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掺杂armchair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研究

掺杂armchair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研究

掺杂armchair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研究
掺杂armchair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研究

第39卷第4期2011年8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9No.4

Aug.2011

DOI:CNKI:35-1117/N.20110705.1543.017文章编号:1000-2243(2011)04-0533-06掺杂armchair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研究

安丽萍1,2,刘念华1,刘春梅1,刘正方1

(1.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1;2.燕山大学物理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B/N掺杂对宽度为N

a

=3p+2=11的扶手椅(Armchair)型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杂质的存在使得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能隙增大,并在能隙中出现了一条局

域的杂质态能带,杂质的位置也影响其能带结构.另外,杂质的存在还引起输运过程中的电子共振散射,其特

点与掺杂种类、掺杂位置和结构对称性有关.

关键词: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杂掺;电子结构;输运性质

中图分类号:O472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rmchair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dopant

AN Li-ping1,2,LIU Nian-hua1,LIU Chun-mei1,LIU Zheng-fang1

(1.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31,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s,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bstract: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rmchair graphene nanoribbons(AG-NRs)with B/N dopant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It is shown tha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dopant,there is an impurity band in the energy gap of armchair graphene nanor-ibbons and their energy gaps increase.The band structures depend also on the position of the dopant.

In addition,the existence of the dopant yields resonant backscattering in the charge transport,whose

features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types,the position of the dopant and the symmetry of the struc-ture.

Keywords:armchair graphene nanoribbons;dopant;electronic structure;transport properties

单层石墨片的成功剥离和石墨烯纳米带(graphene nanoribbon)的成功制备引起了人们对此类碳基纳米

材料研究的极大热情[1-9].这种石墨烯纳米带具有类似碳纳米管(CNTs)的结构和量子限域效应,是潜在

的新一代微纳电子学的候选基础材料之一.石墨烯纳米带是具有一定宽度、无限长度的准一维带状石墨

烯,按照边缘的形状,可以分为锯齿型石墨烯带(zigzag-graphene nanoribbon,ZGNR)和扶手椅型石墨烯

带(armchair-graphene nanoribbon,AGNR).石墨烯纳米带的特性强烈依赖于它们的几何构型,通过控制

几何构型可将其调制成金属或能隙宽度依赖于纳米带宽度的半导体[10],这在能带工程中非常有用.

另外,石墨片和石墨烯纳米带在最初的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缺陷,如拓扑缺陷、空位、吸

附原子和替位式杂质,这些缺陷的存在会影响其结构和性能[5-9,11-20].类似于传统半导体,如在锯齿型石

墨烯带中掺B/N,将产生受主(施主)杂质能级,实现金属和半导体的转变,而且随着杂质原子在纳米带

中位置的不同,将会发生受主与施主的转变[13].另外,由石墨烯裁制而成的微纳电子器件一般都是在有

限偏压下工作,有必要研究偏压下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输运情况.本工作旨在探讨宽度为N a=3p+2=11

的扶手椅型单层石墨烯纳米带的掺杂效应,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B/N掺杂对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

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0-10-27

通讯作者:安丽萍(1975-),讲师,E-mail:fox781209@sina.com.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832005)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1计算方法与模型

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计算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的计算程序包Atomistix ToolKit(ATK)完成.计算中采用了具有Perdew-Zunger形式交换关联势的局域密度近似(LDA),布里渊区积分通过Monkhorst-Pack方法自动产生,用1?1?50的k点抽样对应简约布里渊区,自洽计算中的diagonal mixing parameter参数设为0.1,Mesh Cutoff取为150Ry以达到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平衡.与碳纳米管类似,把具有armchair边缘的石墨带称为armchair型石墨带,把具有zigzag边缘的石墨带称为zigzag型石墨带,按照传统方法用H原子饱和边缘悬挂键,如图1所示(其中矩形框表示最小周期性单元).其中带轴方向为X轴,可周期性重复,带宽用沿Y轴方向的N a(z)来表示,例如,图1(a)和(b)分别表示的是宽度为11-AGNR和宽度为4-ZGNR的纳米带.对于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Tight-binding 计算表明,当带宽N a=3p+2(p为整数)时,纳米带表现为零带隙金属,其它都为半导体(用ΔN

a

表示带隙),且有Δ3p>Δ3p+1>Δ3p+2(=0);然而,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没有金属性的armchair石墨烯纳米带,即都为半导体,且有Δ3p+1>Δ3p>Δ3p+2(≠0)[12].笔者选取宽度N a=3p+2=11(为带隙极小值),同时考虑到计算量的限制,选两个重复单元作为研究的超原胞,研究B/N掺杂对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如图1(a)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杂质所在原胞中的位置,当杂质在A时表示中心掺杂,在D时表示边缘掺杂

图1石墨烯纳米带图

Fig.1Schematic of graphene nanoribbon

2计算结果和讨论

2.1完整和掺杂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性质

图2给出了宽度为N a=3p+2=11的完整和含有两种杂质的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费米面附近的能带结构.图中直线表示费米能级的位置,括号外的大写字母D,B,A表示杂质所在的位置,括号内的字母表示掺杂原子.从图2可以看出,杂质的引入使armchair石墨烯纳米带费米能级发生了移动.掺B后,由于引入了空穴,导致体系中少了一个电子,也就是原来纳米带中最高被填充的能级(价带)将由完全占据变为部分占据,使得费米能级下移,如图2(b);掺N后,由于引入了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将占据更高的导带,使得原来全空的导带变为部分占据,因而费米能级上移,如图2(c).同时,从图2(b)和(c)图可以看出,在费米能级附近处出现一与费米能级相交的杂质能级或缺陷能级,而且,杂质不同其相应的杂质能级方向也不同,掺B的杂质能级是斜向下的,即杂质态能量的最小值在X点,相反,掺N的杂质能级是斜向上的,即杂质态能量的最小值在Γ点.另外,同一杂质在不同位置时,对能带影响也不同,当杂质从中心位置A逐渐向边缘位置D移动时,对费米面附近的能带影响越来越大,表现在中心掺杂几乎不影响其·

