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

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

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
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 RNAL OF OCEAN UNIV ERSIT 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6年第1期NO.1.2006

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3

张广海 刘 佳

(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针对自身的发展优势与不足,综合分析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研究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与地域结构,从区域旅游、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市场等方面系统探讨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模式,进一步挖掘海洋旅游资源,采取措施打造海洋旅游产品特色,以提高旅游竞争力,力争把海洋旅游培育成青岛的重点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35X(2006)0120017204

一、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与地域结构分析

(一)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分析

依照区位条件、自然岸线与水域特点、资源的地域性和共生性特征,以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为标准,海洋旅游资源可化分为以下四大类:

1、观光类旅游资源

青岛“山、海、岛、城”相融,滨海观光旅游资源极为丰厚。山脉、平原、洼地等陆地景观风貌沿曲折海岸线布设,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微地貌十分发育,沙滩、港湾、岬角交错分布,如石老人海蚀柱形神兼备,八仙墩海蚀崖景观壮丽,崂山壮丽雄伟;海洋人文景观兼备港口和海洋特色、历史文脉鲜明、中西文化兼容,如以青岛湾和汇泉湾陆域为典型的、充满浓郁近代欧洲文化色彩的欧式建筑集中区,以现代国际流行风格的建筑群、雕塑打造视觉吸引力的东部新区,还包括胶东特色的民俗文化景观、港口景观、名人故居等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与协调相融,构筑了青岛海洋风景的骨架。

2、度假类旅游资源

青岛具有适宜度假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度假、疗养、居住提供了相同纬度区域所不能比拟的自然基础。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集观光、度假、节庆、会展、体育、博览于一体,薛家岛省级度假旅游区拥有东部生态山林度假村,中部金沙滩、西部高品位银沙滩度假村,以及在唐岛湾即将建设的水上公园、海上运动基地和游艇俱乐部等度假旅游资源。在胶南新城区滨海建有灵山湾和琅琊台滨海度假旅游区,前者以灵山湾海岸国家森林公园为度假旅游主体,后者依托龙湾海滨沙滩和历史文化基础,重点体现秦汉文化和渔村风格。

3、海岛旅游资源

青岛海域共有70个海岛,大部分面积较小,距陆地较近,具有团组分布特点,且多为基岩岛,适宜建设旅游码头。海岛渔村风情独特,四周岛礁发育,海参、扇贝和盘鲍的生长条件良好,渔业资源丰富,适合开展休闲渔业、陆岛观光等旅游活动。目前已有小青岛、田横岛、灵山岛、斋堂岛、竹岔岛等多个海岛被辟为海上旅游区。另外,伴随青岛生态市建设的脚步,海岛生态旅游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水上运动休闲旅游资源

青岛的海域空间广阔,拥有816.98km的海岸线和近10000km2的海域,且沙质优良、水动力条件好,适合开展水上运动休闲旅游项目,丰富海洋旅游产品。同时利用奥运契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主要场所—浮山湾海域将建设成为集体育、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海上体育运动旅游中心、国际豪华邮轮港口和市区南部滨海度假旅游区,将成为青岛的旅游中心和集散地。另外鳌山卫、小岛湾与王哥庄湾、石老人旅游度假区等海域自然和区位条件

3收稿日期:2005210210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GG B0101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04BJ Z44)

作者简介:张广海(19632 ),男,山东临沂人,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研究。

优良,都可以满足水上运动休闲旅游的需要。

(二)青岛海洋旅游资源空间解析

青岛旅游地域系统呈现出以滨海交通大道为主轴,以东部海域、南部海域、胶州湾海域、西海岸四大旅游功能区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层次清晰的空间格局。其空间集聚性特征突出,南部海域旅游开发程度高,73%的海域岸线为旅游岸线,特别前海和崂山风景旅游区成为青岛旅游的增长极,极化和辐射作用较强。而胶州湾旅游为兼容功能,旅游岸线仅占其海域岸线的4.5%(见表1)。

表1 海洋旅游四大功能区旅游岸线利用比例

海域旅游功能区岸线总长度

(km)

旅游岸线长度

(km)

比例

(%)

南部海洋旅游区80.158.4973

西海岸海洋旅游区205.2110.9254

东部海洋旅游区229.994.7741.2

胶州湾海洋旅游区195.78.78 4.5

由于资源的地域组合差异,结合《2004年青岛海洋功能区划》的旅游功能分区情况,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区呈现一定的特点。其中四大海域旅游区都具备度假旅游功能;观光类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滨海风景旅游区,包括东部海域的栲栳湾南部和崂山东部滨海风景旅游区,南部海域的太清宫口—流清河和太平湾-团岛湾风景旅游区,以及西海岸的薛家岛东部与西部、大珠山东部、琅琊台东部风景旅游区;海岛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海域和西海岸海洋旅游区,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三平岛、小管岛、大管岛

