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泉州讲古--李五重修洛阳桥

泉州讲古--李五重修洛阳桥

泉州讲古--李五重修洛阳桥
泉州讲古--李五重修洛阳桥

泉州讲古--李五重修洛阳桥

核心提示:泉州有句俗语说:"富呀像李五。"没人说"富呀像香港李嘉诚",也没人说"富呀像美国比尔·盖茨"。可见自古至今,泉州人认为最富的就是李五了,或者说李五是富人的代表。那么李五这个人是真...

蔡端造洛阳桥,故事是假的,历史是真的。蔡端造桥时间在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共建7年才完工。全桥长360丈,阔1丈 5尺,桥上南、北、中各建1个桥亭,桥面双边有栏杆,9座石塔,28个武士和狮仔石雕,是全国有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正名叫"万安桥",因为建在洛阳江上,人就叫洛阳桥较顺嘴,正名煞较少人知。《中国桥梁史话》这部书中,头一座介绍赵州桥,第二座介绍卢沟桥,第三座介绍的就是泉州洛阳桥。蔡端建造洛阳桥后,立一块碑,顶面打《万安桥记》,碑文写得好,只有153字,就将造桥的事情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堪称一绝。第二绝是字写得好,碑大字少,字就写大楷,挺拔刚劲,是蔡端书法的代表作。第三绝是雕工好,称作三绝碑。

洛阳桥造了到现在九百外年,现时的洛阳桥是顶年才重修完工的,因为洛阳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就拨600多万元专款来修建。现在桥长700多米,阔4米半,高7米外,40多座桥墩,600多个扶栏,100多只石狮,成为咱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新面貌的景点。

洛阳桥自建成以来重修十几次,咱来讲其中较有意思的一次:李五重修洛阳桥的事情。

泉州有句俗语说:"富呀像李五。"没人说"富呀像香港李嘉诚",也没人说"富呀像美国比尔·盖茨"。可见自古至今,泉州人认为最富的就是李五了,或者说李五是富人的代表。那么李五这个人是真实的还是假的?当然是实有其人,真实的。

李五是明朝人,厝就在晋江池店--池店大多是姓李的。兄弟几落个,他居第五,土名就叫李五,正名叫英,字俊育,号自然,生于明洪武丙寅年(公元1386 年)卒于天顺丁丑年(公元1457年)。伊是晋江池店人,若捏锄头柄,种田作穑,要偌富?李五主要是经商,做生意才会富。他经常跑江浙做买卖,泉州古代经商有一句话叫"糖去棉花返",就是按泉州运糖去北边卖,买棉花返倒来,还是加工成棉制品,像打棉绩、纺纱织布等等,放鸭落大溪,双头趁。李五很会做生意,这头趁过来,那头趁过去,弄圹富起大厝,钱银收呀得赴,慢慢成为出名的大猴。

有的说,李五一年载糖去北顶,半路伫着台风,船泊咧温州几落曰,畈落去水咧。风台过了,船倩人演起来。一船载乌糖让海涂坎坎咧,海涂铲开,内面乌糖变赤沙糖!李五就无意中得着制赤沙糖的技术,再趁大钱。池店当时叫凤池,李五的赤沙糖人就叫凤池糖。

有很多传说李五富到什么款?厝内用的面桶都是金的,水池里捞起来的田螺,壳也是金的,池里还藏金水牛。他平时却很俭省,住厝仔,吃粗粮,一文都不甘害死。但是济困扶危,赈灾救急,他却是慷慨解囊,乐善好施,逐个都阿谀李五阔气。

据说,李五一次得罪着官府,掠入囚车,押解上福州。路过洛阳桥,伫着水淹桥面,囚车陷入水中,进退两难。李五对天发愿说:"我李五若有性命回来,一定要重修洛阳桥!"后来官司了离,李五保得性命,就来修桥还愿。