435

·

第4期安丽萍,等:掺杂armchair 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研究带隙宽度,而边缘掺杂使得带隙增宽.这一点也可从后面的输运性质看出

图2

能带结构图Fig.2Band structures

2.2完整和掺杂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输运性质

用完整的等宽的石墨烯纳米带作为两边的电极,上面所取的超原胞为两极体系方法中的中心散射区

域.本征能量为E 的电子输运函数为[21]:

T (E )=Tr [ΓL (E ,V b )G R (E )ΓR (E ,V b )G A (E )]

其中:G R /A 是散射区域的推迟(或超前)格林函数;ΓL /R 是左右电极的耦合矩阵;V b 表示两电极间的偏压.图3(a )给出了零偏压下宽度为N a =3p +2=11的完整和含有两种杂质在不同位置时的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输运谱,虚线表示完整不掺杂情况.可以看出,整个输运谱呈现台阶式变化,而且在费米面附近,输运系数都为1,即单通道输运过程,称为第一个台阶.随着入射电子能量升高,将不断有新的通道

参与输运,对应着多通道输运过程.而电导和输运系数存在关系:G =T (E )G 0(其中G 0=2e 2/h ),说明体

系的电导是量子化的.这是石墨烯纳米带的量子相干和量子尺寸效应的原因.当在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中引入杂质时,输运谱的量子台阶特征消失.当杂质B 从中心位置A 逐渐靠近带边D 时,在费米能级以下的第一个台阶的输运系数明显减小,在某些能量处会出现零透射波谷,而且波谷的中心位置随着杂质靠近边缘逐渐地向中心靠近且变得越来越宽,即有新的带隙产生,称为赝带隙,是反共振散射的结果,

如图3(a )中的(b ),(c ),(d )所示.这与在碳纳米管和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中掺杂是不同的[13].输运谱

中的波谷对应于杂质的准束缚态(或准局域态),反映在态密度(DOS )曲线中是一类似于钟形的光滑波峰,波峰(谷)的宽度和高度反应了准束缚态的局域程度,靠近中心位置时,局域较强,远离中心位置时局域态变得很扩展,如图3(b )、(c )中箭头所示.当将N 杂质代替B 杂质时,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出现,所不同的是零透射波谷出现在费米能级的另一侧,即费米能级以上,如图3(a )中的(e ).然而,对于特殊的掺杂位置如中心位置,即使在中心位置有杂质也不会在第一个台阶出现零透射波谷,即:入射电子以E -E f =[-0.95,0.95]能量区间的能量输运时,不会受到杂质势的散射,这是结构对称效应的结果.结构的对

·535·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9卷称性,导致其价带和导带的波函数具有确定的宇称[22],如图4所示.中心位置掺杂,体系对称性没有被破

坏,共振散射被抑制.除了宽度为N a =3p +2的扶手型石墨烯纳米带之外,对宽度N a ≠3p +2的纳米带进行了类似的计算,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宽的固有带隙,杂质的存在对费米面附近的电子输运影响甚微,在此不作讨论

图3宽度为N a =3p +2=11的完整和不同位置掺杂时的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输运谱和态密度曲线

Fig.3Effects of different dopant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ransmission and density of states (DOS

图4宽度为N a =3p +2=11的完整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波函数

Fig.4The wave functions for AGNR with width N a =3p +2=11

上面讨论的是体系在零偏压下的情况.为了更好地理解掺杂对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图5是计算所得到的偏压下各情形的I -V 曲线.由图5看出,对于宽度为N a =3p +2=11的扶手椅型纳米带,由于其能隙只有0.134eV ,因此有近似线性的伏安特性,在2V 偏压下已有127.5μA 的电流;然而掺入杂质后电流有所减小,而且掺杂位置的不同对电流减小也不同.对于中心位置掺杂保留了体系的对称性,使能带结构和完整石墨带较为相似,在较高偏压时具有和完整石墨带相平行的伏安曲线,由于杂质的存在对输运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而电流略小于完整石墨带.对于偏离中心位置的掺杂,使得

·635·

第4期安丽萍,等:掺杂armchair 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研究石墨带能隙增大,能隙间产生一条局域的杂质态,对输运不作贡献,因此电流明显减小,如图5(a )所示.另外,即使在同一位置掺杂,不同的杂质对电流减小也不同,如图5(b )所示.在相同偏压下,掺B 的电流要小于掺N 的电流,这是因为在碳基材料中,掺B 提供了空穴,而掺N 则提供了电子

图5宽度为N a =3p +2=11的完整和掺杂的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I -V 曲线

Fig.5The I -V curves of AGNR with width N a =3p +2=11

3结语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B /N 掺杂对宽度为N a =3p +2=11的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杂质的存在使得扶手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能隙增大,并在能隙中出现了一条局域于杂质处的杂质态能带,杂质的位置也影响其能带结构.另外,杂质的存在将引起输运过程中的电子共振散射,其特点与掺杂种类、掺杂位置和结构对称性有关,但杂质位置变化时,不发生受主与施主的转变,这与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掺杂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Wang J J ,Zhu M Y ,Outlaw R A ,et al .Free -standing subnanometer graphite sheets [J ].Appl Phys Lett ,2004,85(7):

1265-1267.

[2]Novoselov K S ,Geim A K ,Morozov S V ,et al .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 [J ].Scicene ,2004,306:

666-669.

[3]Zhang Y B ,Tan Y W ,Horst L ,et al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quantum Hall effect and Berry ’s phase in graphene [J ].

Nature ,2005,438:201-204.

[4]Berger C ,Song Z ,Li X B ,et al .Electronic confinement and coherence in patterned epitaxial graphene [J ].Science ,2006,

312:1191-1195.

[5]Ouyang F P ,Huang B ,Li Z Y ,et al .Chemical 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by carboxyl groups on stone -wales

defects [J ].Phys Chem C ,2008,112:12003-12006.

[6]Zheng X H ,Zhang G R ,Zeng Z ,et al.Effects of antidots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J ].Phys Rev B ,

2009,80:075413-(1 5).

