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不善交流、性格孤僻

有些人认为,在寄宿制学校就读的孩子自理能力有所增强,殊不知,这种自理能力的增强往往是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和情感为代价的。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父母的关怀和情感的交流是抚慰他们心灵的精神食粮,他们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孩子健康成长。而农村地区大多数孩子的父母以农为生,受教育程度又不高,他们更多的只是从物质方面去满足孩子,而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却很少。而现在,孩子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孩子因过分想念家人而与家人更加亲近,还有一部分孩子却与家人更加生疏,变得无话可说,甚至敌意相对。因此,过早地隔断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就会导致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缺失。长期如此,自然会出现情绪异常,如忧郁、胆怯、孤僻、冷漠,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心理早熟,感情脆弱,不易沟通等问题。

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

有些孩子在寄宿之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就不知所措。而实际上,每个孩子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人际交往的范围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有的变得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有的变得沉默寡言、孤僻任性。针对这一点,还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过早独立生活,导致情绪波动大。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寄宿生,他们突然离开了家庭、亲人,很容易产生胆怯心理,行为上表现为孤独、羞怯。当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经常会消极、不自信地面对周围的一切,因

缺乏安全感而变得情绪焦虑。我曾遇到好几个低年级学生,刚住宿因为不适应周围环境,每天都在哭,甚至要跟家长回家不再上学。

2.监护人自身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恰当。当孩子寄宿于学校后,家人一般不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旦孩子学习上有了问题,他们不但不给予关心与鼓励,反而辱骂、体罚孩子,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寄宿之前独来独往,不善于交流,再加上习惯了以往的家庭生活,刚住在学校就和宿舍的其他人闹别扭。曾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就是如此。她和宿舍其她人相处不太融洽,想去别的宿舍住,她的父母也想让我们给调换一下。当时我没有立刻答应,只是给孩子和她的父母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尝试着去适应我们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现在的学校只是一个小环境,如果连这样的小环境都不能适应,将来我们怎样去适应社会这个大的环境呢?每个人迟早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听了这些话,她的父母也开始劝说孩子。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说换宿舍的事了,因为她已经和宿舍的其他人相处的很好,这样的结果也让我们很欣慰。

3.寄宿制学校规范化的管理与无形的竞争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评断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准,也成为老师、家长的聚焦点。这一点对寄宿制学生而言危害更大,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又经常考试,学习一旦出现问题,缺少不良情绪的缓解渠道,缺少放松心情的时间和空间,求胜心更切,压力更大,心理更敏感脆弱。

三、行为习惯与自我约束力较差。住宿后的孩子远离了家长的监管,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攀比和模仿的心理较强,易出现乱花钱、说脏话、卫生习惯差、偷窃、打架等行为。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

孩子,家长对其过分溺爱,疏于管教,甚至对孩子听之任之。他们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很少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欺霸现象频频出现。寄宿之前,孩子放学后面对的是他的家人及朋友,在学校发生的不愉快可以向他们倾诉并帮其解决。寄宿后,他们的课后生活也是在学校度过的。时间长了,三五个“志趣相投”的同学难免会走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帮派,专门欺负那些低年级或性格懦弱、内向的学生,向他们要钱、要吃的、指使他们干活等等。这样就造成这些被欺负的学生更加胆小、怕事,影响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大学生心理经典案例

克服方法: 1提高认识, 用积极进取代替消极情绪,发扬拼搏精神,努力争取。要明白如果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要想取得一定成绩就必须付出一番代价。当然要多

2寻找自己的长处, 人无完人,找到自己的优点,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3沟通倾诉 与同学朋友相互倾诉交流,可以从中得到安慰,从而消除心理压力。 通过其他形式如书信日志等宣泄情绪。,释放出自己的压力, 4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户外活动。如果朋友再向你介绍一下他如何摆脱抑郁心情的方法,你会得到一些处理的经验,同时也可分享他们战胜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当然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书面宣泄情绪的过程。我们收到不少人的心理咨询信,他们常讲到,我写完信发走后,有时信还没有发出心情顿时就感觉好多了。当然你也可以参加一些问题活动,听听音乐等,这样同样可以改善一下情绪。我们那些远离家乡的莘莘学子,迈入大学,社会经验很少,当你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求助,离开家中亲人的你会感受到同学的特殊内涵。 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本来还有一个自杀的案例专题,由于大家一致认为没有自杀情节 大学生情感问题调查案例分析 谈到心理就不能不谈到现在在的大学生感情泛滥。现在大学生的情感里面夹杂了大多的功利、欲望、放纵在里面。每年毕业时,情侣们最后一顿饭,最后一次拥抱,最后一次亲吻,然后转身离开,踏上各自的旅途,从此把这段感情遗忘,就像从来没有发生一样。爱情只是被当成了一种需要。 有许多人要抓住爱情或是被爱情抓住。但是我希望你们的爱情是真诚的,是认真的,是纯洁的, 大学生谈恋爱存在的一些心理特点。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据资料10%—17%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个体从6、7岁到17、18岁称之为青少年期,这期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 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考试焦虑、厌学、自卑、逆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异性交往问题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建议进行探讨: 一、考试焦虑情绪辅导 焦虑是指一种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具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体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及你和体验。 案例1:爱丽(化名)是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紧张的压力状态下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都一片空白,手脚发抖,手心冒汗。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父母,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心理困惑,紧张。 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有消极信念的支持,认知改变技术就是辅导者协助当事人,找到困扰自己的负性想法和信念。它是考试焦虑辅导的主要方法之一。我设

