变质处理及其原理

解释变质处理及其原理

变质处理原理变质处理的目的及方法?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

变质处理的目的及方法?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就是改善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应用最多的是铝硅合金,其成分在共晶点附近,因而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即流动性好,但其组织为粗大的针状硅晶体和α固溶体组成的共晶体,以及少量的多面体形的初生硅晶体。因为粗大的针状组织,所以合金韧塑性较差,需要进行变质处理。

浇注前加入变质剂(常用钠盐),促进硅形核,并吸附在硅表面阻碍它长大,而使合金组织细小,最终改善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所谓变质处理就是在少量的专门添加剂(变质剂)的作用下改变铸态合金组织,使金属或铝合金的组织分散度提高的过程。目前,这种处理方法的技术术语很不统一,有的叫细化处理,还有的叫孕育处理。变质处理的分类也各不一样。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

①铝合金产品的保存环境、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合霉菌生长;

②铝合金表面混有一定的物质它会自动向空气中吸收水分形成一种原电池腐蚀反应,最适合霉菌的生长;

③铝合金表面有油脂、纤维素等一些适合霉菌生长的土壤,只要温度和湿度适宜,霉菌就会快速生长。

al-si合金的变质处理原理?

Al-Si合金铸造后得到的组织是粗大的针状硅晶体和α固溶体的共晶组织,粗大的硅晶体极脆,严重地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改善合金的性能需采用变质处理,即在浇注前在合金液体中加入变质剂(常用钠盐混合物),以细化合金组织,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由于钠能促进Si的生核,并能吸附在Si的表面阻碍它长大,使合金组织细化,同时使共晶点右移,原合金成分变为亚共晶成分,所以变质后的组织为初生α固溶体细密的共晶体(αSi)组成。

氢氧化钠变质原理?

氢氧化钠变质原因可能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而发生了潮解,或者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氢氧化钠,强碱性无机物,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等,呈无色透明晶体状,不溶于乙醚等,易溶于甘油、水等,氢氧化钠水溶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热处理

1、淬火的目的是强化钢件,充分发挥钢材性能的潜力. 如:提高钢件的机械性能,诸如硬度、耐磨性、弹性极限、疲劳强度等, 改善某些特殊钢的物理或者化学性能,如增强磁钢的铁磁性,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等。 2、钢的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相变点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大于Vk的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或下贝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后必须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的目的是:⑴降低脆性,消除应力,防止钢件变形甚至开裂。 ⑵获得工件所需要的力学性能,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韧性和塑性。 ⑶稳定工件尺寸,因为马氏体是不稳定组织。 调质处理: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 3、为什么零部件在表面淬火前,都进行正火或调质处理? 答:是为了后面淬火的组织和硬度 4、名词解释。正火:退火:淬火:回火:调质处理:变质处理:固溶体:-掺碳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工艺规定的某一温度(Ac1或A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退火就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之奥氏体化,然后以快速冷却,从而发生奥氏体→马氏体转变而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就是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工艺预定(A1线以下)的某一温度,经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过程。 调质就是淬火+高温回火。 浇铸前,在液体金属中加入某种物质,促进形成非自发晶核数量及阻碍晶粒长大,从而获得细晶粒的方法,叫做变质处理。 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的晶格中所组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渗碳是使介质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的表层,使工件表层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 金属材料在冷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强度、硬度逐渐升高,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5、切削加工顺序中退火和正火调质处理淬火处理的安排 在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中,退火和正火安排在切削后; 调质处理一般安排在切削前;淬火处理安排在最后进行。 6、解释下名词术语:退火,正火,调制处理,淬火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结晶:指从不规则排列的液体转变为原子规则排列的晶体的过程。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具有晶体结构固态的过程又称为一次结晶。 异分结晶:固溶体合金结晶时,存在溶质原子在液固相之间的重新分配,即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母相成分不同单位结晶。 金属化合物:合金组元相互作用形成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称之为金属化合物(Fe3C)。 共晶反应线:表示从C点到D点范围的合金,在该温度上都要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共晶反应。而且发生共晶反应的的液相成分均在E点 一次渗碳体:从液相中直接析出,呈粗大长条状; 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沿晶粒状~网络状分布; 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沿铁素体晶界呈小片状; 共晶渗碳体:发生共晶转变时形成的,为连续集体或呈鱼骨状分布共析渗碳体:发生共析转变时形成的,呈层片状。 滑移:在外力作用下,晶体相邻二部分沿一定晶面、一定晶向彼此产生相对的平行滑动。这个晶面就是滑移面,晶体在滑移面上的滑移方向称为滑移方向。 多滑移:在两个及以上的滑移系上同时进行的滑移(几个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相等,并同时达到临界切应力时就会发生多滑移) 塑性变形: 材料断裂前发生永久不可逆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变形。应力撤消后, 变形仅部分消失,存在残余、永久性的变形。 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增加晶界提高金属强度的方法叫细晶强化。 回复: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温度不高时,其光学显微组织未发生明显改变时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在低于Ac1的较高温度下,通过新晶核的形成与长大,由畸变晶粒变为相同晶格 类型的无畸变等轴晶粒的过程。 (1) 初始晶粒度奥氏体转变刚 结束时的晶粒大小。 (2)实际晶粒度具体加热条件下 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①与具体热处理工艺有关:热处理 温度↑,时间↑,晶粒越大。 ②与晶粒是否容易长大有关 (3)本质晶粒度指钢在特定的加 热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性,分为本质粗晶粒度和本质细晶 粒度。 淬火:将钢加热到AC1或AC3 以上温度并保温,然后以大于临界 冷却速度Vc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 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 上30~50℃并保温,出炉空冷至室 温的热处理工艺。对于大型零件或 在炎热地区,也可用风冷或喷雾冷 却。含V、Nb、Ti等的合金钢加热 到Ac3+100~150℃。 退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1、 Ac3、Accm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 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以获得近于 平衡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填空题 物质的原子间结合键主要包括 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三种。 体心立方晶格中最密原子面是 {110},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也是 <111> .面心立方则相反。 金属化合物一般硬而脆。有较高的 硬度性能,适合于做强化相 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 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晶格类 型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之为固 溶体(α-Fe)。具有较高的塑韧性 能,适合于做基体相; 二元合金中,共晶成分的合金铸 造性能好。 具有匀晶型相图的单相固溶体合 金锻压性能好。 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有12 个滑移系,它们是 4{111}×3<110>。 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有12 个滑移系,它们是6{110}×2 <111>。 —f.c.c:滑移;极低温例外(位错被 钉扎) —b.c.c:滑移为主;冲击或低温时例 外 —h.c.p:孪生 1.球化退火后,球化等级是否符合 要求,主要决定于退火温度及退 火时间。 2、一般来讲,热处理不会改变被热 处理工件的化学成分,但却能改变 它的组织结构。 3 钢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硬 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屑加工性能, 它主要适于过共析钢。 4淬火钢在(250~400)℃回火后产生 的脆性通常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 或低温回火脆性或不可逆 回火脆性。 为便利切削加工,不同钢材宜采 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w(C)<0.5% 的碳钢宜采用正火,w(C)超过共 析成分的碳钢宜采用球化退火, w (C)=在0.5%至共析成分之间的 碳钢宜采用完全退火。 选择题 判断题 解答题 金属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 即结晶温度低。(理论结晶温度与实 际结晶温度之差为过冷度) 当金属本性和纯度确定后,冷却 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形核率 越大,晶粒越细小。 为什么实际金属过冷度很小? 答;因为金属中含有杂质且形核方 式为非均匀形核。 形核率N越大,结晶后获得的晶 粒越细小,材料的强度高,韧性也

