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iref 湍流强度

iref 湍流强度

iref 湍流强度

摘要:

1.湍流强度的定义与意义

2.湍流强度的测量方法

3.湍流强度的影响因素

4.湍流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正文:

一、湍流强度的定义与意义

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是描述流体湍流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流体在湍流状态下的混乱程度和混合能力。湍流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体的传热、传质以及流动阻力等性能,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湍流强度的测量方法

湍流强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涡旋频率法:通过测量涡旋的频率来计算湍流强度。

2.涡旋扩散法:通过测量涡旋的扩散程度来计算湍流强度。

3.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法:通过测量流体中粒子的速度分布来计算湍流强度。

4.热线测温法:通过测量流体温度的时空变化来计算湍流强度。

三、湍流强度的影响因素

湍流强度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流速:流速越大,湍流强度越大。

2.流体黏度:流体黏度越小,湍流强度越大。

3.流体密度:流体密度越大,湍流强度越大。

4.管道粗糙度:管道粗糙度越大,湍流强度越大。

四、湍流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湍流强度在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交换器设计:合理的湍流强度可以提高热交换器的传热效率。

2.流动阻力控制:通过调整湍流强度,可以降低流动阻力,减少能耗。

3.流体混合:在化工、石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湍流强度的控制对于流体的混合和传质具有重要作用。

4.飞行器设计:对于飞行器来说,合理的湍流强度可以降低阻力,提高飞行性能。

总之,湍流强度作为描述流体湍流特性的重要参数,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微观选址作业指导书

微观选址作业指导书
1. 微观选址相关概念
1.1. 微观选址
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完成、风机厂家确定后,依据风电场场址范围,进一步确定使用的风电机组类型, 在保证风机安全性的前提下,利用已经获得的项目区域风资源数据、气象数据、勘测数据等相关资料,对各个风 机排布方案进行最大发电量计算,综合项目各种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风机最终排布方案的过程。
1.2. 微观选址报告
是指设计院根据微观选址现场踏勘成果进行分析,对于风电场风资源、机组布置方案、发电量、道路路径、 集电线路路径及相关方面分析论述,推荐工程最佳建设方案的报告。(报告应包含风资源分析、现场条件分析等 内容,并包含明确的风机机型、风机排布坐标、轮毂高度、发电量等结论。微观选址报告模板详见附件 1《设计 院微观选址报告模板》。
1.3. 微观选址复核报告
是指风电机组供应商(简称供应商)根据微观选址现场踏勘结果和微观选址报告等资料进行风机机型适应性、 发电量复核计算所形成的报告。(报告应包括现场风资源分析及结论(包括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平均风速、湍流 强度、入流角、风切变等)、机型方案、风机布局、风电场产能估算等)。微观选址复核报告模板详见附件 2《风 机供应商微观选址复核报告模板》。
1.4. 风机安全载荷报告
是指供应商根据现场微观选址确定的风机机位、地质状况、现场风资源条件等资料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的风机 极限和疲劳载荷适用性分析以及对塔筒、基础方案进行优化的报告。风机安全载荷报告模板详见附件 3《风机供 应商风机安全载荷报告模板》。
2. 微观选址整体要求
微观选址设计工作应从风资源和建设条件两个角度对风机排布方案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在充分考虑环 保、水保、文物、跨界、矿产、林地、居民区、噪声等敏感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集合项目建设条件,选择出发电 量较好的机位点,给出微观选址的风机排布方案和道路、平台、集电线路的设计方案。

湍流强度的影响

湍流强度的影响 湍流就是风机实时发电过程中的大恶魔,在这一点上没有之一。 由于与生俱来的随机性和强非线性,即便你懂得风的轨迹,也很难预测到这个恶魔何时会跑出来破坏风力发电,所以只能在分析报告中看到它的踪迹——比如风机齿轮箱损坏、叶片开裂、基础开缝、发电量不达标,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无不与湍流有关,也就是说,这个恶魔脱不了干系,可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你缺少专业知识,那就得补脑了,看看百科中的标准答案解释:“湍流又称紊流,指的是流体的非均匀流动。”这句话能懂的就懂了,再看看下面这段话,即使不懂也会知道湍流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风电难题了。 “湍流的复杂,使得它几乎不可能用任何数学方法准确描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科学家们先后发明了涡粘性和混合长度理论、能量级串理论、流动稳定性理论等对它进行说明和解释,但始终没有实现对湍流的完全模拟,它也因而成为流体力学的世纪难题。” 难题也不过是难题而已,只要风机设计师们和湍流这个恶魔来一番斗智斗勇,风机安全性和良好的发电性能是可以有保障的,但前提是要先了解下风机设计湍流等级,然后就是湍流对风机安全性和发电量究竟有哪些影响。 那么,什么是风机设计湍流的等级标准呢?先看最新IEC61400标准(由IEC制定的风力发电机组系列标准)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等级分类,看个表吧: 请注意,Vref是指风电场50年一遇的10分钟最大风速;Iref是指15m/s时的湍流强度的平均值;A是指高湍流强度等级,B是指中等湍流等级,C是指低等湍流强度。 再说一遍,无论哪位大神都很难用数学方法准确描述湍流,那么风机设计是如何界定湍流的呢?接地气的专家们搬出了万能的统计学方法,根据IEC61400标准规定,湍流强度(TI)是指10分钟内风速随机变化的幅度,也就是10分钟平均风速的标准偏差与同期平均风速的比率。实际上,这就是风机运行中承受的正常疲劳载荷,也是IEC61400-1风机安全等级分级的重要参数之一。 与高难度的湍流画像相比,看看湍流产生的原因就简单多了:一个原因是当气流流动时,气