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如何直接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目前,全国各省市地区中小学普遍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中东部沿海不少城市的中小学在实践中已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在此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误区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广大农村的多数教育者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在教学中,依旧固守和奉行着“桶罐理论”,将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情感、人格的等待被填充的物体。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是没有平等和民主的主客体关系,彼此缺少沟通与交流。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厌学、缺乏兴趣、情感脆弱、意志怯懦、不能克服挫折、自控能力差、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心理问题增多。 2.德育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德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不同之处是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德育侧重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然而,一方面,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大多来自思政人员,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德育的发展历史远远超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已形成自己的框架体系和较为成熟的操作方法。因此,一些中小学教师倾向于用德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了德育化的道路。 3.缺乏适合教学模式 目前,不少农村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然而,由于教育体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教学方式与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仍较缓慢。从现在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农村中小学校来看,基本上存在两种模式: 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心理学知识的讲解,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从发展学生心理品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课下,与同事们在一起交流,发现现在的问题孩子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教师、学校对孩子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才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所以,现在我们应针对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协助青少年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一、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缺乏合作意识。 2、性格孤僻,整日沉默寡言; 3、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 4、爱玩网络游戏 5、对学习没兴趣。 (一)家庭原因 1、亲人的溺爱 当前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父母从小娇惯,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有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干脆寄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或者欺骗爷爷奶奶,问他们要钱出去上网。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或者自己身体有残疾,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形成孤僻、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与国的竞争将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21世纪教育怎么办?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思想品德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应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对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体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纠正。我们教育工作中,应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没有健康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不久前,有人曾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 世纪之患。因此,心理素质是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潜能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它与其它素质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管一个整体系统中。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是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功能正常,无障碍或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研究 1、学海方舟----大学生学习心理2013级语教2班廖述豪 一路经过过关斩将的学习、考试我们才进入大学校门,学习了能是我们最熟悉的领域,然而大学的学习却和中学的学习有了本质的却别。有关学习的心理研究引导我们主动思考为什么学习、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分析拖延的原因,同时探讨如何自我推动。 图书馆的偶遇 李斯是张帅舍友中唯一的英语系学生,也是学习最用功的一位。一天他在图书馆看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被迎面走来的老乡佳佳看到,笑他说:“哟,学霸又在努力学习了?”李斯笑笑,答道:“没有,随便看看闲书。”他赶紧合上了书本,问道;“很少看见你来上图书馆啊,今天是借书还是自习?”“马上英语小考了,当然是自习喽。唉,那还能像你一样不慌不忙的看闲书呢。”佳佳一脸无奈的坐在李斯的面前,打开让她头疼的英语书,开始掏手机、水杯准备背单词、、、、、、、李斯也在继续刚才的阅读,心理越来越疑惑,好好学习有什么用?听从父母决定学英语的我,真正要学的是什么? 分析:进入大学,放下高考重担的我们,是否也和李斯一样思考过大学对我们的意义?有些同学想过可能并没有主动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自由选择在带来责任感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焦虑。如果我们相信生活的意义是自我选择的结果,那么现在的空虚就是我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焦虑会更加严重。所以更多的同学的大学学习就像叔本华说的一样,“注定要在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

