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STM32学习总结

STM32学习总结

STM32学习总结
STM32学习总结

Volatile的用法:volatile关键字是一种类型修饰符,用他声明的类型变量表示可以被某些编译器未知的变量更改,比如:中断、system、硬件或者其他线程等。遇到这个关键字声明的变量,该编译器对访问该变量的代码就不再进行优化,从而可以提供对特殊地址的稳定访问。

Volatile的应用场合:凡是在中断里等频繁更新而外部频繁调用的值都应当用volatile进行修饰。

NVIC:向量中断控制器

串口配置步骤:(1)打开GPIO和USART时钟

(2)设置USART的俩个管脚GPIO模式

(3)配置USART的数据格式、波特率等格式

(4)最后使能USART功能

FSMC的功能和用途:

FSMC模块能够与同步或异步存储器和16位PC存储器卡接口,它的主要作用是:

● 将AHB传输信号转换到适当的外部设备协议

● 满足访问外部设备的时序要求

所有的外部存储器共享控制器输出的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每个外部设备可以通过一个唯一的片选信号加以区分。FSMC在任一时刻只访问一个外部设备。

FSMC具有下列主要功能:

● 具有静态存储器接口的器件包括:

─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 只读存储器(ROM)

─NOR闪存

─PSRAM(4个存储器块)

● 两个NAND闪存块,支持硬件ECC并可检测多达8K字节数据

● 16位的PC卡兼容设备

● 支持对同步器件的成组(Burst)访问模式,如NOR闪存和PSRAM

● 8或16位数据总线

● 每一个存储器块都有独立的片选控制

● 每一个存储器块都可以独立配置

● 时序可编程以支持各种不同的器件:

─ 等待周期可编程(多达15个周期)

─ 总线恢复周期可编程(多达15个周期)

─ 输出使能和写使能延迟可编程(多达15周期)

─ 独立的读写时序和协议,可支持宽范围的存储器和时序

● PSRAM和SRAM器件使用的写使能和字节选择输出

● 将32位的AHB访问请求,转换到连续的16位或8位的,对外部16位或8位器件的访问

● 具有16个字,每个字32位宽的写入FIFO,允许在写入较慢存储器时释放AHB进行其它操作。在开始一次新的FSMC操作前,FIFO要先被清空。

通常在系统复位或上电时,应该设置好所有定义外部存储器类型和特性的FSMC寄存器,并保持它们的内容不变;当然,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改变这些设置。

Extern的作用是声明不是定义

最易变的关键字----volatile

volatile 是易变的、不稳定的意思。很多人根本就没见过这个关键字,不知道它的存在。

也有很多程序员知道它的存在,但从来没用过它。我对它有种“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

人未识” 的感觉。

volatile应该解释为“直接存取原始内存地址”比较合适,“易变的”这种解释简直有点误导人;volatile 关键字和const 一样是一种类型修饰符,用它修饰的变量表示可以被某些编译器

未知的因素更改,比如操作系统、硬件或者其它线程等。遇到这个关键字声明的变量,编译器对访问该变量的代码就不再进行优化,从而可以提供对特殊地址的稳定访问。

先看看下面的例子:

int i=10;

int j = i;//(1)语句

int k = i;//(2)语句

这时候编译器对代码进行优化,因为在(1)、(2)两条语句中,i 没有被用作左值。这时候编译器认为i 的值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在(1)语句时从内存中取出i 的值赋给j 之后,这个值并没有被丢掉,而是在(2)语句时继续用这个值给k 赋值。编译器不会生成出汇编代码重新从内存里取i 的值,这样提高了效率。但要注意:(1)、(2)语句之间i 没有被用作左值才行。

再看另一个例子:

volatile int i=10;

int j = i;//(3)语句

int k = i;//(4)语句

volatile 关键字告诉编译器i 是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每次使用它的时候必须从内存中取出i的值,因而编译器生成的汇编代码会重新从i 的地址处读取数据放在k 中。这样看来,如果i 是一个寄存器变量或者表示一个端口数据或者是多个线程的共享数据,就容易出错,所以说volatile 可以保证对特殊地址的稳定访问。

典型的例子

for ( int i=0; i<100000; i++);

这个语句用来测试空循环的速度的

但是编译器肯定要把它优化掉,根本就不执行

如果你写成

for ( volatile int i=0; i<100000; i++);

它就会执行了

volatile的本意是“易变的”

由于访问寄存器的速度要快过RAM,所以编译器一般都会作减少存取外部RAM的优化。比如:

static int i=0;

int main(void)

{

...

while (1)

{

if (i) dosomething();

}

}

/* 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

void ISR_2(void)

{

i=1;

}

程序的本意是希望ISR_2中断产生时,在main当中调用dosomething函数,但是,由于编译器判断在main函数里面没有修改过i,因此可能只执行一次对从i到某寄存器的读操作,然后每次if判断都只使用这个寄存器里面的“i副本”,导致dosomething永远也不会被调用。如果将变量加上volatile修饰,则编译器保证对此变量的读写操作都不会被优化(肯定执行)。此例中i也应该如此说明。

volatile一般使用的地方一般说来,volatile用在如下的几个地方:

1、中断服务程序中修改的供其它程序检测的变量需要加volatile;

2、多任务环境下各任务间共享的标志应该加volatile;

3、存储器映射的硬件寄存器通常也要加volatile说明,因为每次对它的读写都可能由不同意义;另外,以上这几种情况经常还要同时考虑数据的完整性(相互关联的几个标志读了一半被打断了重写),在1中可以通过关中断来实现,2中可以禁止任务调度,3中则只能依靠硬件的良好设计了。

