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楹联文化蓬莱阁对联楹联文化的研究

楹联文化蓬莱阁对联楹联文化的研究

楹联文化蓬莱阁对联楹联文化的研究
楹联文化蓬莱阁对联楹联文化的研究

“寻踪古楹联,传承汉文化”学术实践报告

——以烟台市蓬莱阁“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为例

一、楹联的历史

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楹联叫庆联。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楹联大致可分诗楹联,以及散文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

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

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二、楹联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单就楹联的形式而言,它的渊源可以到《诗经》(公元前5世纪)、《楚辞》(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中的对偶句,如“冬日烈烈,飘风发发”(《诗经四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楚辞湘君》);“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如”(《楚辞少司命》)等等。特别是汉魏六朝诗赋,有大量的对偶句式和骈体格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严密工整的唐代格律诗,其中的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实际上就是楹联的形式,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等等。此外,唐代还流行一种联句活动,即两个人以上在一起互相对句。这种对句已经突破五、七言的格局,短的只有一个字,长的可以到九个字或者更多。如中唐时的严维等八人有一次在一起对句,从一言对到九言:比如,一人说“东”,另一人说“西”;一人说“步月”,另一人说“寻溪”;以此类推:“鸟已宿,

猿还啼;狂流碍石,迸笋穿溪;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静听林下潺潺是湍濑,厌向城中喧喧多鼓鼙。”因此,我们不妨这样认为,作为楹联的形式,整齐对仗的

上下联句在公元3世纪到公元9世纪的晋唐时代已经形成,但题写在门口的桃符上,成为新春佳节时的一种装饰艺术,或许是公元10世

纪以后的事。

如果说楹联的形成在公元10世纪的五代,那么它的发展则在公元10世纪到公元13世纪的宋代,而它的普及和兴盛却在公元14世

纪到公元19世纪的明、清两代。有足够的资料表明,楹联作为点缀

生活环境的艺术作品,在宋代已为文人学士们所广泛接受和喜爱,并且形成一种题联的风气。一些文人通过题联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有的则装饰于自己的厅堂,以显示自己的高雅和风范。有的则题写在书院、寺庙、园林,以烘托建筑物的气氛。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朱熹都是很喜欢题联的。据载,苏轼在黄州,除夕访友,在友人门上题联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至今民间流传的苏轼巧对的故事相当多。《朱子全集》所载朱熹题写的楹联也不少,如“日月

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很能反映朱熹的哲学见解。元代楹

联已悬于殿堂酒楼。据载,元世祖忽必烈召赵孟頫北上京师,过扬州明月楼的时候,主人请他题联,他挥笔云:“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

扬州第一楼。”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下旨,命城中各

家均挂春联一副,然后微服出访,见一家屠户门前未挂,询问原因,主人说没人题写。他就提笔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

是非根。”据说他还数次题联赐给大将徐达,其中有一联云:“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清代是楹联创作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更有学者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可

以认为,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公元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从此,文人学士以楹联赠答,用楹联作文字游戏,考验对方的智力,成为一时的风尚。这时,楹联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形式上看,出现了许多长联,一联多达数百字,有的甚至达千余字;从内容上看,它可以表示志趣,表示喜庆,也可以表示哀悼,表示讽刺,但在民间广泛流行的还是表达喜庆的春联,因为它已经成为春节习俗的组成部分了。

三、蓬莱阁的楹联

蓬莱阁作为中国的三大仙山之一,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楹联更是不计其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

城郭当前,烟火万家忧共乐;海山在望,乾坤一气古今浮。

看破沧桑僧亦懒;游经蓬岛吏俱仙。

才知向若失秋水;便欲乘槎到白云。

阴阳割昏晓,孕之罘,吞碣石,登斯楼也,其间如舜日尧天,看万派朝宗,尽招来丝枲铅松,共球玉帛;

乾坤浮昼夜,驾圆峤,跨方壶,望美人兮,何处是秦桥汉柱,喜三山隐见,且纵览鼍梁蜃市,蛟室螯宫。

青霞缥缈丹崖峻;碧波浩荡紫殿高。

形势拱神京,喜万里波恬,鲵鲸屏迹;

规模崇宿构,看三山云起,螫赑凌辉。

人间已三度桑田,乘万里长风来观沧海;

天上有五层楼阁,笑十年小谪得住蓬莱。

蜃气毓三山,贝阙珠宫天外见;鲸氛清四海,鸣銮珮玉阁中来。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

高阁快登临,欣看万派朝宗,隐然见鼍梁蜃市;回栏笑凭眺,闻

说三山在即,何处觅员峤方壶。

奥区神皋,斗绝入海;扪参历井,峻极于天。

乐奏钧天,潮夕声中喧岛屿;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

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不向南华乞烟火;又来东海看涛山。

蓬莱仕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

将众山移开,东海在前,昆仑在后;

