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检测-第4章居民与聚落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检测-第4章居民与聚落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检测-第4章居民与聚落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检测-第4章居民与聚落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的大小来看,聚落分( )

A. 城市和村庄

B. 城市和乡村

C. 集镇和村庄

D. 城市和集镇

2. 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 B.

C. D.

3.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

A. 规模小

B. 建筑物密集

C. 道路稀少

D. 建筑物稀疏

4. 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 高山地区

C. 荒原地区

D. 冰原地区

5. 下列哪些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

A. 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 气候恶劣,土壤贫瘠

C. 交通不便,远离水源

D.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6. 有一批居民进行迁移,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建立村庄的地区是( )

A. 河流发源地

B. 河流干支流交汇处的宽阔地

C. 河流入海口的低洼地

D. 河流的峡谷地段

7. 山地、丘陵地区聚落形态多呈( )

A. 条带状

B. 环状

C. 点状或带状

D. 团块状

8.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B. 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C. 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 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9. 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 B.

C. D.

10. 罗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她的历史中心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对罗马历史中心点的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工业污染对中心点的侵蚀

B. 在中心点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C. 减轻旅游活动对中心点的破坏

D. 在中心点附近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

11. (2017·山东淄博模拟)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是这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属于哪类聚落形态?( )

A. 乡村

B. 集镇

C. 城市

D. 渔村

12. 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乡村交通发达

B. 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 城市人口密度小

D. 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13. 下图为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 都位于热带地区

B. 都位于湿润地区

C. 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 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14. 居民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湿热特点的是( )

A. B.

C. D.

15. (2017·云南模拟)某地形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下图所示).这样建房屋主要是为了( )

A. 防风和固沙

B. 取暖和保暖

C. 通风和透气

D. 排水和散热

16. (2016·湖北宜昌期中)下列四幅图片中,最适合形成聚落的是( )

A. B.

C. D.

17. 对下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聚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相互帮助

B. 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共同抵御各种侵害

C. 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具有文化和民族特色,应加以保护

D. 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太陈旧,应坚决拆除

18. 读北非民居、新疆民居图以及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非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新疆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形成新疆主要自然环境特点的原因是

.

(2)民居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北非民居和新疆民居屋顶相同的特点是,相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北非民居“厚墙”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北非和新疆乡村聚落的因素

是,两地区人口分布 (填“稠密”或“稀疏”).

(3)非洲北部大部分居民和新疆的维吾尔族居民信仰教.

19.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 地形平坦

B. 交通便利

C. 自然资源丰富

D. 水源短缺

20. 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最适合游牧民族居住的是( )

A. B.

C. D.

21.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其中乡村聚落不在什么地方分布?( )

A. 河流

B. 山麓

C. 荒漠

D. 公路

22. 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中带有“桥”字,如南京的东善桥、浙江乐清的虹桥镇等,与桥有直接关系的地理因素是( )

A. 矿产

B. 河流

C. 森林

D. 土壤

如下图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② 气候③河流④交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该游客发现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保护标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 它能适应当地环境

B. 它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

C. 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 它记录的信息具有研究价值

25.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与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内蒙古地区——竹楼

B.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 西双版纳地区——冰屋

D. 北极地区——蒙古包

26.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读图可知,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等.

(2)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聚落分布比较.

A.发达

B.落后

C.稀疏

D.密集

(3)从第(2)题可以看出,在影响聚落分布的众多因素中,因素对其产生着很重要的影响.

参考答案

1. B

2. C

3. B

4. A

5. D

6. B

7. C

8. B

9. C 10. D

11. A 12. B 13. C 14. D 15. B 16. D 17. D

18. (1)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2)屋顶都较为平坦干旱隔热水源稀疏

(3)伊斯兰

19. D 20. A 21. C 22. B 23. D 24. D 25. B

26. (1)地形、水源、气候、资源、交通(2) A D(3)地形

七年级地理上册:《聚落》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聚落》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世界著名聚落的辨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展示塔水镇场镇、绵阳市、成都市的卫星图片,并抽同学回答三者的不同处。自主学习: 1.完成练习册56页知识结构; 2.课代表抽同学检验完成情况。 3.齐读一次 知识点拨: 一、聚落与环境 1.了解聚落是什么 2.聚落的分类:城市与乡村,以及他们生产方式的差异 问题: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图片中哪些城市,哪些事乡村。 3.聚落与环境。先让学生简单了解聚落与哪些自然环境相关。 活动1: 1.问题 (1)塔水镇场镇形成的原因分析。 (2)攀枝花几十年就建成了一座大城市,原因是什么? (3)绵阳市与成都市形状有什么差别,为什么? 2.展示:抽两个组分别说明原因。