[7]Zheng X H ,Wang R N ,Song L L ,et al .Impurity induced spin filtering in graphene nanoribbons [J ].Appl Phys Lett ,2009,

95:123109-(1 3).

[8]Boukhvalov D W ,Katsnelson M I.Chemical 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 with defects [J ].Nano Lett ,2008(8):4373-

4376.

[9]Martins T B ,Miwa R H ,daSilva A J R ,et al .A electron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boron -doped graphene nanoribbons [J ].

Phys Rev Lett ,

2007,98:196803-(1 4).[10]Young -Woo Son ,Marvin L Cohen ,Steven G.Energy gaps in graphene nanoribbons [J ].Phys Rev Lett ,2006,97:216803

-(1 4).

[11]Huang B ,Liu F ,Wu J ,et al.Suppression of spin polarization in graphene nanoribbons by edge defects and impurities [J ].

Phys Rev B ,

2008,77:153411-(1 4).·735·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12]Hyoung Joon Choi ,Jisoon Ihm.Defects ,quasibound states ,and quantum conductance in metallic carbon nanotubes [J ].Phys

Rev Lett ,

2000,84(13):2917-2922.[13]Zheng X H ,Rungger I ,Zeng Z ,et al.Effects induced by single and multiple dopants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zigzag -

edged graphene nanoribbons [J ].Phys Rev B ,2009,80:235426-(1 8).

[14]Deretzis I ,Fiori G ,Iannaccone G ,et al .Effects due to backscattering and pseudogap features in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single vacancies [

J ].Phys Rev B ,2010,81:085427-(1 5).[15]Zanolli Z ,Charlier J C.Spin transport in carbon nanotubes with magnetic vacancy -defects [J ].Phys Rev B ,2010,81:

165406-(1 6).

[16]欧阳方平,徐慧,魏辰.Zigzag 型石墨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物理学报,2008,57(2):

1073-1077.

[17]欧阳方平,王焕友,李明君,等.单空位缺陷对石墨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J ].物理学报,2008,57(11):

7132-7138.

[18]欧阳方平,徐慧,林峰.双空位缺陷石墨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研究[J ].物理学报,2009,58(6):4132-

4136.

[19]欧阳方平,王晓军,张华,等.扶手椅型石墨纳米带的双空位缺陷效应研究[J ].物理学报,2009,58(8):5640-

5645.

[20]郑小宏,戴振翔,王贤龙,等.B 与N 掺杂对单层石墨纳米带自旋极化输运的影响[J ].物理学报,2009,58(S ):259

-265.

[21]Datta S.Electronic transport in mesoscopic systems [M ].Cap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2]Li Z Y ,Qian H Y ,Wu J ,et al .Role of symmetry i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under bias [J ].Phys

Rev Lett ,2008,100:206802-(1 4).

(责任编辑:沈芸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

(接第532页)

参考文献:

[1]Vapnik V N ,Vapnik V.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M ].New York :Wiley ,1998.

[2]Chapelle O ,Vapnik V ,Bousquet O ,et al .Choosing multiple parameters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J ].Machine Learning ,

2002,46(1):131-159.

[3]Keerthi S S ,Sindhwani V ,Chapelle O.An efficient method for gradient -based adaptation of hyperparameters in SVM models

[J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07,19:673-680.

[4]邵信光,杨慧中,陈刚.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及其应用[J ].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23(5):

740-743.

[5]颜根廷,李传江,马广富.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5):688-691.[6]Lanckriet G R G ,Cristianini N ,Bartlett P ,et al .Learning the Kernel matrix with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J ].The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2004(5):27-72.

[7]Kalman R E.A new approach to linear filtering and prediction problems [J ].Journal of Basic Engineering ,1960,82(1):35-

45.

[8]Julier S J ,Uhlmann J K ,Durrant -Whyte H F.A new approach for filtering nonlinear systems [C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

can Control Conference.Seattle :[

s.n.],1995:1628-1632.[9]Wan E A ,Van Der Merwe R.The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for nonlinear estimation [C ]//Adaptive Systems for Signal Process-

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Symposium 2000.[s.l.]:IEEE AS -SPCC ,2002:153-158.

[10]Mu T ,Nandi A K.Automatic tuning of L2-SVM parameters employing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J ].Expert Systems ,

2009,26(2):160-175.

[11]Julier S J ,Uhlmann J K.The scaled unscented transforma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

Anchorage :[s.n.],2002:4555-4559.

[12]Chang C C ,Lin C J.LIBSVM :a 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J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

nology ,2010,2(3):1-27.

(责任编辑:沈芸)·835·

石墨烯基本特性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高度定向的热解石墨首次获得了独立存在的高质量石墨烯,打破了传统的物理学观点:二维晶体在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是一种碳原子分布在二维蜂巢晶体点阵上的单原子层晶体。被认为是构建所有其他维数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它可以包裹成零维的富勒烯,卷曲成一维的碳纳米管或者堆垛成三维的石墨,如图所示。石墨烯晶体C-C键长为0.142nm,每个碳原子4 个价电子中的3 个通过σ键与临近的3个碳原子相连,S、Px 和Py3个杂化轨道形成强的共价键合,组成sp2杂化结构。这些σ键赋予了石墨烯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质和结构刚性。拉伸强度高达130Gpa,破坏强度为42N/m,杨氏模量为1.0TPa,断裂强度为125Gpa 与碳纳米管相当。石墨烯的厚度仅为0.35nm左右,是世界上最薄的二维材料。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甚至仅仅一层石墨烯。(百度百科)石墨烯的硬度比最好的钢铁强100倍,甚至还要超过钻石,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