让一阁独立,清风有主,明月有家。

飞阁帘开,春风无限潇湘意;鸿钧运转,恩波应许洞庭归。

英风远届江天外;神德长垂泽国中。

杰阁曾登临,且看岛屿回环,沧波浩荡;

仙山遥想象,真觉人生泡影,世事云烟。

四、“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赏析

蓬莱阁作为三大仙山之一,流传着八仙过

海各显神通的传说,八仙是中国汉族民间传说

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

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这天,八仙兴高采烈地来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

八仙每人准备一道菜,以当地的大虾、海参、

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

加工了8个拼盘、8个热菜和1个热汤。拼盘

各自用自己的宝物拼成图案,造形生动别致,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热菜烹饪更为精致,呈现蓬莱多处名胜景观,巧夺天工;热汤以八种海鲜加鸡汤制成,味道鲜美奇特。酒至酣时,铁拐李意犹未尽,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致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观赏?”众仙激情四溢,齐声附和。吕洞宾说:“我等既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意下

如何?”众仙听了,欣然赞同,一齐弃座动身而去。八位仙人聚到海边,个个亮出了自己的法宝。逍遥闲散的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甩开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游哉地向大海深处漂去。清婉动人的何仙姑步其后尘,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像磨盘,仙姑亭亭玉立于荷花中间,风姿迷人。众仙谁也不甘落后。吟诗行侠的吕洞宾、倒骑毛驴的张果老、隐迹修道的曹国舅、振靴踏歌的蓝采和、巧夺造化的韩湘子、借尸还魂的铁拐李纷纷将宝物扔入海中。瞬间,百舸争流,各显神通,逞雄镇海,悠然地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中。八仙遨海,顿时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动了东海龙王的宫殿。东海龙王急派虾兵蟹将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显其能,兴海所为。东海龙王恼羞成怒,率兵出来干涉。八仙据理力争,与之抗辩,东海龙王下令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蓝采和不甘示弱,与之争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抓住关进龙宫。众仙见状大怒,个个奋勇上前厮杀,在海里打起一场恶战。众仙连斩东海龙王两个龙子,吓得虾兵蟹将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纷纷败下阵来。

东海龙王怒不可遏,急忙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不制服众仙誓不罢休。于是四海龙王催动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惊天巨浪,杀气腾腾地直奔众仙而来。正在一触即发之际,忽见金光闪烁,浊浪中闪出一条路来,原来曹国舅白云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怀抱云板在前开路,众仙在后紧紧跟随,任凭巨浪排山倒海,却奈何不了他们。四海龙王见此情景,十分恼火,又调动了四海兵将准备再战。恰巧南海观音从此处经过,便喝住双方出面制止,东海龙王放出蓝采和。八仙拜别观音,各持宝物,乘风破浪、遨游而去。同时,由于海市蜃楼的奇景,使得蓬莱阁更加具有仙气。

楹联以神仙为题,暗指八仙的快乐悠闲的生活,又指出海市蜃楼的幻影,说明海市蜃楼所呈现出的美好景象只是虚假的,是不切实际的,

幻影固然美丽,神仙的传说固然吸引人,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能是人们的一种幻想。

楹联以“忠”“孝”为主题,说明只要做到忠孝仁义就是神仙,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楹联用神仙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做人之道,中肯实在,摒弃了虚无缥缈的东西,让人民在平凡的实际生活中也能收获神仙的悠然自得。

本楹联对仗工整,引用了蓬莱阁的典故与独特的海上奇观,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有文采,有内涵,是不可多得的好联!

四、学习楹联文化的启示

楹联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通过学习楹联文化,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提高文学修养,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有的楹联生动有趣,犹如文字游戏,可以开发智力,而在创作楹联的过程中更可以调动自己的思想,知识储备。创作一个好的楹联并不容易,而欣赏楹联更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今后我要多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还要广读传统文化书籍,这样才会提高我的人文修养,慢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的楹联还很有教育意义,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让人在读后收获颇丰。有的楹联如春联充满喜气,可以烘托节日的氛围,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学习楹联文化的过程中,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感兴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要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楹联文化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学习中升华自己,做中华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吧!

