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数量关系经典题型

. 某数加上 6,乘以 6,减去 6,除以 6,其结果等于 6,则这个数是多少? 2. 两个两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是 73,另一个加数不知道,只知道另一个加数的十位数字增加 5,个位数字增加 1,那么求得的和的后两位数字是 72,问另一个加数原来是多少? 3. 有砖 26 块,兄弟二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的太多,就抢过一半。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哥哥不服,弟弟只好给哥哥 5 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挑 2 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4. 甲、乙、丙三人钱数各不相同,甲最多,他拿出一些钱给乙和丙,使乙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乙的钱最多;接着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丙,使甲和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丙的钱最多;最后丙拿出一些钱给甲和乙,使甲和乙的钱数都比原来增加了两倍,结果三人钱数一样多了。如果他们三人共有 81 元,那么三人原来的钱分别是多少元? 5. 甲、乙、丙三人各有糖豆若干粒,甲从乙处取来一些,使自己的糖豆增加了一倍;接着乙从丙处取来一些,使自己的糖豆也增加了一倍;丙再从甲处取来一些,也使自己的糖豆增加了一倍。现在三人的糖豆一样多。如果开始时甲有 51 粒糖豆,那么乙最开始有多少粒糖豆? 6. 有一筐苹果,把它们三等分后还剩 2 个苹果;取出其中两份,将它们三等分后还剩两个;然后再取出其中两份,又将这两份三等分后还剩 2 个。问:这筐苹果至少有几个? 7. 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5 倍,年后, 15 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 2 倍,现在父子的年龄各是多少岁?问: 8. 有老师和甲乙丙三个学生,现在老师的年龄刚好是三个学生的年龄和;9 年后,老

师年龄为甲、乙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又 3 年后,老师年龄为甲、丙两个学生的年龄和;再 3 年后,老师年龄为乙、丙两个学生的年龄和。求现在各人的年龄。 9. 全家 4 口人,父亲比母亲大 3 岁,姐姐比弟弟大 2 岁。四年前他们全家的年龄和为 58 岁,而现在是 73 岁。问:现在各人的年龄是多少? 10. 学生问老师多少岁,老师说:“当我象你这么大时,你刚 3 岁;当你象我这么大时,我已经 39 岁了。”求老师与学生的年龄。 11. 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弟弟当年年龄的 3 倍,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哥哥与弟弟现在的年龄和为30 岁。问:哥哥现在多少岁? 12. 梁老师问陈老师有多少子女,她说:“现在我和爱人的年龄和是子女年龄和的 6 倍;两年前,我们的年龄和是子女年龄和的 10 倍;六年后,我们的年龄和是子女年龄和的 3 倍。”问陈老师有多少子女。 13. 今年是 1996 年。父母的年龄和是 78 岁,兄弟的年龄和是 17 岁。四年后,父的年龄是弟的 4 倍,母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 3 倍。那么当父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 3 倍时是公元哪一年? 14. 甲、乙、丙三人现在岁数的和是 113 岁,当甲的岁数是乙的岁数的一半时,丙是 38 岁,当乙的岁数是丙的岁数的一半时,甲是 17 岁,那么乙现在是多少岁? 15. 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的年龄的 6 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 5 倍。又过几年以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 4 倍。求:祖父今年是多少岁?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解答:(6×6+6)÷6-6=1,这个数是 1。 2. 解答:和的后两位数字是 72,说明另一个加数变成了 99,所以原来的加数是 99-51=48。 3. 解答:先算出最后各挑几块:(和差问题)哥哥

是(26+2)÷2=14,弟弟是 26-14=12,然后来还原: 1. 哥哥还给弟弟 5 块:哥哥是 14-5=9,弟弟是 12+5=17;2. 弟弟把抢走的一半还给哥哥:抢走了一半,那么剩下的就是另一半,所以哥哥就应该是9+9=18,弟弟是 17-9=8;3。哥哥把抢走的一半还给弟弟:那么弟弟原来就是 8+8=16 块。 4. 解答:三人最后一样多,所以都是81÷3=27 元,然后我们开始还原:1. 甲和乙把钱还给丙:每人增加 2 倍,就应该是原来的 3 倍,所以甲和乙都是27÷3=9,丙是 81-9-9=63;2. 甲和丙把钱还给乙:甲9÷3=3,丙63÷3=21,乙 81-3-21=57;3. 最后是乙和丙把钱还给甲:乙57÷3=19,丙21÷3=7,甲 81-19-7=55 元。

5. 解答:先假设后来三个人都是 4 份,还原后得到甲、乙、丙分别是3 份,5 份,4 份,实际上甲原来有 51 粒,51÷3=17,那么我们可以把 1 份看成 17 粒,所以乙最开始有糖豆17×5=85 粒。

6.解答:如果最后的 1 份只有 1 个的话,我们很快就可以发现前面的 1 份就是(1×3+2)÷2=2.5 个,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后的那一份至少是 2 个,那么这筐苹果原来至少有:[(2×3+2)÷2×3+2] ÷2×3=2=23 个.

