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稳健和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和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和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和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在我国货币政策管理中,中央银行是以比较平稳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来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的。从一般货币理论看,对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有两种不同的操控手段:恒定与权变。前者认为,只要货币供应量保持固定增长率,公众就会作出合理预期,从而使物价收敛于稳定。后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应随经济的变动,由央行随时调节。前者的缺点是过于僵硬,在现实中几乎无法运行;后者则因政策制定者预测的主观性与公众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的冲突而受到挑战。因此,不少国家采用预先公布货币供应量增长区间的方式进行调控。在我国,也有人认为控制货币供应量不是好的货币控制手段,应以利率作为调控的中间目标。其实,我国的利率还处于管制阶段,企业还处于对利率不敏感时期。在这种条件下,央行放弃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转而用调整利率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2003年GDP增长9.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2%;2004年GDP增长9.5%,M2增长14.6%,CPI上涨3.9%。今年M2计划增长15%,CPI估计上升3.28%。

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货币政策三大工具都得到了较好应用。首先,2003—2004年,央行两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分别只上调了1和0.5个百分点,却产生了很大的市场效果。上世纪90年代央行也曾多次调整准备金率,且调整幅度大大高于这两次,但市场几乎没有反应。这说明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很高。其次,公开市场操作日臻成熟。央行在市场上通过公开买卖国债,向商业银行体系放松或收缩银根,从而起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使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得以保证。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形成的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央行在国债买卖之外加大了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冲销人民币的过快增长。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量2003年达到14万亿元左右,2004年也有近12万亿元,大大超过其他证券市场的交易量。第三,利率手段的运用日益重要。2004年初,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被放宽至央行基准利率的1.7倍和2倍。到当年10月,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和贷款利率的上限。特别是后一次利率调整,虽然幅度很小,但对市场的影响很大,甚至国际金融市场和一些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价格都因之下跌。这说明我国市场经济进程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利率的提高,使市场得到非常明确的信号,央行对经济过热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

央行还通过票据再贴现政策、窗口指导以及发布对某些风险的提示来实施宏观调控。可以看到,央行不再依赖单一的政策,而是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系列微调手段,前瞻性地出台一系列措施,以达到综合的政策效果。这种组合拳式的调控方式,将是今后的主要调控手段。中性货币政策

中性货币政策指的是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完全相等的货币政策,换句话说,就是一种保证货币因素不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保证市场机制可以不受干扰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货币政策。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货币政策理念,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才连续多次加息,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担心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利用利率变化实现一种市场均衡的复归才是最重要的考虑。

当局或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既不扩大,也不紧缩的政策措施。其目的是使货币在经济活动中保持中立地位,不对经济增长发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经济均衡。中性货币政策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J.G.K.维克塞尔创立,奥地利经济学家 F.A.von 哈耶克发展。维克塞尔认为,如果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投资利润率)相等,则投资者不会告贷,社会真实资本不会变动,社会贷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也不变,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各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产量,完全由非货币的即实物领域的因素所决定,因而货币对经济过程是中性的。哈耶克认为,在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已定,投资与消费保持一定的比例,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由于人们自愿缩减消费,增加投资,而使生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不会破坏经济体系的均衡,但人为地扩大货币供应,膨胀信用,则会诱发危机。原因是膨胀信用,扩大投资,原来一部分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要素转移到生产资本物上,使生产结构延长,而当新增加的货币经生产者转手成为人们的货币收入后,消费品需求增加,导致部分生产要素转向生产消费品,使已被延长的生产结构被迫回复到过去程度较低的生产结构,这就表现为经济危机。所以,避免危机就必须使货币供应对经济过程保持中性,而保持中性的首要条件是使货币总流量(货币量与货币流能速度的乘积)固定不变。此外,还要求所有物品价格都能随供求变化而相应调整,在对未来价格变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签订长期货币契约。中性货币理论与政策认为货币不是现实的生产要素,只是使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过程的媒介物,虽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却较多地注重货币对经济过程的消极影响。同时,中性货币政策要求对货币供应量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总流量保持稳定,并假设使货币保持中性的一些条件,但在实践中难以实行,缺乏可操作性。归才是最重要的考虑。