怎样区分上下对联【精选】

怎样区分上下对联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不仅许多传统文化热爱者视之为消遣娱乐、展示风采的高雅艺术;而且它更是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大众的艺术,比如商铺开业、新婚喜庆、乔迁新居等,往往都要张贴对联。可是,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对联中上联和下联的识别模棱两可,以至于在张贴上也随意性很大。那么,怎样区分上下对联呢?一般而论,上联结于仄声,挂在右边;下联结于平声,挂在左边。 一、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简单来说有四种区分方法: 首先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风吹绿门前柳,康泰一家生百福”,“柳”是仄音,“福”是平声。(仄声判断:普通话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平声判断:普通话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 其次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因为只有“百花争艳”这个“因”,才会有“万物生辉”这个“果”。 再次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最后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二、春联的正确贴法: 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对联的张贴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上”仄“下”平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这三个原则应该兼而用之。

春联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春联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今年寒假期间,给孩子们布置了三篇作文,一篇春节习俗,观察并参与家庭过春节的一些习俗,如购年货、蒸花糕、贴对联、包饺子、除夕守岁、拜大年、串亲戚、收发压岁钱、放鞭炮、看春晚等,然后加以整理,写一篇作文;一篇春联调查报告,收集各行各业、各家各户的春联,再查阅资料,访问老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春联,写一篇调查小报告;第三篇自由选题。这样布置假期作文,是考虑放假了,孩子们走出了校门,走出了书本,走向了生活的大课堂,如何在“生活”这个大课堂的中学习,如何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是现代青少年必须掌握的学习方式。 从班级博客里,看了几个孩子写的春联调查报告,感觉个别孩子没有真正走进生活,所以调查报告写得不够完整。下面结合两个同学的调查报告,说说这篇习作的写法。 先来看看“龙猫之友”的这篇春联调查报告。 春联调查报告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春联。我很想知道春联的奥秘在何处,再加上这次寒假老师又布置了一篇这样的作文,所以我要一探究竟! 1.上网查资料。 2.询问家里的老人。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查资料 春联是什么?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它有上下两联,还有横批。 询问家中老人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 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所以,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现在我总算知道春联的奥秘了,而且还知道了一个历史故事,真好啊!

经典七言对联、七言楹联

經典七言春聯 1.財運亨通全家樂事業有成滿堂春橫批:吉星高照 2.萬象更新迎百福一帆風順納千祥橫批:喜迎新春 3.占天時地利人和取五湖四海財寶橫批:萬象更新 4.花開富貴重重喜運轉乾坤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 5.一年好景同春到四季財源順時來橫批:吉星高照 6.東成西就全家福南通北達廣生財橫批:大展宏圖 7.春至百花香滿地時來萬事喜盈門橫批:喜迎新春 8.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橫批:財源廣進 9.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萬象更新 10.和順一門生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吉星高照 11.一門天賜平安福四海人同富貴春橫批:喜迎新春 12.財發如春多得意福來似海正逢時橫批:萬象更新 13.恭喜發財財到手迎春接福福滿堂橫批:歡度春節 14.平安富貴財源進如意吉祥事業興橫批:喜迎新春 15.爆竹四起接五福梅花一枝報三春橫批:萬事如意 16.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喜氣盈門 17.榮華富貴盈門喜福壽康寧滿戶春橫批:喜氣盈門 18.門迎曉日財源廣戶納春風吉慶多橫批:新春大吉 19.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橫批:家庭幸福 20.一帆風順全家福萬事如意滿門春橫批:喜氣盈門 21.開門迎春春滿院抬頭見喜喜事多橫批:辭舊迎春 22.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橫批:歡度春節 23.八方財寶進門庭四面貴人相照應橫批:大展宏圖 24.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南西北財橫批:五福臨門 25.年年順景財源進歲歲平安福壽臨橫批:大展宏圖 26.春回大地春光好福降人間福祿多橫批:春意盎然 27.春到人間人增壽喜臨門第門生輝橫批:新春大吉 28.辭舊歲家業興旺迎新年百福呈祥橫批:新春大吉 29.福來小院四季樂春到門戶闔家歡橫批:喜氣盈門 30.和氣盈門迎瑞氣春光滿眼映文光橫批:喜氣盈門 31.一家歡笑春風暖四季平安淑景新橫批:辭舊迎春 3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鴻福步步登高橫批:新春大吉 33.富貴雙全人如意財喜兩旺家和睦橫批:萬事如意 34.闔家歡樂迎富貴滿堂歡喜永平安橫批:萬事如意 35.春風得意財源廣平安富貴家業興橫批:前程似錦 36.天賜寶地財源廣地助富門吉祥家橫批:五福臨門 37.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心想事成 38.風水寶地千財旺天順人和萬事興橫批:五福臨門 39.迎新春前程似錦賀佳節事業輝煌橫批:辭舊迎春 40.人興財旺鴻福長家和事順好運來橫批:心想事成 41.福門家業騰雲起寶地財源乘風來橫批:萬事如意 42.占地利生意興隆得天時財源廣進橫批:四季興隆 43.通天生意騰雲起遍地商機鴻運來橫批:財源廣進