(1)GPIO_Mode_AIN模拟输入

(2)GPIO_Mode_IN_FLOATING浮空输入

(3)GPIO_Mode_IPD下拉输入

(4)GPIO_Mode_IPU上拉输入

(5)GPIO_Mode_Out_OD开漏输出

(6)GPIO_Mode_Out_PP推挽输出

(7)GPIO_Mode_AF_OD复用开漏输出

(8)GPIO_Mode_AF_PP复用推挽输出

STM32L4库学习总结

STM32L4库学习总结 ST为开发者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开发库。到目前为止,有标准外设库(STD库)、HAL库、LL库三种。前两者都是常用的库,后面的LL库是ST最近才添加,随HAL源码包一起提供,目前支持的芯片也偏少。一般来说STD库和LL库是不兼容的。 标准外设库(Standard Peripherals Library)是对STM32芯片的一个完整的封装,包括所有标准器件外设的器件驱动器。这应该是目前使用最多的ST库。几乎全部使用C语言实现。但是,标准外设库也是针对某一系列芯片而言的,没有可移植性。标准外设库仍然接近于寄存器操作,主要就是将一些基本的寄存器操作封装成了C函数。开发者需要关注所使用的外设是在哪个总线之上,具体寄存器的配置等底层信息。不支持从STM32L0、L4和F7以后的芯片。 HAL是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的缩写,中文名:硬件抽象层。HAL库是ST为STM32最新推出的抽象层嵌入式软件,可以更好的确保跨STM32产品的最大可移植性。该库提供了一整套一致的中间件组件,如RTOS,USB,TCP / IP和图形等。 HAL库是基于一个非限制性的BSD许可协议(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而发布的开源代码。ST制作的中间件堆栈(USB主机和设备库,STemWin)带有允许轻松重用的许可模式,只要是在ST公司的MCU 芯片上使用,库中的中间件(USB 主机/设备库,STemWin)协议栈即被允许随便修改,并可以反复使用。至于基于其它著名的开源解决方案商的中间件(FreeRTOS,FatFs,LwIP和PolarSSL)也都具有友好的用户许可条款。可以说HAL库就是用来取代之前的标准外设库的。相比标准外设库,STM32Cube HAL库表现出更高的抽象整合水平,HAL API集中关注各外设的公共函数功能,这样便于定义一套通用的用户友好的API函数接口,从而可以轻松实现从一个STM32产品移植到另一个不同的STM32系列产品。HAL 库是ST未来主推的库,从前年开始ST新出的芯片已经没有STD库了,比如F7系列。目前,HAL库已经支持STM32全线产品。使用HAL库编程,最好尽量符合HAL库编程的整体架构。 LL库(Low Layer)是ST最近新增的库,与HAL捆绑发布,文档也是和HAL文档在一起的,比如:在STM32F3x的HAL库说明文档中,ST新增了LL库这一章节,但是在F2x的HAL 文档中就没有。LL库更接近硬件层,对需要复杂上层协议栈的外设不适用,直接操作寄存器。其支持所有外设。使用方法:独立使用,该库完全独立实现,可以完全抛开HAL库,只用LL库编程完成。在使用STM32CubeMX生成项目时,直接选LL库即可。如果使用了复杂的外设,例如USB,则会调用HAL库混合使用,和HAL库结合使用。LL库文件的命名方式和HAL库基本相同。个人感觉,LL库就是原来的标准外设库移植到Cube下的新的实现。因为使用LL库编程和使用标准外设库的方式基本一样

STM32 IIC 学习笔记总结

STM32系列IIC学习笔记经验总结一、各寄存器内容与组织:控制、地址匹配、数据、状态、时钟控制、上升沿控制

二、IIC协议及STM32的master实现 EVENT后的第一个符号表示事件发生后对应的标志位的状态,着重看7位地址的通信;

三、基础知识(主要讨论起主机模式,从机模式的配置与使用可类比) 1.默认工作在从机模式,产生起始信号后自动转为主机模式,产生终止信号或仲裁失权后自动转为从机模式;起止信号由主 机模式下的软件实现,地址也只能由主机发送,响应信号由接收器发出(软件实现),要注意区别主机、从机、发送机、接收机; 2.数据通信的直接通道,SDA LineShift RegisterDRMemory(数据寄存器与存储器直接的数据交换发生在DMA模式, 另外若从机在SDA接收到的是地址则直接会与地址寄存器比较,而不会送入数据寄存器) 3.主机产生时钟信号,一串数据总是以起始于start信号,终止于stop信号,一旦SDA线上产生start位信号,主机模 式便被选中;9个寄存器的功能分配简单明了:I2C_CR2主要配置时钟与模块中断及DMA使能位,I2C_CR1则主要产生Start等控制信号,I2C_SR2主要是MSL、TRA和BUSY标志位,I2C_SR1则是其他事件的标志位,接下来就是存储数据的I2C_DR,时钟设置的I2C_CC4R和I2C_TRISE,地址匹配的I2C_OAR1和I2C_OAR2; 4.主机模式必要操作序列:外围时钟输入最少2M(标准模式)、4M(快速模式) 1)配置I2C_CR2寄存器以产生正确时序; 2)配置时钟控制寄存器I2C_CCR; 3)配置上升时间寄存器I2C_TRISE; 4)配置I2C_CR1寄存器以使能接口电路; 5)配置I2C_CR1寄存器,置位START位以产生起始信号; 5.时序具体解析 1)Start信号,置位I2C_CR1的START位以产生起始信号(在总线空闲时,即I2C_SR2的BUSY清零),使转为主机模式(置位I2C_SR2的MSL);在主机模式下,置位START位会在当前字节传输完成后产生一个重启ReStart信号;一旦Start信号送出,I2C_SR1的SB位会由硬件置位并产生中断(前提是ITEVFEN位被置位,貌似文档有误,我认为应是IC2_SR2的ITEVTEN位),然后需要读SR1和写DR以清零SB(这也符合操作时序); 2)从机地址发送,7位模式下,地址字节一旦送出,I2C_SR1的ADDR位会由硬件置位并产生中断(前提是ITEVFEN 置位),然后主机等待读取SR1和SR2以清零ADDR(稍微符合,读SR2貌似饶了一步);7位模式下,地址字节最低位若是0则说明主机要进入发送模式,若是1则是接收模式;I2C_SR2的TRA表示主机在发送模式还是接收模式; 3)主机发送模式,地址送出且ADDR清零后,主机会将DR中数据发送到SDA line(当然经过Shift Register),主机会等到第一个数据写入DR(EV8_1阶段),若收到响应脉冲,SR1中的TxE位会置位(前提是ITEVFEN和ITBUFEN已置位);在最后一个字节传输结束前的传输过程中,若TxE置位且某数据字节没有写入DR,BTF会置位直到(硬件清零)该数据字节被写入到DR,这个过程中SCL会一直被拉低; 4)主机发送模式关闭通信,最后一个字节被写入DR,CR1的STOP位要由软件置位而产生停止信号,接口自动转为从机模式(MSL清零);置位Stop位即对应于EV8_2事件; 5)主机接收模式,地址送出且ADDR清零后,主机会进入接收模式,接口会从SDA line中读数据到DR中(同样经过Shift Register);每个字节接收后的操作序列为,产生应答信号(前提是CR1的ACK位置位),RxNE位置位并产生中断(前提是SR2的ITEVFEN和ITBUFEN置位);在最后一个字节传输结束前的传输过程中,若RxNE 置位且某数据未从DR中读取,BTF会置位直到(硬件清零)该数据字节被读出,这个过程SCL会一直被拉低; 6)主机接收模式关闭通信,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后会发送NACK信号给从机,从机收到NACK会释放总线(SDA和SCL),此时主机便可发送一个Stop或Restart信号;在读完倒数第二个字节后(RxNE中断后),要清零ACK 位以产生NACK应答,要置位STOP/START位以产生Stop/Restart信号;在单字节数据接收状况,NACK 要在ADDR清零前(EV6)设置,STOP信号要在ADDR清零后配置;Stop信号产生后,主机自动进入从机模式(SR2的MSL清零); 7)最后一字节数据接收的ACK响应前若RxNE清零(ACK清零与Stop请求)没有完成,则建议采取以下步骤以确保ACK位在最后一字节数据接收前被清零,STOP位在最后一字节数据接受完后(没有附加数据)被置位: (1)2字节的数据接收:等到ADDR=1;清零ACK,置位POS;清零ADDR;等到BTF=1(数据1在DR,

