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2010-01-28 15:30:48 来源:实验室设备信息网浏览:40

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的建立,对农药残留的监测手段和检测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促进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使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朝着更加快速方便、灵敏可靠的方向发展,逐渐以农药残留专业检测机构的少量检测为中心,向现场检测及实验室的大量检测辐射。

1 仪器分析法(Apparatus Analysis)

1.1 固相萃取技术(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固相萃取法是1种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机制的样品制

备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它根据液相分离、解析、浓缩等原理,使样品溶液混合物通过柱子后,样品中某一组分保留在柱中,选择合适的溶剂把保留在柱中的组分冼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SPE克服了液-液萃取技术及一般柱层析的缺点,具有高效、简便、快速、安全、重复性好、便于前处理自动化等特点。根据柱中填料大体可分为吸附型(如硅胶、大孔吸附树脂等)、分配型(C8,C

18、苯基柱等)和离子交换型。R.Rodriguez等人采用固相萃取法通过改变移动相中缓冲液的浓度、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类型对蔬菜中的木精、笨基苯酚、锑比灵和有机磷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9.2,缓冲液中含有4m mol/L硼酸和75mmol/L胆酸钠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

1.2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

E)

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 1990年首创的一种无需溶剂的萃取技术,它是在固相萃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预处理技术。SPME技术由固相萃取技术(SPE)发展而来,对目标化合物有较好的选择性,并且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微量、痕量分析。到目前为止,SPME在农药残留分析上的应用70%以上集中于有机氛、有机磷和三嗪类农药,60%以上集中于水环境样品,也有涉及蔬菜、土壤、生物等基质。H.Berada等人应用固相微萃取法对胡萝卜、洋葱和土豆3种蔬菜12个标样中利谷隆和精胺残留量进行检测,发现仅有土豆3种标样的残留含量低于最大残留量。

1.3 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 Assistant Extraction,MAE)

利用不同的化学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不同,对样品进行处理,MAE技术是惟一可以使所需组分直接从基体浸出的萃取方法。该技术是对样品进行微波加热,利用极性分子可迅速吸收微波能量的特性来加热一些具有极性的溶剂,达到萃取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分离杂质的目的。与传统的振荡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萃取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具有高效、安全、快速、试剂用量少和易于自动控制等优点。ShashiB.S ingh等人应用微波辅助萃取法对甘蓝和土豆中统扑净和汽化器进行分析,发现气化器恢复度在69%~75%,而统扑净却没有恢复。

1.4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份的色谱

峰。使用气相色谱法,多种农药可以一次进样,得到完全的分离、定性和定量,再配置高性能的检测器,使分析速度更快,结果更可靠。目前气相色谱法多采用填充毛细管。Alf ono Di Muccio等人应用气相色谱法对蔬菜中的拟除虫菊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方法简单,省时,可以对几个标样同时进行分析。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 matography,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1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它可以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的离子型农药,尤其适用于对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农药的检测。近年来,采用高效色谱柱、高压泵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柱前或柱后衍生化技术以及计算机联用等,大大提高了液相色谱的检测效率、灵敏度、速度和操作自动化程度,现已成为农药残留检侧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Mohammde等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瓜、茄子、辣椒和西红柿4种蔬菜瓜果中CM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发现黄瓜由于生长速度快,使得CM在其中残留量的消失时间短于其他3种。

1.6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 FE)

SFE技术于1986年由Capriel等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目前应用于植物样品、动物组织、果实、土壤、水等样品中多种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萃取。SFE主要是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各种溶剂来萃取样品中待测组分的萃取方法。目前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为CO2,它兼有气体的渗透能力和液态的分配作用,流出液中的CO2在常压下挥发。待测物用溶剂溶解后进行分析。也可以加入适量极性调节剂,如甲醇、乙醇、丙醛等来调节其极性,据此可最大限度地提取不同极性的农药残留而最低限度地减少杂质的提取。其特点是避免了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提高萃取的选择性、减少了分析时间、实现操作自动化。Noboru Motohashi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蔬菜、瓜果、土壤和生化织品中有机农药进行测定,发现其是一种理想的分离方法。

1.7 分子印迹合成受体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Syn thetic Receptor,MISR)

MISR原理是:将模板分子(待分离、识别的分子)同具有适合官能团的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在交联剂和引发剂的作用下形成具有大孔、网状的聚合物,通过溶剂洗脱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除去模板分子,聚合物中就留下了空间、形状及官能基团与原来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记忆”空穴,这样的空穴便可以与混合物中待分离的分析物进行可逆的特异性结合,从而达到分离、纯化、富集的目的。分子印迹技术可以用于药物、激素、蛋白质、农药、氨基酸、多肤、碳水化合物、辅酶、核酸碱基、甾醇、涂料、金属离子等各种化合物的分离工作。Hui Sun等人采用分析印迹合成受体技术对蔬菜中抗蚜威进行分析,当抗蚜威的浓度在8.0×106~2.0×104mol/L时,理想的恢复度在96%~103%,重现率(n=5)为4.6%~7.1%。

1.8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在电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1种

分离技术。其工作原理是使毛细管内的不同带电粒子(离子、分子或衍生物)在高压场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在背景缓冲液中定向迁移,从而进行分离。自20世纪80年代Jorgenso n把CE应用于分析化学以来,这一技术已发展成为分离科

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具有灵敏度高、耗资少、样品消耗量很小(每次进样只是纳升级)、分离柱效高、使用方便等优点,非常适用于那些难以用传统的液相色谱法分离的离子化样品的分离与分析,其分离效率可达数百万理论塔板数。R.Rodriguez等人用毛细管电泳对草莓、西红柿、梨子、苹果、葡萄和桔子中的涕比灵残留量进行分离,当甲酸胺和蚁酸缓冲液的pH值3.5和含有2%甲醇时,分离效果达到7 5%。Fanggui Ye等人用加压毛细管电泳法对甘蓝中拟除虫菊酯残留进行分析,在最佳的缓冲液浓度、pH值、有机溶剂的条件下,能够在20min内分离6个标样。

2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研究最多且相对成熟的1种对部分农药进行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酶抑制法是利用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特异性地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破坏神经的正常传导,使昆虫中毒致死这一毒理学原理,将AChE与样品反应,根据ACh E活性受到抑制的情况,可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但是酶抑制法测定样品和农药种类有限,目前只用于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

残留检测,且不能给出定性和定量结果。AmadeoR.Ferna ndezAlba在对辣椒中procymidone残留量进行研究发现,和气相色谱法相比同时检测下限在8μg/kg,但是低于2μg/ kg却只能用酶抑制法。