实施方案稳健货币政策措施方案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e89042392.html,)/其他范文/实施方案 稳健货币政策措施方案 一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改进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 二是继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大型商业银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应市场需求,稳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做好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和监管工作,探索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快银行间市场产品创新和规范发展。

三是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全力维护金融稳定。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应对预案,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业日常风险监测。依法规范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继续抓好产融结合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深入研究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准备工作。总结“两管理、两综合”经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稳步扩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 四是继续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扎实做好进出口核销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提高储备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 五是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提高金融统计和研究工作水平。加强会计财务管理。推进支付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强货币金银管理。积极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体系。进一步提高征信管理和反洗钱监管水平。 六是深入开展国际和港澳台金融合作。推动基金组织落实份额和监督框架改革,继续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完善危机救助机制。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

稳健的货币政策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稳健的货币政策prudent monetary policy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and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should be well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meeting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Fiscal polic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made more effective, and the tax and fee reduction policy should be implemented more thoroughly, the meeting statement said.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抓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声明说,要加强财政政策,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更加彻底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The government will continue to deleverage the economy by firmly taking a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and prioritizing reducing leverage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通过坚定地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政府将继续推动经济去杠杆。 【相关词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GDP growth 财政赤字fiscal deficit 收入分配distribution of income

稳健货币政策措施方案

稳健货币政策措施方案 一是继续施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敏、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应,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构造,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开展。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改良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方案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 二是继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动金融市场标准开展。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大型商业银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应市场需求,稳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做好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和监管工作,探索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快银行间市场产品创新和标准开展。 三是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全力维护金融稳定。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应对预案,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业日常风险监测。依法标准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继续抓好产融结合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深入研究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建立存款保险管理办法的准备工作。总结归纳“两管理、

两综合”经验,进一步标准和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稳步扩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 四是继续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扎实做好进出口核销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方案可兑换。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提高储备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 五是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提高金融统计和研究工作水平。加强会计财务管理。推进支付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强货币金银管理。积极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体系。进一步提高征信管理和反洗钱监管水平。 六是深入开展国际和港澳台金交融作。推动基金组织落实份额和监视框架改革,继续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完善危机救助机制。参与国际金融规范制定机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对话和重大机制化活动。继续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金交融作。 稳健货币政策措施方案陈教师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最全)

稳健的货比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由稳健到从紧的变化也使得我国的股票和基金市场做出了相应的回应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政策工具从资金可得性和相对收益率这两大渠道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本文以股票市场为例来分析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关键字:货币政策;资本市场;股票市场;IS-LM曲线。 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 1.公开市场业务对股票市场影响 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这就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企业投资规模扩大,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股票价格将下跌。 2.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减少,股票行情趋于下跌。同样,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市场贴现利率上

