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牧区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牧区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牧区调研报告4篇

一、概述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XX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XX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

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贫返贫,如孤寡、借贷等原因致贫返贫,约占贫困户的5%。

(二)影响和制约贫困农牧民脱贫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右旗自古以来就有“旱巴林”之称,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9万亩,返贫人口达1.02万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61亿元,返贫人口达3.07万人;XX年8月16日遭受6.3级地震,持续时间30多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返贫1.87万人;XX年春旱十分严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XX年更是多灾之年,不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连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个苏木镇又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8.5万元,11月3日又发生了4.2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1.4万元,预计总返贫人口2万人左右。同时,全旗有近5万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结核病、高氟水等地区,致病患者多达1.3万人,因病致贫现象较多。

2、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生产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积62.2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15.55万亩,人均1.21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1个苏木、2个镇1万多人。近年来,全旗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应对连年频发的旱灾、洪灾、雹灾、早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些不仅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贫、返贫。截止XX年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独贵龙仍是以养牧为主,其他收入基本没有,生产生活都靠卖畜,至今尚有无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5400多户。

3、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增大,

对于一家一户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牧民来讲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同一品种的农畜产品在某一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增辐不大,产品不能大量出口时,农牧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牧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牧民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绝大部分农牧民则无所适从,很难把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农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占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多数地区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据统计,全旗18.5%的养畜大户饲养着全旗70%的牲畜,如岗根苏木张勇一家4口人,饲养700多只羊,人均175个羊单位。而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还有一部分无畜户。

5、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富余劳动力比较多。

劳务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原来大量的手工劳作被机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农牧民从以往的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形成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目前,全旗有闲置劳动力达3.5万人之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务输出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饲又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重新返回牧业生产中,劳务输出难度大。每年组织输出人数在1万人左右。

6、牧区生产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稳定。

一是牲畜这种生产资料的生命性决定了牧区具有人畜双重消费的特点,特别是一遇灾年,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料,出现成本大于销售的现象。同时,禁牧舍饲也加大了牲畜饲养的成本。二是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医疗、交通、水电、食品等方面消费较高,年人均达1264元,占纯收入的52%。三是与农区建设相比,

国家对草原建设投入较少,畜牧业基础建设欠帐较多,需要建设投入较大,牧民自己无力承担。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较大,如每户建一处草库伦(6000元),扶持10个羊单位母畜(3000元),每户需投入9000元。据统计,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约需投入1.5亿元。五是右旗属高寒低温区,且持续时间长,取暖时间长达6个月,牧民维持基本生存状态所需开支较大。

7、公共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全旗每百平方公里有乡镇0.078个,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医疗机构(含医疗点)0.25个,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小学1.04个。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电话。尽管各嘎查村已经通电、通路,但村路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电网质量和电价仍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同时,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区,全旗病区人口达4万多人,占农牧民人口总数的34.6%。

8、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XX-XX年,每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 的嘎查村3年投入资金20万元,项目只能覆盖1-2个独贵龙组,发展灌溉饲料200—400多亩地。如XX年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中直接到村到户资金额为213万元。项目覆盖人口3万人。人均只有71元,远远不能达到解决温饱问题的要求。这样只能解决极少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另外,由于牧区农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较远,项目建设成本相对其它农区就高一些,费用大一些。

三、牧区扶贫开发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主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到村、到户原则,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实现低收人口稳定增收为目标,主要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世行贷款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基本条件。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和继续应用。

1、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资金投入分散,扶贫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从XX年起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本着“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对重点嘎查村项目实施的投入力度。

2、产业化扶贫项目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通过扶持培育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农牧民进入市场的风险。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种养殖基地的建设,重点扶持培育出一些扶贫专业村、专业小区,通过产业化建设,使小区(专业村)的贫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

3、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实现“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的新的战备性扶贫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定单培训”方式通过各培训机构对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难、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4、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特别是项目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都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和保证,离不开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5、社会扶贫对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一项社会性工作,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个项目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在这项工作中,市直、旗直各扶贫联系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进一步探讨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

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摆在了各级扶贫部门工作者面前,进一步研究探讨贫困地区的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是一项新的课题,根据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鉴于以

上牧区贫困户存在的不同致贫返贫的因素及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类型扶贫方式十分必要。贫困原因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其脱贫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对某种原因暂时致贫返贫的,如因小孩上学,或盖房娶媳妇而致贫的家庭,当儿女走上工作岗位或儿媳妇娶进门后,此类家庭通过自己艰苦创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脱贫。如果在扶贫工作中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这类家庭脱贫速度会更快。但是,对天灾、人祸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就不同了。特别是一些家里有长年卧病在床需医治的病人,因自身无力也无法从事或找到一个什么职业,那么,脱贫的难度就会相当大。

所以,如果不从这些具体方面来研究问题,只是简单沿袭过去的结对挂扶、给钱给物、扶持致富项目等扶贫工作的思路、办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根据当前贫困户结构对症下药,重新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应当全方位、全覆盖的建立、健全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以下几种方式仅供探讨。

1、对通过扶持能够在一定时限内脱贫的贫困户,应当继续采取“扶”的政策和办法。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我们也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宝贵经验,仍然可以在这类贫困户扶贫中继续运用。

2、对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脱贫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为此,应当对他们实行特殊的保障政策。一是医保,二是养老保险。由政府出钱,为这些贫困户建立专门的医疗养老保险,确保他们以后过上基本无忧的生活。

3、对特殊无正常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来讲,应当以政府为主“养”起来。尽管当前已在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在并未全部覆盖到位、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因此,要根据这个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满足正常生活需要测算适当的比例给予生活保障。至少帮助他们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风漏雨。另外,再辅之实行社会救助、结对帮困等办法,从而真正让这少部分人摆脱贫困。