铸造铝合金变质处理

铸造铝合金变质处理 一、引言 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然而,铝合金在铸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缺陷,如晶粒过粗、析出相不均匀等,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为了改善铝合金的性能,铸造后常常需要进行变质处理。本文将探讨铝合金变质处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铝合金变质处理的原理 铝合金变质处理是通过热处理方法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达到调节性能的目的。变质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相变、析出和固溶。 1. 相变:在变质处理过程中,铝合金中的一些固溶相会发生相变,从而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常见的相变有固溶相变、过饱和固溶相变和共析相变等。 2. 析出:在变质处理过程中,一些固溶相会从固溶体中析出,形成新的相或颗粒。这些析出相的形成可以改变合金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3. 固溶:固溶是指将合金加热至高温状态,使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分散均匀。通过固溶处理,可以消除合金内部的偏析和缺陷,提高合金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三、铝合金变质处理的方法 铝合金变质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 1.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铝合金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冷却。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将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使溶质原子充分溶解在基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固溶处理可以消除合金内部的偏析和缺陷,提高合金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后,将合金加热至较低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冷却。时效处理可以使合金中的析出相得到充分的析出和成长,从而改善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利用化学反应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酸洗、碱洗和电解处理等。这些化学处理方法可以去除合金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提高合金的表面质量和耐腐蚀性能。 四、铝合金变质处理的应用 铝合金变质处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 1. 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对铝合金的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变质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工艺。通过变质处理,可以提高铝合金的强度、