STM32-PWM输出总结讲课讲稿

学习后发现stm32的定时器功能确实很强大,小总结一下方便以后使用的时候做参考。Stm32定时器一共分为三种:tim1和tim8是高级定时器,6和7是基本定时器,2—5是通用定时器。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主要功能上的差异。今天我主要是用定时器做pwm输出,所以总结也主要是针对pwm方面的。 先大致说下通用和高级定时器的区别。通用的可以输出四路pwm信号互不影响。高级定时器可以输出三对互补pwm信号外加ch4通道,也就是一共七路。 所以这样算下来stm32一共可以生成4*5+7*2=30路pwm信号。接下来还有功能上的区别:通用定时器的pwm信号比较简单,就是普通的调节占空比调节频率(别的不常用到的没去深究);高级定时器的还带有互补输出功能,同时互补信号可以插入死区,也可以使能刹车功能,从这些看来高级定时器的pwm天生就是用来控制电机的。 Pwm输出最基本的调节就是频率和占空比。频率当然又和时钟信号扯上了关系。高级定时器是挂接到APB2上,而通用定时器是挂接到APB1上的。APB1和APB2的区别就要在于时钟频率不同。APB2最高频率允许72MH,而APB1最高频率为36MHZ。这样是不是通用定时器只最高36MHZ频率呢,不是的;通用定时器时钟信号完整的路线应该是下面这样的:AHB(72mhz)→APB1分频器(默认2)→APB1时钟信号(36mhz)→倍频器(*2倍)→通用定时器时钟信号(72mhz)。 在APB1和定时器中间的倍频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假如红色字体的“APB1分频器”假如不为1(默认是2),倍频器会自动将APB1时钟频率扩大2倍后作为定时器信号源,这个它内部自动控制的不用配置。设置这个倍频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APB1是36mhz的情况下通用定时器的频率同样能达到72mhz。我用的库函数直接调用函数SystemInit(); 这个函数之后时钟配置好了:通用定时器和高级定时器的时钟现在都是72mhz(你也可以自己再配置一下RCC让他的频率更低,但是不能再高了)。定时器接下来还有一个分频寄存器:TIMX_PSC 经过他的分频后,才是定时器计数的频率。所以真正的时钟频率应该是72mhz/(TIMX_PSC-1),我们设为tim_frepuency下面还会用到。 stm32的时钟频率弄得确实是很饶人的,所以关键就是先要把思路理清楚。时钟的频率弄好了下面终于可以开说重点PWM了。当然还少不了频率:pwm主要就是控制频率和占空比的:这两个因素分别通过两个寄存器控制:TIMX_ARR和TIMX_CCRX。ARR寄存器就是自动重装寄存器,也就是计数器记到这个数以后清零再开始计,这样pwm的频率就是tim_frequency/(TIMX_ARR-1)。在计数时会不停的和CCRX寄存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小于的话是高电平或者低电平,计数值大于CCRX值的话电平极性反相。所以这也就控制了占空比。 下面是定时器1的配置代码: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2; TIM_TimeBaseInitTypeDef TIM_TimeBaseStructure; TIM_OCInitTypeDef TIM_OCInitStructure; TIM_BDTRInitTypeDef TIM_BDTRInitStructure; //第一步:配置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RCC_APB2Periph_GPIOB|RCC_APB2Periph_TIM1 ,ENABLE); //第二步,配置goio口 /********TIM1_CH1 引脚配置*********/

