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血泪与金钱:韩国参与越战的往事

血泪与金钱:韩国参与越战的往事

血泪与金钱:韩国参与越战的往事
血泪与金钱:韩国参与越战的往事

血泪与金钱:韩国参与越战的往事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得益于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一方的巨大开支和消耗。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韩国七八十年代的经济起飞靠的也是冷战时期发生在亚洲的另

一场战争——越战。

参战

1955年吴廷琰在南越西贡发动政变,从此美国的手就开始

伸向了越南。肯尼迪上台后,又把有限的支持升级为“特种战争”,出钱出人,帮助南越政府训练战斗人员,对付越南南方的共产党和渗透过来的北方游击队。

1964年,著名的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直接和北越杠上了。1965年美国正式出兵越南。此时远在东北亚的韩国总统朴

正熙看准了时机,刚刚通过政变上台的他急于得到美国的认可和支持,于是在访美期间迅速的向美方提出了出兵的建议。朴正熙访美受到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接待

读了这么多的新闻和历史,大家都知道,美国军队有个弱点,就是怕死人。首先当然是因为人家美国人重视人本主义,每个美国公民的生命都是很宝贵的。其次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一向很重,除了太平洋对日作战以外,美国人在对外用兵的问题上,心是向来不齐的。所以这时有人提出愿意当炮灰,美军方面当然是乐意的。

什么是独裁者呢,独裁者就是不考虑什么人本主义,只从利己主义来考虑问题的领导人。朴正熙完全了解美国的需求,也毫不吝惜将自己的军队送去当炮灰。他向约翰逊提出,韩国可以提供专业的反游击队技术和部队,但美国必须要向韩国提供装备、军饷以及支持韩国经济发展的资金。

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达成协议,韩军出动。

从1965年10月开始,韩国相继派出精锐的“青龙部队”(海军陆战队第2旅团)、“白虎部队”(陆军首都师团)和“白马部队”(陆军第九师团)等部队进入南越,参加美军的联合行动。而在此之前,韩国的医疗和后勤支援部队则已经先期入越。韩军部队正在登船去越南正在进行巡诊的韩国军医到达营地后举行升旗仪式的“南南部队”

朴正熙原本打算去到越南的韩国军队在得到美军的精锐装

备之后,加上实战的锻炼,战斗力能够更上一层楼,回国之后好对付北边的金大胖。没想到美军根本没有考虑给韩国军队什么自主权,而是要求韩军完全服从命令。

残杀

战斗中,美军常常以韩国人长得和越南人比较像为由,让韩国部队去打拼消耗的围剿游击队的战斗。韩国部队也往往不辱使命,使出了美军不常用的经典“反游击战术”——清乡。韩国部队作风和手段之残忍,有时让友军也叹为观止。正在水网地区行军的韩国部队韩军部队展示缴获的游击队武器

没事也要搞点娱乐活动——韩军士兵射杀了一只老虎

然而长久以来,由于越南战争本身的残酷性,韩国军队在越南的这些暴行并没有得到什么关注,直到一个名叫郑久秀的韩国留学生的调查报告公布,韩国社会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郑久秀是个在越南胡志明大学留学的韩国学生。九十年代末期,她在越南用时三年,整理了越南战争纪念馆里目击者讲述韩军暴行的文件,并先后走访了越南19个省,访问了100多名幸存者,从而搜集到了韩军在越南先后虐杀8000名平民的史实。

1999年,郑久秀在韩国影响力颇大的《HANKYOREH》杂志上刊文,披露了韩国军队当年的暴行。此后韩国公共电视台还以此报道为底本,制作了专门的节目,在韩国社会引起轰动。《生活》杂志刊载的韩军虐待俘虏的照片

战争的残酷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杀人是硬币的一面,那被杀就是另一面,不是这面就是那面。从1965年参战到1973年撤出,总计共有超过三十万的韩军曾在南越作战,而这其中有近五千人永远的留在了那里。所以韩国舆论在谈到出兵时,也常常说这是“用血来交换贫穷”。战争中的一次庆祝活动

收获

付出这样的代价让美国对这个盟友很是满意。美军将领夸赞

韩军是除美军外战斗力最强的两支军队之一(另一个是澳大利亚),并常常到韩军营地慰问表彰。另外美国也没有食言,经过越战期间美国的支持,韩国国内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首先是美国的直接经济援助(这一项约为3亿美元),韩军

本来装备落后,士气低落,在经过越战的一番洗礼后,特别是经过了美军现代战争战法的训练,战力大大的提升,再也不用怕北边的金胖子了。

其次,经过这一战,韩国与美国正式确立了盟友而不是仆从的关系,美军基地在韩国的治外法权等特权都被收回。这对韩国的民族情绪也带来了正面的作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大发展,这点在最近大热的韩国电影《国际市场》里也有反应。片中的男主角正是靠着去南越发了战争财,才度过了家里的经济危机,不过他也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这成为韩国在这场战争中最真实的写照。《国际市场》剧照从上面的这两张数据图表可以看出,自从韩国参与越南战争开始,韩国对美国和南越的出口就一直在飙升。根据最后的统计,韩国间接从越南战场获得的经济收益为10.36亿美元。虽然不能说这一阶段韩国经济就是靠越战,但这一大笔钱的确为韩国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做了充足的资本积累。