3.小结: (1)聚落多分布在平原、河口、沿海地区,山区少聚落 (2)平原聚落呈团块状,河流、谷底,山麓呈条带状 活动2: 1.完成教材83页活动第1题 2.抽一组同学回答 3.小结:(1)炎热干燥地区房屋墙体厚,窗小; (2)潮湿地区房屋注意通风。 活动3: 塔水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试着从生活中寻找能体现这种气候特征的现象(如房屋特点,饮食,作物等) 知识点拨: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了解《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名录》 2.图片展示:了解世界遗产中的著名聚落 3.连线题:将省份或国家连接对应的著名聚落。 4.图片展示:并抽同学回答是哪个著名聚落 活动3: 1.讨论教材86也活动 2.学生展示 总结: 将本节课基础知识展示,学生齐读巩固 课堂练习

3.4 世界的聚落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2.1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聚落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聚落主要形式:城市、乡村(村庄、集镇) 3.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城市非农业/乡村农业) 4.城市特点:①人口密集②社会经济活动频繁③对周围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城市居民的居住相对拥挤⑤多高层建筑⑥空间利用率高⑦交通线密集,交通发达 5.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破坏、污染加剧(大气、水体、噪声、生活垃圾、光 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解决措施:加强管理和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6.乡村特点:①居住地相对分散②房屋一般不高,经济实用③外围分布大片农田 ④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⑤乡村民居体现当地的习俗和环境特点。 7.聚落的演变过程:村庄→集镇→城镇→城市→大城市 (乡村)→(城市) 8.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主要因素:受到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易形成聚落②分布状况: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 高山荒漠少有或者没有聚落,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经济发展落后。 9.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 ①寒冷地区:墙体厚实---抵御寒风,保暖;屋顶高耸---不易积雪。 ②湿热地区: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通风散热;完备的排水系统---多雨水。 10.名词解释: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 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 平原便逐渐形成。 卫星城: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二、世界文化遗产(人文地理) 1.定义: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 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 2.类型: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古代宫殿、神庙、园林、陵墓等。 3.价值: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 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4.保护措施:①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的侵蚀②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 化建筑物③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④重大工程处的文化遗产进行迁移5.著名世界文化遗产: 国外: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古城 我国: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西递宏村、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马俑、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布达拉宫等。 6.注意:①不能把所有旧的建筑物都看成是传统聚落。 ②传统聚落多为文化遗产,但并不是所有的聚落都是文化遗产。 本节易错知识点: 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别会越来越小,直至完全一致。(X) ②在目前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不少的文化遗产阻碍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应全部拆除。(X)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上册《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归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2.xx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3.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口增长速度加快。 4.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 5.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6.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7.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人口稠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 2.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三.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交通,居住,就业,生活,环境,资源,医疗,教育。 2.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短缺,国防兵力不足。 四.不同的人种 1.不同人种产生的原因: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赵恩红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结束前三章自然地理学习之后,初次涉及的人文地理的知识,由前后紧密联系的四部分组成,分别为世界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首先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及人口分布,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计算的技能,并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通过探究活动呈现人口问题,使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最后通过了解三大人种特点及分布,明确自然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本节内容设置为1课时。 【教学构思】 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并联系当下实际,了解世界上的人口总数。 世界人口的增长,整合教材4.1及4.3图,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读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并根据数据在学案中绘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读图-绘图-得出结论过程,并根据抚顺2007年出生率、死亡率(本年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由学生计算自然增长率,巩固自然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体会人口负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由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人口密度公式,并根据抚顺,及本省省会沈阳的面积及人口数,巩固计算,并体会人口分布的疏密,过渡到世界人口的分布,教会学生“读图三部曲”,掌握读图方法,培养读图能力,并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影响人口分布原因,同时利用大量图片,使学生树立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观念。 人口问题,利用探究作为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思路:根据教材及学案给出材料(关于抚顺的人口迁移)探究人口过快、过慢增长、及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带来的问题,并请同学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全班交流(画漫画、情景剧、举例子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及与人合作能力,并利用图片视频等,使学生体会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大人种,利用课件三大人种图片及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利用组内交流、抢答形式明确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并树立种族平等观念。 小结利用歌诀“一二三四”总结主要内容,呈现本节内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汉字“人”的相互支撑的结构比拟我们人类和自然环境,体会只有相互支撑,才能和谐共处,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升华学生情感。 【媒体设计思路】 本节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世界人口日及北京节前大堵车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直观印象;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动画,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进行地理计算的基本技能;并将世界人口分布图及世界人种分布图等以powerpoint的形式呈现,指导学生学会读图方法,同时利用人种图片及人口问题图片,使重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 1.以人地关系为贯穿课堂,联系知识的线索,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学习生活中 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引出探究的思路。 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有些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既展现了个性才能,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 聚落名师教案1 湘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第51-55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同时包含着人地关系的协调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对聚落及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学习。采取探究、讨论、展示作品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经济规律办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难点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2.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 教学突破 聚落的形态,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当地素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借此阐明人地协调的理念。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建议教师创设一种较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利用一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堂组织讨论。 2.搜集大量图片、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分组搜集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要求能体现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并查 阅相关的文字资料。 2.查找本地不同时期的地图或景观图片(要求能体现聚落的变化)。 3.课前分组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单元总结 要点图解