升,社会信用的收缩,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减少,使股票行情走势趋软;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再贴现率,通常都会致使股票行情上扬。 3.选择性货币工具对股票市场影响 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贷款计划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不同行业和区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一般来说,该项政策会对股票市场行情整体走势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因为板块效应对证券市场产生结构性影响。当直接信用控制或间接信用指导降低贷款限额、压缩信贷规模时,从紧的货币政策使证券市场行情呈下跌走势;总的来说,贷款流向反映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并引起股票市场价格的比价关系作出结构性的调整。 二、货币政策实施对资本市场影响 1. 货币政策走势对资本市场资金可得性的影响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将促使资本市场可吸纳的资金量稳定适度增加;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使资本市场的资金面更加严紧由此会给商业银行系统带来不可利用资金的增加从而通过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和同业拆借等渠道进入资本市场另外中央银行年内的多次加息也不利于预期引导增量介入资本市场。 2. 货币政策走势对资本市场相对收益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实施,通过利率这一杠杆来影响资本投资的相对收益率,而相对收益率的预期和现实又决定着资金在储蓄存款和资本市场之间相互转化的方向和数量。通过储蓄存款收益的减少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区别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区别 首先,定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指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第二,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保护价收购粮食、国家政策关于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货币政策。 第三,手段不同。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货币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控制贷款规模、汇率调整。 第四,实施主体不同。财政政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中央银行 1.我国“二元社会”的状态 在当代中国,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其核心是强制性分类的居民身份制度。 市民身份(非农业户口)和农民身份(农业户口)这种城乡隔离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制度障碍,并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建制上的城乡分治变成了城乡合治,在政策的掌握尺度上也略有放宽,但迄今为止,这种城乡居民之间的身份壁垒尚未打破,二元社会也还没有转变为一体化社会,而仍暂时处于“三元社会”的过渡状态。这三元分别是:持有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市民、无户口或持有农业户口而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准市民、持有农业户口和农村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3.我国的分配制度问题 在分配制度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1)分配关系尚未理顺,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和部分国有单位内部平均分配情况并存; (2)农民收入增长过缓,一些城镇居民生活困难;分配方式不规范,分配秩序混乱,调节手段不完备。 因此,必须继续推进分配收入体制改革,解决分配领域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 4.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确保农村实现小康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政策。 (2)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3)加快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农村的全面进步。 5.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含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我国来说,就是要高度重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与贫富差距问题。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总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我国综合、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

稳健货币政策措施方案

稳健货币政策措施方案 一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改进和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 二是继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深化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大型商业银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应市场需求,稳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做好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和监管工作,探索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快银行间市场产品创新和规范发展。 三是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全力维护金融稳定。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应对预案,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业日常风险监测。依法规范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继续抓好产融结合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深入研究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做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准备工作。总结“两管理、两综合”经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稳步扩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 四是继续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扎实做好进出口核销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提高储备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五是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提高金融统计和研究工作水平。加强会计财务管理。推进支付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强货币金银管理。积极构建现代化服务型国库体系。进一步提高征信管理和反洗钱监管水平。六是深入开展国际和港澳台金融合作。推动基金组织落实份额和监督框架改革,继续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完善危机救助机制。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对话和重大机制化活动。继续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金融合作。 稳健货币政策措施方案陈老师 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prudent还是sound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prudent还是sound 在去年十一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定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标志着实施已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了取向。对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英译,许多媒体都是用prudent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来表达的: 1. A high-level meet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eld Wednesday set the tone for China's economic policy next year, declaring that China will exercise prudent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in 2005. 2. The policy shift from 'proactive to prudent'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was made 'to conform with changes in China's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macro-control'. 3. China's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in place since 1998, has resulted in seven years of world-stunning economic growth. A prudent policy is the logical choice to curb overheating of the economy, maintain steady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conomy. 4. China has begun to shift to a prudent financial policyf 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having adopted a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for securing sustainable growth during the past seven years. 5. In line with the prudent polic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cut budget deficit and public investment, reform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push financial reform while carrying out macro-control measures, he said. 但是,prudent(谨慎)有消极保守的意思:Definition of PRUDENT: careful and sensible; marked by sound judgment; "a prudent manager"; "prudent rulers"; "prudent hesitation"; "more prudent to hide than to fight". 1. US prudent policy about climate change:(谨慎且消极的态度)The US Administration has come under criticism with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and within the American community of environmentalists for adopting what is considered to betoo relaxed a view toward the ques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more particularly toward the prospect of a substantial warming of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sometime during the next century. 2. Prudent fiscal policy spells economic recovery(带动经济的复苏)