7.解答:今年父子的年龄差是儿子的 5-1=4 倍,15 年后父子的年龄差是儿子的 2-1=1 倍,这说明在过了 15 年后,儿子的年龄是现在的四倍,根据差倍问题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儿子今年的年龄是15÷(4-1)=5 岁,父亲今年是5×5=25 岁. 8. 解答:老师=甲+乙+丙,老师+9=甲+9+乙+9,比较一下这两个条件,很快得到丙的年龄是 9 岁;同理可以得到乙是 9+3=12 岁,甲是 9+3+3=15 岁,老师是 9+12+15=36 岁. 9. 解答:73-58=15≠4×4,我们知道四个人四年应该增长了4×4=16 岁,

但实际上只增长了 15 岁,为什么呢?是因为在 4 年前,弟弟还没有出生,那么弟弟今年应该是几岁呢?我们可以这样想:父亲、母亲、姐姐三个人 4 年增长了 12 岁,15-12=3,3 就是弟弟的年龄!那么很快能得到姐姐是 3+2=5 岁,父母今年的年龄和是 73-3-5=65 岁,根据和差问题,就可以得到父亲是(65+3)÷2=34 岁,母亲是 65-34=31 岁.

10. 解答:老师的这句话表示 3,学生年龄,老师年龄,39 这 4 个数是一个等差数列,即学生年龄-3=老师年龄-学生年龄=39-老师年龄,我们可以先求出这个差是多少:(39-3)÷3=12,所以学生年龄是3+12=15 岁,老师年龄是 15+12=27 岁. 11. 解答:假设弟弟当年年龄是 1 份,那么哥哥现在的年龄就是 3 份,因为哥哥当年的年龄与弟弟现在的年龄相同,因为弟弟当年年龄,弟弟现在年龄(=哥哥当年年龄),哥哥现在年龄这三个数是等差的,所以弟弟现在年龄(=哥哥当年年龄)就刚好是 2 份,那么兄弟现在的年龄和是 3+2=5 份,一份就是30÷5=6,哥哥现在是6×3=18 岁. 12. 解答:2 年前,年龄差是子女年龄和的 10-1=9 倍;今年,年龄差是子女年龄和的 6-1=5 倍;

6 年后,年龄差是子女年龄和的 3-1=2 倍。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这个题中的年龄差不是一定的,否则年龄差是 9,5,2 倍数,至少是 90,这是不合常理的,也就是说子女个数不会是 2 个。如果这个题目不用方程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假设陈老师有 1 个子女,很快就会得到矛盾,最后可以算出陈老师是 3 个子女。本题推荐使用方程求解! 13. 解答:四年后,父母的年龄和是 78+8=86 岁,兄弟的年龄和是 17+8=25 岁,父=弟×4,母=兄×3,那么父+母=弟×4+兄×3=3×(弟+兄)+弟,

即86=3×25+弟,所以弟是 11 岁,兄是 25-11=14 岁,父是11×4=44 岁,母是14×3=42 岁(以上都是 4 年后的年龄,即公元 2000 年),很显然再过 1 年后父亲 45 岁,兄是 15 岁,父亲是哥哥年龄的 3 倍,所以答案就是公元 2001 年. 14. 解答:假设当甲的岁数是乙的岁数的一半时,甲是 a 岁,乙就是2×a 岁,丙 38 岁;当甲 17 岁的时候,注意到甲乙的年龄差不变,都是 a,所以乙是 17+a 岁,那么丙是乙的 2 倍,就是2× (17+a),再根据甲丙的年龄差可以得到:38-a=2×(17+a)-17,由此可以得到 a 是等于 7 的,所以在某一年,甲 7 岁,乙 14 岁,丙 38 岁,和是 7+14+38=59 岁,(113-59)÷3=18,再过 18 年后,三人年龄和是 113 岁,所以乙今年的年龄是 14+18=32 岁. 15. 解答:观察年龄差:今年的年龄差是小明年龄的 5 倍;几年后的年龄差是小明当时年龄的 4 倍;又过几年以后的年龄差是小明年龄的 3 倍,所以年龄差是 5,4,3 的倍数,很快就能得到年龄差应该是 60(当然不可能是 120,180 等等),今年小明的年龄是:60÷(6-1)=12 岁,那么祖父就是 12+60=72 岁.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20种题型必考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一)2012-02-03 22:22 (分类:公务员考试)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1) 3.奇偶特性。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 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 解析:偶×偶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1+2+3+……+N=2005003,则N是();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之间添加重复的数的位数-1个0) 7.换元法,整体思维。 8.等差数列。a1+a5=a2+a4; a11-a4=a10-a3; 9.逻辑推断。例: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支持6小时,去时顺风1500千米/时,返回逆风1200千米/时,飞多远必须返航?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解析:中间值为3小时,但顺风时间<3,逆风时间>3;即去<4500,返回>3600,所以只有C项符合。 8.排列组合。 ①定义:N(M)-有序排列->排列问题;N(M)-无序排列->组合问题; ②计算方法: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③调序法:顺序固定为题。例如6名学生站队,要求甲、乙、丙三人顺序不变,排法有多少种?解析:A6.6÷A3.3 ④插空法:如上题。第一名学生有4种选择,第二名有5种选择,第三名有6种选择,所以答案120。 ⑤插板法:适用于分配问题。例:10台电脑分给5个同学,每人至少一台,多少种分法?解析:10台电脑9个空,在9个空中选4个板即可分成5份,所以C9.4即是答案。 ⑥其他公式:Cn.m=An/m!(n.m为下标n和上标m)Cm.n=C(n-m).n 9.集合问题。集合是无序的。 ①▲A+B=A∪B+A∩B 例:某外语班有30名学生,学英语的有8人,学日语的有12人,3人既学英语又学日语,既不学英语又不学日语的有多少人? 解析:30-A∪B即为所求。A∪B=12+8-3=17,所以答案为13。