伤痕

从韩国自身的角度来说,他们付出了很多但总算也有收获。

不过从越南的角度来说,韩国军队在越南的恶劣行径却越来越成为韩国难以面对的负资产。到现在为止,这个问题在韩国国内的争议仍然相当激烈,青年人认为应该认真反思,检讨历史;保守派则认为这是战争行为无可厚非,况且这些人为韩国做了这么多的贡献。

2001年,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曾以总统身份为韩军在越战期间的行为道歉,当时还是在野党副总裁的朴槿惠就对此表示了反对,认为金大中的历史认识令人担忧,侮辱了“参战的勇士”。2013年朴槿惠在访问越南期间,也仅仅是以向胡志明墓默哀的方式向越南表示了歉意,对公开道歉和赔偿一事只字不提。今日黑镜头越战经典:拉里·罗伯斯作品《伸手》(Reaching Out)

越南战争之后美国的海外战争

越南战争之后美国的海外战争 闪电入侵格林纳达 1983年 1983年10月25日凌晨,美国出动“快速部署部队”,采用突然袭击手段,对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发动了一场海空联合作战,这是自越南战争失败以来美国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一时间,格林纳达这块过去几乎无人知晓的弹丸之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中心。 突袭巴拿马 1989年 为保住在巴拿马运河的既得利益,1989年12月20日,美国政府以“保护美国侨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借口,对巴拿马实施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突然袭击。1990年1月3日,巴军政府首脑诺列加走出驻巴使馆向美军投降。“正义事业”行动于1月12日结束。 海湾战争 1991年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武力干涉索马里 1992年 1992年12月4日,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美国打着“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宣布派遣一支2.8万人的部队,参加在索马里的援助行动。 1993年初,驻索美军开始多次卷入武装冲突。6月30日,美军下令悬赏捉拿索马里艾迪德派武装头目艾迪德。10月3日,美军士兵与艾迪德派武装发生冲突,美军动用了武装直升机。最终,美军死亡19人,损失数架武装直升机和部分军车,2002年拍摄的《黑鹰坠落》指的就是这次行动。1994年3月21日,美军从索马里撤出。 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 科索沃战争 1999年 1998年,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地区连续发生多起阿尔巴尼亚族人同塞尔维亚警察之间的暴力流血冲突事件,引起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分析

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分析 陈晓芸国际政治1201 20120802975 内容摘要:1961年,美国开始发动越南战争,在此后的14年间,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掀起反战运动的高潮,尼克松政府作出从越南撤兵的决策。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国际关系、社会特点和个人三个层次分析美国政府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关键字:越南战争美苏关系两极格局反战运动尼克松 一、越战概况 越南战争是冷战格局下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的产物,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越南被看作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显示美国力量的一个试验场。在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指导下,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到约翰逊等历届美国政府都奉行阻扰越南统一的政策。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宣告成立,随后美国于1961年5月在南越发动了“特种战争”,从而将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大幅度升级,开始了直接军事卷入的过程。之后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约翰逊政府又不得不持续向越南增兵,美国在越战泥潭里也越陷越深,最高峰时期驻越美军数量达到了542400人。但是,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伤亡人数不断增加,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也在日益高涨。1967年3月31日,迫于各方压力,约翰逊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部分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并谋求进行和谈。同时声明他本人不再参加1968年的总统大选。向选民许诺要结束越南战争的尼克松成功上台,并保证制定一项迅速实现停战的“秘密计划”。但如同前几届总统一样,尼克松不希望自己成为“输掉战争”的总统。他要谋求“体面的和平”,争取实现“光荣停战”。为此,尼克松政府决定采取“打击”与“谈判”相结合的政策, 一方面推行战争“越南化”,企图建立一支能够逐渐替代美军作战的南越部队,以便使美军尽早撤离越南;另一方面则是寻求通过谈判实现和平解决。但是,由于南越军事形势的恶化,尼克松又采取了一些大胆严重的战争升级行动,甚至把战争扩大到了越南北方和整个印度支那。及至1973年初,美国与北越的谈判终于取得重大突破。1973年1月27日,美国、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和西贡政权四方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在随后的两个月内,美军剩余部队陆续撤出越南。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历时12年零26天的战争告终。 二、层次分析 1、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演变引起美国的战略收缩 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时的国际大环境仍是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但是在此格局下,两大阵营和第三世界的国际关系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以美国的国际关系变化最为剧烈。 首先,这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内,中苏两个主要大国已从昔日的盟友发展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资本主义阵营内部,随着西欧、日本等国经济力量的上升,其政治、外交上的独立倾向越来越强。法国的戴高乐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唱对台戏。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积极推行“新东方政策”,绕过美国直接与苏联及东欧国家谈判。美国的西方盟国都在寻找机会摆脱美国的控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建立新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斗争更加高涨。60年代以后,美国在亚非拉推行的新殖民主义政策越来越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抵制。