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用IS-LM模型分析我国“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摘要】对我国IS-LM模型进行计量研究,并结合定性分析,可以发现:因为利率没有市场化等原因,我国的IS-LM模型中一些变量实际上是政策性的。因此,我国的IS、LM曲线没有确定的形状,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无法精确拟合。针对我国不稳定的IS-LM模型,“双稳健”政策是一种谨慎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IS-LM 双稳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计量模型 近几年,尤其是2002年之前,我国在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上,倾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经济的增长。这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形势是相适应的。 不过,从2003年开始,经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2003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达到9.3%,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7万亿元,增长9.5%,1。在这种变化下,我国实施了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2005年开始退出。从抑制潜在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保证经济稳定的目的出发,中国在2005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稳健”。笔者拟从IS-LM曲线谈起,来讨论这一“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IS-LM理论的简单回顾 IS-LM模型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1937年创立的。这个模型在凯恩斯利率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描述利率与国民收入的水平关系。 IS与LM曲线分别表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各自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必须的利率与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IS曲线描述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反向变动关系,I指投资(investment),S指储蓄(saving);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正向变动关系,L指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M指货币存量(money stock)。 IS或LM曲线移动时,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会发生变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推动IS或LM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实现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的目的。IS-LM曲线的形状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如下: 1数据来源:中国资讯行数据库

稳健和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在我国货币政策管理中,中央银行是以比较平稳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来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的。从一般货币理论看,对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有两种不同的操控手段:恒定与权变。前者认为,只要货币供应量保持固定增长率,公众就会作出合理预期,从而使物价收敛于稳定。后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应随经济的变动,由央行随时调节。前者的缺点是过于僵硬,在现实中几乎无法运行;后者则因政策制定者预测的主观性与公众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的冲突而受到挑战。因此,不少国家采用预先公布货币供应量增长区间的方式进行调控。在我国,也有人认为控制货币供应量不是好的货币控制手段,应以利率作为调控的中间目标。其实,我国的利率还处于管制阶段,企业还处于对利率不敏感时期。在这种条件下,央行放弃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转而用调整利率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2003年GDP增长9.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2%;2004年GDP增长9.5%,M2增长14.6%,CPI上涨3.9%。今年M2计划增长15%,CPI估计上升3.28%。 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货币政策三大工具都得到了较好应用。首先,2003—2004年,央行两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分别只上调了1和0.5个百分点,却产生了很大的市场效果。上世纪90年代央行也曾多次调整准备金率,且调整幅度大大高于这两次,但市场几乎没有反应。这说明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很高。其次,公开市场操作日臻成熟。央行在市场上通过公开买卖国债,向商业银行体系放松或收缩银根,从而起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使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得以保证。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形成的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央行在国债买卖之外加大了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冲销人民币的过快增长。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量2003年达到14万亿元左右,2004年也有近12万亿元,大大超过其他证券市场的交易量。第三,利率手段的运用日益重要。2004年初,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上限被放宽至央行基准利率的1.7倍和2倍。到当年10月,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和贷款利率的上限。特别是后一次利率调整,虽然幅度很小,但对市场的影响很大,甚至国际金融市场和一些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价格都因之下跌。这说明我国市场经济进程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利率的提高,使市场得到非常明确的信号,央行对经济过热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 央行还通过票据再贴现政策、窗口指导以及发布对某些风险的提示来实施宏观调控。可以看到,央行不再依赖单一的政策,而是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系列微调手段,前瞻性地出台一系列措施,以达到综合的政策效果。这种组合拳式的调控方式,将是今后的主要调控手段。中性货币政策 中性货币政策指的是使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完全相等的货币政策,换句话说,就是一种保证货币因素不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保证市场机制可以不受干扰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货币政策。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货币政策理念,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才连续多次加息,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担心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利用利率变化实现一种市场均衡的复归才是最重要的考虑。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哪些区别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这个也将成为历年考试的考点,所以学生分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很有必要! 1、两者的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放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3、政策目标有区别。 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