材料成型原理铸造

能量起伏:金属晶体结构中每个原子的震动能量不是均等的,一些原子的能量超过原子的平均能量,有些原子的能量则远小于平均能量,这种能量的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伏”。 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的原子集团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时而长大事儿变小,时而产生时而消失,此起彼落,犹如不停顿的游动。这种结构上瞬息变化称为结构起伏。 浓度起伏:不同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在金属液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这种成分的不均匀性称为浓度起伏。 粘滞性:在液体力学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动力粘度,两一个是运动粘度,其本质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 表面张力:液态金属表面层的质点收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力,无图倾向于减少其表面积,这相当于在液体金属表面有一个平行于表面且各向大小相等的张力,这个张力就是表面张力。 温度场:指物体或系统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和,温度场的表达式为:t=f(x,y,z,t)若温度场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即为问稳定温度场。反之,则为不稳定的温度场。 形核:亚稳定的液态金属通过起伏作用在某些微观小区域内形成稳定存在的晶态小质点的过程成为形核。 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界面的均匀熔体中的生核过程。 在不均匀熔体中 临界晶核半径:在过冷的均匀熔体中,尽量晶胚不断形成,但只有晶胚的大小达到一定的临界尺寸r时,当体积功的能量降低占优势,从而使整个晶胚的自由能随晶胚的大小而降低时,才能发展为稳定的晶核,该晶胚就是均质生核的临界晶核,r均就是临界形核半径。 溶质再分配:单相合金的结晶过程一般是在一个固液两项共存的温度区间内完成的。在区间内的任何一点,共存两相都具有不同的成分。因此结晶过程过程必然导致界面处固、液两相成分的分离。同时,由于界面处于两相成分随之温度的降低而变化,故晶体生长与传质过程中必然相伴而生。这样,从生核开始直到凝固结束,在珍格格结晶过程中,固、液两相内部将不断进行着溶质元素重新分布的过程。我们称此为合金结晶中过程溶质再分配。 平均分配系数:平衡固相中溶质浓度与平衡液相溶质浓度的比值称为平衡分配系数。 共生生长:大所属共晶合金在一般情况下是按共生生长的方式进行结晶的,结晶时,后析出相依附于领先相表面析出,形成具有两相共同生长界面的双向核心;然后依靠溶质原子在界面前两相间横向扩算,互相不断地为相邻的另一相提供生长所需的组元而使两相批次合作地一起向前生长,称为共生生长。 离异生长:共晶两相没有共同的生长界面,它们各以不同的速度独立生长,两相的析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彼此分离的,因而在形成的组织上没有共生共晶的特征。这种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离异生长,所形成的组织称为离异共晶。 表面等轴晶区:紧靠型壁的外壳层,由絮乱排列的细小等轴晶组成,仅几个晶粒厚度。柱状晶区:由自外向内沿着热流的粗大晶粒方向彼此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组成。内部等轴晶区:由絮乱排列的粗大等轴晶所组成。 铸件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的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体积减小现象称为收缩。因此,收缩时铸造合金本身的物理性质。金属从液态到常温的体积改变量称为体收缩。金属在固态时的线尺寸改变量,称为线收缩。 铸件在凝固中,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孔洞,称为缩孔。容积大二集中的孔洞称为集中缩孔,简称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分散性缩孔,简称缩松。 铸造应力:金属在凝固和冷却的工程中体积变化收到外界或其本身的制约,变形受阻,而产生的应力。热应力:铸件各部分不同厚薄不同,在凝固和气候的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不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 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答: 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面 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 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 1+1/r 2),式中r 1、r 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答: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 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 (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 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 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 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解: 浇注模型如下: 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 ρ=2σ/r 显然 r = 2 1 ×= 则 ρ=4 10*5.05 .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 H =ρ/(ρ液*g )= 10 *75006000 =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 2(2v )12r r r -=

ADC12铝合金的细化变质处理

ADC12铝合金的细化变质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练ADC12铝合金的熔炼、精炼、细化和变质处理过程。 2)了解ADC12铝合金的组织变质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分析晶粒细化剂(Al-5Ti-B\Al-5Ti-C)对ADC12合金的组织的细化效果及其影响。 4)分析变质剂(Mn\Sr) 对ADC12合金的组织的变质效果及其影响。 5)分析RE元素对ADC12合金的组织的细化变质效果及其影响。 6)了解各种变质的的单因素影响及正交实验的效果。 二、原理概述 由于Al-Si共晶合金(ADC12)有很好的铸造性能,且铸件轻、比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能高及切屑性能好, 故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等工业。在再生铝合金ADC12铸件中,α-Al相是最主要的组织。在铸态时,α-Al相呈树枝状,并且比较粗大,其取向没有一定的规律,较为杂乱,这使得其性能不是很好。Fe在A l合金中通常被认为是最有害的杂质元素, 常见的Fe相为α-Fe 相( A l8 S iFe2 )和β-Fe 相( Al5 SiFe) 两种。硬而脆的针状的β-Fe相会破坏金属基体的连接强度, 大幅降低合金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Fe在A l合金中作为有害元素会显著降低合金的力学性能, 影响断裂粗糙程度等。 1.铝硅合金的细化处理 铝硅合金细化处理的目的主要是细化合金基体α-Al的晶粒。晶粒细化是通过控制晶粒和形核和长大来实现的。细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促进形核,抑制长大。对晶粒细化的基本要求是: 1)含有稳定的异质固相形核颗粒、不易溶解。 2)异质形核颗粒与固相α-Al间存在良好的晶格匹配关系。 3)异质形核颗粒应非常细小,并在铝熔体中呈高度弥散分布。 4)加入细化剂不能带入任何影响铝合金性能的有害元素或杂质。 晶粒细化剂的加入一般采用中间合金的方式。常用晶粒细化剂有以下几种类型:二元Al-Ti合金、三元Al-Ti-B合金、Al-Ti-C合金以及含稀土的中间合金。它们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铝合金晶粒细化剂。这些合金元素加入到铝熔体中后,会与Al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TiAl3、TiC、B4C等金属间化合物。这些金属间化合物相在铝熔体中以高度弥散分布的细小异质固相颗粒存在,可以作为α-Al形核的核心,从而增加反应界面和晶核数量,减小晶体生长的线速度,起到晶粒细化的作用。 晶粒细化剂的加入量与合金种类、化学成分、加入方法、熔炼温度以及浇注时间等有关。若加入量过大,则形成的异质形核颗粒会逐渐聚集,当其密度比铝