STM32全面学习总结

一、文档和库规范 固件库命名规则 (1)外设函数的命名以该外设的缩写加下划线为开头。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由英文字母大写书写,例如:SPI_SendData。在函数名中,只允许存在一个下划线,用以分隔外设缩写和函数名的其它部分。 (2)名为PPP_Init的函数,其功能是根据PPP_InitTypeDef中指定的参数,初始化外设PPP,例如TIM_Init.(3)名为PPP_DeInit的函数,其功能为复位外设PPP的所有寄存器至缺省值,例如TIM_DeInit. (4)名为PPP_StructInit的函数,其功能为通过设置PPP_InitTypeDef 结构中的各种参数来定义外设的功能,例如:USART_StructInit (5)名为PPP_Cmd的函数,其功能为使能或者失能外设PPP,例如:SPI_Cmd. (6)名为PPP_ITConfig的函数,其功能为使能或者失能来自外设PPP某中断源,例如:RCC_ITConfig. (7)名为PPP_DMAConfig的函数,其功能为使能或者失能外设PPP的DMA接口,例如:TIM1_DMAConfig. 用以配置外设功能的函数,总是以字符串“Config”结尾,例如GPIO_PinRemapConfig. (8)名为PPP_GetFlagStatus的函数,其功能为检查外设PPP某标志位被设置与否,例如:I2C_GetFlagStatus. (9)名为PPP_ClearFlag的函数,其功能为清除外设PPP标志位,例如:I2C_ClearFlag. (10)名为PPP_GetITStatus 的函数,其功能为判断来自外设PPP的中断发生与否,例如:I2C_GetITStatus. (11)名为PPP_ClearITPendingBit的函数,其功能为清除外设PPP中断待处理标志位,例如:I2C_ClearITPendingBit. 编码规则 变量

STM32个人总结

基础入门编 1.搭建开发环境 详情看光盘资料,主要是软件安装和设置。 2.新建工程 可以直接用模板,了解每个文件的含义,会使用chm帮助。 3.STM32库 库的含义。 4.GPIO流水灯 认识RCC,GPIO的各种模式,寄存器的种类和作用。 5.POLLING按键 主要介绍了各种模式,实验通过不断读取GPIO的状态以达到判断按键的目的。 6.EXTI按键 使用了GPIO的EXTI中断来判断按键,记住EXTI要开AFIO(重映射也要开),另外SYSTICK不归NVIC管。注意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最多可以判断16种优先级,即16种中断,同一个中断入口的引脚引发的中断也算是同一种中断,同种种中断不能相互嵌套。(响应优先级是在抢占优先级相同时,同时发生才有用,其中一个发生后无用)。 7.SYSTICK 关键是SYSTICK的初始化函数,了解那几个寄存器的作用和特殊的宏定义(就是选择自己想选择的位),根据配置可以延时不同的时间,详情看代码。 8.串口通信 开启相应RCC,做好Iint,配置好中断(可选,主要用于接收),然后弄好fputc(),可以直接用printf()直接输出。 9.DMA 不经CPU处理直接相互传输,开启相应的DMA,配置好from..to..,字节大小等,用cmd 命令后可以开启传输。 10.ADC(DMA) 主要就是初始化好ADC,什么通道模式之类的,详情看代码,由于使用了DMA模式,要配置好DMA,有ADC_DMACmd()开始传输。 11..FSMC显示英文 用FSMC直接写入液晶的控制芯片的显存,注意使用的是16位的颜色,线的接法要注意(RGB为5:6:5)。 由于用的是模拟的方法,输入数据时用的都是宏,该地址线用来作为C/D,16位是往前移了一位的,因此要乘以2. 值得注意的是开窗的显示手法,在显示字符前先“开”一个窗,当一行数据写完时,自动换到下一行继续写。 在写数据的函数那里可以更换字的背景色,也可以修改该函数的.h的BACKGROUND 的宏定义。 FSMC的初始化暂时不清楚,应该是关于NOR FLASH的。控制代码是配好的,具体的设置看参考文档(有关定位坐标和扫描方式都与此有关)。 (NOR-FLASH 有4个bank,NE[3:0],区分不同的bank,实验用NE1;DataAddress_Mux 数据域地址线复用;8位地址线25:0->24:0 16位地址线25:1->24:0,宏定义是16位的地址线,对应的机内地址*2左移1位) 12.IIC-EEPROM

STM32F407学习资料

使用心得: STM32F4与STM32F1在ADC方面的区别: 通常,在STM32F1中需要加自动校准的程序,如下: // 使能ADC1自动校准功能 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检查ADC1自校准的状态位 while(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 //启动ADC1自校准 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检查ADC1自校准是否结束 while(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 // ADC自动校准结束--------------- 然而,STM32F4中无需此程序,给出STM32F407的ADC3和DMA方式的官方程序如下:/** ****************************************************************************** * @file ADC3_DMA/main.c * @author MCD Application Team * @version V1.0.0 * @date 19-September-2011 * @brief Main program body ****************************************************************************** * @attention * * THE PRESENT FIRMWARE WHICH IS FOR GUIDANCE ONLY AIMS A T PROVIDING CUSTOMERS * WITH CODING INFORMA TION REGARDING THEIR PRODUCTS IN ORDER FOR THEM TO SA VE * TIME. AS A RESULT, STMICROELECTRONICS SHALL NOT BE HELD LIABLE FOR ANY * DIRECT, INDIRECT OR CONSEQUENTIAL DAMAGES WITH RESPECT TO ANY CLAIMS ARISING * FROM THE CONTENT OF SUCH FIRMWARE AND/OR THE USE MADE BY