越南地道战古芝地道里的越战往事

越南地道战古芝地道里的越战往事 爆发于上世纪60年代,持续了整整13年的越南战争是一场“不对称战争”。这个“不对称”一方面是指美、越双方战争资源的悬殊,另一方面则是战术上的差异:美军打的是海、陆、空一体,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战争,而越南军民避其锋芒,选择游击战、地道战等与之周旋,最终获得了胜利。 越南的地道战极富盛名,它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与心理震撼,地道四通八达,有些甚至挖到了美军指挥部的下面,而无数次成功的阻击、暗杀让战争的天平逐渐向着越方倾斜。 越南南部的古芝是当年地道战最激烈的地区,至今仍保留下了许多战争遗迹,那些密林深处的幽暗地道口,依然隐藏着无尽的神秘、惊险与智慧。 地道杀机与“古芝攻势” 1966年1月7日,越南战争爆发以来最猛烈的攻势打响了。侵越联军司令部调动美国陆军第一师第173空降旅和澳大利亚皇家军队共8000多人,会同早已驻扎在古芝地区的美军第25师,协同进攻以古芝为中心的越南解放武装“铁

三角地区”。 行动前,美军炮兵先对古芝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炮轰,随后又出动B-52轰炸机,用集束炸弹对古芝进行了地毯式轰炸。这种集束炸弹杀伤力极强,每颗重约400千克,炸弹内装有202个子炸弹,每个子炸弹又可裂为300块金属片。引爆一 枚炸弹,就能覆盖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面积。在集束炸弹的巨大威力下,古芝地区的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树叶变得稀少,很多地方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 可美军还不罢休――总攻前B-52轰炸机又投下了数十 枚“CBU-55B炸弹”和“地震弹”。CBU-55B炸弹高两米多,它一旦炸开,将耗尽半径500米以内的全部氧气,在此范围内的人畜绝难幸免。“地震弹”重达7吨,从B-52轰炸机上投下爆炸后,方圆8平方公里内的地面都会剧烈震动,半径300米以内的一切皆化为焦土。到底是为了什么,美军会对 古芝痛下杀手,咬牙切齿地想将它“从地图上抹去”?所有的这一切还要从1965年圣诞节说起。 1965年12月24日,平安夜。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市内的美军公寓大楼发生爆炸,63名军官身亡,事后证实爆炸是由越军士兵通过地道潜入,在大楼内安放炸药引起的。也就在当晚,美军第25师乔•雷纳准将被人暗杀,杀手突破重重守卫,悄无声息地潜到乔•雷纳的营帐内 将其击毙,得手后居然全身而退,仅在现场留下一把工兵铲。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日内瓦会议;“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影响。 2、理解: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运用:了解越南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通过对越南战争过程的讲述,探究越南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 2、综合分析:从两极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综合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历史比较:关于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度支那问题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内容。 2、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得到了广泛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3、通过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 4、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建议】 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 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

突破方法: 1.结合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深刻理解越南战争的背景,认识越南战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表现,进而剖析战争的影响。 2.把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进行比较学习,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72年12月18日夜,河内上空传来了闷雷般的巨响,B-52在万米高空一波接一波编队而来。在目标上空,B-52根据统一命令一起打开弹舱,挂满炸弹的弹架如同一串串巨大的葡萄暴露出来。投弹指令一下达,各机同时按下投弹电钮,于是一枚枚高爆弹、燃烧弹、菠萝弹、凝固汽油弹从空中滚滚落下,以“地毯式”轰炸的方式,用几百吨炸弹将该地区炸成一片火海。这片火海就是越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里展开。 美国侵略越南的B-52轰炸机 “印度支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越南战争是如何进行的?如何认识越南战争与国际格局演变的关系? 学案导学 一、“印度支那问题”——背景 1.“印度支那”的范围:“印度支那”通常指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和柬埔寨。 2.美国的遏制政策: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编织所谓“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条约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针对印度支那形势提出“多米诺骨牌论”。 3.《日内瓦协议》 (1)时间: 1954年。 (2)内容:越南由一条临时军事分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在北部,是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南部,法国殖民者撤走以后,美国扶植傀儡政权,成

血泪与金钱:韩国参与越战的往事

血泪与金钱:韩国参与越战的往事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得益于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一方的巨大开支和消耗。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韩国七八十年代的经济起飞靠的也是冷战时期发生在亚洲的另 一场战争——越战。 参战 1955年吴廷琰在南越西贡发动政变,从此美国的手就开始 伸向了越南。肯尼迪上台后,又把有限的支持升级为“特种战争”,出钱出人,帮助南越政府训练战斗人员,对付越南南方的共产党和渗透过来的北方游击队。 1964年,著名的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直接和北越杠上了。1965年美国正式出兵越南。此时远在东北亚的韩国总统朴 正熙看准了时机,刚刚通过政变上台的他急于得到美国的认可和支持,于是在访美期间迅速的向美方提出了出兵的建议。朴正熙访美受到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接待 读了这么多的新闻和历史,大家都知道,美国军队有个弱点,就是怕死人。首先当然是因为人家美国人重视人本主义,每个美国公民的生命都是很宝贵的。其次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一向很重,除了太平洋对日作战以外,美国人在对外用兵的问题上,心是向来不齐的。所以这时有人提出愿意当炮灰,美军方面当然是乐意的。