你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对你的独特意义是什么? 学习和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关系? 你今天学习和明天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要想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需要一把钥匙来解读学习发生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对李斯来说,大学的学习与他本身擅长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变化。高中的学习更倾向被动接受,而大学的学习更加倾向主动发现,需要更多地倾向性和认知参与。 1、学习的专业性 大学属于专业教育阶段,学习的内容围绕专业方向和需要展开。像李斯的英语专业,不仅仅是背单词、做习题,老师更多的是给个主题,让大家相关资料,需要仔细思考,并且课下看其他参考书。 2、学习的自主性 大学学习需要自己的自主性。如何选课,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选择学习方式全由你做主。显然李斯的问题就是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自主。 3、学习的探索性 大学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前人积累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需要主动探索和思考,加深知识与自己的关系,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知识。 4、学习的实践性 大学学习要学以致用。通过调动全身的多种资源获得更多地体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几方面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几方面,具体有哪些表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在学习方面: (1)入学不适应。主要表现:对上学的态度消极。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缺乏责任感,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2)厌学。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明显的分心状态。常常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 (3)学习疲劳。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疲劳。 在情绪情感方面: (1)羞怯。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2)焦虑。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3)易怒。主要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遇事易冲动、任性。在困难面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怨气冲天,满腹牢骚。 (4)嫉妒心。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1 / 2 在行为方面: (1)说谎行为。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2)攻击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蛮横无理,粗暴的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 (3)退缩行为。逃避、依赖、爱哭、不爱社交、自暴自弃等行为。在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 (1)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主要表现:缺乏自信;常常对自己不满;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一、案例:小红,8岁,来自农村。智力正常,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一天小红叔叔不见5 毛钱,怀疑是小红偷的,小红的妈妈证实真的是小红的偷的情况下,打了小红,小红还是说不是她偷的,他妈妈说不承认就把她的手砍掉之类的话。令人想不到的是,小红真的自己用小刀把自己的小手指割了下来,拿着手指去找他妈妈并恳求妈妈说,自己已经把手指割掉了,求妈妈相信钱真的不是她偷的。幸好及时送到医院才保住了那个小手指。 二、相关背景: 1、小红:上一年级,平时比较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是很听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在出院后记者问她割手指的时候疼不疼的时候,她说很疼,但是为了让妈妈相信她,她必须这么做。 2、小红家庭情况:爸爸对她没有那么严格,比较放松。相反,妈妈比较严格,做错事会挨骂,挨打。记者问他妈妈,对这件事的看法时,她妈妈说,虽然不确定是不是她偷,只是吓吓她而已,给她个提醒,好让她以后注意,就只是教育教育。 三、对这件事案例的分析: 首先是小红性格比较内向,不懂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小到大,小红的妈妈都是很严,小红就把妈妈当做权威,很怕妈妈,怕妈妈生气。所以当妈妈威胁说砍她的手时,以为妈妈真的是要砍她的手,为了不让妈妈生气,让妈妈相信她。他就去把自己的手指砍掉,让妈妈不生气,相信她、原谅她。 其次她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不懂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平时她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都是以打骂的方式,让小孩听话。其实小红平时不说话,和听妈妈的话都是

被妈妈威胁的,其实就是怕妈妈。

以上两个原因就造成了小孩割自己手指的悲剧 四、处理办法 1、对妈妈进行教育。首先,让妈妈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过分严格,也不是一味的溺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下定论,有什么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孩子。就算是孩子做错了,也要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抛弃“棍棒之下出天才”的落后的教育方法。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平等地进行对话,做个民主的家长。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让孩子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小红,我们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她明白,妈妈其实很爱她,不是真正的想要砍她得手,只是想趁机教育她而已,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只是用错方法而已。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跟妈妈交流。妈妈以后不小心再说要砍她的手啊、叫她去死这样类似的气话的时候,不能盲目听话,要好好爱护自己。 步骤如下: 1、试着给小红解释一下ABC理论,如果还是不完全明白的话,可以边引导边治疗。 2、首先问她为什么要在很痛的情况下,还要割自己的手指(自虐),这就是诱因事件A,从上面的背景知道,她是因为觉得是被妈妈误会,妈妈生气要砍她得手,所以她要自己砍手,让妈妈消气,相信她。 3、其次,问她在在妈妈说要砍她得手的看法,也就是说对产生A的看法,通过记者的对话,她说她认为只要她砍了手,妈妈就会不生气,就会相信她,所以她必须这样做。