石墨烯结构示意图(10) 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传统的半导体和导体,例如硅和铜,由于电子和原子的碰撞,传统的半导体和导体用热的形式释放了一些能量,2013年一般的电脑芯片以这种方式浪费了72%-81%的电能。而在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都有一个垂直于碳原子平面的σz轨道的未成键的p电子,在晶格平面两侧如苯环一样形成高度巡游的大π键,可以在晶体中自由高效的迁移,且运动速度高达光速的1/300,电子能量不会被损耗,赋予了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晶格平面两侧高度巡游的大π键电子又使其具有零带隙半导体和狄拉克载流子特性宽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第43卷 第2期2015年3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43 No.2  Mar.2015 文章编号:1000-2367(2015)02-0074-06 DOI:10.16366/j.cnki.1000-2367.2015.02.014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石 敏,张 庆,牛 璐,晁淑军,黄茹梦,白正宇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乡453007) 摘 要:以三聚氰胺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经物理研磨和高温热解得到氮掺杂石墨烯(三聚氰胺-N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量显示,所制备的三聚氰胺-NG厚度和表面褶皱较掺杂前略有增加.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在三聚氰胺-NG中氮元素以吡咯N、吡啶N和石墨N 3种形式掺杂在石墨烯中,它们的比例分别是14.5%、24.5%和61.0%.同时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RDE)测试了三聚氰胺-NG在碱性介质中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商业石墨烯和由聚吡咯为氮源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ppy-NG)相比,三聚氰胺-NG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较正的氧还原起始电位(-0.09V),并且电催化还原氧气时主要为4电子反应.由于其较高的氧还原性能和较低的成本,三聚氰胺-NG在碱性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关键词:氮掺杂石墨烯;三聚氰胺;氧还原;燃料电池 中图分类号:O614文献标志码:A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按电化学方式等温地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其中氧还原反应缓慢的动力学过程是影响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阴极催化剂是贵金属及其合金催化剂[1-2].然而,贵金属价格昂贵,在催化剂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极大地影响了低温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3],因此开发成本低廉的新型非贵金属催化剂,成为燃料电池研究人员近年来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4]. 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碳原子相互连接构成的仅一个原子厚度的二维平面材料,其碳原子构成六角环形蜂窝状,该特殊晶格结构赋予石墨烯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5-6].目前,石墨烯已成为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催化剂载体[7]、电池[8]、传感器[9]以及储氢材料[10]等.理论计算和相关实验结果均表明,在石墨烯sp2杂化的碳原子中引入氮原子可以有效提高其电化学活性,这是由于掺杂的氮原子会影响石墨烯中碳原子的自旋密度和电荷分布,使氮原子周围的碳原子带有更多的正电荷,导致石墨烯表面产生“活性位点”,这些“活性位点”可以直接参与氧还原催化反应(ORR)[11].综合文献报道,与商品Pt/C催化剂相比,氮掺杂石墨烯(NG)作为不含金属元素的氧还原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Zhang等[12]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氮掺杂石墨烯上氧还原反应的机理进行理论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验观察一致,即在NG上ORR是一个直接的4电子途径.因此,NG被广泛认为是贵金属催化剂的理想替代材料之一[13]. 本文采用常见且廉价的三聚氰胺为氮源,在不影响石墨烯片层结构的基础上,经过物理研磨后高温煅烧合成出氮掺杂石墨烯(三聚氰胺-NG),对比研究了不同N掺杂形式及不同N含量石墨烯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吡啶-N和石墨-N含量较高的三聚氰胺-NG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表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三聚氰胺(分析纯,沈阳化学试剂厂);吡咯(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商业石墨烯(合肥微 收稿日期:2014-11-10;修回日期:2015-03-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01051);河南省基础与前沿研究项目(132300410016);河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白正宇(1979-),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 通信作者:白正宇,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E-mail:baizhengyu2000@163.com.

石墨烯基础知识简介

1.石墨烯(Graphene)的结构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状晶格的平面薄膜,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如图1.1所示,石墨烯的原胞由晶格矢量a1和a2定义每个原胞内有两个原子,分别位于A和B的晶格上。C原子外层3个电子通过sp2杂化形成强σ键(蓝),相邻两个键之间的夹角120°,第4个电子为公共,形成弱π键(紫)。石墨烯的碳-碳键长约为0.142nm,每个晶格内有三个σ键,所有碳原子的p轨道均与sp2杂化平面垂直,且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一个离域π键,其贯穿整个石墨烯。 如图1.2所示,石墨烯是富勒烯(0维)、碳纳米管(1维)、石墨(3维)的基本组成单元,可以被视为无限大的芳香族分子。形象来说,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二维蜂巢状的晶格结构,看上去就像由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每个碳原子通过sp2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每一个六边形单元实际上类似一个苯环,每一个碳原子都贡献一个未成键的电子,单层石墨烯的厚度仅为0.335nm,约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 图 1.1(a)石墨烯中碳原子的成键形式(b)石墨烯的晶体结构。 图1.2石墨烯原子结构图及它形成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示意图石墨烯按照层数划分,大致可分为单层、双层和少数层石墨烯。前两类具有

相似的电子谱,均为零带隙结构半导体(价带和导带相较于一点的半金属),具有空穴和电子两种形式的载流子。双层石墨烯又可分为对称双层和不对称双层石墨烯,前者的价带和导带微接触,并没有改变其零带隙结构;而对于后者,其两片石墨烯之间会产生明显的带隙,但是通过设计双栅结构,能使其晶体管呈示出明显的关态。 单层石墨烯(Graphene):指由一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双层石墨烯(Bilayer or double-layer graphene):指由两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堆垛,AA堆垛,AA‘堆垛等)堆垛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少层石墨烯(Few-layer or multi-layer graphene):指由3-10层以苯环结构(即六角形蜂巢结构)周期性紧密堆积的碳原子以不同堆垛方式(包括ABC 堆垛,ABA堆垛等)堆垛构成的一种二维碳材料。 石墨烯(Graphenes):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 由于二维晶体在热力学上的不稳定性,所以不管是以自由状态存在或是沉积在基底上的石墨烯都不是完全平整,而是在表面存在本征的微观尺度的褶皱,蒙特卡洛模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都证明了这一点。这种微观褶皱在横向上的尺度在8~10nm 范围内,纵向尺度大概为 0.7~1.0nm。这种三维的变化可引起静电的产生,所以使石墨单层容易聚集。同时,褶皱大小不同,石墨烯所表现出来的电学及光学性质也不同。 图1.3 单层石墨烯的典型构象 除了表面褶皱之外,在实际中石墨烯也不是完美存在的,而是会有各种形式的缺陷,包括形貌上的缺陷(如五元环,七元环等)、空洞、边缘、裂纹、杂原子等。这些缺陷会影响石墨烯的本征性能,如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等。但是通过一些人为的方法,如高能射线照射,化学处理等引入缺陷,却能有意的改变石墨烯的本征性能,从而制备出不同性能要求的石墨烯器件。 2.石墨烯的性质 2.1 力学特性