4、对于农村牧区懒汉型的贫困户只是极少数的,但确实存在,每个村都会有。对这种贫困户,不能像平常那样再去用救助的方法,不

能一味地去扶,否则,越扶越懒。要采取“逼”的办法,根据不同对象,由乡、村两级负责,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并帮助教育他们自食其力,自己找饭吃。对经过帮助仍懒惰不干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帮扶范围。

5、对于机关部门联系帮扶贫困户这项工作,今后只帮能脱贫的贫困户,同时,每个部门都拿出一些资金进入“保、养”基金专户统筹,按照新的“保、养”制度使用。同时,应当发动企业、单位以及富裕起来的农民,像“希望工程”那样,自愿参加,自找对象,结对帮扶。从而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参与的新型运作机制。

以上几种方式方法只是对今后扶贫工作方面提出的一种思考,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关键是效果,关键在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以旗、乡(苏木)两级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扶贫工作制度、政策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xx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之首,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无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消除城乡差距,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交通运输工作,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后旗交通运输局遵照中共通辽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旗交通运输实际,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向农村牧区延伸”

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式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及对相关材料分析等方式。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左后旗交通运输概况及农村牧区公路公共服务现状

目前,我旗公路的路网构成是:2条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东线),境内总里程44.551公里,通辽-赤峰高速公路,境内总里程29.93公里;2条国道(g304)丹东-霍林河、(g203)明水-沈阳,总里程1092.786公里;1条省道(s305)金宝屯-阜新,总里程157.733公里;4条县道(甘朝线、查甘线、通库线、通阿线),总里程312.358公里,有路面里程295.6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座中桥,4座小桥,83道涵洞;30条乡道,总里程783.90公里,有路面里程为721.84公里,均为三四级公路,另有1座大桥,155道涵洞;157条村道,总里程XX.796公里,有路面里程为1947.73公里,均为四级公路,另有9座小桥,254道涵洞。从总体情况看,目前全旗公路长期由于投资不足,个别路线超过使用年限,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致使有些路面损坏严重,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运网密度较小,通达深度不够,技术层次不高;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繁忙通道运力不足,高峰时期牺牲服务质量保运量的情况明显。具体表现在:

(1)农村公路客运站严重不足。根据XX年统计,我旗境内共有客运班线119条,客运班次179班次,客运班车173台辆,共设客运站13个,涉及12个乡镇苏木,262个行政村,年运输量1111班次,旅客周转量52921万人公里,货运量1105万吨,货动周转量67692万吨公里。

(2) 偏远落后地区运网密度较小,虽然截止XX年底理论上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但是由于撤乡并镇导致一些村屯并未能实现村村通,也从此失去了村村通的机会。

(3) 通达深度不够,村村通砂石路,乡乡通油路并未能实现全旗各苏

木乡镇和行政村全部通达或通畅,目前,我旗境内农村公路中等外无路面公路有139.88公里。

(4)境内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不高或超期服役,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运量要求,如x464查日苏-甘旗卡,修建于1995年,沥青碎石路面,设计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XX年,已超期服役;y131金宝屯-二道河子,设计等级为四级,沥青碎石路面,修建于1999年,设计使用年限为XX年,已超期服役。

(5) 总体运输能力对交通运输需求发展的储备较小,春运期间或学生放假期间客运量严重不足,有时会出现保运量而降低服务质量的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

2、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表现在:一是公路建设方面地方配套资金不能足额或根本无法到位,导致公路建设举步维艰,只能是依靠国家划拨的建设资金“量体裁服”;二是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公路养护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水平和效率不高。国省干线资金基本上能保障正常的养护与管理,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县乡公路失养或不能及时进行大中修,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这样恶性循环,不能正常反映最初建设农村公路的初衷,农村公路不能正常发挥效能,使交通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一是公路养护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我旗目前实行的是“县道县管、乡道乡管”,交通运输部门或公路养护部门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和监管,但是目前并未能落到实处,一是因为养护资金不能到位,二是责任制度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目前农村公路养护仍然依靠公路养护部门进行,由于资金不足,养护人员不足,养护道班缺乏,养护机械设备设备严重不足,只能采取重点路线、路段进行日常标准化科学化养护,其他路线、路段只能采取应急性养护,不能完全保证公路作用的正常发挥。二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水毁、雪阻、沙阻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所以,我们要做到早预防早动手,加大病害处理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如水毁资金、雪阻资金。三是交通运输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

善,一方面是对运输市场的干预与指导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是对执法队伍的监督与管理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再就是对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监督与检查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特别是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相关责任追究力度的落实问题。

三、政策建议

交通运输业是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业要树立优先发展意识,继续加快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1、加快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城乡界限模糊化,有必要将城市交通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加强城市和乡村公共交通道路和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交网络,为市民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通道;同时完善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快速干线的配套建设。

2、健全交通运输业市场经营机制,促进交通运输业良性发展。目前,我旗客运体制改革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市场化程度仍显不够,投资主体比较单一,经营权高度集中,运营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退出直接参与的经营活动,全力以赴做好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鼓励不同经济成份、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运输经营,放宽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运输市场的门槛,积极引进民间资金投资交通运输领域,给企业以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引进竞争机制,营造公平市场经营空间,促进交通运输市场良性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保障的运力。

3、加大公路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完善公路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和乡村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对广大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重点建设农村公路,切实提高农村公路路面等级标准和通达能力,完善农村路网体系,健全农村公路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出行公交化。加快乡镇苏木和城市上等级公路连网建设,推动这些地区融合发展,增进

经贸往来。

4、多管齐下,缓解旅客运输局部性季节性紧张状况。针对旅客运输相对集中,运力紧张状况主要发生在春运期间和学生放假高峰期,运送对象主要是返乡民工和学生等问题,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运政部门加强客运班车的管理,严禁超员运输;二是增加运行车辆的数量和班次,临时调度;三是可以协调学校分批次放假让学生返家,以均衡运输客流,减轻局部性运输压力。