iref 湍流强度

iref 湍流强度 摘要: 1.湍流强度的定义与意义 2.湍流强度的测量方法 3.湍流强度的影响因素 4.湍流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正文: 一、湍流强度的定义与意义 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是描述流体湍流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流体在湍流状态下的混乱程度和混合能力。湍流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体的传热、传质以及流动阻力等性能,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湍流强度的测量方法 湍流强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涡旋频率法:通过测量涡旋的频率来计算湍流强度。 2.涡旋扩散法:通过测量涡旋的扩散程度来计算湍流强度。 3.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法:通过测量流体中粒子的速度分布来计算湍流强度。 4.热线测温法:通过测量流体温度的时空变化来计算湍流强度。 三、湍流强度的影响因素 湍流强度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流速:流速越大,湍流强度越大。 2.流体黏度:流体黏度越小,湍流强度越大。 3.流体密度:流体密度越大,湍流强度越大。 4.管道粗糙度:管道粗糙度越大,湍流强度越大。 四、湍流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湍流强度在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交换器设计:合理的湍流强度可以提高热交换器的传热效率。 2.流动阻力控制:通过调整湍流强度,可以降低流动阻力,减少能耗。 3.流体混合:在化工、石油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湍流强度的控制对于流体的混合和传质具有重要作用。 4.飞行器设计:对于飞行器来说,合理的湍流强度可以降低阻力,提高飞行性能。 总之,湍流强度作为描述流体湍流特性的重要参数,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学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 风力发电机组可分为风轮、机舱、塔架和基础几个部分; 1风轮由叶片和轮毂组成;叶片具有空气动力外形,在气流作用下产生力矩驱动风轮转动,通过轮毂将扭矩输入到主传动系统;2机舱由底盘、导流罩和机舱罩组成,底盘上安装除主控制器以外的主要部件;机舱罩后部的上方装有风速和风向传感器,舱壁上有隔音和通风装置等,机舱底部与塔架连接;3塔架支撑风轮与机舱达到所需要的高度;塔架上安置发电机与主控制器之间的动力电缆、控制和通信电缆,还装有供操作人员上下机舱的扶梯,大型机组还设有升降机;4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当地地质情况设计成不同的形式;基础中心预置有于塔架连接的基础部件,以保证将风力发电机组牢牢固定在基础上;基础周围还设置预防雷击的接地装置; 2、变桨距、变速型的风力发电机组内部结构 1变桨距系统:设在轮毂之中,对于电动变距系统来说,包括变距电动机、变距减速器、变距轴承、变距控制器和备用电源等; 2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变流器等; 3主传动系统:包括主轴及主轴承、齿轮箱、高速轴和联轴器等; 4偏航系统:由偏航电动机、偏航减速器、偏航轴承、制动机构等组成; 5控制与安全系统:包括传感器、电气设备、计算机控制与安全系统含相应软件和控制欲安全系统执行机构等; 此外,还设有液压系统,为高速轴上设置的制动装置、偏航制动装置提供液压动力;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站、输油管和执行机构;为了实现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的温度控制,设有循环油冷却系统、风扇和加热器; 3、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 1按功率大小:a微型~1kw;b小型1~100kw;c中型100~1000kw;d大型1000kw以上;

iref 湍流强度

iref 湍流强度 【最新版】 目录 1.湍流强度的定义与意义 2.湍流强度的测量方法 3.湍流强度的影响因素 4.湍流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我国在湍流强度研究方面的进展 正文 一、湍流强度的定义与意义 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是描述流体湍流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流体在湍流状态下的混合程度和能量耗散情况。湍流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流体的传热、传质以及流动阻力等性能,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湍流强度的测量方法 湍流强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涡旋直径法:通过测量涡旋的直径来计算湍流强度。 2.频谱分析法:通过对流体运动的频谱进行分析,得出湍流强度。 3.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法: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流体中涡旋的直径和速度,从而计算出湍流强度。 三、湍流强度的影响因素 湍流强度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流体性质:如流体的密度、粘度等。

