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宁夏特色 沙棘

宁夏特色 沙棘

宁夏特色   沙棘
宁夏特色   沙棘

一、摘要

沙棘,俗称“酸柳”、“酸刺”、“黑刺”,属于胡颓子科,有落叶乔木或灌木两种。它浑身具有棘刺,叶子呈条形至条状被针形,两端趋尖,背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沙棘花先于枝叶开放,雌雄异株;花小,淡黄色。果实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于球形,直径5~10毫米。

西海固的沟沟岔岔都有成片的沙棘树。沙棘喜阳,粗状的枝干抗风沙,也极耐水湿。在冰天雪地里,沙棘忍受着严冬的侵袭;在酷暑天,沙棘依然挺立在向阳山坡。它速生速长,3年后即能结果。果实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于球形,直径5-10毫米。每到秋末,橙黄色的沙棘果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灿烂的光辉,桔红色的沙棘果红得逗人喜爱。它不择沃土,不弃贫瘠,悬崖陡壁,沟渠河边,都是它栖生之地。人工繁殖沙棘,可采用播种育苗、扦插和分根等方法,既可直播造林,也可植株造林。

闻名于世的宁夏中卫的治沙工程。这棵沙棘把它的细细的根深深地扎在沙的底部,生命力的顽强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张显。

沙棘叶、皮、果实及种子在医药上有着特殊效能。沙棘果能够活血散淤、化痰舒胸、补脾健胃,还能治疗跌打损伤、淤肿、咳嗽、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疾病。经常食用沙棘制成品,可增进人的心肌功能,治愈胸闷和气短等症状,与降压药合用有协调作用,可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沙棘种子可治疗肺结核、胃溃疡、月经不调等症。沙棘油是良好的外伤药,可用于治疗烧伤、冻伤和各种皮炎。沙棘的嫩枝、嫩叶是牛、羊的精饲料,被人誉为"铁杆牧草",不仅能使牲畜增膘健体、毛色明亮,还能起免疫作用。

沙棘又是半干旱黄土高原迅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调节生态平衡及促进农林牧业发展的良好树种。

关键字:宁夏沙棘营销策划

二、沙棘的简介

1、生长环境:

沙棘是生长在暖温带及温带南边缘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中生至旱中生植物。多分布在海拔800—3600m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带,有时也见于内蒙古东部草原区的沙地上,西部半荒漠区的河谷和山地。沙棘喜生于向阳山脊,谷地、干涸河床或山坡地,有时也在沙壤质、多砾石的黄土丘陵、山地形成单优势群落。

中国沙棘适应性较广泛,抗寒,并能一定程度地耐大气高温和干旱,能抗风沙,能忍耐石质,砾石质土壤基质,甚至能在红胶土上生长,能耐土壤贫瘠和轻度盐碱化,在土壤pH9.0,含盐量达1.1%时也能生长,但最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强砾石性的黑垆土,山地灰褐土或褐色土。

不同地理分布区沙棘的物候差异较大。在黄河中游地区4月中旬至下旬芽膨大,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不同类型沙棘花期也不同,一般5月上旬至中旬开始展叶,5月中旬至下旬幼果出现,8月下旬至9月中旬果实成熟,成熟果可到翌年2—3月脱落,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落叶,进入休眠期。

2、地理分布:

主要产区在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俄罗斯、蒙古、欧洲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多砾石或沙质土壤或黄土上。中国黄土高原极为普遍。

3、主要价值:

(1)药用价值:

沙棘性温味酸涩,具有活血散淤、化痰宽胸、生津止渴、清热止泻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肺脓疡、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高热伤阴、肠炎痢疾、胃痛、闭经等病症。沙棘总黄酮可提高血清补体水平,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故既可补充营养,又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

沙棘果和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降低胆固醇,治愈心绞痛等作用,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能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病症疗效显著;对烧伤、烫伤、刀烧、冻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宫颈糜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食疗价值: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其中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有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并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3)美容价值:

沙棘在美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沙棘油,其中含有的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和SOD活性成分能够有效防止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因此沙棘被化妆品产业用作重要的高级化妆品原料,经过先进工艺提取的化妆品级沙棘油纯度、活性都很高。

其高温萃取物——果素,已经成为了祛痘精华液的主要成分,相比普通技术萃取的植物精华,有着更为丰富的营养护肤成分,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VE等营养成分,并且高温萃取的沙棘果素中SOD含量每毫升可达到5623.0个酶单位,其含量是人参的6倍之多,它可以阻断因肌肤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组织肌肤的过早老化,修复受损细胞组织,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组织愈合。

果素具有定向渗透作用,他从沙棘果中萃取的有效祛痘除印保湿因子,通过肌肤表层快速吸收,定向针对痤疮丙酸杆菌,抑制其感染、泛滥,修复受损肌肤,恢复肌肤正常的更新和循环系统.