5、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农村公路养护长远发展的关键。目前,自治区财政和汽车养路费在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中所起到的作用只是补助性质的,养护的主体责任在地方政府。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各级政府必须要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如通过“上头补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的办法,充分发挥地方、农民群众、受益企业的积极性,多方集资,使有限的政府补助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我们要加强资金管理,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专款专用,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强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好农村公路。

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目前农村公路存在着严重的重建轻养问题,特别是对我旗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措施与办法方面我们建议如下:

(一)建议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建议旗委、政府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明确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并按管理办法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

(二)建议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根据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

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我们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

(三)我旗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具体办法

一是加大投入,合理增设道班,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

二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加强路政巡查力度,加大对危桥险桥的管护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资金,对桥梁进行改造或加固。

四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完善沿线安保设施。应在陡坡急弯、与铁路交汇等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等交通标志。

(四)制定完善农村公路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农村公路健康有序的发展,杜绝在建设、管理和养护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违纪、不作为等情况,使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建议以部门规章等形式明确以下方面的事项:明确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养护技术规范(包括养护范围、养护定额、养护质量标准等)。规范建设市场主体,切实提高建成工程的质量,降低后期的养护费用,提高使用质量。明确建设养护市场的准入条件,确保农村公路的质量,使农村公路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步伐,近日结合我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工作进行了调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要求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建设的内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综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建设。

总体思路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牧民收入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最终目标,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加大对农村牧区的投入和支持,先试点后示范,协调推进农村牧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争取通过5—10的努力,农牧业经济基本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初见成效。

整个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试点示范阶段,主要选择3个特色突出、基础条件较好的“50强”嘎查先行试点,以点带面,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第二个阶段为全面铺开阶段,主要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树立典型,确定几个较为成功的建设模式在全镇范围内逐步推开;第三个阶段为初见成效阶段。

为顺利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关键环节,必须作为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首要工作去抓。

1、推进农牧业战略性调整。关键是抓好两个“转移”、两个“提高”,即农牧区人口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草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移;提高畜牧业在农牧业结构中的比重,提高非农产业就业在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重。一是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通过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城镇经济,繁荣第三产业,改善农牧民就业环境,加强就业培训等措施,不断拓宽农牧区劳动和人口转移就业的渠道,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保证每年转移农牧区劳动力不少于1000人,力争到XX年全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 75%。

二是加快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大力挖掘农业潜力,优化种植结构,走“精种、高效、绿色”的生态效益农牧业发展之路。力争到XX年,我镇舍饲养殖牲畜规模达到20万头(只)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

2、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要优先发展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大、与农牧民关联度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畜产品加工业,着力培植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牧民建立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通过税收、财政、金融、土地、基础设施配套等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牧民增收和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养殖业、舍饲养殖业、菌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

3、建立健全农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和“丰收计划”,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农牧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充分发挥科技对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争取到XX年全镇农牧业新技术应用和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10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100%,主要牲畜良种畜比重达80%以上。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认证和监督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农畜产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注册认证工作,打造“绿色”品牌和拳头产品,全面提升农畜产品竞争力。建立健全农村牧区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运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主渠道作用,逐步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健全农牧业服务体系,按照“公助、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巩固和完善基层供销社服务网络,积极鼓励农牧民自主兴办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牧

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牧民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争取到XX年,新成立9个农牧民经纪人协会,其中:奶牛协会5个、绒山羊协会1个、兴安细毛羊协会1个、蔬菜协会1个、食用菌协会1个。建立稳定的支农资金投入渠道,要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农村牧区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大幅增加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保证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牧区,总体比例不低于70%,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

(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城乡差距不仅仅是收入方面的差距,更大的差距是城乡社会公共产品配置严重不平衡,农村牧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这势必加重了农牧民的负担,影响了农牧民的增收。因此,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必须将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在财政投入、项目建设、人员配置等方面重点向农村牧区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牧民收入。

1、大力发展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体力量。要改变农村牧区的落后面貌,必须先从改变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入手,而改变农牧民思想观念必须首先抓好农村牧区的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首要的是应加大对农村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解决农村牧区中小学设施简陋、师资缺乏等突出问题。充分考虑当前我镇农村牧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问题,进一步整合全镇农村牧区中小学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以岗位培训为中心、继续教育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结合”,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加强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使全镇90%以上从业人员达到实用技术中级水平,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9%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通过培训、教育,逐步消除农牧民群众的陈旧保守观念和小农意识,帮助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2、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农村牧区实际出发,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社会基本保障与家庭保障、集体保障、企业保障相结合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要实行全面的农村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搞好试点,逐步推行。应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医疗救助配套制度。争取到 XX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城乡统一的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城乡统一低保、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

3、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文化阵地,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一是要建好阵地。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农牧民群众、文化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农牧民个人办文化,集体办文化,文化部门与个人、与企业联合办文化,大力发展农牧村民办公助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农民书屋、农民个体放映队和民间剧团,逐步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市场化”。二是要明确内容。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三是要好搞活动。如开展文化先进镇创建活动,“科技文化三下乡”、“体育三下乡”,送图书、送电影下乡等。尤其要广泛开展的荣辱观教育,让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充满农村牧区。

(三)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制约,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直是制约我镇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也是我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面临的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资金是最大的问题,但光有资金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我们针对我镇生态脆弱、生产力布局分散的实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重点地区的基础设施问题。

1、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我们要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保护为主”的指导方针,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

理。争取用五年的时间,通过环境综合整治、退牧还草、荒山造林等综合措施,加速林草植被恢复,实现区域生态状况“整体上稳定遏制、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

2、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改善农村牧区的水利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区的水利设施配套、农区人畜饮水解困、安全饮用水等工程建设,争取到XX年,消灭人畜饮水不安全因素;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0万亩,完成全镇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二是大力改善农村牧区交通状况。抓住国家期间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机遇,加大全镇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力度,争取到XX年镇至嘎查基本建成黑色公路,重要工业基地、农业园区通水泥路和村村实现全部通公路的目标,全镇通乡公路通达率和通村公路通达率均达到100%。三是大力改善农村牧区通讯状况。继续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牧区通讯条件,争取XX年全镇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电话率达100%。