最新数量关系-例题习题及答案解析

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 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分析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解:(4+5+7+8)÷4=6(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6厘米。 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分析解题关键是根据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科的总分,又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出语文、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绩。 解:①英语:(84×2+10)÷2=89(分) ②语文: 89-10=79(分) ③政治:86×2-89=83(分) ④数学: 91.5×2-83=100(分) ⑤生物: 89×5-(89+79+83+100)=94(分) 答:蔡琛这次考试英语、语文、政治、数学、生物的成绩分别是89分、79分、83分、100分、94分。 二、加权平均数

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分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解:①什锦糖的总价: 4.40×2+4.20×3+7.20×5=57.4(元) 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 2+3+5=10(千克) ③什锦糖的单价:57.4÷10=5.74(元) 答: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5.74元。 我们把上述这种平均数问题叫做“加权平均数”.例3中的5.74元叫做4.40元、4.20元、7.20元的加权平均数.2千克、3千克、5千克这三个数很重要,对什锦糖的单价产生不同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样的数叫做“权数”。 例4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平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70斤,乙棉田有多少亩? 分析此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两个数和其中一个数的权数,求另一个数的权数的问题.甲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03斤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多18斤,5亩共多出90斤.乙棉田平均亩产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少15斤,乙少的部分用甲多的部分补足,也就是看90斤里面包含几个15斤,从而求出的是乙棉田的亩数,即“权数”。 解:①甲棉田5亩比甲乙平均亩产多多少斤? (203-185)×5=90(斤) ②乙棉田有几亩? 90÷(185-170)=6(亩) 答:乙棉田有6亩。 三、连续数平均问题 我们学过的连续数有“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已知几个连续数的和求出这几个数,也叫平均问题。 例5已知八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4,求这八个连续奇数。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典型例题精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典型例题精析 链,则当铁链刚挂直时速度多大? [思路点拨] 以铁链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对象,铁链仅受两个力:重力G和光滑水平桌面的支持力N,在铁链运动过程中,N与运动速度v垂直,N 不做功,只有重力G做功,因此系统机械能守恒.铁链释放前只有重力势能,但由于平放在桌面上与悬吊着两部分位置不同,计算重力势能时要分段计算.选铁链挂直时的下端点为重力势能的零标准,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初始状态:平放在桌面上的部分铁链具有的重力势能 mv2,又有重力势能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1=E2.所以E p1+E p2=E k2+E p2,故 [小结] (1)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由本题可见一斑.①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②明确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并弄清各力做功情况,分析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③恰当地选取重力势能的零势能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始、末状态机械能转化情况.④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2)本题也可从线性变力求平均力做功的角度,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应用F-h图线(示功图)揭示的功能关系求解,请同学们尽可发挥练习.