春联的文化意义

1、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中华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属。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传统春联是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中国人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 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和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和推广和朱元璋密不可分。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春联在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春条、横披、斗方等几种。

春联研究报告

春联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联则是春节的一种代表性文化,每到大年三十贴家家户户春联就象征着春节开始了,春联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上,为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于是,我决定利用寒假围绕“春联”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二、研究的目的 1.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过程、书写要求、特点和种类。 2.培养访问、查阅书籍和上网找资料的能力。 3.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培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三、研究的方法 1.上网查找 2.图书馆查找 3.采访访问 四、研究成果 春联的历史 春联可谓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又名为对联,也叫做春帖、门对、对子,春联则是现今通用的统称。它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

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春节习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各地都有很多习俗。据资料介绍,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而民间在此期间的各种习俗,可以说由大年初一直到初七都会有要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了解春节习俗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1.研究时间: 2月13日 2.研究地点: XXXX 3.研究人员: XXX XXX XXX 据所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除夕守岁、贴春联、拜年、发压岁钱、吃饺子、贴"福"字、放爆竹、扫尘这些习俗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从古流传至今。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经典七言对联、七言楹联

经典七言对联、七言楹联

經典七言春聯 1.財運亨通全家樂事業有成滿堂春橫批:吉星高照 2.萬象更新迎百福一帆風順納千祥橫批:喜迎新春 3.占天時地利人和取五湖四海財寶橫批:萬象更新 4.花開富貴重重喜運轉乾坤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 5.一年好景同春到四季財源順時來橫批:吉星高照 6.東成西就全家福南通北達廣生財橫批:大展宏圖 7.春至百花香滿地時來萬事喜盈門橫批:喜迎新春 8.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橫批:財源廣進 9.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萬象更新 10.和順一門生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吉星高照 11.一門天賜平安福四海人同富貴春橫批:喜

14.度春節 15.八方財寶進門庭四面貴人相照應橫批:大展宏圖 16.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南西北財橫批:五福臨門 17.年年順景財源進歲歲平安福壽臨橫批:大展宏圖 18.春回大地春光好福降人間福祿多橫批:春意盎然 19.春到人間人增壽喜臨門第門生輝橫批:新春大吉 20.辭舊歲家業興旺迎新年百福呈祥橫批:新春大吉 21.福來小院四季樂春到門戶闔家歡橫批:喜氣盈門 22.和氣盈門迎瑞氣春光滿眼映文光橫批:喜氣盈門 23.一家歡笑春風暖四季平安淑景新橫批:辭舊迎春 24.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鴻福步步登高橫批:新春大吉

25.富貴雙全人如意財喜兩旺家和睦橫批:萬事如意 26.闔家歡樂迎富貴滿堂歡喜永平安橫批:萬事如意 27.春風得意財源廣平安富貴家業興橫批:前程似錦 28.天賜寶地財源廣地助富門吉祥家橫批:五福臨門 29.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心想事成 30.風水寶地千財旺天順人和萬事興橫批:五福臨門 31.迎新春前程似錦賀佳節事業輝煌橫批:辭舊迎春 32.人興財旺鴻福長家和事順好運來橫批:心想事成 33.福門家業騰雲起寶地財源乘風來橫批:萬事如意 34.占地利生意興隆得天時財源廣進橫批:四季興隆 35.通天生意騰雲起遍地商機鴻運來橫批:財源廣進