学习STM32之SD卡总结

由于自己也在使用SD卡,使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是在EDN论坛上zxb1717高手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调试关键点: 1. 上电时要延时足够长的时间给SD卡一个准备过程,在我的程序里是5秒,根据不同的卡设置不同的延时时间。SD卡初始化第一步在发送CMD命令之前,在片选有效的情况下首先要发送至少74个时钟,否则将有可能出现SD卡不能初始化的问题。 2. SD卡发送复位命令CMD0后,要发送版本查询命令CMD8,返回状态一般分两种,若返回0x01表示此SD卡接受CMD8,也就是说此SD卡支持版本2;若返回0x05则表示此SD卡支持版本1。因为不同版本的SD卡操作要求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务必查询SD卡的版本号,否则也会出现SD卡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3. 理论上要求发送CMD58获得SD卡电压参数,但实际过程中由于事先都知道了SD卡的工作电压,因此可省略这一步简化程序。协议书上也建议尽量不要用这个命令。 4. SD卡读写超时时间要按照协议说明书书上的给定值(读超时:100ms;写超时:250ms),这个值要在程序中准确计算出来,否则将会出现不能正常读写数据的问题。我自己定义了一个计算公式:超时时间=(8/clk)*arg。 5. 2GB以内的SD卡(标准卡)和2GB以上的SD卡(大容量卡)在地址访问形式上不同,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否则将会出现无法读写数据的问题。如标准卡在读写操作时,对读或写命令令牌当中的地址域符初值0x10,表示对第16个字节以后的地址单元进行操作(前提是此SD卡支持偏移读写操作),而对大容量卡读或写命令令牌当中的地址域符初值0x10时,则表示对第16块进行读写操作,而且大容量卡只支持块读写操作,块大小固定为512字节,对其进行字节操作将会出错。 6. 对某一块要进行写操作时最好先执行擦出命令,这样写入的速度就能大大提高。进行擦除操作时不管是标准卡还是大容量卡都按块操作执行,也就是一次擦除至少512字节。 7. 对标准卡进行字节操作时,起始和终止必须在一个物理扇区内,否则将不能进行读写操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议用块操作以提高效率。不管是标准卡还是大容量卡一个读写命令只能对一个块进行操作,不允许跨物理层地址操作。 8. 在写数据块前要先写入若干个dummy data字节,写完一个块数据时,主机要监测MISO数据线,如果从机处于忙状态这根数据线会保持低电平,这样主机就可以根据这根数据线的状态以决定是否发送下一个命令,在从机没有释放MISO数据线之前,主机绝对不能执行其他命令,否则将会导致写入的数据出错,而且从机也不会响应主机的命令。 9. 在SPI模式下,CRC校验是被忽略的,但依然要求主从机发送CRC码,只是数值可以是任意值,一般主机的CRC码通常设为0x00或0xFF。 读多块操作和写多块操作的传输停止形式不一样,读多块操作时用用命令CMD12终止传输,而写多块操作时用Stop Tran Token(停止传输令牌,值为0xFD)终止传输。

STM32的学习心得之RCC(时钟)

从51单片机转到STM32单片机有点困难,很多理解都停留在51的概念上,对STM32单片机学习需要重新认识,比如RTC...... RTC是STM32单片机的脉搏,是单片机的驱动源。使用任何一个外设都必须打开相应的时钟。这样的好处就是,如果不使用一个外设的时候,就把它的时钟关掉,从而可以降低系统的功耗,达到节能,实现低功耗的效果。 STM32单片机的时钟可以由以下3个时钟源提供: 1、HSI:高速内部时钟信号 stm32单片机内带的时钟 (8M频率) 精度较差 2、HSE:高速外部时钟信号精度高来源(1)HSE外部晶体/陶瓷谐振器(晶振) (2)HSE用户外部时钟 3、LSE:低速外部晶体 32.768kHz 主要提供一个精确的时钟源一般作为RTC时钟使用 stm32单片机的将时钟信号(例如HSE)经过分频或倍频(PLL)后,得到系统时钟,系统时钟经过分频,产生外设所使用的时钟。 本文有个图,可以直观的浏览单片机整个时钟架构。 了解stm32单片机的时钟,下面就是如何使用,我举个使用HSE时钟的例子。 设置时钟流程: 1、将RCC寄存器重新设置为默认值RCC_DeInit 2、打开外部高速时钟晶振HSE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3、等待外部高速时钟晶振工作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 4、设置AHB时钟RCC_HCLKConfig; 5、设置高速AHB时钟RCC_PCLK2Config; 6、设置低速速AHB时钟RCC_PCLK1Config 7、设置PLL RCC_PLLConfig 8、打开PLL RCC_PLLCmd(ENABLE); 9、等待PLL工作while(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10、设置系统时钟RCC_SYSCLKConfig 11、判断是否PLL是系统时钟while(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 12、打开要使用的外设时钟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ClockCmd()

STM32的can总线实验心得

STM32的can总线实验心得 (一) 工业现场总线 CAN 的基本介绍以及 STM32 的 CAN 模块简介 首先通读手册中关于CAN的文档,必须精读。 STM32F10xxx 参考手册Rev7V3.pdf https://www.sodocs.net/doc/e717032376.html,/bbs/redirect.php?tid=255&goto=lastpost#lastpos t 需要精读的部分为 RCC 和 CAN 两个章节。 为什么需要精读 RCC 呢?因为我们将学习 CAN 的波特率的设置,将要使用到RCC 部分的设置,因此推荐大家先复习下这部分中的几个时钟。 关于 STM32 的 can 总线简单介绍 bxCAN 是基本扩展 CAN (Basic Extended CAN) 的缩写,它支持 CAN 协议 2.0A 和 2.0B 。它的设计目标是,以最小的 CPU 负荷来高效处理大量收到的报文。它也支持报文发送的优先级要求(优先级特性可软件配置)。 对于安全紧要的应用,bxCAN 提供所有支持时间触发通信模式所需的硬件功能。 主要特点 · 支持 CAN 协议 2.0A 和 2.0B 主动模式 · 波特率最高可达 1 兆位 / 秒 · 支持时间触发通信功能 发送 · 3 个发送邮箱 · 发送报文的优先级特性可软件配置 · 记录发送 SOF 时刻的时间戳 接收 · 3 级深度的2个接收 FIFO · 14 个位宽可变的过滤器组-由整个 CAN 共享 · 标识符列表 · FIFO 溢出处理方式可配置 · 记录接收 SOF 时刻的时间戳 可支持时间触发通信模式 · 禁止自动重传模式 · 16 位自由运行定时器 · 定时器分辨率可配置 · 可在最后 2 个数据字节发送时间戳 管理 · 中断可屏蔽