3 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法是目前农药残留速测技术中的研究热点,生物传感器是生物反应技术与传感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抗原、细胞等作识别元件,配以适当的物理或化学信息转换器所构成的分析工具。传感器的生物敏感层与复杂样品中特定的分析物之间如酶与底物、抗体与抗原、外源凝集索与糖、核酸与其互补片段之间的识别反应会产生一些物理化学信息如光、热、声、颜色、电化学等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不同原理的传感器如光敏答、压电装置、热敏电阻、离子选择性电极等转换成第一信号,经仪表放大显示,从而达到分析监测的目的。用于研究农药残留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主要为酶、全细胞、细胞器、受体或抗体等,相应有酶传感器、全细胞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等,尤其是免疫传感器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并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Ashok MulChanda

ni等采用有机磷水解酶结合电化学、光学转换器检测有机磷农药,可达到快速、简单、灵敏、高效。

4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就是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

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子量大的农药可以直接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动物的免疫系统对进入体内的异源大分子量物质发生保护性应答反应。分子量小的农药(MW<2500)一般不具备免疫原性,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有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吸附反应的能力,即有反应原性,这类小分子物质在免疫学上称为半抗原。将农药小分子以半抗原的形式连接到分子量大的载体蛋白上,形成农药载体蛋白结合物免疫原,即人工抗原,以人工抗原免疫动物,使动物的免疫系统发生应答反应,产生对该农药具有特异性的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来识别该农药分子与之结合,这种反应不仅可在体内进行,也可在体外进行。它集测定的高灵敏性和抗体反应的强特异性于一体,在某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激素、药物等)的痕量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免疫分析法可分为荧光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和流动注射免疫测定法,其中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是

农药残留分析中较为先进的技术。Eiki Watanabe等人用酶免疫测定法对黄瓜、茄子、生菜、菠菜和辣椒中亚胺残留量进行分析表明:相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其无须清洗,省时、重现率好等优点。

5 活体检测法

活体检测法是使用活的生物直接测定。如农药与细菌作用后可影响细菌的发光程度,通过测定细菌发光情况,则可测出农药残留量。又如农药残留会导致家蝇中毒,使用敏感品系的家蝇为材料,用样本喂食敏感家蝇后,根据家蝇死亡率便可测出农药残留量,一般在4~6h内可测出蔬菜是否含超量农药。但该法只对少数药剂有反应,无法分辨残留农药的种类,准确性较低。使用家蝇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过程简单,无须复杂仪器,农户便可自行检测,缺点是检测时间较长,仅适于田间未采收的蔬菜。

6 实验室机器人

实验室机器人现已商品化,但在农药残留量分析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因为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变更缺乏灵活性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缺乏标准化所造

成;另外,机器人系统动作缓慢,一般要求宽阔的空间。当实验室机器人变得更方便、灵活,实验方法也更加标准化时,它的使用将会增加。Baoxin Lin应用人造神经网络标尺在连续发光的前提下对蔬菜中的有机磷进行分析,当有机磷被分解成正磷酸盐时,正磷酸盐能够与钼酸生成分子结构不同的物质,从而来氧化发光胺来产生不同强度的光谱,通过检测光谱强度来确定残留量,该种方法已成功的应用于3种蔬菜标样中有机磷残留量的测定。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首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控制的重点是农药使用。一是品种控制,二是安全间隔期的控制。其次,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检测的重点是农药残留(种植业产品)。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类别

1.农药残留的生物测定技术

利用指示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来判断农药残留及其污染情况。例如,可以用实验室养的敏感性家蝇为测定材料,

以其接触待测样品后的中毒程度来表示该样品中的杀虫剂残留;以病菌生长受抑制的程度来检测杀菌剂的残留,以玉米或其它指示植物根长受抑制的程度来检测土壤中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等。该方法无需对样品前处理比较简单快速或无需进行前处理,但对指示生物要求较高,测定结果不能确定农药品种,并且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该方法可作为快速检验方法用于农产品引起中毒或在现场使用。

2.农药残留的理化检测

用于农药残留的化学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同位素标记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色质联用法等。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化学分析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新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如毛细管电脉仪技术(CZE),色质联用技术(GC-MS、HPLC-MS)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SFC),直接光谱分析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农药残留分析的灵敏度,简化分析步骤,提高了分析效率。但是,这些分析方法有的灵敏度不高,如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等。有的需要昂贵的仪器,如色质联用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还有的需要特殊的设备,如同位素标记法等。因此,目前,普遍采用的还是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它们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以及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宽、耗资低等优点。

(1)气相色谱法(GC)

采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用于挥发性农药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快速和特点,是农

药残留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检测器主要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u-E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FPD)、氮磷检测器(NPD)等。

(2)液相色谱法(HPLC)

采用液体作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它可以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及离子型农药,可用于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的农药的检测。近年来,采用新型高效固定相、高压泵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柱前和柱后衍生技术、以及计算机联用等,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灵敏度、速度和操作自动化程度。目前用于农药残留检测最多是紫外吸收检测器(UV)、两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荧光检测器(FLD)

(3)色质联用法(GC-MS,HPLC-MS)

气相或液相与质谱联用,它既具备了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优点,而且具备了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同时达到定性、定量的检测目的,特别适合于农药代谢物、降解物的检测和多残留检测等,不过此法需要贵重仪器且操作繁杂困难,不适合于经常性的检测。一般可用来做最后的确认工作。

(4)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体系,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状态,介于气、液态之间,兼有气体和液体的某些物理特性,因此,超临界流体色谱既有气谱的快速、高效、灵敏的特点,又有能检测对热不稳定和大分子化合物的液谱的特点。

(5)毛细管电泳法(CE)

该方法是利用毛细管及高电压(15-30KW)分离各种农药残留物,非常适合于一些难于用传统色谱法分离的离子化样品的分离和分析,比HPLC有高10-1000倍的分析能力,而且所需之缓冲液具有不危害环境之特点,在短时间(3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定性及定量分析。

3.常用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1)酶抑制法: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农药共为神经系统乙酰胆碱脂酶抑制物,因此可以利用农药靶标酶-乙酰胆用碱酯酶(AChE)受抑制的程度来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该方法目前已开发出了相应的各种速测卡和速测仪。该方法检测时,蔬菜中的水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等物质不会对农药残留物的检测造成干扰,不必进行分离去杂,节省了大量预处理时间,从而能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因此该方法具有快速方便、前处理简单、无需仪器或仪器相对简单,适用于现场的定性和半定量测定,目前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就是用了该方法,已上升为农业部行业标准。但该方法只能用于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其灵敏度和所使用的酶、显色反应时间和温度密切相关,经酶法检测出阳性后,需用标准仪器检验方法进一步检测,以鉴定残留农药品种及准确残留量。