(4)生态绿化:

①恢复植被:

中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恢复难度很大。而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因

此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并且沙棘的苗木较小,一般株高在30-50厘米,地径5-8毫米,栽种沙棘的劳动强度不大,一个普通劳力一天可以栽沙棘5-6亩。这对西北地区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快速恢复植被。

②减少泥沙:

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高出地面4-6米,最高达14米,而且每年仍然继续抬高。系整个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于一发的黄河大堤,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现已超出被河地面十几到二十多米。大堤越高,决口泛滥的潜在危险就越大。黄河水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泥沙问题是黄河水患的根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是沟道,二是陡坡。陡坡由于土地瘠薄,施工困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薄弱环节。而沟道不仅是泥沙的主要产区,也是坡面泥沙的通道。沙棘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在一些陡险坡面上,沙棘利用其串根萌蘖的特性,可将这些人不可及的地段绿化。特别是沙棘在沟底成林后,抗冲刷性强,而且它不怕沙埋,根蘖性强,能够阻拦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提高沟道侵蚀基准面。准格尔旗德胜西乡黑毛兔沟种植沙棘7年后,植被覆盖度达61%。黄土高原虽有千沟万壑,沙棘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是治理沟壑的“有效武器”。实践证明,沙棘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有效措施。

③恢复生物链: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以沙棘为先锋树种,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的恢复生物连。

沙棘不但自身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由于它的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混交树种。据调查,人工种植4-5年后的沙棘林内,杂草丛生,还有一些次生的杨树、榆树等树种,自然形成植物的多样性。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混交于沙棘林地的杨树、榆树、刺槐等与荒坡栽植的对照,分别提高生长量为129.7%、110.5%、130%。据山西右玉县测定,六年生的沙棘林内,土壤有机含量为2.13%,氮量为0.11%,两项指标均比耕地高出1倍上。生长沙棘后的荒地不施任何肥料种植农作物,当年产量比一般农田高1倍以上,而且连种3年地力不衰。

④园林绿化:

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

(4)经济价值:

沙棘是经济植物,产品即可食用,又可药用。前苏联利用沙棘油为原料,开发出了近十种药品。国际上研究开发沙棘产品的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发展势头很猛。中国在沙棘产品开发方面发展也很快。内蒙古鄂尔多斯即将建成最大的沙棘种植园区,随着沙棘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带动山区沙棘加工业的发展,农民就可以通过采收沙棘果、叶增加收入。[6]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林树种。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三、环境分析

1、微观环境分析。

(1)消费者行为。

①企业信誉与知名度在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中,高的企业信誉度与知名度将会给消费者更大的信心和保证。因此,在同类商品的选购中,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知名度高,企业信誉好的产品。宁夏沙棘销售企业以中宁为生产基地,打造高质量的沙棘产品,使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所信赖。

②养生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消费品的养生功能和健康。沙棘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沙棘性温味酸涩,具有活血散淤、化痰宽胸、生津止渴、清热止泻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肺脓疡、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高热伤阴、肠炎痢疾、胃痛、闭经等病症。沙棘总黄酮可提高血清补体水平,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故既可补充营养,又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瘀血经闭。而且沙棘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沙棘的营养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尤其是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其市场环境广阔。

(2)竞争分析。

①竞争对手:宁夏沙棘的营销市场广泛,且原材料充足,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导致市场上竞争对手非常多,且跟风严重,使广大流动性强,固定消费者少。

②营销竞争态势。

广告投入:宁夏沙棘的广告宣传上做的不够到位。不如同为宁夏特色农产品的枸杞,清真牛羊肉等。

知名度:由于企业广告不足,导致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质量:无严格的标准制约,质量参差不齐。

2 宏观环境分析

(1)经济基础:随着宁夏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宁夏人均 GDP 提高,居民更加追求健康营养的生活,为沙棘的的推广赢得了巨大的消费市场、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2)技术优势:沙棘的深加工需要的财力、物力、人力只有大型企业可支撑,企业依靠技术研发吸引消费者,成为企业的技术优势。

(3)社会文化的引导:随着消费者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沙棘具有养生,美容的优势,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首要选择。

(4)政策支持:宁夏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

四、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原材料优势:宁夏是沙棘的主产区,产量高,质量优。且原材料无污染,纯天然,纯绿色。

(2)效用优势:沙棘具有药用价值、食疗价值、美容价值、生态绿化、经济价值等。

(3)营养优势: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其中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有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并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4)目前枸杞产品尚无主导品牌。枸杞市场无特定的主导品牌,市场杂乱,不规范,品牌效应不明显。

2 劣势分析

(1)企业资金匮乏。企业资金少无法支撑大量的产品研发。

(2)无法从事更多的市场推广活动。无资金支持使企业不能进行大量产品推广活动,不能形成品牌。

(3)限制了新产品的研发。新产品的研发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4)产品成本高,使得产品的利润空间降低。

3、机会:

宁夏是沙棘的总产区之一,中宁沙棘具有巨大的价值。

4、威胁:

(1)企业技术、管理和渠道也不成熟。

(2)知名度低:沙棘是众所周知的保健养生产品。但是消费者对宁夏沙棘并不了解。

(3)目前沙棘产品尚无主导品牌。宁夏沙棘市场无特定的主导品牌,市场杂乱,不规范,品牌效应不明显。

四营销目标

1、品牌目标

(1)将宁夏沙棘打造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其销售量,增加其知名度,开拓广阔市场。

(2)形成更高的品牌价值,提高知名度。

2、开拓市场

(1)拓展国内市场。

目前沙棘的市场主要是在北方,而南方市场没有开拓。南方经济发达,对保健品的需求量更大,开拓南方市场更有利于沙棘产品的销售。同时开发各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针对其年龄特征研发适合和沙棘产品。