水热合成Fe2O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第26卷第10Vol.26No.102012年10月Oct.,2012 收稿日期:2012-09-05 作者简介:季红梅(1982—),女,江苏启东人,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无机功能材料.水热合成Fe 2O 3/石墨烯纳米 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季红梅1,于湧涛2,王露1,王静1,杨刚1 (1.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2.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吉林132021) 摘要: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Fe 2O 3/石墨烯(RGO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导电性能良好的石墨烯网络起到连接导电性能极差的Fe 2O 3和集流体的作用.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180℃下得到的 Fe 2O 3/RGO 具有良好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不同倍率充放电过程中,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023.6mAh/g (电流密度为40mA/g ),电流密度增加到800mA/g 时,放电比容量维持在406.6 mAh/g ,大于石墨的理论放电比容量~372mAh/g.在其他较高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均保持基本不变.该Fe 2O 3/RGO 有望成为高容量、低成本、低毒性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关键词:Fe 2O 3;石墨烯;负极材料中图分类号:TM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12)10-0055-05 自从P.Poizot [1]等报道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一研究后,金属氧化物负极便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铁的氧化物具有比容量大、倍率性能好和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且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因此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 2O 3作为一种常温下最稳定的铁氧化合物,理论容量为1005mAh/g ,远高于石墨类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石墨烯由于其高的电传导性,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柔韧性而被尝试用于与活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复合,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比如,Cui Y [2]课题组在溶剂热条件下两步法得到Mn 3O 4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改善了Mn 3O 4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Co 3O 4,Fe 3O 4等金属氧化物材料与石墨烯复合也有被研究,本课题组在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材料复合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3].本文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Fe 2O 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合成过程中采用三乙烯二胺提供反应的碱性环境,并控制Fe 2O 3的粒子生长.1 实验 1.1试剂和仪器 三乙烯二胺(C 6H 12N 2);无水三氯化铁(FeCl 3);石墨;硝酸钠(NaNO 3);浓硫酸(H 2SO 4);高锰酸钾(KMnO 4);双氧水(H 2O 2)和盐酸(HCl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日本理学H-6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理学D/max2200PC 型X 射线衍射仪;德国Bruker Vector 22红外光谱仪;日本JEOL-2000CX 透射电镜;美国Thermo Scientific Escalab 250Xi 光电子能谱仪;LAND 电池

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发光性质及其机理.doc

半导体发光的分类: 1)光致发光,2)电致发光,3)阴极射线发光,4)X射线及高能例子发光,5)化学发光以及6)生物发光等。其共同点就是用不同的能量激发半导体,让其发光,也就是把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光能。 PL定义: Luminesce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s to reveal the energy structure and surface states of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and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Whenever a semiconductor is irradiated, electrons and holes are created. If electronhole pairs recombine immediately and emit a photon that is known as fluorescence and if the electrons and holes created do not recombine rapidly, but are trapped in some metastable states separately, they need energy to be released from the traps and recombine to give luminescence. If they spontaneously recombine after some time, it is called photoluminescence (PL).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process in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is very complex, and most nanoparticles exhibit broad and Stokes shifted luminescence arising from the deep traps of the surface states. Only clusters with good

纳米材料综述要点

纳米材料综述 一、基本定义 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 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1、纳米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10-9米,即1米的十亿分之一,单位符 号为 nm。 2、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在单个原子、分子层次上对物质的种类、数量和结构形态进行 精确的观测、识别和控制的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研究物质的特性和 相互作用,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 术。其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制造出 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纳米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即在召开“Nano 1”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各种纳米粉体的制备手段,合成纳米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于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 (1990年~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设计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0-0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0-3复合, ?纳米复合薄膜(0-2复合。 第三阶段(从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研究。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 以及纳米丝、管等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的研究。 3、纳米材料 材料基本构成单元的尺寸在纳米范围即1~100纳米或者由他们形成的材料就称为纳米 材料。纳米材料和宏观材料迥然不同,它具有奇特的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和力学等方面的性质。

图1 纳米颗粒材料SEM图 二、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 由于纳米材料是由相当于分子尺寸甚至是原子尺寸的微小单元组成,也正因为这样,纳米材料具有了一些区别于相同化学元素形成的其他物质材料特殊的物理或是化学特性例如:其力学特性、电学特性、磁学特性、热学特性等,这些特性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内得到了应用。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可以说纳米材料特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 1、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米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2、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3、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