什么是独裁者呢,独裁者就是不考虑什么人本主义,只从利己主义来考虑问题的领导人。朴正熙完全了解美国的需求,也毫不吝惜将自己的军队送去当炮灰。他向约翰逊提出,韩国可以提供专业的反游击队技术和部队,但美国必须要向韩国提供装备、军饷以及支持韩国经济发展的资金。 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达成协议,韩军出动。 从1965年10月开始,韩国相继派出精锐的“青龙部队”(海军陆战队第2旅团)、“白虎部队”(陆军首都师团)和“白马部队”(陆军第九师团)等部队进入南越,参加美军的联合行动。而在此之前,韩国的医疗和后勤支援部队则已经先期入越。韩军部队正在登船去越南正在进行巡诊的韩国军医到达营地后举行升旗仪式的“南南部队” 朴正熙原本打算去到越南的韩国军队在得到美军的精锐装 备之后,加上实战的锻炼,战斗力能够更上一层楼,回国之后好对付北边的金大胖。没想到美军根本没有考虑给韩国军队什么自主权,而是要求韩军完全服从命令。 残杀 战斗中,美军常常以韩国人长得和越南人比较像为由,让韩国部队去打拼消耗的围剿游击队的战斗。韩国部队也往往不辱使命,使出了美军不常用的经典“反游击战术”——清乡。韩国部队作风和手段之残忍,有时让友军也叹为观止。正在水网地区行军的韩国部队韩军部队展示缴获的游击队武器

浅析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原因

浅析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原因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在越战中的失败,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回味,曾经有许多的文章、评论剖析越南战争,但大多数只是对战争目的、战争的资源、意识形态的对抗等方面的叙述。在本文中,我着重从美国的军事和金融两个方面来阐述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越战期间,美国是综合国力最强的超级大国,拥有庞大的战争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再看北越,当时只是一个刚从法国殖民者手里解放出来的贫穷落后的小国家,而且还只是“半国”,其人口和资源还不及中国的一个省,在长期的抗日、抗法战争中,国力消耗殆尽。在这样贫、弱、穷的情况下,越南劳动党在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试图解放南方,武力统一越南,而美国认为这是全球共产主义扩张的举动,担心此举在亚洲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于是,自1961年起向越南南方派兵,进行武装干涉,这场在大国支持下的统一与反统一的战争不断升级,打了十几年。 一、当时越南战场上越的军事态势 当时,越南劳动党面临着四个巨大的困难: 第一、双方军事力量的悬殊差距 这种差距导致北越军队和南方反美武装在战斗中的巨大伤亡。1963年起,美国地面部队在越南南方大规模参战,他们的战术是先用B-52轰炸机对有反美武装的区域进行地毯式的轰炸,然后再用地面部队进行搜索、剿灭。和美军相比,越南方面在火力、机动性和后勤供给等方面都处于极其不对称的劣势,因此每战必输,而且伤亡惨重。有统计显示,美越双方战斗减员的比例为1:10,这样的战斗减员比例,基本上贯穿于整个越南战争的始终。 第二、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在这里再也难已行得通了,或者说已基本消失亚洲革命战争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借鉴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两大法宝:建立统一战线、发动人民战争。但是在越南战争中,人民战争却失去了人民。为什么呢?因为越南南方人民同情和支持越南劳动党,是因为劳动党提出的政治主张代表了农村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人们的根本诉求,当这种支持的风险过于巨大时,人们的主要诉求是人身安全,而不是政治和经济利益了。美军大规模的滥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doc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前后历时20年,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二、三、四阶段(1961~1973年)为美国侵越战争时期。 第一阶段,1955~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南越扶植吴庭艳担任总理,建立亲美独裁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庭艳集团发动“控共”、“灭共”战役,屠杀南越爱国者。 第二阶段,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当地的反动军队,以反革命的“游击战”对付人民的游击战,把农村居民赶进四面围着铁丝网、壕沟和碉堡的“战略村”,妄图割断游击队与人民之间的联系。越南南方军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许多“战略村”被捣毁,一些“战略村”还变成了人民的战斗村。1963年南越政权内讧加深,美国决定改换走狗,策划军事政变推翻吴庭艳,随后杨文明、阮庆等军人相继上台执政。 第三阶段,1965~1968年。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袭击。1965年,约翰逊下令采取“雷声隆隆”行动,在南越不再局限于使用傀儡军,美国直接派军队参战。侵越美军迅速增加,达到50万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军民发动“春季攻势”,向西贡、顺化、岘港等64个大中城市、省会及军事基地展开猛烈进攻。同年3月,约翰逊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对北越的轰炸。5月越美巴黎谈判开始。11月美国宣布完全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至此,“局部战争”失败。 第四阶段,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采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时宣布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美越继续会谈,并将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西贡阮文绍政权在内的四方会谈。1973年1月27日,美国被迫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为时12年的侵略战争到此结束。 第五阶段,1973~1975年。美国军事力量从南越撤出后,南越阮文绍政权十分孤立。1975年越南人民发动总进攻,打垮南越傀儡政权,解放了西贡,完成了南北统一。越南战争结束。

美国—北越巴黎谈判与越南战争的终结(1969-1975)