(2)拓展国外市场。

在国内市场开发的前提下,使宁夏沙棘国际化,销往国外,增加知名度。让宁夏沙棘品牌走向世界,面向国际,面向未来,使其国际化。

建立网络营销市场,增加营销互动性,降低销售成本,增加顾客选择余地,增加产品信息和服务价值。

五、宁夏沙棘营销对策

1、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3、完善质量体系,实现生产标准化,品种优化,包装特色化。

4、做好宁夏沙棘品牌命名,完善品牌体系。

5、加强沙棘的生加工,技术创新

6、简历营销网络,实现品牌营销多样化。

7、发展宁夏沙棘特色基地,开展沙棘的观光农业。

清真寺平面布局的要求

清真寺平面布局的要求 另外,由于清真寺往往位于信徒聚居的区域内,其场地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在不违背教义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对清真寺进行灵活布局。以北京的牛街清真寺为例,该寺坐落于南北走向的大街之东侧,为了满足礼拜大殿坐西朝东的要求,寺院临街的大门开设在大殿的背面。人们进门后需经过大殿两侧狭长的巷道得以进入到大殿开阔的前庭空间,随后转过身,其视线才能达大殿的正面。这种不寻常的行走路径使人的心理体验经历先抑后扬的过程,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宗教情感。总的来说,内地传统清真寺的布局处理“有定制,无定式”,灵活多变,且空间层次丰富有序。整个建筑组群虽多有明确的主轴线,但并不强求轴线两侧的严格对称。各地的清真寺在遵从教义的原则下,结合各自具体的地形地势条件进行建造,使平面布局花样繁出,绝无雷同。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中国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内地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者是大木起脊式建筑,用半拱。大殿一股前卷棚、大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层顶,上面用

勾连塔的形式连成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样化,有矩形、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后窑一般不采用砖砌圆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砖,搭配使用。后窑殿的式样更是百花齐放,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脊或种亭式脊,变化甚多,不胜枚举。我们只需举出一例,便可窥其一斑。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无论其花样如何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具备伊斯兰建筑的某些基本特点。从主要建筑设置上看,中国清真寺一般都有礼拜大殿、邦克楼或望月楼、沐浴室,大殿的内部有圣龛(米合拉布)及其右侧(大殿西北角)的宣教台(敏拜尔)。从方向上看,无论寺址位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其礼拜大殿一律建在座西朝东的方向,圣龛均背向正西,这是因为麦加克尔白是伊斯兰教朝向,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时都发布面向它。中国位于麦加之东,故圣龛须背向西。如湖北武昌清真寺方向不正,寺门面向东北,大殿为六角的其的六方重檐周围廊式,殿门虽与寺门一样面向东北,而圣龛恰在正西,符合伊斯兰教的朝向要求。这种既坚持教规原则又因地制宜灵活施建的处理手法,确实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故中国清真寺内,尤其是大殿内,绝对不供奉偶像,也绝不用动物图形为饰,这就与佛寺、道观、文庙等大殿布置迥然不同。中国清真寺大殿,无论其华丽还是淡

阿拉伯风格清真寺建筑特点

阿拉伯风格清真寺建筑特点 (1)外观造型不取大木起脊的传统庙宇形制,多为阿拉伯穹顶式建筑,大殿上面一组(1大4小)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顶上一弯银白色新月,形象上相互呼应,尺度上恰成比例,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颇具鲜明的艺术效果。 (2)平面布置不用传统四合院制度,而采用集中式构图,不强调平面的中轴线,而强调整座建筑的垂直轴线,体形完整,轮廓稳定,邦克楼建于寺院前方。 (3)殿堂装饰多求淡雅素洁,雕塑、彩画较少,注意建筑物整体色彩的把握和运用。 (4)使用当代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段,现代化照明、音响、计时设备,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新疆维吾尔地区清真寺,按其规模大小和不同功能,一般分为5种类型:可作节日会礼的艾提卡尔清真大寺:可作主麻日聚礼的加曼清真大寺、普通的小巷清真寺、麻札清真寺,便于旅途游子途中礼拜的耶提木寺(即孤寺)。其建筑特点主要是: (1)分布密集化,特别在南疆地区,几乎每个村镇、每条街巷都有一座或若干座清真寺,其拥有的清真寺总数远远多于内地任何一个省、市、自治区。 (2)平面布置简单明了,比较随意,注重实用,外面一座门楼,门内不远处即是礼拜大殿,附属建筑不多,不甚注意寺院建筑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有些寺甚至故意打破左右对称的格局。 (3)建筑形制与回族寺不同:门楼高大,两侧或一侧建尖塔与拱状大门相连,砖砌尖塔平面为圆形,底部大,逐渐向上收分,顶建穹窿式圆亭,亭上立一新月,大殿为平顶结构,由棚檐、外殿、内殿3部分组成,面阔大于进深,外殿呈敞廊式,内殿严紧但采光一般较差,殿内木柱较多,以支持硕大的平顶。 (4)维吾尔装饰艺术风格浓郁,其表现手法主要有木雕、砖花、石膏浮雕、彩绘等,装饰纹样则有谢德纹、伊斯力玛纹、、巴旦木纹、石榴纹、花蕾纹、花朵纹、小花纹、叶纹、田字纹、回字纹,装饰图案有阿拉伯文字、几何图形、风景、水果、花卉、花瓶及生活日用品等,色彩多浓艳鲜明且相互协调,尤多用蓝、绿、褐、黄、红、白诸色,花团锦簇,体现了维吾尔族强烈的色彩观念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中国各地的清真寺建筑,无论以何种风格为主,都是中阿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是历代各族穆斯林智慧的结晶。它们既有别于中国佛寺、道观、文庙、基督教堂,又与国外清真寺建筑风格有一定差异,程度不同地体现着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气派。它们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产和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清真寺,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另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晕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本陕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的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教育局、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安徽寿县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化邃尊来;建筑物的井然有秩,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直院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让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门样式。 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门原为三间砖砌封火墙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门左右两侧辟一房门以备平时人们出入,寺前有槐树四棵,是中国一般的庙门制度。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寺门为大式木结构,三间五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富丽堂皇,大有曲阜孔庙之风。门前有建筑物有二:前为木栅栏门,后为清康熙年建石日月坊。寺门悬明代匾额,门前列抱鼓石一对,左右有八字墙,墙上饰有绿色琉璃瓦,与中央白色石坊相衬托,交互辉映,甚为悦目。