(2)免疫分析法:有放射性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多组份分析物免疫分析、免疫传感器分析等。最为常用的是酶联免疫法(ELISA法),它主要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该法利用化学

物质在动物体内能产生免疫抗体的原理,先将小分子农药化合物与大分子生物物质结合成大分子,做成抗原,并使之在动物体内产生抗体,对抗体筛选制成试剂盒,通过抗原与抗体之间发生的酶联免疫反应,依靠比色来确定农药残留,它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试剂盒可广泛用于现场样品和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可准确定性、定量。但由于受到农药种类多,抗体制备难度大、在不能肯定样本中的农药残留种类时检测有一定的盲目性以及抗体依赖国外进口等影响,酶联免疫法的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目前,我国市场上酶联免疫法成品试剂盒依赖从国外进口。

(3)化学法—速测灵法

“速测灵”法应用的原理是具有强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催化剂,使各类有机磷农药(磷酸酯、二硫代酸酯、磷酸胺)在催化作用下水解为磷酸与醇,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使显色剂的紫红色退去变成无色。主要针对的是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检测,特别是甲胺磷、对硫磷农药。这种方法采用化学反应原理,避免了通常所使用生化方法(酶法)的缺点(酶的制备、保存以及反应需比较严格的条件),灵敏度也达到一定的要求。但是此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甲胺磷、对硫磷等较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检测。

该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检测速度快,通过进一步改善试剂性能,规范测定技术,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从而为当前广大城乡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者所青睐。

二、几种检测农药残留方法的比较

气相色谱仪是目前比较权威的方法,可以精确定量,可测出多种不同种类农药。但检测成本高,仪器操作须专业人员,前处理要求较高,时间长。

活体生物检测不需要仪器,无须前处理,对各种毒物都可以测定。但难以找到与该产品同时种植的未施农药产品做对照,只能估算,不能精确定量分析,受很多因素影响。

免疫法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可准确定性,定量,适用于现场检测。但抗体制备比较困难,不能肯定试样中的农药品种时,有一定的盲目性,易出现假阴,假阳性现象。

酶抑制法检测使用残毒速测箱,无须大型设备和专业人员,成本较低,酶片保存时间长,灵敏度低,不能定量。

比色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快,可检测多种残毒综合量,酶易失活,不易保存,检测时受温度影响,需要控制的条件较多。

传感器灵敏度高,仪器自动化程度高,响应时间短,适合现场检测。但方法选择性有限,原理单一(仅限于胆碱酯酶的功能被抑制)生物材料固定化易失活。

化学法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便、针对性强,尤其适合于现场检测。但适用范围小,仅限于果蔬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

三、农药残留检测发展趋势

农药残留分析是分析化学中最复杂的领域,其原因主要是:

1.需分离和测定的残留农药量往往是在ng(10-9g)、pg (10-12g)甚至在fg(10-15g)级,一次成功的分析需要有许多操作条件的正确结合和选择,尤其是萃取和净化方法的成功应用;

2.分析样品用药历史的未知性即污染源的未知性和样品种类的多样性;

3.一次样品测定能分析多种农药残留,即多残留分析的要求。

农药残留的萃取、净化技术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关键。

1.固相萃取(SPE)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

3.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4.凝胶萃取技术(GPC:凝胶渗透色谱);

5.快速溶剂萃取(PSE)。

随着高新分析技术引入农药残留检测之中,发达国家目前经常采用如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药残留检测的定性能力和检测的灵敏度、检测限和检测覆盖范围。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或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首先对样品中的农药种类进行定性分析,对确定的农药残留量再利用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此种方法可以一次排除样品中许多农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操作。而我国目前的检测方法正好与之相反。

摘自《江苏省昆虫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

3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实验3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1 目的要求 (1) 用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 (2) 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 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 2 基本原理 (1) 偶极矩与极化度: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由于其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以是重合的,也可以不 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 图18-1电偶极矩示意图 图18-2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 1912年德拜提出“偶极矩” μ 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如图18-1所示, 其定义是 d q ?=μ (1-1) 式中,q 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 d 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μ 是一个 向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因分子中原子间的距离的数量级为10-10m ,电荷的数量级为10-20C ,所以偶极矩的数量级是10-30C ·m 。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 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如图Ⅱ-29-2所示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我们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 转向来衡量。 转向 P 与永久偶极矩2μ的值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 成反比。 kT N P 3432μπ ?=转向 kT N μ π ?=9 4 (1-2) 式中:k 为玻兹曼常数,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 诱 导 来衡量。显然P 诱导可分为二项,即电子极化度P 电子和原子极化度P 原子,因此P 诱导=P 电子 +P 原子。P 诱导与外电场强度成正比,与温度无关。 如果外电场是交变场,极性分子的极化情况则与交变场的频率有关。当处于频率 小于1010s -1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中,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 是转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 原子电子转向P P P P ++= (1-3) 当频率增加到1012~1014的中频(红外频率)时,电子的交变周期小于分子偶极矩的松弛时间,极性分子的转向运动跟不上电场的变化,即极性分子来不及沿电场方向定向,故转向P =0,此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等于摩尔诱导极化度诱导P 。当交变电场的频率进一步增加到>1015秒-1的高频(可见光和紫外频率)时,极向分子的转向运动和分子骨架变形都跟不上电场的变化。此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等于电子极化度电子 P 。 因此,原则上只要在低频电场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P ,在红外频率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诱导极化度诱导P ,两者相减得到极性分子摩尔转向极化度转向P ,然后代入(18-2)式就可算出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μ来。 (2) 极化度的测定:克劳修斯、莫索和德拜从电磁场理论得到了摩尔极化度P 与介电常数ε之间的关系式: ρ εεM P ?+-= 21 (1-4) 式中,M 为被测物质的分子量;ρ为该物质在TK 下的密度;ε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但(1-4)式是假定分子与分子间无相互作用而推导得到的。所以它只适用于温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对某些物质甚至根本无法获得气相状态。因此后来提出了用一种溶液来解决这一困难。溶液法的基本想法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的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相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极化度∞2P ,就可以看作为(1-4)式中的P 。 海台斯纳特首先利用稀释溶液的近似公式。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1 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应用地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农作物病、虫、草害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据资料记载中国有害生物为2,300多种,这些有害生物不仅种类多、分布广泛,而且成灾条件复杂,发生频繁。如不进行防治,每年将损失粮食总产量15%、棉花20%-25%、蔬菜25%以上。我国农药每年实际产量约40万吨,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年用量约27万吨,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平均每年发生病虫草鼠44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次,仅以防治有害生物计算,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即达6,500多万吨,相当于亿人的口粮(按每人每年200千克计算)。 在生物灾害的综合治理中,根据目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水平,化学防治仍然是最方便、最稳定、最有效、最可靠、最廉价的防治手段。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性、侵入型生物灾害发生时,尚无任何防治方法能够代替化学农药,唯有化学防治方能奏效。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 2 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上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贸易。