高分子_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高秋菊1,夏绍灵1,2* ,邹文俊1,彭 进1,曹少魁2 (1.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50052 )收稿:2012-01-09;修回:2012-04- 24;基金项目:郑州科技攻关项目(0910SGYG23258- 1);作者简介:高秋菊(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E-mail:gaoqiuj u2008@yahoo.com.cn;*通讯联系人,Tel:0371-67758722;E-mail:shaoling _xia@haut.edu.cn. 摘要: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并对石墨烯的改性方法进行了概括。本文着重综述了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介绍了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三种制备方法,即原位插层聚合法、溶液插层法和熔融插层法。此外,还对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石墨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引言 石墨烯是以sp2 杂化连接的碳原子层构成的二维材料, 其厚度仅为一个碳原子层的厚度。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最有韧性的新型材料。石墨烯具 有超高的强度,碳原子间的强大作用力使其成为目前已知力学强度最高的材料。石墨烯比钻石还坚硬, 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高100倍[1] 。石墨烯还具有特殊的电光热特性, 包括室温下高速的电子迁移率、 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自旋轨道交互作用、高理论比表面积、高热导率和高模量、高强度,被认为在单分子探测器、集成电路、场效应晶体管等量子器件、功能性复合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2] 。石墨烯是一种疏松物质,在高分子基体中易团聚,而且石墨烯本身不亲油、不亲水,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石墨烯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复合,尤其是纳米复合。因而,很多学者对石墨烯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提高石墨烯和高分子基体的亲和性,从而得到优异的复合效应。 1 石墨烯的改性方法 1.1 化学改性石墨烯 该方法基于改性Hummers法[3] 。首先,由天然石墨制得石墨氧化物, 再通过几种化学方法获得可溶性石墨烯。其化学方法包括:氧化石墨在稳定介质中的还原[4]、通过羧基酰胺化的共价改性[5] 、还原氧化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 6]、环氧基的亲核取代[7]、重氮基盐的耦合[8] 等。此外,还出现了对石墨烯的氨基化[9]、酯化[10]、异氰酸酯[11] 改性等。用化学功能化的方法对石墨烯进行改性,不仅可以提高其溶解性 和加工性能,还可以增强有机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2 电化学改性石墨烯 利用离子液体对石墨烯进行电化学改性已见报道[12] 。用电化学的方法,使石墨变成用化学改性石 墨烯的胶体悬浮体。石墨棒作为阴极,浸于水和咪唑离子液的相分离混合物中。以10~20V的恒定电 · 78· 第9期 高 分 子 通 报

高压对氮化硼纳米管的几何结构_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高压对氮化硼纳米管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 光学性质的影响 * 何开华 1) 郑 广 1) 吕 涛 1) 陈 刚 1) 姬广富 2) 1)(中国地质大学数学与物理学院,武汉 430074) 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国防重点实验室,绵阳 621900) (2005年11月29日收到;2005年12月12日收到修改稿)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方法(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计算研究了纳米管BN(5,5)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在高压条件下管口形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闪锌矿结构BN 比较分析发现两种结构间存在一些性质上的差异:首先,在外压力作用下,BN(5,5)纳米管的带隙随压力增大而减小,变化率为-0 01795eV GPa,而闪锌矿结构BN 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其次光吸收谱在压力条件下,没有和闪锌矿结构B N 一样发生 蓝移 ,相反在红外方向有所拓展;但纳米管BN(5,5)电子的转移方向和立方B N 相同,与BP(5,5)相反.通过分析电子态密度图,纳米管BN(5,5)有较强的离子性,随着压力的增大离子性减弱. 关键词:氮化硼纳米管,密度泛函理论(DFT),电子结构PACC :7115B,712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030103)资助的课题. 通讯联系人.E_mail:c yfjkf@https://www.sodocs.net/doc/e64569855.html, 1 引言 纳米碳管自1991年[1] 被发现以来,因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在应用领域的广阔前景,一直是理论和实验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1992年发现的非碳纳米管同样引起了人们的研究热潮,尤其是由! ?族二元化合物所构成的非碳纳米管因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人们更是给予了特别多的关注.1995年,Zettl 等人[2] 首先在实验中观察到BN 纳米管结构的存在,随后又发展了多种制备BN 纳米管的方法.但在理论研究方面迄今报道不多, Rubio 等人[3] 用紧束缚近似(TB)方法计算研究了BN 纳米管,发现其电子结构和碳纳米管的非常类似,即 其亚层电子间既有sp 2杂化又有sp 3 杂化,通过计算电子能带结构证实各种B N 纳米管均为半导体. Blas 等人[4] 用局域密度近似(LDA)计算得到在较大直径时其带隙维持在5 5eV,不受管的直径和手型的影响,比其他大多数管状半导体要高出约2e V.Acdim 等人[5] 用FP_LC AO 和PW_PP 方法对比研究了锯齿型BN 纳米管和扶手椅型B N 纳米管的力学性 质和电子结构,并与碳纳米管的性质作了比较.最 近Wu 等人[6] 对B N (8,0)纳米管进行了氢吸附研究. 闪锌矿结构是环境条件下的稳定结构,有关此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报道很多[7#9] ,其在物理性质上表现出与其他的半导体不一样的地方,如:(1)硬度要比其他半导体化合物的硬度高许多;(2)带隙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其他硼化合物半导体的带隙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3)在压力下,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同,在B N 中硼原子的电子向氮原子转移,而在B P 中,磷原子的电子向硼原子转移.以上几点性质在纳米管结构中是否依然存在,还未曾见报道.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纳米管B N(5,5)在高压下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并与文献中有关闪锌矿结构B N 的报道作了比较. 2 计算方法和模型 本文的计算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基组的 赝势(PWP)从头算法[10] ,此方法已成功运用在各类 第55卷第6期2006年6月1000 3290 2006 55(06) 2908 06 物 理 学 报 AC TA PHYSIC A SINICA Vol.55,No.6,June,2006 2006Chin.Phys.Soc.

氮掺杂石墨烯海绵的可控合成及其 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9, 9(4), 361-367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e64569855.html,/journal/m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e64569855.html,/10.12677/ms.2019.94048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N-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Spong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S Batteries Huizhen Zhang, Meng Feng, Hongbin Feng Institute of 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Apr. 1st, 2019; accepted: Apr. 15th, 2019; published: Apr. 22nd, 2019 Abstract In this study, N-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sponges (N-RGOS) with adjustable sizes and vari-ous morphologies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by hydrothermal and pyrolysis methods, using melamine sponge as template for assisted assemble of GO. The N-RGOS@S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loading elemental sulfur on N-RGOS.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TG, SEM and XP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RGOS@S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as tested. The composites delivered a stable cyclic stability with a specific capacity of 549.8 mAh?g?1 maintained after 100 cycles at 0.1 C. And they also showed an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that can reach 495.5 mAh?g?1 at 2 C. The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network structure and nitrogen doping, which im-proves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hinders the diffusion of polysulfides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and reduces the shuttle effect. Keywords Assisted Assemble, Nitrogen-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Lithium-Sulfur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 氮掺杂石墨烯海绵的可控合成及其 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张慧珍,冯梦,冯红彬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任成,王小军,李永祥,王建龙,曹端林 摘要: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成为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分类,主要包括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碳基材料复合材料。并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纳米粒子;含能材料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ABSTRACT: Graphene has recently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in physics,chemistry and material field due to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mainly inclouding graphene-nanoparticles composites, graphene-polymer composites and graphene-carbonmaterials composites. And resume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ene composites in the field of catalysis, electrochemistry, biological medicine and energetic materials. Keywords: graphene; composites; nanoparticles; energetic materials 石墨烯自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1-3]等成功制备出以来,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颇受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界的重视。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构成的二维晶体,是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在内的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基本组成单元。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晶体外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插层剥离法以及采用氧化石墨烯的高温脱氧和化学还原法等[4-10]。与碳纳米管类似,石墨烯很难作为单一原料生产某种产品,而主要是利用其突出特性与其它材料体系进行复合.从而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而氧化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结构,使其成为制备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理想前驱体。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分类及其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结构