另外一款说法是:有一年,李五还未发迹的年数,他经商做生意路过洛阳桥。那时已经是蔡端造桥过了300外年咯,洛阳桥年久失修,桥墩下沉,桥面凹凹凸凸不平坦,桥底土沙沉积,水位上升,若是遇着"水返",还是大风濩,人就得过。那曰李五要过江,遇着"大流北",水淹过桥面,得按桥上过,只好倩渡船。李五坐船过江,浪大涌大,船恰晃晃显,心里惊,头又眩,一腹恰要吐。咱若会晕车就知影,遍腹乱,艰苦没人知,亲像咧过生地狱,苦得一步倘到厝,还是停落来在路边吐吐咧!坐船仔更加晕,又搁停的,浪一来,船仔托呀偌高,一腹肠仔肠肚亲像揪揪落去,浪一下落去,船仔沉呀偌深,一腹肠仔肠肚又再挤挤到心肝头,腹肚倒像空隆隆,你不晕也着晕,不吐也着吐,晕船比晕车多艰苦几落倍。李五坐渡船过江,一爬上岸,脸白皙皙,脚亲像踏咧棉花咧,软糊糊,欠一险徛住,赶紧找一位倘坐坐。

李五才找着一间杂货店的门口坐落去,头一看,江中风大涌大,将另外一只船掀畈覆!李五不觉仰天长叹一声:"唉--!"杂货店的店主捧一杯烧茶来说:"客官请吃茶。这洛阳江翻船失事是经常事,唉!过去几落百年了,可惜没再有一个蔡端来修桥了!"

"没人修,我有一曰一定要来修!"李五一时激动,脱口而出。

"真实的?"店主看李五自己一个,没像做大官还是大有钱人,没相信他会来重修洛阳桥。

"真实的!我李五男子汉大丈夫,说到做到!"

店主想说他咧讲大空:"哈哈……你若来修桥,竹杠我出,店内没到我再去发落来度你!"

"索算我的账!"隔壁另一间杂货店的老板听见两个咧说,也过来相赞嘴。

"好!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两个老板输人不输阵,一口答应。

李五回到厝内,共伊的兄弟、厝内人一说,一家人都很支持。李五一方面将厝内的钱银尽罄,筹备起资金,一方面更加打拚去做生意讨趁来相添。但是,孤单有钱还没法倘办大事。重修洛阳桥,工程浩大,得动用洛阳江两岸晋江、

惠安的大批民工;修桥时,车马就得过,一律着原用渡船。再一说,洛阳桥不是李五私人的,是" 国有资产",不是你说拆就拆,说修就修,所以,重修洛阳桥,没官府出面,会同晋江、惠安的各方面人物,事情还是办得。

后来,在明朝宣德六年(就是公元1431年),泉州知府冯祯提头,支持李五,修桥工程才正式动工,这个时候离蔡端造洛阳桥已370多年了。

开工时,是先将洛阳桥的栏杆、亭仔、石狮、大桥板拆拆扶扶落来,将歪歪斜斜的桥墩移正,再打新石料叠起去,将桥墩加高,原架上大石板,安好栏杆、石狮、石将军,起好石亭、石塔,将洛阳桥面貌修得焕然一新,无管风濩水返,都畅通无阻。

你咹呢说说咧,洛阳桥三言两语都煞修好了,嘴翘咧猪肝去炒,很易很快便,亲像高甲戏《连升三级》贾博古所说的,比吃三个油酥饼较省力。疥那板疮呢!李五修桥,金银用去几落万,人工成千上万免说,孤单说那两个和李五相激的杂货店老板,当众人面前哄大腔,说到就着做到,若没徛起住,生意免做。所以一个出竹杠一个出索,据人搬据人提去扛大石,没偌久尽本无归,也只得哑口吃黄莲,有苦说出。李五知影在腹内,看说两个老板果然守信用,讲义气,嘴齿打折含血吞,无本就去借,卖三文破布也去进货来,免费供应竹杠索,丝毫没影响施工进度。

李五就来找两个老板:"二位很讲信用,真是一诺千金,我李五愿交恁两个做朋友!"于是就拿出银两让两个做本,扩大经营,凡是工地所欠的物件都来找买,杠仔索也现钱买现货,连原本提去用的也算钱给。这两个老板的杂货店变做修桥工程"指定专卖店",不但没了本,还倒趁一大注。