(四)加强农村牧区民主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直接关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成败。

1、加强农村牧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将农村牧区综合素质好、思想观念新、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选拔到农村牧区的嘎查村委会班子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的战斗力。要在全镇农村牧区深入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农村牧区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要结合农村牧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牧区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关心和爱护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继续开展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

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2、切实维护农牧民的民主权利。健全嘎查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牧区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 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浩大,任重道远。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全社会参与,易于形成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宏观指导,有利于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减少风险,少走弯路,促进又快又好的发展。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新农村,不能凭主观想向和满腔热情办事,而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要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期计划,分步实施。既要注重经济指标,又不忽视社会发展指标;既要注意发展速度和规模,又不忽视质量和效益;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农民的主体力量;既要体现现代精神风貌,又不破坏农村文化底蕴;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又要请专家论证;既要保证规划的科学化,又要保证实施规划的连续性,绝不能朝令夕改,人去事非。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镇地域广阔,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展模式上要分类指导。比如,白音浩特嘎查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是全镇人口、资源、生产要素比较集中的地区,是重点发展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开展以工促农的工业型新农村建设。同时,还可以发挥区位优势,招商引资,服务我镇,走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建设之路。在新农村牧区规划建设上要分类指导,注意嘎查村布局有利于节约资源、发展经济。比如:人口、资源、生产要素比较集中

地,的新农村新牧区规划可以高标准、多功能,进行一步到位式建设,而其他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总之,一定要突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避免运动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人为的样板工程,更不搞所谓“达标验收”之类扰民的浪费的评比活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3、以城带乡,社会参与。应发动、组织镇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持帮扶农村。探索城市与农村、企事业与农村结对帮扶的途径,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引导农民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决裂,指导农村向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阔步前进。

1、局部地区和部门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体育建设现象。

2、由于城乡差别,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3、缺少建设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匮乏,部分老年人想要进行文化体育活动无处可去。

4、由于体制原因,财权上移,基层无更多的活动经费用于老年体协活动的开展,老年体协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制约。

5、基层从事老年体育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6、参与老年文化体育工作的部门少,只靠老年体育一个部门形不成合力。

四、老年体协建设和工作开展的建议

1、建议加大老年文化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增强老年人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识。

2、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基层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3、加大活动经费投入,多部门参与,形成合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

4、建议设立老年体协专职工作人员,人员保持相对不变,使老年体协工作开展保持连续性。

5、加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使老年体协工作开展有质有量。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如何加强工伤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劳动保障问题,着力提高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到社会保险各项工作中。通过专题调研活动,了解了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扩大覆盖人群,解决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工伤保险调研的内容及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工伤保险运行情况;全面落实工伤保险配套政策情况;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情况;工伤保险扩面征缴方法和措施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问卷式调研,由各旗组织专人对调研内容进行分类调查后,汇总上报。现将调研内容整理如下:(一)当前全盟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我盟自1998年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从基础调查、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了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推行积极的工伤保险政策,全方位开展工作,于XX年成功实现了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使我盟工伤保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XX年底,全盟参保企业已达298户,参保职工人数达31731人。其中,盟本级15549人、阿左旗7198人、阿右旗2600人、额旗1153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5231人。工伤保险已覆盖了金融、交通、化工、煤炭等行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及农民工。十年来,我盟工伤保险制度从国有中小企业率先启动,到重点推进以煤矿、

2020年畜牧调查报告4篇

2020年畜牧调查报告4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年畜牧调查报告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随着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以草定畜工作的深入开展,去年,在天帮忙、人努力的情况下,城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3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而且涌现出了不少收入超10万元的农户,特别是辣椒、生猪、牛羊和家禽等农畜产品价格的回升,使农牧业收入大幅度增加,拉动了农牧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而且,更为乐观的是生态植被明显得到改善,进一步坚定了农牧民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决心与信心。但同时我们也更加明显的看到,牧户与农户的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农区增收的产业链条在不断延伸,而牧区仍滞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如何引导和帮助牧户发家致富,并形成稳固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畜牧业发展上台阶,成了我们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克珠尔、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里、巴音什边、珠拉图、糜地粱等嘎查,通过与一部分典型户交流的方式,对全镇畜牧业生产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农区畜牧业现状:根据水土和地理优势,城川南部地区19个嘎查村(原城川和二道川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农田水利发达,种植经验丰富,交通便利,属农业主产区。共有人口3742户12925人,其中,蒙古族1741人。水浇地11万亩,人均水浇地为8. 6亩。虽然这一区域特色种植业已成了农牧民创收的主要来源,又是全年禁牧区,但是,特色养殖业也相对发达,城川镇东部区以大场则村为中

心的生猪模式化养殖、圈养山羊和秋冬季快速育肥出栏架子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城川镇西南部区以三元杂交羊为主的舍饲养殖快速育肥出栏也初具规模,综合收益都很高。例如:糜地粱二社纳伊拉,3口人,70多亩(其中种植辣椒2.5亩)水浇地收入4.7万元,草场70多亩(承包邻居40亩),养9只三元杂交母羊,一年两茬或两年三茬,一胎3-5只,年产羔46只,45天断奶,2个月左右出栏,平均每只售200多元,年收入1万多元,剔除肥料、电费等开支1.5万元,加上各种政策补贴1600元,去年人均纯收入1.4万元。 XX年,全镇农区牲畜出栏头数为14.86万头只,年底,牲畜存栏头数为15.7万头只,农区人均畜牧业收入约3645元,占总收入的39。 (二)牧区畜牧业现状:城川北部区10个嘎查(原珠和地区)以牧业为主,为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的季节性休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农牧户为1219户3934人,其中:蒙古族2759人。草牧场总面积178.97万亩,飞播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面积为14.45万亩。水浇地6.4万亩,人均水浇地16亩。核定载畜量为6.03万头只,XX年出栏牲畜12.85万头只,年底牲畜存栏11.12万头只。在执行禁休牧政策以来,牧区畜牧业发展由于受路、电、讯以及市场等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即:品种杂、规模小,驾驭市场能力差、很难形成稳固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调查,牧民均赞同限时放牧,但是,前提条件是草场要好。对限时放牧的好处都很清楚,但是,采纳应用的不多。大部分牧户以羊为主,兼有几头至二三十头不等的牛,农业收入大多是为养而种的支出部分,只有及少数还有1万元左右的盈余。在哈拉色日、阿日勒、巴音什边、巴音什里和城川嘎查牛产业相对发达;阿日勒、呼和、科泊尔、柴达木4个嘎查以鄂尔多斯细毛养为主;珠拉图、乌定什边、巴音什边、巴音什里、哈拉色日、克珠日6个嘎