熔焊原理

1.什么是焊接?常用的焊接方法分为哪几类?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称为焊接。工件可以用各种同类或不同类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塑料、石墨、陶瓷、玻璃等),也可以用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材料。金属的焊接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狭义地讲,焊接通常就是指金属材料的焊接。 按照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所处的状态不同,目前把焊接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⑴熔焊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熔焊。常用的熔焊方法有电弧焊、气焊、电渣焊等。 ⑵压焊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称为压焊。常用的压焊方法有电阻焊(对焊、点焊、缝焊)、摩擦焊、旋转电弧焊、超声波焊等。 ⑶钎焊焊接过程中,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称为钎焊。常用的钎焊方法有火焰钎焊、感应钎焊、炉中钎焊、盐浴钎焊和真空钎焊等。 2.焊接区内有哪些气体?其来源如何? 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内充满大量气体。用酸性焊条焊接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H2、H2O;用碱性焊条焊接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CO2;埋弧焊时,主要气体成分是CO、H2。 焊接区内的气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为了保护焊接区域不受空气的侵入,人为地在焊接区域添加一层保护气体,如药皮中的造气剂(淀粉、木粉、大理石等)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气体保护焊所采用的保护气体(CO2气体、Ar气)等;其次是用潮湿的焊条或焊剂焊接时,析出的气体、保护不严而侵入的空气、焊丝和母材表面上的杂质(油污、铁锈、油漆等)受热产生的气体,以及金属和熔渣高温蒸发所产生的气体等。 3.试述氮、氢、氧对焊缝金属的作用和影响 ⑴氮氮主要来自焊接区域周围的空气。手弧焊时,堆焊金属中约含有0.025%的氮。氮是提高焊缝金属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的元素,也是在焊缝中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⑵氢氢主要来源于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水分、药皮中的有机物,焊件和焊丝表面上的污物(铁锈、油污)和空气中的水分等。各种焊接方法均使焊缝增氢,只是增氢的程度不同:手弧焊时用纤维素药皮焊条焊得的焊缝含氢量比母材高出70倍;只有采用低氢型焊条施焊时,焊缝的含氢量才比较低;而用CO2气体保护焊时,含氢量最低。 氢使焊缝金属的塑性性严重下降,促使在焊接接头中产生气孔和延时裂纹,并且还会在拉伸试样的断面上形成白点。 ⑶氧氧主要来源于空气、药皮和焊剂中的氧化物、水分及焊接材料表面的氧化物。随着焊缝中含氧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和塑性会明显下降,还能引起金属的热脆、冷脆和时效硬化,并且也是焊缝中形成气孔(CO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进入焊缝金属中的氮、氢、氧都是属于有害的元素。 4.为什么对焊接区域要进行保护?如何保护? 对焊接区域进行保护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侵入熔滴和熔池,减少焊缝金属中的氮、氧含量。保护的方式有下列三种: ⑴气体保护例如,气体保护焊时采用保护气体(CO2、H2、Ar)将焊接区域与空气隔离起来。 ⑵渣保护在熔池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熔渣使其与空气分开隔离,如电渣焊、埋弧焊。 ⑶气—渣联合保护利用保护气体和熔渣同时对熔化金属进行保护,如手弧焊。 5 .如何减少焊缝金属中的含氧量? 对焊接区域进行保护、防止空气与熔化金属进行接触是控制焊缝金属中含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氧还可以通过许多其它渠道进入焊缝中,要彻底堵塞这些渠道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只能采取措施,对已进入熔化金属中的氧进行脱氧处理。

解释变质处理及其原理

变质处理原理变质处理的目的及方法?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 变质处理的目的及方法?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就是改善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应用最多的是铝硅合金,其成分在共晶点附近,因而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即流动性好,但其组织为粗大的针状硅晶体和α固溶体组成的共晶体,以及少量的多面体形的初生硅晶体。因为粗大的针状组织,所以合金韧塑性较差,需要进行变质处理。 浇注前加入变质剂(常用钠盐),促进硅形核,并吸附在硅表面阻碍它长大,而使合金组织细小,最终改善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所谓变质处理就是在少量的专门添加剂(变质剂)的作用下改变铸态合金组织,使金属或铝合金的组织分散度提高的过程。目前,这种处理方法的技术术语很不统一,有的叫细化处理,还有的叫孕育处理。变质处理的分类也各不一样。 铝合金变质的原理? ①铝合金产品的保存环境、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合霉菌生长;