[例题2] 如图8-54所示,长l的细绳一端系质量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点,细绳所能承受拉力的最大值是7mg.现将小球拉至水平并由静止释放,又知图中O′点有一小钉,为使小球可绕O′点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试求OO′的长度d与θ角的关系(设绳与小钉O′相互作用中无能量损失). [思路点拨] 本题所涉及问题层面较多.除涉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外,还涉及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另外还应特别注意两个临界条件:①要保证小球能绕O′完成圆周运动,圆周半径就不得太长,即OO′不得太短;②还必须保证细绳不会被拉断,故圆周半径又不能太短,也就是OO′不能太长.本题的研究中应以两个特殊点即最高点D和最低点C入手,依上述两临界条件,按机械能守恒和圆运动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 [解题过程] 设小球能绕O′点完成圆周运动,如图8-54所示.其最高点为D,最低点为C.对于D点,依向心力公式有 (1) 其中v D为D点速度,v D可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知,取O点为重力势能的零势能位置,则 (2) 将(1)式与(2)式联立,解之可得

数量关系题目

1、某村居民整体进行搬迁移民,现安排载客(不含司机)20人辆的中巴车和30人/辆的大巴车运载所有村民到搬迁地实地考察。如安排12辆中巴车,则大巴车需要18辆,且除一辆大巴车载6人以外,其他车全部载满。现本着安排车辆数最少的原则派车,问最少要安排多少辆大巴车? A 、20 B 、22 C 、24 D 、26 解:很容易算出来人数为756,该题的难点在于最后一句话,“车辆数最少”指的是中巴+大巴数最少,“最少要安排多少辆大巴”,要少,所以大巴要尽量多,所以先算756÷30=25···6, 由表格,很明显的26-24(总)车辆数都是26,变成23时,总车辆数变成了27,变多了,所以答案是24,选C 2、某种糖果的进价为12元千克,现购进这种糖果若干千克,每天销售10千克,且从第二天起每天都比前一天降价2元千克。已知以6元千克的价格销售的那天正好卖完最后10千克,且总销售额是总进货成本的2倍。问总共进了多少千克这种糖果? A 、180 B 、190 C 、160 D 、170 解:总销售额是总进货成本的2倍,因为卖完了,所以平均售价是进价的2倍,即12×2=24元/kg 。平均售价=2最后一天售价)(第一天售价+,即24=2 6)(第一天售价+,即第一天售价为42元/kg 。an=a1+(n -1)d ,即6=42-2(n -1),n=19,所以选B 3、丙地为甲、乙两地之间高速公路上的一个测速点,其与甲地之间的距离是与乙地之间距离的一半。A 、B 两车分别从甲地和乙地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的位置距离丙地500米。两车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刻原路返回,第二次两车相遇也为迎面相遇,问第二次相遇的位置一定∶ A 、距离甲地1500米 B 、距离乙地1500米 B 、距离丙地1500米 D 、距离乙、丙中点1500米 解:该题有2大难点。 第一个很明显,就是相遇的位置到底是在甲丙之间还是在乙丙之间。如果在甲丙之间,则B 的速度一定大于A 的两倍,则第二次相遇的时候,一定是A 还没有行驶到乙地,就被B 车从后面追上了。则不符合题目中所说的“迎面相遇”。所以,相遇的位置一定是在乙丙之间。 接下来就是开始设未知数求解了。设甲丙之间距离为x ,则乙丙之间距离为2x 。

转动问题中最大角度、最大动能问题、功能关系等经典例题

攻克顽疾 层层突破1 【顽疾一】转动偏转最大角度,何时速度最大 1. 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的匀强电场中,长为l 的绝缘轻杆可绕固定轴O 在竖直面内无摩擦转 动,两个小球A 、B 固定于杆的两端,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A 带负电,电量为q ,B 带正电,电量也为q 。若杆在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转动,杆能转过的最大角度为60°,则匀强电场的场强E v =__________。 2.(12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A ,用长为L 的绝缘轻杆与固定转动轴O 相连接,绝缘轻杆可绕轴O 无摩擦转动。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E =q mg 2, 现将轻杆从图中的竖直位置由静止释放。 (1)轻杆转过90°时,小球A 的速度为多大? (2)轻杆转过多大角度时小球A 的速度最大? (3)小球A 转过的最大角度为多少? (1)动能定理:qEL + (-mg L ) =22 1 v m -0, 解出v =gL 2 (1分) (2)轻杆转动过程中,合力矩为零时,小球A 的速度最大 (1分) 即mgL sin α=qEL cos α (2分) 得到tan α=2,解出α=arctan2=63.43° (1分) (3)设小球A 的速度减为零时轻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 动能定理:qEL cos β+[-mg(L +L sin β)]=0-0 (2分) 得到2cos β=1+sin β, 解出sin β=0.6(舍去sin β=-1),β=37° (2分) 因此,小球A 转过的最大角度为90°+37°=127° 【顽疾二】整体动能定理,系统内机械能守恒,系统内能量守恒 1.如图所示,绝缘杆两端固定着带电量分别为q A 、q B 的小球A 和B ,轻杆处于匀强电场中,不考 虑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初杆与电场线垂直,将杆右移的同时使其顺时针转过900 ,发现A 、B 两球电势能之和不变。根据图示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A 、B 两球电势能之和不变,所以电场力对A 球或B 球都不做功;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B.144 C.177D.192 【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描述的是“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多了一“仅”字,那么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三个两层的区域。它们加起来的和正好是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减去三层的两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24+15=120,选A。