、竹岔岛、斋堂岛、沐官岛和鸭岛等岛屿休闲旅游区;水上运动休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海域的鳌山湾、小岛湾以及浮山湾、石老人水上运动休闲旅游区内。

二、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根据青岛城市总体规划“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自北部的丁字湾口至胶南的棋子湾与日照交接处,旅游资源开发沿着海岸带有了大幅度的延伸,形成了以“一湾两翼”为轴线、5大组团为节点的旅游开发空间格局。

“一湾”:即环胶州湾组团,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但长期以来由于作为港口和工业用地,污染严重。目前在治理、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胶州湾的旅游兼容功能,主要包括港口与临港工业旅游区、红岛旅游度假区、城阳世纪公园等。

“东翼”:自团岛湾至栲栳湾,由青岛城市海滨旅游组团、崂山组团和即墨东部海域组团构成。自团岛鼻至石老人为青岛城市海滨旅游组团,包括前海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

图1 青岛海洋旅游开发五大组团示意图

区,以欧陆风情的老城区与东部现代化新城区风貌和海滨风光特色为主;崂山组团以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东起石老人,北至崂山湾北畔,南至崂山头,自然景观独特,多奇峰怪石,人文景观历史悠久,道教宫观众多;即墨东部海域组团北至栲栳滩,南至王哥庄湾,主要分布有鳌山卫旅游区、温泉度假旅游区、田横岛群度假旅游区和丰城旅游区。

“西翼”:即青岛西海岸旅游组团,自青岛开发区至胶南市琅琊台,以现代化港口城区、海滨度假、名胜古迹、山海风光为主题,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有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小珠山景区、灵山岛生态旅游区、大珠山景区、琅琊台风景名胜区和琅琊台度假旅游区。

三、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一)地理区位突出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海陆交汇地带,东南濒临黄海,背倚奇峰崂山,环抱“内海”胶州湾,拥有适宜度假、疗养的优越环境。同时青岛位于华北经济区和华东经济区的结合部,与东北经济区跨海相连,同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具有广阔的海陆经济辐射腹地,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口岸、滨海度假城市和环黄海经济圈最有竞争力的中心城市之一。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体系,使其经济优势和辐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特备天然良港-前湾港,是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二)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快速发展和争夺市场竞争力的物质基础。青岛海洋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互映衬,欧陆风情与现代城市风貌交相辉映。海岸线曲折优美,沙滩资源丰富,已开发9处为海水浴场,拥有34个海湾和70个海岛,秀丽的山海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多国建筑、悠久历史积淀的海洋文化,形成了浑然一体、与众不同的“山海岛城”旅游景观。独特的海洋旅游资源为青岛海洋旅游开发

奠定了厚重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地理空间。

(三)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优越

1、海洋旅游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青岛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在以港口、海洋和旅游为主的三大特色经济中,海洋旅游业产值位居首位。1998—2004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0786万人次,年均递增12.84%,累计旅游总收入863.59亿元,年均递增19.77%(如表2)。2004年实现接待海外游客52.5万人次、国内游客220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7.56亿元的历史性突破,[1]海洋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表2 1998-2004年青岛接待游客总数及旅游总收入情况

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总计

接待人数

(万人)

10341154131215511836.751688.692209.710786

旅游总收入

(亿元)

69.0581.07100.52118.00150.52136.87207.56863.59 2、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高中档次旅游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多层次旅游者的需要。截止2004年底,青岛共有星级饭店100家,客房12819间,床位23323张。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46家。拥有271家旅行社,其中国际社18家,国内社253家。[2]从事海上旅游船艇企业近20家,主要景区景点饮食服务配套设施齐全。

3、旅游产品多角度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青岛可开发的海洋旅游产品种类繁多,不断向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观光、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已具备一定规模,观光旅游逐步实现了海陆空立体发展格局,度假旅游形成以石老人国家级度假旅游区为中心,以薛家岛、琅琊台、田横岛省级度假旅游区为重点,以即墨温泉为特色的开发模式。另外青岛正立足自身的海洋优势,以青岛国际海洋节、金沙滩旅游文化节、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等为品牌,结合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北宅樱桃节、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等开发一系列的海洋节庆和国际会展旅游产品。另外,青岛拥有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青岛港,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矿石码头-前湾港等众多港口资源,更具备开发港口旅游和邮轮旅游产品的条件。