②铝合金表面混有一定的物质它会自动向空气中吸收水分形成一种原电池腐蚀反应,最适合霉菌的生长; ③铝合金表面有油脂、纤维素等一些适合霉菌生长的土壤,只要温度和湿度适宜,霉菌就会快速生长。 al-si合金的变质处理原理? Al-Si合金铸造后得到的组织是粗大的针状硅晶体和α固溶体的共晶组织,粗大的硅晶体极脆,严重地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改善合金的性能需采用变质处理,即在浇注前在合金液体中加入变质剂(常用钠盐混合物),以细化合金组织,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由于钠能促进Si的生核,并能吸附在Si的表面阻碍它长大,使合金组织细化,同时使共晶点右移,原合金成分变为亚共晶成分,所以变质后的组织为初生α固溶体细密的共晶体(αSi)组成。 氢氧化钠变质原理? 氢氧化钠变质原因可能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而发生了潮解,或者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氢氧化钠,强碱性无机物,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等,呈无色透明晶体状,不溶于乙醚等,易溶于甘油、水等,氢氧化钠水溶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总结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 一、概念 1.晶体: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则周期性重复排列的构成的物质。 2.单晶体:由一个晶粒构成的晶体;晶体的晶格取向完全一致的晶体。 3.多晶体:凡是由两个以上晶粒所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4.同素异构转变(多晶型转变):当外部条件改变时,晶体由一种晶体结构 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5.位错:晶体中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而形成的线缺陷。 6.柏氏矢量:用以表示位错晶格畸变的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7.晶界:晶格结构相同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粒间界,简称晶 界。 8.相界: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两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相界。 9.结晶:液体通过凝固转变成晶体的过程。 10.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原来的变形组织转变为新的无畸 变的等轴晶粒的过程。 11.重结晶:固态下的相变结晶过程。 12.二次再结晶:经过严重冷变形的某些金属再结晶之后,继续保温或提高加 热温度时出现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13.过冷度:理论凝固温度与实际凝固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14.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晶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这种形核方式 为均匀形核。 15.非均匀形核:新晶核优先出现于液相的某些区域,这种形核方式为非均匀

形核。 16.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 核来细化晶粒的方法。 17.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 18.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晶熔炼或烧结、或用其 他方法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9.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 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20.固溶体: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合金相。 21.金属化合物:晶体结构和性能与各组元的晶体结构和性能都不相同的合金 相。 22.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状态与温度、成分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图解。 23.晶内偏析(枝晶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24.伪共晶: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伪共晶。 25.离异共晶:共晶两相分离的现象。 26.铁素体:碳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27.奥氏体: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28.珠光体:铁碳合金共析转变的产物。 29.莱氏体:铁碳合金共晶转变的产物。 30.滑移: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的相对滑 动。 31.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滑移系。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1.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1.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作用 将铝及铝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预期的产品组织和性能。 1.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作用原理 1. 2.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分类(见图1) 均匀化退火 中间退火 成品退火 回归 图1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分类 1.2.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基本作用原理 (1)退火:产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到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通过原子扩散、迁移,使之组织更加均匀、稳定、,内应力消除,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塑性,但强度会降低。 ① 铸锭均匀化退火:在高温下长期保温,然后以一定速度(高、中、低、慢)冷却,使铸锭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均匀化,可提高材料塑性20%左右,降低挤压力20%左右,提高挤压速度15%左右,同时使材料表面处理质量提高。 ② 中间退火:又称局部退火或工序间退火,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塑性,消除材料内部加工应力,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较短的时间,以利于续继加工或获得某种性能的组合。 退火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 固溶淬火 时效 人工时效 多级时效 欠时效 离线淬火 卧式淬火 立式淬火 自然时效 过时效

③完全退火:又称成品退火,是在较高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完全再结晶状态下的软化组织,具有最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 (2)固溶淬火处理:将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使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其它可溶成分充分溶解到铝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然后以快冷的方法将这种过饱和固溶体保持到室温,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处于高能位状态,溶质原子随时有析出的可能。但此时材料塑性较高,可进行冷加工或矫直工序。 ①在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不高的合金材料,可利用挤压时高温进行固溶,然后用空冷(T5)或用水雾冷却(T6)进行淬火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 ②离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高的合金材料必须在专门的热处理炉中重新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不大于15秒的转移时间淬入水中或油中,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根据设备不同可分为盐浴淬火、空气淬火、立式淬火、卧式淬火。 (3)时效:经固溶淬火后的材料,在室温或较高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不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会进行分解,第二相粒子会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或沉淀),分布在a(AL)铝晶粒周边,从而产生强化作用称之为析出(沉淀)强化。自然时效:有的合金(如2024等)可在室温下产生析出强化作用,叫做自然时效。 人工时效:有些合金(如7075等)在室温下析出了强化不明显,而在较高温度下的析出强化效果明显,称为人工时效。 人工时效可分为欠时效和过时效。 ①欠时效:为了获得某种性能,控制较低的时效温度和保持较短的时效时间。 ②过时效:为了获得某些特殊性能和较好的综合性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或保温较长的时间状态下进行的时效。 ③多级时效:为了获得某些特殊性能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将时效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可分为二阶段、三阶段时效 (4)回归处理:为了提高塑性,便于冷弯成形或矫正形位公差,将已淬火时效的产品,在高温下加温较短的时间即可恢复到新淬火状态叫回归处理。 2、铝及铝合金产品状态表示法 2.1基本状态代号,见表1