关于材料破坏方式 材料破坏是一种材料疲劳后的结果。 人类所知的所有材料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从各个方面可以分类成各种不同的种类。比如:固体、液体、液晶体;固体、乳浊液、清浊液、液体;金属、非金属;诸如此类的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生物材料,非生物材料 作为材料科学,材料的物理性质按照性质大体分为韧性材料、脆性材料;材料学上,人们用几个特定的物理量来定义显示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屈服模量、剪切模量、摩擦系数、膨胀系数、热应变、阻尼系数、比热容、热焓等等。然后进行一定的理想假设根据材料的具体特性和结构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理想材料模型,比如,双线性随动强化模型、双线性等向强化模型、多线性随动强化模型、多线性等向强化模型;材料结构性质性质模型,比如,杆件、梁、壳、体、管道、弹簧。 在宏观上,材料发生破坏的原因大体上归结为四个破坏准则。在微观上的破坏归结为共价键或者其他的键得到能量断裂从而发生破坏。本篇文章主要从微观入手一直到宏观结束,构想材料的破坏历程顺序。 目前来讲,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是夸克(如果考虑反物质会存在反夸克,此不赘述)。夸克构成质子、电子、中子。质子、电子、中子构成原子。原子组成单质物质以及分子物质。物质分为晶体、非晶体、液晶体。对于晶体大体分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晶体的粒子规则整齐地排列。 离子晶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离子键,离子晶体的硬度比较大、难于压缩;分子晶体存在分子之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但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起化学键弱得多。但是有些氢化物(HF、冰、氨)通过氢键的作用,发生破坏的能量就要消耗的多一些;原子晶体(二氧化硅、金刚石)通过共价键结合生成空间规则的网状结构具有非常大的硬度;金属晶体(除汞以外)中,金属原子好像许多硬球一层一层紧密的堆积着,原子周围有许多的电子围绕。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存在较强作用。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延展性。 石墨晶体(下图左)是一种层状结构,每层原子是整六边形的碳原子排列而成。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 对于单层石墨晶体就成为石墨烯(上图右)。石墨烯是以三个碳原子SP2杂化而成的正六边形二维结构。剩余一个电子与其他电子形成类似于骈苯的大π键。如此结构造就了石墨烯当前最强的度(111Gpa抗压、0.5tpa的弹性模量)。 对于材料破坏的大体过程大致可分为:键长变化、分子(原子)滑移、共价键重组、断裂四个阶段。不同属性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过程。比如钢,在受到外拉力作用时,金属晶体内部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距离在平行与拉力方向加长,库仑力减小。去掉外力,在库伦力下重新回到原来位置。当某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到一定距离而其中一个与另外一个的距离逐渐逼近时,原子就会滑落到新的位置达到平衡,即原子滑移。材料不断承受外力载荷下不断滑移,在材料面积较小的部分原子滑移的速度快,从而在滑移过程中原子试图以滑移产生位移来满足外力。有些高分子合成材料(如橡胶)受到外力是的第一反应是发生翘曲。过程如下:

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发展.

河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专业金属材料 班级材料116 学号111899 姓名李浩槊 2015年01月05日

摘要 自从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石墨烯因其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研究热点。 石墨烯的碳原子排列与石墨的单原子层雷同,是碳原子以sp2混成轨域呈蜂巢晶格(honeycomb crystal lattice)排列构成的单层二维晶体。石墨烯可想像为由碳原子和其共价键所形成的原子尺寸网。石墨烯是世上最薄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 /(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跑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当施加外力于石墨烯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持结构稳定。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导热性。 但是,因为石墨烯片层之间存在很强的范德华力,导致其很容易堆积团聚,在一般溶剂中的分散性很差,所以其应用领域受到了限制。本文通过收集、查阅多篇有关石墨烯研究的论文,分析、整理了石墨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理论。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材料制备复合材料

举例说明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代鹏程无机化学2009级硕博连读学号:200911461 题目:举例说明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答: 目录 1、纳米材料定义 2、纳米材料的结构 3、纳米材料的性能 4、以量子点为例说明纳米材料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5、以纳米线为例说明纳米材料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1、纳米材料定义 纳米材料是纳米级结构材料的简称。狭指由纳米颗粒构成的固体材料,其中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多不超过100纳米,在通常情况下不超过10纳米;从广义上说,纳米材料,是指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1~100nm限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它包括零维的原子团簇(几十个原子的聚集体和纳米微粒;一维纳米纤维;二维纳米微粒膜(涂层及三维纳米材料。 2、纳米材料的结构 材料学研究认为:材料的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能,同时材料的性能反映材料的结构。纳米材料也同样如此。对于纳米材料,其特性既不同于原子,又不同于结晶体,可以说它是一种不同于本体材料的新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块体材料有明显的差异。