一、世界人口 1.人口增长率: 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2) 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 1.三大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

2019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 人口与人种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2.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过程方法1.能够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情感 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以及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知道世界人口分布的四大稠密区和稀疏区,并学会分析原因。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针对练习巩固。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过程与组织设计依据与 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1分钟)展示春节期间火车站、五一泰山和十一长城,印度火车挂票图片。

截止2019年10月31日,地球人口达到70亿。观看图片,感受地球人口之多 世界人口的增长 (约20分钟)【活动1】计算地球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 【总结】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转折】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人口数量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会是什么样子的? 【读图1】读人口增长曲线图,观察世界人口的增长进程 【总结】18世纪以前,人口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二战后,人口迅速增长。 【读图1】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ppt展示】图片展示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转折】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 【总结】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它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活动2】ppt出示各国出生率、死亡率,学生计算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总结】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转折】人口增长的快慢只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吗 【读图2】比较各xx的人口增长率。 【总结】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还要受到人口迁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合作学习】从1830年到2019年,地球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和12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居民与聚落 练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居民与聚落练习 1.(广东韶关)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民居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 是() 【解析】选B.我国南方高温多雨,河网稠密,房屋尖顶,便于雨水排泄. 2.(福建晋江).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B.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D.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 【解析】选D.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D项很显然是不正确的. 3.(福建南安)居住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A.放牧 B.捕鱼 C.耕作 D.伐木 【答案】选C. 4.(福建永春)下列传统民居与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 ...的是() A.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B.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C.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D.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答案】选C. 5.(湖南益阳)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 A.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 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C.空气清新的山地丘陵地区 D.自然资源丰富的矿山地区 【解析】选C.一般情况下,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总的来说,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空气清新的山地丘陵地区虽然环境优美,但不适合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知识总结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单元总结 一、世界人口 1.人口增长率: 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2) 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 1.三大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 语种分布地区 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母语)/印度、菲律宾和南非(官方语言)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地理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人教版初一地理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2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 中国、东南亚等 ○3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5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4 世界的聚落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聚落 课题世界的聚落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说出聚落的主要形式,描述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会简要分析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保护世 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难点 分析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关系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一、自主学习 (一)“聚落的形态”(阅读课本60~61页,画记并填写:)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是什么? 3.填表比较乡村与城市聚落的特点: 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建筑特点交通特点环境污染程度 城市密集 乡村农业生产低矮、稀疏道路较稀疏环境较好 4.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完成课本61页“活动”的第①题。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阅读课本64~65页,完成:) 5.列举3处世界文化遗产:、、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1.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居住地。 请在下列条件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适合定居的地方:

①交通闭塞、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②平坦肥沃的华北平原 ③干旱的撒哈拉沙漠④气候酷寒的南极地区 ⑤水网密集的长江流域⑥资源丰富的地区 2.读右图,回答: (1)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什么共同点? (2)图中①②③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 成为一般城市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3.根据以上分析,说说有哪些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专题二: 1.请你来当设计师。阅读课本63页的内容后,帮助以下地区的居民设计适合 他们居住的房屋,并说明理由。 A、高温潮湿的地区: B、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 C、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2.(1)下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做法正确的有: ①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 ②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 ③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地过度发展旅游业 ④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居民与聚落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居民与聚落 一、居民 1.世界人口增长 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从1830年到2019年,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表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人口稠密;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工业革命起源地,工业发达,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 3.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资源短缺、饥饿贫困、环境恶化等。 4.人口不足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 5.世界主要人中及分布 (1)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

(2)白色人种: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3)黑色人种:非洲南部、中部,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 6.世界三大宗教及分布 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代表性建筑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教堂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清真寺 佛教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寺庙 二、聚落与民居 1.聚落选址原则 (1)靠近河流,因为河流能为聚落发展提供水源、运输和防御等; (2)地势平坦,地势平坦利于对外联系、耕种和建筑物布

置; (3)靠近交通线,便于对外联系。 (4)靠近资源、能源丰富地区。 2.世界各地民居特色与差异原因 东南亚的高架屋: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上层风大凉快,避免潮湿; 西亚的村庄: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爽,适应热带沙漠气候,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适应严寒的气候;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适应干旱的气候,黄土的结构; 云南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适应热带季风气候,防雨防潮,通风散热。 三、发展与合作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亚洲、非洲、南美洲以及北美洲南部。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比 (1)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大,占84%,所占的国内生产总值很小,只有20%; (2)发达国家人口比重较小,占16%,所占的国内生产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课标依据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城市和乡村很熟悉,但并不常听说聚落,对于聚落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不够了解,但对于具体的民居有所了解。 三、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1、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问答法、读书引导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 七、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学们以前有没有经常听到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聚落呢,这是今天我们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阅读81页内容说一说什么是聚落。 新课: 1、判断图片哪几张是乡村(城市),表格对比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不同种类的乡村从事的职业如何? 那么城市里的人们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呢?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息息相关,请阅读82-83页,包括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 4、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利用环境和智慧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聚落,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请阅读84-86页后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图片展示)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珍贵的遗产呢? 八、小结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的分类 2、聚落与环境 3、世界文化遗产 九、课堂反馈:PPT题目 十、课后反思: 聚落 房屋高矮 和多少 道路宽窄 和多少 商店、学校、医院 等设施多少 人口密度 大小 改变自然景 观多少乡村 城市

2019-2020届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知识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增长的特点是: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P70图4.1)。 (2)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低,个别国家出现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分布特点:不平衡(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千米”表示。 (2)分布状况(P72图4.4): 四个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养育了众多的人口)、欧洲和北美东部(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四个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口问题:一个地区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 (1)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上学困难、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犯罪率升高(一般考试时列举出3—4条即可) (2)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3)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有的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有的人口停止增长或者人口不断减少的国家,采取措施鼓励生育。 4.不同的人种: (1)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2)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目标】 1.知道聚落的类型。 2.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3.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学生所处家乡的乡村或城市的照片,引入聚落的概念。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1.学生说一说多媒体所呈现的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学生可自由发言,答案不限,要言之有理。 教师简单总结: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有较大的差异。 2.在学生探讨完城乡景观差异后,可以用学生所在的乡村或城市为例,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的家乡要选址在这里? (2)你还知道哪些聚落的形成和我们的家乡有相似之处? 教师提示:学生可先看课本P82页文字内容及图4.13,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归纳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 3.学生读课本P82页,P83页图4.14,图4.15,归纳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归纳如下: 平原地区的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分布的聚落呈带状。 4.学生完成课本P83页活动1、2,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P83页活动答案: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南亚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5.学生网上查找我国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整理几个,并向大家介绍。 6.学生完成课本P86页活动,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P86页活动答案: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