浅谈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浅谈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作为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的宁夏的特色文化构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文化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需要。如何构建以宁夏的历史、民族、人文、自然和文化创新为基础的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区域文化,是摆在我区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宁夏特色;文化构建;区域文化 1.发展宁夏特色文化的基础优势 1.1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是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思想基石 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全党工作的伟大纲领。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并以此为标尺构建区域特色文化,就是对“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切实实践。 1.2风格独特的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是构建宁夏特色文化的坚实基础 特色文化是地区的一个品牌,一种资源,是它展示于外部的文化的典型形象。它虽不等同于区域文化的总体形象,但它却是一个地区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内核和可以作为其外部标志的典型形象。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积淀;秀美的山川及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和习俗等等都是最具特色的宝贵遗产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优势资源。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17.72%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回族人口分布,使宁夏山川处处充满着浓郁的以穆斯林信仰文化为特征的回族文化氛围。回族男人头上的白帽、女人的盖头;遍布城镇、乡村的清真寺;街道、市场上高挂的清真牌匾;美味的回族小吃;回族妇女独具风格的剪纸、刺绣、手工艺品,还有那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独占一席的民间叙事长诗,使回族文化的彰显与表达自信而强烈。虔诚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使鲜明的回族文化得是断传承光大。 以西夏王陵为代表的西夏文化是宁夏历史的最辉煌的一页,而今已成为宁夏独有的旅游资源,对西夏文化的发掘、保护是宁夏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自古以来的民谚不仅道出了黄河对宁夏大地的哺育

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一)

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一) 一、基本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以上4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3种类型,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二、地方民族风格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 1、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2、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3、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4、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

中国早期清真寺特点

中国早期清真寺的建筑特点浅析 郭珩 一、伊斯兰传入中国 据史书记载,伊斯兰传入我国是在公元651年,时逢唐永徽二年,当时第三任哈里发欧斯曼,向中国正式派来第一个使节团。他们谒见了唐皇帝并介绍了他们国家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情况。多数史学家将这次使节团的来华作为伊斯兰正式传入我国的标志,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距此更早以前中国和阿拉伯各国之间就互有往来。最早是在汉和帝——刘肇永元九年(公元97年)时,中国著名探险家甘英就曾奉命西使,游历过波斯等西域各国。以后还有不少的中国和阿拉伯的船只和商人西往东来。到了盛唐时期,中阿关系更加发展,相互来往更加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大食人(“大食”一词是阿拉伯语塔吉尔的音译即商人之意)与日俱增。他们先是由海路,即从波斯湾经印度绕马来半岛到达广州、泉州等沿海一带城市。后来又由陆路即经波斯、中亚、天山南北到达长安(今西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传为佳话的海陆“丝绸之路”’。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阿拉伯人应唐肃宗李亨的邀请,派军队前来帮助平定安禄山之乱。后来这些人留居在中国,成了中国穆斯林来源的一部分。 到了南宋末期,由于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相继又有大批被征服的穆斯林来到中国。这些被征服者中有一个较大的民族叫做花刺子模,这些人后来成了回族的主要来源。1271年蒙古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后曾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此时已有回、维等十个民族先后信仰了伊斯兰。各地也随之,建立了一些清真寺。如建于唐代的广州怀圣寺(亦称光塔寺)、西安的化觉寺、扬州的仙鹤寺、建于宋代的泉州清净寺和北京的牛街礼拜寺等。 二、中国早期清真寺的特点 唐宋时期是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国时期,也是伊斯兰教建筑在中国出现时期,有人亦称之为伊斯建筑的移植时期。这一时期遗存的清真寺为数不多,且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归纳起来,这时期清真寺建筑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平面布置看,早期清真寺多非左右对称式,不甚注意中轴线。邦克楼或望月台一般都建在寺前右隅。如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清净寺,大门开在寺南墙东侧,进门有甬道,甬道后向左转弯即为礼拜大殿。这种大门与大殿密集的平面布置,与我国传统的寺殿制度明显不同,是西方清真寺的制度。建于宋末的江苏扬州仙鹤寺,平面布置也非左右对称式,而是屈卷为仙鹤状,用小天井而非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该寺虽功经兵燹毁损,后人的屡次重修,已非始建时旧貌,但其总体平面布置仍保存了原有旧制,独具特色,亦属难得。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一、宁夏的气候概况及特点 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在我国的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 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兴仁、