3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 国际上用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种类繁多,究其原理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生化测定法和色谱快速检测法。 生化检测法是利用生物体内提取出的某种生化物质进行的生化反应来判断 农药残留是否存在以及农药污染情况,在测定时样本无需经过净化,或净化比较简单,检测速度快。生化检测法中又以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应用最为广泛。 色谱快速检测法通过尽可能的简化样品净化步骤,直接提取进样分析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上述快速检测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方法各自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来选择使用。 (一)、农药残毒速测法 农药残毒速测法只限于检测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是依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生物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检测上述两类农药残毒的原理。 近年来,每年因食用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引起急性中毒事故时常发生,特别是食用了高毒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严重超标的蔬菜和水果极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导致食用者死亡。由于蔬菜、水果类鲜食农产品保存时间相对短的特点,因此市场急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这两种农药中高毒农药比例大,比如甲胺磷、对硫磷、氧化乐果、甲拌磷、克百威、涕灭威等)残毒快速检测方法。 农药残毒速测法可以快速检测上述两类农药严重超标的蔬菜、水果,通过将一部分含农药残毒的蔬菜不允许上市场,达到防止食用引起急性中毒问题出现。同时该方法还具有短时间能够检测大量样本、检测成本低,对于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易于在基层(如: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等)推广等特点,是目前阶段我国控制高毒农药残留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但是农药残毒速测法也有其本身局限性,如:检测农药种类只限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不能给出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检测限普遍高国际和国内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值,因此不能作为法律仲裁依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依据酶抑制法原理制定了甲胺磷、氧化乐果等8种有机磷农药,克百威、涕灭威等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法农业行业标准。尽管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法还存在一定缺陷,但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如韩国、泰国、越南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仍然得到了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台湾应用是从1985开始,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快速检测方法涵盖苯硫磷等27种有机磷、丁硫克百威等1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食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制度流程

食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制度 一、蔬菜农药检测必须按照蔬菜农药速测卡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二、第一次检测必须在蔬菜清洗前进行,测试结果为阴性方可使用。 三、如果第一次测试结果为阳性反应,可在蔬菜清洗浸泡后,再进行第二次测试,结果为阴性才可使用。 四、蔬菜农药检测由饭堂监餐员具体负责,校医定期抽查。 位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个人仪表整洁。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三、销售管理制度 1、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并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及时清除垃圾,搞好防尘、防蝇、防鼠工作,确保环境整洁。

2、《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设有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配有经专业培训的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3、食品陈列设施合理,划定食品经营区域,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不出售有毒有害、“三无”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保证食品外观清洁,如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破损、鼠咬、受潮、生霉、生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 4、散装食品销售必须按“生熟分离”原则,分类设置散装食品销售区。按销售品种配备足量的容器,并符合卫生条件。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有防尘材料遮盖。应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着位置或隔离设施上设置“散装食品标识牌”,标识出食品的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做到“一货一牌、货牌对应”。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和包装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使用专用工具取货。 5、生鲜食品销售应配备货架、保温柜、冷藏柜和冷冻柜等陈列设施,配备符合要求的检 并详细记录 厘米以上。 使 考核成绩与 2、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每天在营业前后有检查,检查记录完备。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检查中发现问题仍未改进的,按有关奖惩制度严格处理。 食品卫生检验流程 每日常规检查(总厨师长负责)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1、目前农药在蔬菜中残留的问题 1.1、农药是把“双刃剑”,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属性和对其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1.2、在我国农药中,70%为有机磷农药,而在我国生产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中,70%为剧毒、高毒类,而且较多是禁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 2、农药中毒事件常有报道,究其原因 2.1、农产品不按规定的用药量、次数、方法或安全间隔期施药,或施用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类农药; 2.2、现在标准施行的农药残留测定需要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净化和用大型分析仪器进行,无法对廉价的蔬菜进行随时随地或快速检测而形成的监管不到位。 3、农药分类: 3.1、矿物源农药 3.1.1、有效成分起源于矿产无机物和石油的农药。 3.1.2、代表有硫酸铜、硫磺、石硫合剂、磷化铝、磷化锌和石油乳剂等。 3.2、生物源农药

3.2.1、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及微生物源农药。 3.2.2、植物类别有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植物防卫素、易株克生物质等。 3.2.3、动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动物毒素、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和天敌等。 3.3、按作用方式分类 3.3.1、胃毒素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2、触杀性农药(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3、内吸性农药(乐果、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 3.3.4、熏蒸性农药(溴甲烷、磷化铝、敌敌畏) 3.3.5、特异性农药(乙烯利、毒霉素、灭幼脲) 4、目前所使用的农药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他(苯氧羧酸类、脲类化合物)等。 A、有机磷类 敌敌畏、甲拌磷、乐果、对氧磷、对硫磷、喹硫磷、优杀硫磷、敌百虫、氧化乐果、磷胺、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辛硫磷、亚胺硫磷、甲胺磷、地亚农、甲基毒死蜱、毒死蜱、倍硫酸、杀扑磷、乙酰甲胺磷、巴胺磷、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异柳磷、异柳磷等。 B、有机氯类 α -666、β -666、γ-666、δ-666、op -DDE、pp’-DDE、op’-DDD、pp’-DDT、op’-DDT、异菌脲、五氯硝基苯、林丹、乙烯菌核利、三氯杀螨醇、功夫、氯硝胺、百菌清、粉锈宁、甲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C、氨基甲酸酯类 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灭多威、3-羟基呋喃丹、涕灭威、呋喃丹、甲萘威、叶蝉散、仲丁威、速灭威等。 d、拟除虫菌酯类