这两个老板是张三还李四,面圆还面扁,因为是讲故事,免去稽考,但是李五重修洛阳桥却是真的,他的事迹刻石立碑,朝廷还钦赐"乐善好施"的金匾。

https://www.sodocs.net/doc/ea11077998.html,/z/q110789048.htm

小学阅读题《洛阳桥》

小学阅读题《洛阳桥》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②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拱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嫩,1188米长了。 ③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墩”,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a)江底。 ④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b)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c)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征,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⑤(d),没几年,牡蛎不仅把零碎的石条、石头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跨、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一大创造。 ⑥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计,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样重的石板运到高高的石墩上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

潮涨潮落中得到启发,运用了浮运法。 ⑦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板用木排运到石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板放到桥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牌,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⑨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洛阳桥在( )。 A.洛阳市 B.福州市 C.泉州市 D.三明市 2在文中a~d处括号里依次填人正确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盘踞凝聚精妙居然 B.静卧凝固美妙诚然 C.盘踞聚集巧妙当然 D.静卧凝聚绝妙果然 3依据文中的内容,“浮运法”指( )。 A.桥浮在水面上 B.木排浮在水面上 C.石板浮到水面上 D.利用涨潮的浮力,把石板放到桥墩上 4.洛阳桥的最大特征是( )。 A.桥长

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doc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 报告 ——闽南古厝调查

目录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4) 1.1闽南古厝简介: (4)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4) 2.1选题背景: (4) 2.1.1文化积淀 (4) 2.1.2建筑遭受破坏 (6) 第三部分研究思路和方向 (7) 3.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7) 3.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7) 3.3数据分析 (8) 第四部分调查过程 (9) 4.2.1文献参考与问卷设计 (9) 4.2.2电话访谈与记录 (9) 4.2.3发布问卷与数据统计 (9) 4.2.4资料集成与整理 (10) 4.2.5完善调研报告 (10) 第五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 (10) 5.1访谈结果与分析 (10) 5.1.2采访背景 (10) 5.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 (10)

第六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13)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 (18) 7.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18) 7.1.1闽南古厝的现状 (18) 7.1.2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外部优势 (18) 7.1.3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不足 (19) 7.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20) 7.2.1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 (20) 7.2.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 (20) 7.3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20) 第八部分我们的建议 (21) 8.1保护是前提,保护比申遗重要 (21) 8.2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很有必要性 (22) 8.3保护的同时开发闽南古厝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1.1闽南古厝简介: “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2.1选题背景: 2.1.1文化积淀 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

洛阳景点导游词_导游词

洛阳景点导游词 篇一:龙门石窟导游词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公元493年),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是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以其动人心魄的气势、鬼斧神工的造型、充满智慧的想象、美奂美轮的雕刻艺术,征服了多少游客的心,民族的自豪感与满足的审美感受,油然而生。是的,来龙门游玩,与其说是视觉的盛宴,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朝拜。充满灵性的1 / 7

石窟静躺在古老的河边和唐朝的天空下,历史的沧桑凝重与艺术的历久弥新,让人感叹先人的智慧创造的同时,宗教信仰与膜拜情结,也自然流露,难以掩饰…… 乘车路线可从火车站前乘一日游专车到景区;乘81、53、60路公交车也可到,车程约40分钟 篇二:洛阳白云山导游词洛阳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佳休闲胜地。景区总面积168平方公路,现已开发白云峰、玉皇顶、鸡角曼(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和白云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园、留侯祠、芦花谷无大休闲区。 白云山景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于一峰,集三河之灵于一山,为中原独有,堪称“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 白云山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6℃,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境内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顶海拔2216米,为中原第一峰,是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 这里奇峰俊秀,白云悠悠,瀑布飞跌,林深谷幽。主要景观有:有以中原第一峰玉皇顶、鸡角曼、仙人桥为代表的奇石险峰景观;以高山杜鹃林、万亩原始森林、唐代银杏林为代表的森林景观;以九龙瀑布、珍珠潭、黄龙井为代表的瀑潭景观;以留侯祠、玉皇阁、乌2 / 7

洛阳桥阅读及答案

洛阳桥阅读及答案 洛阳桥阅读及答案 ①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②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拱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③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墩”,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④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

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征,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⑤果然,没几年,牡蛎不仅把零碎的石条、石块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一大创造。 ⑥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计,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样重的石板运到高高的石墩上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得到启发,运用了浮运法。 ⑦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板用木排运到石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板放到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桥”,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牌,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⑨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 1.本文说明对象是_____,其最大特征是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内容,给“浮运法”下定义,“浮运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第⑥段中画线的“多”“据估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