对联文化

一,对联文化 二,我们今天针对初级班的朋友,讲述楹联的有关知识;首先欢迎大家来到鹿鸣诗词学院,让我们一起学习、探讨楹联基础知识以及临屏应对和对联创作。 今天是第一讲:楹联发展及相关概念 1.对联的风俗现象 写对子、贴对子,是中华民族影响久远、分布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习俗和文化现象。 贴春联的习俗,而且平时也常用对联,如相互间的题赠、祝贺、哀挽,举凡居室、饭店、 餐馆、庙宇、刹寺、公墓、牌坊等等地方,无不随时可见对联。 每逢传统的新春佳节,地无论南北,人不分男女,家不论贫富,门不讲大小,几乎家家户户 都要买红纸、写春联。从大门(院门)、正房门、厢房门、厨房门(包括门框、门心、门头), 到粮食囤、牲口棚、纺织机、大小车辆,直至桌子、椅子、蜡台、灶台……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 从前,有人家因不识字又一时找不到识字的人,只好裁了红纸,用碗底儿蘸上墨汁在红纸上按 几个圈圈儿,权作春联——想方设法也要贴春联,好过年。可见春联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 有多么重要。 我们比较熟悉的对联,还有婚联、寿联、挽联、贺联、行业联、格言联、名胜联、巧趣联等等。 2.对联的别称: 对联”是我们平常的叫法。它的名称还有:对、对子(俗称)、楹联(由悬挂于楹柱的对联而来, 现作为雅称)、对句、对语、联语、联对、联句、联帖、楹帖、楹语、楹句、俪语、偶语、偶句, 春联又称春帖子、桃符、门帖、门对等等 3.对联的文化习俗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样式,对联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对联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之密切,超出 其他任何一种文艺形式,老百姓可以不阅读小说,不朗诵诗歌,不听戏剧,不看电影……惟独不能没有对联。 我们从上面春联的例子就可见一斑。当代作家秦牧说:“在中国,对联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家喻 户晓的一种语言艺术。即使是识字不多的人,也知道对联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多少能领略这项艺术的美妙情趣。” 不仅如此,上至宫廷,下到民间,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对联风俗。如春联,一般都是用大红色的纸, 以烘托、渲染喜庆、热烈的气氛。但在清朝的宫廷和宗室皇族,过春节时却贴白纸春联,并把这作 为一种特权,不准他人随便使用。

对联楹联大全集锦

对联楹联大全集锦 寄语: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今天为大家收录的是对联楹联大全集锦,送给读者,仅供参考。 1. 上联: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下联: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2. 上联:其人其德其才,与历史长存不朽,斯为世仰,下联:乃父乃兄乃弟,本家学渊源有自,故尔风高 3. 上联:壮士奋挥锥,报韩已落秦皇胆,下联:大王烦借箸,兴汉终函项羽头 4. 上联:三春播喜气,下联:万马荡雄风 5. 上联:辞汉万户,下联:送秦一锥 6. 上联:牵牛子耕遍生地熟地,下联:白头翁采尽金花银花 7. 上联: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 8. 上联:春满人间欢歌阵阵,下联: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 9. 上联:柳营晨试马,下联:虎帐夜谈兵 10. 上联:三春开盛纪,下联:万马闯雄关 11. 上联:我辈到此惟饮酒。下联:先生在上莫吟诗 12. 上联:群星瞻北斗,下联:万马啸东风 13. 上联:壮士喜骏马,下联:红花爱英雄 14. 上联:风送钟声花里过,又响又香,下联:月映萤灯竹下眠,越凉越亮 15. 上联:竹梅品格,下联:龙马精神 16.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17. 上联:同人同过铜驼岭,下联:今上今开金马关 18. 上联:举国安定,下联:全民团结 19. 上联:花香招鸟语,下联:马跃起龙图 20. 上联:大行绝俗忘荣辱,下联:至道无情空是非

借助春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借助春联,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以春联为切入口,开展学春联、用春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多渠道收集春联,感受祖国文化丰富的文化底蕴 春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粹,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学春联之前,我引导同学们多渠道收集有关春联的知识。有的利用图书馆查阅春联知识,有的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有的采访长辈。 通过多渠道的收集,同学们都有了收获。有的同学说:“我了解到春联始于五代,兴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春联最早叫‘桃符’,春联亦称‘门对’、‘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因为在春节时张贴,所以称为‘春联’”。有的说:“春联语言简练,无论是咏物言志的,还是写景抒情的,都能给人思想启迪,让人感受到艺术美,具有美妙无穷的语言魅力。”有的说:“我采访了长辈,了解到春节贴春联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春联中洋溢着春意,蕴含着祝福,表达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和继往开来的奋发精神。”还有的说:“我知道了上联应该贴在门户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下次我贴春联就不会贴错了。” 二.多形式欣赏春联,焕发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为了让同学们真正地感悟春联的精妙,感受春联所蕴含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我在课堂中引导同学们诵读春联,品味春联,焕发了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在活动中,同学们反复吟读玩味“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感悟到上联下联对仗的工整,“雪”对“花”,“里”对“间”,“江山”对“岁月”,“美”对“新”,从而体会到春联的语言美。

春联研究报告

春联研究报告 、研究的背景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联则是春节的一种代 表性文化,每到大年三十贴家家户户春联就象征着春节开始了,春联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上,为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于是,我决定利用寒假围绕“春联” 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研究的目的 1. 了解春联的起源、发展过程、书写要求、特点和种类。 2. 培养访问、查阅书籍和上网找资料的能力。 3.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培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三、研究的方法 1. 上网查找 2. 图书馆查找 3. 采访访问四、研究成果 春联的历史春联可谓是中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又名为对 联, 也叫做春帖、门对、对子,春联则是现今通用的统称。它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 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