2341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第五法药材及饮片(植物类)中禁用农药多残留测定法 1.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色谱条件用(50%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长为30m,柱内径为0.25mm,膜厚度为0.25μm)。进样口温度250℃,不分流进样。载气为高纯氦气(He)。进样口为恒压模式,柱前压力为146kPa。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1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60℃,再以每分钟2℃ ) , % 监测离子对、碰撞电压(CE)见附表2。为提高检测灵敏度,可根据保留时间分段监测各农药。 3. 对照溶液的制备 3.1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禁用农药混合对照品溶液(已标示各相关农药品种的浓度)1ml,置20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2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用内标溶液的制备取磷酸三苯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溶解并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即得。精密量取适量,加乙腈制成每1ml含0.1μg的溶液。 3.3 空白基质溶液的制备取空白基质样品,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处理制成空白基质溶液。 3.4 基质混合对照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空白基质溶液1.0ml(6份),置氮吹仪上,40℃水浴浓缩至约0.6ml,分别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10μl、20μl、50μl、100μl、150μl、200μl,加乙腈稀释至l ml,涡旋混匀,即得。 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1 直接提取法 取供试品粉末(过三号筛)5g,精密称定,加氯化钠1g,立即摇散,再加入乙腈50ml,匀浆处理2分钟(转速不低于每分钟12000转),离心(每分钟4000转),分取上清液,沉淀再加乙腈50ml,匀浆处理1分钟,离心,合并两次提取的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约3~5ml,放冷,用乙腈稀释至10.0ml,摇匀,即得。 4.2 快速样品处理法(QuEChERS)法 取供试品粉末(过三号筛)3g,精密称定,置50ml聚苯乙烯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冰醋酸溶液15ml,涡旋使药粉充分浸润,放置30分钟,精密加入乙腈15ml,涡旋使混匀,置振荡器上剧烈振荡(每分钟500次)5分钟,加入无水硫酸镁与无水乙酸钠的混合粉末(4:1)7.5g,立即摇散,再置振荡器上剧烈振荡(每分钟500次)3分钟,于冰浴中冷却10分钟,离心(每分钟4000转)5分钟,取上清液9ml,置预先装有净化材料的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管[无水硫酸镁900mg,N-丙基乙二胺300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300mg,硅胶300mg,石墨化碳黑90mg]中,涡旋使充分混匀,置振荡器上剧烈振荡(每分钟500次)5分钟使净化完全,离心(每分钟4000转)5分钟,精密吸取上清液5ml,置氮吹仪上于40℃水浴浓缩至约0.4ml,加乙腈稀释至1.0ml,涡旋混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3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净化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方式一:量取直接提取法制备的供试品溶液3~5ml,置于装有分散型净化材料的净化管[无水硫酸镁1200mg,N-丙基乙二胺300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偶极矩的测定

偶极矩的测定 XXX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 联系人Email :XXX 摘要:本实验通过溶液法测定正丁醇偶极矩。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的环己烷稀溶液的折射率、密度、介电常数,利用外推法得到一系列数据,从而计算得到正丁醇分子的偶极矩。 关键词: 偶极矩溶液法外推法正丁醇极性分子 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we determined the dipole moment of Butanol by usingsolution method.Wemeasuredthe density, dielectric constantand refractive index of Butanol cyclohexane solution. Then we used extrapolation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value which help calculate the dipole moment of Butanol. Key word: Dipole momentButanol Solution method extrapolation Polar molecule 前言 偶极矩是分子结构的重要参数, 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中都有涉及。它对判断分子的空间结构, 了解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极性、对称性有重要作用。 分子结构可以被看成是由电子和分子骨架所构成。由于其空间构型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可用偶极矩μ=q?r 来表示。式中r是两个电荷中心间距矢量,方向是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q为电荷量,一个电子的电荷为4.8×10-10CGSE,而分子中原子核间距为1? = 10-8cm的量级,所以偶极矩的量级为:μ = 4.8×10-10×10-8 = 4.8×10-18 CGSE×cm = 4.8 Debye,即1 Debye = 10-18 CGSE×cm。电介质分子处于电场中,电场会使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变得不重合,电场也会使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间距增大这样会使分子产生附加的偶极矩(诱导偶极矩)。这种现象称为分子的变形极化。 如将电介质置于交变电场中,则其极化和电场变化的频率有关。交变电场的频率小于1010秒-1时,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P中包含了电子原子和取向的贡献。当频率增加到1012-1014秒-1时,电场的交变周期小于分子偶极矩的松弛时间,极性分子的取向运动跟不上电场的变 化,这时极性分子来不及沿电场取向,故P O = 0。当交变电场的频率进一步增加到大于1015 秒-1高频场时,分子的取向和分子骨架的变形都跟不上电场的变化,这时的摩尔极化度称为摩尔折射度R。 这样我们用交变频率为1000HZ的交流电桥测出电容池中各浓度下溶液的电容,用此电容除以真空下电容池的电容即得介电常数。用阿贝折射仪测出可见光下各溶液的折射率,再用分析天平测出各溶液的密度,可定出α、β、γ,而后算出P∞和R∞,进而算出分子的永久偶 极矩μ。 1实验部分 (i)试剂. 正丁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环已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ii)仪器. 2W AJ型阿贝折射仪(上海申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PCM-1A型精密电容测量仪(南京南大万和科技有限公司)

果蔬农残检测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613135419.html, 果蔬农残检测方法 作者:张甜甜孙正阳 来源:《食品界》2017年第07期 如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和农民往往会使用一定的农药等产品,以此来降低农产品的病虫害,保持农产品的外观完整,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农药的使用也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在果蔬等农产品上造成一定的残留,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因此,为了对果蔬农残的量进行检测,必须对果蔬农残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果蔬农残的检测意义 目前在我国,水果蔬菜上的农药施用量和残留量都是所有农作物中最高的,这就很有可能引发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安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慢慢发明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杂草和害虫的农药类型。同时,随着害虫和杂草在长时间内逐渐对某种农药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影响农药的使用效果,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开发新的农药。在这种情况下,水果蔬菜的使用的农药的种类和功逐渐变得能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在食品安全学家对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时,需要做的工作也大幅度增加,需要不断扩大农药的检测范围,针对不同农药的不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检测办法,从而准确的检测出果蔬中的农药残留。对果蔬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公众对于果树农残的认识程度,保证居民食用果蔬的安全性。很多居民在食用果蔬时,由于不注意上面的农药残留,导致自身摄入一定的农药和抗生素等物质,导致居民的健康安全出现问题,轻则导致腹泻等疾病,重则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另一方面,对果蔬残留量进行检测,也能够规范果蔬种植行业的市场秩序,遏制农民的这种为了果蔬的产量和品相,不加限制的使用农药,将食用者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的不良风气。这样才能够最有效地改善农业果蔬业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实践和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确保果蔬产品的绿色环保。 目前我国果蔬农残的几种方法 如今我国对于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还是以下几种。 气相色谱检测法检测果蔬农残。在检测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气相色谱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各种不同性质的捕获检测器来对果蔬表面的各种残留物进行收集,然后再根据残留物中不同物质的不同理化性质来进行分类,制作出相应的气相色谱图,从而看出残留物种不同种农药的数量的多少最后科学家可以通过显示屏来讲这种起像素色谱图制作成不同的电信号,然后将其投影在显示屏上,从而更加直观的测定不同种类的农药残留的状况。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检测器有很多种,但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是电子捕获检测器,这种检测器是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放射源作为检测目标,它主要通过检测残留物中的电负性较高的物