4、奥运机遇带动发展

获得2008奥运会帆船比赛主办权和成为北京的唯一奥运会伙伴城市,青岛海洋旅游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奥运会是青岛旅游发展的“加速器”和“核动力”,以“相约奥运,扬帆青岛”为主题,塑造“奥运扬帆胜地,滨海旅游天堂”的城市形象,借奥运之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海洋特色,能够进一步提升青岛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青岛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滨海观光、度假和海上运动休闲城市。

5、城市功能地位和政策优势

按照青岛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青岛的城市性质是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其特色职能为东北亚国际滨海度假城市和旅游商务中心,打造国际滨海度假旅游城市是青岛目前城市的发展目标之一。

同时,青岛市政府把旅游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青岛市旅游发展“九五”计划及到2010年规划》提出:到2010年,把旅游业建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要素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和宣传力度以及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开发大旅游格局等方向指引,为青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证。

四、青岛海洋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要件。资源必须经过科学的整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3]加强青岛区域旅游资源要素的流动和整合、构建区域产业体系、组合旅游项目、延伸旅游线路以及拓展旅游市场等,能够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产业聚集互补效益。同时针对资源的共生性与地域性特征,需统一布局,差异性复式开发。

(一)区域空间整合模式

区域整合模式可以产生“资源共享、位势叠加”的综合效果。青岛应结合沿海七区五市的社会、经济、城市、环境等发展与规划,根据主导旅游功能定位分析,整合为四大旅游功能区,包括重点旅游功能区:以观光、度假、水上运动休闲为主的南部沿海旅游区;次级旅游功能区:以观光、度假、海岛休闲旅游为主的西海岸旅游区;新兴复合旅游功能区:依托港口、渔业养殖、保护区等衍生功能发展旅游兼容功能的胶州湾旅游区;潜在旅游功能区:以温泉度假为特色的东部沿海旅游区。

同一功能区有利于整合相似的旅游资源,形成集聚和规模优势,并能突出自身功能和特点。同时,旅游资源区域赋存所存在的差异性易于整合不同地域的资源要素,实现共轭互补,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复合价值,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向性。[4]因此,充分依托青岛四大海洋旅游功能区资源互补、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等优越条件,一方面可以进行区内整合,如对各海域旅游区的观光旅游产品的整合。另一方面进行滨海、陆域和海岛联合,构建“陆上观海(海、岛)”、“海上观陆(山、城)”和“岛岛相连”的立体海洋旅游系统。

(二)产品整合模式

一是观光旅游产品整合。据统计,青岛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占34%,近年来出现了横向不断延伸、纵向深度不够、旅游功能趋同等问题,虽然拓展了欧陆风情街区、海上以及近郊旅游观光等产品,但整体形象不鲜明,优势不突出。整合观光旅游产品,需要以前海滨海风景区为核心,极化和辐射沿海一线的旅游区,形成山海观光旅游产品群、城市风貌滨海观光旅游产品群、临海工业观光产品群以及历史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群,重点突出产品集聚和品牌效应。

二是度假旅游产品整合。青岛正在努力创建中国最佳度假旅游城市,但同国内外其他市场相比,存在着度假旅游产品替代性强、季节性明显等问题。首先应重点开发石老人、田横岛等滨海度假旅游区,强调产品的优势互补;其次重视主题整合开发,如开发鳌山湾西部滨海温泉、红岛滨海渔村文化、灵山湾滨海森林、琅琊台滨海秦汉文化等旅游产品。

三是海岛旅游产品整合。三平岛、田横岛、竹岔岛、灵山岛、长门岩、斋堂岛等众多沿海岛屿构成了环绕青岛的美丽岛链。考虑到海岛自然、区位和规模差异,田横岛、红岛应突出开发度假旅游功能,重点以三平岛、大管岛、小管岛、竹岔岛、斋堂岛、沐官岛和鸭岛为节点,以点串线、点线相连,形成岛屿休闲旅游产品结构链条,主要开展休闲渔业、渔村乡俗、海岛观光等旅游项目。

另外在整合观光、度假、海岛旅游产品的同时,应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综合节庆、会展、商务等旅游服务功能,形成品种丰富、层次多样、内涵深厚、功能完善、高附加效应的旅游产品。