2.流动条件:如流速、压力、温度等。 3.湍流类型:如惯性湍流、剪切湍流等。 4.流体流动的边界条件:如管道内壁的粗糙度等。 四、湍流强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湍流强度在工程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流体动力过程:通过调整湍流强度,可以改善流体的混合、传热和传质性能,提高工程效率。 2.降低能耗:适当降低湍流强度,可以降低流体的流动阻力,减少能耗。 3.防止流体振动:合理控制湍流强度,可以有效防止流体在管道中的振动和噪声。 五、我国在湍流强度研究方面的进展 我国在湍流强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我国学者在湍流强度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2.实验研究:我国在湍流强度的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3.工程应用:我国在湍流强度的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各行各业提高了工程效率,降低了能耗。 总之,湍流强度作为描述流体湍流特性的重要参数,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湍流强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参数,提高工程效率,降低能耗。

中国高海拔地区风能资源特性与风电开发研究

中国高海拔地区风能资源特性与风电开发研究 崔冬林;胡威;李小兵;鲍婧 【期刊名称】《风能》 【年(卷),期】2014(000)009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崔冬林;胡威;李小兵;鲍婧 【作者单位】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中国风电的快速发展,风电市场开始从“三北”地区向人口密集、电力负荷大、接入条件优的南方地区发展,但这些地区大多地形复杂、建设条件差,风能资源一般,针对特殊的项目环境条件,“低风速”、“高海拔”、“防台风”等概念被提出。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第二批、第三批及增补拟核准项目总量约50GW,其 中云南、贵州、青海等高海拔地区容量合计约7.1GW,占比约15%,开发容量可观。但在云贵地区风电开发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原因主要在于对高海拔地区气候、风况特性了解不够,风能资源前期评估工作粗放,风电机组可靠性和适应性低。 本报告主要基于云贵高原和青海地区进行风特性的研究,分析该地区风速、风向、湍流、切变等风特性,总结不同地形、地貌及气候背景下高海拔地区风特性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同时通过已运行风电场的后评估经验,为后续高海拔地区风电开发及风电场建设、运行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与经验基础。

中国地区海拔在2000m以上的区域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天山山系(见图1a)。青海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 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m以上,西北部是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柴达木盆地,海拔600m-3000m之间(见图1b);云贵高原位于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哀牢山以东,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海拔在2000m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东部起伏较大,山脉较多,海拔在1000m-1500m之间(见图1c)。云贵高原西部主要在云南省境内, 山岭基本上以南北走向为主,如点苍山、乌蒙山和龙山等;东部主要在贵州省境内, 山岭基本上是东北一西南走向。 一、风速分布 云贵高原整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有高山、平坝、峡谷、丘陵、隆升地形,海拔在2000mm-3500m之间,该区域地形基本为南北走向的单一、狭长山体,风 速与海拔高度呈一定的梯度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风速越大,由于海拔差异大,风速差异大,70m高年平均风速约在6m/s-10m/s之间。青海省北部和西北部主要为山岭谷地,东部为河湟谷地,西部为柴达木盆地,风电项目拟开发区域海拔一般在2700m-3500m之间,地形为平坦的荒漠、戈壁滩,风能资源分布较平均,差异不大,如图3所示,70m高风速一般在5m/s-7m/s 之间,属于低风速区。 二、风切变特征 风切变反映了风速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与地形地貌、地表粗糙度、热力稳定度相关,其中,地形地貌对风切变的影响比地表粗糙度更明显,尤其是陡峭地形,在迎风坡和背风坡度大于30%的山脊上,背风侧会出现湍流区,在一定条件下,风速随高 度的增加会减小,即负切变。故不同地形、地表及热力稳定度条件下,风切变的大小是有规律可循的。