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是9.5℃和9.9℃,为全区年最高。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较差大,达25.2~31.2℃。 2、降水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 布图(毫米) 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的12%~21%;夏季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的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的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

的3%(图3)。 图 3 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 3、蒸发 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4~1432.3毫米之间(图4)。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

漫谈宁夏的清真寺建筑风格

漫谈宁夏的清真寺建筑风格 宁夏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省区,据第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全区现有回族190.23万 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3.88%.作为回族穆斯林履行 宗教生活和举办众多社会性活动的中心场所,宁夏 的清真寺分布十分厂泛,据宁夏区民委2001年统计, 全区有大小清真寺3500多座.凡有回族聚居的县乡 村镇都有清真寺,有的还不止一座. 在建筑风格上,宁夏的清真寺除严格遵循伊斯 兰教的各项原则外,还大量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建 筑手法或阿拉伯建筑风格,形成了亦古亦今,亦中亦 阿的多样风格,充分展示了汉文化和阿拉伯一伊斯兰 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宁夏清真寺一大民族特色. 宁夏的清真寺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中国传统宫殿 式,阿拉伯圆顶尖塔式以及平顶或起脊式结构的清 真寺.本文试从这三种风格来谈谈宁夏清真寺建筑 艺术. (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这类清真寺 一 般采用四合院布局,使用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 通常由前卷棚,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殿顶用勾 连搭的形式连在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的大殿.古 朴大方,雄伟庄严.如同心清真大寺,永宁纳家户清 真寺和银川中寺. 同心清真大寺坐落于同心县旧城(1日称半个 城).这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木刻砖雕装 饰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据研究,该寺是明初在一座 元代喇嘛寺院的基址上改建而成的,是中国现存最 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该寺建在隆起地面7米高的青砖 台面上.寺门前有一座高6米,宽9米的仿木青砖照 壁.照壁对面是三孔通向寺院的券门洞,券门的顶上 ? 86? 是轻圆门进入北院,则是礼拜大殿和南北厢房.远眺 该寺,飞檐斗拱,雄伟壮观. 礼拜大殿坐西朝东,中轴线十分明确,并贯穿了 整个院落.大殿由前后两座殿宇和门前的抱厦相互 勾连而成,体态宏大.抱夏进深两间,面阔五间,除梢 间有低矮,透空的栏杆外,全都是空廊形式,柱枋间

宁夏地貌特点及整理

宁夏地貌 宁夏南北长456公里,东西宽50—250公里不等。两头尖,中间宽,形似橄揽。全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宁夏地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按地形区分则包括4大部分,贺兰山地,六盘山地,宁夏平原,东南部高原,也即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区面积的3/4,平原占1/4强。自北向南为贺兰山脉、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南部是黄土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属黄土高原;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属于内蒙古高原一部分。地表形态的多样化,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宁夏著名山地主要有贺兰山和六盘山等。 贺兰山绵延于自治区的西北部,以分水岭为界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相连,东侧以断层临银吴平原。山脉呈南北走向,北起巴音敖包,南迄马夫峡子,绵延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不等,海拔多在1600—3000米,最高峰为3556米,位于苏峪口北。高出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约2400米左右。贺兰山中部(宗别立至三关口)峰峦迭翠,沟谷幽深,是贺兰山最为巍峨险峻、景色秀丽之处。如果你站在宁夏平原向西望去,就会发现贺兰山如同一匹奔腾的骏马。英姿勃发,蒙古语“贺兰”一词就是“骏马”的意思。正是由于巍峨雄伟的贺兰山横在宁夏西北部,方能阻挡住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侵,同时也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成为天然屏障,使宁夏平原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贺兰山还是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和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岭中间有一些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三关口就是由银川到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的黄土高原之上,呈东南——西北走向,平均海拔比贺兰山还要高,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是位于和尚铺以南的美高山,俗称米缸山,海拔2492米,山势高峻。六盘山是一个狭长山脉,是渭河与烃河的分水岭,山路曲折险狭,有古盘道6重,迂回曲折盘旋,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六盘山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黄土高原上一个“绿色岛屿”。 宁夏平原是贺兰与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之间的一个断裂下陷地带。经黄河水长年冲积和贺兰山长期洪积,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在中国西北地区则可说是较广阔的冲积平原,它西起中卫县沙坡头。北迄石嘴山,斜贯自治区西北部,面积达1.7万多平方公里,海拔1100—1200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青铜峡口以南为卫宁平原,面积比较小,排灌条件良好,但北缘山脉缺口处,受腾格里沙漠流沙侵袭直逼黄河,是宁夏治沙重点地区。峡口以北是银川平原(银川吴忠市之间的银吴平原),是全区地势最低之处,地形比卫宁平原要开阔得多,可是由于坡度小,特别是黄河以西土质粘重,排水不好,土地沼泽化、盐碱化十分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目前已有很大好转。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沟渠纵横,林木成行,灌溉农业十分发达,历来是塞北的鱼米之乡,现在更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

宁夏的气候概况和特点

宁夏得气候概况与特点 一、宁夏得气候概况及特点 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得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在我国得气候区划中,固原市南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原州区以北至盐池、同心一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引黄灌区属中温带干旱区。宁夏得基本气候特点就就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得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1、气温 宁夏年平均气温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图1)。兴