(三)旅游线路整合模式

旅游线路设计(点线旅游模式)主要服务于观光旅游,兼顾度假与休闲旅游,它是将分散于空间范围内的各个区位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服务在一个主题线路下聚集起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考虑到青岛资源的整体特点和比较优势,实行跨旅游区联合,串联精品旅游路线,构建区域旅游网络。资源整合要实现短期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与长远整体推进相结合。首先,以滨海交通大道和滨海步行道为依托,整合滨海沿线旅游观光游览线,北起即墨丰城,南至胶南琅琊台,全长约280公里的滨海旅游主干道,主要为青岛滨海风光的展示平台。其次,重点打造特色城市风貌的滨海旅游观光带,自团岛至石老人,由滨海步行道和旅游自行车道的构成,突出表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自然和谐组合,西部欧韵风情和东部现代气息的强烈反差与视觉对比,形成山借海愈青、海依城愈灵,城因山海愈秀的滨海旅游形象。再次,众多海岛棋布,自然风光秀丽,原生性强,距陆域较近,可以串联和整合海岛渔村文化旅游线路,展示渔村风貌。在开发灵山岛民俗风情游、田横岛度假旅游、竹岔岛垂钓等专项旅游线路的同时,开辟多条海洋旅游航线,形成岛与岛之间,岛与陆之间的海上旅游网络。

(四)市场整合模式

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整合,能够实现旅游规模化、集团化和集约化发展。以旅游线路为纽带,不同的旅游区之间,可以优势互补、联合促销、相互促进。在青岛旅游市场开拓方面,围绕“帆船之都”的形象定位,以海洋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以资产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形成区域市场开发体系。一方面通过制定整体促销计划,加强旅游联合宣传,全市所有的景区、景点、旅游企业,在对外促销、印制宣传品时,旅游交易会的展区、巡回促销、旅游网站的建设和旅游广告的设计中都要充分体现青岛旅游整体形象,使用统一的标题与标志。各旅游区共享销售队伍、分销渠道,建立起区域市场网络系统,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地做出调整。针对选定的目标市场,制定滚动式的促销计划,形成叠加促销之势,以引起旅游者注意。另一方面优化整合旅游生产力,促使优势旅游区和非优势旅游区形成互补性目的地与客源地关系,即把旅游发展的龙头地区市南区,潜力地区胶南、黄岛、胶州地区以及优势不强的城阳、李沧,特色旅游地区即墨等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联合起来,形成闭合回路,构建区域旅游市场格局。总之,多层次、全方位、系列化的市场整合,可以优化青岛旅游市场,扩大整体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2004年青岛市旅游业年度报告[EB/01].http://www.qdta.

https://www.sodocs.net/doc/e710776004.html,/2005/004.ht m.2005208220.

[2]2004年青岛市旅游业年度报告/经营与管理[EB/01].http://

https://www.sodocs.net/doc/e710776004.html,/old/2005/004.ht m.2005208225.

[3]张平增,李重芬.整合资源构建精品拓展粤东滨海旅游业[J].海

洋开发与研究.2005,(1):79282.

[4]王凯.旅游开发中的“边界共生”现象及其区域整合机制[J].开

发研究,2004.(1):42244.

责任编辑:王明舜

海洋经济

1064.1978年以前,我国海洋三大传统产业是哪几个? 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 1065.在什么时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2003年5月9日。 1066.海洋产业的概念是什么? 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1067.海洋渔业主要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渔业服务业和海洋水产品加工等活动。 1068.海洋油气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在海洋中勘探、开采、输送、加工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活动。 1069.海洋矿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包括海滨砂矿、海滨土砂石、海滨地热、煤矿开采和深海采矿等采选活动。 1070.海洋盐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海洋盐业是指利用海水生产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盐产品的活动,包括采盐和盐加工。 1071.海水利用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是指对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活动,包括利用海水进行淡水生产和将海水应用于工业冷却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等活动,不包括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活动。 1072.滨海旅游业包括哪些经济活动? 包括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主要包括:海洋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度假住宿、体育运动等活动。 1073.我国沿海地区是指哪些地区? 有海岸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074.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亿吨级港口数量达到多少个? 14个。 1075.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 5年。 1076.《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期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001—2010年。 1077.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是怎样排序的? 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1078.国家海洋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哪一年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02年。 1079.《海洋功能区划》的范围包括哪些地区? 我国管辖的内水、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及其他海域(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毗邻海域除外)。 1080.我国海洋区域经济格局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形成的三大海洋经济区是哪些? 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包括部分黄海)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三省一市的海域与陆域。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长江三角洲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两省一市的海域与陆域。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珠江三角洲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广东省所辖的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的海域与陆域 1081.根据2007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海洋产业产值比例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哪个产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区域示范发展思路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组织开展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我市被列入第一批试点示范区域,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示范实施4年来,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引领和带动了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谋划我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实施成效 (一)总体立项情况 我市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试点工作以来,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累计下达我市补助资金2.3亿元,支持项目39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类33项,公共服务平台类6项)。其中,2012年下达补助资金6000万元,新支持项目9项;2013年下达补助资金8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3项,滚动支持项目5项;2014年下达补助资金9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7项,滚动支持项目1项。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产业培育呈现快速发展 海洋生物产业走向纵深化。现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海洋生物产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由快向深转变的态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我市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展深海探测装备等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推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公共服务平台初见成效。部分平台已投入运行,具备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扶持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已与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已开展多项公共服务。海洋产业集聚区规模效益明显,2014年,我市8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完成主导产业海洋业务收入总额816亿元。 2.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期间,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开发机制,积极提升企业自身科研创新水平,多家示范单位重大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企业和创新平台在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获得科技奖励、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成果丰硕。2014年示范项目单位自主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0个,共申请专利1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得科技奖励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2014年,各项目承担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45%。 3.产学研一体化扎实推进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一、规划范围 三亚境内海岸线258.649公里的滨海区域(包括港湾,沙滩,河流入海口等)及周边地区,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以三亚市为中心,联动海南全岛,北部湾等,并向南中国海延伸。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海岸线长258.649公里,海域宽广,大小港湾20个,大小岛屿岛礁70个,生长了多种珊瑚群。境内海水、沙滩、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岩洞、温泉、森林等海洋度假休闲资源丰厚,具备成为国际性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先天条件。海洋是三亚旅游核心产品的聚集地,以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潜水、水上娱乐活动为代表的海洋旅游产品发展迅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2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6年、中期为2017-2021年、远期为2022年以后。其中2012年至2016年为重点规划阶段。 三、发展定位