风电机组选型

5 风电机组选型、布置及风电场发电量估算 5.1 风电机组选型 5.1.1 单机容量范围及方案的拟定 5.1.1.1 风电机组发电机类型的确定 风电场机型选择应考虑适合风电场场址的风资源条件,有利于提高风 电场的发电效益。随着国内外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日趋成熟,针对不同区域风资源条件,各风机设备制造厂家已经开发出不同结构型式、不同控制调节方式的风力发电机组可供选择。按照IEC61400-1标准(风电机组设 计要求),风电场机组按50年一遇极大风速可分为I、II、III三个标准等级, 每个等级按15m/s风速区间的湍流强度可分为A、B、C三个标准等级,为特殊风况和外部条件设计的为S级。因此,根据怀宁风电场场址的地形、 交通运输情况、风资源条件和风况特征,结合国内外商品化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技术成熟程度以及风电机组本地化率的要求,进行风电场机组型式选择。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应考虑的几种因素 (1) 风电机组应满足一定的安全等级要求 表5.1.1.1-1 IEC61400-1各等级WTGS基本参数 上表中各数据应用于轮毂高度,其中V ref为10min平均参考风速,A 表示较高湍流特性,B表示中等湍流特性,C表示较低湍流特性,Iref为湍流强度15m/s时的特性。在轮毂高度处,15m/s风速区间的湍流强度值不大 于0.12,极大风速为28.2m/s。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61400-1(2005)标准判 定本风电场工程70~90m轮毂高度适宜选择IEC IHC及以上等级的风力发电 机组。

(2) 风轮输出功率控制方式风轮输出功率控制方式分为失速调节和变桨距调节两种。两种控制方式各有利弊,各自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和运行要求。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采用变桨距调节方式的风电机组居多。 (3) 风电机组的运行方式风电机组的运行方式分为变速运行与恒速运行。恒速运行的风力机的好处是控制简单,可靠性好。缺点是由于转速基本恒定,而风速经常变化,因此风力发电机组经常工作在风能利用系数(Cp) 较低的点上,风能得不到充分利用。变速运行的风电机组一般采用双馈异步发电机或多极永磁同步发电机。变速运行方式通过控制发电机的转速,能使风力机的叶尖速比接近最佳值,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风能,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4) 发电机的类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变速变桨恒频型风电机组技术分为双馈式和直驱式两大类。双馈式变桨变速恒频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风轮可变速变桨运行,传动系统采用齿轮箱增速和双馈异步发电机并网,而直驱式变速变桨恒频技术采用了风轮与发电机直接耦合的传动方式,发电机多采用多极同步电机,通过全功率变频装置并网。直驱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靠性和效率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半直驱式,由叶轮通过单级增速装置驱动多极同步发电机,是直驱式和传统型风力发电机的混合,但是该类产品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本工程不推荐。 双馈式:交流励磁发电机又被人们称之为双馈发电机。双馈风电机组中,为了让风轮的转速和发电机的转速相匹配,必须在风轮和发电机之间用齿轮箱来联接, 这就增加了机组的总成本;而齿轮箱噪音大、故障率高、需要定期维护,并且增加了机械损耗;机组中采用的双向变频器结构和控制复杂;电刷和滑环间也存在机械磨损。目前,世界各国正在针对这些缺点改进机组或研制新型机组,如无刷双馈机组。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就是取消了昂贵而又沉重的增速齿轮箱,风轮轴直接和发电机轴直接相连,转子的转速随来流风速的变化而改变,其交流

风资源

第三章风力资源 3.1 风能从那里来? 所有的可再生能源(除了潮汐能和地热能),甚至是化石燃料能源都来自太阳。地球每小时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高达174,423,000,000,000KWh,换句话说,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为1.74*1017W。在这些能量当中,大约1%~2%辐射能转化为风能。这大约是植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的50~100倍。 地球赤道附近接受的阳光辐射比其它纬度地区多,如下图所示,从美国NASA的海洋表面红外卫星图上看,红色、橙色和黄色区域多分布在低纬度地区,这些地区的空气遇热后上升高度(大约10000m高空),然后分别向南北方向扩散。如果地球停止自转,这些空气将分别到达南极和北极,然后遇冷沉降,重新返回赤道附近,形成大气环流。 3.2 科里奥利(Coriolis)力 由于地球的自转,从地面固定位置上看,在北半球的空气运动会向右偏转,在南半球的空气运动会向左偏转,这种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偏转力被成为科里奥利力(名称源自法国数学家Gustave Gaspard Coriolis,1792~1843年)。 科里奥利力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火车铁轨总是一侧铁轨的磨损比另一侧快一些;河流的河床两侧深度不一致,一侧总比另一侧深一些。在北半球,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时,风倾向于逆时针旋转,而在南半球,则顺时针旋转。 3.3 大气环流 地球赤道地区的气流受热上升,在大气层的上层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流动。大约在南北纬30度附近,科里奥利力阻止空气进一步向前流动,空气开始下沉,在这个纬度上,形成一个高压区。在赤道附近,由于气流的受热上升,近地面区域形成低压区,促使近地面形成