美国—北越巴黎谈判与越南战争的终结(1969-1975) 【摘要】:本文利用美国、北越、南越、中国与苏联等多边档案、文献,以美(北)越巴黎谈判为研究主线,分析、对比和论证了尼克松政府至福特政府时期的美国越南政策及其对越战结局的影响。全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了美(北)越巴黎谈判的背景、由来。虽然美国约翰逊总统做出了升级越南战争的决策,但战争规模的扩大并没有解决越南问题,反而让美国越陷越深。这让约翰逊在升级越战的同时,又不断对北越做出试探,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越南问题。而北越虽然长期以来受到中国态度的影响,在越战中坚持不妥协的态度,但春节攻势在军事上的失败对北越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北越认识到战争的艰巨性与长期性,改变了对谈判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美(北)越谈判在巴黎举行。由于公开谈判效率低下,美(北)越又在巴黎举行了秘密谈判。第二章主要论述尼克松上台到水门事件爆发为止的美(北)越巴黎秘密谈判。在这一阶段,以尼克松、基辛格瞒着南越对北越不断让步为秘密谈判的主要特征。期间,由于中美缓和等原因,中国对待美(北)越和谈的态度开始转变。但是中国态度的转变以及基辛格、尼克松的先后访华反而让北越感到怀疑。尼克松访华后不久,北越发动复活节攻势,在军事上再次遭受失败。不过巴黎秘密谈判并没有因此而终止。第三章主要论述水门事件爆发后的美(北)越巴黎秘密谈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与美国对北越的秘密承诺改变了北越对待谈判的态度,美(北)越双方就结束越南战争问题达成秘密共识。但长期以来被蒙在鼓里的

南越在得知美(北)越秘密协议的内容之后,极力反对签署协定。加之美国大选日益临近,出于连任考虑的尼克松、基辛格在谈判问题上保守起来,故意拖延谈判。不过尼克松在连任之后就立刻加快谈判步伐,美(北)越双方再次就结束越南战争问题达成一致。虽然南越仍然竭力反对,但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别无他法,只能被迫接受。“巴黎协定”最终得以签署。第四章主要阐述“巴黎协定”签署之后的美国对越政策以及最终越南的统一。“巴黎协定”签署后,尼克松政府就已经开始逐步抛弃南越政权。虽然出现了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被迫辞职这一变数,但接任美国总统一职的福特实际上延续了尼克松的越南政策。对于北越的军事试探与军事战略的转变,尼克松、福特并无维护南越政权的积极反应。这促使北越很快就改变了原先相对保守的进攻战略,提前发动总攻,最终以军事手段统一越南。【关键词】:美国北越巴黎谈判越南战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153 【目录】:论文摘要6-7ABSTRACT7-9绪论9-26一、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述评11-221.国内研究现状11-132.国外研究现状13-193.相关档

1965年美国和越南打仗的原因

1965年美国和越南打仗的原因 1965年美国和越南打仗的原因一、用伍力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和正权,防止社会主义阵营的无休止扩大; 二、越南战争既是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也是美国实行全球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美国在军事打击上体现出强烈霸权的欲望; 三、美国如果占领越南,从地缘正治上可以威慑苏联和中国。 另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与中国的关系: 从正治的角度讲,二战之后的东欧、东亚,尤其是东南亚次大陆,涌动着共产主义浪潮(中国就是典型),美国称之为“多米诺效应”。为避免该效应进一步扩大,美国必须采取“断然”措施,阻止朝鲜统一、并且遏制越南(北方)对东南亚的影响。因此,在朝鲜战场告一段落之际,越南就成为下一个目标。战争是正治的继续,美国有鉴于此,发动越战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发动越战的原因冷战中积聚能量的一个出口。如果没有越战,那就可能是核战争。 1. 苏联和中国为了争夺在共产运动中征权,对国际共产运动的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支持。北越,北朝鲜,柬埔寨等等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更是必争之地。这是苏-中方的能量聚集原因。 北越受到中苏等国的支援后,开始了统一越南的准备。首先北越派出了大量的游击部队渗透进南方,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

策略。随后成立了“南方民族解放战线”,使南越政府不得不开始准备清剿北越势力。 2. 美国为了防止共产派的渗透,在南越清剿游击队时积极给予军事援助。但那时的南越政府实在太腐败无能,而且北越游击队当时采取的土改政策颇得南越农民阶级的支持,使南越政府在战线上节节败退。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东南亚的利益,最终派出了陆地部队介入。这派是美国势力的能量聚集。 当然在此之前,美国和苏联的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苏联核试验等等事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冷战两方的对抗能量,尤其是在柏林墙和古巴危机中,两方剑拔弩张却没有任何的能量出口,于是越南战场上的常规武器交火就成为了最好的能量发泄点。 这么看起来,其实不光美国需要发动越战,苏联也希望发动越战,甚至周边各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越战的发生。只不过美国站到了台前,而苏联、中国站在台后,不然的话,越战绝不会是这个结果。 越南战争简介同义词美越战争一般指越南战争(冷战中的重要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是指发生在1955年至1975年间冷战中的重要局部战争,又称为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其本质是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由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一场战争。发生于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十五部越战电影告诉你越战对美国影响有多深远

十五部越战电影告诉你越战对美国影响有多深远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历时最久、对国内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初涉足越战以来,这场战争对美国文化 产生了持续性的巨大影响。根据近5万名影迷的投票,美国著名排行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ea13426633.html,将美国人拍的最佳越战电影进行评比,排名前15位的电影如下。 越南战争 全金属外壳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人性在军营中被抑制,一群生龙活虎的新兵如何在训练营里被扭曲成杀人机器。 第二部分是另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外号叫「小丑」的新兵被编入新闻组,他看到战争令年轻的士兵们麻木不仁,他 们在越共士兵的尸体旁饮酒作乐,笑着在直升机上扫射村民。一次任务中「小丑」所在的队伍遭到越共狙击手袭击,很多同伴被撂倒。当「小丑」本人成为目标时,战友及时命中了狙击手,这名狙击手竟然是个少女。 一名士兵提议扔下身受重伤的狙击手,让她痛苦挣扎而死。而在少女不断「杀了我」的哀求声中,「小丑」最终决定扣 下扳机。