变质处理及其原理

变质处理及其原理 变质处理,是指对食材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保持长时间贮藏期、美观、美味。是现代食品加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变质处理的方法 众多,主要包括干燥、冷冻、腌制、灭菌、加热等。本文将主要介绍 变质处理的原理及其流程。 一、干燥处理 干燥处理是将食物中的水分去除,使其避免被微生物污染。干燥 处理方法主要有晒干、烘干、风干。干燥处理的原理就是利用热量将 水分蒸发,使食品达到熟化或干燥的效果。干燥处理的流程:采购食材、清洗处理、切割处理、烤干处理、包装封装。 二、冷冻处理 冷冻处理是使食物的温度快速降至-18摄氏度以下,以减缓食物 类微生物的生长,达到延长保质期的效果。冷冻处理的原理就是将食 物的水分转化为冰晶,利用低温框定食物,从而防止微生物生长。冷 冻处理的流程:采购食材、清洗处理、分装、冷库冷冻、包装封装。 三、腌制处理 腌制处理是将食材切成块状,再放入调味汁中浸泡一段时间,进 而达到抗菌、防腐和营养的目标。腌制处理的原理就是将食物浸入高盐、高糖等调料之中,使得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减弱或消失,从而防止 变质。腌制处理的流程:采购食材、清洗处理、切割处理、腌制处理、风干处理、包装封装。 四、灭菌处理 灭菌处理是将食物中的微生物清除,达到杀菌的目标。灭菌处理 主要包括:热处理、紫外线处理、辐射处理。灭菌处理的原理就是通 过高温或其他方法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杀菌的效果。灭菌 处理的流程:采购食材、清洗处理、烹调处理、灭菌处理、包装封装。 五、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是将食材加热至一定温度,以达到杀菌和杀除食材水分,

提高食品质量的目标。加热处理主要有高温煮沸、高压灭菌、蒸汽处理、烤箱烘烤等。加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温度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达到杀菌的效果。加热处理的流程:采购食材、清洗处理、烹调处理、烘烤处理、包装封装。 综上所述,变质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原理是相通的。也许我们需要对不同的食材运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我们所追求是一致的:使食品更好地保存,增加营养价值和美观度等以及解决储藏和加工保质期的需求。我们平日里想吃到健康、营养、安全的食品,变质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变质处理原理

变质处理原理 变质处理是指对原材料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性质发生变化,从而改善或提高其性能,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变质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如材料加工、化工、食品加工等。本文将从变质处理的原理入手,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变质处理的原理 变质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原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从而改善或提高其性能。变质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化学反应、热处理、辐射处理、机械加工等。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变质处理方法及其原理。 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变质处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从而改变原材料的性质。化学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以金属表面处理为例,常用的化学反应方法包括酸洗、碱洗、电镀等。酸洗是利用酸性溶液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从而得到光洁的表面。碱洗则是利用碱性溶液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去除表面的油脂和其他有机物,使表面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电镀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镀层,从而提高其抗腐蚀性和美观度。 2. 热处理

热处理是利用高温或低温对原材料进行处理,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质的方法。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温度对原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原子排列方式进行改变,从而改变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化学性质。 以钢铁材料为例,热处理是钢材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从而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正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快速冷却,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淬火则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迅速浸入水或油中冷却,从而使钢材表面形成一层薄而硬的表面。 3. 辐射处理 辐射处理是指利用电磁波、粒子束等辐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处理,改变其结构和性质的方法。辐射处理的原理是通过辐射对原材料中的分子或原子进行激发或损伤,从而改变其性质。 以食品加工为例,辐射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杀菌方法。辐射杀菌是利用电子束、γ射线等高能辐射对食品进行处理,从而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辐射处理不仅能有效杀菌,还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4. 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的方法。机械加工的原理是通过机械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削、切、磨等操作,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性质。 以金属材料加工为例,机械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法。机械加

机械工程材料作业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金属的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变质处理P28;细晶强化P14;固溶强化P17。 5.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P12,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P13? 答:因为单晶体内部的原子都按同一规律同一位向排列,即晶格位向完全一致。 而在多晶体的金属中,每个晶粒相当于一个单晶体,具有各项异性,但各个晶粒在整块金属中的空间位向是任意的,整个晶体各个方向上的性能则是大量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性能的均值。 6.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P13?它们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P14? 答: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缺陷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及塑性变形、扩散、相变等许多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7.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P25?铸造(或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P27~P28答:金属结晶过程是个形核、长大的过程。 (1)增大过冷度。降低金属液的浇筑温度、采用金属模、水冷模、连续浇筑等。 (2)变质处理。向铝合金中加入钛、锆、硼;在铸铁液中加入硅钙合金等。 (3)振动和搅拌。如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加工硬化P40;再结晶P43;纤维组织P38。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重结晶、再结晶P43 答:再结晶转变前后的晶格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故称为再结晶; 而重结晶时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 另外,再结晶是对冷塑性变形的金属而言,只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才会发生再结晶,没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不存在再结晶的问题。 5.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P38 答:晶粒愈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就愈多,变形是同样的变形量可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以产生比较均匀的变形,这样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引起材料开裂的几率较小,使材料在断裂前就有可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得到较大的伸长率和具有较高的冲击载荷抗力。 6.用冷拔铜丝制作导线,冷拔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P42 答:应该利用回复过程对冷拔铜丝进行低温退火。 因为在回复阶段,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纤维状外形的晶粒仍存在,故金属的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某些物理、化学性能恢复,如电阻降低、抗应力腐蚀性能提高等,同时残留应力显著降低。7.已知金属W、Fe、Cu、铅Pb的熔点分别为3380℃、1538℃、1083℃、327℃,试估算这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P43。 T再≈0.4T熔