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依托三亚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和海水、沙滩、珊瑚、礁石、岛屿优势资源,整合温泉、森林、田园、文化,构建环境优美、宜居快乐、活动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 南海旅游的服务基地。面向全省,面向南海,加强周边区域合作,提升三亚成为南海开发、南海旅游的集散中心、交通枢纽与服务基地。 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全国低空开放、国家海洋战略等的战略机遇,争取和制定免签、落地签证、免税等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创新政策,占据全国海洋旅游的制高点,打造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为全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模板和示范。 四、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按照“立足三亚,开发南中国海洋旅游”的思路,整体构建“一心服务、一带支撑、三组团集聚、三区域联动、三空间拓展”的空间战略发展格局。 一心服务:海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一带支撑:滨海旅游带。 三组团集聚:海棠湾—亚龙湾高端度假旅游组团、榆林湾—三亚湾休闲度假旅游组团、红塘湾—崖洲湾海洋文化旅游组团 三区域联动:腹地、滨海、海洋。 三空间拓展:低空、海平面、海底。

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新浪网 近年来,以青岛国际海洋节为代表的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项目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那么,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特色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又将如何呢?本报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胜冰教授。 “青岛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但地理区位及主观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瓶颈’问题亟待打破。”张胜冰指出。 优势得天独厚 张胜冰告诉记者,青岛海洋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文化产业门类众多,开发也较早,发展上较为成熟,加之城市经济较发达、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等有利因素,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国内,有两个城市是最亲近大海的,一个是厦门,一个就是青岛。”张胜冰指出,这两个城市与海洋的关系最亲密,其他沿海城市的城市中心其实都远离大海,并没有建在海边,只有这两个城市例外,整个城市中心轴都围绕着大海而建,与海洋的关系如此亲密,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都与海洋有关。 青岛海岸线长达730.64公里,占山东半岛海岸线长度的1/4,有大小岛屿50多个、大小港湾49处,青岛的海岸线被评为世界上最美的海岸线。青岛气候较温和,无酷暑和寒冬,也较少有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蚀,较适合从事水上运动项目和度假休闲旅游,加之毗邻日韩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发展以滨海观光娱乐为内容的海洋文化产业创造了条件。 青岛基础设施完善,数十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序地落实和推进,涉及交通、道路、场馆、车站、机场、港口、艺术中心等,与文化设施建设有关的有青岛大剧院、青岛奥帆中心、奥帆剧场、青岛国信体育馆、青岛海滨艺术中心、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银海大世界等,还有在建的唐岛湾海上嘉年华、国际游艇会、港中旅海泉湾滨海度假城、红岛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园、华谊兄弟青岛影视基地及滨海影视城、四方欢乐滨海城等重大海洋文化产业项目。 “这些都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这些优势对于青岛海洋文化产业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张胜冰强调。 青岛海洋文化产业目前已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张胜冰告诉记者,据初步估算,青岛海洋文

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如山歌、地方剧。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人文旅游的特点

人文旅游的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公开版)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综合条件 (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 第三节重大意义 (3)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基本原则 (5) 第三节战略定位 (6) 第四节发展目标 (7) 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8) 第一节着力打造三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域 (8) 第二节推动构建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11) 第三节统筹利用三大海洋保护开发带 (12) 第四章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4) 第一节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 (14) 第二节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15) 第三节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 (17) 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18)