训练营里的魔鬼教官 库布里克的电影往往让人难以捉摸,有些评论家认为「这可能是他最糟糕的一部电影」。可是这些反对声音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如今《全金属外壳》被普遍认为是对「战争即地狱」的最好诠释,一场野蛮战争留给年轻人多少荒谬和虚无。野战排 这是奥利佛?斯通越战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通过这部影片赢得了他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野战排》以一个普通士兵的经历搭建结构进行叙事,节奏紧凑,不打算给观众喘息的机会。 野战排 观众从新兵克里斯?泰勒的身上感受到战争的折磨——灼热的阳光、脱水、蚊虫叮咬、巨大的蚂蚁爬到身上。目睹了无数屠杀之后的克里斯心理受创,他很快就意识到,在战争中,他只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数字。 影片的另一个线索是泰勒的两位上级之间价值观的剧烈冲突,嗜杀的中士巴恩斯在战斗中趁乱打死了他的对头——信奉人道主义的中士伊莱亚斯。而被巴恩斯洗脑,学会了杀人的泰勒反而在另一次战斗中将巴恩斯打死。 关于越南战争的一些作品,首先将美国士兵描述成受难者,

越战纪念碑与社会心理学分析

社会心理学 指导教师:李香会 设计艺术学(视传) 学号:11105040406097 姓名:李华

越战纪念碑 越战纪念碑,又称越南战争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墙等,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是由华裔设计师林璎设于1981年设计的一所标志性建筑。这座建筑在设计之后曾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争议存在于多方面,当时代表美国建筑界和艺术届的八位德高望重的大师来作为评委经过两次最终表决,认定是林璎的作品为最佳作品。但是却遭到了来自越战老兵,还有修建纪念碑的赞助商等部分人群的反对,甚至最后闹到了美国国会。虽然艺术界与新闻界均对她的作品赞许有加,但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越战士兵的雕像。一些越战老兵认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与阿灵顿国家公墓里硫磺岛升旗雕塑那样反映传统军队形象不同,她的这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方案是对战死者的不敬,还有人认为,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由于她是华裔,受到种族主义分子和一些越战老兵的抵制。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但是在重新组织评审团后,第二次评审结果她的设计仍然获得第一名。委员会为慎重起见,重新仔细审阅了林璎的作品,审阅之后觉得仍然是一个佳作,就拒绝了退伍军人的要求。当时,内政部长华特还曾经出面,下令暂停工程进度,并要求在V字型建筑的中间,放一座雕像并悬挂一面美国国旗。林璎面临种种压力仍不肯妥协,毅然要求撤回自己设计人的名字,因为,她觉得如此这般的要求和篡改,已经破坏了她的原设计精神,刻上她名字不但是个谎言,对她来说也是一种侮辱。在她的坚持下,插国旗之举取消,三位越战军人的雕像也被移往V型碑石的侧面。 林璎的作品之后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究竟是评委们是正确的还是那些反对者是正确的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首先是关于设计目标的确立,我们参照设计群体和它的需求层次来分析。设计目标是对于死亡战士的纪念。目的是警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到底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一座20世纪的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在林璎的设计中,设计师所参照的用户群体是设计师本身,而并非是一些受众群体,林英老师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从未改变,因为她以她的理解去读懂历史,她能够将自己的对于战争那种痛苦以自己独特的设计角度来做出判断,是尊重自己,也是对死去的人的尊重。需求的群体不同,所做的设计也不会相同。需求和设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需求和设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

简析越南战争时期美国流行音乐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a13426633.html, 简析越南战争时期美国流行音乐风格 作者:翟雪 来源:《大观》2017年第10期 摘要:战争音乐在音乐体裁中并不常见,即使在普通生活中也是如此。在越南战争时期,战争使众多人深受其荼毒,即使是美国人民也不再渴望战争,反而是想要追求平安富足的生活,因而形成了带有鲜明特点的美国反越战音乐。本文将从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反战流行音乐入手,分析其主要音乐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越南战争;反战歌曲;流行音乐;风格 越南战争是指发生在1955年至1975年间越南国内的战争。但越南战争涉及了众多参战国,其中就包含美国。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参战人数是其在二战后最多的,足以见得这场战争对于美国自身的影响,众多青壮年被迫被送上战场,这使其国内民众有了反战精神。反战音乐,顾名思义就是反对战争而形成的音乐。它是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出现的,并代表该场合的一种音乐风格。中国也有自己的反战音乐,例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做的原创歌曲《让全世界的人都爱起来》,旨在追求和平。当今大部分国家都是远离战争的,因此,战争音乐并不是主流音乐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处于一个特定时期中,它又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使人们能够从中得到勇气,并坚定信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在那个时期,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并为了创造完美的生活而努力着,家庭也是十分和睦的,所以他们一定不希望战争破坏他们的生活。然而就在美国人民为了生活而奋斗的时候,越南战争来了,人们受到了战争的折磨。他们只是想要一个美丽而宁静的生活,但在那个时期这却都是奢求,反越战的口号“Make Love,not War”也顺应潮流而出现了。因此,他们只有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抗议战争,这就出现了以反战精神为主导的音乐与歌曲。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此时期的音乐的特点是明显的和其他音乐是不同的。 关于音乐风格,美国音乐的发展是从古典音乐到爵士音乐,再到摇滚乐和流行音乐。一般来说,战争音乐应该是一种激昂的音乐风格来鼓励军队,或者一种悲伤的音乐来悼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但在越南战争音乐很多音乐是摇滚乐,这取决于美国反越战音乐出现的时期——摇滚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如此之快,皆归功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当然,绝大部分的反战歌曲的歌词是用一种悲伤的方式描写人生,而旋律却是跳跃的、狂野的,旨在呼吁停止战争。同时,节奏节拍在摇滚音乐中很重要,音乐家们将之运用在歌曲中,好似节奏中的重拍就是在显示人们反对战争的决心,一拍一拍击打在听众的心中。同时,摇滚歌手们的嗓音很浓重,他们通过嘶哑的声音和类似于吼叫的歌唱方式,表达自己浓烈的意愿,给予听众一种强烈的震动和震撼,使听众产生共鸣:就好像他们正在遭受着生活和战争的苦难,他们有许多经验可以与听众分享。