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4、调节的范围不同。 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 5、调节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对总量与结构发生调节作用,但财政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带有更为强烈的结构特征,因为财政收入按不同项目与不同规定来组织,可以直接调节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及个人的收入水平,财政支出按资金性质与用途来安排,可以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财政政策对总量的调节,则主要是以政府收支及其乘数作用影响社会总资金运动的全局。反之,货币政策相对财政政策而言带有更为鲜明的总量特征,因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切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要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能够直接管理全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部门,正是运用货币政策对之加以调控;同时,商业性金融信贷自身的市场化经营原则要求银根松紧的变化大体一视同仁地覆盖其全部资金运动,贷款差别利率等旨在区别对待不同产业、行业、企业、项目等以调节结构的手段,只能在比较有限的范围内实行和发挥作用,并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日趋有限。宏观经济政策的特定目标,可归纳为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反周期波动、收入公平分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等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固然都服务于这一系列目标,但由于上述侧重点的不同,各自对于不同目标的作用,便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发展的影响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旅游管理1122140 陈赟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召开,2011年政策基调尘埃落定: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相对于稳健的财政政策而言更加扩大、加速支出。是在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刺激经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调节社会分配。 2)稳健的货政策也是针对宽松货币政策而言的,稳健货币政策是目前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核心内容包括: 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执行金融稳定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

四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也就是说,一,从政府投资上,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直没有改变,国家仍然会适当的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的规模,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明年潍坊市的市政投资不会大幅度的减少,甚至可能是有限度的适量增加。从市场上来看,这并不会因为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减少的原因导致公司的产值减少,也就是说只要公司市场占有的份额不变,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并不会减少。二,从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从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这段期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会提高,从而使得银行可供贷款的金额减少,存贷款的利率也就会相应的提高,公司通过贷款融资的难度会相应的加大。所以要拓宽公司融资的渠道,尽量通过更多其他的方式来进行融资。 根据以往“二进八退”的经验来判断,此次稳健甚至是适度收紧的货币政策并不会持续太久,所持续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2年。 宽松货币政策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具体政策工具有: 1、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减少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 2、降低再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将票据贴现给中央银行时,可获得更多的资金,增加可贷资金 3、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货币投放市场。 4、放松信贷条件和规模。

2019年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兼谈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

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 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也意味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即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那么“稳健”的货币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常态又是什么呢?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为非常态的货币政策(即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24个月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只是外贸出口受到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更可能是上一年人民币过度升值所导致的结果),采取比美国更强有力的财政救市政策(即4万亿元的财政投入),以及货币政策由“从紧”突然转变为“适度宽松”,即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的货币政策。银行存贷利率全面下调、信贷规模放松、按揭贷款利率优惠等。在这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个月里,仅银行信贷增长就近11万亿元;在2010年的前10个月银行信贷新增达69015亿元,两年银行贷款新增近18万亿元,接近1998年-2007年10年信贷增长的总和(为207936亿元)。从而使得2009年及2010年前10个月M2和M1增长分别达到27.7%、32.4%和19.3%、22.1%,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二是1998年-2007年(如果更细分些是1999年-2006年)的10年中基本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或常态的货币政策。我认为,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实际上就是向这个时期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转变。在这个时期新增银行信贷为207936亿元(其中1998年-2002年为67069亿元;2003年-2007年为140867亿元,两个时期信贷增长速度有比较大差异),年均增长2万亿元左右,仅为非常时期的2009年-2010 年的九分之二。2009年以来,M2增长一直保持在17%以上,最高时达到29.7%,并持续一年(2009年3月-2010年2月)保持在25%以上。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到,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特点是货币发行过多、流动性泛滥,尽管这种货币政策在危机时期对保持经济增长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这种货币政策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调整,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证银行体系向市场流动性释放适度(如M2增长维持在15%水平),要保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及服务交易量之比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弱化系统性风险积累的条件。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核心就是让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的货币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