XX牧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XX牧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目前需要扶贫的对象所处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加之个人无一技之长或“等、靠、要”思想严重,实现脱贫难度较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牧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月××日上午,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基层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组成调研组,就县人民政府XX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到昂拉乡措加村实地查看了文化旅游扶贫项目昂拉赛康寺维修和“农家乐”改造情况,并与部分项目实施户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县扶贫局负责人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年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紧紧围绕年初县政府和州扶贫开发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实,共投入扶贫资金2418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藏区扶贫产业发展、旅游扶贫产业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整村推进项目。该项目投资700万元。其中包括: 1.投资万元的4乡(镇)12村牛羊养殖及商铺购置项目。 2.投资200万元的坎布拉镇尖藏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 3.投资万元的昂拉乡尖巴昂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 (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662万元,对7乡2镇浅脑山区生态及地质灾害区263户1192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完工,正在准备验收。 (三)旅游扶贫项目。一是投资200万元,实施了坎布拉旅游景区3村贫困群众扶贫产业发展商铺购置项目。二是投资180万元,实施了昂拉乡措加村老景点改造项目,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正在准备验收。 (四)尖扎滩乡滩上四村产业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尖扎滩乡建设萨尕尼哈农贸市场一座。 (五)创业、资助项目。1.投资76万元,开展以烹饪技术、民族歌舞演艺、泥瓦工等专业的劳动技能“雨露计划”培训项目。2.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了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3.投资60万元,对贫困大中专毕业生给予贴息贷款,鼓励创业。 (六)工作措施得力。一是深入开展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村情民意,掌握市场行情,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实施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科学编制方案。提高了项目实施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提高了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共4篇)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共4篇)第1篇: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发展现状 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预计1-6月,全市出栏肉猪万头、肉羊万只、家禽万只、肉牛2878头,完成了目标任务的%、%、%、%;肉类总产量吨、禽蛋产量2400吨、牛奶产量196吨,完成了目标任务的%、%、%。达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和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 (一)养殖业主不断涌现。据统计,全市1-6月新发展适度畜禽规模养殖230户,其中生猪112户、家禽110户、肉牛3户、肉羊5户。新建玉林、沱湾、宏云等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改扩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9个,新建顺均、华隆等养牛场3个。 (二)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目前在工商新注册**市华阳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市阳和土鸡专业合作社以**山种鸡场为核心发展会员60余户,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养殖土鸡4000余只。

(三)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模式,编制了我市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划,围绕广溪路沿线建立规模养殖带(小区),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划生产,制定严格的小区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方式,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严格按照《无公害畜禽养殖标准》组织生产,推行标准化生产,据统计,到目前,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4个,家禽养殖小区3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肉牛养殖小区2个。 (四)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特色养殖迅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发展肉牛、肉羊、野鸡、原鸡、肉兔、鹌鹑、肉鸽等特色养殖大户20余户,出栏肉牛100头、山羊XX只、野鸡3万只、肉兔10万只,仅特色养殖实现产值500万元以上。 (五)产业化带动增收明显。据测算,今年1-6月全市畜牧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可达85元,其中,参与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农户人增均收达110元。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一是成立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生产科教股和改良站人员为成员,统筹全镇畜牧

牧区调研报告4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牧区调研报告4篇 一、概述 xx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 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xx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 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xx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xx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 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

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

牧区现状调研报告

牧区现状调研报告 牧区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 本报告是对牧区现状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报告。通过对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生态环境状况、畜牧业发展现状等方面的调查,我们得出了牧区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报告能进一步了解牧区的实际情况,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引言 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和生态屏障,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开垦、不合理的养殖方式等因素,牧区面临着严重的土地退化、草原退化和动植物生态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牧区现状,为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了 10个牧区,涵盖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牧民收入水平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农牧业基础设施不足。同时,牧区受制于气候条件,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支撑。 四、牧区生态环境状况

调研结果表明,牧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堪忧。土地退化、草原退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其中,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草场管理是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牧区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面临严重挑战。 五、畜牧业发展现状 调研结果表明,牧区的畜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一方面,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不足,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的畜牧业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降低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六、建议 基于对牧区现状的深入调研,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牧业生产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 2.加强土地和草场的保护与修复,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和管理制度,防止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 3.推动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支持,提高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 4.推动畜牧业结构的转变,加大对肉品、乳制品、皮毛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5.加强对牧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治理,促进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七、结论 牧区现状调研发现,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状况堪忧,畜牧业发展面临困境。为了保护牧区生态环境,促进牧