美国为什么要发动越南战争

美国为什么要发动越南战争 越战是由美国发动的,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也不复杂,我们也能猜到那么一点,下面为大家介绍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原因,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用伍力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和正权,防止社会主义阵营的无休止扩大; 二、越南战争既是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也是美国实行全球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美国在军事打击上体现出强烈霸权的欲望; 三、美国如果占领越南,从地缘正治上可以威慑苏联和中国。 另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与中国的关系: 从正治的角度讲,二战之后的东欧、东亚,尤其是东南亚次大陆,涌动着共产主义浪潮(中国就是典型),美国称之为“多米诺效应”。为避免该效应进一步扩大,美国必须采取“断然”措施,阻止朝鲜统一、并且遏制越南(北方)对东南亚的影响。因此,在朝鲜战场告一段落之际,越南就成为下一个目标。战争是正治的继续,美国有鉴于此,发动越战也就不足为奇了。 越南战的背景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越南共产党)在越南北方城市河内市

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法国则支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在越南南方城市西贡市建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国的主权,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法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战争(1945年~1955年国际社会称为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称为抗法救国战争,中国称为援越抗法战争)。1954年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国国防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民主共和国。根据瑞士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越南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裂,越南民主共和国由越南共产党执政,越南南方在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的统治之下。1955年吴廷琰在西贡市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南越)。瑞士日内瓦会议(1954年)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 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国际联盟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政府害怕资本主义民主选举将使社会主义的影响进入越南共和国政府,因此越南共和国得到美国的支持,吴廷琰在越南共和国实行美式民主、法治的资产阶级执政,这也使越南民主共和国走上推翻越南共和国之路。越南民主共和国实现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越南共和国人民的恐慌。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越南全国举行选举,社会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越南民主共和国不可能允许美式民主选举在越南民主共和国举行。)最后,美国和两个越南都没有签署协定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半岛一样。