STM32学习心得笔记

STM32学习心得笔记 时钟篇 在STM32中,有五个时钟源,为HSI、HSE、LSI、LSE、PLL。 ①、HSI是高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8MHz。 ②、HSE是高速外部时钟,可接石英/陶瓷谐振器,或者接外部时钟源,频率范围为 4MHz~16MHz。 ③、LSI是低速内部时钟,RC振荡器,频率为40kHz。 ④、LSE是低速外部时钟,接频率为32.768kHz的石英晶体。 ⑤、PLL为锁相环倍频输出,其时钟输入源可选择为HSI/2、HSE或者HSE/2。倍频可选择为2~16倍, 但是其输出频率最大不得超过72MHz。 其中40kHz的LSI供独立看门狗IWDG使用,另外它还可以被选择为实时时钟RTC的时钟源。另外, 实时时钟RTC的时钟源还可以选择LSE,或者是HSE的128分频。RTC的时钟源通过RTCSEL[1:0]来选择。 STM32中有一个全速功能的USB 模块,其串行接口引擎需要一个频率为48MHz的时

钟源。该时钟源只能 从PLL输出端获取,可以选择为1.5分频或者1分频,也就是,当需要使用USB模块时,PLL 必须使能, 并且时钟频率配置为48MHz或72MHz。 另外,STM32还可以选择一个时钟信号输出到MCO脚(PA8)上,可以选择为PLL输出的2分频、HSI、HSE、或者系统时钟。 系统时钟SYSCLK,它是供STM32中绝大部分部件工作的时钟源。系统时钟可选择为PLL 输出、HSI或者HSE。系统时钟最 大频率为72MHz,它通过AHB分频器分频后送给各模块使用,AHB分频器可选择1、2、4、8、16、64、128、256、512分 频。其中AHB分频器输出的时钟送给5大模块使用: ①、送给AHB 总线、内核、内存和DMA使用的HCLK时钟。 ②、通过8分频后送给Cortex的系统定时器时钟。 ③、直接送给Cortex的空闲运行时钟FCLK。 ④、送给APB1分频器。APB1分频器可选择1、2、4、8、16分频,其输出一路供APB1外设使用(PCLK1,最大频率36MHz), 另一路送给定时器(Timer)2、3、4倍频器使用。该倍频器可选择1或者2倍频,时钟输出供定时器2、3、4使用。

STM32小白学习心得

1.首先我们先看看与STM32相关的文档 我们假定大家已经对STM32的书籍或者文档有一定的理解。如不理解,请立即阅读STM32的文档,以获取最基本的知识点。 如果你手上拥有ST官方主推的STM32神舟系列的板子,那么光盘都会配好这些文档,STM32的学习与ARM9的学习有一个很大的区别。ARM9的学习 一般是需要购买书籍的。比如三星的S3C2440,官方的文档都是英文的,大部分工程师只能去看国内出版的书籍。英文好的同学,请不要以为 你很牛,可以只看英文文档。毕竟你是中国人,你最熟悉的,理解最好的还是中文。看英文的速度还是比看中文慢一些,我们要的是最短的时 间,而不是追求短时间内记住所有细节。当然,如果是一篇论文,建议看英文原版还是有好处的。 STM32处理器进入国内市场时候,ST官方(或者第三方)的推广工作做的非常好。翻译了大量的英文文档,迎合了国内的 很多工程师的思维。神舟系列的开发板就是迎合这种中国化,本土化,方便学习和使用;所以现在大部分STM32F103xxx的用户datasheet都有 中文版,例子也很齐全,因此可以不用去购买书籍,看电子档即可。 学习的时候,关注两个比较重要的文档:《STM32F103xxx参考手册》,《STM32固件库使用手册》。 该网址,是针对有充足的时间、精力的同学,建议去下载需要查阅的文档,以获取更多信息。 阅读《STM32F103xxx参考手册》,一定要注意,不需要全部阅读——没有时间的。建议选读,但是前几章必读。存储器 和总线架构、电源控制、备份寄存器、复位和时钟控制,通用和复用功能I/O,中断和时间等等前几章一定要花时间阅读。 后面章节,讲述的是具体的功能模块设计。如果我们用到哪个模块,就可以去阅读哪个模块。比如在使用AD的时候,就 需要去阅读第10章ADC。其他不举例。相信每个初学者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判断。 阅读《STM32固件库使用手册》,主要是为了简化编程。STM32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固件函数库,我们只要去调用 即可。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去碰这些固件库——传说使用它会使得代码效率变低,是有道理的。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网友自己写的代码,没有 使用带固件库函数。如何取舍,在于您的选择。 这里我主要强调的是,阅读《STM32固件库使用手册》的时候,前面几章

stm32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单片机学习经历总结 自从大二寒假接受了一次初始培训开始,我便开始了单片机的学习,一开始借了一块 MSP430G2553的板子,于是便从MSP开始学习单片机。一开始的我对于单片机一窍不通,只能对照着数据手册学习,逐渐开始了解什么是IO口,中断,定时器,AD转换等。开学来了以后接受了四次培训,期间又重新认识这些模块并在学长指导下开始写了一些程序作为练习。后续的学习中我在串口通讯这里遇到了很大阻碍,不太能理解其中的含义,网上的解释又不太看得懂,便找了一些STM32的视频来学习串口,期间发现51和MSP已经不是主流的板子了,现在的厂商更多的是用STM32这样的板子,于是后来的学习重心开始放到了STM32上,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次从头的学习就更加容易理解STM32的原理与使用了。 MSP430G2553一些模块的总结 (一).IO口模块, 1.我们实用的MSP430G2553有两组IO口,是P1和P 2. 2.IO口的寄存器有:方向选择寄存器PxDIR,输出寄存器PxOUT,输入寄存器PxIN,IO口内部上拉或下拉电阻使能寄存器PxREN, IO口功能选择寄存器PxSEL和PxSEL2,IO口中断使能寄存器PxIE,中断沿选择寄存器PxIES,IO口中断标志寄存器PxIFG。 3.所有的IO都带有中断,其中所有的P1口公用一个中断向量,所有的P2口公用一个中断向量。所以在使用中断时,当进入中断后,还要判断到底是哪一个IO口产生的中断,判断方法可以是判断各个IO口的电平。 4.中断标志PxIFG需要软件清除,也可以用软件置位,从而用软件触发一个中断。 5.PxOUT:如果引脚选择了内部的上拉或下拉电阻使能,则PxOUT设定电阻是上拉还是下拉,0:下拉,1:上拉 (二).时钟系统 1.MSP430的时钟源有: (1).外接低频晶振LFXT1CLK:低频模式32768Hz,高频模式450KHz~8MHz (2).外接高速晶振XT2CLK:8MHz; (3).内部数字控制振荡器DCO: (4).超低功耗低频振荡器VLO: 2.时钟模块:430的时钟模块有MCLK SMCLK ACLK : (1).主系统时钟MCLK:提供给MSP430的CPU时钟。可以来自LFXT1CLK XT2CLK DCO VLO 可选,默认为DCO。