微观选址作业指导书

微观选址作业指导书 1.微观选址相关概念 1.1.微观选址 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完成、风机厂家确定后,依据风电场场址范围,进一步确定使用的风电机组类型,在保证风机安全性的前提下,利用已经获得的项目区域风资源数据、气象数据、勘测数据等相关资料,对各个风机排布方案进行最大发电量计算,综合项目各种建设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风机最终排布方案的过程。 1.2.微观选址报告 是指设计院根据微观选址现场踏勘成果进行分析,对于风电场风资源、机组布置方案、发电量、道路路径、集电线路路径及相关方面分析论述,推荐工程最佳建设方案的报告。(报告应包含风资源分析、现场条件分析等内容,并包含明确的风机机型、风机排布坐标、轮毂高度、发电量等结论。微观选址报告模板详见附件1《设计院微观选址报告模板》。 1.3.微观选址复核报告 是指风电机组供应商(简称供应商)根据微观选址现场踏勘结果和微观选址报告等资料进行风机机型适应性、发电量复核计算所形成的报告。(报告应包括现场风资源分析及结论(包括50年一遇最大风速、平均风速、湍流强度、入流角、风切变等)、机型方案、风机布局、风电场产能估算等)。 1.4.风机安全载荷报告 是指供应商根据现场微观选址确定的风机机位、地质状况、现场风资源条件等资料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的风机极限和疲劳载荷适用性分析以及对塔筒、基础方案进行优化的报告。 2.微观选址整体要求 微观选址设计工作应从风资源和建设条件两个角度对风机排布方案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在充分考虑环保、水保、文物、跨界、矿产、林地、居民区、噪声等敏感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集合项目建设条件,选择出发电量较好的机位点,

陆上风电场技术降本方案浅析

陆上风电场技术降本方案浅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绿色环保能源越来越重视,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随着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更好的 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实现人类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陆上风电场技 术降本方案研究。 关键词:风电场;降本;风电机组 近十年,是全球风电市场迅猛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最初的示范应用到商业化、继而实现规模 化发展。以我国为例,2012年全国并网风电装机突破6000万千瓦,已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随着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风电竞价、平价上网也使得风电场业主 对项目投资更加精打细算越来越重视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 一、陆上风力发电机的重要技术 1.机械部件技术分析。风电机组由多个系统部件组成。其中,对于常见的双馈机型叶片 和齿轮箱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叶片和齿轮箱的技术要求更加苛刻。对此, 无论是叶片的设计还是选择都要十分谨慎。叶片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叶片的长度、翼型等,还要考虑外部因素对叶片运转的影响。齿轮箱也是如此,设计人员综合平衡设 备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多次实验优化,才能确定齿轮箱的型号。 2.陆上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陆上风电机组不仅要有完善的功能,还需要可靠的部件以实 现风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机组的设计过程除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外还要很好地兼顾设 备的经济性能。从设备运行维护的角度来看,随着传感器件性能的不断完善,工业智能控制 技术的应用场景增加,集控模式的采用,使得风电机组及风电场变得更加“智能”。风电场状 态检修成为可能,检修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工作针对性更强,人员劳动效率更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风电领域的使用,实现风电机组相关控制流程优化,风电场微观选址优 化等技术措施使得风电机组风能效率进一步提升,综合场损进一步降低,力求风电场运行在 最优经济运行方式下,实现发电效益优化。 二、陆上风力发电机技术特点 陆上风电开发初期多在资源较好开发难度较低的平原地区,设备运输,现场施工,后期 运维等因素对机组选型影响不大。近年随着陆上优质资源的日渐稀缺,开发选址更多的转向 一些资源状况一般的中低风速区域。这样在机组选型过程就需要更多的考虑地形地貌环境和 风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中低风速资源的开发促使整机厂家不断开发长叶片技术、轻质高塔架技术。近年,为了促进风电可持续发展,国家陆续颁布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和激 励手段,要求推行风电竞争性配置,风电平价上网已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倒逼整机 厂家在不断提高机组性能实现大型化的同时,兼顾设备低成本化的发展趋势。 三、案例分析 某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100MW,拟安装15台轮毂高度100m的2.5MW风电机组,25 台轮毂高度140m的2.5MW风电机组。项目以110k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送出线路按自建考虑。 1.工程造价的技术降本可行性分析。风电项目的工程造价中其他费用即建设用地费、管 理费、生产准备费、勘察设计费等,以上受风电技术影响较少,不在技术降本范围内。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