数量关系真题汇总

08广东: 6.一项任务甲做要半小时完成,乙做要45 分钟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分钟完成? A.12 B.15 C.18 D.20 解:直接设90的总量,两人每分钟分别是3和2。所以90/(3+2)=18。 7. 22008 + 32008的尾数是( ) A.1 B.3 C.5 D.7 解:求尾数的题目,底数留个位,指数除以4留余数(余数为0看为4), 比如20683847 就是留底数个位8,3847除以4得数是余3,取3,就变成求8的3次方尾数; 因此在这个题目中2008除以4余数为0,取4; 所以等于变成2的4次方+3的4次方,尾数是7。 8.若在边长20 厘米的正立方体表面上挖一个边长为10 厘米的正方体洞,问其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A.100 B.400 C.500 D.600 解:实际增加了边长10厘米的4个面面积,所以4*10*10=400。 9.甲乙同时从A 地步行出发往B 地,甲60 米/分钟,乙90 米/分钟,乙到达B 地折返

与甲相遇时,甲还需再走3 分钟才到达B 地,求AB 两地距离? A.1350 B.1080 C.900 D.750 解:甲需要多走3分钟到B地,3*60=180米, 速度比是2:3,所以路程比也是2:3, 设全长X米,则(X-180)/X+180=2/3,求出X=900, 实际也是选个180倍数的选项,排除AD。 10. 2 年前甲年龄是乙年龄的2 倍,5 年前乙年龄是丙年龄的1/3,丙今年11 岁,问甲 今年几岁?A.12 B.10 C.9 D.8 解:五年前乙是(11-5)/3=2岁,所以今年是7岁,两年前是5岁。所以2年前甲是10岁,今年是12岁,选A。 11.某人工作一年的报酬是18000 元和一台洗衣机,他干了7 个月不干了,得到9500 元和一台洗衣机,这台洗衣机价值多少钱?A.8500 B.2400 C.2000 D.1500 解:7个月得到9500元和一台洗衣机,所以选项加上9500后能被7整除的只有2400,选B。 12.每次加同样多的水,第一次加水浓度15%,第二次加浓度12%,第三次加浓度为多

物理经典习题错题——功能关系

物理经典习题错题——功能关系 1.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 点,弹簧处于原长h 。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则在圆环下滑过程中 ( ) A .圆环机械能守恒 B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了mgh 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圆环动能最大 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质量分别为m 、2m ,用不计质量的细绳相连接,悬挂在定滑轮的两侧,不计滑轮质量和一切摩擦.开始时,a 、b 两物块距离地面高度相同,用手托住物块b ,然后突然由静止释放,直到a 、b 物块间高度差为h.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 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物块b 机械能减少了2/3mgh C.物块b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细绳拉力对它所做的功 D.物块a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小于其动能增加 3.质量为50kg 的某人沿一竖直悬绳匀速向上爬,在爬高3 m 的过程中,手与绳子之间均无相对滑动,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等于人的重力势能的增加 B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等于人的机械能的增加 C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为1500 J D .人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使其重力势能增加1500 J 4. 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在足够长的斜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则物体以后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 A .动能一定一直减小 B .机械能一直减小 C .如果某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相同,则此后物体动能将不断增大 D .如果某两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相同,则这两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功率一定相等 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劈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 、B ,C 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A、B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力F 从零开始缓慢增大作用于P,(物块A一直没离开斜面,重力加速度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 较小时A 相对于斜面静止,F 增加到某一值,A 相对于斜面向上滑行 B.力F 从零开始增加时,A 相对斜面就开始向上滑行 C.B 离开C 后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B 离开挡板C 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6.用水平力F 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时刻撤去拉力F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 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且α>β,若拉力F 做的功为W 1,平均功率为P 1;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 f 做的功为W 2,平均功率为P 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W 1>W 2;F =2F f B .W 1= W 2 F >2F f C .P 1>P 2; F=2F f D .P 1=P 2; F =2F f 7.如图,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 上面放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施加外力F 将小球向下压至某位置静止。现撤去F ,使小球沿竖直方向运动,在小球由静止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重力、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 A .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W 1 B .小球的电势能减少W 2 C .小球的机械能增加2121W mv + D .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8.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恒力F 和重力的作用下,沿直线ON 斜 向下运动,直线ON 与y 轴负方向成θ角(θ<90°),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F =m gtan θ时,拉力F 最小 B .当F =mgsin θ时,拉力F 最小 C .当F =mgsinθ时,质点的机械能守恒,动能不变 D .当F =mgtanθ时,质点的机械能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9.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 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 、C 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C 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 ,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 的质量为4m ,B 、C 的质量均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 后,A 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 恰好离开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倾角α=30° B .A 获得的最大速度为 C 刚离开地面时,B 的加速度为零 D .从释放A 到C 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 、B 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数量关系题目