农药残留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与水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应用化学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与水果中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 2、掌握综合实验的各种操作。 二、实验原理 农药是当前农业生产用于防治病、虫、杂草对农作物危害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重要的作用。农药施用到农作物上以后,一部分因多种原因而转移到环境水体中,一部分残留在水果蔬菜上,被人食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以及生物降解快的特点,广泛用于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种植中害虫的防治。 因气相色谱温度高使农药发生分解,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拟除虫菊酯类中氯氰菊酯的含量,其国标含量为0.2mg/kg。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研钵,电子天平,超声波提取器,离心机,恒温水浴槽 有机溶剂:丙酮(分析级),正己烷(分析级) ,市售的氯氰菊酯 四、实验步骤 1、样品的制备与提取:称取经捣碎的新鲜水果样品10g于50mL烧杯中,根据样品含水量多少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除水。然后向烧杯样品中加入13mL丙酮:正己烷((3:10,体积比)混合溶剂,混匀后在超声波提取器中提取30min,将烧杯上层提取液转移至l00mL烧杯中。逐次向烧杯样品残渣中加入5mL,3mL混合提取剂,重复以上萃取、离心分离操作两次,合并烧杯上层提取液至另一烧杯中。若合并提取液中还存在水分,再加适量无水硫酸钠除水。 2、浓缩:将烧杯中液体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取上层清液在50℃恒温水浴槽中挥发溶剂至0.3ml,再次过滤将其转移至2ml的样品瓶中保存,用正己烷定容至1mL,加盖密封,以备液相需要。 3、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10mg氯氰菊酯,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至50ml。 4、色谱操作条件:色谱柱 ODS-C 8 检测波长 230nm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药补充部分24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1 简述 很多有机磷类农药具有毒性,其残留严重危及人体健康。《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了有机磷类农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二嗪农、乙硫磷、马拉硫磷、杀扑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的测定方法。 本法通过提取、净化和富集等步骤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 2 仪器与用具 2.1 气相色谱仪,带有氮磷检测器(NPD),载气为高纯氮(纯度>99.9999%)。 2.2 超声仪。 2.3 旋转蒸发仪。 2.4 多功能真空样品处理器(如SUPELCO,isiprep TM DL)。 2.5 活性炭小柱(120~400目,石墨碳填料0.25g,内径0.9cm,3ml)。 2.6 氮吹仪(如Organomation Associates,Inc.,N-EV AP TM 112 nitrogen evaporator)。 2.7 色谱柱:DB-17MS或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或类似极性的毛细管柱。 2.8 具塞锥形瓶、250ml平底烧瓶、棕色量瓶、移液管等。 3 试药与试液 3.1 无水硫酸钠为分析纯。 3.2 乙酸乙酯、正己烷(农残级或分析纯试剂经过全玻璃蒸馏装置重蒸馏,经气相色谱法确认,符合农残检测的要求)。 3.3 农药对照品: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二嗪农、乙硫磷、马拉硫磷、杀扑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由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及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提供,其纯度大于99%;也可以使用国际认可的、纯度要求等符合规定的进口标准物质。 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300℃。不分流进样。程序升温:初始120℃,每fenzh 10℃升至200℃。每分钟5℃升至240℃,保持2min,每分钟20℃升至270℃,保持0.5min。理论板数按敌敌畏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5 操作方法 5.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氧化乐果、甲胺磷、久效磷、二嗪农、乙硫磷、马拉硫磷、杀扑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农药对照品适量,用醋酸乙酯分别制成每1ml约含100μg的溶液,即得。 5.2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储备液1ml,置2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5.3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用乙酸乙酯制成每1ml 分别含0.1μg、0.5μg、1μg、2μg、5μg的溶液,即得。 5.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药材取供试品粉末(过二号筛)约5g,精密称定,加无水硫酸钠5g,加入乙酸乙酯50~100ml,冰浴超声处理3min,放置,取上层液滤过,药渣加乙酸乙酯30~50ml,冰浴超声处理2min,放置,滤过,合并两次滤液,用少量乙酸乙酯洗涤滤纸及残渣,与上述滤液合并。取滤液于40℃下减压浓缩至近干,用乙酸乙酯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1ml,置活性炭小柱[120~400目,0.25g,内径0.9cm(如Supelclean ENVI-Carb SPE Tubes,3ml活性炭小柱),用乙酸乙酯5ml预洗]上,置多功能真空样品处理器上,用正己烷-乙酸乙酯(1:1)的混合溶液5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氮吹仪