仁、麻黄山及固原市在7℃以下,其它地区在7℃以上,中宁、大武口分别就就是9、5℃与9、9℃,为全区年最高。宁夏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各地气温7月最高,平均为16、9~24、7℃,1月最低,平均为-9、3~-6、5℃,气温年较差大,达25、2~31、2℃。 2、降水 宁夏年平均降水量166、9~647、3毫米,北少南多,差异明显(图2)。北部银川平原200毫米左右,中部盐池同心一带300毫米左右,南部固原市大部地区400毫米以上,六盘山区可达647、3毫米。 图1 宁夏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宁夏年平均降水量分 布图(毫米) 宁夏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降水相对集中。春季降水仅占年降水量得12%~21%;夏季就就是一年中降水次数最多、降水量最大、局部洪涝发生最频繁得季节;秋季降水量略多于春季,约占年降水量得16%~23%;冬季最少,大多数地区不超过年降水量得3%(图3)。

图3宁夏全区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图 3、蒸发 宁夏各地年平均蒸发量1312、0~2204、0毫米,同心、韦州、石炭井最大,超过2200毫米;西吉、隆德、泾源较小,在1336、4~1432、3毫米之间(图4)。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图 4 宁夏年平均蒸发量分布图(毫米)

浅析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

浅析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 中国清真寺,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另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晕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本陕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的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教育局、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安徽寿县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化邃尊来;建筑物的井然有秩,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直院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让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门样式。 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门原为三间砖砌封火墙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门左右两侧辟一房门以备平时人们出入,寺前有槐树四棵,是中国一般的庙门制度。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寺门为大式木结构,三间五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富丽堂皇,大有曲阜孔庙之风。门前有建筑物有二:前为木栅栏门,后为清康熙年建石日月坊。寺门悬明代匾额,门前列抱鼓石一对,左右有八字墙,墙上饰有绿色琉璃瓦,与中央白色石坊相衬托,交互辉映,甚为悦目。 甘肃及西南迤西一带清真寺,一般也多用三五开间的大门,大式大木结构。大门上起楼,多为三数层木塔式建筑。大门前时常利用前檐柱作为木牌坊三间,带八字墙及半拱等。这种大门既是清真寺的樗和出入口,又可以叫“邦克”,起到邦克楼的作用,一物三用。 显然,这种大门型制是我国伊斯兰建筑所独具,在阿拉伯乃至世界其他地区清真寺建筑中是找不到的。

清真寺平面布局的要求

清真寺建筑的平面布局的要求 清真寺在中国成为一种新的建筑现象之初,仅仅是履行礼拜职能的场所。其格局大体为一个方正的庭院,三面有回廊环绕,另一面则布设柱列。如前所述,随着两大体系清真寺的分化,内地一系的传统清真寺在平面布局上逐渐形成了传统四合院式的形制。但非常特殊的是,由于伊斯兰教教义规定,信徒礼拜的方向必须朝向圣地麦加的克尔白(即天房)。因此,在位于麦加东部的我国,所有的礼拜大殿一律坐西朝东,从而使得整个清真寺建筑群的主轴线多为东西走向。寺院的空间序列沿轴线依次纵向展开:牌楼、大门、二门、礼拜大殿等,均位于轴线上,邦克楼通常也布置在此轴线上(亦有置于寺院一角的常例),两侧的厢房则用做讲堂或办公用房,由此围合成一进进内向的大小院落。水房、阿訇宿舍等辅助性用房多设在大殿背后或侧旁的庭院内。有的寺院还布置有碑亭、水池等建筑小品,种植着花草树木,体现出传统园林的一些布局特色。 另外,由于清真寺往往位于信徒聚居的区域内,其场地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在不违背教义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对清真寺进行灵活布局。以北京的牛街清真寺为例,该寺坐落于南北走向的大街之东侧,为了满足礼拜大殿坐西朝东的要求,寺院临街的大门开设在大殿的背面。人们进门后需经过大殿两侧狭长的巷道得以进入到大殿开阔的前庭空间,随后转过身,其视线才能达大殿的正面。这种不寻常的行走路径使人的心理体验经历先抑后扬的过程,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宗教情感。 总的来说,内地传统清真寺的布局处理“有定制,无定式”,灵活多变,且空间层次丰富有序。整个建筑组群虽多有明确的主轴线,但并不强求轴线两侧的严格对称。各地的清真寺在遵从教义的原则下,结合各自具体的地形地势条件进行建造,使平面布局花样繁出,绝无雷同。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大木起脊式的礼拜大殿。内地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者是大木起脊式建筑,用半拱。大殿一股前卷棚、大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层顶,上面用勾连塔的形式连成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样化,有矩形、十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后窑一般不采用砖砌圆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砖,搭配使用。后窑殿的式样更是百花齐放,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十脊或种亭式脊,变化甚多,不胜枚举。我们只需举出一例,便可窥其一斑。 中国清真寺的伊斯兰教特点。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无论其花样如何繁多,也无论其如何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都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具备伊斯兰建筑的某些基本特点。 从主要建筑设置上看,中国清真寺一般都有礼拜大殿、邦克楼或望月楼、沐浴室,大殿的内部有圣龛(米合拉布)及其右侧(大殿西北角)的宣教台(敏拜尔)。 从方向上看,无论寺址位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其礼拜大殿一律建在座西朝