纪念碑景观环境设计的儒道思想初探_以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美国越战纪念碑为例

95

96 设计成一种政府的政治标志或是政治勋章,而是希望它能与周 边的环境浑然一体,使其成为能供孩子们玩耍的华盛顿广场中 的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她形容这座纪念碑是刻在地面上的一 道伤疤,向人们,尤其是政府的决策者们,述说战争带来的悲 痛和苦难。她的设计异常简单而朴实:两面简单平滑的黑色花 岗岩石墙,以一定角度相连,石墙上刻着5万8千多名在越南 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将士的名字。两面石墙各长246.75英尺,整 座纪念碑总长度为493.5英寸。每段墙由70块板块组成。最大 的板块上刻有137行人名,最小的板块上只有一行。每行各有 五个人名。在两面墙连接处的顶点高10.1英尺。墙面向两端逐 渐变薄,末端只有8英寸厚。修建越南战争纪念碑是在1981被 提出的。从林璎提交她的设计到纪念碑完成历时五年,不仅因 为其规模宏大,还因为她的设计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在 一些越战老兵团体的坚持下,纪念碑的设计增加了一座现实主 义的战士雕像,不过为了使雕像和石墙保持各自的整体感,雕 像的位置离石墙有一段距离。浏览死者姓名的参观者们,能看 到自己映在墙面上的面孔,许多人把这种效果比作生者与死者 的见面,在游人心中掀起无限情感的波澜。另外,参观者还可 以用铅笔把他们阵亡的亲人的名字做成拓印。 二、关于两个作者——梁思成与林璎 梁思成出生于广东省新会,192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 于1927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于1947 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8年他回到中国 时创立了东北大学的建筑系。1931年,他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 一个研究古代中国建筑的学术组织。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 指导并参与了对2000余座古建筑样本的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 的宝贵资料,并系统而彻底地研究了中国古建筑与古代艺术的 发展、特征和成就”。1949年后,他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 员会副主任,热心地参与北京城镇建设工程。他建议把北京变 成新的首都。北京,这座古建筑云集的城市,是建设一个景致 迷人、植被丰富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理想地点,就如美国 的华盛顿特区那样。梁思成和他的妻子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北京市内10多座宏伟 建筑的设计。1946年,他创立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曾任人才 辈出的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院长。并在清华执教达26年之久。 林璎,美籍华人,1959年出生于俄亥俄州雅典城(Athens, Ohio)的一个艺术家庭,家庭成员都很有素养。她的父亲曾任 俄亥俄大学的艺术学院院长,而母亲则是同一所大学的文学教 授。林璎被培训成为艺术家和建筑师,她设计的雕塑、庭园、纪 念碑、建筑工程都本着一个原则:在自然景观中为个体创造一 个空间。她从广泛多样的文化中汲取设计雕塑与建筑作品的灵 感,其中包括日本的禅寺园林、俄亥俄州侯普维尔(Hopewell),原 住民在公元前800年所建造的土墩图腾、及美国20世纪60~70 年代的土方工程艺术家们的作品。为了确定将建在华盛顿广场 上的越南战争纪念碑的外形,政府向全国征集样式设计,当时 还是耶鲁大学大三学生的林璎提交的作品脱颖而出,使她成为 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林璎以她认可度最高的作品,越南战争纪 念碑,让战斗中阵亡的将士的姓名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把在 异乡的土地上发生的一场悲剧和托起纪念碑的美国首都的土壤 联结了起来。 尽管林璎和梁思成生于同一个家族,也拥有相似的教育背 景,他们的风格和想法却迥然不同。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一 生经历了帝制中国的最后40年以及中华民国的头20年,从1894 年开始,他便扮演改革运动者与传播者的角色,提倡迎接现代 西方社会的挑战,主张采纳西方技术与政体。1898年改革失败, 梁启超逃逸到日本。满清政府被推翻后,他回到中国,并曾出 任民国的司法总长。 梁启超的显赫声名、观念想法以及他所关注的事物,影响 着梁思成的一生。同时梁启超还是一个严肃的儒家学者。对于 一个儒生来说,对国家和政府无条件的忠诚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这又可以称为“忠”,即坚信自己的国家与人民,努力为国家与 人民效力。 与梁思成不同,林璎在现代美国的一个移民家庭中长大。 她的父母都极少谈及中国。她和她的弟弟都不懂得说汉语。对 于自己的亲戚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一事,她也毫不知情。在 她内心中,并没有被灌输一种“漂泊他乡的感觉”。她所感受到 的要更微妙些,将她养育成人的是漂泊他乡的父母,而他们显 然决定林璎和她的弟弟都不应该再有那样的感受。 三、两种设计的思路对比——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 在中国,与其他现代化建设中的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人始 1 2 3 4 5 6 7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和朝鲜战争纪念碑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和朝鲜战争纪念碑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是一个相当出名的设计作品。今天的建筑系学生,在学到当代纪念碑设计的时候,恐怕都会接触到这个设计范例。在中国,有不少介绍美国的文章,都提到过青草坪上,刻满了阵亡者姓名的这个黑色花岗岩墙。一方面,人们当然是被它别具一格的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法所吸引;另一方面,人们也好奇地注意到,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是当时刚二十出头的一个华裔女孩,她当时还是建筑系的大学生。更何况,她和中国似乎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追根溯源,她原来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的一个远亲。这样,就有了一点传奇色彩。也使美国越战纪念碑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出了建筑系大学生的范围。可是,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个著名的越战纪念碑近旁,还有一座与中国关系更为密切的战争纪念碑,那就是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 这实际上不止是一个纪念碑,而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园区。 走进这个园区,首先相遇的,是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这些不锈钢雕塑是写实的。大家都知道,以写实的战士塑像作为战争纪念碑的组成部份,这已经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设计手法,似乎了无新意。可是,这个纪念碑以最传统的设计方法入手,却能够赋予参观者一种特殊的感受。作为对一个设计作品的分析来说,它的突破点在哪里呢?朝鲜战争纪念碑的设计者,并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把这些雕塑集中在一起,而是将他们一个个拉成散兵线,撒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他们头戴钢盔,持枪驱前,表情显得非常紧张。它和一般纪念碑设计另一个不同之处是,这些塑像都没有高台底座。他们不是高耸的英雄,而是普通士兵。他们的脚就结结实实地踏在这片开阔地上。这么一来,士兵脚下的这块土地就自然地融入,成了雕塑群的一部份,战场也就因此而被生生地移进了这个纪念园。当烈日炎炎,当狂风扫过,当暴雨倾注,当皑皑冬雪覆盖在这片开阔地和士兵们的身上,这时,设计者甚至将整个气候和环境都引了进来,成了这个雕塑群最真切的背景和注释。于是,战场的严酷和士兵危在旦夕的生命,作为一个战争片断,整体地走进了纪念园。传统的写实群雕就这样被新颖的设计思路所突破,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按照建筑界的行话,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作品。南面是一座黑色的花岗岩纪念墙。在这座墙上,还隐现着浅浅蚀刻的许多士兵的脸部,这些形象不仅是写实的,甚至可以说是真实的。因为所有这些脸部,都是根据朝鲜战争新闻照片中美军各个兵种的无名士兵的真实记录,临摹刻摹的。纪念墙的花岗岩是磨光的,开阔地的塑像群因此而映射在墙上。随着我们的脚步移动,两组形象便流动地,互为背景地融合在一起。战场的引入,新闻照片的应用,都表明着设计者在刻意寻求一个历史真实的感觉。而正是设计者的这个追求,让走入纪念碑园区的我们,不无困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