第五章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19) 第一节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19) 第二节实施重大海洋科学技术攻关 (19) 第三节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20) 第四节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 (20) 第六章强化涉海基础设施建设 (22) 第一节建设科学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22) 第二节构筑高标准的海堤防灾体系 (23) 第三节构建安全可靠的渔业港口体系 (24) 第四节建立保障有力的能源、通信体系 (24) 第七章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26) 第一节强化海洋污染防治 (26) 第二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27) 第三节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 (27) 第八章完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 (29) 第一节强化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 (29) 第二节完善海上船舶安全保障体系 (29) 第三节加强海洋基础信息服务 (30) 第九章弘扬南海特色海洋文化 (31) 第一节传承南海海洋文化 (31) 第二节打造海洋文化品牌 (31) 第三节培育海洋文化产业 (32)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2011-12-07 23:33:11|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 张子昂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 摘要: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活动之一。但海洋旅游的研究相对滞后于海洋旅游的发展与实践。本文首先对海洋旅游活动以及海洋旅游资源进行定义;其次,在参照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和其他分类方法,阐述了海洋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资源条件,建立海洋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资源开发内容;再次,根据我国海洋的区划,列举了我国海洋旅游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主要海洋区;最后,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和新兴的海洋旅游项目并对未来的海洋旅游项目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旅游;海洋旅游资源分类;我国海洋区划;海洋旅游项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丰富的海洋已经不再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海洋自然气候多变,景观变换纷呈,带给人们不同的视听享受。相对于陆地旅游,海洋旅游具有她独特的韵味。为了系统的研究,清晰的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定义是基础。 一.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 (一)海洋旅游的概念 从广义范畴来看,海洋与陆地相对应,把主要活动范围在陆地的旅游称为陆地旅游,而把主要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称为“海洋旅游”。从狭义范畴来看,周国忠认为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依托海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原则,所展开的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海洋游览、娱乐、度假、体育、教育、探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 中国海洋大学董玉明认为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依据国际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我认为海洋旅游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原因,离开常住地来到具有海洋空间的区域的非定居性和暂时性停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海洋旅游的特点 海洋旅游活动除了具有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暂时性、流动性、经济文化性外还具有参与体验性、保健性、异质文化性等特征。 高度参与性:海洋旅游提供众多活动如海水浴、日光浴、海上运动等,需要游客身临其境,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符合世界旅游的潮流。 保健性:海水比热系数大,冰海气候适宜,气温变化不大,能够使人体内的代谢稳定,内脏负担均衡,对人体健康起着稳定作用。 异质文化性:海洋文化自身的开放性、外向性、求新性等文化特性与内陆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别[3]。 (三)海洋旅游资源概念 海洋旅游资源是指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近海、中海、远海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综合,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青岛产业发展以及青岛胶州和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特点与未来方向研究

11.4 青岛产业发展以及青岛胶州和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特点与未来方向研究 一、青岛的城市定位与产业发展特点-----青岛要成为区域性科技 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科技发展中心。 对于青岛城市的未来定位,在国务院批复的青岛2011-2020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将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可以说是充分考虑到青岛自身的城市特点,量身打造的发展目标。 作者建议青岛要围绕高科技产业为核心,以海洋科技为重点,打造我国东部高科技城市。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青岛地处中日韩经济联系的前沿地带,与日韩隔海相望,距离比天津更近,且拥有天然优良的深水岸线和港口,未来可“变身”国际航运中心,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枢纽型城市,在港口和区位上更具优势。 智能制造 近年来,物联网、机器人、三维打印、石墨烯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20%。去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今年,青岛将推动300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滚动推进150个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培育壮大机器人、三维打印、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全国率先提出互联网工业的城市,青岛正加快以“互联网+”引领推动青岛全面转向“智造”的速度,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新型产业生态等四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创新领域发展 过去五年,青岛围绕创新规划建设“三个千万平米”工程和“千帆计划”,青岛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二位。 青岛创新有4个支撑系,即“高校系、央企系、中科系、国际系”。和24所国内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青岛建设研究院或研究生院。同时,“央企系”在青岛设立相关研究机构。“中科系”是指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资源,目前在青岛形成“两所八基地一中心一园一城”格局。“国际系”,从而吸引世界知名研发机构向青岛聚集。这些创新力量,将为青岛未来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海洋科技 中国的海洋研究起步于青岛。上世纪20年代末,青岛建成了水族馆和海滨生物研究所,青岛观象台还专门设立了海洋科,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近年来,我们重点打造了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的“蓝谷”,吸引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_李孝坤