七年级地理居民与聚落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设计初稿 区初一中心组李世梅 本章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5.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 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认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 知识准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计2012年将达70亿。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

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知识形成与应用: (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填表并分析: 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这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各地是_________(均衡、不均衡)。(三)思考: 1.人口的增长速度要与_____、_____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否则就会产

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3 新人教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以及乡村聚落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观察、分析进行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 创新训练拓展思维,培养想象 实践训练比较城、乡差别 主要教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读图,并联系实际分析问题 板书设计 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乡村和城市 乡村聚落 生产活动生 城市聚落 导入: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居住在农村,有些人居住在城市。各位同学,你们来自哪里呢? 方法设计: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新授: 一、乡村和城市: 多媒体显示两组图片:由同学辨认各是什么景观? 学生回答;城市景观,农村景观。 小结: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说明: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回答:乡村和城市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样吗? 归纳: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从事工业、服务业等。 方法设计:观察图片,进行分析、比较。 承转: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也有所差异。 学生活动,设计如下: (1)出示乡村、城市两幅图片,仔细观察。 (2)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交流。说一说乡村和城市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3)评一评,比一比。哪组说得好。 (4)最后归纳如下:

方法设计:分组讨论,完成上面表格。 承转: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了解了城、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同样是农村,不同地区的景观又如何呢? 多媒体显示:《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 读图分析:这些图片的内容,各有哪些特点?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归纳总结: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所呈现的景观是不同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另你心旷神怡,流连往返,难以忘怀。此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各地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有如此差异呢?给学生留下悬念,作为结束语。 方法设计:观察图片,各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本节练习题目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多方面了解了各地城市、乡村的景观,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的 认识。 (2)过程与方法:分析、思考、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古老的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创新训练: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实践训练:当地传统聚落的保存现状 主要教法:分析法、比较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比较,然后归纳。 板书设计 气候湿润 资源丰富 二、聚落与环境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聚落发展的主要表现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的问题你们知道答案了吗?那么,让我们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找一找吧。方法设计:设置问题,带着悬念,进入新课。 新授: 二、聚落与环境 多媒体显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说一说: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聚落》教案

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措施。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与方法以典型事例的列举感受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点: 3. 教学难点:重要世界文化遗产分布。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 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导入新课]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 3.世界重要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课堂巩固]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 板书设计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考点解读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考点029 世界人口的增长P70 1.世界人口总数:已过_____亿(2010年) 2.世界人口增长: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_____;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二战以来,人口增长 __________快. 3.三个概念 (1)人口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2)人口死亡率=年内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3)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率—_____率 4.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_____率和_____率来决定的. 5.人口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_____;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_____. (2)____洲人口增长最快,____洲最慢.____洲人口最多. (3)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有:非洲(最高)、亚洲、拉丁美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有:欧洲(最低)、北美、大洋洲. 考点030 世界人口的分布P72 2.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 3.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⑴人口稠密区:亚洲____部和____部、____洲、_____洲东部. 规律:①_____纬度___海的_____地区人口稠密.(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②自然条件优越和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分布稠密. ⑵人口稀疏区: ①极端干旱的____地区, ②过于潮湿的____地区, ③终年严寒的__纬度地区,④地势高峻的____、____.

考点031 人口问题P73 (1)饥饿____、(2)居住条件差、(3)交通压力____、(4)就业____ 2.人口增长慢的问题:_________短缺、__________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________. 3.解决措施: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有计划的生育,做到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相协调. 4.生育政策: (1)控制生育:印度采取________、教育普及. 考点032 不同的人种P74 (1)依据: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 (2)类型:人、人、人. 2.分布: ⑴分布特征:既有大范围的分布,又有小范围的分布,有些的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 人种主要分布温度带典型分布地区 白种人寒带欧洲、北美洲;西亚、北非;印度北部 黄种人温带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黑种人热带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洋洲;美洲 3. 4.政策:所有的人种都是______的,没有优劣贵贱之分.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相关主题