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 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 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 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 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

关于对联的研究报告 中华名族历史悠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创造的宝贵财富,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是祖国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素为人们喜闻乐见。我们应了解其中的知识并发扬传承,我们以对联为主题进行此次研究性活动学习。 经过四天的研究学习和实践调查,我们对对联的文化有了基本了解,感受到了其中的奥妙与蕴藏的文化与知识。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工进行研究学习: 目的:了解对联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对联的形式、类型和特点。 具体内容: ⑴访谈老师,采访社区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⑵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 ⑶整理和讨论收集到的资料。 目的:搜集自己家附近的对联及对联故事,并将搜集到的对联分类整理成册。 具体内容: ⑴到家附近的社区、工厂、整理机关单位、商店、寺庙、旅游景点等地搜集对联及关于对联的有趣故事。 ⑵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⑶在组内交流展示。 目的: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幻灯片结合几天的工作写出研究报告。 (1)将幻灯片在班级交流展示 我们对对联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

《古今对联楹联集锦》

《古今对联楹联集锦》古今对联集锦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五代后蜀]孟昶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颓今见哲人萎 [宋]王安石挽韩琦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宋]楼钥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宋]李清照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朱熹赠友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元]杨瑀 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 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 [明]高刚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心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明]杨慎题昆明华庭寺 是何意态雄且杰 不露文章世已惊 [明]杨继盛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明]祝枝山 塔顶葫芦,尖捏拳头捶白日 城头箭垛,倒生牙齿咬青天[明]冯梦龙 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 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明]普荷禅师题昆明筇竹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斗酒纵观廿四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 [明]史可法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明]黄石斋回绝洪承畴劝降名联欣赏——清朝 老拳搏古道 儿口嚼新书 [清]金圣叹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清]翁方纲题北京陶然亭联风暖鸟声碎 日高花影重 [清]袁枚自题随园联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结再世孤忠之局,过墓兴悲

[清]蒋士铨题史可法祠清潭三尺竹如意 宴坐一枝松养如 [清]梁书同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清]梁书同自勉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曹雪芹《红楼梦》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导读:——贴春联简介——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春联贴的场所也有所讲究:“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不过当前大多数还是用买的。 春联以采用对仗的形式,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吉祥话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 ——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中华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属。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传统春联是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

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中国人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 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和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1.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2.贴春联的作文 3.贴春联日记 4. 贴春联作文 5.贴春联的讲究 6.贴春联作文 7.贴春联的时间 8.过年贴春联的作文

春联的综合实践报告

春联的综合实践报告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最隆重、最悠久的传统节日。其中,春联是春节的一种代表性的文化,每到春节,春联就会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上,为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选春联、贴春联这一些围绕春联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风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被渐渐淡忘,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我决定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围绕“春联”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组长:薛宇涵、林汕,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撰写报告,并负责最后的整理工作。 查找资料:李姝蓉王晨宇梁杨 采访记录:刘映辰李娜 资料整理:周小雨吴思洋岳灿 活动策划:肖佳慧张美琪 采访报告:刘家铭尚知雨张烨 组员:班级其他人员 参与实践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负责联络,摄像。 我们的小队名 春联大集合 我们的口号: 搜寻传统的足迹

指导老师: 于莉莉 组长: 薛宇涵、林汕 组员:班级其他人员 我们的课题名称 迎新春话春联 我们开展研究的理由 传承中国文化发扬民族特色研究 内容 和研究 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活动 时间 成员 负责人 1、春联小仓库。 采访、上网搜集资料 2月1日-2月7日

全班同学 全班同学、自己的家长或长辈 2、春联由来知多少。 调查、上网 2月8日-2月15日 3、春联我分类。 采访、上网收集资料 2月16日2月21日 4、春联对对看 自主思考、亲身实践 2月22日2月28日 供参考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2、图书馆查找 3、调查问卷 4、采访、访问5、实地考察 6、亲自体验……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采访对象的方式有问题,多试验几次,掌握方法。 2、有关方面的技术问题。求助同学,请老师、家长、专家指导等 我们预期的成果 对传统文化多一分喜爱,对春联、对联多一分了解,对文化底蕴多一分积累 成果的表达形式 采访记录、照片、手抄报。

关于对联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联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还没有到春节,可这春联已经摆上摊了,各家各户也开始卖春联。于是,我对春联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上网搜素,了解贴春联的来历, 2、走访,调查贴春联这一习俗在我们当地盛不盛行。 3、访问他人,调查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上网贴春联的来历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走访相关部门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盛行,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春联。访问他人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人们认为贴春联是对新一年美好愿望的体现。 ?? ?? ?? 四:结论 1、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上书“神余”“郁垒”两神则百鬼所畏。在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