偶极矩的测定

偶极矩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溶液法测定CHCl 3的偶极矩 2.了解介电常数法测定偶极矩的原理 3.掌握测定液体介电常数的实验技术 二、基本原理: 1. 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结构可近似地被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的,分子本身呈电中性,但由于空间构型的不同,正、负电荷中心可重合也可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分子极性大小常用偶极矩来度量,其定义为: qd =μ (1) 其中q 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荷,d 为正、负电荷中心间距离,μ 为向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因分子中原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为10-10m ,电荷数量级为10-20C ,所以偶极矩的数量级为10-30C ·m 。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外电场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我们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用摩尔定向极化度P u 来衡量。P u 与永久偶极矩平方成正比,与热力学温度T 成反比 kT N kT L P A 2 294334μπμπμ==(A N kTP πμμ49=) (2) 式中k 为玻尔兹曼常数,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是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 诱导来衡量。显然,P 诱导可分为两项,为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之和,分别记为P e 和P a ,则摩尔极化度为: P m = Pe + Pa + P μ (3) 对于非极性分子,因μ=0,所以P= Pe + Pa 外电场若是交变电场,则极性分子的极化与交变电场的频率有关。当电场的频率小于1010s -1 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下,极性分子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 m 是定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即P m = Pe + Pa + P μ。而在电场频率为1012s -1~1014 s -1的中频电场下(红外光区),因为电场的交变周期小,使得极性分子的定向运动跟不上电场变化,即极性分子无法沿电场方向定向,则P μ= 0。此时分子的摩尔极化度P m = P e + P a 。当交变电场的频率大于1015s -1(即可见光和紫外光区),极性分子的定向运动和分子骨架变形都跟不上电场的变化,此时Pm = Pe 。 因此,原则上只要在低频电场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极化度P m ,在红外频率下测得极性分子的摩尔诱导极化度P 诱导,两者相减得到极性分子的摩尔定向极化度P u ,带入(2)式,即可算出其永久偶极矩μ。 因为Pa 只占P 诱导中5%~15%,而实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一般总是用高频电场来代替中频电场。所以通常近似的把高频电场下测得的摩尔极化度当作摩尔诱导偶极矩。 2.极化度和偶极矩的测定 对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很小的体系,Clausius-Mosotti-Debye 从电磁理论推得摩尔极化度P 于介电常数ε之间的关系为 d M P ?+-= 21εε (4) 式中:M 为摩尔质量,d 为密度。 上式是假定分子间无相互作用而推导出的,只适用于温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但测定气相介电常数和密度在实验上困难较大,所以提出溶液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溶液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无限稀释的非极性溶剂的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处的状态和气相时相近,于是无限稀释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极化度∞ P 就可看作为上式中的P ,即:

农残检测方法 (2)

农残检测方法 1. 农残试剂配置 缓冲溶液:取一包缓冲剂,加入500ml蒸馏水,溶解搅拌均匀,密闭、避光、阴凉处保存。 显色剂:取显色剂一瓶,加入15ml缓冲溶液溶解,4℃冰箱中保存。 底物:取底物一瓶,加入15ml蒸馏水溶解,4℃冰箱中保存。 乙酰胆碱酯酶:取乙酰胆碱酯酶一瓶,用3ml缓冲溶液溶解, 4℃冰箱中保存。 注:因农残试剂生产厂家众多,使用时请以试剂说明书为准! 2. 样品处理 选取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擦掉样品表面泥土,剪成1cm见方碎片,取样品1g,放入烧杯或提取瓶中,加入5ml缓冲溶液,振荡1min~2min,倒出提取液,静置3min~5min,待用。 注意:样品不可用水冲洗,应擦去表面泥土等杂物后取样。为了保证取样具有代表性,叶菜一般取来自不同植株叶片的叶尖部样本,果菜从不同个体的表皮处取样。 3. 对照溶液测试 在提取瓶中加入缓冲溶液,再加入100ul酶液、100ul显色剂,摇匀后于37℃放置15分钟(每批样品的控制时间必须一致)。15分钟后再加入100μL底物摇匀,此时检液开始显色反应,应立即倒入1cm比色皿,放入仪器比色池中,将仪器调到测量界面,按操作指示面板按键区的“对照”按钮,仪器开始做对照。3分钟后仪器自动对照完成,对照完成后将对照样取出,保持仪器界面不变。 注意:对照测试必须在第一通道进行,对照测试△A应>,若对照测试的结果小于以上数值时,仪器会自动提示“对照错误”,须重新做对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照测试△A<的原因:一是酶的活性不够,二是反应温度太低。) 4. 样品溶液测试 另取干净的提取瓶,放入样品提取液,加入100ul酶液、100ul显色剂,摇匀后于37℃放置15分钟(放置的时间与对照液放置的时间必须一致)。15分钟后再加入100μL底物摇匀,此时检液开始显色反应,应立即倒入1cm比色皿,放入

农药残留实验报告

环境毒理学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XXXX 姓名:X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

农药残留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蔬菜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 2、认识农药残留问题现状。 二、实验原理: 目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种类繁多,究其原理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生化测定法和色谱检测法。其中生化测定法中的酶抑制率法由于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列为国家推荐标准方法(GB/T 5009.199-2003),已成为对果蔬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现场快速定性初筛检测的主流技术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农残速测卡进行检测。 农残速测卡是根据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199-2003研发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纸。用对农药高度敏感的胆碱酯酶和显色剂做成的酶试纸,可以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这两大类用量较大、毒性较高的杀虫剂的残留情况,选用的酶对甲胺磷敏感,抗干扰性强,操作简便,不需要配制试剂,不需要专业的技术培训,可以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单独使用,产品容易贮存,携带方便,是现场检测的最佳方法。 三、实验材料:

新鲜蔬菜农残速测卡 四、实验步骤: 表面测定法(粗筛法) 1.擦去蔬菜表面泥土,滴2-3滴洗脱液在蔬菜表面,用另一片蔬菜在滴液处轻轻摩擦。 2.取一片速测卡,将蔬菜上的液滴滴在白色药片上。 3.放置10min以上进行预反应,有条件时在37℃恒温装置中放置10min,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 4.将速测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 5.每批测定应设一个洗脱液的空白对照卡。 整体测定法 1.选取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擦去表面泥土,剪成25px左右见方碎片,取5g放入带盖瓶中,加入10mL纯净水或缓冲溶液,震摇50次,静置2min以上。 2.取一片速测卡,用白色药片沾取提取液,放置10min以上进行预反应,有条件时在37℃恒温装置中放置10min。预反应后的药片表面必须保持湿润。 3.将速测卡对折,用手捏3min或用恒温装置恒温3min,使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发生反应。 4.每批测定应设一个纯净水或缓冲液的空白对照卡。

农残检测步骤

农残检测步骤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农残速测步骤 一、试剂配制 缓冲液:将一包缓冲剂倒入510ml蒸馏水中搅拌溶解。 酶:倒入10ml缓冲液至瓶中,摇匀溶解。 显色剂:倒入10ml缓冲液至瓶中,摇匀溶解。 底物:加入10ml蒸馏水至瓶中,摇匀溶解。 试剂配制好后放入冰箱冷藏,保质期为3个月。 二、仪器预热及空白对照。 提前将仪器开机预热,此过程一般10分钟。登陆账号和密码均为000000。预热结束后点空白对照,观察每个通道显示的光强度,在10000-40000则光源正常。 三、样品制备、提取 1、将样品剪至1cm左右大小,称取2g样品至样品瓶中。块茎类称4g。 2、加入10ml缓冲液振荡1-2分钟,放置10-15分钟备用。若液体浑浊 或杂质较多,则过滤后备用。 三、加试剂 1、每个样品提取液分别吸取2.5ml至刻度试管中,另取一只试管加入2.5ml缓冲液代替样品作为空白对照。 2、加入100ul酶、100ul显色剂到各试管中,混匀反应15分钟。若室温低于25℃,需37℃水浴下反应。 3、加入100ul底物至各试管中,摇匀。 四、上机比色