材料成型原理名词解释

材料成型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2、金属的表面活性物质:使液态金属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元素,称为该金属的表面活性物质。 3、金属的非表面活性物质:使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增加的溶质元素,称为该金属的非表面活性物质。 4、充型能力: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满铸型的能力,简称充型能力。 5、流动性: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6.铸造:铸造是一种用液态金属生产制品的工艺方法。 7.铸件:将金属熔化,成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液态,在重力场或其它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作用下充满铸型,经凝固和冷却成为具有铸型型腔形状的制品,所铸出的金属制品称为铸件。 8.晶界流动:晶粒间出现相对流动,称为

晶界流动。 9.金属的熔点:金属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在完全熔化前温度维持不变,这时的温度称为金属的熔点。 10.熔化潜热:金属在熔点温度的固态变为同温度的液态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称为熔化潜热。 11.近程有序排列:这种仅在原子集团内的有序排列称为“近程有序排列”。 12.近程有序:原子集团由数量不等的原子组成,其大小为10-10m数量级,在此范围内原子排列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称为“近程有序”。 13.结构起伏:由于能量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而存在“结构起伏” 14.能量起伏:原子集团间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原子。这样的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即原子集团、空穴或裂纹的大小、形态和分布及热运动的状态都处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状态--液态中也存在着很大的能量起伏。

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陶瓷大学材料成型原理题库 热传导:在连续介质内部或相互接触得物体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而仅依靠分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得热运动来传递热量。 热对流: 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得热量传递过程 热辐射:就是物质由于本身温度得原因激发产生电磁波而被另一低温物体吸收后,又重新全部或部分地转变为热能得过程。均质形核:晶核在一个体系内均匀地分布 凝固:物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得过程 过冷度:所谓过冷度就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得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与温度得差值 成分过冷:这种由固-液界面前方溶质再分配引起得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残余应力:就是消除外力或不均匀得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得自相平衡得内应力 定向凝固原则:定向凝固原则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距离冒口得距离由远及近,朝冒口方向凝固,冒口本身最后凝固。 屈服准则:就是塑性力学基本方程之一,就是判断材料从弹性进入塑性状态得判据 简单加载;在加载过程中各个应力分量按同一比例增加,应力主轴方向固定不变 滑移线:塑性变形金属表面所呈现得由滑移所形成得条纹 本构关系;应力与应变之间得关系 弥散强化:指一种通过在均匀材料中加入硬质颗粒得一种材料得强化手段 最小阻力定律:塑性变形体内有可能沿不同方向流动得质点只选择阻力最小方向流动得规律 边界摩擦:单分子膜润滑状态下得摩擦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得物质,以改善晶粒形核绿得工艺 孕育处理;抑制柱状晶生长,达到细化晶粒,改善宏观组织得工艺 真实应力:单向拉伸或压缩时作用在试样瞬时横截面上就是实际应力 热塑性变形: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得变形 塑性: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得能力 塑性加工: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并获得所需形状得一种加工工艺 相变应力:金属在凝固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相变而带来得0应力 变形抗力:反应材料抵抗变形得能力 超塑性:材料在一定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低得流变应力,异常高得流变性能得现象 1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塞斯准则较符合实际得。 2 硫元素得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开裂。 3 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得材料叫做理想塑性材料. 4应力状态中得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得塑性。 5 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等于中间主应力 2。 6 钢材中磷使钢得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7 材料在一定得条件下,其拉伸变形得延伸率超过100%得现象叫超塑性。 8 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得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得真实应变为 2=0、25,则总得真实应变 =0、35 。 9 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得能力叫材料得塑性。 10塑性成形中得三种摩擦状态分别就是:干、边界、流体。 11 对数应变得特点就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与可加性。 12 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得趋势就是,随着温度得升高,塑性增加。 13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磷化—皂化润滑处理. 14 为了提高润滑剂得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得少量活性物质得总称叫添加剂。 15 塑性指标得常用测量方法拉伸、压缩、扭转实验. 16 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得变化; 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和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 一.名词解释题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塑形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塑形: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表面的能力. 韧性: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二.判断正误 1、细化晶粒虽能提高金属的强度,但增大了金属的脆性.( ╳) 2、结构钢的淬透性,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 3、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不能通过热化处理进行强化.(√) 4、置换固溶体必是无限固溶体。( ╳) 5、单晶体必有各向异性。(√) 6、普通钢和优质钢是按其强度等级来区分的。( ╳) 7、过热钢经再结晶退火后能显著细化晶粒.(╳ ) 8、奥氏体耐热钢也就是奥氏体不锈钢。( ╳) 9、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铁素体的相同。(√) 10、弹簧钢的最终热处理应是淬火+低温回火。( ╳) 11、凡单相固溶体均能进行形变强化。(√ ) 12、陶瓷组织中的气相能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13、高速钢淬火后经回火可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14、马氏体的强度和硬度总是大于珠光体的。(╳ ) 15、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 ╳) 16、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 17、所谓白口铸铁是指碳全部以石墨形式存在的铸铁。(╳) 18、白口铸铁铁水凝固时不会发生共析转变。( ╳) 19、铸件可用再结晶退火细化晶粒。( √) 20、冷热加工所形成的纤维组织都能使金属出现各向异性。(√ ) 21、奥氏体的塑性比铁素体的高。(√) 22、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相组成都为铁素体和渗碳体。(√) 23、过共析钢的平衡组织中没有铁素体相。( ╳) 24、对常见铝合金仅进行淬火,强化效果不显著。( √ ) 25、可锻铸铁只能通过可锻化退火而得到.(╳) 26、贝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 ) 27、表面淬火主要用于高碳钢。( ╳) 三.选择正确答案 1、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应进行哪种热处理( D )