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泉州景点简介导游词(一) 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 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

泉州洛阳桥导游词讲解5篇

泉州洛阳桥导游词讲解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泉州洛阳桥导游词讲解(1) 大家好!首先我欢迎各位来泉州参观、考察。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讲到这里也许各位来宾会提出疑问,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

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洛阳江畔的洛阳桥头。我们面前的这座桥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洛阳桥。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 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 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我们身后的这棵松树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传蔡襄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遂本朝为官,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请回本府为官,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后为洛阳江水深浪大,难造桥基而日夜发愁。 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蔡襄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给海神写一封求助公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一个衙吏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来此人姓夏得海,误以为老

洛阳桥调查报告

洛阳桥调查报告 篇一:洛阳桥实践报告 关于洛阳桥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的实践报告 学生:彭潇、王金莲、秦维嘉(华侨大学旅游学院11级酒店管理1班)实践时间:20XX年4月8日星期日 实践对象:洛阳桥 实践目的: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泉州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洛阳桥的发展现状 具体实践情况整理如下: 一、洛阳桥的基本概况 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1400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360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因建桥处海潮汹涌,江宽流急,建桥工程非常艰巨。为此,采用了一

种新型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的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里长的水下长堤。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驱。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为了使桥墩更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砺房”的方法,来联结胶固石块。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当时,大桥建成后,桥上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石塔、石亭,桥两端立有石刻人像守护。 洛阳桥的修建成功,轰动了泉州远近,引起当地造桥热潮,先后造了十大石桥,其中建在晋江上的安平桥,规模更是宏伟。 二、洛阳桥的旅游资源及整合 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依赖于多种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等等,到达洛阳桥之后,我们分别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方面了解洛阳桥的发展现状,并找出了一些制约洛阳桥发展的因素。 (一)地理位置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处于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处,横跨洛阳江的入海口,是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孔道。而今,由于经济的发展,需 要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条件,现洛阳桥桥宽大概只有5米,且作为重要保护的文物古迹,不再适宜担负起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洛阳桥处两地交汇区,鲤城区和惠安县的本地游客市场是较大的。但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它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单就华侨大学而言,只有19路公交可去,泉州市区到洛阳桥有13路等,同时洛阳桥附近基础

关于福建的导游词怎么写_导游词

关于福建的导游词怎么写 关于福建的导游词怎么写?橙子带来一些关于福建的导游词分享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福建泉州安平桥导游词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 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1 / 9

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 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在明代被泉州人称为学问最通陈紫峰,有一天集诸文人周游安平桥,正遇聚雨,他们都在桥上闲聊长桥胜景,随即作对联: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您正浏览的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在桥头还有一座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为什么在南宋,晋江的一镇有这么多资财创建这么伟大的桥梁工程,据有关史料记载:安海镇于府南六十里,古名湾海,宋初始改为安、曰安海市,西曰新市,东曰旧市。海泊至,州遣吏攫税于此,号石开津,又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2 / 9