1、将试管中液体倒入比色皿,放入速测仪检测通道。第一通道放入空白对照,其余通道放入样品溶液。(毛玻璃面对准自己。) 2、关上盖子,点击“试剂对照”--开始,等待3分钟即可。 五、结果 1、通过数据管理可查看和打印结果。 2、若抑制率大于50%,则结果判定为阳性。出现阳性时需复测1-2次,若仍为阳性,方可下结论。 六、注意 1、葱、蒜、萝卜、韭菜、芹菜、香菜、茭白、蘑菇及番茄汁液中,含有对酶有影响的植物次生物质,容易产生假阳性。处理这类样品时,可采取整株(体)蔬菜浸提或采用表面测定法。 2、对一些含叶绿素较高的蔬菜(缓冲液浸提后,明显颜色较深的样品),也可采取整株(体)蔬菜浸提的方法,减少色素的干扰。

SGS农残检测报告(中文)

检测报告报告编号: QDAFF140910419.2C 报告日期: 2014-10-31 客户名称: 精榫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客户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武定候街6号卓著中心1202F室 样品名称: 柯克亚雪菊 样品批号: / 生产日期: / 生产商: / ------------------------------------------------------------------------------------------------------------------------------ 以上样品及信息由客户提供及确认, SGS不承担证实客户提供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和(或)完整性责任。 SGS样品编号: QDAFF140910419 SGS相关号: TAOFD1403780601 样品接收日期: 2014-09-25 样品测试日期: 2014-09-25 ~ 2014-09-30 测试要求: 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 302项农残扫描:参照US FDA PAM: 1999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农残分析手册,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测试结果: 请参见下页。 检验结果只对测试样负责, 仅供客户内部使用。 ……………………… SGS授权签字人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第 1 页共 15 页 RAND: 40122011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QDAFF140910419.2C 报告日期: 2014-10-31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第 2 页 共 15 页 RAND: 40122011 测试结果: 编 号 测试项目 CAS NO 单位 方法检出限 测试结果 1 2-phenyl-phenol 二苯基苯酚 90-43-7 mg/kg 0.01 未检出 2 acrinathrin 氟丙菊酯 101007-06-1 mg/kg 0.01 未检出 3 alachlor 甲草胺 15972-60-8 mg/kg 0.01 未检出 4 aldrin 艾氏剂 309-00-2 mg/kg 0.01 未检出 5 allethrin 烯丙菊酯 584-79-2 mg/kg 0.03 未检出 6 allidochlor 二丙烯草胺 93-71-0 mg/kg 0.05 未检出 7 ametryn 莠灭净 834-12-8 mg/kg 0.03 未检出 8 anilofos 莎稗磷 64249-01-0 mg/kg 0.05 未检出 9 azinophos ethyl 乙基保棉磷 2642-71-9 mg/kg 0.02 未检出 10 benalaxyl 苯霜灵 71626-11-4 mg/kg 0.01 未检出 11 benfluralin 乙丁氟灵 1861-40-1 mg/kg 0.01 未检出 12 α-BHC α-六六六 319-84-6 mg/kg 0.01 未检出 13 β-BHC β-六六六 319-85-7 mg/kg 0.01 未检出 14 γ-BHC/lindan γ-六六六/林丹 58-89-9 mg/kg 0.01 未检出 15 δ-BHC δ-六六六 319-86-8 mg/kg 0.01 未检出 16 bifenthrin 联苯菊酯 82657-04-3 mg/kg 0.01 未检出 17 bromophos ethyl 乙基溴硫磷 4824-78-6 mg/kg 0.01 未检出 18 Bromophos-methyl 溴硫磷 2104-96-3 mg/kg 0.01 未检出 19 bromopropylate 溴螨酯 18181-80-1 mg/kg 0.01 未检出 20 butachlor 丁草胺 23184-66-9 mg/kg 0.01 未检出 21 butamifos 抑草磷 36335-67-8 mg/kg 0.01 未检出 22 cadusafos 硫线磷 95465-99-9 mg/kg 0.03 未检出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稀溶液法测定偶极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法测定偶极矩的主要实验技术 (2)了解偶极矩与分子电性质的关系 (3)测定正丁醇的偶极矩 二、实验原理 2.1偶极矩与极化度 分子结构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构成。由于空间构型的不同,其正负电荷中心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 1912年,德拜提出“偶极矩”的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的大小,其定义是 qd → μ (1) 式中,q 是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量;d 为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μ是一个矢量,其方向规定为从正到负,的数量级是10-30C ·m 。 通过偶极矩的测定,可以了解分子结构中有关电子云的分布和分子的对称性,可以用来鉴别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偶极矩指向某个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偶极矩的统计值等于零。若将极性分子置于均匀的电场E 中,则偶极矩在电场的作用下,趋向电场方向排列。这时称这些分子被极化了。极化的程度可以用摩尔转向极化度P μ来衡量。P μ与永久偶极矩μ的平方成正比,与绝对温度T 成反比。

kT 9μ πN 4P A μ= (2) 式中,k 为波兹曼常数;NA 为阿弗加德罗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μ为分子的永久偶极矩。 在外电场作用下,不论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都会发生电子云对分子骨架的相对移动,分子骨架也会发生形变。这称为诱导极化或变形极化。用摩尔诱导极化度P 诱导来衡量。显然,P 诱导可分为两项,即电子极化度P e 和原子极化度P a ,因此 P 诱导 = P e + P a (3) 如果外电场是交变场,极性分子的极化情况则与交变场的频率有关。当处于频率小于1010H Z 的低频电场或静电场中,极性分子所产生的摩尔极化度P 是转向极化、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的总和。 P = P μ+ P e +P a (4) 介电常数实际上是在107H Z 一下的频率测定的,测得的极化度为 P μ+ P e +P a 。若把频率提高到红外范围,分子已经来不及转向,此时测得的极化度只有P e 和P a 的贡献了。所以从按介电常数计算的P 中减去红外线频率范围测得的极化,就等于P μ,在实验上,若把频率提高到可见光范围,则原子极化也可以忽略,则在可见光范围: P μ =P -( P e +P a ) ≈ P - P e (5) 2.2 摩尔极化度的计算 摩尔极化度P 与介电常数 ε 之间的关系式。 ρM × +2ε-1ε= P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