谈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清真寺

清真寺 中国清真寺,目前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之物。明代清真寺,在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类型、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而清代则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大发展的主高峰时期,另清真寺的特有建筑型制正是在此时完全形成的。 这些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

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的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晕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本陕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的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楼”(二门)、石牌教育局、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前后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安徽寿县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化邃尊来;建筑物的井然有秩,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 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为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直院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让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门样式。

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

一.基本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以上4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3种类型,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二.地方民族风格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 1、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宁夏的特色小吃

宁夏的特色小吃 宁夏有塞上小江南之称,这也直接反映出了宁夏的自然优美风光。同时由于宁夏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去到宁夏当地不仅要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更要尝试当地的特色小吃。因为宁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应该是独具民族特色的。要去宁夏旅游的游客就应该了解到关于宁夏的特色小吃种类。 1、烩羊杂碎烩羊杂碎又称,“羊下水”或“羊下脚”。在我国食馔中,有“下水不上宴”之俗,至清代继“满汉全席”之后兴起的“全羊席”,或曰“全羊大菜”问世,始以改观。羊下水本来不是被人们重视的东西,但经厨师的精心烹制,对带有关键性的羊肺处理加工得特别仔细,所以下脚料变成了美味佳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既是风味小吃,又是宴席上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肴。 2、清蒸羊羔肉清蒸羊羔肉是一道著名小吃,流行于同心、海原一带,许多餐馆都有制作。宁夏羊羔肉细嫩鲜美,没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选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长方形条,用清凉水洗净,摆在碗内,放上生姜、大葱、大蒜;再放上几粒生花椒,上笼蒸30分钟左右;然后扣至汤盘内上桌,配以醋、蒜汁、盐等调料佐食。 3、羊肉臊子面羊肉臊子面是宁夏著名的传统面食。在首府银川的大街小巷,处处可以见到羊肉臊子面馆。据说是由唐朝初期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

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汤香”,“巧妇”们十分注重面条制作和炝汤。汤香,是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云“吃饭吃汤”,意即指此。 4、烩小吃中卫素杂烩,又称烩小吃。烩小吃是一道传统著名小吃,宁夏各地均有制作。形状相似的夹板子、豆腐、粉条、面筋、菠菜,丸子,再加上清莹的汤,总让人忍不住多喝几碗。“杂烩”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美肴,中华古今均有制作。而中卫的素杂烩很具它自己的特色,来过中卫并品尝过素杂烩的人无不称赞“物美价廉,特色鲜明,别有风味”。 5、蒿子面蒿子面是中宁县民间特色风味小吃,已经流传了360多年。蒿子面清爽可口,余味悠长,具有健胃、清热的功效,制作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还蕴含“寄托情思”“祈福安康”等意义。按照传统,大年初七,家家都吃蒿子面,名曰“拉魂面”;新婚夫妇结婚第二天,要吃蒿子面,名曰“喜庆面”;给小孩过满月和百日,吃蒿子面,名曰“吉利面”。

清真寺建筑特点

《旅游与中国建筑》课程作品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陈世川 班级:10级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41021040113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也很多。这类清真寺,多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民族集聚等地区,内地则是早期的某些古寺或是近年来的新建寺。以下将以拉萨的清真寺为例。 (一)中国早期清真寺的建筑特点 早在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就开始传入中国,也是伊斯兰教建筑在中国出现时期,有人亦称之为伊斯建筑的移植时期。这一时期遗存的清真寺为数不多。归纳起来,这时期清真寺建筑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工程用料上看,多为砖石结构。就拉萨市清真寺而言,该寺大门及大殿石墙的砌法很独特,系长石条及正方形丁头交替使用法,使石墙外观每隔一层即是一方块形物,殿面极富装饰趣味。这种砌石法,据说常见于伊朗一带,国

内则极为少见。拉萨清真寺不仅塔身上下全用砖石砌成,塔内盘旋而上的两条蹬道也皆为砖砌。这种砖邦克楼双蹬道的建筑技术,对我国砖砌佛塔的建筑技术产生过明显影响,在我国工程技术史上应占一席地位。 第二,从平面布置看,早期清真寺多非左右对称式,不甚注意中轴线。邦克楼或望月台一般都建在寺前右隅。清净寺大门开在寺南墙东侧,进门有甬道,甬道后向左转弯即为礼拜大殿。这种大门与大殿密集的平面布置,与我国传统的寺殿制度明显不同,是西方清真寺的制度。 第三,从外观造型上看,基本上是阿拉伯情调。拉萨清真寺整座建筑恰如一支兀立苍穹的巨大蜡烛,凡两层,下层如烛身,上层如烛心。塔为双层砖壁筒式结构。内壁之中用土填实,成为塔心柱。双壁间砌蹬道两条,相对盘旋而上,从