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是:纳米尺度结构单元,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以及结构单元与大量界面单元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在结构上,大多数纳米粒子呈现为理想单晶,也有呈现非晶态或亚稳态的纳米粒子。纳米材料的结构上存在两种结构单元;即晶体单元和界面单元。晶体单元由所有晶粒中的原子组成,这些原子严格地位于晶格位置;界面单元由处于各晶粒之间的界面原子组成,这些原子由超微晶粒的表面原子转化而来。 纳米材料由于非常小,使纳米材料的几何特点之一是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材料的表面积很大,一般在102~104m2/g。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组成纳米材料的单元表面上的原子个数与单元中所有原子个数相差不大。例如:一个由5个原子组成的正方体纳米颗粒,总共有原子个数53=125个,而表面上就有约89个原子,占了纳米颗粒材料整体原子个数的71%以上。这些特点完全不同于普通的材料。例如,普通材料的比表面积在10m2/g以下,其表面原子的个数与组成单元的整体原子个数相比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以上纳米材料的两上显著不同于普通材料的几何特点,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就使得纳米材料有两个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物理效应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效应我们称之为量子尺寸效应,另一个被称之为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是由于材料的维度不断缩小时,描述它的物理规律完全不同 于宏观(普通材料的规律,不但要用描述微观领域的量子力学来描述,同时要考虑到有限边界的实际问题。关于量子尺寸效应处理物理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适用方法。表面效应是由于纳米材料表面的原子个数不可忽略,而表面上的原子又反受到来自体内一侧原子的作用,因此它很容易与外界的物质发生反应,也就是说它们十分活泼。 纳米材料由于这两上特殊效应的存在,使得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于普通材料。目前许多实验和应用结果已经证实,纳米材料的熔点、磁性、电容性、发光特性、水溶特性等都完全不同于普通材料。例如,将金属铜或铅做成几个纳米的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燃烧,发生爆炸;用碳纳米管做成的超级电容器,其体积比电

举例说明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代鹏程无机化学2009级硕博连读学号:200911461 题目:举例说明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答: 目录 1、纳米材料定义 2、纳米材料的结构 3、纳米材料的性能 4、以量子点为例说明纳米材料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5、以纳米线为例说明纳米材料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1、纳米材料定义 纳米材料是纳米级结构材料的简称。狭指由纳米颗粒构成的固体材料,其中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多不超过100纳米,在通常情况下不超过10纳米;从广义上说,纳米材料,是指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1~100nm)限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它包括零维的原子团簇(几十个原子的聚集体)和纳米微粒;一维纳米纤维;二维纳米微粒膜(涂层)及三维纳米材料。 2、纳米材料的结构 材料学研究认为:材料的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能,同时材料的性能反映材料的结构。纳米材料也同样如此。对于纳米材料,其特性既不同于原子,又不同于结晶体,可以说它是一种不同于本体材料的新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块体材料有明显的差异。 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是:纳米尺度结构单元,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以及结构单元与大量界面单元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在结构上,大多数纳米粒子呈现为理想单晶,也有呈现非晶态或亚稳态的纳米粒子。纳米材料的结构上存在两种结构单元;即晶体单元和界面单元。晶体单元由所有晶粒中的原子组成,这些原子严格地位于晶格位置;界面单元由处于各晶粒之间的界面原子组成,这些原子由超微晶粒的表面原子转化而来。 纳米材料由于非常小,使纳米材料的几何特点之一是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材料的表面积)很大,一般在102~104m2/g。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组成纳米材料的单元表面上的原子个数与单元中所有原子个数相差不大。例如:一个由5个原子组成的正方体纳米颗粒,总共有原子个数53=125个,而表面上就有约89个原子,占了纳米颗粒材料整体原子个数的71%以上。这些特点完全不同于普通的材料。例如,普通材料的比表面积在10m2/g以下,其表面原子的个数与组成单元的整体原子个数相比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以上纳米材料的两上显著不同于普通材料的几何特点,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就使得纳米材料有两个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物理效应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效应我们称之为量子尺寸效应,另一个被称之为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是由于材料的维度不断缩小时,描述它的物理规律完全不同

氮掺杂石墨烯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纳米技术, 2019, 9(1), 17-31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e64569855.html,/journal/nat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e64569855.html,/10.12677/nat.2019.91003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Wanwen Kang1*, Haiyan Quan1*, Yonghao Huang1, Pin Luo1, Yaoheng Liang1, Biqi Zhong1, Zheng Li1, Wuqing Zhu1, Changyong Mo1, Jiping Wu1, Hongjie Liao1, Xiaowen Wang1, Dongchu Chen1, Min Zhang1, Huawen Hu1,2# 1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ergy Engineering,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2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uangzhou Guangdong Received: Feb. 1st, 2019; accepted: Feb. 15th, 2019; published: Feb. 22nd, 2019 Abstract As the focus of much attention in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such as physics, chemistry, biomedicine, and materials science, graphene has the following limitations which impede 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1) the gapless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graphene would retard thei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2) the high surface energy of graphene nanosheets causes them to readily aggregate, consequently losing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and 3) the inert surface of graphene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mbine with other materials. In order to realize more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it is essential to functionalize graphene physically or chemically, and graphene functionalization is a broad subject being undergoing an intense study. This is because the functionalization cannot only retain the uniqu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graphene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also impart new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to the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Doping with heteroatoms is one of the most hot-topic research areas regarding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 which leads to the breakage of the original symmetry and ordered honeycomb structure and to the rearrangement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graphene. Compared to other non-metal heteroatoms, nitrogen has a size closer to carbon, revealing a higher compatibility of nitrogen with the lattice structure of graphene. Hence, nitrogen can be more easily doped into the graphene lattices, producing nitrogen-doped graphene (NG) that is more stable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heteroatom-doped graphene. More importantly, the incorporation of nitrogen would enhance the electronegativity of graphene materials, attri-buted to the generated N-C bond where the adjacent carbon atoms are endowed with more posi-tive charge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lectronegativity facilitates catalytic redox reactions.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NG lea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NG to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in various fields. This review article summarizes various NG preparation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and compares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se preparation methods.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NG in catalysis, supercapacitors, photocatalysis, biosensing, and antibacterial, etc., are reviewed, and the bottleneck in the current stage and the future prospect are also pointed out. The review paper presented here paves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high-performance NG-based materials for addressing both fundamental and technic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bo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communiti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