边境牧区牧民生产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边境牧区牧民生产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范 文 按照旗委的部署和政协20**年工作安排,20**年4月6日至10日,由政协副主席白志远带队,政协经济环境资源委员会组织有关方面的政协常委、农牧界委员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同志9人组成了精干调研组,对我旗边境牧区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查研究。4月22日—23日,又与盟政协副主席苏木雅带领盟政协的边境牧区调研组赴巴音杭盖苏木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共调查了边境一线的桑根达来、巴音、乌兰、巴音杭盖和川井五个苏木的9个嘎查,占调查苏木嘎查总数的31%,走访有代表性的边境牧户119户,发放各类调查表600多份。其中:桑根达来苏木14户,巴音苏木24户,乌兰苏木12户,巴音杭盖苏木68户,川井苏木1户,占调查嘎查总户数的15.3%。总行程1800多公里。调研通过听苏木汇报、发放调查表、深入牧户实地调查等形式进行。经过调研,委员们掌握了当前边境牧民生产生活的实情,大家感触很深。12日下午利用半天的时间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分析研究了当前边境牧区牧民生产生活情况和面临的形势,委员们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乌中旗是以畜牧业为主体的边境少数民族旗。全旗土地面积23096平方公里,有184公里国界线。牧区面积19328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85%,边境五苏木面积为12748.5平方公里,占牧区总

面积的66%。边境五苏木嘎查总数为29个,牧户2600户,人口9318人,占全旗牧区总户数、总人口的42.68%和41.76%。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79.28万头,占全旗牧区牲畜总头数的61.5%,其中:大畜2247头,小畜79.06万只,分别占全旗牧区大小畜的75%和61.4%;绵羊为28.5万只,山羊为50.5万只,分别占全旗牧区绵羊、山羊的71.1%和57%。适龄母畜50万只,占牲畜总数的64%;良种及改良种畜46.95万头,占总头数的60%。人均牲畜87头,比全旗牧区人均牲畜60头多27头;人均纯收入2321元比全旗牧区人均纯收入20**元多320元;可利用草场1825万亩。户均草场7020亩,比全旗牧区户均草场4678亩多2342亩;畜均草场23亩,比全旗畜均草场21亩多2亩;亩均产草量为17公斤。建成砖木结构棚圈993处91395m2。 二、边境牧区草原现状及导致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 边境牧区草原现状 草原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乌拉特草原生态环境的主体。多年来,由于人口自然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牧民为了生存和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所需,一直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发展畜牧业,只顾眼前利益,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导致草原退化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旗80年代草场退化面积占全旗草场面积的48%,其中轻度退化占退化草场面积86.2%,中度退化占退化草场面积的13.8%。目前,全旗草场全部不同程度退化,其中重度退化9.5%、中度退化65%、轻度退化16%;荒漠化面积占32.1%,潜在沙化面积占总面积的56.07%,现在草场退化面积

畜牧调研报告4篇.doc

畜牧调研报告4篇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

深入牧区调研报告

深入牧区调研报告 深入牧区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牧区是一些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牧区的实际情况,探讨牧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 1.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牧民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牧区发展状况的认知和看法。实地走访则是直接进入牧区,了解牧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2. 调研过程 首先,我们前往了位于某省牧区的县城,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政府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牧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然后,我们发放了问卷调查,并采访了一些牧民代表,了解他们对牧区发展的期望和具体需求。最后,我们进入牧区实地走访,了解了牧民的生活和牧业经营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得出了以下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 1. 牧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牧区的经济主要依靠牧业,但受制于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牧业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和增加附加值。 2. 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不足:牧区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无法进行现代化的牧业生产和销售,导致经济发展受限。 3. 生活条件落后:由于牧区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生活条件较差,牧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4.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牧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学校和医院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四、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牧区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支持力度,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牧区的贷款支持。 2. 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建立现代化的农牧业生产体系,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牧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

牧区家乡调研报告

牧区家乡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 调研地点:牧区家乡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牧区家乡的社会经济状况、民生情况以及环境生态状况,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调研,我们可具体了解牧区家乡的发展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观察:我们对牧区家乡的村庄、农田、牧场等地进行了实地观察,了解土地利用情况、畜牧业发展情况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2. 问卷调查:我们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详细了解牧区家乡居民的收入情况、生活水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 社会经济状况: a. 农牧业发展:牧区家乡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但目前面临 土地资源匮乏、畜牧业规模有限等问题,应加大土地整治和发展经济作物的力度。 b. 收入水平:绝大部分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以畜牧业为主,但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需要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多元化收入途径。 c. 基础设施:牧区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供

水、供电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加大改善力度。 2. 民生情况: a. 教育状况: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上学难、教育质量有 待提高,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b. 医疗保健:医疗资源不足,偏远地区医疗服务不畅,需要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医疗队伍培养。 c. 生活水平:绝大部分居民生活条件较为简陋,饮水安全、 住房改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3. 环境生态状况: a. 水资源:牧区家乡水资源有限,需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b. 生态环境: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加 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四、调研建议 1. 发展农牧业:加大土地整治和发展经济作物的力度,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规模,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2. 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条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 加强教育医疗事业: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和基层医疗队伍培养。 4.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开展草地修复和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提高牧区家乡的生态环境质量。 五、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牧区家乡的社会经济状况、民生情况以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 一、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牧业大国,牧区占据了国土面积的相当部分。牧区是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地,也是贫困地区的主要集中地。为了了解当前牧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特进行了这次牧区调研。 二、调研目的 1. 了解牧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等。 2. 探讨当前牧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如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等。 3.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主要了解牧区的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状况,包括牧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实地考察主要针对牧区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情况进行调查。 四、调研结果 1. 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牧区的产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占比超过80%,其他主要产业有农业和旅游业。畜牧业是牧 区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 就业情况: 调查显示,牧区居民主要依靠畜牧业维持生计,畜牧业从业人

员占到了大部分。另外,一部分牧民也从事农业和旅游业,但相对较少。 3. 环境问题: 实地考察发现,牧区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首先,由于牧民对牧草的过度放牧,导致牧草资源严重退化。其次,过度开采水资源,导致牧区多年来一直面临着水草不丰的问题。再者,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导致土地的沙化、水源的污染等。 五、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改善畜牧业发展环境: 加大对畜牧业的政策支持,提高牧民的产业技术水平,推广高效养殖模式,减少过度放牧造成的牧草退化。 2. 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牧区居民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牧民的收入水平。 3. 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对牧区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减少生态破坏。 4.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牧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 牧区是我国的重要基地,但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和环境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牧区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很多潜力和发展机会。只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牧区专题调研报告