宁夏传统特色美食调研报告

宁夏传统特色美食的调研报告 北方国际建材物流城生活配套功能区根据市场规划及定位分为纬二路、天信路公寓楼底商、餐饮步行街三大区域。其中纬二路、天信路公寓楼底商作为一期项目的配套功能区,已入驻的餐饮招商已基本满足目前市场消费需求,餐饮步行街作为二期项目的配套功能区,目前正处于招商定位阶段,结合二期项目的招商运营进度,为掌握餐饮行业的发展态势,由招商服务部对宁夏传统特色美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市场调研。 一、北方国际建材物流城餐饮经营状况 北方国际建材物流城一期项目功能配套区,纬二路及天信路公寓楼底商餐饮商户已入驻16户,均以酿皮、麻辣烫、面食、炒菜类为主,消费水平均为低端大众化,现保持开门营业的仅有10户,其中6户因经营困难被迫中途停业,停业原因:经营门店菜品无特色,市场目前的人流量及消费需求空间相对局限,造成同品类餐饮门店竞争压力大,最终处于亏损状态,难维持正常运转。 随着市场整体项目的运营发展,二期卖场于2014年整体运营启动,为充分发挥餐饮步行街功能效力,完善二期卖场项目的生活配套,达到与二期招商项目整体繁荣发展。餐饮步行街初期意向为:以主题音乐餐厅为亮点,以品牌特色餐饮为龙头,集茶艺、棋牌、酒吧、动漫电玩、量版式KTV\按摩足浴等为一体的,能满足不同层次人员消费需求的美食娱乐一条街。但截至目前,招商入驻商户为9户,其中5户已开门营业,整体招商进度比较缓慢。同时已入驻开门营业商户

均反映,因餐饮步行街天然气未入户的问题,造成营业过程中燃气成本的大幅增加,同时对冬季的室内采暖造成很大的阻碍,严重影响到门店的正常营业。 二、宁夏传统特色美食调研情况 1、调研时间:2015年4月9日-2015年4月23日 2、调研地点:银川及周边市县 3、调研对象:宁夏传统特色美食 4、调研内容:面食类、羊杂碎、酿皮、羊肉泡馍、肉夹馍、酱骨头、羊蹄、羊羔肉等 4.1 面食类:面作为宁夏居民生活主食,它的做法品类是多样性的,结合本地传统清真餐饮文化及地理优势,银川传统老字号面馆品种繁多,其大部分经过资金积累,已成为连锁加盟的模式,在银川市县已开设多家;而其中一部分老店,其口碑良好,针对其目前经营规模及情况,有必要在其他区域增设分店,依照此,主要走访了“晓坚面馆、银川老搓面、贝贝手工面”等店,其门店规模均在120平米左右,人均消费15-20元,银川以南的望远区域未设立其加盟店及连锁店。 4.2羊杂碎类:羊杂碎作为陕北大众化地方名吃,尤受宁夏居民的喜爱,其中以吴忠“西施羊杂碎(杜优素羊杂碎)”尤为出名,颇受宁夏游客的青睐。银川市区开设的羊杂碎门店不多,根据市场走访调研及结合宁夏旅游网络平台游客的美食品鉴推介,其中“阿叶羊杂碎、职高羊杂碎、纳家户羊杂碎、马胖子羊杂碎”等店口碑突出,在

不能普通对待的文化建筑:漫谈清真寺设计 - 基础理论

不能普通对待的文化建筑:漫谈清真寺设计- 基础理论10 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受委托设计一座清真寺。当时手头关于伊斯兰建筑的资料并不多,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对建筑的平面功能、空间布局、立面造型进行认真的推敲和设计。清真寺建成后反响不错,这就是现在的西宁市玉带桥清真寺。以后陆续设计40 多座清真寺,遍及青海、甘肃、新疆、四川、安徽、深圳、三亚等地。 广州怀圣寺 多年的设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设计伊斯兰建筑,必须了解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以及伊斯兰建筑历史,就像设计学校或者医院,一定要了解它的基本组成、使用功能和工作流程一样。 洪水泉 清真寺是最典型的伊斯兰建筑形式之一,最早起源于穆罕默德圣人在麦地那建造的用土坯砌成的住宅,先知在这里生活、传道,去世后也葬于此。它是平面为50 米见方的正方形,有两间卧室,中庭用椰树杆搭成遮阳棚,用来议事、做礼拜等,这大概算是最早的清真寺。 内装饰 先知去世后,经几代人不断改进,确定清真寺建筑需具备以下功能:

供信徒做礼拜的空间,有露天和半露天两种(也有全封闭的),一般由庭院和柱廊组成。在柱廊中有一面墙(齐布拉墙)面向麦加,墙上有龛(米海拉卜),旁边有一讲经台(敏巴),这是清真寺的中心。庭院内有供信徒洗浴用的水池。一个高塔(Minaret),称宣礼塔、邦克楼,主要作用是站在高处呼唤信徒一天五次做礼拜。 清真寺室内 伊斯兰教对清真寺建筑的空间需求就是如此简单,没有制式,没有形式。非常有意思的是,伊斯兰建筑的发展是多种建筑文化的混合体。1400 多年来,伊斯兰的辉煌文明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传播过程中,不管哪种建筑传统与风格,只要是能满足上述四项功能需求的建筑,就可以作为清真寺。所以在倭马亚王朝的大马士革就有古罗马基督教巴西利亚卡为原型的大清真寺,耶路撒冷的圣岩清真寺也是古罗马式的圆顶,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建筑中马蹄劵、红陶瓦以及水景的应用,波斯、中亚的土坯或砖墙、砖柱外贴彩色瓷砖的清真寺进入印度后,变成红砂岩、白色大理石的宏伟建筑。 清真寺外观 在我国,从唐代开始的砖、石为材料的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的阿拉伯式样,到木结构体系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清真寺,也反映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