两集合问题通解公式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教研室主任 李委明【国2006一类-42】现有50名学生都做物理、化学实验,如果物理实验做正确的有40人,化学实验做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多少人 A.27人 B.25人 C.19人 D.10人 上题就是数学运算试题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两集合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比较简单,使用容斥原理或者简单画图便可解决。但使用容斥原理对思维要求比较高,而画图浪费时间比较多。鉴于此类问题一般都按照类似的模式来出,下面给出一个通解公式,希望对大家解题能有帮助:“满足条件一的个数”+“满足条件二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例如上题,代入公式就应该是:40+31-x=50-4,得到x=25。 我们再看看其它题目: 【国2004A-46】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多少 A.22 B.18 C.28 D.26 代入公式:26+24-x=32-4,得到x=22 练习: 【国2004B-46】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及格的有22人,那么两次考试都没有及格的人数是多少 A.10 B.4 C.6 D.8【山东2004-14】某班有5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26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1人得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17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动能及动能定理典型例题剖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典型例题剖析例1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量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8-27,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因数相同.求摩擦因数μ. [思路点拨]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最后又静止在平面上,考查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没有变化,即ΔEK=0,因此可以根据全过程中各力的合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上找出联系. [解题过程]设该面倾角为α,斜坡长为l,则物体沿斜面下滑时, 物体在平面上滑行时仅有摩擦力做功,设平面上滑行距离为S2,则 对物体在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ΣW=ΔEk. mgl·sinα-μmgl·cosα-μmgS2=0 得h-μS1-μS2=0. 式中S1为斜面底端与物体初位置间的水平距离.故 [小结]本题中物体的滑行明显地可分为斜面与平面两个阶段,而且运动性质也显然分别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依据各阶段中动力学和运动学关系也可求解本题.比较上述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不难显现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用动能定理解题,只需抓住始、末两状态动能变化,不必追究从始至末的过程中运动的细节,因此不仅适用于中间过程为匀变速的,同样适用于中间过程是变加速的.不仅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变力作用的问题. 例2 质量为500t的机车以恒定的功率由静止出发,经5min行驶2.25km,速度达到最大值54km/h,设阻力恒定且取g=10m/s2.求:(1)机车的功率P=?(2)机车的速度为36km/h时机车的加速度a=? [思路点拨]因为机车的功率恒定,由公式P=Fv可知随着速度的增加,机车的牵引力必定逐渐减小,机车做变加速运动,虽然牵引力是变力,但由W=P·t可求出牵引力做功,由动能定理结合P=f·vm,可

公务员数量关系方法技巧和主要题型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三大方法 一、代入排除法 1. 什么时候用?题型: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近年考得少,即如个位数与百位数对调等),题干长、主体多、关系乱的。 如:给出几个人的年龄关系,求其中某人的年龄。 2. 怎么用?尽量先排除,再代入。注:问最大值,则从选项最大值开始代入;反之,则从选项最小的开始代入二、数字特征法 1. 奇偶特性:(1)加减法在加减法中,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实际解题应用:和差同性,即a+b与a-b的奇偶性相同。 【例】共50道题,答对得3分,答错倒扣1分,共得82分。问答对的题数与答错的题数相差多少题? A. 16 B. 17 C. 31 D.33 解:根据奇偶题型,a+b=50,为偶数,贝U a-b也为偶数,故选A O (2)乘法 在乘法中,一偶则偶,全奇为奇。(其他不确定) 如:4X一定是偶数,5y可能为奇可能为偶,2个奇数相乘一定为奇数 【例】5x+6y=76(x、y 都是质数),求x、y O 技巧:逢质必2,即考点有质数,质数2必考。 代入x=2 【注:ax+by=c,仅当a、b为一奇一偶时可用奇偶特性,其他情况不能用。如当 a=4,b=6时,此时4x和6y均为偶数,无法确定x、y的特征。】 2. 倍数特性 (1)比例 例:男女生比例3:5,贝有: 男生是 3 的倍数 女生是 5 的倍数 男女生总数是8 的倍数男女生差值是3 的倍数 整除判定方法: 一般口诀法: 3 和9 看各位和。 4 看末2位,如428,末两位28÷ 4=7,能被4整除,故428能被4整除 8 看末3 位,原理同4。 2 和5 看末位。 没口诀的用拆分法:

数量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1.某天办公桌上台历显示的是一周前的日期,将台历的日期翻到今天,正好所翻页的日期加起来是168,那么今天是几号: A.20 B.21 C.27 D.28 2.某单位向希望工程捐款,其中部门领导每人捐50元,普通员工每人捐20元,某部门所有人员共捐款320元。已知该部门总人数超过10人,问该部门可能有几名部门领导: A.1 B.2 C.3 D.4 3.箱子中有编号1~10的10个小球,每次从中抽出一个记下编号后放回,如果重复3次,则3次记下的小球编号乘积是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 A.43.2% B.48.8% C.51.2% D.56.8% 4. 2台大型收割机和4台小型收割机在一天内可收完全部小麦的3/10,8台大型收割机和10台小型收割机在一天内可收完全部小麦,如果单独用大型收割机和单独用小型收割机进行比较,要在一天内收完小麦,小型收割机要比大型收割机多用多少台: A.8 B.10 C.18 D.20

5.加油站有150吨汽油和102吨柴油,每天销售12吨汽油和7吨柴油。问多少天后,剩下的柴油是剩下的汽油的3倍: A.9 B.10 C.11 D.12 6.服装店买进一批童装,按每套获利50%定价卖出这批童装的80%后,按定价的八折将剩下的童装全部卖出,总利润比预期减少了390元,问服装店买进这批童装总共花了多少元: A.5500 B.6000 C.6500 D.7000 7.某人要从A市经B市到C市,从A市到B市的列车从早上8点起每30分钟一班,全程行驶一小时;从B市到C市的列车从早上9点起每40分钟一班,全程行驶1小时30分钟;在B市火车站换乘需用时15分钟。如果想在出发当天中午12点前到达C市,问他有几种不同的乘车方式: A.3 B.2 C.5 D.4 8.某单位举办围棋联赛,所有选手的排名都没有出现并列名次。小周发现除自己以外,其他所有人排名数字之和正好是70。问小周排名第几: A.7 B.8 C.9 D.10

银行笔试考试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

银行笔试考试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8,3,17,5,24,9,26,18,30,( ) 2. 1,2,7,12,13,22,19,( ) 3. 李先生去10层楼的8层去办事,恰赶上电梯停电,他只能步行爬楼。他从第1层爬到第4 层用了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爬到第8层需要多少秒 4.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须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整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4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的步行速度的几倍( )。 倍倍倍倍 5.某中介服务机构根据服务项目所涉及的金额按一定比例收取服务费,具体标准如下:1万元(含)以下收取50元;1万元以上,5万元(含)以下的部分收取3%;5万元以上,10万元(含)以下的部分收取2%。(如,某一服务项目所涉及金额为5万元时,应收取服务费1 250元。)现有一服务项目所涉及金额为10万元,那么,所收取的服务费应为( )。 250元 500元 750元 000元 6.某工厂有学徒工、熟练工、技师共80名,每天完成480件产品的任务。已知每天学徒工完成2件,熟练工完成6件,技师完成7件,且学徒工和熟练工完成的量相等,则该厂技师人数是熟练工人数的( )倍。

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总分为100分,9个人的得分之和为748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学生得分为92分,假如每个人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那么得分最低的学生最高得了多少分 8.某人旅游爬一座小山,上山时每分钟走30米,下山时每分钟走60米,问在上下山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A.40 B.43 C.45 9.林文前年买了80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到期他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元。这种建设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 ) 10.人民路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同学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车坐45人,有10人不能坐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又多出1辆汽车,一共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同学去春游( ) 辆汽车,450名同学辆汽车,450名同学 辆汽车,550名同学辆汽车,550名同学 11.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 的值是()。 参考答案: 1.B 解析:题干数列较长,考虑分组。交叉分组后并无规律,考虑相邻两项两两分组,分组后相邻两项之和分别为:11、22、33、44、( ),为公差为11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55,故题干所求为55-30=25,正确答案为B项。 2.C

高考物理经典考题300道(10)

一、计算题(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本题包含55小题,每题?分,共?分) 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都是M 的小车A 和B ,两车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它们以共同的速度向右运动,另有一质量为 0M 的粘性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正好落 至A 车并与之粘合在一起,在此后的过程中,弹簧获得最大弹性势能为E ,试求A 、B 车开始匀速运动的初速度 0v 的大小. 解析:物体 0M 落到车A 上并与之共同前进,设其共同速度为1v , 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100)(v M M M v += 所以 0 01v M M M v += 物体0M 与A 、B 车共同压缩弹簧,最后以共同速度前进,设共同速度为2v ,根据动量守 恒有 200)2(2v M M Mv += 所以 0222v M M M v += 当弹簧被压缩至最大而获得弹性势能为E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202102202121221 Mv v M M v M M E ++=++ 解得 ()()002 0022M M M M MM E v ++= .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左端放一个质量为m 的木块,车的右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现给木块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I ,木块便沿小车向右滑行,在与弹簧相碰后又沿原路返回,并且恰好能到达小车的左端.试求: (1)木块返回到小车左端时小车的动能. (2)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1)选小车和木块为研究对象.由于m 受到冲量I 之后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则v m M I )(+=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汇编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描述的是“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多了一“仅”字,那么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三个两层的区域。它们加起来的和正好是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减去三层的两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24+15=120,选A。