2、贴春联在我们当地十分盛行。 3、通过访问,我发现春联是代表着人们美好心愿的物品。把春联贴在门口,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篇二: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 1.活动开展的由来 过年贴春联是一种重要的春节文化,带有着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那么春联所蕴含的意义又是什么?因此,我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 2.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实践、阅读、访问等方式了解春联所蕴含的意义,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我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活动方式 通过书籍,上网的方式寻找贴春联的来历。 通过走访相关部门的方式寻找贴春联在当地盛不盛行。通过访问他人的方式寻找他人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看法。 4.活动流程 先借助书籍、电脑等工具搜集信息,再问问关于此方面的工作人员的一些相关信息,去了解市民的看法。最后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分类、总结。 5.自己的收获和感 受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了解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的春

对联又称楹联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肇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的分类: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3、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 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 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对联趣闻 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中国传统文化春联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春联作文 春节快到了,家里的大人们都忙着准备过节了。我也想为家里做些有意义的事,可是能干什么呢?正巧书法兴趣小组的老师在教我们写,那我就为家里写几副吧。 爷爷抬起头,摘下老花镜,冲我笑眯眯地说:“写春联?呵呵,不管有钱没钱,来副春联好过年!’慧慧,咱家今年的春联该由你来写了。”“好啊,”看着爷爷笑眯眯的眼神,我还真有点冲动,“来就来。” 爷爷给我拿来毛边纸,让我先练习,练好了再正式写在红纸上。 “写什么呢?爷爷?我可不会编对子。” “写什么?过年了,写些吉祥的话就行。” “吉祥话?”我挠着后脑勺,大脑飞速地转动。“有了!”我拿起笔,蘸满墨汁,在毛边纸上写下八个大字——“健健康康,和和美美。”写好后,我搁下笔,歪着头问爷爷:“爷爷,这样写,行吗?”爷爷仔细看了看我写的字,不住点头:“嗯,‘健健康康,和和美美。’不错,不错。这‘健’字笔画多,写得细;‘美’字的横画有变化……嗯,写得真不错!”

爷爷又指了指红纸,对我说:“慧慧,咱家门头宽,你这字呢,还小了点。要不,咱在这上下联中再加几个字,‘健健康康辞旧岁,和和美美迎新春’怎么样?” “行!爷爷。您老真是出口成章啊!” “哈哈,少拍马屁!那还不是爷爷写得多了,熟能生巧?” 爷爷帮我裁好红纸,折成八份,我捋起袖子,提起笔来,依着折痕在红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我生平的第一副对联——“健健康康辞旧岁,和和美美迎新春”。 这时,小姨家的小表弟冲了进来,见我在写对联,趴在桌边一阵猛看:“哇!慧慧表姐,你的字写得好棒哦!你也给我写一副对联吧。” 看着表弟那_脸羡慕的样子,我又回头看看爷爷。爷爷也微笑着点点头,我胸脯一挺,大声喊道:“好,就赏你一副吧!来,笔墨伺候!” 我一边折纸,一边想:“写什么呢……有了!”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 告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老春节有哪些老过法,已是人言人殊。有的是传说,有的是听说,特别是对于本世纪初的一些独特风俗趣味的老过法,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已显得多少有些遥远和神秘。细数中国解放已经一个甲子,关于老百姓过年的情况,我进行了一些了解。 翻开历史,50年代的春节过得都有点不简单。 1953年的大年初一,正赶上日偏食,除了新疆和西藏,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大清早起来拜年,都发现与往常有了一点不一样,从7点27分开始,日偏食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1954年春节刚过,中央决定准备正式兴建武汉长江大桥,大桥全长1000多米,自古被称为天堑的长江,将随着大桥的建成变为火车窗外的一道风景。 1958年除夕,最热闹的要算十三陵水库工地。两万七千多名民工、官兵、干部、学生的劳动歌声响彻了大年三十的整个晚上。 1959年春节,周恩来总理与赫鲁晓夫再次碰杯,中苏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决定未来8年,由苏联方面帮助中国建设78个大型企业和电站...... 这是我们对50年代春节的记忆。除了喜庆欢乐,还伴随了一系列国内外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事件。更确切地说,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事件,过节的人们才找到了欢乐的理由。 春节与欢乐相连。它让我们能够站在年关底下,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而且看到了由此结出的劳动果实,因此不禁喜从中来。 因此,50年代的人们最爱说一句话:"劳动最美"。 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60年代的春节因此令人难忘。 集体性是60年代春节的特征。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饺子显得分外香;平日里没有零花钱,春节里糊个纸灯笼,买个风车,都能让孩子大人高兴一年;平日里父母儿女被隔离,能吃上一顿团圆饭,哪怕只是萝卜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 从1962年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大批北京青年奔赴东北、陕北和内蒙古草原,年复一年地体味着远离亲人的春节滋味。无论冰天雪地还是穷山恶水,都无法阻止她们发现并放大生活中的细微欢乐。 七十年代的春节 我变我变我变--温瑞安武侠小说中的这个标题最能提示70年