牧区专题调研报告 牧区专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牧区是指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生态区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牧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为了更好地了解牧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牧区居民的调查问卷,调查了他们的居住状况、收入来源、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我们还走访了几个典型的牧区村庄,深入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情况和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经济发展问题:牧区经济发展缓慢,主要依靠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为主,缺乏其他产业的支撑。由于牧民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条件有限,导致牧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2. 教育问题:牧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材资源不足。大部分牧区学校都没有现代化的教室和教学设备,限制了教育的发展。

3. 医疗保障问题:由于牧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生匮乏,牧民在患病时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4. 生活条件问题: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供水、供电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牧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很多地方还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 三、改善措施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和建议: 1. 经济发展方面,需要引导牧区发展多元化的农牧业产业,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2. 教育方面,应加大对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牧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增加师资和教材资源。同时,加强对牧区学生的资助政策,提高教育的普及率。 3. 医疗保障方面,需要加强牧区的医疗设施建设,增加专业医生的数量,提高诊疗水平。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牧民的就医便利度。 4. 生活条件方面,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牧区的供水、供电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提供更多的生活设施,提高牧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调研的意义

牧区医疗现状调研报告

牧区医疗现状调研报告 牧区医疗现状调研报告 1.调研背景 近年来,牧区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人们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牧区医疗现状的调研,以期为改善牧区医疗条件提供依据和建议。 2.调研对象和方法 我们选择了几个典型的牧区进行了医疗现状调研。通过走访农牧民和当地卫生局、乡镇卫生院等机构,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我们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牧区医疗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3.调研结果 (1)医疗设施不足:在调研的牧区中,医疗设施普遍不足。乡镇卫生院的规模小,设备简陋,医生不足。对于重大疾病的治疗,牧区居民往往需要前往县城或城市,但交通不便导致就医困难。 (2)医疗资源缺乏:牧区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医生和药品都不足。牧区医生数量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也存在短缺问题,很多必需的药品都无法保证供应。 (3)健康意识低:在牧区地区,很多居民对健康意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缺乏定期体检和健康检查的习惯。这导致了一些

常见病和慢性病未能及时被发现和治疗,给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风险。 4.调研建议 (1)加强医疗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牧区医疗设施建设的 支持力度,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规模和设备水平,增加医生数量。同时,在交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牧区设立地区医疗中心,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牧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生待遇和药品供应。同时,应加强对牧区医生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其专业能力。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牧区居民能够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加强健康宣教和健康管理:政府可加强对牧区居民的健 康宣教,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可以推动建立牧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5.调研结论 牧区医疗现状普遍较差,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都不足,居民的健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了改善牧区医疗条件,政府应加大对牧区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疗资源配置的投入,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和健康管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6.调研局限与展望 本次调研的样本数量有限,只局限于几个典型的牧区,因此结

牧区医疗现状调研报告

牧区医疗现状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任务背景与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牧区医疗现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能,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收集牧区医疗现状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准确了解偏远牧区的医疗设施数量、医疗专业人员配备情况、医疗设备设施状况、医疗服务覆盖范围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方法: 1.实地走访:我们深入牧区,走访了多所医疗机构,与相关医 务人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牧区医疗现状的认识和挑战。 2.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了相关牧区医疗方面的数据和报告, 通过分析数据来了解医疗水平、医疗资源配置等情况。 调研结果: 1.牧区医疗设施数量有限:我们调研的牧区共有10个医疗机构,其中包括1个综合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村级卫生室。每个医疗机构的床位数相对较少,导致牧区居民就医难度较大。 2.医疗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牧区医院中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 的数量较少。在我们调研的10个医疗机构中,平均每个机构 只有5名医生和8名护士,且大部分医生缺乏临床经验,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3.医疗设备设施欠缺:牧区医疗设备设施相对落后,影响了医 疗服务的水平。部分医疗机构缺乏基本的医疗设备,无法对一

些常见病症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4.医疗服务覆盖范围不广:牧区医疗服务覆盖范围较窄,很多偏远地区的居民需要长途奔波才能获得医疗服务,加大了就医的成本和难度。 5.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牧区医疗服务质量有所参差不齐,综合医院的服务质量较好,但小型卫生室的服务水平较低,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仍有待提高。 建议和对策: 1.增加医疗设施数量:加大对牧区医疗机构的投资力度,增设更多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以提高居民就医的便利性。 2.加强医疗专业人员培养:改善医生和护士的培养机制,鼓励他们到牧区执业,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 3.完善医疗设备设施:加大对牧区医疗设备设施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4.拓宽医疗服务覆盖范围:加强牧区医疗服务的网络建设,推动远程医疗技术在牧区的应用,减少居民就医的成本和难度。 5.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对牧区小型卫生室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评估机制。 结论: 牧区医疗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大投入和改进管理,可以逐步提高牧区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就医便利性。未来,需要政府、医疗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牧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 依据克旗教育局关于做好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对农村牧区的影响 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组织专人深化地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 我校是达来诺日镇唯一一所完全学校,管辖7个嘎查1个居委会,服务半径为30多公里。现有15个教学班,201名同学,其中住宿生47名,走读生64名,陪读生90名。教职工88名,其中专任老师35名。校内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927平方米。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除教学楼,其他校舍都被克旗城建局鉴定为危房。无法 改善就近入学同学的寄宿生活条件。由于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比较差,近五年老师调出频繁,青年老师不愿调入我校。使得我校老师老龄化现象严峻,专任老师不足,存在着跨班、跨科教学,音、体、美等学科严峻缺少专业老师。严峻影响了学校学区内儿童、少年享受到公正受教育的权利。 2、大部分同学就学离家较远,一两周才能回去一次,思念家人 影响了学习心情,部分同学求知不强,缺乏上进心。还有些同学在课堂上留意力不集中,不善动脑,课堂反应较慢,学习成果不佳,长时间的压抑,内心简单产生对课堂的`厌恶感,造成了同学的厌学心情。学校没有校车,接送同学需家长自行接送。由于家长多数为农牧民,交通法律意识熟悉不强。存在着车辆无牌、驾驶人员无证驾驶的现象。 第1页/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家长接送同学无大路行驶,需自行选择泥土小路行驶,雨雪天行驶特殊困难。 3、我校寄宿同学和周边陪读同学的上学交通费用由同学家庭担当。寄宿同学伙食费每学期每生1000元,期中享受国家发放寄宿生补助每学期每生670元,其余生活费用部分由家庭负担。陪读同学校外租房的有90人,生活费用全部由家庭负担,严峻影响了家庭的经济收入。 4、寄宿同学由于年龄小,有六七岁的学校生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 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对农村牧区的影响的对策建议: 1、我校建议拆除危房,建设新的师生用房,改善师生的生活条件。 2、补充专任老师,改善教学条件,解决跨班、跨科教学和音、体、美等学科严峻缺少专业老师现状。 3、加快对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牧民的后顾之忧。 4、政府应加强对陪读同学家庭的补助,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牧区贫困问题的调研工作报告(最新)