STM32学习心得(新手必看)

STM32学习心得(新手必看) (作者:logokfu 邮箱:g535343589@https://www.sodocs.net/doc/e717032376.html, ) 在这里说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照顾下新手,老鸟都表笑哦,呵呵)。 说下关于开发环境的建立,都说万事开头难,每种芯片都有它的开发环 境,首先得熟悉STM32的开发环境。用的最多就是MDK 和IAR 了,关于MDK ,这个用过51单片机的筒子肯定都知道keil uvision 。这个MDK 其实就是专门开发ARM 芯片的工具。开发51单片机的那个叫C51 。这个C51和MDK 共同使用keil uvsion 这个UI 界面。也是说C51和MDK 共同使用keil uvsion 这个外壳。好了,关于开发软件的介绍就介绍这么多,有什么还不清楚的,筒子们可以邮箱联系我。当然支持STM32的集成开发环境(IDE )还不止MDK 和IAR ,只不过这两个使用的人相对其他工具来说用的人比较多吧。另外 RIDE, HiTOP , TrueSTUDIO 这个三个开发工具也支持STM32的开发(可能还有其他的工具,不过我不知道)。有兴趣的盆友可以使用下尝尝鲜。 说下关于ST 官方为我们提供的固件库的使用问题。不要觉得固件库是 这个什么可怕的东西,固件库是ST 为用户提供的函数库,这些函数帮 我们一次性解决多个寄存器的设置问题。如果没有固件库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像使用51单片机那样直接设置要使用的寄存器,在51单片机上为寄存器直接赋值可能没什么的,但是由于STM32的寄存器太多,如果一个个设置的话会很麻烦,有时候还会忘掉某些寄存器的设置,ST 提供的固件库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方便。我们只需要为相关函数指定参数就可以完成寄存器的设置了。为产品的快速开发提供了保障。当然新固件库是好,但是却会对新手理解硬件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人喜欢直接为STM32的寄存器直接赋值,说这样子比较直观,有的人喜欢使用固件库。当然这个是个人喜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我的建议是可以直接用固件库,虽然我对硬件结构还没了解很多,用固件库的话可能会觉得有点学习的不是很踏实,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开发工具的go to definition 功能,顺藤摸瓜。在最终的函数中,我们就能发现这些函数到底为哪些寄存器设置了什么值。这样看多了,时间久了各个寄存器也就了解的差不多了。当然进行下随着产品的不断推出,固件库版本可能会不断的更新。之前的固件库版 首先 其次

stm32的CAN总线学习总结

1、首先通读手册中关于CAN的文档,必须精读。 STM32F10xxx 参考手册Rev7V3.pdf 需要精读的部分为RCC 和CAN 两个章节。 为什么需要精读RCC 呢?因为我们将学习CAN 的波特率的设置,将要使用到RCC 部分的设置,因此推荐大家先复习下这部分中的几个时钟。 关于STM32的can总线简单介绍 bxCAN是基本扩展CAN(Basic Extended CAN)的缩写,它支持CAN协议2.0A和2.0B。它的设计目标是,以最小的CPU负荷来高效处理大量收到的报文。它也支持报文发送的优先级要求(优先级特性可软件配置)。 对于安全紧要的应用,bxCAN提供所有支持时间触发通信模式所需的硬件功能。 主要特点 ·支持CAN协议2.0A和2.0B主动模式 ·波特率最高可达1兆位/秒 ·支持时间触发通信功能 发送 ·3个发送邮箱 ·发送报文的优先级特性可软件配置 ·记录发送SOF时刻的时间戳 接收 · 3级深度的2个接收FIFO ·14个位宽可变的过滤器组-由整个CAN共享 ·标识符列表 ·FIFO溢出处理方式可配置 ·记录接收SOF时刻的时间戳 可支持时间触发通信模式 ·禁止自动重传模式 ·16位自由运行定时器 ·定时器分辨率可配置 ·可在最后2个数据字节发送时间戳 管理 ·中断可屏蔽 ·邮箱占用单独1块地址空间,便于提高软件效率 2、STM32FVBT6 的can 的工作模式分为 #define CAN_Mode_Normal ((u8)0x00) #define CAN_Mode_LoopBack ((u8)0x01) #define CAN_Mode_Silent ((u8)0x02) #define CAN_Mode_Silent_LoopBack ((u8)0x03) 在此章我们的豆皮教程中我们将使用到CAN_Mode_LoopBack 和CAN_Mode_Normal 两种模式。 我们第一步做的就是使用运行在CAN_Mode_LoopBack 下进行自测试。 在参考手册中CAN_Mode_LoopBack (环回模式) 的定义如下: 环回模式可用于自测试。为了避免外部的影响,在环回模式下CAN内核忽略确认错误(在数据/远程帧的确认位时刻,不检测是否有显性位)。在环回模式下,bxCAN在内部把Tx输出回馈到Rx输入上,而完全忽略CANRX 引脚的实际状态。发送的报文可以在CANTX引脚上检测到。