银行笔试考试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

银行笔试考试数量关系 真题及答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银行笔试考试数量关系真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8,3,17,5,24,9,26,18,30,( ) A.22 B.25 C.25 D.36 2. 1,2,7,12,13,22,19,( ) A.30 B.31 C.31 D.33 3. 李先生去10层楼的8层去办事,恰赶上电梯停电,他只能步行爬楼。他从第1层爬到第4层用了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爬到第8层需要多少秒? A.112 B.96 C.64 D.48 4.某校下午2点整派车去某厂接劳模作报告,往返须1小时。该劳模在下午1点整就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车,便坐上车去学校,于下午2点40分到达。问汽车的速度是劳模的步行速度的几 倍?( )。 A.5倍 B.6倍 C.7倍 D.8倍 5.某中介服务机构根据服务项目所涉及的金额按一定比例收取服务费,具体标准如下:1万元(含)以下收取50元;1万元以上,5万元(含)以下的部分收取3%;5万元以上,10万元(含)以下的部分收取2%。(如,某一服务项目所涉及金额为5万元时,应收取服务费1 250元。)现有一服务项目所涉及金额为10万元,那么,所收取的服务费应为( )。 A.2 250元 B.2 500元 C.2 750元 D.3 000元

6.某工厂有学徒工、熟练工、技师共80名,每天完成480件产品的任务。已知每天学徒工完成2件,熟练工完成6件,技师完成7件,且学徒工和熟练工完成的量相等,则该厂技师人数是熟练工人数的( )倍。 A.6 B.8 C.10 D.12 7.9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总分为100分,9个人的得分之和为748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学生得分为92分,假如每个人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那么得分最低的学生最高得了多少分? A.80 B.79 C.78 D.77 8.某人旅游爬一座小山,上山时每分钟走30米,下山时每分钟走60米,问在上下山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 A.40 B.43 C.45 D.48 9.林文前年买了80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到期他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10284.8元。这种建设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 ) 10.人民路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同学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车坐45人,有10人不能坐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又多出1辆汽车,一共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同学去春游?( ) A.10辆汽车,450名同学 B.11辆汽车,450名同学 C.12辆汽车,550名同学 D.13辆汽车,550名同学 11.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淘水?( ) A.11 B.12 C.13 D.14

【强烈推荐】四年级最典型的30道应用题:定义+数量关系+例题详解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 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 =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行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及常用方法

数量关系 第一节代入排除法 一、什么时候用 1、题型: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 2、选项:一组数(问法:分别/各) 3、排除后剩两项 第二节倍数特性型 一、余数型:多退少补 二、比例型 A/B=m/n(均为整数,m,n是最简整数比) 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A±B=m±n 三、4看末两位 四、拆分 Eg:看528是不是22的倍数——拆成444+88,则很容易看出第三节方程型 第四节工程问题 一、给完工时间型:设工程量为完工时间的公倍数 二、给效率比例型 Eg:甲乙效率比2:3,则设甲2,乙3 第五节行程问题 一、基础行程 1、过桥:路程=桥长+一个车长 2、等距离平均速度=2*V1*V2/(V1+V2) 适用于:直线、上下坡往返等 二、相对行程 1、相遇(反向):S和=V和×T遇;环形相遇:相遇N次,S和=N圈 2、追及(同向):S差=V差×T追;环形追及:相遇N次,S差=N圈 3、多次相遇

(1)两端出发:相遇N次,S和=(2n-1)×S=V和×T (2)同端出发:相遇N次,S和=2n×S=V和×T 4、流水问题、扶梯问题 V水(水流速度)=顺逆水速度差÷2 V船顺/逆=V静水±V水 三、比例行程 第六节经济利润问题 一、数量关系的利润率=利润÷进价 二、函数最值 第七节最不利结构(至少……保证) 求至少保证有N个,要每种拿n-1个,然后+1。 第八节容斥原理 一、标准型 A+B-A∩B=全-都不 A+B+C+A∩B∩C-A∩B-A∩C-B∩C=全-都不 二、非标准型 全-都不 =A+B+C-满足两项的-2×满足三项的 =A+B+C-(Ⅰ+Ⅱ+Ⅲ)-2×Ⅳ 三、常识型:满足一项+满足两项+满足三项=全-都 第九节排列组合与概率 一、排列组合基础公式 =n……(n-m+1)即从n开始乘m个数 ()即从开始乘个数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