2004年6月第21卷第2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2004 Vol.21No.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李孝坤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 摘 要: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质”。文章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描述,并提出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693(2004)02-0076-03 Exploitation of the C 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 ountry Tour LI Xiao-kun (Geographic Science College,Chongq 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China) Abstract:The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 tourism resources.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by taxonomy and comes up with the model and strategy for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country tour;sustainable develop ment;model;strategy 乡村地域(包括农村和城市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乡村旅游迅速兴起,这既是农村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必然。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吸引游客在乡村地域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可见,乡村旅游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而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中的“质”。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苍白的,要想使旅游区对游客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必须重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一种,是指乡村地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活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包括物态、礼态、心态等内容。它具有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的共性,又具有不同的个性。 (1)自然性。乡村地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受工业化影响程度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并且乡村区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对保留着自然原始状态。水光山色、耕作习俗、民俗风情等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生产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扩宽了旅游资源的广度,增加了旅游活动的多样性,满足了游客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加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形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文化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象征符号或人类创造之精神和物质成果,而是一种推动进步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2]。 (3)纯真性。旅游业是一种产业,因此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旅游,经营者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对乡村旅游文化少加干预,保持其纯真性。如家庭旅馆是当地农户把闲置的农屋稍加整理,不豪华、不高档,但干净、卫生、舒适、安全。这样,无论其外观还是室内设计风格都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协调一致,并且游 收稿日期:2004-03-15 作者简介:李孝坤(1962-),男,四川西充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青岛市海洋资源

青岛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009年2月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山东蓝色经济区,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大力推动海陆一体、区域创新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区。”青岛作为山东省久负盛誉的中国海洋科技城,青岛具有发展蓝色经济的综合优势,理应承担起率先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崛起的重任,肩负起引领开发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 海洋空间资源 相对于其他海洋资源,人们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是最直接也是最广泛的。青岛市也不例外,作为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可以说始终重视对海洋的空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以青岛港为代表的各个港口、码头,大大小小的海岸工程,形形色色的海景别墅,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多个海水浴场,各种形式的海上运输,海水养殖以及水上体育竞技中心奥帆基地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其中,近年来最受瞩目的还要数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这两大工程项目。 青岛跨海大桥横跨青岛胶州湾,把青岛东、西两个主要城区连接起来。东起主城区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路线全长约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总投资达到99.38亿元。建成后的跨海大桥破解了胶州湾的天然瓶颈制约,联通了青岛东西海岸,给货运客运带来极大便利。 青岛海底隧道北起点在团岛路,南端在薛家岛于北庄村和后岔湾村之间出洞,工程全长6170米,其中隧道长5550米(海域段长3300米),预计2011年4月竣工,总投资约31.8亿元。可以说这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岛城的交通运输,更是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象征。 岛城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极大的带动了本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衍生出一些环境上的问题。部分海岸工程单位只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节制地开发海岸带,如围海造地、人工养殖、兴建人工岛、码头、采掘建筑材料等等,导致了海域自净能力削弱.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破坏。可以说,海洋空间资源使用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到其他海洋资源(像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应该呼吁今后的海洋施工单位能够拥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在海洋工程项目建设之前能够进行充分的科学的环境评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来施工,然后才是争取兼顾经济效益。 海洋生物资源 青岛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动物资源中像带鱼、黄花鱼、鲅鱼等鱼类资源约占80%,虾、蟹、贝类及头足类资源约占20%。底栖动物资源中还有菲律宾蛤仔、西施舌、刺参、皱纹盘鲍等珍贵海产品和藻类等。海洋植物资源也很丰富,青岛近海海洋植物主要有底栖藻类和海草。底栖藻类有石花菜、海带、紫菜、马尾藻、石莼等,适宜于养殖,并已形成规模生产。如今水产资源开发已产业化,海洋捕捞产量产量不断增加,海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们也清楚的看到青岛市有关部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视,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渔港、码头、养殖基地、病害防治中心、贝类净化中心、修造船等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在海洋法规建设和依法管海、用海方面岛城有关部门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实现青岛市海域的开发利用步于有序、有度、有偿管理提供了保障,维护了青岛市渔业生产的秩序,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不过,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海水污染问题,这无疑对海洋生物资源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海洋水域污染来自于海洋污染与陆基活动的陆源污染两方面,其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年才在大万山岛建成第一座20kW级的试验性波浪发电站。 (6)海滨旅游资源 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从海岸到海岛都有各种旅游景区和景点。海洋旅游产品分为海洋亲水活动、滨海观光度假、海洋文化体验、海洋主题活动、创造性海洋旅游产品、海洋旅游外延产品六大类。现在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成为关注的重点,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项目,如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洋休闲渔业等。中国海洋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其中国内游客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北美以及西欧等。 二、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海洋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不合理开发,特别是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严重地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人们在海洋开发中对海洋生态系的作用与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科学、慎重和节制态度,致使海洋生态遭到破坏,引起严重的后果。不合理的大量开采海砂将破坏海岸环境,造成海水入侵、海岸侵蚀与后退等后果,严重影响其它海洋产业的发展。不科学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将造成水合物分解释气,增加大气中的甲烷气含量,当前温室气体甲烷以每年0.9%的速率进入大气,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从而加剧全球气候的变暖效应,使海平面上升;水合物释气会诱发海底滑坡、崩塌和浑浊流,破坏海底各种工