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A同学是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善于唱歌主持,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自从上大学后,他的这些业余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一第一学期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并且经常主持学校的晚会。由于能力出众,A同学很快就被老师任命为学生会干部,就在他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暗自高兴时,同宿舍的其他三位室友却开始慢慢疏远和孤立他。 A同学说。以前有他电话时,室友还会比较热情地帮他转一下,但是后来,明明他在宿舍,室友却说他不在,然后就擅自把电话给挂了。刚进大学时,室友们每次都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可是后来。其他三个室友就把他冷落在一旁了,前两天,他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大老远便听见室友们在聊天。可是他刚进门,所有的谈话立刻就终止了。他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个同学缘由。想不到对方竟然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气得他一个晚上也没睡好。现在,室友们几乎不和他说话,无视他的存在,有时候,A同学主动和他们搭话,他们也总是说些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为此,他十分痛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室友处好关系。 分析: A同学追求上进的态度是好的,他对生活有乐观积极态度。在校期间他把自己的特长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 但是A同学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暗自高兴”的时候,很有可能忽略了在自己进步的这个过程中,舍友可能产生的孤单、失落感,以及生活中舍友情感的变化,或许他的舍友在同一竞争领域上失败了,而A同学在不经意中表现出的自豪让舍友产生了反感。可能在自我发展中由于熬夜等原因,对集体生活的舍友产生了生活规律上的影响。他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去关心自己室友的校园生活,了解一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也没有腾出时间和室友交流一下彼此的心事,更没有大家一起出去的时间,导致寝室关系逐步恶化。由于有了挺好的名声,所以招到了同房的嫉妒,这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林海的问题,只不过他处在的社会是一个“仇视优秀之人,见不得人好”的变态社会。但面对室友的排挤,A同学所去做的就太少了。除了主动去找室友讲话外就没什么其他的努力。适当请吃饭、喝水、唱K都是可选择的。要很好的化解那些有刺的话的攻击,用自己的慷慨来重新得到朋友,并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真要到了无法承受时就直接申请换房,这也是努力后得到的结果。 A同学的室友存在一些自卑的心里,他们觉得跟A同学一个宿舍,光环都被他给夺去了,反倒自己成了他的陪衬。他们在对A同学有所意见的时候,不但没有态度平和的交流,而且进行了排外行为,这对宿舍其他成员构成了一种病态的团结,并且面对A同学试图重新融入的行为时,他们采取了冷暴力的方法,这不利于案件中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zhp66999 10级被浏览2787次 2013.03.06 maaoye 采纳率:59% 10级 2013.03.06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太阳山镇中心学校张德勋 摘要:我校实行六年级寄宿制办学一来,在寄宿生中存在着想家、厌学、不良习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孤独、压抑、与同学不能融洽相处等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心理问题及成因,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努力让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资源,因材施教促进寄宿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寄宿生心理健康对策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决定和学校实际,于2010年9月,我校将我镇所辖的15所小学的六年级统一接收到我校,实行寄宿制办学,也是红寺堡区的第一所寄宿制小学。而寄宿的这些学生,都是来自规模较小的学校,课余的日常生活都由父母照顾,而来到我校学寄宿以后,随着寄宿学生的增加,学校日常管理更加严格,而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更加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教育。 一、六年级寄宿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成因: (一)想家、厌学、怕学校生活,甚至不敢到校。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父母的关怀和情感的交流是抚慰他们心灵的精神食粮,他们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孩子健康成长。而现在,寄宿让孩子只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过早地、又很突然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割断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依恋,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这样就导致一部分