洛阳天子驾六导游词_导游词

洛阳天子驾六导游词 天子驾六是我们古代的礼制的一种行为。皇帝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下面是带来的洛阳天子驾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洛阳天子驾六导游词 惊世巨现,天子驾六;东周瑰宝,举世无双。欢迎大家来参观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在这块“天中之地”上,东周诸王经营了长达520xx年的光辉岁月,留下了影响至今的厚重文化。然而,曾经璀璨的瑰宝,究竟在哪里呢? 在地下沉没了20xx多年,一朝惊现的“天子驾六”为您揭开答案。 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的创建,“王城、王陵、王器” 的精美展览,为我们目睹那段灿烂的历史,以及新世纪新洛阳开辟了全新的窗口! 博物馆是依托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车马坑规模大,车子类型多,摆放整齐,气势宏伟,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驾六”遗存。辅助展出的有东周王城概况,首次全面介绍50年考古重大成就;东周王陵的发现与探索,向您展示鲜为人知的王陵秘密;美轮美奂的东周瑰宝,细致体现青铜时代晚期的金属之美…… 1/ 9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天子驾六博物馆十分的向往了,下面呢, 我们就来一同走进博物馆内部的第一个大厅。 大家跟我过来,看一幅地图。这幅地图是考古工作者根据考古的结果绘制的。曾经洛阳古代的都城遗址的具体位置。洛阳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一共留下了五个都城遗址。历史学家称之为“五都会洛”。 中心部位与繁体的汉字“亞”(亚)很相似,所以考古学者称其为“亚”字型墓。这个墓葬是所有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也是洛阳发现的唯一一座“亚”字型墓。墓室内发现的青铜器上有铭文“王作宝尊彝”的字样。这个“王作”就是专门为天子所做的器物。根据所出土的器物知道这个墓葬修建于东周初年。那个时候,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在位41年,近半个世纪。所以推测这个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就是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的墓葬。一般象这样的大墓,在下葬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陪葬坑。下面呢,我们就来看看洛阳发现的最大一座陪葬坑。 根据周礼的规定,严格按照等级制度,天子用九个鼎。我们常说的“一言九鼎”就是从这来的。天子用九鼎,诸侯七个,士大夫五个,依次下推。 这两个铜马是东周时的手工艺品。 中间的是铜带钩----中国古代的皮带扣;左边的是铜镜,我们现 在看到的是镜子的背面,正面被打磨光以后可以照出人的容貌。 2/ 9

关于洛阳桥的作文

关于洛阳桥的作文 本文是关于桥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洛阳桥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洛阳桥的作文一:我总认为城市高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环境嘈杂。但自从我亲眼目睹了壮观的洛阳桥,摸过那古老的榕树,赏过它那古朴的风格建筑……才证实“万安桥”这个令人向往的名字并不虚假,是那么真切与实在。 当我站在桥头,才知道“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的真正意思。洛阳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海上石桥。它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保存有当年好履长波,跨江海,势若飞虹的雄资,仍然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四方游客。 桥头有一棵老榕树。它枝叶郁郁葱葱,像一个帐篷。这棵榕树万古长青,榕树下有它悉心呵护的石碑,记载着有关洛阳桥的历史文化。 洛阳江四周都是高低无律的民间住宅,“古朴”就从它们之间流露出来。炊烟袅袅,缓缓流入云际,给人安祥的感觉。小屋黑白两面色,简单而又分明,小巧精致的窗子各房顶虽陈旧、简陋,但还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小屋一座挨着一座,一间靠着一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屋顶两檐微微翘起,那层层叠叠的墨黑色砖瓦连绵不断,时起时伏,远远望去,不正是像一条乌龙盘旋在上吗?

二十一世纪的洛阳和那个古朴的洛阳真是天壤之别。 在洛阳西北面建了一座新的洛阳桥。古桥是用石头砌垒起来的,而新桥是用水泥和钢筋造成的,架在江上,犹如彩虹卧波,十分壮观。新桥比古桥更牢固,虽未经千年沧桑,但每天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江河的冲刷,仍毫发无损,正因为有了这座桥我们洛阳的经济才会日益繁荣。 洛阳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一幢幢高楼,广厦拔地而起,商业区繁华似锦。宽阔的道路两旁,满眼绿色,像一条条别在道路腰间的绿色绸带。看,洛阳城多么会打扮自己:高楼大厦为衫,绿化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路边开着各色的小花,招来五彩的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行人身上,真是“人间才数月,洛阳已千年”。 不说别的,说说我周围的吧。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各种各样的电器,还有各式各款的家具,新房连片,摩托车、小轿车成群,服饰多样华丽,更难得的是村里(陈坝村)读书免费,人们的文化水平、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这些都是改革政策好,建设和谐社会的成效。 看着人们脸上甜甜的微笑,我知道他们在幸福地享受着生活。是啊,只要洛阳人齐心协力,携手共进,一定可以把洛阳建设地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靓丽! 我相信有这一天! 关于洛阳桥的作文二:洛阳桥是中国现在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伐形基础的开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市导游词_导游词