程设施,造成灾难。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它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科学、全面地进行策划,防范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 过度围垦和不科学的开发将导致滩涂湿地消失,调节区域气候和培育幼虾仔鱼的能力将遭到破坏。滥采红树林—珊瑚礁将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岛礁消失、海岸后退、生物群落改观、风暴潮肆虐、海岸椰林与建筑遭毁,直接威胁到沿岸居民的生活与居住等。 (2)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过度捕捞:无节制的捕捞海洋鱼类,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导致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中国的舟山渔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曾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这里是北方寒冷海流和南方温暖海流交汇的地方,各种鱼类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当地渔民的过度捕捞,原来此地盛产的黄花鱼几乎被灭绝了。严重地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海岸生态破坏:主要是海岸带的开发破坏了大量的红树林,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红树林支撑着一个复杂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它的破坏对海岸带的影响最大。 (3)海洋污染 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

青岛将用好海洋资源优势

港口经济2011.4 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在海洋经济方面,海南省将围绕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制定和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科学规划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南海蓝色经济区。要根据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推进周边岛屿开发 开放的政策措施;把海洋运输业、 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渔业、海洋观光旅游业等海洋产业做大做强;加快疏港、临港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大型航运公司落户,开辟新的航线,发展中转贸易,成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交汇点;依托区位、港口资源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优化港口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海岛、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环境。 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海南将整合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资源,依托洋浦保税港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航运、中转等业务,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将海南打造成面向东南亚、背靠华南腹地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重点建设洋浦、海口、八所、三亚、清澜等港口,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港口格局。 作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中心城市,青岛应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为青岛发展海洋经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五年,蓝色经济将成为推动青岛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青岛将紧紧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统筹海陆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借此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青岛拥有众多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青岛应充分发挥在海洋科技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未来五年,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目标为:到2015年,青岛海洋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50亿元增加 到1150亿元,年均增长16%,基本建成 “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青岛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4%,使青岛成为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成为充满活力、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特色典范城市。 2011年青岛将认真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蓝色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开工建设国 家深海基地,加快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科考船等创新载体建设,建立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库,加强海洋资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市长夏 耕 7

海洋经济战略

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获批山东海洋经济战略开启来源:人民网??作者:徐锦庚马跃峰 人民网济南1月6日电(记者徐锦庚、马跃峰)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六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该区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教力量集中,海洋产业基础较好,开放条件优越。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国务院批复指出,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对此,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宁吉喆

青岛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青岛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规划 (2013年—2020年)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岛市政府研究室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青岛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2) 一、发展基础和优势 (2)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3) 第二章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发展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6) 第三章重点发展领域 (8) 一、海洋医药领域 (8) 二、海洋生物制品领域 (8) 第四章重要推进工程 (12) 一、企业培育工程 (12) 二、项目推进工程 (14) 三、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5) 四、园区集聚工程 (17) 五、合作开放工程 (19) 第五章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21) 一、体制机制支撑体系建设 (21)

二、政策支撑体系建设 (21) 三、投融资支撑体系建设 (22) 四、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建设 (23) 第六章建立规划实施推进机制 (24)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24) 二、建立规划协调推进机制 (24) 三、建立产业统计分析制度 (24) 附表:海洋药物研发进展情况

前言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被公认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兴产业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美、日、英、法、俄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并取得了重大成效。以海洋药物为例,目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近10种1,年市场销售额600亿美元以上,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好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战略目标,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大力推动全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引领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依据《国家“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基期为2012年,近期规划至2015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 1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海洋药物分别是头孢菌素、利福霉素、阿糖胞苷、阿糖腺苷、齐考诺肽、曲贝替定、甲磺酸艾日布林、阿特赛曲斯和Ω-3-脂肪酸乙酯等。国内主要有角鲨烯、藻酸双酯钠、甘糖脂、盐酸甘露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