孩子因过分想念家人而与家人更加亲近,回去后就再也不想来学校了。女生表现尤为突出,开学前一个月最为严重。女生夜里十点钟集体因想家而哭鼻子,有几名同学第一周放学就死活不来学校了,无奈家长只能亲自送来,个别严重的学生家长送到学校后又偷偷地跑回家. (二)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 由于寄宿,孩子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上这些孩子在寄宿之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家里面简直是皇上,到这里变成小主人一旦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就不知所措。,学习上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方法上都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人际交往范围和方式由原来的老师——父母 -学校——家,到现在的老师——老师——学校——宿舍,发生更本的变化。而这一切对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难在短期内很快适应,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有的变为烦躁、不安,有的变为抑郁、喜怒无常;有的学生表现则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原先活泼好动的变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等;有的不习惯新任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寄宿制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习惯学校的饮食;有的学生认为其他同学都比自己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失去信心,不能正视新的竞争和分化,产生失落感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反应。 (三)行为习惯与自我约束力较差。住宿后的孩子远离了家长的监管,由缺少可以说没有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攀比和模仿的心理较强,表现为星期天来校时哭闹着向家长要零花钱,到学校后每天都乱花钱、买零食;六年级学生说脏话、卫生习惯差、偷窃、打架等行为,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家长对其过分溺爱,疏于管教,甚至对孩子听之任之。他们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很少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郭逸菲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最近最为被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我认为主要有这几方面引起:适应能力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 今天我要谈的就是一个因人际交往问题而受心理疾病困扰的案例。我有一个表姐,从小学习成绩很好,我一直以她为榜样。正如家人所期待的那样,她顺利的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但在开学的半年后,噩耗传来了,姐姐得了抑郁症。从亲戚那里听闻,姐姐开学后一直披头散发,别人问她问题也不回答,一直低着头,家人这才发现她的不对劲,去医院检查后,得知是抑郁症。此后的时间她也必须依靠药物治疗。 根据家人的说法和我自己的分析,我认为导致她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开学初期产生了心理落差。众所周知,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名牌大学,能考入这所大学的学生也都能称之为精英。姐姐在高中时期一直担任团支部书记,成绩也保持在年级前列。但进入大学后,发现这里人才济济,遍地都是能人,心里难免会产生落差,或许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严重点的会对自己丧失信心。 2、与室友关系不融洽。在我的了解中,姐姐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出众的人,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喜欢斤斤计较,也或许是因为这点,而导致了室友的不满,进而发展才能与室友相处不融洽,使得自己在集体生活中变得很被动。 3、没找到正确的排解方法。大学生活当然都有家里那么舒服,但大学也可以是第二个家,有问题可以找心理老师,辅导员,一直憋在心里,就会憋出毛病,憋出心病。 其实姐姐的这种问题在大学很常见,只是有些人程度轻,有些人程度重。进入大学之前,应该要做好时刻准备处理问题的觉悟。大学其实就是小社会,若还是带着初高中读书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懂得,由于每个人有其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经历,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利益背景,因此,人与人之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也无论交往的双方关系有多么深刻、情感有多么融洽,都可能出现冲突。因此,我们在同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对可能出现的冲突有所准备。 我现在也是一名刚踏入大学生活的学生,对于大学教会我的事还在慢慢摸索的阶段,前方依然很迷茫但不至于失去方向。我也有过沮丧的时候,受挫折的时候,但这是每个人必须独自面对的成长的道路,老师,家长只能作为拐杖,搀扶着我们前进,但决定不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都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我相信,精彩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成因分析及解决 对策 摘要: 本人对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进行探讨,经过对我校学生调查和家访,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我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寻找其原因所在,并认真地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积极思考问题,寻求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应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现在的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他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视、游戏的影响使有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经过对我校学生调查和家访,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问1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表现诸如: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立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厌学、兴趣变淡、情绪低落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

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综合上因,我们有必要且有责任在当前的所在的小学中开展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的研究,发挥心理育人的积极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促进其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早日成材夯实基础,因此我们确立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的研究课题。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的陈小龙同学,由于他妈妈改嫁了,他觉得他妈妈遗弃了他,全世界都亏欠了他,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有一次,他怀疑别人讲他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把老师办公室的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他搞事的男老师也被他打伤。班主任也给他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的事情不下十多次,经常怀疑别人对不起他,然后就生气闹事。 (二)自卑: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我班2 的小杰同学,他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和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他谈话中知道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他男同学带他去打篮球,挖掘他的优点,让他找回自信,并向他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你比其他男生还要高大英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专家分析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 太弱。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 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 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有的则是一旦失 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 就无法生活了似的。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 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 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 专家分析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 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 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 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 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专家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看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的人还看了: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学到得知识与自己得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各位老师对于学生得心理健康工作都有自已得实践经验与独特得理解、做法。所以我讲得不妥得地方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小学生身上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得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得学习与健康成长。 现在得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得发展与物质生活得提高,她们得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就是电视、游戏得影响……使有得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与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得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得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得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得健康成长与发展,它既然有形成发展得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与矫治得方法与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得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得学生仅仅极少数,但就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与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得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生常见得心理问题 (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她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得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与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得陈小龙同学,由于她妈妈改嫁了,她觉

得她妈妈遗弃了她,全世界都亏欠了她,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有一次,她怀疑别人讲她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老师批评了她几句,她就把老师办公室得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她搞事得男老师也被她打伤。班主任也给她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得事情不下十多次,经常怀疑别人对不起她,然后就生气闹事。 (二)自卑:它就是一种过多得自我否定而产生得自惭形秽得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得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得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我班得小杰同学,她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与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她谈话中知道她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她男同学带她去打篮球,挖掘她得优点,让她找回自信,并向她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您比其她男生还要高大英俊。 (三)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就是茫茫大海上得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得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得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就如我们班得小容同学,她接受能力比较差,基础知识不好,班上许多同学都不愿意与她做朋友,从而使她也失去了自信心,不敢接近同学。但我发现她在劳动方面较积极,做起班务事都很好,我便“聘请”她当我得“小助手”,每天帮我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