洛阳市导游词 洛阳古称雒阳、豫州,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下面是带来的洛阳市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洛阳市导游词 “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 坐着豪华本田,载着大堆行李,经过六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一行七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九朝古都--洛阳。 四月一日到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洛阳牡丹节,我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来到了历届牡丹节的主会场--王城公园。虽然如今牡丹的败落期,但仍有一些顽强者傲然挺立,那一株株牡丹绿叶托着圆圆的花骨朵,好像在保护着一颗颗红宝石。“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洛阳游记作文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精品区,这里的牡丹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花朵如葵,如莲,如绣球;花瓣似朱唇,似秀眉,似金鳞,妙趣横生;花俏立于枝头,有的低垂,有的搔首,有的醉卧,有的挺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最让人称奇的还是牡丹中的绝品“绿牡丹”。 1 / 5

花朵像一团团绿色的绣球,翡翠般晶莹透亮。千言万语汇成刘禹锡的一句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端庄典雅的牡丹构成了美轮美奂的洛阳城。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站--世界文化遗产的五A级景点龙门石窟,这里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停车场里已经都是车,连通道都水泄不通,尽管烈日炎炎,但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情,瞧,遮阳帽、遮阳伞齐都上阵,甚至有的人把包都顶在了头上。走进大门,满眼都是攒动的人头,不论河东还是河西,山脚还是山顶,入口还是出口。当然最拥挤的地方还是龙门石窟的代表窟--卢舍那大佛。我们顶着炎热,抛弃劳累,忍着口渴向大佛台攀登,那光滑的石阶挡不住我们好奇的脚步。当我们穿过人海猛一抬头时,发现卢舍那大佛正冲着我们微笑。正如导游所说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能与大佛的眼睛正视。那大佛仅头就有四米高,耳朵与刘翔齐高。我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能在奔流的伊水畔、高耸的大山上造就这伟大的建筑群真是奇迹呀! 最后一站是现代人民智慧的伟大工程--小浪底水电站。在山中疾驰了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伟大工程,尽管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参观大坝,但倾斜的坝体上三个醒目的大字“小浪底”却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头。感谢工人叔叔们,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才有了这伟大的水利枢纽,为华北乃至全国输送着电。跨上摇摇晃晃的黄河索桥,望着脚下碧波荡漾的河水,真让人在心惊胆战之际更有一种征服感。 2 / 5

最新整理安平桥导游词.docx

最新整理xxxxxx安平桥导游词 xxxxxx安平桥导游词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xxx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xxx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板又阔又厚,最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xxx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

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 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刊者刘长岳,大方xxx 末任南安县尉。” “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第一桥的xxx 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而产生xxx府地之建桥热,成为xxx“桥梁甲天下”。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在明代被xxx人称为“学问最通”陈紫峰,有一天集诸文人周游安平桥,正遇聚雨,他们都在桥上闲聊长桥胜景,随即作对联:“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社会实践报告-闽南古厝调查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闽南古厝调查 目录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4) 1.1闽南古厝简介: (4)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4) 2.1选题背景: (4) 2.1.1文化积淀 (4) 2.1.2建筑遭受破坏 (6) 第三部分研究思路和方向 (7) 3.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7) 3.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7) 3.3数据分析 (8) 第四部分调查过程 (9) 4.2.1文献参考与问卷设计 (9) 4.2.2电话访谈与记录 (9) 4.2.3发布问卷与数据统计 (9) 4.2.4资料集成与整理 (10) 4.2.5完善调研报告 (10) 第五部分调查结果与分析 (10) 5.1访谈结果与分析 (10) 5.1.2采访背景 (10) 5.2采访记录和分析——政府方面 (10) 第六部分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13) 第七部分研究结论 (18)

7.1闽南古厝的现状和不足 (18) 7.1.1闽南古厝的现状 (18) 7.1.2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外部优势 (18) 7.1.3闽南古厝今后保护和开发的不足 (19) 7.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20) 7.2.1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 (20) 7.2.2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潜力 (20) 7.3闽南古厝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20) 第八部分我们的建议 (21) 8.1保护是前提,保护比申遗重要 (21) 8.2传播闽南古厝文化很有必要性 (22) 8.3保护的同时开发闽南古厝 (22) 参考文献 (23) 第一部分本次调查报告基本情况