对联集锦大全

对联集锦大全 对联集锦大全十字对联 爆竹一声送走因循守旧,礼花万点迎来改革创新。辞旧岁欢欣鼓舞庆胜利,迎新春豪情满怀谱新篇。爆竹声声喜报前程似锦,梅花朵朵欢呼万象更新。开门见喜个个心花怒放,过岁迎新人人笑逐颜开。开门迎春人人春光满面,抬头见喜个个喜笑颜开。辞旧岁祝丰收神州共庆,迎新春歌盛世普天同乐。人寿年丰生活越过越好,风和日丽春光如画如诗。春风拂春雨润百花齐放,党纪严党风正万事享通。红梅映冬云飞雪迎春早,新岁结良缘心潮逐浪高。春多情鹊向枝头报喜至,人得意梅从窗外迎春来。绿树条条染绿春光一片,红梅点点映红笑脸千张。春恋花花恋春神州盛艳,党爱民民爱党中华富强。物阜民康欣逢良辰美景,风和日丽喜看万紫千红。人尽其才祖国一日千里,各得其所神州万象更新。万里江山重见尧天舜日,九州花木共沐时雨春风。屋前宅后栽树延年益寿,荒山隙地造林利国利民。丰收曲胜利曲曲传千里,科技花革新花花红万山。百花争艳神州莺歌燕舞,大地生辉祖国桃红柳绿。春雨润苗万树千树竞秀,园丁勤育多出快出人才。

紫燕高飞剪开千重云雾,布谷欢歌唤起万家春耕。科学坦途少有志方竟成,英杰豪气多无高也可攀。外行变内行行行出壮元,后浪追前浪浪浪有奇峰。鞠躬尽瘁志在抚育新苗,埋头苦干誓做辛勤园丁。引万道清泉浇祖国花朵,倾一腔热血铸人类灵魂。货架上下汇集祖国春色,柜台内外倾注同志深情。发展多种经营财源茂盛,大搞科学种田五谷丰登。欢度佳节不忘骨肉同胞,喜迎新春怀念台湾人民。辞旧岁欢欣鼓舞庆胜利,迎新春豪情满怀谱新章。丰收年头莫忘克勤克俭,胜利时节切记戒骄戒躁。绿化祖国处处山青水秀,改造自然年年林茂粮丰。庆丰年仓盈廪满喜洋洋,迎新岁家俭人足乐陶陶。庆佳节举金杯春满万户,贺新年展笑容喜盈千家。绿柳春风争颂汾水风采,秀塔伟楼笑看三晋新颜。文明经商货流五湖四海,礼貌待人心向万户千家。兢兢业业甘当革命园丁,勤勤恳恳培养一代新人。救死扶伤当好白衣战士,妙手回春攀登医学高峰。九州大地到处莺歌燕舞,四海征途一路马叫人欢。五谷丰登钻研科学技术,六畜兴旺努力尽心饲养。辞旧岁家家门前阳光道,迎新春户户窗外幸福花。为国争光可上九天揽月,给民造福敢入四海擒龙。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二、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三、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下联:风扇扇风,风 出扇,扇动风生。 四、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下联:尺鱼跃水,量量 量九寸十分。 五、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下联:咬开银杏,白衣 里一个大人。 六、上联:门对千根竹;下联:家藏万卷书。 七、上联:门对千根竹短;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八、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九、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十、上联:未老思阁老;下联:无才做秀才。 十一、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 白头。 十二、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十三、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必定有我。 十四、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十五、上联:莲子心中苦;下联:梨儿腹内酸。

十六、上联: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下联: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十七、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末;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月月月圆逢月半; 下联:年年年尾接年头。 上联:玉燕迎春春常到; 下联:金雀报喜喜迎门。 上联:一片秋香世界; 下联:几层凉雨阑干。 上联:叶落疏桐秋正半; 下联:花开从桂月常圆。 上联:新年纳余庆; 下联:佳节号长春。 上联:万里阳和春有脚; 下联:一年光景月当头。 上联:万里河山铺锦绣; 下联:满城笙管乐太平。 上联:万家灯火同秋月; 下联:大地光明不夜天。 上联:万户管弦歌盛世; 下联:满天焰火耀春光。 上联:万户春灯报元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