牧区贫困问题的调研工作报告范文 一、牧区基本情况 赤峰市牧民主要分布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和敖汉旗共6个旗、18个苏木镇、351个嘎查村中,牧民总户数7.1 万户、总人口27.1万人,劳动力总数13.1万人,从业人员12.2万人,其中有10.1万人从事农牧业,有2.1万人从事二、三产业。全市牧区耕地面积140万亩、草牧场面积4600万亩。*年全市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739元。*年以前,赤峰市的牧民人均纯收入一直高于农区,由于近几年牧民收入增幅减缓,从*年开始牧民人均收入已经落后于农民,*年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625元,比农民低209元。 赤峰市牧民人均占有的草牧场资源与全区牧区平均水平差距很大。据自治区农调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赤峰市牧民人均占有草场面积为169亩,仅为全区牧民人均1119亩的15%。由于草场面积少,限制了牧民的养畜规模,加上牧区种植业基础差、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少等因素,使得目前赤峰市牧民的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全区水平。*年,赤峰市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127元,仅相当于全区牧民平均3526元的60%,人均现金收入为2828元,仅相当于全区牧民平均6539元的43.3%,牧民人均存款为589元,仅为全区牧民平均1992元的29.6%。 二、牧民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 由于赤峰市牧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牧民收入水平低,目前赤峰市牧区和牧民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年底,全市牧区351个嘎查村中,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嘎查村为198个;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为7.02万人,占牧区人口总数的25.9%;大大高于全市14.3%的贫困面;牧区温饱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为9.22万人,占牧区总人口的比例为34%,也高于全市21.1%的比例。另据市农牧局多经站统计资源显示,目前全市牧区尚有9184户牧民是无畜户,占总户数的13.4%,无畜户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市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8.4%,绝大多数无畜户的人均纯收入低于自治区核定的牧民最低800元生活保障线。 (二)贫困原因分析 1、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牧民居住非常分散,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通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导致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全市牧区351个嘎查村中,仍有267 个不通电话,44个不通汽车,46个不通广播电视,280个嘎查村牧民没有自来水,7.1万牧户中15%的户不通电,40%的嘎查村没有卫生室。 2、部分牧民因经营规模萎缩而返贫致贫。赤峰市牧区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由于草牧场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牧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是

牧区调研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为了深入了解牧区的现状、问题和需求,我们进行了牧区调研,旨在为制定具体的乡村振兴方案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建议。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牧区的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工状况、农村环境保护等问题。 二、调研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牧区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加深了对牧区的了解。 三、调研结果 1. 农业发展 牧区的农业发展受到的限制较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土地资源有限:牧区的土地多为山地、草地,耕地较少,导致农作物种植面积不足。 (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牧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作物种 植较少,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3)农民技术水平低: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和技术培训不足,牧区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较低。 2. 农村基础设施 (1)交通不便:牧区的交通网络不完善,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2)水电供应不足:牧区的水电供应不足,影响了农民的生 活和生产。 (3)信息技术应用缺乏:缺乏信息技术应用,使得农民难以 获取最新的农业信息。 3. 农民工状况 (1)劳动力流失严重:由于牧区的农业发展受限和工作机会 不足,农民大量外出务工。 (2)保障待遇不足:农民工在外务工的待遇和生活条件不佳,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 4. 农村环境保护 (1)农药使用过量:牧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过量, 对土地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2)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由于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居民 往往将垃圾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四、建议和对策 1. 农业发展 (1)深化土地流转:鼓励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 展特色农业产业。 (2)加强农民培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农 业技术水平,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农村基础设施 (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对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改善交通、水电供应等问题。

牧区调研报告4篇范文

牧区调研报告4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一、概述 xx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 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 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XX年6月末, 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 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xx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 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 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 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 贫困面还比较大, 贫困程度还比较深, 到XX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 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 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 低收入人口2.11万人, 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 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 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 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 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 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 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 每年需花费不少医

药费而贫困, 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 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 收入低, 加上底子薄, 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 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 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 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_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__, 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__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把握, 是当前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__, 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__中的五个统筹之首, 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无疑更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消除城乡差距, 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交通运输工作, 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的服务水平, 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出行和致富的基本需求。 科左后旗交通运输局遵照中共通辽市委政策研究室文件通知精神, 结合我旗交通运输实际, 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向农村牧区延伸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 调研方式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及对相关材料分析等方式。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科左后旗交通运输概况及农村牧区公路公共服务现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