1.1闽南古厝简介: “厝”在闽南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闽南古厝是厦漳泉闽南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也是现今闽南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又名“皇宫起”。由于古厝主要由红砖砌成,在不少地区也叫做“红砖厝”。它形式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做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 第二部分选题依据 2.1选题背景: 2.1.1文化积淀 闽南古厝产生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仅存的少数古民居建筑。闽南古厝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是几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古厝内,这正是体现

洛阳桥导游词3篇

洛阳桥导游词3篇 洛阳桥,历史上指洛阳的天津桥,连接洛河北的定鼎路和洛河南的龙门大道,是洛河上第一座现代桥。下面是带来的洛阳桥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洛阳桥导游词 大家好!首先我欢迎各位来泉州参观、考察。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讲到这里也许各位来宾会提出疑问,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

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洛阳江畔的洛阳桥头。我们面前的这座桥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洛阳桥。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我们身后的这棵松树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传蔡襄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遂本朝为官,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请回本府为官,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后为洛阳江水深

海丝魅力——洛阳桥的传奇

海丝魅力——洛阳桥的传奇故事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同分享的是:海丝魅力——洛阳桥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 在我们泉州的洛阳江上,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洛阳桥。它历史悠久,气势宏伟,是我国宋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她留下许多古老的传说,它接通了万安渡,使来往行人安全通行;它接通了闽北陆路通道,使南来北往的货物畅通无阻,它促进了泉州古代经济的繁荣,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丽的光彩! 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古渡,名叫“万安渡”。这里水深浪急,常有风浪和水怪作祟。有一天,渡船行驶到江中,忽然水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小小的渡船眼看就要被吞噬,突然,从空中传来:“蔡大人过江,休得无礼!”水怪听到听音就逃跑了。旅客们十分惊奇,谁是“蔡大人”呢?船上有一位孕妇,丈夫姓蔡,她想:肚子里的孩子一定是非凡人物,便暗自许愿:将来教他在洛阳江上修建一座大桥。妇人回家后生了个男孩,取名为蔡襄。蔡襄从小聪明懂事,长大后,母亲便把坐船的经过说给蔡襄听,并叮咛儿子要实现她造桥的夙愿。蔡襄把母亲的嘱咐默默记在心里,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不久,蔡襄到皇宫做官,皇帝很喜欢知识渊博的蔡襄,便把他留在身边。每天蔡襄心里惦记着母亲的夙愿,却又感到苦恼:老是呆在皇宫里,什么时候才能到泉州建桥呢? 有一天,蔡襄陪皇帝赏花,他看到蚂蚁在爬,灵机一动,就用蜂蜜在路边的一颗芭蕉叶上写了“蔡襄、蔡襄,泉州作官”八个字。不一会,蚂蚁纷纷爬上芭蕉叶吃蜜汁。皇帝发现后感到惊奇,望着芭蕉叶上的字迹脱口念道:“蔡襄、蔡襄,泉州作官”!蔡襄一听连忙跪在皇帝面前说:“谢主隆

恩”。皇帝一惊道:“朕只是念叶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便把母亲20多年前许愿造桥的事告诉皇帝,皇帝被他的真诚打动了,就任命蔡襄到泉州当知府,知府就是相当于现在泉州最大的官。 蔡襄一到泉州上任,就到万安古渡视察,贴出要建洛阳桥的告示,还变卖了家里160多亩地,捐献给洛阳桥,蔡襄造桥的诚心,感动了神仙,他们也帮助蔡襄度过一个个难关,当地的人民也自发捐资造桥,经过6年的艰辛,浩大工程的洛阳桥终于建成了。 同学们,听到这里,大家一定对蔡襄感到敬佩,也一定为泉州有这样的“海上丝绸之桥”感到骄傲吧!是呀,洛阳桥不但造型美观,还凝聚了我们泉州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古代造桥史上的重要发明。 我们是新时代的泉州人,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一员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我们现在要做就是,学习蔡襄勤奋学习、立志建桥的决心,学习他机智勇敢、敢拼敢赢的精神,学习他一心为民、办实事的胸怀。 同学们,让我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为繁荣“东亚文化之都”,让泉州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泉州,建设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谢谢大家!

平安桥导游词

平安桥导游词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板又阔又厚,最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此外,长

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至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 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 “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

介绍福建泉州安平桥的导游词

介绍福建泉州安平桥的导游词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板又阔又厚,最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此外,长桥

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 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 “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