牛人的STM32学习笔记(寄存器版本)

一、GPIO口的配置 STM32的DGPIO口最多可以有7组(GPIOa~GPIOg),而每一组GPIO口均有16个 双向IO组成。并且没个IO口均可配置成8种模式(4种输入模式,4种输出模式)。不管 配置哪个IO口也不论将其配置成哪种模式(但是配置成哪种模式要看具体应用,参考《中 文参考手册》第105页)都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进行配置: (1)使能PORTx(x=A~G)时钟 这里就得操作寄存器RCC_APB2ENR(32为寄存器)了 15 14 13 12 11 10 9 8 ADC3EN USART1EN TIM8EN SPI1EN TIM1EN ADC2EN ADC1EN IOPGEN 7 6 5 4 3 2 1 0 IOPFEN IOPEEN IOPDEN IOPCEN IOPBEN IOPAEN 保留AFIOEN RCC_APB2ENR的0~15位(06~32位保留) 第2~8分别是使能GPIOA~GPIOG时钟的,只要将其置“1”即可,如 RCC_APB2ENR|=1<<2;就是使能GPIOA的时钟;其余IO口的始终使能一次类推。 (2)对相应的IO模式进行配置,低8位配置GPIOx_CRL;高8位配置GPIOx_CRH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CNF7[1:0] MODE7[1:0] CNF6[1:0] MODE6[1:0]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CNF5[1:0] MODE5[1:0] CNF4[1:0] MODE4[1:0] 15 14 13 12 11 10 9 8 CNF3[1:0] MODE3[1:0] CNF2[1:0] MODE2[1:0] 7 6 5 4 3 2 1 0 CNF1[1:0] MODE1[1:0] CNF0[1:0] MODE0[1:0] GPIOx_CRL(x=A~G(端口配置低寄存器x=A…E) 该寄存器用于配置GPIOx的低8位,具体8种模式的配置见《中文参考手册》例如: GPIOD->CRL&=0XFFFFF0FF;GPIOD->CRL|=0X00000300;/PD.2推挽输出;其余IO口的 低8位以此类推。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CNF15[1:0] MODE15[1:0] CNF14[1:0] MODE14[1:0]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CNF13[1:0] MODE13[1:0] CNF12[1:0] MODE12[1:0] 15 14 13 12 11 10 9 8 CNF11[1:0] MODE11[1:0] CNF10[1:0] MODE10[1:0] 7 6 5 4 3 2 1 0 CNF9[1:0] MODE9[1:0] CNF8[1:0] MODE8[1:0] GPIOx_CRH(端口配置高寄存器x=A…E) 该寄存器用于配置GPIOx的高8位,具体8种模式的配置见《中文参考手册》例如: GPIOA->CRH&=0XFFFFFFF0;;GPIOA->CRH|=0X00000003;//PA8 推挽输出;其余IO口 的高8位以此类推。

STM32中GPIO的总结

一.GPIO概述 1、共有8种模式,可以通过编程选择: 1. 浮空输入 2. 带上拉输入 3. 带下拉输入 4. 模拟输入 5. 开漏输出——(此模式可实现hotpower说的真双向IO) 6. 推挽输出 7. 复用功能的推挽输出 8. 复用功能的开漏输出 模式7和模式8需根据具体的复用功能决定。 2、专门的寄存器(GPIOx_BSRR和GPIOx_BRR)实现对GPIO口的原子操作,即回避了设置或清除I/O端口时的“读-修改-写”操作,使得设置或清除I/O端口的操作不会被中断处理打断而造成误动作。 3、每个GPIO口都可以作为外部中断的输入,便于系统灵活设计。 4、I/O口的输出模式下,有3种输出速度可选(2MHz、10MHz和50MHz),这有利于噪声控制。这个速度是指I/O口驱动电路的响应速度而不是输出信号的速度,输出信号的速度与程序有关(芯片内部在I/O口的输出部分安排了多个响应速度不同的输出驱动电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驱动电路)。通过选择速度来选择不同的输出驱动模块,达到最佳的噪声控制和降低功耗的目的。高频的驱动电路,噪声也高,当不需要高的输出频率时,请选用低频驱动电路,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系统的EMI性能。当然如果要输出较高频率的信号,但却选用了较低频率的驱动模块,很可能会得到失真的输出信号。 4.1各种借口的措施: 4.1.1对于串口,假如最大波特率只需11 5.2k,那么用2M的GPIO的引脚速度就够了,既省电也噪声小。 4.1.2对于I2C接口,假如使用400k波特率,若想把余量留大些,那么用2M的GPIO 的引脚速度或许不够,这时可以选用10M的GPIO引脚速度。 4.1.3对于SPI接口,假如使用18M或9M波特率,用10M的GPIO的引脚速度显然不够了,需要选用50M的GPIO的引脚速度。 4.2GPIO口设为输入时,输出驱动电路与端口是断开,所以输出速度配置无意义。 4.3 在复位期间和刚复位后,复用功能未开启,I/O端口被配置成浮空输入模式。 4.4 所有端口都有外部中断能力。为了使用外部中断线,端口必须配置成输入模式。 4.5 GPIO口的配置具有上锁功能,当配置好GPIO口后,可以通过程序锁住配置组合,直到下次芯片复位才能解锁。 5、所有I/O口兼容CMOS和TTL,多数I/O口兼容5V电平。 6、大电流驱动能力:GPIO口在高低电平分别为0.4V和VDD-0.4V时,可以提供或吸收8mA电流;如果把输入输出电平分别放宽到1.3V和VDD-1.3V时,可以提供或吸收20mA电流。 7、具有独立的唤醒I/O口。 8.很多I/O口的复用功能可以重新映射。 9.GPIO口的配置具有上锁功能,当配置好GPIO口后,可以通过程序锁住配置组合,直到下次芯片复位才能解锁。此功能非常有利于在程序跑飞的情况下保护系统中其他的设备,不会因为某些I/O口的配置被改变而损坏——如一个输入口变成输出口并输出电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