铸造合金原理及熔炼

铸造合金原理及熔炼 一、名词解释 l.铸铁:的铁碳合金。 2.白口铸铁:少数C固溶于铁素体,其他以碳化物存在。 3.灰口铸铁:c主要结晶成石墨,并呈片状形式存在于铸铁中,断口为暗灰色。 4.球墨铸铁:铁水在浇注前经球化和孕育处理,C主要以球状形式存在于铸铁中。 5.球化处理:向铁水中加入稀土镁合金(球化剂)。(其中镁是具有很强球化能力的元素)。球化剂的作用是使石墨呈球状析出。我国应用最广的球化剂是稀土镁合金。 6.孕育处理:向铁水中加入硅铁合金(孕育剂)颗粒。孕育剂的作用是促进铸铁石墨化,防止产生白口,细化石墨。常用的孕育剂为硅的质量分数75%硅铁。 7.蠕墨铸铁;是液态铁水经蠕化处理和孕育处理得到的.由金属基体和蠕虫状石墨构成。 8.可锻铸铁:是由白口铁经过退火而制得的一种高强度铸铁,白口铸铁中的渗碳体分解成团絮状石墨的灰口铸铁,性能优于灰铸铁,耐磨性和减震性优于普通碳索钢,可部分代替碳钢,合金钢和有色金属。 9.奥氏体(A或γ):碳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晶格结构:面心立方晶格fcc。 10.铁素体(F或α):碳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晶格结构:体心立方晶格bcc。 11.δ-铁素体:碳溶于δ-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2.碳当量定义:将合金元素对共晶点碳量的影响折算成铸铁碳量的增减,折算后的值称之为碳当量,以CE表示。碳当量:CE=C+1/3(Si+p) 13.共晶度:铁液实际含碳量和共晶点的实际碳量的比值为共晶度,以sc表示。共晶度:Sc=C/[4.26%-(Si+p)l/3l 14.钢的腐蚀金属表面在周围介质的作用下逐渐被破坏的现象称为金属的腐蚀。 15.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如高温下金属的氧化等。 16.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作用而使金属破坏的现象。 17.耐热钢是指在高温下对氧化性气体具有抗氧化性的钢种。 18.黑色金属: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把铁及其合金称为黑色金属。 19.有色金属:把其他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称为有色金属。 20.固溶强化:通过合金元素固溶于金属基体中,使晶格发生畸变,从而使塑性变形的抗力增加,合金强度和硬度提高的过程叫做固溶强化。 21.时效强化(沉淀强化):时效处理,又称低温回火。时效强化是指在网溶度随温庋降低而减少的合金系中,当合金元素含量超过一定限量后,淬火可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在较低的温度加热(时效),过饱和固溶体将发生分解并析出弥散相,引起合金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下降的过程。它也被称为沉淀强化。 22.自然时效是指时效强化在室温下进行的时效,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 23.人工时效又分为不完全人工时效、完全人工时效和过时效3种。 24.过剩相强化:当过量的合金元素加人到基体中时,一部分溶人固溶体,而超过极限溶解度的部分则不能溶入,形成过剩的第二相,如铝硅合金中的硅相。过剩相强化主要利用较硬的过剩相来阻碍基体的变形,从而使合金强化,与时效强化有相似之处。 25.变质处理:铸造合金的组织细化亦常称为变质处理 26.淬火:工艺是将工件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并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强化相充分溶人固溶体,随后快速冷却(淬人水中或油中)的过程。 27.时效:当铝合金通过高温下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再在一定温度下保温(或室温长时间放置)而使其强度、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